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

2024-06-28

3、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精选8篇)

3、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 第1篇

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您好!依法治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法制教育影响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对法律的认识现状,为学校管理层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合作,请将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提供给我们。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对于调查的内容我们将会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写。在此,特向您致以诚挚的谢意!

法学社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五日

1、您所在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2、您的性别()A.男 B.女

3、您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 [多选题]()

A.保护公民权利 B.处罚违法犯罪分子 C.规定公民义务 D.巩固阶级统治

4、您认为法治的关键在于 [单选题]()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健全的 C.官员守法,能够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 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5、您认为我国目前权力和法律的关系是

()A.法大于权 B.权大于法 C.权法关系和谐

6、您认为造成法律教育薄弱的原因是 [多选题]()

A.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B.贫富悬殊所引发的犯罪,影响了教育效果 C.公民的自觉性较差 D.法律教育的局限性

7、您认为影响法律执行效果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A.立法问题,立法的权威性不够 B.教育、传统以及社会习惯使人门对法律不够重视 C.执法不严 D.法制教育缺失

8、您认为我国当前亟待完善或出台的法律是 [多选题]()

A.大学生就业保护法 B.食品、化妆品安全法 C.网络安全法 D.婚姻家庭法 E、其他

9、您关注国家新出台或修订的法律法规(如《反间谍法》《环境保护法》吗()A.经常关注 B.偶尔关注 C.几乎不

10、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司法执法机关,您的态度是()A.充分信任 B.比较信任 C.除非不得已,不和他们打交道 D.不信任

11、您认为现在大学生缺少哪方面的法律意识()A.自我安全保护 B.隐私保护 C.知识产权保护

12、您认为法律与您的生活、学习的关系是()A.关系密切 B.关系不大 C.说不清 D.没关系

13、您认为我校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A.很强 B.一般 C.较弱 D.很弱

请看背面

14、对于法律的不同领域,您平时更容易接触到哪一方面的问题()A.刑事纠纷 B.民事纠纷 C.行政纠纷

15、您平时观看类似《今日说法》的法治节目吗()A.经常看 B.偶尔看 C.几乎不看

16、如果他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您会怎样做()

A.双方和平协商解决 B.向有关法律机构提起诉讼解决 C.如果问题不严重就不做深究

17、甲、乙两人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因买房需要,甲向乙借款五万元,并承诺一年内归还,您认为乙应该要求甲写借条吗()A.应该,这是借款前提 B.视情况而定 C.不应该,会破坏友谊

18、假如您不幸遭到抢劫或是被盗,您会报案吗()

A.会,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不会,报案也没有用 C.会,但对挽回损失不抱太大希望

19、您在饭店吃饭时有索要发票的习惯吗()A.每次都索要 B.偶尔索要 C.大笔金额才索要发票 D.很少索要发票 20、在火车站,如果有人向您推销iPhone6,您会怎么办()A.直接拒绝 B.如果价格合适就会购买 C.只是了解情况,但不购买

21、您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工作时,您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吗()A.会 B.不会 C.视情况而定

22、您如果购买到小型假冒伪劣商品,您会采取哪种措施()A.自己找商家协商,要求其进行退换 B.找消协投诉,让其来协调解决 C.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23、如果您购物时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您随携带的物品,您会()A.拒绝,强烈抗议 B.找商场领导或消费者协会解决 C.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再也不来这里购物

24、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您希望以怎样的教学方式进行 [多选题]()A.课堂理论教学 B.实践活动教学 C.情景案例教学 D.其他

25、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有什么关系 [单选题]()A.无关 B.息息相关 C.等值 D.辩证统一

26、我国根本大法《宪法》是由下列哪个机构制定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政府机关

27、您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A.两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28、您知道全国宪法日和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A.3月15日 B.11月1日 C.12月4日 D.12月1日

29、您对此次问卷调查的建议和意见

问卷设计、问题内容、不足之处、:

再次感谢!

法学社

请看背面

3、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 第2篇

鉴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公正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情况。截至2010年4月30日,聊城大学开展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调查活动顺利落下了帷幕。

此次调查活动共制作了300份调查问卷,包括单项选择和简答两种题型。问卷内容围绕“大学生的法律自觉意识”“法律知识了解程度”以及“法律信仰度”展开,对大学生总体法律知识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并利用电脑随机抽取了在校的200名男大学生和100名女大学生参与调查。在调查的学生中,大一新生占了近2/3,他们的答案基本代表了在校的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比较客观的。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自觉意识并不是很高,法制观念也不是很强,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具有自觉提高自身法律知识的潜意识,但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增强自身法制观念。调查中有90%的大学生选择很少关注法律案例,半数以上认为只有媒体宣传才能让他们了解法律,近95%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维权,不会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是发发牢骚、抱怨几句;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违规犯罪行为,超过50%的大学生选择视而不见、逃避,不愿理会制止;而对于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够高,只有40%的大学生表达能学到东西,而另有30%的同学则觉得“太形式化,没意义”,还浪费自己的时间,25%的大学生则表示想都不会想,更别说参加了;问及是否会在晚上或无人时闯红灯和购买来路不明的物品时,会与不会的比例却非常接近,令人堪忧。这种对法律“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深思,需慎重采取相关举措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激发他们的法律潜意识,逐步推进我国校园法制进程。

对于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60%的同学表明想拿起法律武器处理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行为,只是苦于不知道有效法律途径的选择,但仍有将近20%的同学选择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社会中思想最为激进的大学生仍有这种思想的存在,并占据如此之大的比例,不禁让人汗颜,引人思考。

而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度依然引人思考,很多同学对于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是否有用的问题持默许态度,认为可能会用得到;并且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的信任程度也只是一般信任,并且没有充分地信任。更有甚者认为当今执法、司法部门腐败现象严重,87%的大学生认为物质利益诱惑和侥幸心理是执法者丧失公正的主要因素。不过还有许多人也表明对法律的正规化发展仍保有信心,相信我国法制机关的深化改革,完善法律机制的内

涵建设,认为法律可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自觉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法律知识有待丰富,对于法律的信仰度则要深入各方面究其原因。因此,学校针对目前的分析情况,果断推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由此,提出以下看法:

一、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丰富和法律兴趣的培养学校是教育机构,承担大学生学习与受教育的责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投入更加迫在眉睫。要积极组织和开展法律教育课程和法律意识培养的措施,活跃于校园内的有关法律的社团也应该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同学们的法律兴趣,活动开展要注意避免形式化、古板化,要让学生们去参与和配合中真正有所收获。

二、全面普法教育任重道远

作为社会 中知识分子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此欠缺的情况,推及全民的法制意识,结果自然不容乐观。因此,全民的普法教育及其法制进程可想而知,面临巨大挑战。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各级教育机构,组织机构都应该注意把法制教育提上日程,完善法律咨询机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三、司法机关应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3、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 第3篇

一、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调查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认知状况方面的调查

从搜集的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法律”一词的认知上, 大部分人选择了“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和“法律是对犯罪的惩罚”, 其中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大一占40%, 大二占84%, 大三占36%, 大四占36%, 理工学生占28.57%, 文史学生占52.33%, 女生占50.77%, 男生占45.71%。而选择“法律是对犯罪的惩罚”最高比例为理工学生, 占51%。另外选择法律是统治的工具的最高仅占16%, 最低为3%。选择“法律是每个人必须”最高仅占16%, 最低为3.57%。对大学生进行的关于“法律得到实施的根本保障”这一选项来看, 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是国家强制力保障, 其中大一到大四中, 大二选择这一项的比例最高, 占84%, 理工学生选择这一项的比例也很高, 为78.57%。其中选择“公民意识强”这一选项的平均在15%以上, 其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最高, 为32%。对于大学生关于“熟悉哪些法律”这一项调查来看, 宪法最高比为大四学生, 占18%左右, 民法最高比为大三学生, 占23%左右, 刑法最高比为大一学生, 占20%, 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大一学生, 占20%。劳动合同法为大二学生, 占21%左右。其中理工学生选择劳动法所占比例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占27%左右。治安管理法和机会游行示威法整体来说所占比例很少, 甚至没有。对大学生关于法律是否具有权威性这一调查, 总体占6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具有权威性。

(二) 对于法律与大学生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的调查

对于大学生“法律与自身关系”这一方面的调查来看, 男生认为法律与自身时刻有关系占28.57%, 说不清楚这一关系的占57.14%, 女生认为法律与自身时刻有关系的占83.03%, 说不清的占6.15%。理工学生认为法律与自身时刻有关系是100%, 文史类学生认为法律与自身时刻相关的占80.23%。对大学生关于“在社会中起主要作用”这一问题的调查, 其中选择法律在社会中起主要作用的大一所占比例为12%, 大二占32%, 大三占44%, 大四占56%。从相关性分析来看, 大学生认为法律在社会中起主要作用这一比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大而提高。认为法律在社会中起主要作用的理工学生所占比例要大于文史学生, 理工学生占50%, 文史学生占33.72%。认为道德在社会中起主要作用的, 文史类学生和理工学生选择道德在社会中其主要作用这一选项的存在很大的差别, 文史类学生占41.86%, 理工类学生占14.29%。对大学生“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首要选择”的调查中, 发现相当大的比例会选择选择法律的帮助。另外选择私下解决和找熟人的合在一起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最高比例超过40%。

(三) 大学生学习法律的主要途径及法律权威性方面的调查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 大学生学习法律的途径来看, 大学生学习的途径呈多元化趋势, 课堂、书本、电视、网络, 其中课堂、网络、书本所占相对较高, 均为30%左右。对大学生关于“渴望了解和学习的法律”这一选项来看, 我们分析发现大学生渴望了解的法律是婚姻法、合同法、劳动法、刑法所占比例最多, 其中男生想了解婚姻法和劳动合同法都要略高于女生, 理工学生想了解刑法的比例高于文史类学生。同时, 在调查“大学生认为法律是否有权威性及其理由”时有少数人认为法律没有权威。其理由归纳如下: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利益、腐败严重、执法不严、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多数人认为法律有权威。理由如下:法律讲求公平正义、课本上是这样教的、严惩腐败, “老虎”、“苍蝇”一起打。

二、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困境

(一) 对法律基础知识了解的不够深入

通过对大学生“法律”一词的了解来看, 大学生选择是“统治的工具”这一项的比例最高也仅仅是12%, 最低只有4%, 因此, 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对“法律”一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 马克思曾讲过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法律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和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对于马克思这一深层次的理解是我国正处在全面依法治国阶段需要达到的一个理解程度, 而大学生对这一解释并不熟悉。同时大学生在选择“是每个人必须的”这一项所占比例很少最高只有16%, 最低是3.57%。这体现大学生这是我国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 我国传统人治思想还比较浓厚

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大学生选择的解决途径来看,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选择“私下解决”和“找熟人”这两项, 比例合在一起最高可达到40%以上, 而选择找政府的却仅仅占8%左右, 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自认倒霉。这是反映我国传统人治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还很大。我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文化浓厚的国家, 在这样传统文化影响下, 我国大学生更愿意找熟人私下解决, 就算是决定找相关政府和执法机构解决也是在有熟人这一前提下做出的决定。如何让大学生相信法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不仅需要加强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 更要让大学生相信法律, 树立法律信仰, 并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腐败现象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认为法律是否具有权威性这一项调查, 认为法律不具有权威性的原因包括腐败严重以及执法不严。根据大学生认为法律是否具有权威性的原因, 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环境的重视, 以及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重大影响。当前, 我国社会环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老虎”、“苍蝇”一起打, 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期许和盼望。但是腐败现象还存在一天, 就难以让大学生对国家的法律产生根本性的信任。因此, 要想让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有所增强, 就必须严惩腐败, 真正做到让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

三、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出路

(一) 提高法治观教育地位

“培育与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秩序相一致的现代高素质公民, 重在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和法治观念”。[1]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法律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 这反映出我国大学生法治观教育还不全面、不完善。我国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主阵地就是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公共课。从开设的公共课来看, 我国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来进行的, 道德教育强调自律, 法治教育强调他律, 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自律和他律紧密联系, 似乎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国更多强调礼义廉耻, 强调德育,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会误认为法治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 从而也就会忽视法治教育, 这不利于法治教育的长远发展, 也不利于大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了解法律知识。因此高校教育应该重视法治教育, 将法治教育独立出来, 将法治教育确定为一门专门和独立的课程, 提高法治教育地位。

(二) 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学生观念里还是存留着浓厚的人治思想, 对于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认为找熟人私下解决比找政府和执法部门更加有效。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有利于改变大学生传统人治思维, 养成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就是要求大学生对法律有敬畏之心, 要把宪法和法律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切以法律为准绳, 在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之时, 应审视其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包括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和程序是否合法, 培养法治优先和合法性的思维习惯”。[2]构建校园法治文化,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 我们可以在大学生校园开展例如:法治研讨会、普法宣传、法治演讲比赛、法治辩论赛、模拟庭审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同时, 校园可以建立专门的法律咨询机构, 为大学生提供专门的法律援助, 当大学生碰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就可以去法律咨询机构, 询问合法的解决办法。

(三) 严惩腐败, 净化社会法治环境

根据以上调查, 法律能否在大学生心中具有权威性, 社会环境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但随之而来的腐败问题也非常严重。十八大后,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 我们严厉整饬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 毫不留情的打落了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几只大老虎, 这让广大人民为依法惩治腐败拍手叫好。特别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及对党员干部腐败和违法乱纪行为“零容忍”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和广大学生对反对腐败的期待和诉求, 这也极大提高大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信心。但是我国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还部分存在, 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杜绝, 我国法律体系也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因此, 反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 必须常抓不懈, 一直贯彻执行下去。反腐需要有完善的对腐败分子的监督机制, 只有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才能保证法律权威性, 为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毓.试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 2009 (3) :312-313.

3、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 第4篇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Q/E-mail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个性宣言、一句心里话或征友词(中英文皆可,将免费在杂志上刊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你对《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版)新增的“教学相长”栏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请在括号中打√)

应不应该增添该栏目: 应该( )不应该( )

有无收获: 有( ) 没有( )

篇幅多少: 较多( ) 合适( ) 较少( )

你对该栏目有什么其它的意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4年第3期你最喜欢哪些栏目(或文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4年第3期你最不喜欢哪些栏目(或文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阅读《中学生英语》的通常习惯是:

每期从头到尾都仔细看过( ) 只看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内容( )

被动地看看( ) 根据自己的时间,偶尔翻一下( )

5. 征订《中学生英语》杂志,你最看重的是:

封面精美,设计新颖( ) 内容充实,实用性强( )价格合理,容易接受( )

6. 你认为本刊的内容:

偏难或部分内容偏难( ) 难度适中( ) 太简单或部分内容太简单( )

7. 你认为本刊哪些内容偏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本刊哪些内容偏简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你对《中学生英语》的评价:(请在括号中打√)

封面设计: 很满意 ( ) 一般( ) 不满意( )

建议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安排: 很满意 ( ) 一般( ) 不满意( )

建议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式设计: 很满意 ( ) 一般( ) 不满意( )

建议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你对本刊2014年有哪些期望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本刊的总评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分制)

你也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进行反馈:

QQ:583691179 手机:13638618097

法制宣传调查问卷——学生用卷 第5篇

(学生用卷)

姓名 : 做题年龄:

班级:

1、你身边有没有人触犯法律被追究刑事责任()A、有 B、没有 C、不清楚

2、你身边有没有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或者你有没有目睹刑事案件发生()A、有 B、没有 C、不清楚

3、你觉得你周围治安好吗()

A、不好 B、一般 C、较好 D、很好

4、学校对普法活动的开展情况()A、经常开展 B、偶尔开展 C、不开展

5、你看电视有没有留意法制栏目()A、经常看 B、偶尔看 C不看

6、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法律知识的()

A、电视 B、网络 C、普法宣传 D、听别人说 E、以上都有

7、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法制宣传,你认为()

A、感兴趣 B、很开心 C、很需要 D、以上全选 E、没兴趣

8、你认为怎样的宣传方式你能接受()

A、讲课 B、模拟法庭 C、知识竞赛 D、漫画宣传

9、你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识是()

A、关于未成年犯罪的 B、未成年保护方面 C、预防犯罪的D、都需要

10、你知道马加爵这个人吗()A、知道 B不知道 C、好象听说过

11、你去过校园外的网吧吗()A、经常去 B、偶尔去 C、不去

12、看见别人抽烟、喝酒、吸毒,你想尝试吗()A、不想 B、想 C、想过,但不敢

13、你平时一般和那些人玩()

A、同学 B、邻居同龄孩子 C、社会上认识的讲义气的朋友

14、你怎样看待中学同学谈恋爱的事情()A、很正常 B、不应该 C、无所谓

15、你和同学之间在吃、穿、用上是否攀比()A、有 B、没有 C、说不好

16、父母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多吗()

A、没在一起 B、下班后和我在一起 C、天天在一起

17、父母对你进行道德教育,你认为()

A、能够虚心接受

B、听他们说,但自己想怎样做还是怎样做 C、很烦

18、放学回家后,你和你的父母交流学校发生的事情吗()A、会主动讲 B、问我之后才说 C、不说

19、你的朋友发生过以下情况吗(多项选择)()

A、辍学 B、打架 C、烟瘾 D、酒瘾 E、网瘾 F、小偷小摸G、离家出走 H、喜欢黄色刊物 I、吸毒 J、赌博

20、我国法律规定,多少岁达到完全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起点()A、14岁 B、18岁 C、16岁

21、未成年人犯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八种犯罪,多少岁就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14岁 B、16岁 C、18岁

22、醉酒的人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事追究()A、应当 B、不应当 C、不清楚

23、构成抢劫犯罪是否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

A、需要达到一定数额才予以处罚 B、不需要数额,只要有抢劫的行为就构成犯罪 C、不清楚

24、现在很多中学生将殴打同学、让同学脱衣服的视频上传到网上,是否构成犯罪()A、不构成犯罪,因为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上传到网上是他的权利 B、构成犯罪 C、不清楚是否构成犯罪

25、下列那些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多选)()

A、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B、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C、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D、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26、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构成犯罪()

A、骨折、牙齿脱落等轻伤

B、擦伤、肿胀等轻微伤

C、肢体残疾等重伤

27、以大欺小,强行索取同学数额较小的财物,是否构成犯罪()A、构成犯罪 B、同学之间,不构成犯罪 C、财物数额小,不构成犯罪

28、你有没有被别人强行索要过财物()A、经常 B、偶尔 C、没有

29、受到别人的勒索,你会怎么做()

A、反正被勒索的钱物也不多,算了

B、报警,打击犯罪

C、只是将这件事告诉父母或老师

30、偷拿自己亲属的财物,数额较大,是否构成犯罪()

A、构成盗窃罪

B、不构成犯罪,因为是偷拿亲属的财物

C、不清楚

31、甲给了乙几颗摇头丸,乙给丙看,丙想买,乙就卖给了丙,乙是否构成犯罪()A、构成犯罪 B、乙没有贩卖的故意,不构成犯罪 C、摇头丸数量就几颗,不构成犯罪

32、甲和乙商量一起去偷东西,甲有事没有去,乙自己实施了盗窃,甲是否构成犯罪()A、构成盗窃罪,甲和乙是共同犯罪

B、甲没有去,没有实施犯罪,不构成盗窃罪

大学生法制观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第6篇

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深入贯彻,各种维护人民利益的法律不断颁布,满足了发展社会中有法可依这 一要求。法律在社会生活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做到有法可依后,有法必依成了依法治国这一方针政策深入贯彻的关键环节,即人们的法制观问题。为了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法制观情况,探索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的新渠道,本小组在本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及民族大学校区展开了调查调查问卷,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法律的关注程度及利益率。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仅有百分之十八的大学生知道法制日的确切时间,而其他人对这个法制日的意识模糊不清甚至不知道。大多数大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是只闻其名而未做进一步了解。不过大多数大学生对一些事件是否违法的判断的方向及结果是值得肯定的。综上所诉可知,当代大学生对法律的关注程度不够高,而且只是仅略懂得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未做进一步学习。再从问卷中可知在四种了解中国法制信息的途径中,通过电视新闻了解中国法制信息的人数还是占多数的,而学校未曾给学生提供这一设备,这是大学生对法律关注程度低的一重要原因。现在的网络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多且传播速度快,按理说大学生中通过网络了解中国法制信息的人数是占绝对优势的,但现在利用网络了解这方面信息的人数却稍低,这表明大学生对网络在了解法制信息方面的利用程度不够充分。再者通过学校课堂了解中国法制信息的人数较少,这与学校对法制教育这一课程安排的课时少,甚至未做安排有很大的联系。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但一些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那么大学生对这等现象的看法和做法是什么样的呢?通过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如城管暴力管制摆摊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是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原则的,并不因其是城管而拥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特权。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尽管只是虚拟的世界,但还是有百分之七十八的大学生希望国家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虚拟世界的秩序。在对商店中挂“偷一罚十”牌子的事例中,大部分学生知道商家这一行为已经跃权,他无权这么做,如若这样做便构成违法。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违法事件还是可以提出正确的看法的,但涉及做法既对法律的利用时,其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面对商家“偷一罚十”的牌子却一笑而过,无动于衷。在餐馆吃饭后不习惯索要发票,对索要发票中一做法表露出无所谓的态度。这一行为无疑是给商家提供偷税漏税的机会。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个大学生都有所了解。他们的做法表现出 了其法制观念不强,所以对这些行为熟视无睹,对法律的利用率低。这与前面所提到的大学生对法律的关注程度不够高,不懂得如何维权的步骤方法。任这些事态发展。

3、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 第7篇

尊敬的同学:您好!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理财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和理财状况,使大家认识个人理财的重要性,进而增强个人理财意识。调查完全是无记名的,对您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对您的帮助与合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个人基本信息

A1.您的性别B

A.女B.男

A2.您所在年级是C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

A3.您来自于A

A.农村B.城市

二、每月的消费支出及其来源

B1.您平均每月生活费B

A.500以下B.500—1000元C.1000—1500元D.1500以上 B2.您生活费主要来源是A

A.父母或亲人B.奖学金或助学金C.勤工助学D.校外打工E.其他 B3您每月的支出,除了一日三餐外还有E:

A.娱乐休闲B.服饰化妆品C.生活必需品D.学习方面E.其他 B4.生活之外,您每个月可自由支出的资金大约为:B

A.300元以下B.300—500元C.500—800元D.800元以上

三、理财意识与方式

C1.您平时对消费支出有记账的习惯吗?B

A.从没B.偶尔C经常

C2.您每个月的生活费是C

A.刚好B.超支C.盈余

C3.您对于多余的生活费是如何处置的A

A.用来消费B.闲置不管C.创业D.买理财产品,如基金、股票、债券

C4.您认为自己对理财知识B

A.了解很多,不需要再加强B.了解很少,希望再学习C.一点不了解,想学习,并加以运用

四、理财需求与愿望

D1.您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学着去理财?A

A.应该B.无所谓C.不应该

D2.若有一款针对大学生的理财产品,您的态度是A

A.尝试着投资B.不投资.D3.如果你打算将自己多余的钱做一些投资,你会选择以下那种理财产品?B

3、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 第8篇

一、2009级藏区“9+3”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 学生就业期望与顶岗实习调查及分析

1. 学生期望就业单位性质与顶岗实习单位性质的对比分析 (见表1)

就业意向的调查显示: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受青睐程度最高, 约占63%, 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关注度加起来占10%, 国有企业占22%, 自主创业约为4.5%。从学生实际顶岗实习的统计数据来看, 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实习学生仅占8.9%, 国有企业占27.8%, 高出前期在就业意向中统计的比值, 选择自主创业与就业意向中调查统计的比值基本持平。

就业期望值中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受青睐程度最高的原因, 是社会氛围和现阶段就业现实使然,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均有“国”字作保障, 这些单位普遍收入稳定, 福利较好,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学生对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缺乏深入科学地了解。归根结底, 还是受传统的思想的影响, 当然也有目前社会资源分配问题导致学生的就业意向不明确。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与培训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岗位标准后, 能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自身条件等因素, 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择业标准和就业意向, 学生就业选择上更趋于理性。

2. 就业地点期望与目前顶岗实习单位地点选择对比分析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学生就业的期望更倾向于深、穗、京、沪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占到40.9%, 其次是州府所在地西昌市, 占22.1%, 高出省会城市成都的17.5%, 选择家乡木里县的比例为15.2%, 基本与选择成都的比例持平, 而学生选择学校所在地地级市攀枝花市的比例仅有2%, 远远低于家乡木里县的比例。这说明, 当时学生还没有明确工作地点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没有真正建构起理性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

从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的职业发展选择更趋合理, 选择省会城市成都占到四成以上, 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特大中心城市对学生的吸引力因为空间距离等原因有所减弱。家乡州府所在地西昌在两次调查中的比值基本持平, 而略有下降的原因, 是学校在西昌没有大量的合作企业可供选择。家乡木里县的选择从期望的15.2%下降到实际情况的不足5%, 二者存在较大差距, 没有达到学生预期的效果, 降低了学生对工作满意度的感知。

3. 薪资待遇期望和顶岗实习实际待遇对比分析 (见表3)

从两个薪资水平的对比可以看出, 在2010年就业期望薪资调查中, 约11%的学生薪酬期望值在800-1 200元, 有47.4%的学生的薪酬期望值在1 200-2 000元, 另外有31.1%的学生期望月薪在2 000元以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10.4%的学生的薪资期望仅仅停留在800元以内, 说明该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自身价值, 直接表现在薪酬标准比较低。现实顶岗实习统计显示, 13.3%的学生收入达到800-1 200元, 高出期望2.3个百分点, 58.9%的学生薪资待遇在1 200-2 000元, 高出期望值11%以上, 以上在中档收入中学生均比自己的期望要高的两组数据说明, 学生当初的期望值偏低, 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可能创造的社会价值和应该得到的报酬。期望月薪在2 000元以上的31.1%学生, 实际能实现目标的占到26.7%, 略低于期望水平。仅有1.1%的学生标准仍然在停留800元以内的最低标准, 相信这些学生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和努力后, 会提高自身能力与社会价值。

4. 期望获取就业渠道的方式与实际获得渠道对比分析 (见表4)

在获取就业渠道期望调查中, 自身寻找就业单位的仅占到了11.7%, 通过自己寻找到实际岗位的为8.9%;在学校推荐方面, 期望值为70.1%, 实际为81.1%, 增长十一个百分点, 4名学生选择了家长、亲人推荐的单位, 5名学生通过以其他形式获得现在的工作岗位。

统计数据反映了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主要依靠学校, 学生自己可利用的资源较少, 在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上不够积极主动, 没有充分利用人才市场获取就业信息, 或者利用互联网寻找信息和工作的途径。当然这不能简单归咎于学生自身缺乏主动性, 因为学生社会阅历浅, 社会入职竞争者众多, 需要由学校推荐工作, 也需要政府、企业的帮助。

(二) 学生对实习的感受及分析

根据表5的统计显示, 17.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岗位要求非常对口, 61.1%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岗位要求基本对口, 还有21.1%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岗位要求不对口, 部分学生实习没有实现专业对口, 存在学习与实际岗位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学生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原因包括:部分学生实习岗位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普通操作岗位;学生专业知识还需提高才能胜任工作岗位;学生不适应实习单位的劳动时间和强度等。

对于现在岗位的认可度, 22.2%的学生认为很好, 72.2%的学生认为一般, 总数达到94.4%。在工作满意度调查中, 21.1%的学生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 70%的学生对现在的工作基本满意, 说明学生对学校为他们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总体是比较满意的。

值得注意的是财经专业的学生很少对现在的工作岗位觉得非常满意。因为财经专业作为学校传统优势专业, 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而学生自身也有着较高的就业预期指数, 当预期与现实产生较大差异时, 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就会降低。

(三) 学生对职业指导 (培训) 的感受的调查及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 57.8%的学生认为就业培训可以从一年级展开, 34.4%的学生认为在二年级开始就业培训较为合适, 可喜的是, 学生已经意识到早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时间设置上作适当的调整, 在一年级落实开展学生就业培训, 在二年级继续加强学生创业, 以便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等。

在就业指导中心已经给予或希望给予的帮助中 (见表7) , 学生较为看重中心能为其收集和发布职业需求信息以及提供更多、更广泛的实习基地的帮助。因此, 学校还需继续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以期增加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选择的多样性。

(四) 结论

通过对学生就业期望与顶岗实习的单位性质、就业地点的选择、薪资待遇、岗位获得渠道等项目的对比分析后发现, 影响2009级藏区“9+3”学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较高的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培训) 时加强就业期望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地降低就业期望值, 可以提高学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学生专业对口也是影响学生对工作满意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专业不对口会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额外投入和对新岗位的不适应。

二、做好藏区“9+3”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 高度重视, 严肃对待, 认真落实

藏区“9+3”学生就业问题, 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全社会严肃对待, 各部门认真落实, 校企切实解决。据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四川省公务员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藏区乡镇机关从应届“9+3”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公告》以及中共四川省组织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藏区乡镇事业单位从应届“9+3”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公告》中可以看出, 省委省政府对藏区“9+3”学生的就业工作非常重视, 再加上学生参军、升学等优惠政策, 可以预见藏区“9+3”学生将能够有更多、更广泛的就业出路。

(二) 培养能力, 强化技能, 寻求支持

“9+3”中职教育模式下的藏区学生不管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实习、就业岗位中工作可能面临文化适应的问题, 因此, 学校在促进藏族学生文化适应时应给予藏区学生充分的情感慰藉和支持, 增强他们文化适应的信心, 培养藏族学生跨文化交往能力, 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为他们的就业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

作为中职学生, 要让他们懂得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和需求, 必须随时做好“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准备。学校应根据企业需求强化学生多项技能的培训, 达到一专多能, 不断提高藏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企业提供能创造价值的人才, 做到双方共赢。

探索“9+3”藏区学生就业是一个较长时期的问题, 要做好这项工作, 不应仅限于学校内部和政府的支持, 而应该把这一问题放到社会、企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背景下进行多位一体的思考。单靠政府政策和学校努力是不够的, 还应该有学生家长、民间社团、单位企业的积极配合与参与, 才能形成合力全面推进。

(三) 完善机制, 引导到位, 指导及时

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建立班主任、专业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三级指导体系, 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就业、创业教育, 逐步完善长效就业跟踪管理机制, 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的就业状况, 形成适当的就业预期。学校应从“9+3”学生的现状出发, 设计就业指导的工作流程, 使学校对“9+3”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业指导中心要尽可能多的收集职业需求信息并筛选过滤, 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尽可能的把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能及时了解, 同时做好组织校园招聘会及其他就业平台、提供就业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巧、对学生进行就业协议书签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学生身份的转变过程需学校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 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巧中, 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使他们能顺利地适应社会, 融入社会, 为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 “9+3”藏区学生就业工作既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关心的问题, 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做好藏区“9+3”学生的就业这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 必须建立学校、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 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 确保他们的安全与稳定, 为藏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郝一洁, 李南峰, 马俊林, 罗芸红.新形势下高职生顶岗实习工作新探——对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工科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报告[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5) .

[2]周晓彬.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0) .

[3]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 2007 (2) .

上一篇:燕子第一课时导学案下一篇:旅游业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