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2024-08-28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精选8篇)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第1篇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邓永超

(华南农业大学人事处,广州510642)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极其重要。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培训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45-02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温家宝总理在201月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包括“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七项措施;今年教育部也颁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三个层次。

笔者在高校具体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承担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的教学工作,担任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室的指导老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大学生就业能力较低。比如,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存在就业焦虑,心理素质差,等等。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

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尽早、有效地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要积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施全程就业指导,转变“就业指导”等于“职业生涯发展辅导+求职指导”的工作模式,对大一新生进行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教育,在大三学生中进行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对大四毕业生加强求职技巧培训。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对工作者都有不同的要求。个人进行职业决策时,要根据兴趣、性格等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个人的特点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反之,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低。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沦把人的职业兴趣分成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型。MBTI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把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维度十六种类型,是当今全球最为权威、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

作为职业规划课程任课老师以及就业指导老师,笔者运用上述理论,对大学生实施全程就业指导。从大一起就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MBTI性格评估工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类型,积极探索工作世界和职业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帮助学生找有意向进入的职业领域中的校友进行职业生涯访谈,了解从事该职业所要具备的素养,对照自身的个性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就业能力提升方案。方案包括:1)职业定位,即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当前面临的问题等;2)行动计划,即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这样,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规划好大学生活,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素养,使学生们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很多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作。用人单位也表示,招聘到的员工符合岗位需求。

二、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尤其重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要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党团组织和各类协会的活动,从实践层面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通过社团活动、校园创业、社会兼职、社区服务以及专业特色明显的比赛活动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华南农业大学近几年来积极开展了春运期间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服务活动,选拔学生志愿者参加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活动。在校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明晰了工作岗位要求,从而能对照自身,根据社会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建立一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或实习基地,让大二、大三的学生利用暑假或寒假到单位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了解岗位和社会所需,对照自身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北京联合大学近五年来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结合起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大学生们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到与大学生专业联系比较密切的.单位建立就业基地,安排有意向去该领域工作的大学生多参加基地工作实践,(本网网 )帮助大学生较早地融入了单位,有效地促进了就业。

三、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咨询,是运用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为选择职业及职业适应不良者进行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事业发展等方面启发自助的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存在奠名的恐慌,有些则灰心丧气,消极对待。而学生只有对就业充满信心,克服就业焦虑,积极地投入应聘竞争中时,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因此,要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消除学生的就业焦虑,帮助学生克服就业中的困难,使学生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就业准备及求职应聘中,增加成功的机会。

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带有共性的,因此,可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的问题,开展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如,针对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挑战和面对应聘挫折等情况,开展主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能振作精神,积极应对就业挫折。

此外,还可因人制宜地开展个体职业心理咨询。例如,在指导学生就业中,针对少数大学生存在就业焦虑、谈到就业就心烦意乱等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引导他们消除紧张、积极应对各种求职面试情景和职业环境。有些学生家庭关系一般,看到同学靠家庭关系找到好单位心里不平衡,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员工本人的能力,业绩是需要能力创造的;找工作关键靠自己,积极应聘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就业能力的过程”。针对有些学生不愿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不想去从事较辛苦工作的心态,积极引导学生要吃苦耐劳,自觉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和行业锻炼,接受社会昀检验,经受磨难和挑战,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先就业再择业、创业。

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劳动保障部最新开发的《CErI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进行职业适应性预测和诊断,通过电话咨询、专栏咨询、网上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释放就业压力,让大学生积极求职,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提高了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

有些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简历制作粗糙,不能体现自身优势,缺乏求职技巧,表达能力欠佳,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很好地与单位沟通。笔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系列培训和讲座,丰富毕业生的求职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上网、找去应聘的单位的熟人了解情况,查找资料,详细了解单位情况、职业环境,深入剖析自身个性特长,归纳出自身与单位及岗位所招聘人员相匹配的素养,制作出针对性强的简历,并指导学生不断修改简历,突出自身职业优势。三是建立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特长、就业意向等,并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四足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应聘过程的指导,特别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在学生应聘前,帮助学生分析单位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出谋划策,并到招聘现场了解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面试结束后向学生指出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应聘技能。五是建立公共邮箱和就业博客,方便学生交流应聘体会和经验,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例如,农学专业的毕业生陈某来自农村,学习刻苦努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但表达能力较差,简历制作没有反映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他有意向的工作领域是农资公司。根据这一情况,我指导他多方了解农资公司的特点及岗位需求;多次修改简历,根据具体的用人单位制作不同的简历,突出自身与岗位要求相符合的素养;在面试前对具体的面试单位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并鼓励他与同窗好友进行模拟招聘互练,指导他对自己在应聘面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改进。经过一次次的锻炼,他的求职应聘技能不断提高。后来,他所应聘的一家实力很强的某农资大型公司认为他表达能力强,肯吃苦耐劳,专业技能强,欣然录用了他。

总之,我们要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大力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措施积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一涉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第2篇

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次对205位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2.2%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应该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

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

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界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2006年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国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较去年增加22%.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如何提升就业能力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中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我感到的不仅仅是自豪,更多的是压力。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最后能否顺利就业、就好业,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必须的就业能力。所谓就业能力,是指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能够实现个体就业理想、体现自身价值、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能力等多个方面。就业能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就业时寻找工作的能力;二是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情况很不乐观。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处身于竞争激烈的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我认为大学生要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而且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正确的认识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只有全面的提升自己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频向多元化、利益化。普遍信奉个人主义,只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团队意识,注重索取;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地生活。乐于享受,懒于奋斗。就业能力的缺失,成为目前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面对并希望迈过去的“槛”。我们应该对自己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客观掌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强化优势,改进不足,使自己能够在就业的过程当中处于有利位置。

我认为就业能力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事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对环境适应的能力等。工作技能的培养,应该从学校开始做起。要充分利用机会深入实际锻炼自己,如社会调查、学校集体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实践锻炼,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紧在校期间进行弥补。

二、人际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是社会基本技能之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虚心求教,克服嫉妒心理;

2.培养待人宽宏大度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要求大同存小异,待人宽厚,能谅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的缺点;

3.增强自信心,克服“社交恐惧症”。大学生毕业后,少不了接触各方面的人,如不能应对自如,恰当交往,将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所以,恰如其分地与人交往,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努力提高和完善的一种能力。

三、生活技能:生活技能是指自理生活、独立解决生活中困难的能力。生活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年轻的大学生应该在培养生活技能的过程中显示立身、立世、立业的本领。

四、自我能力:

1、信心。职业院校不少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职业学校及自己缺乏合理的认识,导致自我的未来缺乏必要的信心,自暴自弃。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天生我才必有用!要坚定自己一定能成功,只要用心学习,刻苦训练,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做到办法总比问题多。

2、忠诚。任何一家企业,宁可要一个对企业足够忠诚,哪怕能力差一点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能力出众但却朝三暮四的员工。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体现在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呼吸,荣辱一体等方面。这样的员工,不管老板在不在现场,都能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对企业有归属感,他的忠诚,最终会让他达到理想的目标。

3、团队精神。从人才成长的角度看一个人是属于团队的,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社会关系氛围中,个人的成长会更加顺利。我们要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

4、专业技能。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的一线岗位工人。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素质要求之一就是专业技能。在企业里,谁掌握的专业技能高,谁完成的工作好、快,谁就是有本事,谁就能拿高工资,谁就能有发展。

5、吃苦耐劳。吃苦耐劳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职校生由于受到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及自身素质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进入企业后,叫苦连天,甚至放弃就业机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同学从小在家就不干活,不愿干活,在学校实习时不刻苦训练,进入企业后怕脏、怕累、怕时间长。可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一项工作不需要吃苦受累,同学们对就业后的工作要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和行为准备。要懂得和体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和境界。

6、学习与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学习,不积极思考,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技能,也就没有什么潜力可挖,无发展可言,甚至会失去工作的机会与岗位。作为一名职校生,不管你现在身处校园,还是走上社会后成为一名职业人,一定要牢固树立在“学中干,干中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思想。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淘汰。

大一的时候我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但那时我对自己的专业了解的并不多,只是一知半解,现在大二,随着专业课程的步步深入我也渐渐了解了这个行业和以后的发展趋势,现在看来营销会是我的长期目标,所以我会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我会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一)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

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所谓竞争,就是在优胜劣汰这一法则面前,各种事物对生存权利的争取。竞争必然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任何置身于竞争环境中的人总是要争取优胜,避免淘汰。竞争还必然推动优化,使参与竞争的个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竞争意识是推动个体努力学习,自觉提高职业素质的动力。所谓创新,就是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敢于独辟蹊径,创造出新的产品、开辟出新的职业领域。创新就是要打破安于现状、听天由命、依赖别人的人生观。一个人光有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创新观念与创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和创业。因为,市场的激烈竞争,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企业变革,个人工作的不断变换,迫切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观念,具备创业能力。据有些地方的调查,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甚至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青年,仍然有一部分人待业或失业。这种现象的主观原因就在于缺乏创新观念与创业能力。

(二)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

职业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型职业的不断产生决定了现代职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组织的改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人们具备更高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求人们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合作观念。同时要求人们摒弃过去那种一次选择定终身的传统的职业选择观念,适时地调整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要求。

职业环境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变通性构成人类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条件。个人与职业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机械组配,同一个体可以适应两种以上的不同职业,同一种职业也可以由不同类型的个人担任。个人一生中面临着

职业的多次改变,同时,新的职业不断产生,即使是传统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职员也会有新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只能在已习惯的、固定的模式里工作,那是很难成功的,在职业选择面前也会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必须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心理动力之一。作为个性倾向的重要内容,它创设一种积极进取、主动热情的心境,支持人们去探索和参加各种活动。人们一旦产生某种兴趣,便会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克服一切困难,直到最后取得成功。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有兴趣,他才能敬业乐业,在职业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在事业上做出成绩。广泛的兴趣可以使人眼界开阔。如果一个人兴趣比较广泛,就会经常注意周围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大大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许多思想家、革命家和科学家具有极其渊博的知识,这与他们具有广泛的兴趣分不开。广泛的兴趣,能使人摆脱狭隘的职业观念,拓宽职业视野,在人们面临职业转向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并作为必要的心理动力,从情感上给予肯定和支持,有利于人的职业适应。相反,兴趣过于狭窄的人,由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太少,不仅会影响其个性的发展,而且一旦得不到或失去他们感兴趣的职业,他们就会无所适从。可以说,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知识越丰富,他在事业上的选择性就会越大,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广泛兴趣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广泛接触各种事物,在活动中逐渐体验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出兴趣和爱好。

(四)重视能力补偿

职业适应最关键的心理因素是人的能力结构。如果能力结构与职业要求相符,人的职业适应性就越强,反之则弱。但是,人还可以通过能力的补偿效应来增进人的职业适应性,尽量使活动不受影响。

这种补偿不仅发生在不同能力之间,而且表现在气质与能力、性格与能力和个性的积极性与能力之间的互补互替。如“勤能补拙”就是性格与能力之间的补偿;“熟能生巧”是活动对能力的增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说明人可以培养兴趣而克服能力上的欠缺。

(五)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

职业道德作为人们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在思想上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行为方式。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转变社会风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职业活动中,无私、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是人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职业品质同时也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比如,一个对人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同事的好感;一个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一个谦虚好学、踏实肯干的人能得到师傅的赞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奉献、自私自利、贪图安逸的人,能得到领导、同事的亲睐。

(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个紧张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心理压力,加上工作的繁重,从而导致人们精力不足、体质较弱和许多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许多现实事例表明,生活中的挫折、紧张的工作、现代化都市生活使人的心理大为紧张而出现身心疾病。不少人被抑郁、焦虑、紧张、自卑、怯懦等情绪所苦。一个身体孱弱、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从事复杂细致的脑力劳动和适应激烈竞争的职业世界。身体的强健主要是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

身体机能,保持体态健美,可以满足大脑的血液供应,保持旺盛的精力。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锤炼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心理的健康主要依靠自我的调节,依靠个人的自身修养和完善。只有通过不断的调节、完善,使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提高职业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第3篇

一、往届就业大学生回访情况介绍

本课题组成员针对2010年-2013年毕业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成功回收问卷118份。从此次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 就业基本信息。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有47.46%的学生就业于民营企业, 23.73%的学生就业于国营企业。在就业渠道方面, 有48.31%的大学生是通过网上求职找到工作的, 有27.12%是上门求职。毕业生工作后认为工作和专业是否对口这个问题上, 35.59%是对口的, 30.51%的大学生就业专业相近, 33.9%不对口。80%大学生月薪在1000-4000之间, 65.25%的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比较满意。

第二, 大学生素质培养问题。88.14%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另外, 社交能力占到61.86%, 合作精神占到51.69%, 而认为看重学习成绩的只有6.78%。另外, 56.78%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对工作影响比较大, 还有46.61%认为教学实习也影响很大。同时有高达63.56%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基础知识不足, 44.07%的人认为自己创新意识不足。64.41%认为学校课程设置比较合理。

第三, 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方面。只有50%的人对我校的就业工作比较满意, 不满意的占据到33.9%。在对我院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改革这个问题上, 有66.95%的大学生认为要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64.41%的认为应该加强专业学习, 有46.6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还有49.1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42.37%的大学生认为我们的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 信息渠道不畅通。有40.68%的认为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沟通了解不够。

二、毕业生用人单位回访情况

在对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中, 发出问卷100份, 目前回收的有效问卷66份, 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印象较好, 对其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特别是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然而在评价中, 认为其工作态度、吃苦精神及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座谈会、电话访谈和非正式交谈的情况看,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政治素质高, 业务过硬, 勤学好问, 上进心强, 责任心强, 一般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 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突出表现在知识面较窄、创新能力有限二个方面。用人单位强调, 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 如招聘职员、干部竞争上岗或轮岗, 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 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 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1、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学校相关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对自己的专业、自身的优势、弱势、性别有清醒的认识,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择业。

2、学生自身注重提高就业素质。一方面, 大学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自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另外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思想端正, 不自卑、不自负, 客观地选择工作, 端正就业心态, 做好心理调适。

3、学校、社会联手完善就业信息系统。当今社会就业宣传平台日趋纷繁复杂, 大学生在就业信息的选择上就容易出现信息无法正确选择, 不知如何选择等问题, 学校就业部门应该和新媒体结合, 充分利用学校宣传平台积极宣传, 打造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5年第6期。

[2]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J], 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1月。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第4篇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而提出来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高校学生在校时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而学到的实现职业理想、满足人力市场需求,在社会各项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本领。一般来说,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内容具体包括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应聘求职技能等。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1.专业知识技能欠缺

专业知识技能是大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大学生在校应该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并且要系统的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文化知识和应用方法,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熟练的运用它们。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科学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对比的是现今大学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大市场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不再能满足相关的行业和岗位需求。

2.就业目标不清晰

很多学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就形成了“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熬出头”的放松思想,从入学到大二甚至大三都无心学习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贪图享受,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形成了所谓的“迷茫期”。 到了临近毕业,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按照自己的自身特点、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盲目的跟风;对各行业及岗位的特点、要求不清楚,对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也是一片茫然。

3.就业心态不端正

我们在以往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分析发现,部分学生缺乏自我了解、没有市场竞争意识、欠缺相关的择业经验,所以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求职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导致了一些学生却悲观失落、缺乏自信。与此相反,一些大学生期望一毕业就能找到一劳永逸的工作,于是寻寻觅觅、挑挑拣拣,难作决断。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创造以及能力素质估计过高,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

此外,还有相当一些大学生存在“优越感”,到了就业单位后,不愿从基层、从小事做起的就业心态,也成为这部分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录用或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4.实践能力不强

有些大学生对社会的实践认识不够,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意识不强,有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怕参加社会实践会吃苦受累。因此,自身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意识和行为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自己不能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虽然有部分学生掌握了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求职简历制作不规范,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招聘面试的环节不能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而失去较好的就业机会,让人感到十分惋惜。

5.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历史使命的完成和成才目标的实现。有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说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不安心现有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学生还缺乏应有的诚信,在面试时随意表决心,表示录用后一定会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但是到用人单位工作后,他们不是嫌做的工作杂乱,就是说薪酬偏低,有的毕业生甚至不辞而别。

另外,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受组织纪律的束缚,我行我素,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的相对匮乏,使得他们失去了长远的发展机会。其实,企业在招聘人才中,他们更加喜欢聘用具有敬业精神及具有优秀职业操守的毕业生。

三、切实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体会,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升专业知识技能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课程改革,将课程设置综合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选择专业。我们可以将学科相互渗透,跨专业、跨学科选修,增设综合性选修课程。例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相互渗透,让文科类的学生学习相关基础的理工类知识,理工学生要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科学素养,根据大学生的能力与学习基础,展开分层次教学。高校应鼓励在校生跨学科、跨专业进行课程选修,允许在校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专业,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高校要坚定不移的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度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分专业、分岗位的专业化教学,让大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切实了解不同行业、岗位对个人就业能力的相关要求,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提高他们自身的就业能力,并且也加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性。

2.明确就业目标,开展系统化就业指导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人职匹配原理以及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依据高校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分阶段、分专业,以就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择业技巧培训、大學生创业的引导以及升学深造的教育教学为主线,来贯穿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如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对二年级学生则要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灌输,对三年级学生要进行就业观及就业能力的培养,对毕业班的学生需要加强应聘技巧的培训。同时,要对各年级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培养大学生获取和利用就业信息的能力,提高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

nlc202309021854

3.增强抗压能力,做好心理咨询服务

从大量的大学生就业实例来看,学生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克服就业带来的焦虑情绪,以积极地态度参加应聘,才能正常发挥甚至是超长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我们要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服务,消除他们的就业顾虑,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能以最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求职应聘中,增加他们应聘成功的机会。

针对那些不愿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的学生,我们要通过心理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引导他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面对社会的检验,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来提升自身能力。

4.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就業技巧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从实践教学的层面加强他们的理论和专业学习,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例如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兼职、加入高校创业基地以及各类社团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同时建立一批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实习基地,让在校学生到企业中去见习或实习,让毕业班的学生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对照自身,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5.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当前,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品德的好坏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招聘时都非常看重应聘者是否诚实可信、严谨认真、具有务实、进取精神,是否具有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等。故此,高校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氛,通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给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如:各类竞赛、社团活动、拓展培训等,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各高校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进行大学生就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以促进大学更多更好的就业。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第5篇

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大学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第6篇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社会各方面也都在为破解这一难题而出谋划策,根据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指导经验,我认为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从业的支点。当今社会已经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将会一直伴随大学生就业、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调查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都很强。

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就业观念,二是学会收集就业信息,三是做好求职前的各项准备,四是掌握求职技巧,注意求职细节。

一、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作为一个享受高等教育经历的群体,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所拥有的学识、能力以及回报要求,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高的人生期待和完整的职业规划,使得大学生就业择业时有较高的职业期待,而且,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大学生也不能等同于普通劳动者。但是从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喜高攀厌低就,盲目从众,不会量体裁衣,期望值过高,生存尚未解决,一心关注发展,凭兴趣找工作,视跳槽为时髦,视自主为自由,想自由有余思自立不足等。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是毕业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里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的、发展的、全面地看待。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处理好就业、择业、创业、事业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就业观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系统思考,三是辩证分析,四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就是要认清客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大量涌入就业市场,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如果不能降格以求,结果就会让人失望。“系统思考”就是对自己的知识能力、自身素质、职业取向、职业适应性等,进行全面思考和定位,找准个人和工作岗位之间的锲入点。“辩证分析”就是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要悲观失望,就业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并存。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为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提供了潜在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实行的持续稳定的改革措施,使人们逐步接受并开始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劳动合同制,社会养老,医疗及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社会成员的自主意识和风险意识较过去都有了较大转变。暂时未签约的人未必素质就差。“与时俱进”就是就业观念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而变化,高等教育到今天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我们的观念不能再停留在大学生仍是天之骄子的阶段。在社会转型时期,今后的工作已经没有了铁饭碗,终身学习、终身就业应是我们接受的新观念。

二、注意收集就业信息

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要做到“早、快、实、准”。“早”就是收集信息要及时,要早做好准备,不能事到临头抱佛脚。“广”就是要广泛收集各方面、不同层次的就业信息。“实”是收集信息要具体,用人单位的地点、环境、人员构成、生活待遇、发展前途、对人员的基本要求、联系方式等各方面的信息掌握越具体越好。“准”就是准确无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在生源、性别、相貌、外语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都要搞准。另一方面,用人信息和商品信息一样,有很强的时效性。你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过时了的信息,单位是否已经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这些情况都要搞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三、做好求职前的各种准备

毕业生在就业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这是决定大学生选择职业类型的决定性因素,求职择业的一切都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要懂得市场规律,懂得经济规律,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做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社会负责。能团结协作,能公平竞争。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敬业精神是准备进入社会的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发生重大变革的形势下,具有敬业精神已成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素质的新要求。大学生要把良好的敬业精神作为准备就业的必要条件。要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求职择业,还必须面向基层,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冷静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与趋势,我们会发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培养和补充,现在大城市和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已相对饱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系统。而另一方面,广大的乡镇企业、很多非国有企业还缺乏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去开拓,去创业。可以说大学生建功立业的机会在基层,在第一线。

在就业求职前毕业生还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所以在求职前要避免理想主义,从众心理,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不怕挫折,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

四、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注意求职细节

做一份个性化、有特色的求职简历,个性化简历需要量体裁衣,针对不同单位、职位撰写简历,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每一份简历只适用于一个单位或者一个职位,根据职位的要求取舍素材,确定重点。针对职位突出自己的优势,淡化不足,突出你与别的竞争者的不同。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第7篇

模具行业是制造业的基础,大至汽车、小至玩具,其制作均源于一系列大小模具。可以说,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都离不开模具。从广州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模具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左右,但模具工缺口已经超过10万。模具工业是机械制造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一大产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模具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人才与模具设计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地方模具行业的背景优势为模具专业的设置提供了重要保证。2004 年,广东省模具业稳居全国模具行业的头把交椅,产值达 185 亿元,模具制造业产值和销售额约占全国的 40% 以上,广东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模具市场,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模具出口与进口省。

我国加入 WTO 后,各行业大批境外企业的涌入,使作为支持工业的模具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我国塑料模具在未来几年里发展空间巨大。外资对模具行业投入量增大,工业发达国家将模具向我国转移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化。由于模具行业是一个技术、资金、劳动力都相对密集的产业,我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仅是美国的 1/40 到 1/3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技术人才的水平也逐步提高,而工业发达国家模具发展逐渐萎缩的趋势,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纷纷转移到我国,使我国模具工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

目前仅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 3000 家左右日资企业,随着日资模具加工制造业本地化趋势的日益增强,我国的模具加工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广州周边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模具工业最为发达、科技含量最高的区域。据业内人士估计,今后几年,随着全球制造业重心加快向我国转移,这一地区可能在 10 年内发展成为世界模具生产中心。此外,国内浙江东部的余姚、宁海、黄岩、温州等地区的模具工业发展也非常快,从业人员达到 10 万余人,模具年产值 70 亿元,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些地区的模具工业将会有

更大的发展。

根据行业对模具专业人才需求对专业进行定位。根据“十一五”模具行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模具产品发展重点主要有如下几类:

(1)汽车覆盖件模具

冲压模具占模具总量的 40 %以上。目前汽车覆盖件模具水平不高,能力不足,生产周期长已成了汽车发展的瓶颈,极大地影响了车型开发。今后,中高档轿车所需覆盖件模具是重中之重。争取到 2010 年时中高档轿车及以下水平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做到可以完全自配,2020 年时除个别特别高档的轿车外,所有汽车覆盖件模具应基本立是国内配套。

(2)精密冲压模具

多工位级进模和精冲模代表了冲压模具的发展方向,精度要求和寿命要求极高,主要为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仪器仪表、电机电器等配套。

(3)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

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近40 %,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塑料模具中为汽车和家电配套的大型注塑模具,为集成电路配套的精密塑封模具,为电子信息和机械及包装配套的多层、多腔、多材质、多色精密注塑模,为新型建材及节水农业配套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及管路和喷头模具等,目前虽然已有相当技术基础并正在快速发展,但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每年进口几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发展。

(4)主要模具标准件

目前国内已有较大产量的模具标准件主要是模架、导向件、推杆推管、弹性元件等,但质量较差,品种规模较少。这些产品不但国内配套大量需要,出口前景也很好,应继续大力发展。氮气缸和热流道元件国内至今无像样的专业厂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应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水平,形成标准,并组织规模化生产。

(5)其他高技术含量的模具

占模具总量近8 %的压铸模具中,大型薄壁精密压铸模技术含量高,难度大。镁合金压铸模和真空压铸成形模目前虽然刚起步,但发展前景好,有代表性。子午线橡胶轮胎模具也是发展方向,其中活络模技术难度最大。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一些快速制模技术及相应的快速经济模具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些高

技术含量的模具在“十一五”期间也应重点发展。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和对市场的调研,目前模具行业最紧缺的几种人才: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3D造型工程师;具备产品加工工艺素质的CAE分析工程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模具钳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的高级编程师、高级技师;熟悉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工程师;此外还有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挤出模等领域的专才。

当前我国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机械设备操作工,往往不具备模具设计、编程的能力;而高校由于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培养出的学员理论水平可以,但实际技能不够,不能满足模具企业的实际需要。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应突出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突出体现实践课程所占有的学时比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结合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际需求。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制造行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数控机床的操作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体现为制造方面达到模具制造的补师水平,设计方面达到助理设计师的水平。

正是模具人才的一路告急和良好的职业前景,为模具职业教育创造了相应的需求。通过对模具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更加明确模具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模具产业以塑料 40%、冲压 40%、压铸 8% 三类模具为主。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模具生产基地,高、中、低档各种类型模具应有尽有,但生产塑料、冲压、压铸模具的模具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尤其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的55%左右。因此,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针对生产此三类模具的专业人才需求,尤其突出塑料模具的专业人才需求。

对于以上的数据,我想作为一个想成为模具人的你一定有说不出的喜悦留在心中,还有你那美好的憧憬。好了,那请你就暂且把它们留在心中吧!通过以上

振奋人心的资料,我们可以说,模具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模具行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为我们学模具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天时和地利,特别对于珠三角地区的大学生而言,更是有明显的优势。至于人和,这是我们自身要好好努力争取和把握的方面。为什么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为什么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而学模具的某些你却还在待业呢?这很能说明我们大学生在模具行业的就业能力还十分是有限的。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我们学模具的大学生可从一下几方面提高我们在模具行业的就业能力。

一·众所周知,模具行业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非常强的行业,像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铸造;锻压成形;焊接成形等等,很多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当然随着时代的推进,科技的发展,我们也不用再去打铁锻造了,但对于那些在模具行业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操作能力,我们是必须拥有的,而且是要求较好地掌握的基本技能。虽说动手能力要求逐渐弱化,但对机器的使用要求却逐渐增加。为什么很多技校出来的人,他们的工资比我们大学生还高?我们不能不服气,我们必须意识的我们的不足。虽然我们的理论能力比他们强很多,但我们的动手能力却是比他们差了不少,而模具行业是一定需要理论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行业。那我们如何提高这方面的不足呢?大学四年,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实习是十分有限的,只能让我们对各种工种和十分有限的机器有一定的了解,而对实际的操作要求是不那么高的,这主要是学校的设备所限,这也是不能立刻就能解决的问题。那我们必须自己想办法去提高自己在操作方面的能力和经验,那寒,暑假实习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我们大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工厂去实习,这样可很好地为我们解决我们大学生最欠缺的动手能力,这对我们毕业找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我们提高了自己在模具行业的就业能力。

二·模具行业现在正不断地从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高科技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我觉得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较高的就业能力的模具人才,就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能力,我们觉得我们大学期间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目前模具行业最紧缺的几种人才: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3D造型工程师;具备产品加工工艺素质的CAE分析工程师,模具CAD设计师,模具编程师等,而这方面应该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学四年,大部分时间是由我们自己支配的,假如我们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学模具软件,编程,那我们毕业之后一定是一个高级的模具人才。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假说,但只要我们用一定的时间在这方面学习,那我们也前途无限了。我们当中总有某些同学整天沉浸在游戏当中,而当毕业来临时,也就是他们的梦醒时分,留下的又是什么呢?我们要多学有关模具方面的软件,并熟练地掌握它们,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多参加一下软件比赛,通过比赛和别人交流和向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提高模具行业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那是因为能力从来不是一撮而就的,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我们认为只要我们学模具的同学能做好以上两大方面,那我们毕业之后就肯定具备了一定的在模具行业就业的能力,而且我们的前途也将是不可限量的。

既然我们选择了模具,我们也选择了机遇和挑战,那我们何必不放手一搏呢?既然我们选择了模具,我们就不该有任何顾虑,当然也不能好大喜功,就让我们用自己有限的能力为模具行业作一份贡献,也为了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吧!

为了我们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为了模具行业的无量前景而努力!

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8篇

哪些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呢? 我们认为这既跟大学生本身有关, 又与高等学校方面有关。

一、大学生本身的原因

扩招使原本落榜的学生也进入了大学, 与以前相比生源质量差距较大, 不利于教学, 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最终降低了毕业生质量, 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有些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好好地学专业技能, 而是为了混文凭, 抱着这种想法进入大学的学生往往不会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好好学习。 另外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严重影响学业, 翘课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遇到管得严的教师来上课也是昏昏欲睡, 碰到不严的教师干脆就不来上课。 这样毕业的学生在步入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时, 往往在专业技能方面败下阵来, 失去了就业的机会。

我们在与学生的多次交流发现,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大多数精力都为应付考试, 考试结束后, 上课被动地听的那些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 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上大学学什么和读大学读什么这个较为深层次的问题。 记得我给大二上学期的学生上专业课的第一节课时, 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毕业之后想干什么? 毕业之后能干什么? 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样做? ”一周后我收上来作业后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不到二十个字, 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这样的学生毕业后靠什么找工作?将来能靠他们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吗?

二、高校方面的原因

(一) 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欠缺

很多学生到了正式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就业问题, 才认识到自己对就业问题的无知, 我所教的很多学生都大三了还无所事事 (总认为就业离他们非常遥远) , 这与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学校虽然大二开始就有就业指导课, 但不够系统和专业, 基本上是刚入校的其他专业的辅导员来上课, 对大学生所在专业的就业方式和就业形式知之甚少, 或者上课只跟学生讲授就业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很难达到专业指导的目的。

(二) 高校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高校逐年的大幅度扩招造成了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 有时一个刚毕业的教师担任多门课程, 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提高。 而且学校有些课程的设置不注重应用性, 脱离了实际, 以致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与实际脱节,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三、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两个原因, 结合所教专业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的特点与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以下几种途径和措施。

(一) 举办专业介绍会

根据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的状况、就业形式和方向及每个就业方向需具备的能力 (包括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师信息) 对大一的新生进行详细的介绍, 最好针对每个就业方向的优劣让学生进行辩论, 这样使得每个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目标明确, 并且知道哪几门课对自己的就业会帮助较大。

(二) 建立兴趣小组

根据就业方向和教师的专业及学校的硬件条件建立兴趣小组, 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毕业定位必须参加一个兴趣小组, 教师定期地给兴趣小组的成员布置任务, 这样不但改变以前一味跟着教师走的盲目性, 不再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 而且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这样不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而且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以后要从事的实际工作, 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将 “要我学习”变成 “我要学习”, 培养了学习能力, 进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 与企业合作

通过与我们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首先, 实习实训基地所提供的岗位都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真实岗位, 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 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 实习实训的项目均是学生今后要从事的相关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 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 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其次, 实习实训基地采用真实的考核制度, 建立了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使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便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 滚动式实习实训也是作为学生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是全体学生学业考核的必经过程, 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此外, 获得实习实训优秀的学生, 不仅将获得学校的课程学分, 而且还将获得企业颁发的证书, 这将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学生从一入学就知道为什么学习,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调动起来, 将会改变以前学知识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通过以上几个措施的实施,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的学生将会学有所成, 彻底解决由于大幅度扩展造成的就业难的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论文从大学生本身和高校两个影响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且结合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用的特点与本校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举办专用介绍会和专业就业辩论会、根据就业方向和教师的专业及学校的硬件条件建立兴趣小组和与企业合作等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就业难,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风笑天.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以30项重点经验研究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4 (1) :60-69.

[2]陈飞, 何书.地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9) :75-76.

[3]赵丽莎.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8) :241-243.

上一篇:金融理财书籍排行榜下一篇:乡镇文教卫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