用责任书写平凡的人生

2024-09-09

用责任书写平凡的人生(精选8篇)

用责任书写平凡的人生 第1篇

用平凡事业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记恒美铝业喷涂车间主任张明华

平凡的事无数次的做好就很不平凡。恒美铝业喷涂车间主任张明华就是这样一位立足平凡却创造不平凡的人。2010年3月份张主任被恒美铝业公司聘请为喷涂车间副主任,主抓生产工作。

今年35岁的他,一直从事铝型材生产行业的工作。喷涂车间工作繁琐,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管理起来难度大,但从未见他对员工发脾气,甚至对于那些对工作拖拖拉拉的员工,他也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劝说。在工作上他求真务实,率先垂范。对于车间内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他都会耐心交代,细心安排。身为一名车间主任,与同志们一起扎排、洗料、卸排、上排、下排、包装……

记得有一次,由于工作上的事情,我去车间找张主任,找了好几个地方,最后还是从员工那里得知他在洗料,只见他娴熟地操纵着吊车的上下、前进,看得出他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喷涂车间的员工都说:“张主任,好样的!我们车间是张主任在拉动着生产链条的顺利运转,是他的精神在带动并鼓励着我们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个订单的生产任务。”

干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12月29日,生产任务加急,下午1点钟山西惠丰客户要求发货,顾客就是上帝。上午11点多,正在生产该客户的PC5609拼料,由于该型材料小,支重轻,生产起来难度大,在喷粉后的烘干过程中,有几支型材掉架,横挡在固化炉膛中,如不及时清除,影响后面排架上的型材不能通过,将造成更多的型材报废,不能如期发货。几十个人望着那几支型材议论着,张主任二话没说,跳进了温度高达200℃的固化炉膛里,只见他飞快地向里面跑去,麻利的将横挡在炉膛里的型材取了出来,张主任的脸被高温烤得通红,可出来后他又继续着自己手中的活。事后,我问起他进入炉膛的感觉,他笑着轻松地

说:“没什么感觉,我已经进去过好多次了,我只想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张主任就是这样一位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人,他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一名普通工作者忠于事业的壮丽诗篇。

一座桥梁,需要桥墩的坚实支撑,否则难以确保行人车辆的平安通行;而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爱岗敬业、真抓实干、无私奉献的员工。我们公司要想在日益激烈的铝型材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取得业绩,赢得荣誉,就要有一支像张明华主任一样敬业的员工队伍。

用责任书写平凡的人生 第2篇

——用责任书写无悔人生

儿时,那鲜红飘扬的红领巾,是我记忆中最深的色彩。那光荣的三道杠,也是我梦寐之中的骄傲,怀着这种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对党的漫漫追寻之路。

因为崇敬,所以追慕;因为追慕,所以了解;因为了解,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热爱;时过境迁,感动仍在,感动于我们的党始终心系百姓。

可曾记得南湖游船上,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那十三个人。他们没有兵、没有炮、没有钱、甚至没有生命保障,却凭着一种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抱着解救劳苦人民于水火的信念,担起救亡之责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力挽狂澜,星火燎原。那份对人民、对国家的赤胆忠诚足以感动你我。

每当徘徊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用手触摸着那一个个冰冷的名字,心里都会泛起一阵阵的心疼。他们很多人年纪都不大,也还是孩子,双眼还很清澈,小脸还很稚嫩。面对小鬼子,我相信,他们也怕,怕回不了家,怕再也见不到妈妈......可是国难当前,为了不再受奴役,为了我们这些后辈能有个完整的家,他们拼了!就这样无数的战士倒下了,用他们并不伟岸的身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还我们一个个幸福的家。“才见虹霓君已逝,英雄谢幕海天间。出师未捷身先死,江河夜夜作悲鸣”。对于这样

以人民为大的战士们,对于这样心系百姓的党我们如何不感动?不热爱?因为我们党始终坚信“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建国之初,面对长久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我们没有怕,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打退西方势力的夹击;穷且益坚,众志成城,一切从头再来,开始经济建设。十二个五年计划,稳扎稳打;改革开放,走出去,引进来,几十年的成就有目共睹。对于我们的党,我不愿用伟大来形容她,也不喜欢太多华美的字眼。就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让大家体会。还记得很小的时候,一到春天,家里就没菜了,妈妈有时候会买一颗大头菜,我就发现,每次吃饭都是菜汤,有一天我就撅着小嘴抱怨了:“妈怎么老做汤啊,就不能炒着吃一回么,炒着多好吃啊”。妈妈苦笑着说:“傻孩子,谁不知道炒着吃好吃啊,可一顿就没了,咱们吃不起啊!”。至今还记得妈妈脸上的那种辛酸。我猜想,这份体会或许在座各位都曾有过。如今,每当看到妈妈脸上辛酸化作微笑,我由衷的感到——这就是幸福。而在这微笑之中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党,看到了她这些年的努力与不易,我们怎能不去爱他?

没有他的正确领导,我们或许仍然像现在的朝鲜一样,朝鲜球员来中国踢完足球,竟会把我们喝剩下的很多半瓶矿泉水带回国内。不是他们节俭,而是他们没有!

白云苍狗,斗转星移。共产党带领国人几十年的努力,换来

了如今国家的强大,百姓的富足。可放眼世界,敌对国家无法用武力征服我们,开始想尽各种方式多方面软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给人民币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轻易攫取我国巨额财富;通过发行国债美国欠中国几十万亿美元,但是他们公开表示根本没打算偿还;作为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转基因农产品成功打入中国市场,要知道,因为种植转基因产品,阿根廷,巴西等农业大国的农业命脉已经被其牢牢控制。在国际上,利用霸权鼓弄周边国家孤立我们。在文化上从孩子身上下手,极尽宣扬西方的优越性,贬低我国文化,使我们崇拜西方,菲薄自己,从思想上瓦解我们。。。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党的领导人依旧怀着赤胆忠诚,对内图强,对外积极应对,努力奋进,带领我们立足于世界。

然而有一些人却鼠目寸光,安于享乐,他们受着国家的养育,却崇拜着西方文化,数落着国家的毛病。要知道,泱泱五千年的文明,我们拥有者令人仰慕甚至难以企及的文化,却被他们弃掷逦迤,反而哈日哈韩;要知道,一个小小的越南、菲律宾不是我们怕它,想当年八年抗日、抗美援朝我们都不曾害怕,只是,此一时彼一时,打仗么?可以!代价或许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六十年的建国、九十年建党以来的所有成就毁于一旦!逞一时英雄么?

所以,我们党有着更高远的眼光,“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屈能伸”,所以我们大家要做的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我们的党和领导人多多理解和支持,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当十三亿人抱成一个团,我们必将坚如磐石!!我们相信十三亿人的卧薪尝胆,必会有三千越甲吞吴的那一天!

多年的漫漫追寻,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知道,这不仅仅是荣耀,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的水务人,我能做的就是把我的工作用心的做好。当汛期到来时,保堤筑坝,能让老百姓少淹一亩地;干旱时节,开闸放水,能让百姓多灌溉一分田,在最基层的地方履行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我最真诚的誓言!

最后借用汪国真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因为——党在我心中!!

用执著书写人生 第3篇

张振龙今年54岁, 自1976年当上村电工后, 一干就是30多年。农电实施专业化管理后, 他一个人负责东郭镇北徐庄村、冯沟村、李沟村共620余户的用电管理。供电所多次精简人员, 可张振龙总是以他的执著和诚心赢得所长和同事的信任, 用他的话说:别人处理不了的事情, 他能处理;别人干不了的工作, 他能完成。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2008年初, 张振龙在济南中心医院检查出患有胸腺癌, 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可他为了能继续干好工作, 除了家人外, 对谁都没有说出自己的病情。5月, 他在滕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为了不影响工作, 也为了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他让在临沂电校实习的儿子返回家, 帮他代收当月的电费。但是正在住院的他怕儿子难以胜任, 放心不下, 又偷偷地从医院跑回去收电费。他对儿子说, 他当了30多年的电工, 从来没有拖欠过一分钱电费, 每月都是提前将电费交到供电所。

9月, 张振龙身上的癌细胞扩散, 只好再次住院治疗。22日, 住院才3天的张振龙突然接到东郭供电所线路负责人的电话, 询问开发区洪浩度假村线路施工受阻情况。他一听就急了, 不顾医生的劝阻, 让妻子陪着返回了家。

原来开发区洪浩度假村新安装一台160 kV·A变压器, 需架设21基电杆。在挖杆坑时, 北徐村和冯沟村一些村民排队坐在地头阻止施工, 原因是挖杆坑占用庄稼地。山区土地稀薄, 村民们种的花生和地瓜还没到收获的时候, 挖杆坑必须损坏一些庄稼, 这样就造成了施工队与村民双方僵持不下。张振龙回村后, 马上让儿子骑着自行车带他来到工地。他当了多年的电工, 在村民中的威信很高, 他的到来, 使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得到了缓解。他不顾身体虚弱, 挨家挨户做工作, 很快就恢复了施工。他又担心施工中会发生其他事件, 一直在工地坚持了10多天, 直至线路施工全部结束。

通过这次工程协调工作, 东郭供电所所长刘怀文才知道张振龙的病情, 被他忘我的工作精神所感动。在10月电工例会上, 刘怀文向全体农电工讲述了张振龙的情况, 30多名农电工感动之余自发组织捐助活动, 一天时间就捐款5 000余元。当刘怀文来到连青山下的北徐庄, 将5 000余元现金送到张振龙的手中时, 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么多同事关心他、帮助他, 他认为唯一的回报只有干好工作。

平凡岗位书写“钢铁”人生 第4篇

陈毅杰,男,汉族,1964年3月生,广西南宁市人,1985年7月毕业于柳钢技校,2010年6月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冶金技术函授大专班,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厂冶炼三车间总炉长,转炉炼钢工高级技师,“柳钢技师带头人”。先后撰写炼钢方面论文20多篇,获得柳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广西技术能手”、“广西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2001年,以他为炉长的炼钢小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2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

他,用25年的时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己的“钢铁”人生。他是现在整个柳钢转炉炼钢厂唯一一个连续在炉前工作25年的人。1985年至今,经他手炼出的钢超过了100万吨 ,相当于1998年整个转炉炼钢厂的全年产钢量。他就是广西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转炉炼钢厂冶炼三车间总炉长陈毅杰。

20多年前,陈毅杰从柳钢技校毕业后就分配到转炉厂当炉前工。实习期刚满,他就挑起了副炉长的大梁,这时他才21岁。充满青春活力的他,在冬天不用穿棉袄的炉前,在夏天铁凳烫得不能坐的操作室内开始了他的炉前岁月。先后担任了13年副炉长、4年炉长后,他于2000年出任总炉长。

技校毕业的陈毅杰在工作当中深感自己的知识有限,但他始终相信勤奋能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在炼钢过程中认真做好吹炼各种钢种的最合理的工艺参数;碰到疑问时,或是向老炼钢工请教,或是向书本求解。为此,《转炉工艺与设备》、《炼钢边铸800问》、《溅渣护炉》等书始终伴随着他。25年来,陈毅杰记下的学习笔记、工作笔记达40余本,撰写的《35吨转炉实现长寿经济炉龄生产实践》、《规范脱氧提高钢水流动性》、《35吨转炉系统炉底接缝漏料的预防和处理》等多篇专业论文获公司优秀论文奖。其中,《规范脱氧提高钢水流动性》论文被收入《柳钢科技2004质量专辑》。凭着坚持不懈的学习,陈毅杰在2003年获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证书,2004年被公司授予“技师带头人”荣誉称号。

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和不断的学习,使陈毅杰练就了非凡的胆识、严谨的推理能力、娴熟的技艺,并能结合自己对炼钢过程的特殊感悟、深刻理解,灵活而又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2000年度,在“降低钢铁料耗攻关”活动中,以他为炉长的甲班2号炉炼钢小组当年冶炼合格钢水99628吨,钢水合格率达到99.92%,为转炉厂钢铁料耗降低到每吨钢1064kg,在全国同类型企业当中排名第一作出了贡献;该厂吨钢降成本与计划相比下降25.12元,全年累计共降成本251.15万元。

2001年,由陈毅杰牵头负责的新型补炉工艺获成功,经过1年的推广实施,使转炉补炉材料消耗显著降低,补炉占用炉子作业率由原来的15%降至现在的8%-10%。转炉补炉砖消耗同比降低889吨,直接经济效益141.38万元。

2003年初,陈毅杰受命负责钢芯铝脱氧工艺开发实验。钢芯铝脱氧合金化操作工艺在板坯钢种、方坯HRB335钢种的生产中推广使用,轧材性能明显提高,退废量降低,每吨钢比原有脱氧工艺降低成本1.75元,全年降成本300万元以上。

溅渣护炉工艺在转炉厂实施多年,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没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炉衬浸蚀仍然较快。针对上述情况,陈毅杰积极参与技术攻关,通过对炉渣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同时想办法提高溅渣率,并确定出合理的溅渣时间及枪位参数,经过实践和推广,溅渣护炉工艺得到优化,炉衬浸蚀显著降低。2003年度,补炉占用作业率时间由12%降至5%-6%,均补炉龄由以前的100炉左右提高至300炉左右,耐材消耗进一步降低,2003年全年累计降低耐材消耗1521.5吨,节约成本426万元。

2004年,陈毅杰与车间技术员一道制定了《35吨转炉筑炉工艺改造方案》,获得权威部门的论证通过并实施。筑炉工艺改进后,炉容增加并趋于合理,冶炼过程控制的稳定性增加,喷溅明显减少,对炉衬各部位的侵蚀减慢,炉子作业率显著提高。同时,采用新型炉底合缝材料及合缝工艺,改进炉衬保护层材料及砌筑工艺,使炉底接缝穿漏明显下降,达到6000炉以上无穿漏事故;炉衬保护层使用率提高了2.85倍,达到8500炉以上未出现风化现象。该改造项目使转炉产钢能力每炉钢增产1000公斤,直接经济效益1650万元。

近几年,陈毅杰先后配合技术部门进行了三十多个项目的攻关活动并多次获奖,其中“新型补炉工艺”和“溅渣护炉工艺优化”两个项目获公司“讲、比”竞赛二等奖,参与的“转炉砌筑工艺优化”项目获公司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几年来,他积极参与并具体负责实施新材料、新品种开发实验,先后开发出多种新型材料和品种,如新型均质挡渣球,自流性补炉料,复合脱氧合金剂,镁质整体出钢口套砖,16MnR、20R、20号、Q195等新钢种。2007年,作为2号炉总炉长的陈毅杰,按照车间提出的“以炉子为中心”的管理工作思路,坚持以炉容稳定为基础,并以炉衬零侵蚀为冶炼工作前提。在日常管理中,实施从严考核,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同时,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对炉溅渣、挂渣等护炉工艺参数进行完善,改进护炉技术。为减少吹炼过程钢水对炉衬的侵蚀,他通过降低出钢温度、提高出钢碳、减少后吹等技术手段,使炉衬侵蚀基本在可控范围内。2号炉炉龄于2007年2月2日达到20004炉,打破了2006年1号35吨转炉炉龄突破18000炉的历史纪录,首次迈上20000炉台阶。截至2007年,炉龄达到23765炉的新高,这标志着转炉厂炉衬维护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6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陈毅杰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个理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陈毅杰曾说,现在炉前这一帮炉长90%都跟他学过炼钢,他从来没有什么好保留的,全部都教给了他们。陈毅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实践经验都传授给年轻人,为转炉厂培养了一批炼钢技术人才。如转炉厂冶炼一车间副主任、炼钢技师杜国利,在2004年全国冶金行业职工技术竞賽炉长大赛中获得第四名,并被授予冶金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荣获2004年度公司“标兵”称号;甲班2号炉炉长炼钢技师杨育平担任炉长当年即获厂级“标兵”称号,年度内多项指标排名第一,并在2004年公司职工技术竞赛中夺得炼钢工第一名,荣获“柳钢技术能手”称号;乙班2号炉炉长,炼钢技师熊秋敏在2003年度被评为公司级劳动模范,当年又荣获柳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在25年的时间里,跟陈毅杰学习过炼钢的徒弟就有50人左右,最后走上炉长岗位的就有30余人。

“这25年来,苦是苦点,但回头想想还是值得的。”这是陈毅杰对炉前工作的切身感受。是的,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25年里,陈毅杰曾多次荣获公司及厂部“先进生产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并荣获柳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0年荣获公司级“标兵”;2001年以他为炉长的炼钢小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3年度荣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至2010年连续6年被公司授予“柳钢技师带头人”荣誉称号;2004年获原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广西技能大奖”;2010年获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

平凡的生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第5篇

——“爱岗敬业档案人”演讲比赛演讲稿

布尔津县城镇第四小学刘萍

(2011年3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仁、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的生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她步履匆匆地来到学校,走进办公室,桌子上堆满了厚厚的文件,像座小山,她打开电脑,开始在电脑里录入文件名,整理档案目录。她已年过半百,计算机操作不是很娴熟,但她依然认认真真地敲打着每个字,寂静的办公室里听到了零落的键盘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上午过去了,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就是她一天工作的写照,也是一个档案工作人员一天工作的写照,很平淡,很枯燥。

档案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就是这样单调,档案人从事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注定他们不会叱咤风云。档案人是一群最平凡不过的人。整天面对一大堆资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次地重复着归类、抄写、装订等一系列机械的动作。然而,正是这简单重复的工作,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的活动,再现了历史的真实,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没有哪一项工作可以像档案

工作那样可以穿越时空横贯古今。即使再乏味的工作,只要用心体验,一样可以发现其中的乐趣。

档案无处不在。像历史档案、工程档案、社保档案、个人档案和信用档案等。每一样都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不可分,与百姓生活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你看,那一张张发黄的纸、一份份整齐的案卷,无不凝结着档案人的智慧和汗水。档案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精神,那就是在档案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朴实可靠,忠于职守和强烈的责任心。社会分工不同,工作没有大小。一种技能,不去学,永远都不会;一项工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好。其实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要善始善终。因为,每一项工作都值得用心去付出。无论时空如何转换,他们从未怠慢松懈过,使得中华文明得以成为世界文明史中唯一延续五千年不断的文明。他们是一群淡泊名利的人。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平常心。无论世事沧海桑田,他们都坚持着事业,恪守着信念,选择着奉献,像沙漠中的骆驼一样坚韧,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牛一样执著,认准目标,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奋力前行。他们甘守清贫,在单纯中寻求境界,在封闭中寻求拓展,在单调中寻求乐趣,在平淡中寻求超越,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凭着特有的政绩观和荣誉感,凭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自觉性,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档案事业的这片土地上。

在城镇四小就有这样的一名档案工作者,执教30多年,从未离开过档案工作,从班主任兼职档案员到专职档案员,到现在的负责全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但她十年如一日,一如既往的辛勤工作。她深知档案是一种财富,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财富。一张皱巴巴的纸也许能省去你几年的工作,一纸能寻回多少损失,又能了却多少人的情感,它更有金钱买不来的东西。学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数量多,工作量大,作为档案工作者的她,清楚的认识到,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她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为学校档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还不断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所以,她工作着,并快乐着。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利用,她始终坚持档案为教学、科研以及各项管理工作服务的宗旨,热情地为广大师生提供利用档案,使档案利用工作在科学管理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接受评估检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第四小学是布尔津县一所名校,获得过很多骄人的荣誉,有“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德育示范学校”等,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谁在记录这一路的点点滴滴呢?不是别人,正是她,当大家在奋力前进时候,只顾着冲刺的时候,是她在收集一路留下的足迹,整理成册,供后人、供大家、供上级部门查阅,让他们看到我们在一直努力,才有了这些荣誉。由于档案工作的性质,常常有人来查阅档案,她总是积极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料,尽可能地使问题得以解决。

她就是档案工作中普通的一员,但她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明,她崇敬这份工作,因为它能“对历史负责”;她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它能“为现实服务”;她理解这份工作,因为它将“替未来着想”。

伟大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作为档案工作者,他们很普通,很平凡,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只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同样能让自己的生命闪光!小草虽小,一样能铺成辽阔的大草原;档案工作者,虽然平凡,却一样能走向不平凡。一位哲人说过:“伟大往往是在平凡的夹缝中闪光。”档案工作者,虽然是个平凡的代名词,但是平凡的生命在奉献中也能得到升华,平凡的生命一样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在平凡中奉献,在奉献中让生命永远闪光!

平凡岗位书写精彩人生 第6篇

——记检修一班班组长刘道洪

在装置保运部中,人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个每天不停忙碌的人,他就是检修一班班组长刘道洪。在平凡的检修岗位上,他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一干就是十几个年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精彩人生。

装置保运部一说起刘道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这次聚甲醛A线检修项目共有20多项,一类检修项目8项。刘道洪承担着CT31塔板的拆装修复任务,7台风机的维修任务。整个检修的任务之苦不言而喻。

4月17日检修一班接到命令书,拆除4102AB、3102AB、5002、9个人孔,他立即带领班组成员整装出发,为塔内件检查做前期准备工作。在现场我看到20米多高的塔上,直径不足10多米,他与班组成员,一人用大扳手固定人孔上的螺栓,一人抡起铁锤逐一击打连接螺栓。此时,他丝毫没有歇一会的意思。一会功夫俩人的汗水浸透了工作服。一天的时间,9个人孔顺利拆卸下来。在高高的踏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使他的身体有了难得的凉意。接下来准备在狭小的空间开始修复塔内件。

刘道洪一直把工作放到第一位即使在他休息时候,只要遇到大的设备检修任务,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值班技术人员只要“呼”他,他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检修现场,参与抢险。聚甲醛的检修,由于设备多,检修任务重时间紧等诸多问题,他除了白天战斗在现场。活紧的时候,他干脆吃住在班里,每天不停蹄地奔忙在每个检修作业点,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和我们一起完成检修任务。每当看到他时,常常是满身满脸的汗水。身上的衣服也是锈迹斑斑。而对于这一切,他总是不以为然,满怀着一腔热情乐此不疲的忙碌着。就这样,在工作中听不到他半点抱怨的话语。相反在任何一个检修现场,常常听到他和伙伴时交流工作时爽朗的笑声,因为这笑声的感染,检修工作也在忙碌中快乐着。

4月19日、20日也就是星期

六、日,是回装板式换热器,刘道洪和班组成员就像一支精心训练的团队尽然有序的工作着。他总是吩咐我要细心把换热板的密封垫粘好,也好把板换紧固均匀,在他的话语中,我看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与一丝不苟的责任感。20日他与我还有李师傅(李忠厚)王师傅(王忠悦)对EU21和A0901板式换热器进行回装,第一项任务是把换热板的密封垫粘好,每一片换热板都要把胶清理干净,我们就要对每一层换热板进行清理。108块换热板都要清理干净,可想而知任务之重,数量之大,不一会儿,汗水与将他身上锈迹斑斑的衣服变得模糊,紧紧贴在身上。头上不时流出的汗水已顺着他的脸颊已把他的镜片模糊了。随着他那轻缓的动作不时的左右摇摆。他一边摸下汗水,一边继续更换。这看是简单,可换起来不容易。更为难得是要把换热器紧固均匀,一人用大扳手固定板换上的螺栓,一人抡起铁锤逐一击打连接螺栓。55号板手,8条5米长的螺栓要紧固到130mm。看看他与班组成员一起工作的检修将士们,再看看检修现场。一副充满凝聚力和震撼力的检修画面在这里用汗水绘就,叙述着最热情、最动人的故事。

刘道洪,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天野化工发展的美好未来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用平凡书写精神史诗 第7篇

记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物业公司副总经理赵军友

赵军友,在江苏连云港是位名人,他的名气因为他有颗正义之心、海洋之心。从部队转业到连云港这十几年,他敬业奉献,嫉恶如仇,在连云港这片土地上,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不懈。

2007年,他当选“感动港城”十大典型人物,当时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他嫉恶如仇,不畏强暴,侠肝义胆,铮铮铁骨,让窃贼胆寒,保一方平安。他双肩挑着正义和责任,心里装着群众和安全。在和谐港城的大家庭中,他守护安宁,无私奉献。他,就是连云港市苍梧物业公司副总经理——赵军友。

赵军友,男,1967年8月出生,江苏淮安人,1985年11月入伍,1987年6月入党,1999年10月从部队转业到江苏省连云港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苍梧小区、市级机关后大院、市各民主党派、市档案局的治安保卫工作。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几年来抓获小偷140多人,被他改造好的失足青年40多人,先后受重伤6次,轻伤无数次,在工作中他和他的保安同志们,为人民群众找回被盗、未锁车辆六千多辆,其中轿车四百多辆,挽回经济损失四千多万元。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又去做义工(志愿者),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家人、亲戚朋友、战友、同事等四千一百八十多人加入义工(志愿者)行列,其在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读高中三年级的儿子赵震(新浦区爱心市民)成为义工(志愿者)队伍年龄最小的成员,更难能可贵的是赵军友同志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并组织、宣传和发动义工朋友一起参加无偿献血,帮助二十八户家庭找回失踪、走失的老人、小孩,被传销组织控制的青年人,帮助三十七名外来人员、城镇,农村籍退伍战士找到工作,帮助十九名流浪汉返回家乡自食其力,帮助六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小孩在就近的小学、中学入学,帮助三十九名婴幼儿顺利入托,八年如一日,坚持陪伴88岁江希涵老人聊天,每天一个半小时,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署,从不间断,直到老人家96岁(2012年10月)过世,九年如一日结对帮困新浦区浦东办事处菜市社区徐乃侠一家,徐乃侠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零就业户、低保户、特困户,还承包照顾社区一名老人,为地方政府,民政部门解困分忧传佳话,七年如一日带领全家人参加清洁海岸义工团,为港城的蓝天碧水作贡献。曾经是军人他炼就了刚强的意志,他坚持认真研读各种理论书籍,学以致用,他先后参加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本科自考和函授等学习深造,并取得了经济管理助理经济师职称和江苏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在全市抗击非典工作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卫生局评为抗非十佳自愿者,同年被市级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2005年,他因工作突出,被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评为先进个人,连云港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06年4月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机关义工,2006年6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8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2007年1月被评为连云港市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2007年7月被评为“感动港城”十大典型。2008年5月他的家庭被连云港市新浦区委区政府授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同年11月,赵军友同志的事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核心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政工导刊”大篇幅专题报道,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向赵军友同志学习;同时赵军友也被连云港市新浦区委区政府授于“爱心市民”荣誉称号;2009年1月,赵军友同志被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授于“服务之星”荣誉称号;2010年11月,赵军友同志被市苍梧晚报评为清洁海岸十佳义工,2011年1月赵军友同志被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授于“服务之星”荣誉称号,2011年6月被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7月被连云港市新浦区委、区政府授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9月21日,赵军友同志作为中国志愿者唯一代表,在联合国环境署组织的西北太平洋海滩清扫活动中发言—关注环保,爱护我们的海洋环境;2012年1月荣获江苏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2012年5月荣获连云港市十大青春榜样提名奖,中国五星志愿者;2012年10月荣获连云港市红十子爱心大使;2012年12月荣获连云港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2013年3月荣获市“与雷锋车同行”优秀志愿者;2013年5月荣获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9月荣获江苏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并受到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的亲切接见;2014年1月荣获“感动连云港”十大典型人物,2014年6月荣获市十大最美家庭、最美港城“叶欣仁”、最美港城人,中国十大海洋人物,2014年11月荣获绿行中国环保达人等。

军威显本色

赵军友同志从1985年应征入伍,至1999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在部队整整服役了15个年头。入伍时刚满18周岁的赵军友,因表现突出,第二年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他曾经为抢救落水儿童,钻进冰窟;为保卫祖国领土安全,他在祖国的黄海前沿站岗放哨。1991年安徽长江段洪水泛滥,他奉命参加抢险战斗在前列。1998年,江西九江特大洪水,他拼搏在抗洪第一线,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2012年7月江苏连云港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他奋战了三天三夜,累倒在抗洪一线.他的英勇无畏,他的顽强搏击,先后荣立5次三等功,十多次受到部队团以上领导机关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正是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铸就了赵军友同志铮铮铁骨和献身精神,以致于他转业到地方的十几年时间里,仍然保持着一个战士的本质,忠于职守,听从于党的指挥,服务于人民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定位。

守卫那片蓝

赵军友是连云港市50多万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多年来,他和队友们坚持清洁海岸,保护海洋的义举影响了无数人,这让他在2014年6月7日,站在了全国十大海洋人物的领奖台上。他,就是赵军友。他因平凡的坚守入选中国十大海洋人物。

每个周末的赵军友,身着小马甲、头戴鸭舌帽、身背小挎包,左手长夹子、右手垃圾袋,准时出现在“在海一方”公园海滩。破旧渔网、烟蒂……捡起垃圾,仔细分类,而这些细碎繁琐的工作,他却乐此不疲。正如国家海洋局海洋日活动办公室主任、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盖广生对赵军友入选中国十大海洋人物的评价:赵军友日常所从事的工作与海洋毫无关联,但他却能数年如一日坚持保护海洋,坚守平凡,我们要向他致敬!!,167公里海岸线,他用脚量了过来;盖主任还说:“连云港的海岸的确很干净,很美。”全国很多海滨城市都有这样的志愿者队伍,能够像清洁海岸义工团这样坚持做下来的却很少。清洁海岸义工团正式成立时,成员不到10人,7年过去了,成员总数近6000人,每年近2万人次参加清洁海岸的活动。然而,自豪的背后是一步步用脚丈量出的艰辛。赵军友为了能清扫更长的海岸线,每次出发前都是自费购置水和干粮,通常都是一瓶矿泉水配上2个馒头。也许正是这样的热情和艰辛打动了周边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清洁海岸义工团的队伍中来。7年多来,从与山东交汇的绣针河,到与盐城交汇的灌河,167公里的海岸线几乎走遍了。

不放过违规排放,勇当海洋守护者,除了清扫海岸,赵军友与队友们还自愿当起了海洋的保护者。他们在清扫海岸的过程中无意发现,随着潮涨潮落有一股黑色的液体在流动,义工团里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一定是有企业偷偷排放污水了。赵军友和队友们循着排水的方向找了过去,结果和他们预想的一样,在海州湾支流入海河口蒋沟子处,一家企业有污水处理设备却不用。赵军友立刻与队友们一起找企业交涉。“违规排污企业说,他们多管闲事,还对他们实施辱骂、恐吓和围攻”,赵军友一想到污水给海洋带来的危害,便与之作殊死地斗争,并找到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一起惩处了这家企业,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7年多来,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但赵军友和队员们从未退缩,反而越战越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宣传着保护海洋的重要意义,影响着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赵军友说,他现在最期待的就是清洁海岸义工团解散。因为那就意味着海岸很干净,不需要大家去清洁,也可能意味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成为海洋的保护者。

铁腕擒盗贼

赵军友同志1999年转业到机关事务管理局后,便开始从事治安工作。几年来,他用铁腕擒住小偷140多人。2004年,他曾创下5个月内抓获24名小偷的惊人记录。

2003年,机关后院及民主党派办公区频频被盗,这儿位于中央百货商业圈附近,商贾云集,流动人口多,是新浦区的治安重点区域,治安问题一直困扰着机关家委一班人。在这特殊时刻赵军友来到机关后院。长期的保安工作经历,使他练就了一双在人群中又快又准地“捡出”小偷的好眼力。他一到岗就对保安队伍进行整顿,制定一系列工作流程,以身作则,从我做起。通过纪律制度和认真教育,后院保安人员的纪律性有了质的改变。接着,他挨家挨户走访,排除治安隐患。保安工作是一项高风险职业,如果没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以往小偷在尝试了居民见他们行窃时不敢管的情形后,变得有恃无恐。由于赵军友同志工作认真,防控手段严密,近年来他共在其负责的防区抓获小偷一百多人。在这惊人数字背后,隐藏着他太多的血汗和付出。窃贼在面临他抓捕的时候,所采取的反抗手段是极其残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他记不清自己为此负了多少次伤。有的窃贼特别是吸毒窃贼被放出后,对他实施报复:到他家砸门窗,在马路上对他及小孩拦劫,进行恐吓威胁,但是赵军友同志面对恶势力从不低头。他以大无畏的气概和凛然正气制服小偷,赢得辖区干部群众的啧啧称赞。

柔肠挽失足

面对盗窃,赵军友是个疾恶如仇的人,同时他也是个具有宽大胸怀的人。在赵军友的眼里,只有那些屡教不改的惯偷才是真正的小偷,对那些一时失足的青少年,承担起挽救的责任,他是光荣的机关义工(自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他永远坚守的信条。一名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在市机关后院偷自行车,被赵军友逮住。这名少年当时就承认错误,表示痛改前非。赵军友了解到少年因家境贫困而起偷自行车邪念、做糊涂事时,当场给他200元钱并为这名少年找了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工作。这名少年非常珍惜,工作认真负责,赢得同事和居民的信任。最近这两年多来,有40多名初犯的盗窃分子在赵军友的教育帮助下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先后给予他们经济帮助一万四千多元。

春节期间,受赵军友同志帮助过的年轻人,纷纷给在关键时刻拉了他们一把的热心人打电话和发短信,一方面给赵军友拜年,一方面向他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并对赵军友当初的教育表示感谢。

烈火见真情

2010年11月13日上午9点半,苍梧物业公司的一名保安正在机关社区内巡逻。当他走到一幢居民楼下时,发现二楼一户的窗户正在向外冒出浓浓的黑烟并窜着火苗,失火了!保安立即上楼 “咚咚”地敲门,但并没有人来开门。邻居告诉保安,住在这屋里的老太太出去洗澡了。

保安立即和苍梧物业公司联系,物业公司副总经理赵军友闻讯后立即赶到楼下。

“要想救火,先得开门!”得知老太太去离小区200多米的一个浴室洗澡后,他立即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去浴室取钥匙。很快,钥匙拿来了,赵军友顺利地将户门打开,浓烟和火苗已经从整个屋子的各个窗户四散窜了出来。此时,站在门口都被烟呛着了,烟和火太大,进不去啊!”眼看黑烟越来越浓,火苗一个尽地往外窜,此时的赵军友一边大喊,你们快撤,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液化气管道会爆炸的!一边猛地冲进屋内,(一个保安也跟着冲了进去,不到1秒钟给浓烟和大火逼了回来,又冲进一个保安被浓烟和火苗掀翻在地。)迅速找到厨房,迅速关闭液化气阀门。

“当时,整个铁锅烧得通红,锅内的土豆炖鸡正向上蹿着火苗。”为了把火扑灭,他随手抓起一块大抹布,四处扑火。好在火势没有进一步蔓延,很快,火就被扑灭,浓烟也渐渐散去。

从发现浓烟到拿到钥匙进门,总共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而进门扑火,也只用了1分钟左右时间。

“幸好发现及时,大火被救的及时,如果再这样烧下去,引爆液化气管道,后果不堪设想,离着火点不到5米的地方就是好几百号婴幼儿正在上课的幼儿园,赵军友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而给赵军友带来的却是肺部感染,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才有所好转,眉毛和头发到现在才看不出被火烧过的迹象。

无悔保平安

赵军友从事保安工作,节假日是重点防范时期,加班加点对他来说已习以为常。每到下半夜或吃中饭、晚饭前后,小偷经常出没,他无论盛夏严冬,除了吃饭、睡觉时间,几乎全是扑在保安工作上。三年前,市民主党派办公楼时有遭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分配他负责党派办公楼治安,三年来,市民主党派机关从未少一样东西。从事治安工作的十多年间,赵军友极少能抽出时间到淮安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由于担心小偷报复殃及家人,赵军友很少和妻儿外出。他的妻子多次劝他调换工作,但赵军友同志总是含着愧疚的泪水婉言拒绝。他决心无怨无悔地做好治安工作。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愿意为此献出自己的一生。

保安工作是平凡的,平凡到许多人会冷视而过。但赵军友同志却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勤勤恳恳地站好每一岗,守护万家平安。赵军友,一位普通的治安保卫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用汗水和血水保一方平安,唤失足良知,特别是经过国家,省,市主流媒体的屡次报道,他的事迹感染着每一位知情者。他疾恶如仇,有崇高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追求信念,不畏强暴,遇到强敌机智勇敢地面对。他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连云港市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个个成绩、荣誉、光环背后的付出不是亲身经历又怎能感同身受。重担在肩,使命神圣,赵军友同志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客观理性及身为保安的心细严谨,奋斗在的最前线。他用忠诚、心血、精神意志在蓝天下奋力绽放,为完成党和人民群众交付的使命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贡献。

赵军友同志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中国政府门户网、中国新闻网、星岛环球网、凤凰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日报网、人民网、中央文明网、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央视12套社会与法之道德观察、央视网、新华网、光明网,共产党员网、新华通讯社“半月谈”、解放军总“政工导刊”、南方人物周刊、中国国际在线、中国胶东在线、新浪新闻中心、搜狐新闻中心、网易新闻中心、360新闻、中国网络电视新闻联播、中国青年报、国家能源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基层党建网、中国网、中国海洋报、中国日报、中国日报网、中国丝路网、央广网、中国军网、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生态网、中国国防部网、中国国土资源部网、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中国综合资源信息门户网、公益中国、中国广播网、新京报、江苏党建、新华日报、江苏卫视、东南卫视、中国首都网、扬子晚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香港文汇报、福建日报、辽宁日报、四川日报、珠江晚报、传媒中国、国家海洋局门户网、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在线、中国女网、中国首都网、中国工人网、天津政府门户网、山西政府门户网、福建政府门户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门户网、江苏国际在线、连云港政府门户网、连云港宣传网、连云港党建、连云港日报、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年鉴、苍梧晚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用责任书写平凡的人生 第8篇

----下派第一书记余庆伍同志扶贫先进事迹

余庆伍,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南郑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2015年8月南郑县委组织部抽调全县优秀干部到村精准扶贫,派驻南郑县福成镇中营村任第一书记。在下派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不畏艰辛,扎实工作,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率先垂范,为米仓山区贫困村的扶贫、脱贫,尽职践行,得到党委政府和同事们的好评,受到扶贫村干群的赞扬和尊敬。点滴事情记录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悔人生。

深山探访贫困村,扶贫精准找贫根

余庆伍同志是南郑县农业局的干部,任职于南郑县能源办。2015年,南郑县农业局被南郑县委确定为该县福成镇贫困村---中营村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单位,在接到派驻文件后,他会同农业局党组一同驱车来到远离县城134公里的中营村,了解村情,走家串户,召开村三委会及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跟踪调查贫困的原因,经过与村民同吃同住,了解到:中营村远离县城134公里,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是全镇人口较多的一个自然大村。现在有4个村民组,年报161户、总人口535人、有土地总面积349亩,林地总面积11300亩。全村土地贫瘠,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村,没有产业,没有企业,主产玉米、豆类薯类、水稻,农业林业经济作物有茶叶、烟叶、中药材、核桃、板栗、木耳香菇、魔芋零星化产品。全村多年来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全村百分之70村民居住在土坯房的危房里,是全镇乃至全县居住危房土坯房最多的自然村之一。由于土地太少、贫瘠、退化严重,人均占有可耕地不足一亩,全村没有产业,没有企业、没有农业产业发展大户,多半数的村民还是居住在土坯房里,村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经济发展全靠外出务工,面对这些实际困难,该从哪里作为抓手,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呢?村子很贫穷,但资源优势很大。靠山吃山,要挖穷根,必须找根源,搞产业。经过调研,会同村两委会决定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烤烟、中药材,食用菌为产业主线,附带发展养殖业,上报立项建立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战略,为这个贫困山区村营造造血基础。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全村43户最困难户为精准扶贫对象,列入县农业局43名局机关干部对口包扶到户到人。为工作初开新局。

产业发展定战略这个冬天很温暖

远离县城134公里边缘的村子,南郑县许多人都没有来过这里,海拔高,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上任以来余庆伍同志与村“两委”成员一起,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村民谋福利。村委大院里不锈钢旗杆上飘扬的国旗,村委墙上悬挂的基层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廉政建设制度、村务公开栏都让人耳目一新,这些都是第一书记到中营村任职以来带来的新变化。

在着手村级组织硬件环境改造的同时,余庆伍同志多方联系,在2015年9月7日,特请中国狮子联会陕西分会陕西蓝天服务队组队到村进行爱心助学走访,实施了“丹青助学”计划,在中营村确定资助6名高中在读的贫困学生每年2000元到高中毕业以园大学梦想。2015年11月15日联系陕西旅游联盟,陕西狮子联会汉中分会资助位于中营村的福成白玉完全小学,捐助了图书、书柜、书包、洗衣机衣服等3万余元的物资,为中营村困难户联系捐助衣物300余套。为了解决中营村困难村民冬季取暖问题,余庆伍同志争取能源项目支持,为村上解决了130套价值6.5万元的取暖节能炉具。村里的村民们说:“这个冬天不再冷。”学校的孩子们有了阅览室、有了新书包新棉衣、新文具,孩子们说“这个冬天很温暖”。

当他得知该村大兴组已经修通了通组道路,但河道有一座桥村里无钱修建,车辆行人无法通行,为了解决实际困难,余庆伍同志上下协调,争取扶持资金16万元,用于解决修桥的问题,桥梁贯通后,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发展生产,同时为这个村民组争取烤烟种植指标100亩,新发展种烟户4户,新增产值40万元.。为了搞好农业产业园的前期开发建设,修通园区机耕道路,组织村民上山发展烤烟、中药材、食用菌、养殖业产业,争取资金修通园区公路6公里,在2016年发展烤烟500亩,中药材1000亩,发展食用菌木耳香菇2000架,发展一个示范带动的家庭农庄,壮大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力。在一次次的座谈会上,余庆伍同志反复给全体村干部叮咛:“大家不能光靠政府政策扶持输血,我们要学会自身强有力造血功能”,政府资金引导,要发展产业千方百计找到脱贫的路子,同时四下联系引进新技术产业项目争取进驻该村,稳准快的找对脱贫的方向。

第一书记赤子情怀人民群众心中楷模

余庆伍同志部队转业后在农业局系统工作,他也是农民的儿子,在农业局系统工作多年来,也许是工作与农村农民打交道的缘故,他对农村工作很熟悉,对土地充满着眷恋。下派的地方边远,从县城开车也得4-5小时以上,他坚持下乡到村尽职尽责,完成任务。在它的下乡日记本上,记录了他工作的轨迹,在一次村会议上,他看到村部的办公设施破旧、开会时到处借板凳,便在本子上记下了,到处想办法解决资金8000余元,购置了村两委会的办公设施、会议室的桌椅,村部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即使远在县城,总是不忘电话与村两委会干部联系沟通、特困村民的低保落实问题,残疾人的生活问题,村上的大小事情,他总不忘了解,总给自己压担子。他常说:“村干部不能总蹲在田间地头,闷在大山里,要走出去找项目,要项目,要以项目搞发展。”他动员村民参加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组织村干部参加杨凌农高会,找项目寻适合村上脱贫的项目。在2015年11月 22日,福成镇召开的全镇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后,在中营村两委会干部、驻村干部座谈时,余庆伍同志又叮咛村干部:43户贫困户,由他在农业局牵头落实年后给每户赠送解决良种猪仔一头养殖,年底按市场价格全部买走,先示范带动一下搞生态生猪养殖,帮扶困难户提高经济收入。

扶贫的道路艰难漫长,一年的任期是很短的,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他去做。一位下派的第一书记以他一名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汗洒深山,心系困难群众,关注弱势群体,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他永远是深山里的好书记。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要求下一篇:接受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