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成长范文

2024-05-16

读书与成长范文(精选6篇)

读书与成长 第1篇

读书与成长

敬爱的余老师:

您好!

第一次给您写信,想和您聊聊读书,可以吗?

古人云“宁可三日食无肉,不可一日居无书”。我想书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的成长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读书。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三四年级的时候,一有时间我就一头扎进书店,在儿童文学那栏找到一本书,然后就地打坐,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感觉有人站在我身旁,抬头一看是妈妈。我的书一把被抢去,放回原位,拉着我就往外走,一边走还一边说,都几点了,还在这看书,不回家吃饭了呀。再后来,就没有时间来回往书店跑了,就让妈妈一本一本的往家买。

现在我读五年级了,咱们学校的图书馆在我们的千呼万唤中终于开放了,您经常帮我们去借书,我们自己也可以申请和您一起去借自己喜欢的书,谢谢您!你知道吗?《爆笑校园》让我知道学校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搞笑。《我们这样集邮》让我知道学习以外还有集邮这么好玩的事。《十万个为什么》让我豁然开朗,视野开阔了„„

您借回来的书中,我最喜欢的书要数《水浒传》了,虎眼圆睁的黑旋风李逵,骁勇善战的豹子头林冲,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这一群勇猛的绿林好汉敢于和黑暗的势力作斗争,一百单八位英雄好汉来自四面八方,只因志同道合,共聚一堂——梁山泊。就像我们班上的同学,我们的蒋校长,都来自五湖四海,省内省外的齐聚实验小

学,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知识的传承与发展。

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当初看《水浒传》的情景。那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这本书,我高兴得都能碰到房顶了。然后,我就迷上了这本书,不论白天黑夜,我都捧着这本书看,连妈妈叫我吃饭我也听不见。吃饭的时候,我也抓紧时间与爸爸探讨这本书。有一天,爸爸妈妈吃完晚饭后去散步,我趴在床上看书。天有点黑了,但我想这页马上就看完了,看完这页再去开灯吧。可这页看完了,又想:还差几页这一回就看完了,看完这一回再去开吧。不一会儿,这回也看完了,可是后面讲的会发生什么呢?它吸引着我,我离不开书页了,就这样,我一回一回地看了下去。后来妈妈回来了,就问:“天黑了,怎么也不开灯?”我默然的看了看周围,“天黑了吗?”我把妈妈搞得哭笑不得,然后去给我开灯。

读书,使我废寝忘食,但是它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

余老师,希望您能回信,关于读书,不吝赐教哦!

您的学生:温鸿杰

2012年5月28日于实验小学

读书与成长

亲爱的余老师:

您知道吗?您是我书海中的一座灯塔,您是我人生的一盏启明灯。在此,我想跟您吐吐我的心声。

幼年因书香而多彩,生命因书香而富有。

我的幼儿园时代,没有想象中的芳草蓝天,没有梦幻中华丽的宫殿,没有童话故事中的快乐生活。唯有书籍伴随我的成长,给我原本懵懂的生活增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在妈妈的引导下,我伴随着“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的故事成长,从浅显易懂的童话开始,我领悟到了《海的女儿》的真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以及《三只小猪》的天真与聪慧。嬉戏在书中的浅水域,把我单调平淡的生变活得有滋有味,多彩灿烂。

少年因书香而精彩,生命因书香而富有。

进入小学后,逐渐成长起来,童话书已不是我的最爱,各种名人传记成了我爱不释手的书。走近伟人的历史,了解了屈原,才更明白端午节;走近了周恩来,我才发现为人如此幽默智慧,不屈不挠;走近毛泽东,我领悟到的不仅是他的聪慧与好学,更多的是那种激情澎湃,还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

童年因书香而激情澎湃,生命因书香而富有。

从希望小学合并到实验小学,是我人生的转折。蒋校长在全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古诗词吟诵活动,每周四的千人吟诵,都是我们的最爱。全校1700多人,徜徉在古典经文的海洋。闲暇间,我还喜欢坐

在昏黄的灯下,细品古人的情怀。读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体会到岳飞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忽然觉得人生短暂,必须抓紧时间学习,老了才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读《三字经》,让我懂得它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弟子规》让我明白怎么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千字文》教我懂得历史的变迁。

今生贴近诗意的文章,生命因书香而富有。

通过读书,我的生命不再轻飘,而有了沉淀,有了厚重。在《长歌行》的古典诗文里,我读到了汉乐府民歌的清新;在温和亲切的散文里,我读到了林海音那颗朴素的童心;在《每一个女孩都不简单》中,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沉浸在一篇篇饱含墨香的文章里,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啊!亲爱的老师,此生我愿与书为伴,生命会因书香而精彩。

老师,您也一样吧!

愿与您同游书海!

您的学生: 彭顺玲

2012年5月28日于实验小学

读书与成长

敬爱的余老师:

您好!

我知道有的书是一杯香浓的奶茶,散发出的茶香成了书香,这香味儿浓浓的,煞是好闻;我知道有的书是一片茫茫的大海,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跳进书海,沐浴书香,这香味儿,淡淡的,却非常耐闻;我还知道有的书是一片大花园,成千上万的花儿尽情散发香味,这香味儿,非常淡雅,让人陶醉至极。

我喜爱阅读书籍还得从四岁时说起:那些双休日,每天我都要缠者父母给我讲《买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等童话故事。有那么一天,我十分想听故事,而父母又不在家,我又识些字,便捧起连环画看了起来。不知觉中,产生了对书本的浓厚兴趣。渐渐地,我的识字量大了,这些书已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我便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及《西游记》等名著。

上了小学,记得平常的日子,晚上妈妈不准看电视,于是我只捧着旧书,坐在小椅子上看。说到旧书,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都是一些别人看过的杂书---真是什么种类的都有啊,《宝葫芦里的秘密》,类似于动画片的《没头脑,不高兴》,《高玉宝》讲少年智斗财主的事,连《铁道游击队》都有,书的风面几乎都是发黄发霉的了。现在想来,都还觉得特别有趣。

三年级的时候,觉得学语文真是极其享受的事,我喜欢抄古诗,类似于“碧玉妆成一树高”,抄文章甚至抄故事,然后把故事中的用

得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拷贝到自己的作文里,当作业交给了老师。其实我心里也是特别的害怕,生怕被人看出是抄的。可是我这么做并不是偷懒,而是觉得这些文字实在是写的太妙了,太有共鸣了。但是老师您一次又一次的范读我的作文,说我会读书,会引用,会学以致用,大大增加了我读书的乐趣。我的学习马达被您调到最快速了,哈哈!

现在,我在五(5)班,早期书本的熏陶使我的语文水平在班里、年级上都名列前茅,与家人、同学说话时常出口不凡,也常常获得您的赞美。

前几天市语言文字工作小组来我们学校验收,我的发言让那些老师也赞叹不已。我给学校添光彩了,我真高兴!这都要感谢我无声的老师——书本!但是,我仍要继续学习。每逢节假日有时间我便啃书本。饭食是物质粮食,书本知识是精神粮食。当一个人吃的油光满面,精神上却饿得疲惫不堪,其实他是很可怜的; 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佳言名句储存脑中。我就是最后那种人。

余老师,您说:读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于其他。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来和我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愿余老师能帮助我实现我的小愿望。感谢您!

您的学生: 冯炜

2012年5月28日于实验小学

读书与成长 第2篇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家庭中没有书,就像没有窗户。是啊,打开这扇窗户,才能让阳光、空气、清香流泻进来,滋养人的头脑、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品格。不由得浏览一下我和女儿的书架,女儿的学习用书、课外读物,我的杂志、小说和工作用书,还有我们一起读过的童话。这里储藏着知识,蕴含着快乐,也记载着我和女儿一起成长的历程。

在一九九八年的初夏,我身边多了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于是书对于我又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给女儿读睡前故事,最初,为了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故事给女儿听,我买了大量的图画故事书,还记得女儿三岁时,在我的解说下刚看完西游记这本图画书,就信心十足的对我说:“妈妈长大我也要当孙悟空!”回想起来,其实从那时起,在女儿微弱的潜意识里,刚刚发芽的思维当中就有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暴力,美丽与丑陋的概念,而这些只是凭借家长的语言和一本小小的图书所传递给她的,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那么和孩子一起读书便是实施启蒙的有效途径,书便是我们实施启蒙的最佳载体。

女儿在各种各样的儿童故事中慢慢长大,书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和珍贵的人生启迪。

直到女儿自己能独立的看懂这些图书,直到女儿带着长大要当孙悟空,要当柯南,要当奥特曼的憧憬走入了小学校门,戴上了红领巾,她慢慢发现,那些童话中的人物已经离他那么遥远,她要重新确定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从那些卡通图书中走出来,与语文数学课本为友,要去绞尽脑汁的思考这些阿拉伯数字。而女儿入学以后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每当试卷发下来时,面对令人苦恼的成绩,她自己很自卑,我也手足无措,我甚至怀疑她的前途,她日后的人生路该怎么走,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园长的干部培训用书里看到了一本《管理与实践》,其中的一则案例深深地打动了我,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位将领要领兵去前方作战,为了鼓舞士气,他制作了一枚没有反正面的铜钱,并在士兵面前做了一个小游戏,他把铜钱掷向空中,说这是一枚有魔力的铜钱,如果落地时正面朝下,这场战争就会失败,如果正面朝上,就是神灵在保佑我们这场战争肯定会胜利,结果当然是正面朝上,于是,不知情的将士们个个都士气高昂,信心十足,奋勇作战,果真打了胜仗。事后,他把身上的这枚铜钱掏出来给部将看,部将们才发现原来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看完这则故事,我忽然有一种要与女儿共同阅读的冲动,晚上我与女儿一起读完了这则故事,女儿似乎也从中读懂了什么,日后我又搜集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事迹讲给女儿听,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在许多成功者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他们在自信心的驱动下,能在失败的时候看到希望,最终获得成功。我与女儿共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信心是一个有志者成功的基本素质。人生中不可以缺少自信,告诉自己“别人能行,我更行”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说一句:“你是最棒的!”自信心就会像能力的催化剂一样,将你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成为理想的动力,成功的开篇。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实现目标的唯一障碍就是今天的怀疑”,在我的鼓舞和及时的表扬下,女儿从自卑中走出来,成绩有了逐步的提高,平常不敢做的事也敢大胆地去尝试。感谢这则故事帮助了女儿也帮助了我。

书,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还修葺着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人。

到女儿四、五年级的时候,很乐于读故事给我听,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

给我读了一篇题目为“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文中小兔子与大兔子用天真和睿智的话语描述了自己的爱,字里行间充盈着温暖和感动。女儿读完以后忽然问我“妈妈,你对我的爱也是从月亮上再回到这里这么多吗?”我说“当然,你对妈妈呢?”“我对妈妈也是,那么你对我外婆的爱呢?”瞬间,我竟无言以对。

想起初为人母的我舍弃了许多与母亲团聚的机会,一心扑在女儿身上,虽然有时心中对母亲略有歉意,而母亲的理解,使我怅然。在童年的记忆里,我与母亲好像也有过类似的对话,但是,那是多么的遥远,如女儿不提,我几乎不曾想起,不知母亲是否忘记?我知道母亲不会提起,因为,她从不索求回报。她对我,就像我对我的女儿。正因如此,人类得以代代繁衍,生生相息,脉脉相传形成了血的连锁。令人心痛的是我与母亲的连锁无泽无润,而与女儿的连锁却熠熠生辉。于是,我与女儿一起拨通了母亲的电话,订好了周末的团聚,我听到的是老人的惊喜------。我要真心的感谢女儿和她的故事,是她提醒了我如何做女儿。

我和女儿就是这样在阅读中一起成长着,书籍就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一脉血液,描绘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构建着我们的头脑,灵动着我们的思想。

如今,女儿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平时遇到身边发生的事情,看到新奇的事物,她总爱写上几笔,慢慢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书已经成了她密不可分的朋友。有时候她竟然能说出一些我不知道的知识,她告诉我说,是从书上看到的。《最后一课》、《少年维特的烦恼》、《海底两万里》等图书,她都仔细的读完,并小心的储藏起来,并且每读完一本书,她都会若有所思的给我讲书中的故事和主人公的性格、品质,并能说出自己的感想,看到女儿表露出的对英雄人物的钦佩和对反面人物憎恶和痛恨,我深知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是书籍做了

我的好帮手。

书是知识的海洋,又是人生中最初的启蒙,发展的向导,成长的阶梯。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以掌握参与竞争的技能,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品位与修养,读书可以益智和健全我们的心灵。未来社会的发展是知识型的,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武器,拥有了正确的方向就拥有了美好的未来。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是造就孩子一生的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孩子选择属于他们的书,对他们有意义的书,与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心与心的沟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我们伴随我们的孩子在读书中,独立地,健康地,幸福地成长。

读书与成长

昌盛园小学六

(一)班

董欣岩家长

读书与成长 第3篇

但是去年《现代教育报》的一个调查显示,只有10%的教师爱读纸质书籍,3%的教师上课后从来不读书。根据调查结论显示,教师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而且是非常严峻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师不愿意阅读,甚至远离阅读呢?其中的原因,我们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精力不够。大多数教师工作量大、压力也大,每天都在重复着前一天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处理班级或学生纠纷、应付各种检查、参加各种活动等,千头万绪,而回到家后又要忙家里的事情,等都忙完了,一天也就这样在筋疲力尽中度过了。

2.氛围不浓。其实我国公众的阅读数量和质量与很多国家相比,差距是很大的,而且网络、QQ等现代媒体也给传统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不少学校并不重视读书,老师想读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学校提倡读书,但是却搞成了形式主义,虎头蛇尾,到最后不了了之。

3.兴趣不足。事实上,有许多老师都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没有发现读书的乐趣,而且他们始终认为,除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外,其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没多大的直接帮助。当老师们把读书看成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学校从2005年开始对教师和学生的阅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展了一年一度的以“阅读,让宝带更灿烂”为主题的“阅读节”,突出全员参与,注重过程,关注结果。其实我们学校建校只有20年,可是我们只用短短的前十年时光,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跻身江苏省一流名校之列;而后面的十年,我们始终把推动教师阅读作为教师培训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抓手,努力探寻教师阅读与专业化成长的方法和策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度“定”读

首先,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教师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于是形成了党总支、工会、教科室“三位一体”的推动模式。我们还通过反复征求教职工意见,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教师的阅读计划,并且经过民主决策,提请学校教代会讨论修改后正式通过,完全纳入学校教师业务考核,在制度上规定了每个教职工都要参与阅读活动。学校还为每个办公室安装了小型不锈钢书架,教科室不定期送上了《美文精粹》《教师健康的99个细节》等书籍,为教师的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考核“激”读

制度的确定,其实是为教师阅读创设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从大范围内规定了每个老师都要参与阅读,并且与老师的业务考试挂钩,但是时间一长,阅读活动难免流于形式,或者不了了之。于是,我们把阅读活动要求进一步细化,先确定阅读时间——集中阅读时间为每周五下午3:40~4:30,其余则自主阅读为主;然后按照学科分组,每组有相关的两名行政负责,一个负责主持阅读活动,一个负责出勤记录和阅读记录;最后我们还认真做好每周五阅读的测试考核工作。一把手校长还亲自参与每次阅读活动的全过程,一起纳入考核名单,具体的考核成绩和教师们一起公示。考核成绩只有高于平均分和低于平均分,而没有及格不及格之分,从而激发了全体教师的阅读兴趣,有效推动了全校教师阅读积极性。

三、专家“引”读

我们充分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举办听名师成长经历、听教育专家的讲座等活动,突出专家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教师阅读的深入开展。本学期,我们就专门请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暨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和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先生来我校给全体教师作“关于教师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讲座。许多老师听了讲座后,内心都有很大的触动,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想,阅读的积极性更高了。

我们还专门去唐山岔河中学观摩他们的全国聊书会,近距离地感受岔河中学的魅力,与全国的专家、老师零距离地互动与交流。从聊书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读书,他们从容、自信、阳光、雅致;因为读书,他们绽放情怀、精神灿烂、生命幸福。

四、教师“范”读

我校成立了校级层面的教师读书团队——阅读中心组。依托教师阅读中心组,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示范引领教师的阅读活动。每月,我们要组织阅读中心组举行读书沙龙活动,大家畅谈和分享《美文精粹》《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等书籍的读书感受。

而每学期的期末,我们都要举行教师阅读工程阶段总结会,每个阅读小组出两名成员脱稿畅谈阅读感受和心得,并且请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随着大家关于“阅读与教学工作”“阅读与专业成长”“阅读与幸福生活”的各种观点的出现,读书活动被大家进一步内化,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阅读的热情早已被点燃。

我们还结合学校一年一度的“阅读节”,进行“书香老师”的评选活动。大力表扬那些爱读书、追求上进、专业成长快的老师,形成“我读书、我成长、我光荣”的氛围,让全体教师在阅读中碰撞、激荡、升华,坚固专业根基,推动教师业务学习专业化。

五、学生“促”读

我们学校专门开设阅读课,每个班级都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有指定书目,也有推荐书目,还有自主书目,每个班级都定期共读一本书,每学期还进行“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要求师生共同读书写博后方可参评。

老师为给学生以榜样示范,自己阅读思考的积极性肯定变得更高了;反过来,学生阅读的活动也促进了老师们的阅读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如今阅读,已经成为我们宝带实验小学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信念和躬身行动。

六、家长“共”读

家长“共”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还结合学校一年一度的“阅读节”,践行“让阅读影响每一个家庭”的理念,进行“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采取“一对一”的共读形式。

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还带给孩子欢乐、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读书与成长 第4篇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是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现在大多的教师的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的一个缺憾: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

好的读物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就是那些能够唤起你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冲动的读物,那些使你亲近书籍和人类精神生活的读物。记得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具体地说,一部好书给予读者的是倾注了作者强烈注意力(我们通常把注意力称为“心血”)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而一部糟糕的书给予读者的无所用心或用心很少地收集来的信息。张爱玲在评论爱默生的创作时说,爱默生的书不算多,因为他的书就像珊瑚礁一样,是在海面下缓慢地累积而成的,直到最后露出海面。

那么,读什么呢?首先,读一读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尽管教科书编得还不是很理想,但仍然是最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读物。现在中小学的教科书上的内容对于许多教师并不陌生,但古人讲得好:“故书不厌百回读,要获新知读旧书”。林语堂先生就曾感慨:“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的味道来……四十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地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系统阅读中小学教科书,有助于我们夯实知识基础,丰厚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其次,多读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籍。翻译过来的书籍或多或少经过了选择,更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英、美、法、德等国)有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的保障制度,简单的抄袭和剪接不太有市场,这就保证出版物一定的原创性和水准。另外,这些书籍中所渗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是我们建立一个自由社会需要的。

再次,中小学教师可以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席慕蓉、余光中的诗。张晓风、刘墉、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我建议中小学教师阅读的视野要宽广一点。陆游说:“功夫在诗外”,这是高度凝练和充满智慧的表达。有一些书能够让我们增加善念和怜悯心,扩大智慧和见识,远离鸡虫得失的无谓争斗,把目光投送到更远大的天地,关注更根本性的、深沉久远的事物。读文笔和情怀优美的书籍,可以净化心灵、温润生命,可以使我们用更积极、更乐观的心绪看待世界和人生。

最后,在中小学教师读什么的问题上,我主张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因为优秀刊物上的文章比较精粹,也比较集中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前沿和新锐。《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明日教育论坛》(福建)、《教育参考》(上海)、《中国教师》、《小学青年教师》(河南)、《教师博览》(江西)都是国内一流的教育类期刊。

在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上,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只要是有价值的书籍,都是能给人以思想、睿智的。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则应倡导创造性的阅读。爱默生说:“当心灵被劳动与创造所激励时,则无论阅读何书,每一页都会变得熠熠闪光,意蕴无穷,每一句话都意义倍增……我们觉得作者的见识有如天地一般宽广无边。”

我个人的经验是,不一定要读得很多,但一定要读得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应该反复读。就像西方虔诚的信徒用一生来读《圣经》那样,作为中小学教师也需要读几本常读常新的好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发现”,就是一种难得的阅读体验,这既可从轻松阅读中“发现”愉悦、轻逸、趣味,令人捧腹,令人莞尔;也可从沉重阅读中“发现”生命内部的震撼,灵魂的激荡风暴。

读书与教师成长 第5篇

——听翟广顺所长的报告

有幸听了翟广顺所长的报告,讲得十分精彩,通俗易懂,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使我受益匪浅。从中明白了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许多老师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读书向书籍报刊学习。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

教师读书靠的是长期的积淀,坚持不懈的读书,读好书,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才会储备真知,才会受到文化的熏陶;才会不断

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展现个人魅力和为师者的风范。

教师的读书,有别于社会上的阅读喜好,教师读书要有一定的指向性,除了要广泛涉猎报纸、杂志,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外,更要多读专业方面的书、教改方面的文章,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论著。同时在读书时要勤思考多观察,不要成了“读书匠”,要做到开卷有益。

读书有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由,兴味十足。读书有苦。读书是一桩苦事,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但身为教师的你,不读通工具书,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常常让人敬而远之,但如果你对于哲学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读书之甜,让人心向往之;读书之苦,又足以让人望而却步。读书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该有酸甜与苦辣。亲近生活,勤奋读书。读书,让你眼目清亮、神清气爽,让你充实,让你宁静,让你幸福。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读书与成长 第6篇

读一本书,其实上用心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落英的飘零;感悟生命的沧桑与美丽,感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读书人是幸福的,读书的人生是美丽的。从小到大,伴随我成长的是一本本的书。如果没有书,我就像鱼儿失去了水一样,将无法生存。读书带给我知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读书带给我快乐,让我的生活不再枯燥乏味。从小到大,伴我入睡的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从记事开始,妈妈就天天给我讲故事,之后,我慢慢识字了,就开始自己读书,感受丑小鸭受到的侮辱,感受到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的无知……书告诉了我许多的知识、道理,它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如精神食粮,哺育着我们的灵魂。

因为书的存在,它使我的作文水平越来越高,成绩也越来越好,使我懂得如何管理好班级,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朋友,使我能一向胜任班长这个职务。

我看书还发生过很多故事呢。记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王琪约好一齐去广场玩,到了下午,我见时间还早,便津津有味地“啃”起了书,不知不觉,我就被书中的资料所吸引,把玩的事抛到了脑后。突然,一阵清脆的门铃声响起,我十分奇怪,是谁呢?开门一看,原先是王琪,她说:“师瑜琴,我们都等你半天了。”我蒙了,问道:“干什么呀?”她说:“你没发烧吧,我们不是约好这天下午一齐到广场玩吗?”我这才恍然大悟。你们说我是不是十分热爱书呀?我必须要多读书。

上一篇:难忘这岁月的痕迹散文下一篇:孝心献父母,真情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