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

2024-09-17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精选8篇)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1篇

论人力资源管理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旅游业逐渐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也逐渐成为新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升旅游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旅行社,旅游企业等应从思想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从行动上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中国的旅游业起步晚,发展快,但是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异。大多数的发达国家早已将旅游业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而中国却晚于西方发达国家认识到旅游业的重要性。对旅游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只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找到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业长远发展的窍门,使中国的旅游业跨出国门,实现质的飞跃。

一、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企业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财力三者保持最佳的比例。以尊重,维护人的利益为基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员工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中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最基础的员工保障。分析数据发现,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员工一般会发挥自身20%到 30%的能力,但是如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便会促使员工发挥自身80%到90%的内在潜力。这便能看出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其有利作用。当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维护了员工的利益,迎合了员工的需求便会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便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员工保障,不会使旅游业因缺乏员工而出现发展断层。

二、有利于旅游业的文化建设

“绿色旅游”一直是中国旅游业倡导的核心理念。“绿色旅游”既要求旅游者绿色旅游,又要求旅游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从而促使中国的旅游业不断与绿色靠拢。现阶段,为了实现绿色旅游,绿色发展,很多大、中小型旅行社已经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旨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这一举措又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很多大、中小型旅行社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及发展过程的监督,都要求人力资源经理的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也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来开展。而小型旅行社也会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的状况,在逐步调整经营方向,实现网络化、联合化或连锁化的经营。各个旅行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逐渐主动企业文化的建设,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而这一举措也为旅游业的文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旅行社之间拥有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与职业道德会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与职业道德。这样,既能为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又能提升中国旅游业的整体凝聚力,增强旅游业的文化气息。

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企业的核心,对于现代旅游企业来说更是重中之重。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而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与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区别。其他行业宣传的是可触摸的“实用”商品,而旅游业“宣传”的则是一些不可触摸的产品,顾客在购买之前,对商品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例如,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就经常把旅游当作一种享受生活的机会向人们推荐。为了能让更多的游客享受这个过程,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出众的沟通能力。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可以从各地各处的景区中看到外国友人的身影,这些游客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或多或少对中国的旅游文化有所疑惑。所以,是否拥有高素质人才,是否能完美的解决类似问题已成为衡量旅游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又一标准。传统的一些旅游企业的就职人员很有限,人力资源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来管理,这很容易使人不能尽其用,造成人才的埋没还有人才的流失。不管是旅游者还是旅游业工作人员,在旅游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状况,也会与各类背景的旅游者的沟通,交流。这对工作人员是极大的考验。现阶段,大部分的旅游企业中都会配备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利用该部门根据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也会迎合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其中包括沟通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这样,便会为旅游业的发展解决“人才之忧”,用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推动中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让其既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又能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一直以极强的影响力作用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企业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会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员工保障,也会为旅游业的发展组织制定战略目标以及发展规划,促使中国旅游业逐步实现有序化、条理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旅游业要想实现质的飞跃,就应该从基础出发,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以此达到最终目标。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2篇

专业论文

试析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中的作用

试析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中的作用

摘要:从上世纪以来,知识型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的作用已经被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深入研究,已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笔者认真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了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中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作用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导向、凝聚和规范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和重要纽带。人力资源是指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相一致的文化理念,使其成为员工行动的动力和共同的价值体系,是当今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多年来,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的相关理念融入中心人力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以富有特色的胜利检测文化凝聚人心、塑造队伍,从根本上保证了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企业文化概述

2.1企业文化的内涵

对于企业的文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而目前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我们分为广义概念以及狭义概念,广义的概念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积累的除了物质产品以外的所有习性与习惯,它是企业整体思想、观念的总称,具有自身的特点。而狭义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经营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总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2企业文化的特征

(1)融性与独特性

企业的发展是与当今的经济、社会等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企业的文化发展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只有与企业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保证企业的文化具有前进性,但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在生产中逐渐形成的,它不同于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这些文化的独立性都是以企业的独立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生产目标、企业员工文化素质以及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基础的,因此企业的文化具有独立的不可复制性。

(2)继承性与创新性

企业的文化产生是具有时间性的,它不是一时形成的,它是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在特定的条件下积累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继承种类主要是企业文化往往继承一个社会的优秀文化,并且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在发扬企业的社会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企业自身的历史文化,并且充分利用借鉴来的外来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通过企业的努力企业文化在某一时期的某一阶段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也会有所发展,这样就会逐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增强企业文化的创新。

(3)人本性与整体性

企业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的文化反应的就是人的文化,它重视的就是通过强化员工的思想意识、观念等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尤其是企业的文化目的就是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促进员工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精神的动力。同时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整体的文化发展的内在实质,它是企业经济的整体体现,它是企业员工普遍接受的整体的一种价值观念,它强调的就是整体促进企业员工的协同作业以及整体团结的价值。

3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3.1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具有一致性

当今时代竞争激烈,是一个人力资源决定企业成败的时代。美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管理学权威彼得·杜拉克曾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社会财富都是由人创造。由此可见人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纵观国内外现代化企业管理,已经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只有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员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反之就会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企业竞争优势将丧失殆尽,企业是无法长远持续发展的。不论企业文化,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其目的都是想方设法激发组织成员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3.2两者之间的管理对象一样都是人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对人的管理,具有一致性,都强调以人为本,人是二者之间的共同点、联结点。企业文化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作用于企业管理之中,重视人,关心人,理解人,把人看作企业生产管理的中心,使人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做的就是人的工作,从事的是人的管理,人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传统的人事管理重点在事,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人,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宝贵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心,这也正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根本区别。

3.3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文化,而企业的文化都会对企业产生作用,好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企业的发展,相反错误的、消极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促进企业文化的科学,因为人力资源能够赋予企业文化发展的发展。企业文化并不是企业的一句空有的口号,它是企业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具有固定的企业文化,也只有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支持形成的企业文化才能被员工所认可,才能被人所接受。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文化提供良好地发展条件。企业的人力管理就是企业通过给员工提供合适的岗位并且支付合理的报酬,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热爱,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赢,这样就会为员工的作业提供了保障,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这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这种特定的关系为企业的文化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4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4.1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凝聚企业员工感情的作用

企业通过一定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而影响企业员工的处世哲学和思维方式。企业文化把企业员工的思想感情,工作学习,利益需求与企业的命运联系起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把员工团结在企业核心周围,同甘共苦,齐心协力为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根本利益工作。

4.2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把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引导到企业目标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上来。企业文化通过人格化的价值观,奋斗目标,动力机制,群体意识的培育,使员工行为潜移默化地与企业行为相匹配,引导和统一员工的行为方向,使整个企业与全体员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向着企业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

4.3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

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员工正确认识本企业的历史和优势,正确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奋斗目标;能够创造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崇尚先进的企业氛围,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对企业的荣誉感、自豪感,就会自觉按照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约束,塑造自己的言行,激发自己为实现企业目标和自我价值而不断进取。

4.4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员工中形成一种有效但又无形的约束力量,协调和控制员工的行为意向,诱导员工认同和自觉遵守企业的行为规则。因此,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弥补正式权责关系和规章制度的不足,规范和制约企业行为及其员工的行为。

5结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与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配套、协调的自主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新环境下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廖世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林边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中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1期

朱卫民 童元来 林爱华.《提升企业文化 应对激烈竞争》,《经济管理》,2002年17期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3篇

1 齐鲁文化的建构

齐鲁文化顾名思义就是齐文化和鲁文化合称。早在西周初建之时, 齐、鲁两国都是其分封的一个邦国。周公长子伯禽封于泰山以南, 建国为鲁;异姓功臣姜子牙封于泰山以北, 建国为齐。就这样, 在齐国和鲁国境内形成和发展起来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

齐鲁文化的形成, 是宗周的礼乐文化与山东土著居民的文化相融合的结果。然而其建构并不仅仅是齐、鲁两国文化的简单叠加。由于两国的国情和采取的政策不同, 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文化。首先, 地理环境的差异。齐国地处泰山以北, 多处临海, 地处偏远, 被战国时期的苏秦称为“四塞之国”, 可充分利用大海丰富的海洋资源, 发展渔业等副产品加工业, 不利于发展农耕业;鲁国因其地理环境的优越, 宜五谷桑麻六畜, 农业相对发达。再者, 政治文化方面, 齐国在诸子百家中重视法家, 运用严苛的法令治理国家, 与礼仪并重, 注重改革, 唯才是举, 现实主义色彩浓重;鲁国则倡王道, 反对霸道, 推行“尊尊而亲亲”的政策。再有, 思想民风方面。齐人务实开放, 兼收并蓄, 出现了孙武、孙膑等军事家和晏婴、管仲等政治家;鲁人崇尚礼乐, 俗好儒学, 产生了孔孟等讲求伦理道德、仁义礼信的学者。

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而儒学则是其核心和代表,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灵魂人物孔子以礼乐之学传授弟子, 开启私家讲学之风, 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派———儒家学派。在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两千年来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 其影响可谓深远。儒学是学术之源, 墨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由此衍生, 百家争鸣以此为基础。儒学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 特别是在西汉时期进一步吸纳百家精华与汉家政治密切结合, 中古主流文化由此发展, 齐鲁文化所孕育的儒家思想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2 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 以独特的资源景观向世人展示其迷人的风采

2.1 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遗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齐鲁文化的载体

(1) 深沉凝重的历史建筑、遗迹。常言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遗迹是历史的缩影。”流连在风格迥异、雕梁画栋的殿宇庙堂, 徜徉于古城旧址、街坊民居, 在高耸八方的楼阁上引吭高歌, 将会浮想联翩, 思绪悠悠。足以傲视天下的世界遗产:泰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名录的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意义的世界遗产。苍松翠柏、如云似雾, 笼罩着奇峰幽谷、红墙绿瓦、秦碑汉文、唐铭宋崖镶珠嵌玉般遍布登山沿途和峰峦山麓。曲阜以丰富的历史文物和众多名胜古迹而蜚声中外。最出名的当数“三孔”, 即素称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号称天下第一家的贵族府第孔府;有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家族陵园孔林。

(2) 涵义隽永的名人故居及纪念地。亚圣孟子的故地:孟庙、孟府、孟林以及孟母林, 合称“四孟”, 虽已年代久远。但从旧地点滴之处仍然能感受到当年孟子“仁政”的政治抱负;“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龄故居, 带有一层诡异的神秘色彩;书圣王羲之故居, “行如流云”的书法作品是进行中国书法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还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蜀国名相诸葛孔明故居等, 都是十分有教育意义的旅游去处。

2.2 璀璨夺目的宗教文化, 体现为灿烂的宗教艺术、包含着多样的宗教建筑, 是齐鲁文化的点睛之笔

宗教文化自古以来具有迷人的魅力。不管是寺庵宫观、殿宇石窟, 所具有的庄严、肃穆, 还是雕塑、壁画、神话传说, 所体现的飘逸、高雅, 无不凝结着人类的智慧。

(1) 造型各异的宗教建筑。像大多宗教庙观一样, 山东的建筑选址也多在环境幽雅静谧的高岳深山, 曲径通幽、深山古刹、松风水月, 具有一种神秘感, 是修仙拜佛、逃避都市喧嚣的绝佳去处。佛道并存的东岳泰山, 有释家的“佛光普照"普照寺、金刚经, 供奉东岳大帝的岱庙, 祭祀碧霞元君的碧霞元君祠、王母池、斗母宫等道家的宫观祠宇;道教圣地崂山, 钟灵毓秀, 太清宫名扬天下;胶东半岛的昆嵛山、圣经山, 因道教全真派在此创教立派、传经布道而留下传世美誉。

(2) 超凡脱俗的宗教艺术。内容丰富的山东宗教文化以其独特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开拓了旅游者的眼界, 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们的情趣。其摩崖石刻、石窟造型, 以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精湛的技艺给人以美的享受。价值较高的有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大字石刻, 岱庙天贶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灵岩寺40尊宋塑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被梁启超赞为“海内第一名塑”。

2.3 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 县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浓郁的生活气息, 是一类魅力四射的人文旅游资源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山东之所以被称为“齐鲁文化之邦”, 就在于民俗的地域差异, 表现为以下两点:

(1) 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节庆是有鲜明的公众庆典活动, 且常与会议展览等形式相结合, 是具有规模大、人数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等特点, 对提高当地的知名度, 提升人气具有重要意义。风筝之都潍坊, 自1984年第一届国际风筝会至今, 风筝优美的造型、逼真的形象、精巧的扎工以及富有民间乡土气息的独特风格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每年都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又独具孔孟之乡地方特色的纪念活动, 比如大型仿古祭孔乐舞表演、孔子诞辰故里游、组织品尝孔府家宴、喜宴等孔子家乡美食旅游活动。.

(2) 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的“高密三绝” (剪纸、扑灰年画泥塑) , 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作坊, 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集风筝游、探古游、婚俗游、年画之乡游、风景名胜游于一体, 形成了一个“汇今古奇观, 现当时风情”的立体艺术画廊。游客们可以放风筝、荡秋千、乘马车、坐花轿、随农家习俗、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学农家活。

3 齐鲁文化在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齐鲁文化是山东开展旅游活动的活的灵魂, 是长流不竭的源头。从雄浑厚重的古代建筑、源远流长的宗教艺术到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都是齐鲁文化的体现, 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审美价值。古代建筑遗迹作为齐鲁文化的载体, 本身就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山、河、湖、泉等自然旅游资源, 因其附着文化而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 在全国民俗文化中具有突出特色和重要地位, 是齐鲁文化最鲜活的体现。

齐鲁文化是山东地域特色形成的基础, 在中国的地域文化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鲜明的特色, 也造就了山东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不仅主导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 而且对东亚与东南亚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已经贯穿融合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使得儒家文化对西方也有着极大的魅力, 因此齐鲁文化具有国际吸引性。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山东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 特别是“三孔”、泰山等儒家文化景观, 都是在世界上具有垄断性的历史资源, 在海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应该说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国淳朴而敦厚的传统社会风尚。正是因为齐鲁文化的极品地位, 使之无可厚非的成为山东省旅游开发的文脉所在。

山东地理是山东的历史得以展开的空间舞台, 是展示山东人文化的横向坐标。齐鲁文化的诞生正是“造化钟神秀”的结果。山东地处黄河流域的下游地区, 东临大海、西靠平原, 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 齐全的地貌类型。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北通京畿政治要冲, 南接江浙经济腹地, 是沟通南北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咽喉要地。

山东的历史是山东人历史活动的时间舞台, 是山东人的生命和文化得以展开的纵向坐标。古代的山东, 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有灿烂的文化艺术, 有辉煌的科技成就, 其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齐鲁文化最原始的文化渊源一沂源猿人到齐鲁文化的内核与代表一儒家文化, 确立了齐鲁文化的品牌地位。

正是山东省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自然资源以及千年的社会发展史孕育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 独特的文脉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就塑造了齐鲁文化与众不同的文化性格和中华文明的崇高地位, 几千年奔腾不息, 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 山东位于中国的东方。正如太阳从东方升起, 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来自这里。登上“五岳独尊”的泰山, 去体验“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徜徉圣人先贤的旧地, 去感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漫步烟波浩渺的海滨, 去拥有“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胸怀, 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我们不会遗忘祖祖辈辈的先人们, 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地耕作、孜孜不倦地奋斗, 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才有了今天我们得以炫耀的资本一齐鲁文化。感于上天与祖先恩赐的同时, 如何才能善用这些资源, 发挥其潜力, 却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金川.地缘中国 (上) [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8.

[2]何佳梅, 王德刚.山东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 2004, (1) .

[3]辛向阳.“说道”山东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5, (9) .

[4]宣兆琦、李金海.齐文化通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8) .

[5]杨明.现代儒学重构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

[6]杨朝明.鲁文化史[M].济南:齐鲁书社, 2001, (8) .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地位和作用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青、川三省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内地与藏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此地草原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俗古朴,文化灿烂。旅游资源的灵魂以及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历史文化资源,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以此作为基础。甘南地区优秀的自然风光,众多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风土人情,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笔者认为要想充分发挥甘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业发展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实际,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基础资源

旅游者的广泛参与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者产生吸引的动力源泉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价值有赖于旅游者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文化差异性的追求。甘南地区既有游牧文化,也有藏传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相互交融,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民俗风情、歌舞音乐以及民间工艺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

第二,着力提升旅游形象,凝聚旅游竞争力

旅游形象是区域旅游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而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是提升旅游形象的关键。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藏汉文化的结合部。这里古为雍州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三河一江(黄河、大夏河、洮河、白龙江)将全州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从空间上有机串联起来,因此,要深度挖掘甘南特有的文化内涵,整合全州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好“安多藏区旅游经济圈”,大力发展以草原风光、原始森林、红色旅游、民俗风情、宗教文化为重点的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加快“大九寨旅游环线”工程建设。创建高原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加强自然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和保护。

第三,树立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甘南旅游业的市场化发展要筛选出本州历史文化资源的精华,形成以“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天下黄河第一湾”、“藏王故里、洮砚之乡”、“山水冶力关”、“魅力名镇——郎木寺”、“长征天险——腊子口”等为代表的知名旅游景区(景点),这些旅游景点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旅游景点已经发展成为甘南旅游知名品牌,是甘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些旅游景点经过成功开发和推广之后,给甘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甘南地区旅游形象,使甘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扩大,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甘南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还催生“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甘南州先后被评选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精品旅游景区”和“中国最美的生态低碳旅游目的地”。

第四,提升旅游资源品位,丰富旅游内涵

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人文旅游资源都属于旅游资源,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资源的发展,甘南地区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当地历史文化也很丰富。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旅游资源的品位大大提高。对于一些并不占有优势的自然景观,如何在开发过程中能够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就会使自身的开发价值大大提高,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第五,形成产业联动效应,扩大旅游对外宣传

近年来,一些以甘南历史文化为题材、或以甘南地域风光为背景的优秀影视剧、歌舞剧相继出世,极大地吸引了国内民众对甘南旅游的关注。例如:选取甘肃夏河拉卜楞寺作为拍摄外景,正在拍摄的以宗教小镇郎木寺為背景的《云端上的郎木寺》、以迭部红色文化为依托的《迭部情缘》等。甘南州要进一步依托民族歌舞、戏剧、民俗、服饰、美术、技艺、饮食等原生态文化资源,积极发展适应大众文化需求、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文化产品,重点打造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临潭万人拔河、格萨尔赛马大会和唐卡、“南木特”藏戏、洮州花儿等文化精品。甘南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需要做的重点工作是提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创意、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要在本土文化中融入现代艺术理念、艺术元素以及艺术表现形式,要打造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比较有影响力的甘南地区代表作。围绕“生态甘南,山青、水清、人亲;人文甘南,风动、幡动、心动”,包装推出了“十大王牌景点”和十六个重点旅游景区。将优化文化产业布局,通过甘南州羚城藏族文化产业园区等4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甘南藏族歌舞演艺基地、甘南藏族服饰制作基地等7个文化产业基地和甘南香巴拉文化长廊、羚城藏族文化出版中心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政策予以支持,以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出发点,重点构建藏文化特色,使甘南地区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扶持壮大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骨干企业,打造甘南知名文化品牌,提升甘南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六,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对甘南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充分与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结合,将旅游资源的地方性以及民族性凸显出来,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如果失去民族文化特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凸显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经济本身从经济角度来讲就是注意力经济,需要具备更加鲜明的特色才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甘南地区旅游产业在近些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依然很低。甘南地区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当地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用当地历史文化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包装。

参考文献:

[1]《甘南州志》。

[2]《甘南州旅游经济发展规划》。

[3]《甘南州民俗文化》。

作者简介:罗玉英(高级讲师)

人力资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5篇

随着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进展和深化,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影响,大家好像并没有给与过多地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到底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做,才有助于企业实现文化管理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对于这些问题,人们考虑的更为甚少,并且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认识误区:

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工作

在我们服务过的一些企业里,没有接受企业文化咨询服务工作前,往往很少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负责部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要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政工部门分开负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般负责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组织对员工进行与文化相关的培训。政工部门有的虽然被指定行使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职责,但由于受工作职责和习惯的影响,对文化建设要义理解不透,也只能做些识别系统、搞搞活动、进行宣传方面的工作。这种做法导致企业文化建设难以形成体系和落地,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

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被忽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支撑战略的,具有战略的要义,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也属于战略的范畴,二者都具有战略的高度,在一定的空间里是相通的,具有匹配性。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的企业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不但不让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提炼和构建,而且在文化落地、生长过程中也常常忽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产生隔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所起的作用。

通过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和我们为客户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其实,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缘源

人力资源管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未出现之前,社会意识形态的人本主义、经济学上的人力资本理论、会计学上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在管理学上的广泛运用,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斯科特

(R.Scott)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承担行政事务工作,更要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人性化。

人力资源管理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来说,两者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不同。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控制和管理,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从而获得利润;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控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而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的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强调“以人为本”;在一个组织中,围绕着人,关心人本身、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逐渐被企业和社会给予重视,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奇迹般的增长产生了兴趣,他们对美日企业管理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大多数美国学者一致认为,日本企业的高效率与日本企业在长期中形成的以人为本和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有着很大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种文化是深深扎根于日本企业的各项管理实践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之中的,企业文化的差异最终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差异上.在此基础上,《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美国的托马斯。彼德斯和罗伯特。沃特曼等以超越“人的理性的局限性”为前提建立了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把关注人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到了管理工作的日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进一步意识到规范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渐开始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研究也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开始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了核心位置,同时也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内涵和要义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得以体现,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产生互动,企业的管理水平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经营业绩也有了明显地提高。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差异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经营者长期倡导、为广大员工认同接受、并自觉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行为意识和物质意识。

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精神层、行为制度层、物质层。精神层是企业中所有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工作理念和精神风貌,为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行为制度层是对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性、规范性影响的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物质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的建设;物质层是形成精神层文化和行为制度层文化的条件,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包括企业宣传设施、产品、企业标识、内部刊物、文化传播网络等内容。企业文化体系如图1所示: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进而达到企业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工作分析——薪酬管理——绩效考核——晋升——招聘与培训体系——人力资源基础管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人力资源业务计划;企业薪酬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包括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跟踪、记录、考评;晋升管理包括通过初选、考核、征求意见、任命等程序对员工晋升所做的管理工作;招聘体系包括前期招聘计划、规范招聘流程、招聘后续工作;培训体系包括把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

企业文化体系

由上不难看出,企业文化运用于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间是一种既相互差异又互相促进的管理活动关系。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作为管理核心,但在表现形式与功能上各有特点。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人进行引导、凝聚、约束和激励,使人性变得更加理智,企业上下能够同心同德、协调一致,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努力奋斗,企业也会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关心人,成就人;人力资源却是把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内涵转化到具体工作上去,通过制度和体系来促进和实现用文化管理的目的。企业文化主要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激发员工,使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则主要通过具体的措施与方法作用于员工,当这些措施方法符合员工基于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时,就会行之有效,易于执行,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反之,便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和对抗,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样,当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方法时,就会与员工个体的价值观念发生反应与磨合,从而巩固与强化原有的企业文化,完善与接纳新建的企业文化。一旦企业文化内化于员工身上,企业又处于稳定环境时,人力资源管理就会以企业文化为向导。因此,要重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要以员工为纽带,正确看待两者之间彼此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三、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在战略、制度、人力资本运营、员工职业能力发挥等方面都有契合之处,二者有机地结合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保持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1、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企业管理人性化的体现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承担行政事务工作,还要更加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力求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人性化。企业文化论者把组织看作一种文化。他们认为成功企业是通过有目的的但具体情况却不可预知的进化而成长的,他们同时又强调把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卓越的企业看成是不同的文化。他们还总结了卓越企业的八条文化特征:行动至上;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为本;价值观念;本业为主;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由上可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这既是企业文化运用于管理的目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2、二者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也逐渐从单一的职能管理向综合管理演变,企业的战略落地也需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支撑。一方面,企业要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也必须围绕着战略落地进行设计和运营。此外,企业核心资源日益知识化,使得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的“主动性”资产,使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不难看出,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是企业为达成经营战略而确定的人力资源配置目标、计划与方式,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龙头”。

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的职能也不甘被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先进性需要和战略规划紧密相联,并服务于战略的需要。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能够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有可能制约企业新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制定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执行。没有执行,再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都不能产生价值,再美好的企业战略都是空中楼阁;执行不到位,也将难以看到企业发展与成长的持续性。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战略实施过程、尤其是战略执行的力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一致时,这些功能就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因为企业战略从制定时就接受企业文化的辐射,所以员工相对容易接受企业的战略目标。当企业战略目标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并成为员工共同的追求时,企业的事业就成了员工的事业,员工在执行企业战略时就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自愿性。

3、企业文化支撑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施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和干劲,着眼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企业文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管理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撑,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

(1)人力资源规划要体现人文关怀文化;

(2)薪酬管理方面,岗位工资要体现公平文化,绩效工资要体现激励文化,宽带薪酬要体现人性化;

(3)绩效考核制度要体现员工与企业、绩效考核主体和客体的双赢文化,过程中要体现良好的沟通文化;

(4)晋升管理方面和晋升过程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晋升结果要体现用人理念;

(5)招聘体系要让认同企业文化的人才进入企业,降低文化冲突,招聘方式和招聘途径要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6)培训体系要承担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落实以人为本的文化、塑造企业的品牌文化等职责。

4、人力资源管理辅助着企业文化的落地和生长

(1)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员工素质进行界定和培养来满足企业文化落地和生长.人力资源管理决定着企业招什么人,提供什么培训,提升和奖励什么样的员工,重点培养什么样的员工,而这些都会向全体员工发出明确的信号,而这种信号的内涵里就存在着企业文化的因素。如果选拔和培养的员工素质与文化要求相一致,员工将会自觉地遵从企业的文化,文化将会正常的发挥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文化的落地和生长;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与现有企业文化的因素不一致或相背离,将会导致员工的素质不能满足进行文化管理得需要,员工也就不可能认可和遵从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将流于形式。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会有力地强化企业文化。

(2)人力资源管理是进行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过程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企业文化咨询人员为客户进行企业文化诊断分析过程中,常常在对管理现状的分析里,把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要素。这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否明确,职能发挥的是否得当和充分,制定出的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执行的是否到位等都会作为分析报告所体现出来的内容,这同时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所要关注的。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3)人力资源管理在选才用才方面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引导。人力资源部门在发布招聘信息或在招聘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向应聘者透露和传递着本企业的文化。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要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让新员工理解、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从而影响和改变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到企业团队当中来。其次,培养、选拔尊崇和信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人才作为公司的员工骨干,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企业文化起着完善的作用。人力资源工作把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去。如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绩效考核,员工就会日复一日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并对其做出反应,员工就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使自己属于该企业文化的一员,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就会加强认同感。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推广与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我们不妨看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把二者有机结合运用的案例。

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已经拥有8个工厂,职工人数达45000人,它的产品主要是汽车部件,包括钢铁、有色制品、化纤制品、塑料制品、橡胶、玻璃、各种日用品用具等。现在丰田汽车公司的汽车产量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居世界汽车制造业第三位。

企业管理界人士普遍认为,丰田的成功经验是:积聚人才,善用能人,重视职工素质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公司内部形象。在丰田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证实了“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企业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企业乃至社会经济飞

速发展的基础”这一说法。在涉及到丰田人事管理和文化教育的要害和目标这个问题时,丰田的总裁曾作了这样的回答:“人事管理和文化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把每个人的干劲调动起来。”

丰田公司对新加入公司工作的人员,有计划地实施主业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工作本领的人。在丰田教育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职业教育,而且还有深入到个人生活领域的非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在丰田叫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各种活动”,是丰田独有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就是关于人的思想意识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核心是解决车间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其活动主要包括:公司内的团体活动;个人接触和“前辈”制度;采用“故乡通信”的做法。

从丰田汽车公司的成功做法上,我们不难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和吸引到优势人才被视为是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但要做到“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除了人力资源的常用技术手段外,还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之中,体现在行为上,这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

四、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早日实现文化管理保驾护航

在企业文化变革过程中,我们认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促进新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当人力资源政策发生变化时,员工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企业的文化内涵重新定义之后,根据新的文化内涵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相应调整,可以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系统、关键指标等有效地支持和强化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规则。虽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但却起着动员、协调和组织的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所起的作用。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去,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部门领导小组的成员。除了要参与企业文化体系的构造和企业文化体系的实施,还要把企业文化的相关工作融入到本部门的工作当中去,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2、人力资源规划要与企业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等结合起来。企业文化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要体现在计划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和总预算的安排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要体现在人员招聘计划、分配计划、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工资计划、保险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计划等业务规划中来。这样做,可以使人力资源规划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反映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要义,有助于文化的落地和生长。

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把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在员工招聘过程中,通过事前的招聘,以保证企业招收适合本企业文化的人。在招聘开始前就要描绘好所要招聘人员的整体形象,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通过分析人的性格

特点及价值观念,与面试要求和标准的对照,将不合格的人卡在企业的大门之外,最终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

4、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把企业文化激励人、约束人的作用体现在薪酬管理和晋升管理工作当中。薪酬管理和晋升管理工作只有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才能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重视、个人能力被承认的归属之情,才能使大多数员工产生对工作和自我成长的巨大热情。晋升管理一定要和企业的人才理念相吻合,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接受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文化的要求付诸于实际行动,养成习惯。

5、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把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这种培训包括企业职业培训和非职业培训。尤其是非职业培训,要改变生搬硬套的模式,采取一些较灵活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动、非正式团体、管理游戏、管理竞赛等方式,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些活动中有意地传达给员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6、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把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到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在评价员工时,除以业绩指标为主外,还要进行道德和行为等方面的具体量化考核,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考核体系内,要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涵注入,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而对企业价值观的解释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企业价值观的目的。

7、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要与企业的沟通机制相结合,尽可能达到上下理解一致,在员工心目中形成认同感。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不但要处理技术型和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独有的工作,而且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参与其中,形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通过企业的人文文化透射出具有相当吸引力的竞争优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6篇

2016-06-28 10:20:56 来源: 作者:7天论文网 【大 中 小】 浏览:4次 评论:0条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1年由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z 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当中提出的,但其最早产生并实践是在日本。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实践的核心,推动着组织的发展,凭借着人本管理的理念成为企业致胜的法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曾说“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核心竞争力”。20世纪80 年代之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传入中国,逐渐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企业经营思想、企业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等。“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才就是企业之本”联想集团柳传志如是说。可见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涵盖六大板块,即: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主要可以通过人员招聘、培训以及绩效考核来体现,那么到底怎么有效地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融合起来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诠释企业价值,重视招聘工作

公司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要什么样的员工,不要什么样的员工,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计划和政策又决定了企业要在当下招聘符合什么条件的员工,所以具体而言,在员工招聘过程中,面试官应该将企业文化和公司的用人标准有机结合,在诠释企业价值的前提下对应聘者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以此选择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而且实践证明只有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员工才能在公司内部得到长久的发展,如果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悖,那么员工就会和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同时由于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不一致,会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产生消极怠工、擅自离岗,甚至离职等现象,进而影响组织效率; 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企业文化的无所作为,又反过来使得企业的核心力量削弱,企业文化也成了一个假大空的东西。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进行招聘时不能再仅仅以面试者的个人表现和资历作为评判标准,一定要考察求职者的个人动机、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招聘过程中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从源头把关,重视员工招聘。

正如宝洁公司的价值观: “ 领导才能、主人翁精神、诚实正直、积极求胜、信任”,这构成了中国宝洁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而在宝洁集团校招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得尤为明显,先是公司在宣讲会过程中进行的企业文化宣扬,其次是笔试阶段对企业文化的考察,最后是面试流程中对面试者关于企业价值观的提问,所有的这些招聘环节都保证了宝洁集团招到的人是认可并拥护宝洁文化的,这样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因此才有“我骄傲我是宝洁人”这样的说法。

二、结合企业精神,稳抓培训工作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所具有的约束功能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约束机制不谋而合,而两者能够相互融合之处就是员工培训。然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员工培训一直是一个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因为这项工作关系企业未来发展却又很难开展。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向员工展示企业特色文化、传递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是员工接受企业文化输入,快速了解企业的有效途径。于是很多管理者开始抱怨在员工培训上确实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和物力,但就是看不到效果,最后也只得慢慢流于形式了,这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将企业文化和培训工作较好结合。员工培训是指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因为公司业务发展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一般培训内容涵盖企业文化、员工基本素质、工作内容、业务技能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教育,现在的培训方式主要分为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和培训方式的多样化让培训工作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所以如果企业只是一味的对员工进行“ 洗脑教育” 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培训工作应该是使企业文化更深化的载体和落地的途径,适当的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培训工作中才能达成培训的目的。比如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就说明公司到底是硬汉文化还是赌注型文化? 是强文化还是弱文化? 是过程型文化还是结果型文化? 这些文化的诠释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认同和信任企业,从而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并提升对公司的忠诚度。松下电器就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下,把企业文化的导入作为培训的重点,1964 年松下在大阪建起了占地14.2 万平方米的大型培训基地,一年开支40 亿日元(占总销售额的0.1%),大规模的人员培训在提升松下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基础之上,又为松下集团的创新注入动力,使得企业的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向世界市场。松下幸之助对企业文化的诠释是“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即:员工至上。这样完美的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培训中当然为松下电器的人才培训和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融入企业文化,完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管理程序,制度是程序的保障,程序是制度的落实,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在符合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前提下考核员工业绩水平。企业常常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晋升、职位调动、薪资福利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达到组织预期的目标。麦格雷戈认为从管理的实践来看至少反映出一种心照不宣的信念,即: 认为激励人们去工作是一个“机械学的”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一个人被看作是一个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必须有外力的作用才能让他运动起来———激励他去工作。所以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标准来考核员工的业绩,激励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日常工作中,因为绩效管理的标准无形之中就在引导员工产生相应的行为,例如在硬汉型文化的公司中,员工内部可能更倾向于相互竞争来获得自我认同; 而在赌注型文化的企业中,员工就需要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因为一个简单的决策,员工可能就需要等待若干年才能知道这一决策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收益。

企业文化在绩效考核方面主要是体现其引导和激励功能上。企业文化的牵引导功能可以使企业形成一种“ 文化定势”,能把全体员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 激励功能主要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合理的激励体制,使得员工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例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形成竞争意识,从而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便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良好的绩效标准是能将科学的激励体系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相结合的,而不是只一味强调工作效率而忽略了对员工的关爱,这样只会造成更多“富士康式”的悲剧。

河南省著名民营企业———胖东来商贸集团,就是以“ 公平、自由、快乐、博爱” 的企业文化而举国闻名的,其还被称为“零售界的海底捞”。轻松、自在、快乐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位胖东来人都更好的享受工作的乐趣,也做到了为每一位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当然因为零售行业的考核重点是在顾客满意度上,所以企业也根据其实际情况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严把关,如: 专门设立了“ 顾客投诉奖”,出台了《星级评定考核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企业文化中的负强化和正强化都有效的融入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层面,让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同时也使得企业达到了每年50 多个亿的销售额。四、渗透企业之魂,培养礼仪礼节

麦格雷戈在其著作《企业的人事(性)方面》曾说过“今日美国在管理人力资源产业上若干令我们最为挠头的问题,可直接追溯到“权威是绝对必需的”这一设定,并追溯到从这一设定引申出来的控制人们行为的很不适合的企图”。

这说明了绝对的权威和完全的制度化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大问题,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教育才是更加有效而且人性化的手段。

关于文化礼仪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最初是由特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在他们的著作《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当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企业的日常惯例和常规活动可以向员工们表明企业所希望他们产生的行为模式。例如公司每年的年会、每月的部门汇报、每天的例行晨会、每次开展的员工素质拓展活动等等,都属于企业的礼节和礼仪。坦德姆公司每周五下午人人都要参加“啤酒联欢会”,这个仪式远远不止让员工在一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放松这样简单,而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让工作群体之间进行非正式的沟通和联络,更好的诠释企业“ 创造活动体会快乐”的理念。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是更好的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也是能够更好强化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凝聚功能。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也变得愈加激烈,任何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在寻才、识才、留才和育才之上,这就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人才为公司服务的前提是他们认同并支持企业的企业文化,而文化作为组织的无形资产和精神支柱,又对员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文化不是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 不是利润,而是对待利润的心理; 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人生处世哲学; 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造成这种管理方式的原因。有效的将企业的文化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必定会给组织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7篇

摘要:随着人们参与自然、人文审美需求的增加,旅游景观设计在挖掘、整合景区的文化资源方面,应该有更高要求。其中文学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区域旅游景观的文化审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资源整合;文学;旅游景观

一、文化历史资源整合之文学资源

旅游景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是支撑景点的核心竞争力。文字是让受众理解地域文化、扩展景观点的游览内容最直接的方式。常见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有古建匾额、对联、题字,现代景观装置、雕塑等作品上的说明标示性文字,或将文字直接赋予各类景观小品之上。其应用以直述居多,识读性强。本文所举的松潘县松州古城景区城墙上的汉唐边塞诗长廊即是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应用上采取直述文学作品的方式创作的景观节点。

二、文化资源的整合应用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旅游业、基础建设发展较快,旅游投资持续增长,各类旅游景观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开发。在参与旅游规划、景观设计项目实践中,感受到文化因素在规划与设计中正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甚至成为核心竞争因素,是展开设计的依据。许多遗址类旅游景点直观再现历史场景,对其历史、文化的挖掘重视程度高,还原历史的脉络明晰,其历史、文化价值得以保留,成为成功景点的案例比比皆是。部分新开发景区,对其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工作仍有进一步细化、深化的空间。

三、松州古城汉唐边塞诗长廊

据阿坝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12月旅游经济运行情况信息显示,“201-12月,阿坝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876.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74亿元人民币,较同期分别增长25.62%和24.06%。”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其文学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区域旅游景观的文化审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位于四川阿坝松潘县境内,地处边陲的松州古城,1992年被列入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整个川西北高原唯一一座兼具军事戍边和汉唐文化的高原古城。汉唐边塞诗长廊为松州古城景区的一部分,作为新开发的景点,目前已经完成了古城墙上有关项目的开发与打造。

位于松州古城北门广场的“汉藏和亲”雕塑,文化背景为公元638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未允,遂攻打唐边防重镇松州,即松州之战。贞观十四年(640年)十月,吐蕃大相禄东赞入唐再次求婚,太宗许,终于娶文成公主,与唐联姻[1]56-57。公主入吐蕃途中,凝视昔日战场,感慨道:“兴师相戕罪也,余将和睦唐蕃。”其景观节点与松潘古城文化资源一脉相承,能与游人产生共鸣。可见文化资源的整合是开发旅游景区的基本依据。松州古城汉唐边塞诗长廊,位于几经修建的松州古城城墙上,是文学美学价值体现在旅游景观设计中较为直接的案例之一。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诗人、文学家描绘边塞之壮美辽阔,征人之离愁别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曾客居松州的杜甫,心系边防军事重镇松州,就曾写下《西山三首》等不少边塞诗歌名篇。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8篇

一、海南民歌资源概况

(一)黎族民歌

“诗言志歌咏言”,黎族民歌是黎族劳动人民的心声,是黎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黎族民歌源远流长,黎族作为古越族的后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吕氏春秋》记载“越王不善,为也音而反善之。”虽然我们没有见到过黎族民歌原始面貌,但是在一些收录的民歌当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黎族民歌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黎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相当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归纳可以分为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故事歌、时政歌。

黎族的民歌多数保持着原始的音乐风格。首先在民歌的结构方面较为自由灵活。主要有单句体、双句体、起承转合体和遥谚体。这些不同的民歌结构对不同内容的民歌创作、演唱,都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使得黎族民歌更容易反应生活更容易上口。

黎族民歌调式音阶、节奏节拍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虽然黎族民歌也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但是他多为四音、五音、六音、七音构成徵调式和宫调式、角调式几乎没有。在不同民歌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歌词格式的不同、曲调旋律也会随着歌词的变化而变化。黎族民歌的节拍是很规整的,多为2/4、3/4、4/4,也有特殊的散板节奏。

(二)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古崖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崖州文化在海南南部地区的宝贵文化遗产,崖州民歌主要是流传于民间老百姓喜闻乐听的民族音乐文化。崖州民歌如果是从演唱方言的角度来看,它属于海南南部地区从三亚崖城经九所利国黄流佛罗至八所板桥一带民间传唱的歌谣,至今还在这一带兴盛流传着。这些歌谣在坊间都叫土歌或“瓜”,后人为了统一古崖州文化将其称为“崖州民歌”。崖州民歌在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崖州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在清朝时期发展繁盛。崖州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多为七言,从人文历史、风光景色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代表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崖州民歌的格律是非常严谨的,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词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结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亦不许脱韵)。四句尾音的音调,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严。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总之,就韵律而言,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严格。

(三)儋州民歌

儋州可以说是一个海南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具记载,儋州市海南最早开拓的市县。在汉武帝时期就设置了儋耳郡,算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2000多年的历史中,儋州人民创造了具有儋州独具特色儋州民歌。这也是千百年来儋州人民有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儋州的民歌不但有这悠久的历史,而且它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儋州民歌的主体主要分为儋州山歌和儋州调声。

1.儋州山歌

儋州山歌根据语言和生活习惯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的差异,有分为儋州山歌、“客家山歌”和“四里”歌。

儋州山歌和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歌题材的山歌有很大的不同,儋州山歌的吟诵性较强,它和内地一些地区的“吟唱调”相似,但是儋州山歌更赋有音乐性,所以它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儋州山歌的曲调是由儋州的一种吟诗调演变过来的,现在的山歌比起过去更加丰富了音乐性和表现力。第一是典型的儋州山歌是第一、二、四句进行时高低起伏的,整首歌曲从高音区开始,并尽可能的在高音区延长高音,然后小跳的形式岛低音区结束。第二是,在山歌的第三句曲调比较婉转,优美、极具陈述性质。第三是在双句结束前都有一个类似于挺短的节奏,更突出儋州山歌的吟诵性特点,第四是,儋州山歌运用了很多的装饰音、倚音、滑音等,加强山歌曲调的变化。

儋州山歌的内容丰富,涉及的内容广泛,有爱情歌、时令歌、革命歌、哭丧歌等等。这些山歌的演出场所是没有特殊固定的,多数时间是在村中人聚集在一起时,大家即兴演唱的。这些山歌长短不一,短到4歌乐句,长的可以讲述一个长篇故事,这些山歌演唱场面常叫人影响深刻。

2.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可以说是儋州市最主要的歌种。调声是突破了山歌固有的格律和曲式结构,从山歌中演变而来。儋州调声有着他特有的节奏,最初是在劳动中传唱,后来儋州人民将电声进行集体对唱,形成了儋州特色的调声。

儋州调声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人们通过进行集体对歌的形式,娱乐传情。歌唱的内容有反应时代背景的,有歌唱家乡风景的,也有宣传政策的,还有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无不涉及,调声同时青年男女交往的重要形式,通过调声传递爱慕之情。儋州调声也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这几种民歌是海南目前主要的民歌形式,他们能够一直流传下来除了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之外,也是因为这民歌记载了海南各族同胞在生产斗争与社会各类生活中,创作的符合人民群众的音乐创作形式,这些民歌的不仅仅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思想性。

二、海南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省的民歌文化资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海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流传的民歌作品是海南各族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它也是为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起着重要推进作用。海南的民歌资源丰富,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以外,还有很多没有列举的种类,但是它们都有很多的共性。

首先,海南民歌并不是哪个作曲家创作的,它属于海南各族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曾经讲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它们不仅仅创造出丰厚多样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出绚丽多姿的精神财富。海南民歌的创作与海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紧紧连在一起。这些民歌的创作体现了海南各族人民的审美思想的一致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海南乃至全国的民歌艺术资源。

其次,海南民歌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音乐创作技巧的练习,但是创作起来却非常的自然。曲调也很好上口。这里就表现出海南民歌创作即兴的特点。当然我们现在所有的民歌乐谱也都是通过歌者演唱时记录下来的,这也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民间音乐的价值,这种口头传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是有利于民歌的即兴创作的,但是有时候这种即兴的方式不容易被记载,因而丢失了很多民歌曲谱。

三、海南民歌的保护与发展

海南民歌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民歌作品诞生,这些民歌伴随着海南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娱乐,成为了海南各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海南民歌对对宣传海南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民歌都是由即兴创作和口头流传,所以很多优秀的民歌作品没有的大及时的记载,不少地方的民歌都集中在几位民间艺人身上,加上大多数青年人都到城市里生活居住,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出现民歌失传的情况,所以就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完善民间的实地考察制度,深入一线搜集材料

实地考察对于海南民歌的保护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它不同于学术研讨会,它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深入实地考察可以使专家学者们从土生土长的各族同胞哪里汲取素材,可以使对民歌的评论更赋予真实性,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的收集民间传唱的各类民歌,作为即兴创作与口头传播的民歌,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去挖掘、整理,更好的唤醒海南人民对民歌的保护意识。

(二)学会使用现代化传媒手段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出版专著发表论文,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歌,也起到了一定发展,但是所涉及的范围还属于比较窄,所以就需要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运用到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当中,通过现代化的数字录音等方式将海南民歌进行保存整理,对民间传唱的曲目进行数字化制作,发行,这就对增强民歌对人们的感召力起着重要作用。再如举办传播民歌的电视节目和比赛,通过这种形式对海南民歌的艺术魅力完全展示在大众面前,以提高人们挖掘传承的意识。特别当前的各类娱乐节目众多,低俗化普遍化的整体环境中,借助新媒体传播保护海南民歌资源,这也是我们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四、海南民歌资源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海南省是以旅游经济为主的省份,想要发展旅游业必然要核心的旅游文化做支撑,海南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对旅游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海南民歌是海南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既是重要媒体,同时又是打造国际旅游岛品牌的重要载体,海南省得民歌资源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注入了新鲜的元素,这种元素已经成为了吸引锅内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仅仅是因为气候的因素到海南旅游,更多的游客都是独特地域文化所吸引的。“十二五”期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将海南民歌资源运用到旅游业发展建设当中,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品牌形象。

海南的民歌资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它更是海南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海南各族同胞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使有人了解了海南各时期发展的艰辛历程,海南民歌也传达着海南精神,也加深了游客的海南印象,这些宝贵的民歌资源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挥着意想不到作用。

对于海南民歌资源的保护也需要我们这些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去挖掘,搜集,对海南民歌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要让学生们多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内涵,这些中国特有的民间音乐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根基,这是我们特有的中华民族特性。

参考文献

[1]薛瑾.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8,04.

[2]刘厚宇.海南黎族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中国会议,2013,11.

上一篇:《买小狗的小孩》读后感下一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