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飘香散文范文

2024-06-04

花草飘香散文范文(精选12篇)

花草飘香散文 第1篇

花草飘香散文

第一次进村,就见那弯弯曲曲的田塍路边大块大块的田里大多长着一种草。

那些草矮矮的,稀稀拉拉的长在田中,还没有能把黑色的田泥盖上。小小的圆形叶子、细细的茎杆,冬天的寒风吹过,摇曳中显得是那么的瘦弱。

慢慢知道他的名字是花草,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的地种这些看看不起眼的花草当时觉得奇怪。

通过农民们的指点,知道可以把它的嫩头掐下来炒年糕吃,味道倒是还算鲜美。可是在那时候也没有感觉比青菜炒年糕好吃在那里。

听说下肇第一次种花草是1962年,那一年按照县农技站的安排,大云坞整个山湾全都种了它,春天把满田的花草连茎和叶全部翻入地里。结果这一年的水稻叶子是乌黑乌黑的,特别有力。成熟的稻穗耷拉着,看看就是沉甸甸的。到收割后一过磅,产量创了村里有史以来的记录。

可是这样的奢侈仅此一次,原因是花草用来做猪饲料,是更加重要的任务。

当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吃粮靠集体,用钱靠养猪。”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养猪,除过年能杀年猪,解解馋外,更多是指望卖猪换回现金。可是养猪并不容易,除辛苦外,猪饲料就是一道难过的坎。当年喂猪除了碾米下来的糠以外,全靠从田头地角挖回来的野菜和猪草,勤劳的妇女在干活中间歇息的时候,也从不会闲着。

这样养猪,是既辛苦,又养不多。毕竟猪不是靠吹气就能吹大的。

有了花草就好多了,一年里每家至少能多养1、2只猪。

留下2、30厘米的茎杆和根部做肥料,其他的就全部割下来分给养猪户了。一物两用,各得其所。而且猪栏里垫的稻草和猪粪又是上好的肥料。

开春后,几场春雨,花草像抽了风的往上长,茎杆足足有1米多长,尽管粗的茎有将近1厘米,但是也不能支撑住他的身体。密密的花草匍匐在地,盖住了整块田地,远远看去。就像给黑土铺上了厚厚的绿色绒毯。

等花草开出紫色的小花时,整片地的绿色上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紫花,刹是好看!

到了收获花草的时候,全队的男男女女全部出动,割的割,挑的挑。那时的花草地里是一片闹腾,割断的花草处散发的那种湿湿、清爽的气味弥漫着整块田,用现在文人的话是沁人心田!

花草是按照每家存栏的猪分的,那时候的农民们会充分发挥他们算计的本领。没有人会在分花草前卖掉他们的猪,哪怕是他已经足够的大;每一家都会在割花草前抓回小猪崽。以至于那个时间的小猪价格会比平时高上一成。

割下的花草装在大簸箕里,用两人抬的大抬秤在田里就直接过磅。队长按照纪录下来的猪存栏数安排送到谁家。

一担花草的重量是可轻可重,正常的装满大约是200多斤,但是你把花草尽量往外装,300多斤也是很平常的。

虽然说那时候出工是画个圈,但是大家都知道,你这个圈值几分是年度总算账,而且是一次性的。

像挑花草这样的活,是当着全队人眼皮底下干的,正是每个人显示自己实力的好机会,那几个能挑上300多斤重担的青壮年会得到大家的敬佩。

刚刚正式参加劳动不久的青少年,包括我们这些刚下乡的知青则是亮亮相,为自己增加一些印象分。

每个人都不甘示弱。差不多年龄的人挑160斤,你就是超不过他,也要和他差不多。

否则就是真的输在起跑线了。

年初下乡的我们这批知青,经过几个月的.挑埂挑田的磨练。已经不像刚下来时挑点水都要摇摇摆摆的。

一、二百斤的花草挑着跑上几里路,一天来来回回的记不得是几趟,到晚上腰酸背痛,肩上又红又肿,但是总归是跟着上了同年龄的农村青年。

平时的挑埂挑田只是感觉肩上沉甸甸,不知道真正的重量,这次挑花草算是对下乡几个月成果的检验。让我们增加了几分信心。

白天花草送到各家各户,那段时间的晚上,吃过晚饭后,不管你进那家的门,都能听到刀剁在花草和木板上“朶、朶”的声音。农民们把今天收到花草切成短短的一截一截,再送到专门存放那些花草的池里储存起来。这些活基本是媳妇和姑娘们干的。当然那个小伙子看中谁家的姑娘。这时候正是去讨好她的最好时机。想想那位姑娘正是剁得腰酸手疼的时候,有个小伙子上门来帮忙,肯定是胜过平时的甜言蜜语。

在农民的眼中,它不仅仅是一堆草,而是已经纳入计划中的猪和钱,包含了今后日子的憧憬和希望。

那些日子里,村子里的每个旮旮旯旯,就连空气中,也满是花草飘香。

花草分完之日,也是农民们去生猪收购站卖猪之时。

几个月辛苦养大的猪赶到收购站,进去的是猪,出来时数了几遍的钱已经躺进了口袋。

有了钱,心里也有了底气。钱换成家中的必需品,男人们也能买上几包平时舍不得买的好香烟,美美的抽上几口过过瘾。

不过那时候也是收购站师傅最牛的时候,先收谁的,谁的猪的等级是他一句话的事,这时候谁家有个收购站的师傅做亲戚或朋友会沾上几分光。

。。。。。。

现在回到曾经下乡的地方,已经看不到那成片的绿色花草地,找不到那些小小的嵌在绿毯上星星点点的紫色花朵,闻不到那湿湿的花草的香味。。。。。。

只有记忆中,还留有那股清爽、沁人心田的花草香。

花草飘香散文 第2篇

“山雨欲来风满楼”,我站在廊上看风雨,从天边几阵白烟,白雾,雨脚如绳,斜飞着直洒到楼前,越过远山,越过近塔,在瓦檐上散落出错落清脆的繁音,这原始的击打乐扣着心弦,合奏出美妙的乐章。

初夏潮湿的风,淅沥的雨,来的突然,去的也快。雨后的天空鱼肚白,远处的山岚在烟雾迷髦腥粢若现,起伏如线,直连天际;楼前草木被雨水洗礼后更加绿意浓浓,我闭上眼睛呼吸着四围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淡雅的味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田园画面立刻浮现脑海。当我睁开眼想去捕捉这种画面时,映入眼帘的是廊上角落里的一株盆栽植物,它全身紫里透红,披针形叶状,鞘口有缘毛,还开着几朵优雅的小花,花瓣白红透粉,花蕾是黄色的,将整株点坠的恰到好处,极其惹人怜爱。

我初到这儿时,它已经在这里历经了一个四季轮回,应该说它比我更“了解”这里的环境和气候。起初它不在廊上的角落里,而是摆放在房间的窗台上,因为我并非爱花怜草之人,它也随处可见,并非什么奇花异草,所以就没有闲情去照料它,自然不会在意它的存在。去年冬天,它凋零枯萎了,终被无情的丢弃在廊上的角落里,我以为它的生命从此划上了句号。不曾想今春它又复活了,而且长的枝繁叶茂,更让我惊喜的是在初夏时节它还开出了极漂亮的花儿,花虽不香,但却足够高雅。在惊喜之余,我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对它的漠视。

一番查找之后,才知道它的芳名叫鸭趾草,别名兰花草,兰花草极易成活,分株及扦插均可繁殖,全年均可进行,无需过多照料,生命力极强顽强。这让我想起了廊上这株兰花草的来历,它是一位同事从所里种的兰花草上分株栽种而来,没有人照料它却生生不息。我忽然爱上了这种平凡不出奇的小草,爱上了它孤芳自赏,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精神。

葳蕤的春天,百花争妍斗艳,显示着她们独特的风姿神韵,来征求爱好者的好评,可她们毕竟只能昙花一现,在一阵风雨过后也尽是残花败蕊。兰花草虽不是名花贵草,也不清香四溢,甚至少有人能唤出它的芳名,但它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呤唱,在风中舞蹈,在百花凋零后仍开出极漂亮的小花,我有什么理由不爱它呢?

酷热的.夏天,骄阳似火,那些娇嫩的花草都避其锋芒,她们都需要足够的水分来使其滋养,否则就在烈日下枯萎消亡。兰花草从不爱着大树的荫遮,它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它穿枝拂叶的挣脱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它不怕消融,归化。兰花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可做药用,它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水之功,是夏日避暑之良药。夏夜站在廊上看风景还有另一种意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时再看廊上的兰花草,它自会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美妙意象,悠哉,美哉!

萧瑟的秋天,秋高气爽,草木浓绿的外衣渐渐淡化,树叶在秋风摇曳中飘零,掉落的树叶铺满乡间的小路,回到土地的怀抱,期待着下一次的新绿。秋天总给人一种辽远、空旷的感觉,古代文人多悲秋,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可兰花草,即便在深秋时节,也不改其色,依然紫气冲天,虽然它没有怒放的秋菊、飘香的金桂那么引人注目,但它从不卑微,从容的立于瑟瑟秋风中。文人墨客应该多写些赞美兰花草的诗词,而不要总沉浸在“芙蓉露下落,杨柳阴中疏。”的伤秋情绪中。

寒冷的冬天,白雪皑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时不仅北国如此,南国也是银装素裹,风外妖娆,寒气中透着一丝美丽。万事万物都遵循着生老病死,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兰花草也悟到这个道理,它不抗争,不强求,终究枯萎凋零了。如果把它放在温室里,依然生长的枝繁叶茂,可兰花草有着淡薄一切的性格品质,它不想在冬天去和梅花争妍斗艳,我想它是不愿意到温室里去苟活的。虽然枯萎了,但它只是地表上的部分枯萎,“雪深三尺不知寒”,埋在土里的根却依然在吸收着养分,为来年的枝繁叶茂积蓄力量。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正是兰花草的生命写照吗?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内心的不知足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年轻人正处在青春气息散尽而内心修为不够的尴尬阶段,当你的能力还无法支撑自己平静表面下那颗桀骜不驯的心时,放慢自己的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周遭一切美好的事物,宁静才能致远。我们没有佛祖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坐化的境界;没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襟;也没有陶渊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但我们不能没有一颗发现美、爱美及感恩的心。我们应该像兰花草一样,常见而无名,却见地就匍匐生长;无需过多照料,却生长的枝繁叶茂。

红花草优美散文 第3篇

红花草虽然是―种普通的花草,却深深植人乡亲们的心中。我在农村出生后,最早知道的花草是红花草,因为父母口中常常念叨的就是红花草;最先认识的,也是红花草,因为它花开时节,田园成了童年孩子们的乐园;最铭刻于心的,还是红花草,因为它不顾―切甚至粉身碎骨为乡亲带来“实惠”……

红花草,又叫紫云英、草子等。草本植物,抗旱力弱,耐湿性强。茎形圆柱中空,柔嫩多汁,叶片椭圆厚实,晶莹剔透,花为伞形花序。红花草在花卉谱中是不人流的,既不妖艳惹人,也不幽香浮动,更不雍容华贵。然而,红花草在乡亲们的眼里却是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仁义”之花草,它是庄稼最好的肥料,是牲畜最喜欢的食物。

乡亲们种植红花草从不马虎。记得,那时生产队普遍种植双季稻。晚稻结穗时,他们就备足适宜的品种;适时在晚稻田开沟晒田(以不陷足为宜)。晚稻即将收割的寒露前后,晨曦初露,父亲就和队里三五“老农”从村中走出来,散落在坡沟层层的梯田里,―手提着装有泥沙拌红花草籽的小篓,―手把种子均匀地撒在稻田里。撒种子时,父亲神情专―满脸虔诚,身为地道的庄稼人,他深知丰茂的红花草是来年庄稼的依靠。红花草播种不难,管理简便。记忆中,乡亲撒下种子后,很少问津,让其自然地生长。―场冬雨后,红花草便像不安分的婴儿,迫不及待地钻出黑土地。尽管,冬季它生长得极其缓慢,但它在这个季节里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为萧条寂寞的大地带来了绿意。

―阵春风拂过,―场春雨淋过。似乎―夜之间,红花草田里的浅浅的绿意,就变成了春潮涌动的滚滚的绿浪。这时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丰年里有人用嫩绿的红花草做菜尝鲜,灾年更是靠它充饥活命。记得三年困难时期,我家缺衣少食,吃了上顿无下顿,难以填饱肚皮,田野里嫩绿的红花草及野菜自然成了餐桌上的“主食”,靠其艰难地撑到瓜芋长成。现在,偶尝城中宴席―道红花草素菜,那碧绿的色泽,那扑鼻的清香,清脆鲜美,满口生津,觉得从未有过的美味。但我却永远忘不了儿时在家中吃的红花草野菜煮米汤,它虽然苦涩难吃胀肚,但毕竟靠其活命。

初春,乡亲不忘给猪备好饲料。我十来岁时,就随着父亲拿着镰刀、扁担和和畚箕,去生产队指定的田块割红花草。父亲弯腰躬背,开镰甩臂,又快又好,割下的红花草是最鲜嫩的那部分。我开始还能弯得住腰,―会儿就需跪在地上,才能使得上劲,而且把红花草齐根割下,只能留给田里和耕牛。回家后,母亲用刀把红花草切细,放人大水缸,让我用脚去踏那些嫩绿的红花草。我使劲不停地踩,越踩汁水越多,绿汪汪的汁水溢满了脚背。每次都要踏满二三缸,够猪美吃―阵子。母亲切红花草的“嚓嚓”声,我踩红花草的“吱吱”声,这极富节奏和谐之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我以为这是世上最美妙悦耳的协奏曲。

清明前后,红花草的花儿渐渐地绽放开来。你只要留意,它似乎天天变幻着色彩:最初田野里翠茎绿叶铺天盖地,继而茎端绽出淡淡的雪青色的花蕾,然后微红变粉红、粉红变浅紫深紫。及至最壮丽时,在融融阳光的照耀下,盆地里梯田中―片片红花草花,如匹匹满缀点点蝴蝶、点点玛瑙、点点火花、点点紫云的锦秀地毯,把大地辉映得格外绚烂多彩。这时,你立于阡陌,紫红色的花朵密密麻麻地铺展到远方,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小麦点缀其间,构成了―幅美妙迷人的.画卷。

这个季节,是童年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了。―放学,我和几个放牛娃赶着牛欢快地奔向田野,牛在田间悠然地享受嫩绿的红花草的美味。我们在红花草丛中奔跑、打滚、嬉闹、捉迷藏……小女孩爱把采撷的小花编成美丽的花环,悄悄地戴在头上犹如童话中的小公主。我玩累了舒坦地躺在“花毯”上,仰首看天,白云悠悠,燕子穿梭呢喃;侧耳贴地,听小溪传来潺潺的水流声;而身底下,红花草发出阵阵醉人的清香。躺够站起来,田园微风拂动,使得眼前的花海翻动着―层层细细的波浪,蜻蜓在上面追逐,蝴蝶翩跹翻飞,许多可爱的小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叫,忙着采蜜呢!此时,乡亲开始忙碌起来。先是“做秧田”,他们从别的田里割下嫩绿的红花草,铺在选定的秧田上再翻耕人土以作基肥,这样秧苗就会长得肥壮。接着翻耕其它的红花草田,在此起彼伏的驱牛的吆喝声中,―片片红花草被翻耕掩埋,田野渐渐成了―片黑土。我高中毕业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父亲的传帮带下农活干得有声有色。记得,第―次犁红花草田,牛―套上牛轭便“不用扬鞭自奋蹄”,犁尖翻卷起湿润润的黑土,将厚实肥美的红花草翻埋人土。见到这么美丽可人的花草转眼间成了过眼烟云,颇有几分“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感觉,不免有些惋惜让人揪心。过了些日子,我又和乡亲―道到秧田拔起水灵灵的秧苗,把―匝匝秧苗打人平整整的水田,再拉开架式栽秧。不久那白茫茫―片水田变成了绿浪翻滚的禾田。那些被黑土覆没掉的红花草在泥水的作用下,渐渐地腐烂成肥。稻禾便有了充足的营养,―天天茁壮成长,田野―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青青兰花草的优美散文 第4篇

前不久,朋友送我君子兰一盆,并嘱我好好侍侯。我对花草不多情,但也不抵制。我知道1985年初,长春花匠王显文将一盆君子兰卖给哈尔滨姚敬,得款十四万元之巨。现在君子兰虽然不再是绿色金条,但这是朋友的一番好意,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敷衍了事。我如对待我的盆栽蔬菜一样精心对待这盆君子兰,三天浇水,两头施肥,看书读报、学知研技之余,精心护理。谁知道,这君子兰并不领情,没几天就东倒西歪,后来就再也扶不起来。不是那古色古香,白底蓝瓷的花盆,我早就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了。这样做我毫不惋惜,因为是它不识好歹,而非我无情无义。我还是继续研究我的盆栽蔬菜去吧。

令人惊奇的是,一段时间的不闻不问,我的.君子兰,她竟然自己站立起来了。她有如打开的折扇,似开屏的孔雀,如展翅的雄鹰,是栩栩如生的“千手观音”。叶片勺形、端浑圆、边滑润,一心一意,没有旁逸斜出;侧看一条线,正视如玉扇,豪爽大气,没有掩蔽藏掖;叶片长百十毫米,宽厚、柔韧、细腻、不粗糙;叶色青青、苍翠欲滴、油光闪闪。君子兰有一季观花,三季观果,四季观叶之说。她兼有松柏的遒劲、荷花的娇艳、文竹的清雅、杜鹃的火炽、牡丹的端庄、水仙的俊逸。

君子兰花,远看似秀女,亭亭玉立;近看如火焰,热情奔放。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像玫瑰那样浓艳芬芳,更不像月季那样艳丽弄姿。她没有昙花一现的短暂,花期有几月之长;也没有月季的应景、水仙的娇嫩、腊梅的二度等诟病。

君子兰是室内花卉的皇后。因为叶片宽厚,叶面上的气孔大,所以它呼出的氧气多,比一般的植物高三五十倍,在极微弱的光线下,她也能起光合作用。

君子兰她不随俗,不娇媚,不显贵,不吝啬自己的独特清香。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四季如一日,一心一意,任寒任暖。她清廉勤勉,公平无私,倜傥不羁。无论在山野河畔,还是在豪居斗室,都一样默默奉献着自己一生的所有。难怪《楚辞》里没几句就会出现一个“兰”字,难怪世人破例地把她称之为“君子”。

优美散文家乡的红花草 第5篇

红花草是一种草。她生长在水田里,开着紫红色的小花,为早稻作肥料。在家乡的田野里,她是极其平常的,但我却对她情有独钟。

小时侯,春暖花开时节,母亲去挖野菜,我总是爱跟在后面。田野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红花草,郁郁葱葱,仿佛一床床又厚又大的花棉被覆盖在一丘丘的稻田里。这时候我就会挣脱母亲,展开双手,尽情的在田野里来回奔跑着,呼喊着。累了就躺在厚厚的地毯上,仰望天空,看白云在蓝天上飘荡,看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实在是惬意极了!

今年的春天,又是红花草盛开的时候,我抽时间回了趟老家。

下了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久在北方打工的我,此时远离了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摆脱了工作的压力,复杂的应酬,心情无比的舒畅。我被眼前的景色渐渐迷住了,好一派纯美的田园风光:金黄色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更有那地毯似的红花草。我不由慢慢地停住了脚步,蹲下来,仔细地看着那细小茂密而又极其平常的红花草,任思绪在田野里飞翔。

红花草是平常的。你看她那瘦弱矮小的身躯,无论如何你都无法想象她是怎样承受肆虐的秋风,抵御残酷的寒冬,迎来灿烂的春天。当百花齐放的时候,她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美丽:将一朵朵紫红色的小花高高的举起,再举起,成为春天一道靓丽的风景。

红花草是平常的。她没有牡丹花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花那样鲜艳夺目;不能与黄菊争宠夺爱,也不如荷花那样高风亮节,或许你觉得她并不美。但她从不自卑,春天到来,她一样会倔强地举起那星光般的小花,妆扮大自然的春色。

红花草是平常的。她不能入名流之列,更难登大雅之堂。文人墨客面对春天会对很多鲜花诗兴大发,长篇大作,而独对开着紫红色小花的红花草不屑一顾。在古今诗词长河里很难找到对她的赞美之词,就是农夫也只是面对金黄色的稻谷,笑逐颜开,心花怒放,却没有去细想为稻谷而献身的红花草。但是她并不在意,只是默默地生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生命。

红花草是平常的。在春天的江南乡村的田野里随处可见。沟渠边,一丛丛,一簇簇;田野里,一丘丘,一片片,密密地生长着,盛开着小花,只有三四十厘米高,星光点点。每年的这个时候,当万物正在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美好春光时,她却不能贪恋春色,义无反顾地扎进泥土里,似凤凰涅盘,化作春泥,成为肥料,助长着水稻的生长。

红花草是平常的。我知道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紫云英。市场上的紫云英蜂蜜就是蜜蜂采集小红花酿造而成。曾经每当夜深人静,坐在电脑前工作困乏的时候,我就会冲上一小杯紫云英蜂蜜轻吸入口,顿时就会感觉到这种甜蜜是那样的甘醇,丝丝绵绵。它来自遥远的乡村那盛开的红花草,它让我想起母亲拿着紫云英蜂蜜送我出村口的情景。

娘,红花草,我要红花草。一个稚嫩的声音传到我耳边,将我的思绪拉回到眼前: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挣脱她母亲的手,蹲在我不远处,用她那胖乎乎的小手摘了一朵小花,举过头,咯咯地冲着她母亲笑着。

我忙起身,冲她们微微一笑,向家里奔去。

回到家里,一脚跨进门。娘!我动情地呼唤着母亲。此时她老人家正佝偻着腰,在屋内收拾着桌椅,听到我的声音,她怔了怔,缓缓地回过头来。我忙迎了过去,伸出双手。娘,我回来了!母亲紧紧握着我的双手,浑浊的双眼仔细地端详着高大强壮的我。母亲明显苍老多了:花白的头发,瘦小的身躯,苍老的面容。我的鼻子酸酸的。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母亲微笑着轻轻抖动我的双手,喃喃地说道。我趁机抽出右手,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递给母亲,却被她用力挡住了。我不要钱,看到你好好的回来,我就高兴了。母亲舒心地笑着,眼角分明有点点泪光在闪动。我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晶莹的泪光中,我发现母亲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让我震撼,我的心在默默地念叨着:

红花绿叶映春晖,

生吐芬芳死作肥。

愿将青春献泥土,

写花的优美散文:不要委屈了花草 第6篇

“这盆‘银钱翻浪’绝对有气势,还吉利得很。”被叫做“银钱翻浪”的,有着宽大的叶片,叶片似乎镶着银色的边儿。“茶几、桌子上可以摆放这种小的——‘招财草’。那种‘元宝树’可以放在电视柜边,都喜庆得很。”老板娘还在热情地给我推荐着,什么“富贵竹”“发财树”,可我已全然没有了好心情:

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人会受委屈,越来越多的花草也在劫难逃。

花草一定都有本名,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有大名,还有乳名。它们的名字不是父母取的,它们没有我们人幸运有着疼爱自己的父母。它们的名字是我们取的,却一定是我们中极富智慧与爱心并与花草有情相通的人取的。它们的本名绝对不是此刻我耳边的这些名字,与钱财勾肩搭背,俗得掉渣艳得让花草也脸红。这些竭力取媚于人的名字,一定是俗气贪婪只想取悦于人的商家一厢情愿取的,他们精心又粗俗地给清香的花草涂上了市侩味。花草们定然不会接受的,它们宁愿接受乡下人取的小名儿。

比如:

“铃铃草”。

纤细的枝上挂着很多小小的厚实的肉嘟嘟的圆形叶儿,放在耳边摇摇,似乎真的能听到铃铛声,乡下人才叫它“铃铃草”。小丫头们像花儿般撒进地里,蹦着跳着欢呼着,找铃铃草。一人一大把,放在耳边摇着,摇出了脆生生的笑声,笑声迸溅在草叶上,草儿也被感染地笑弯了腰。

“打碗碗花”。

紫的花,像喇叭,看得你的手直痒痒,可就是不敢摘,摘了它就捧不牢实碗,吃饭会打碗的。因了大人们的这一说法,打碗碗花才得以灿灿烂烂从头开到尾。

“太阳花”。

从来不会孤芳自赏,一长一大盆,太阳出来就蓬蓬勃勃向着太阳开放,生命力极强。

“荠菜花”。

鲜嫩的荠菜吃过了,幸免于难的荠菜们就继续生长,而后开花。那花白得洁净,白得纯粹,星星点点撒于绿草间,羞羞掩掩,小家碧玉。

还有“鸡蛋花”“灯笼花”“指甲花”……花花都热闹,花花都喜庆,——干嘛要与钱财扯在一起?

儿时乡间的花是幸福的,连小名儿,都是那么温暖。哪里像如今城里花店里的花,满心委屈却无法言语。

花儿们一定不会喜欢那些俗气的名字,不信你喊它,看它搭理不。

作者:张亚凌

飘香的油茶散文 第7篇

一般情况下,我是顾不上出去吃早点的。今天洗漱结束,看到钟表的指针离上班时间还差半个小时。骑着电动车,行驶在呼呼的大风中,突然感觉到很冷。反常的气候让立夏的天气霍然像是立冬一样。倒吸了一口冷气,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

把车子停靠在早点摊位前,老板笑眯眯的眼神如以前一样得诚恳。忙着手中的活,他微笑着和我打招呼。“一碗油茶,四个油泡。”我笑眯眯地说道,然后挑了一个偏僻一点的座位坐下来。

片刻过后,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就摆在了桌子上。油茶飘着淡淡的清香,隐隐约约的热气把香味儿氤氲在嗅觉中。

油茶,是过去山西有钱人家冬季早餐中最常见的汤食之一,配以麻叶、馍、饼之类的干食,既有营养,又美味可口。普通人家大多喝“面茶”。

山西的油茶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味道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在我们当地,做油茶基本都是用特级食用油炒制。每次制作,先把大豆油或者花生油在锅里烧热倒出置凉,再把白面粉放在干锅里炒制,炒面的火候是最重要的,要恰到好处。火太小面不熟,火大则会炒焦糊锅底,面一旦糊了,做好的成品油茶喝到嘴里会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另外,炒面时,手不能停,要不停地翻炒,防止面粉扒锅底。随着一铲一铲地挥舞和翻动,房间里就会到处弥漫着小麦的清香味,面粉在锅里由白色逐渐向深色转变,直到面粉变成焦黄色,面粉就炒熟了。然后把炒面放在烧好的油锅中,加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等坚果,放入食盐、花椒粉、五香粉等调味料和面粉、食用油油均匀,出锅后就是油茶。把炒好的油茶面保存在一个器皿,每次吃的时候浇水打成面糊下入开水锅里熬制后,一大锅香喷喷,热腾腾的油茶就做好了。

这是多少次来这家吃早点了?我亦记不清,只是每次来吃都感觉特别舒服。这个早点铺干净利索,老板是个修长身材的中年男人,一年四季,衣着朴素无华,时常面带笑容,看见每一位顾客都是笑容可掬的点头示意。他的帮手是两三个女人,这些女人每天都是笑嘻嘻的,高着嗓门说话和聊天,嘻嘻哈哈的笑声时时充斥在这个小小的摊位里。

在这里吃饭会经常遇到好久不见的熟人、朋友、和同学,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生。我在这里就多次遇到老朋友,甚至一次还遇到了一位不在县城居住的老同学也到这里来吃早点。我习惯在偏僻的地方落座就是怕熟人看到而抢先买单。虽然一顿早点也吃不了多少,但是我还是很不喜欢被别人结账的。

盛一勺悬浮着芝麻花生和大豆的油茶,放入口中,先是一种软绵绵爽滑滑的清香味儿沁入舌尖,随即热呼呼的感觉传遍全身,速度地吞几口下去,凉飕飕的身体瞬间就有了热度,也仿佛整个人瞬间就有了精气神。这时,仔细品味着油茶划过舌尖残留的香气,慢慢咀嚼着花生大豆带来的谷物味道,夹一口酸爽清脆的小白菜或萝卜丝儿,这种传统的美味儿像极了姑娘甜美的笑脸!

是啊,每每吃到油茶,总会想起姑娘,想起姑娘那白嫩的小脸和甜美的笑靥。

我的宝贝姑娘大学毕业后,本是打算在外就业的`,考虑到姑娘已经成年,未来相守的时间不会太多,我就死拽硬磨地把她从省城调了回来。因为她出去上学的这些年我们也出门打工,全家人几乎很多年没有团团圆圆的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了。

我的姑娘从小就聪明懂事招人喜欢,在学校里她也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优秀班干部。她回来之后很快被一家企业录用为财务管理人员。她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不久就得到领导的赏识,单位领导极其信任的把与银行的一些业务交到她手中。俨然一副中学生模样的姑娘,每天忙忙碌碌地出入银行,频繁穿梭在银行与企业之间,通过她的聪明好学和努力认真,刚刚步入社会的她,短短数日就成为一名雷厉风行的专业人员。

和姑娘朝夕相处的日子,应该是我是今生最幸福的时光。每天早上我们同时起床,洗漱完毕同车出门去吃早点,去的最多的就是这家早点店,吃的最多的也是这家早点的油茶。

每天我们俩一边吃着不约而同点到的油茶,一边八卦着各自上班遇到的一些事情,好多时候,姑娘都是蛮开心的,开心地听,开心地讲,开心地笑。

这样的美好生活仅仅延续了半年多的时间,姑娘忽然提出了要辞掉工作,出去大城市发展。起初,我坚决不同意她出去。可最终还是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她说“我现在还很年轻,就这样养老一般的安于现状,每天在没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企业昏昏庸庸度日,我感觉活不出我自己的价值。我要施展自己的才能,出去挑战一些更有创造力的职业。”

所以她走了,去了远方的一座城市,留下我一个人每天行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从此后我就很少一个人来吃早点,有时候回忆起油茶的清香也会偶尔到这里来回味一次。只是每次一个人来吃油茶时都想起远方的姑娘,亲爱的宝贝,远在千里之外的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否吃到可口的饭菜?能否感受到我对你的这份思念?亲爱的宝贝,你在他乡可好?

做早点的那几个女人叽叽喳喳的一边干着手头的活儿,一边谈笑风生地聊着那些愉快的话题。女人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有发不完的笑声。这个小摊也有永久不烦的温馨和甜蜜。

飘香桂花的散文 第8篇

冷冷的雨一阵一阵的下,我的心也一阵一阵的生疼,本该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就因为这一阵一阵的雨,让这棵伴了我多年的桂花过早的凋零,叶片上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象女人的眼泪,仿佛我的桂花树在伤心的抽泣。

这个九月份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没有荡起一丝涟漪,平静中带点遗憾。任由时间无情地忽闪而过,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总是无能为力。

早晨独自去公园散步,清晨的空气似乎很新鲜,林中有鸟儿的叫声,还有花花草草,还有安静的竹林。很享受这一刻,情不自禁地一路拍着风景,那些树那些野花,在我眼中是那么美。公园里的角落里有一些晨练的人,有老人和中年人。林中时不时传来音乐声,和着节奏拍子,老年人打着太极或跳着舞。也许,这才是生活。回来的路上,太阳出来了感觉到炎热,感受着人潮开始涌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樱花大道两边人行道上,高大的桂花树上挂满了小小、淡雅的黄花,一串一串连接在一起,飘出了诱人的独特清香,那淡淡的清香走的老远还一直缠绕着我,沁人心脾。我屏住呼吸慢慢体味,哦,还是那种让人喜欢的香,还是那么熟悉的味,这散布肺腑的清香带着我飘飘然的,就像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老院子。

步行街未修前,我家住在临近现在步行街后的一个小巷子的老院子里,每年桂花飘香时,走过巷子的人们,很远就会被一阵一阵的香味而吸引、驻足,那是我家院墙边那颗很老很大的桂花树在秋风中争相开放瓢来的清香。桂花一簇簇坠得满树鹅黄,看得行人心花怒放,随着季节的风吹来,桂花香气随风飘散,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醉人的清香。每天下班回家我们都会站在树下美美的享受这份宁静的美丽,也会看见树下忙来忙去辛勤劳作的婆婆的身影。

这是个桂花盛开的季节,走到哪似乎都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香味。马路边,公园里,小区小院里都有种桂花。路边见一个老妇人正站在梯子上面手摘着桂花,下面有一把巨大的雨伞挂着用来盛满桂花。也许是摘来泡茶吧!其实我也喜欢喝桂花茶,当然也包括其它花茶,我是一个喜欢喝茶的淡然女子。闻着淡淡的香气扑鼻的桂花香,突然心境似乎也开阔起来,少了些许城市中的浮躁。

今年,又到了桂花时,桂花香气飘浮在空中,微风一吹,它便随着那气流飘散开来,那香气甜而发腻,一阵一阵的,给人带来意外的喜悦和寻找的快乐。来到桂花树下,抬头望去,树上的那些金黄点点镶嵌在绿色的枝头上,一簇一簇的,仿佛是天上的星星挂在蓝蓝的天空上。当你闭上眼睛,思想排空万物,用鼻子慢慢地深呼吸,你会感到一股浓香沁入你的肺腑,此刻你会觉得这世间是多么地美好,此时更会为婆婆的健康在心里默默祝福和祈祷。

我没有文人的思绪,没法表达我对这棵桂花树的依恋。在很多年前的一天,我和这棵桂花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粽艾飘香散文 第9篇

净化心灵。

龙舟艾叶,

像独特的一杆旗帜。

流芳百世!

五月初五,

一个永不磨灭的纪念。

又是一年粽飘香,

沐浴在五月的细雨中,

品味香甜粽子。

将那绵延千古的爱国情怀,

连接着旷世的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据云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所以在以前端午节临近时,大人们就将五色花线缠到小孩手腕、脚腕,甚至脖子上,寓意平安健康成长,将艾草放置门口或别在门楣,意为辟邪。

又是一年端午到,看初夏如树,到处充满着阳光和生机。红的草莓、黄的香瓜,火红的石榴花、青黄掺杂的枇杷果。此时的家庭“主角”――粽子,被打扮得“花样百出”。当你拿起一个粽子,一层一层剥开已煮成黄绿色的粽叶时,掺红枣的糯米便露了出来。在碗里蘸一点白糖,放进嘴里,轻轻地咬上一小口,顿时,牙缝里都充满了粽子的味道,更能让人品味到的是粽叶的清香。当一家人吃着粽子,品味粽叶清香时,老人们总会向晚辈讲起不同版本的端午节来历。

从记忆中返回到我的童年,不知从何年开始,但足有数十年过去了,我家每到端午节,粽子全是母亲自己包,在包粽子前几天,母亲去菜市场分几次买很多粽叶,回来把它放在盐水里浸泡一天,算是杀菌,再洗干净;包粽子前一天把十多斤糯米放在水里泡,第二天午后开始包粽子。母亲把两片粽叶很熟练很优美很艺术地用手一转,转成漏斗状,右手捞起糯米放入漏斗状的粽叶里,右手每放一次糯米到左手时,母亲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一转去撞压几下左手的糯米,装两次糯米后,就要装粽子馅了,粽馅有:红枣、栗子、豆沙、枸杞、花生、芝麻等。有时是单一的馅,有时是两种馅,有时是几种馅,馅的.搭配全靠母亲来调剂,放完馅后,再装两下糯米,再撞压两次。母亲用棕榈大叶条条分开的筋子五花大绑把粽子绑了个结结实实,不同馅的粽子绑好后再系上不同颜色的布条加以区别。母亲蒸煮粽子时,在粽子锅里要放同样粽子数量的鸡蛋,她老人家说:“这是:圆圆满满,和和美美!”端午节的粽子虽小,也大!所以,母亲包的粽子粘而劲道,特别好吃!母亲看着花花绿绿的“作品”,有些自豪地说:“我也不太懂屈原、赛龙舟、香包、艾草、钟馗什么的,就知道怎么包粽子!”另一种是晚米粽子,馅子特别考究,含有豆酱、香葱、海蜒、肥肉、五香等为馅,味道可人,吃不腻,我特别喜欢吃,一吃就十来个下肚!总之,端午节,她传承着家庭的情愫,她传承着母子的情愫,她传承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是啊!沧海桑田,岁月悠悠。端午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回,就像浓浓的粽香从古到今一直飘着,悠悠的,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人们当然会想到的是屈原投汨罗江的历史。记得屈原留下的一句经典名言:“路茫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名言后人作为人生追求的座右铭,曾经鼓励着不少的成功志士。如今手中的粽香,是从老人那一辈一辈传递过来,每次从中都会品出浓浓的母爱和父爱。一缕粽香,寄托着我们浓浓的思念,五彩花线,裹着我们深深的祝福。愿那翠绿的粽叶给你带来一份安祥与如意,那甜甜的馅儿能给人送来无限开心与甜蜜,让那长长的五彩花线连同一种朴素的思想,纯洁的情愫,融入浓浓的端午粽香,随风悠悠飘远。

此时此刻,我心中不禁想起,回到那个七国争雄的年代,想起汨罗江边那位让端午节变得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就是在这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五月,在这充满空灵的诗意的山水之间,在这绿草如茵的汨罗江边,仿佛见到了这位让世人敬仰的屈原。那映着清清的江水,看着水中峨冠长铗而又困顿的形象,往事历历地涌上心头,长久的辗转流离,回楚都既已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的现状折磨着这位汉子,使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闷闷的心事只能对着清澈的江水诉说。可水又岂能明了这位的一腔豪情?罢了,也只有这清清的江水能接纳他了,于是他带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平静,带着“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的悲哀,缓缓走进汨罗江那清清江水的怀抱。两千年在弹指间已成为烟云,但如今粽子依然散发着它应有的清香。

荷包飘香散文 第10篇

过去在家乡一带,一交农历五月,你若进村,会明显地闻到一种郁郁芳香的味道,就像从公共场所里跑到树林或河边呼吸到新鲜空气那样,同样有一种非常舒爽的感觉,这便是农家姑娘们开始缝制端午节时系在妇女们尤其是小女丫和儿童衣扣上的小荷包散发出来的香气。

端午节戴、挂香荷包是我国民间的风俗,据说皇上宫里也要制做,那是很高档的,只说用的香料便是珍贵的麝香。现在故宫博物院里就有作为旅游纪念品卖的,颇为精制美观,叫“宫廷香包”,自然是改为一般香料了,我有次在那里遇上,买回来了几个,挂在墙上欣赏了一年多。农家人缝制的香荷包,虽无法与皇上宫里的相比,可也是很有讲究,又有着浓厚的乡间气息的,无愧于是一种扮在身上或摆挂的饰品。那真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美、形、香、色俱佳。都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绸布料和丝线,配上小琉璃珠缝制的。较普遍的是用一种颜色或两三种颜色的布料拼接的“鸡嗉”、“鸡心”式样的,下面垂一穗头,因这种比较简单,多是给幼孩们戴的;青年妇女们戴的可能是最美丽的了,都是为显示心灵手巧,自己独出心裁地精心缝成红心形、菱形、孔雀开屏以及牡丹、莲花、莲蓬等等式样的,布料特别鲜艳,搭配协调,装饰上好多闪闪发光的琉璃珠,穗头也是多种颜色带结且长长的;给青少年小伙子们的多是内里衬薄纸壳立体三角形,用各色丝线巧配缠绕起来的,类似海军T恤衫的横杠杠儿,雅致花哨好看,而且十分艺术;许多老年尤其老妪,也喜欢戴香荷包,姑娘们就给缝元宝、“如意”(一种珍木或玉石雕刻的饰物)、日、月、蝙蝠等形状的,用黑、白、灰等甚素淡的颜色,有长寿幸福的意思。戴荷包的人偶尔凑在一起,不乏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单独摆设挂着的大荷包,在这里不太时兴,多是戴、挂两用随自己的便。所有荷包里都必须装有香料,所以才叫“香荷包”。这时候,中药铺里早就给准备好了,听说是用豆蔻、郁金、木香、肉桂、艾叶等十多种带香味的中草药合在一起,碾成细粉末包成大小纸包,随意购买。这种香料气味浓郁芬芳,透过荷包的布料,随时陆续地向外散放,给人一种肺腑与味觉方面的享受。时在端午节,就说明确有“驱邪”(防瘟疫)之意思了,与门窗上端插艾、喝雄黄酒,还有给婴孩肚兜上绣蝎、蛇、蚰蜒等五毒虫是一脉相承的。

从五月初一二便开始了,姑娘们互相串门子,交换布料、线料,交流荷包的式样、配色,尤其那已做嫁衣尚未结婚的`姑娘,大都有多种多样的丝绸边脚料,所以都先去搜集索要,还不满足时,就到商店去采购,就像一项什么了不起的工程那样,丝毫马虎、凑合不得。有愿意公开缝制技术和式样的,也有藏在家里偷偷缝制以达“一鸣惊人”的。到了端午节跟前时,老人们甚至命令式地不让姑娘们干任何家务活,生怕耽误了什么大事似的,让其全力完成缝荷包的任务。试想想,这香荷包还不成了端午节的重头戏?

地瓜飘香散文 第11篇

在这冷瑟的深秋,走在街上,阵阵寒风吹来,总想缩缩脖子,把脸藏在衣领里。前面有卖烤地瓜的吆喝声,随即烤地瓜的香味也随风而来,立即令人精神大好,忙跑上前去,问价格,挑地瓜。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最经不住的诱惑就烤地瓜,每每见到,必买。

朋友都嘲笑我说:“别再吃烤地瓜了,再吃你就是(地瓜)了,天天喊减肥,天天这么喜甜食。怎么减?”“哈哈,不管这么减,就是不能见烤地瓜而不吃。”我的地瓜情结,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好像从小就喜欢吧!

在这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有推着小烤车,买烤地瓜的,我家附近的几个小吃点,买烤地瓜的.大爷都认识我了,我每次买他地瓜,他都说:“姑娘,现在像你这年龄,又穿这么时尚的女的买烤地瓜的不多。”我可不是姑娘了,三四十岁了。是呀,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都吃惯了地瓜、地瓜干、地瓜煎饼。谁还喜欢这口。也就我百吃不厌吧!老公也笑我说:“真是的,我倒想天天吃大餐,谁像你,喜欢地瓜没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呗。

小时候,我家倒不像我的小伙伴的家里那样——拮据。虽然在农村,可也算是小康人家。可是,在那时我就独独喜爱这烤地瓜。冬天,家里没什么事做时,母亲就把炉火关小。边做针线活边把地瓜围着炉口放一圈,找个破旧的瓷盆子,盖上,等过一会,就翻一次。自己在家做烤地瓜——因为她女儿爱这口。每当这时,我总是迫不及待的一遍又一遍问:“娘,烤好了没?”“你去写会作业,一会就好了。好了我叫你。”我哪里坐得住呀,一会又跑到炉子边去看。

今年中秋回家,问母亲,种地瓜了没有,母亲说:“那年不种呀!有你这个吃星。”忙着到田里地刨了几颗,因为还不到季节,家里也还没生炉子,我们煮了一锅,就我自己吃的津津有味。儿子说:“妈妈,这地瓜一点不甜!”我母亲忙接话说:“时节不到,等熟了,这地瓜就甜了,你吃着不甜,看你妈妈吃的那个香!”是呀,季节到了,更甜。

樟树飘香优美散文 第12篇

那是一个温馨的夜晚,初夏的和风飘散着浓浓的芳香。我也有点惊怪,怎么就在这儿下了车呢?

我感到那是春夏之季最美好的日子,就像是四季接力赛,春天把最恰到好处的日子递给了夏。为了完成巧妙地交接,夏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树已穿上入夏的盛装,河水已从干涸的瘦弱中脱落得充满丰韵。只可惜,那是一个夜晚,我看得不太清楚。但河对岸酒店的霓虹灯醒目地闪着“清溪河畔”。河水格外的轻柔,映着灯光忽明忽暗,好叫你坐下来,用心灵而不是用眼睛来感知她的美丽。

我是搭便车去池州的,到朋友那里拿一叠文稿。我告诉朋友,把文稿递给我后,我还搭那辆便车回去,她爽快地答应了。

“那你去哪儿下车呢?”

“你说我在哪儿下好呢?”

“随便吧,只要你方便。”

方便,那自然是好。但方便应该让给带我来的司机,所以我叫司机在最方便的地方让我下。竟那么巧,车子就停在清溪河畔古石桥的旁边,我就在香樟树下等朋友过来。这儿实在太美了,樟树清幽的芳香,飘向树下,飘向桥上,飘向河面。岸边出来散步的人,三三两两,幽雅而娴静。她们轻轻的漫步,轻轻的呼吸,轻轻的交流,为的是不打破这儿的宁静,就像一首和谐的小夜曲,不高不低、不紧不慢,和谐而有节奏。

我没有打手机,我想等等,独自欣赏,独自品味。

古石桥头一块石头上刻着李白的《清溪行》诗: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我在想,唐朝的清溪河该是怎样的美:河水清澈,游鱼戏水;蓝天碧水,水天相映。夕阳西下,斜晖晚照;青枝翠叶,和风摇曳。晚归的渔夫荡着渔船,一支渔歌脱口而出。远去的归鸟飞向绿树如屏的对岸,对岸的`归鸟,又仿佛被渔歌吸引,振翅纷飞。鸣声内外相应,又与渔歌相和。夕阳也留恋忘返,反照出一片幽蓝。“清溪水啊,就是与众不同,她不仅清我心,而且美我心,醉我心。”此情此景令大诗人李白逸兴横飞,一首好诗随口吟出。李白的眼光就是独到。这从比李白迟来的晚唐诗人杜牧的诗中也得到旁证。杜牧《池州清溪》诗中写到:

弄溪终日到黄昏,

照数秋来白发根。

何物赖君千遍洗,

笔头尘土渐无痕。

朋友打来电话,已到古桥上的对岸。待会儿我该返回了,怀古的兴致也告一段落了。“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李白吟唱的地方是不是这里,我不太确定。但是池州的这条河的确是一条诗化的河。她位于城区,经过治理和美化,又处处体现出设计者的妙笔。仿古的建筑古朴典雅,两岸的灯火流光溢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岸边石刻的诗歌长廊,一首首诗,一幅幅画,是那么赏心悦目。这条清溪河现在流淌的都是诗意,就像这樟树飘着的都是芳香。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人民的生活已从温饱过渡到小康,又从物质的小康步向精神的小康。生活的品位越来越高,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上一篇:揪尾巴游戏教案小班下一篇:医院行政部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