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路上优秀作文

2024-07-25

我,在路上优秀作文(精选11篇)

我,在路上优秀作文 第1篇

我始终在路上作文

图书馆没有开门・・・・・・

依旧有那么多的学子在静静地看书,考研,考公务员・・・・・・看着他们书桌上堆满了厚厚的书、饮用水、各种零食,心中不觉得涌出一种酸酸的味道・・・・・・

我喜欢逛图书馆,不是看书,也不是借书,而是静静地走一圈,再静静地离开,就像这样・・・・・・只想看看他们忙碌的身影,提醒自己,不努力就会落后。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

从图书馆出来,心情愉悦极了,也沉重极了。愉悦是因为太阳出来了吗?连续几天的阴雨,心情一定都发霉了吧?那沉重呢?又是为了什么?

砺志桥,我再一次站在砺志桥上,观看双龙湖,心情开阔了许多。突然间,有一个想法涌上心头,我为什么不是一条湖呢?或者是湖边的一棵垂柳?一阵风向我迎面吹来,再从我的耳旁溜开,我整理一下吹乱的留海,什么也没发生过,我依旧是我。从桥边捡起一颗石子向双龙湖丢去・・・・・・也许,生命就像是掉进湖里的石子,激起沸腾的浪花,再慢慢荡开・・・・・・

找了一个石凳坐下,只想静静地看着双龙湖,听着双龙湖发出的翻滚声。一群群小鱼在湖中嬉戏,突然间,只是突然间,激动地想哭。好久,真的好久都没有路过这里。自从买了自行车,我再也没有沿着这双龙湖畔走过,那种惬意与悠闲也随之淡忘。最后一次路过这里是去年的某个冬天,积雪未化,路面上结了好多冰,双龙湖里的水干涸了。那天,下着小雨,习惯性的不带伞,我从教室去图书馆。却被途中的一幕惊呆了。由于湖水干涸,湖中仅有池塘那么大的地方积聚着水,水的周围挤满了人,他们牵着大大的网,一点点往中心靠拢・・・・・・这是不是一场噩梦,对于鱼来说?网里的鱼拼命的挣扎、反抗、跳跃・・・・・・无济于事・・・・・・湖岸上陈列着一排排鱼的尸体,像极了南京大屠杀。我在那里呆了好久。一位农民面带笑容地告诉我:“一条鱼有五六斤重呢!”看着这个农民喜悦而又幸福地笑着,我还会伤感吗?当我走进餐厅,点着自己喜爱的一道菜――红烧鱼,我还能伤感吗?当时只是在想,如果鱼有意识的话,它们会流眼泪吗?反正,那天,我哭了许久・・・・・・

如今,我再次看到那鲜活的生命在水中来回自由地玩闹时,怎能不激动地热泪盈眶呢?而激动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今年的冬天还会来临吧・・・・・・

启航考研的广告还是硬生生的将我拉回到现实,全校都贴满了考研的广告,连这最不起眼的角落也不曾放过。“什么都是浮云,考研才是王道。”启航考研的口号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的冲锋号:“冲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而自我求学以来,两个八年都过去了,胜利依旧遥不可及・・・・・・中国人就是需要这种类似冲锋号的口号,需要一种振奋人心的调动。这种情形再熟悉不过了,中考是这样,高考是这样,考研依旧是这样・・・・・・用别人的口号来追求一种趋之若鹜的梦,这就是大多数中国学子走的路吗?“你们考研是为了什么?”“找工作”“找工作是为了什么?”“赚钱”那场讲座的回音依旧回荡在我的耳旁。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追求的都是什么?让所有人觊觎的实实在在的钞票吗?当时,我真想摔门而出,以示鄙视,到长江边将耳朵洗净。但我又有什么资格这样做?我也是高考过来的人,我曾今拼了命的高考,不就是为了能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追求同样的物质和生存方式吗?我也是人,人也就那么点出息。不同的是,我连承认自己庸俗的勇气也没有・・・・・・

看过梅娘的《鱼》,感觉这人就像鱼一样,永远都逃离不了那一张大网,就算今年逃过了,那明年呢?后年呢?就算逃离了那一张大网,也逃不掉生老病死的命运。也许,人在出生之前,命运就已经写好,无论我们飞的多高、多远,永远都逃不掉那一张网。或许,只有人与鱼的斗争中,人类才是最大的赢家。而在人与人的斗争中,人,不是人就是鱼,或者,当你真正成为人时,还会有更强大的人将你变成鱼・・・・・・

双龙湖在太阳的照耀下,就像一个个干净纯洁的少女,此刻,我只想体会这种纯美与清爽。

何不沿着湖畔走一遭呢?好想法・・・・・・

石子铺就的路,踩上去还是那么舒坦。路的左边是垂柳,微风吹过,杨柳荡起的舞姿让我想起一首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久别的双龙湖畔,当我再次涉足于此,那依依的舞姿在我心中积聚又荡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熟悉而又陌生,虚无而又真实。耳机里传出的歌声:“寒来袖间,谁为我添两件,三字更雪,风不减,吹袭一夜・・・・・・我寻你千百度,又一岁枯荣,可你从不在灯火阑珊处。”

石子路的右岸是各种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还有新种上去的树木。去年冬天,我亲眼目睹了这些花花草草被铲割机剔去的场景。如今,它们再一次茂盛如初,几乎要和那些人们移植过来的树一样高了。大自然的恢复能力,就像我看到的那些鱼一样,总是能够给人以无限惊喜・・・・・・

那些不知名的花藤上挂满了花籽,这些花籽显然是怒放过的证据。而当这些花儿正值怒放时,我一定是骑着自行车在寝室与教室之间的马路上穿梭着吧!不知不觉,已经错过了那么多・・・・・・

前方跑过来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男孩,蹦跳着往前冲。他的母亲在后面喊:“走慢点,别摔着了!”突然间想到自己小时候,我同样喜欢红色,红色的衣服,红色的.头绳,红色的书包・・・・・・什么都要红色的。后来,我长大了,渐渐地喜欢上黑色、灰色、白色。犹如我长大后的心情,喜欢淡淡的颜色,像风,像云,像天空,即使晴空万里,也不愿绚丽多彩,锋芒毕露・・・・・・而现在,我正穿着红色的外衣,大红色的,而我此刻的心情却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那种天真烂漫与无所顾忌了。后面传来那小孩的叫声,叫声中传达着不情愿的信息,显然是那位母亲不允许孩子乱蹦乱跑了・・・・・・

习惯性的叹了一口气。

双龙湖已被眼前的植物遮住了。那植物长得像牵牛花,但又不是特别像,叶子比牵牛花大,好像是只长叶子不开花的那种植物。攀附在杨柳树上,忘情的生长,它的茂盛遮去了双龙湖的一角,从那个角度,我再也看不到双龙湖的纯洁与清爽了・・・・・・

不知不觉我已到了双龙湖的尽头,太阳已经转了一个方向,我站在高处,回头,双龙湖依旧回荡着银闪闪的灵光,那依附在杨柳树上的植物早已瞥在我的眼球之下。突然间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只有自己变高了,变强大了,才会欣赏到更远处的风景。”可我还是被时间抛在了背后。正如我错过了那些旺盛过的花朵一般,就像我未曾来过,但它们的确怒放过一样・・・・・・

再次转身看着双龙湖,仿佛我是从双龙湖的对面来的,要到哪里去?双龙湖的尽头?还是别的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了,只是感觉好像又一次路过这里,只是感觉永远都是在路上・・・・・・

突然听到有人叫我,才发现,身边还有一个人,一直在陪着我・・・・・

我,在路上优秀作文 第2篇

我睁开了眼。我闭上了眼。

我不知道那一个才是真实的我。

午后。阳光正好。

一丝光线。

透过窗帘的缝隙。

我伸长了我的耳朵。我听见了。

风在空气中轻轻地。

唱着歌。

模糊的。某些印象中。

我的思维的终端。

一些影像。散乱。

我的双手颤抖着。

我擎住了我的头。

内心之中,有个小小的`声音。

我害怕你到来时的。

样子。

感觉。分岔。

我一遍遍地梳理着。

梳理成你想要的。结果。

一次次。我距离成功。

越来越遥远。

那些景象。我一遍遍地咀嚼。

我分辨不出。那些光与影的边缘。

在我的心头。

交叉。错乱。

我想是。我睡着了。

某些感觉。渗入梦境。

那不可遏制的流水声。

它不停地流过。

我战栗着。

我惧怕黑夜的来临。

那墨一般的颜色。晕染了我的双眼。

我找不到。

逃离的。方向。

我以为。我可以。

我是奔跑在午夜的。幽灵。

在你稍稍喘息的。时刻。

侵入到你的魂灵。

我想要告诉你。我的感觉。

恍惚间。

时光,匆匆流逝。

茫然。回首。

我一直在语文的路上 第3篇

初一年级的时候, 教语文的李老师范读每一篇新课文。李老师的声音细、轻, 但是很有感情。他还教过我哥, 哥哥常常在家里学着李老师纤细的嗓音朗读“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我听得一身的鸡皮疙瘩, 可是听李老师读课文却是亲切得多。

初二年级时候的语文老师姓王。王老师总喜欢站在讲台的边上唾液飞溅地给我们上语文课, 但是我们都喜欢王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的同学可以到讲台中间朗读课文, 许多同学争着想获此殊荣。王老师还做我们的班主任, 每周的班会课上他用半个课时给我们连载《丹亚和米娜》, 是地下党潜伏在敌人内部的故事。每当主人公遇到危险, 我们紧张得大气也不敢出的时候, 可恶的下课铃声就会响起, 王老师总是说:“请听下回分解!”我们集体抗议, 王老师歪着嘴得意地笑得意地笑。有几个同学到处去买这本书, 可大大小小的书店都没有, 我们怀疑是王老师杜撰的。

我十五岁的时候上高一, 在语文老师冒老师的指导下发表了第一篇散文。那篇散文叫《舐犊情深》, 修改了三次。我至今还记得冬天那个呵气成冰的早晨, 冒老师把我叫到教室外面, 把发表我文章的报纸给我看, 初升的太阳照在我的脸上、手上, 暖融融的。冒老师让我们早自习的时候多读书, 我是很听话的一个, 每天早晨都认真地读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陈涉世家》《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这些课文, 我读着读着就不小心背了下来, 那些必背的就更不用说了。

高中时候语文老师经常换。那个时候,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个老师, 像我的语文老师孙汉洲先生一样, 可以泡在图书室里读书做笔记。我听同学说, 孙老师有一个百宝箱, 里面放了好多好多自己做的知识卡片。最近我在“百度百科”里搜了一下孙老师, 赞叹、敬佩之余也觉得这很正常,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古之人不余欺也。业界有“一桶水”和“一碗水”的说法, 孙汉洲老师有的不是一桶水, 而是海, 作为学生, 哪怕得到“几滴”的真传也足可滋养一生。

高中的作文课,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两节, 一节是讲发散思维的,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圈, 让我们联想和想象, 我们想了很多很多;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桥”字, 让我们想了很多很多;写一个“曲”字, 让我们想了很多很多;写一个“墙”字, 让我们想了很多很多……最后, 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文题是“0的断想”, 老师为我们打开了想象之门。还有一节课, 语文老师教我们“快速作文”。在黑板上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我们以为是讲数学题。老师告诉我们, X轴表示时间, Y轴表示空间。我们师生合作, 在时间轴上标早、中、晚, 昨天、今天、明天, 春、夏、秋、冬, 过去、现在、将来,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等;在空间轴上标教室、食堂、宿舍, 厨房、书房、卧室、客厅, 学校、家庭、街道等等。写完了, 老师问我们还有没有, 我们又列举了很多很多, 后来都列举得累了, 老师说, 其实还有第三条轴:情感!我们就列举了表达情感的词。坐标系做好之后, 老师出题, 让我们根据这个坐标系结构文章。非常神奇!我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快下课的时候, 老师告诉我们, 这不是他的原创, 是《快速作文》里讲的, 图书室还有几本,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借出来看。我们几个同学借出几本陈旧的书, 书上落了灰尘, 可是灰尘掩盖不住它的光华!我们几个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 还在坐标系上加上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共九项内容, 号称“独孤九剑”。

老师还提醒我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写好作文, 还得多读课外书。我读的书很杂, 外国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哲学, 现代诗、散文诗、杂文, 还有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书。那时候很喜欢《少年文艺》《语文报》这类刊物。我还比较迷现代诗, 尤其喜欢朦胧诗, 食指、北岛、江河、顾城、林莽、梁小斌、张学梦、杨牧、叶延滨、海子等等的诗都读。有时候自己也写点东西投出去, 也发表了一些。高一年级时候还背诵了许多宋词, 我把宋词做成一张一张的卡片装在口袋里, 大概背诵了近二百首, 每首词的解读也都大略看了一下, 可惜后来都忘了。这两件事给我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是我在教现代诗的时候, 觉得没有什么可讲, 我觉得选入课本的现代诗都太简单, 像《大堰河, 我的保姆》一读就懂, 就那么点艺术手法, 读一读就好了, 讲什么呢?后来听韩军老师的示范课才有所悟。二是我上公开课《雨霖铃》, 教研员认为我在课堂上对“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品味深度不够。可是我当初设计这节课的时候, 认为学生缺少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 老师讲得再细致, 学生也不能领会, 所以也就没有刻意设计这个环节。如果学生多读点宋词的话, 就知道这根本就是一种常见的细节描写。可问题是, 现在还有多少中学生会抱着唐诗宋词来背诵呢?好多同学背诵课程规定的每周一诗已经像在吃药了。说来真得感谢我的语文老师们, 他们教给我的不仅是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与读书的习惯。

后来, 我如愿以偿, 做了一名语文教师。

我刚毕业时教初二年级。开学前一天的晚上, 学校停电, 我点蜡烛备课。校长从办公室外面经过, 进门看了我一眼。第二天上课, 我讲《七根火柴》。课后, 校长批评了我, 着重指出, 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要合成一体, 教学设计要把握好文体的特点, 要细密, 课后还要深刻反思。那以后, 我经常写课后反思, 两个月之后, 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写成了一篇关于读、写、听、说一体训练的论文, 校长推荐参加教学论文比赛, 获得了市二等奖。我明白, 教学科研可以从教学反思开始。

初为人师, 即深刻体会做教师的辛苦。写教案、批作业往往要到深夜。一位同事戏说:上辈子做了孽, 这辈子要做教师;上辈子做了双重的孽, 这辈子要做语文教师。的确, 所有的学科教师中, 语文教师被批评得最多;所有的语文课中, 阅读教学被批评得最多。所以, 我敬佩坚守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师———是他们, 用自己的心灵之火, 温暖着传统文化的根苗, 为学生送去一窗明月;是他们, 用自己的理想之光, 驱散世俗的阴霾, 为自己守护一片净土。

李镇老师说, 仅做一个教书匠其实是很容易的事, 各种各样的教学参考资料都可以找到, 综合提炼一下, 上好一堂课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可是要想把一节课上得精彩, 上得让学生爱听学到东西, 可能就不那么容易, 还要学会创新方法。备好一节课, 拈断数茎须, 这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追求。于是, 我从简单中去寻找规律。重读《最后一课》, 深有感触。在这节课上, 韩麦尔先生是怎么教书的?我们梳理一下韩麦尔这节课的过程:“问我们分词”, “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 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翻开书讲语法”, 后来“又上习字课”, “又教了一堂历史, ”“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 be, bi, bo, bu”, “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韩麦尔先生的法语课实际上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提问, 二是讲语法。可是我在相当长的时期, 家常课讲字、词、句、段、语、修、逻和答题技巧, 公开课则讨论合作探究。总结一下就是, 家常课“静如处子”, 公开课“动如脱兔”。我也在反思, 语文课究竟缺少什么?韩麦尔先生上好法语课的内驱力是对法语的热爱, 我不缺少这种爱, 可是不明确到底应该教什么。我曾经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解决“已知”问题上而不自知;有时为了赶进度, 提问之后, 自己操刀, 滔滔不绝地灌输, 事实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知识的生成与建构, 课外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机械记忆。这就相当于把孕妇推进产房之后就要求她立刻生下孩子, 否则就剖腹产。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便尝试“足月顺产母乳喂养”, 课堂上给学生思维的时间, 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给师生对话的空间;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开始关注问题逻辑与问题逻辑体系。三年之后, 学生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说,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你必须给它点时间, 玩味它, 质疑它, 深入地探询而又不轻信, 与它共处一段时间, 消化它, 使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说得真好。

我一直在路上 第4篇

那是非常特别的一天,我和弟弟到田野边乱逛。田野周围的山种满了树,苍苍翠翠的可以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儿,田里也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大胆地从我们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独的小鸟,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它一直保持一样的身姿,沉默不语,眺望着远方,仿佛那儿有什么在等待着它。过了一会,它一跃飞了起来,像一条直线,背影倔强而坚决。

就在那一刻,我想起了一个老人。他是我家的邻居,一个人住,没有家人,个性孤僻,从不与人交谈,每次见到他,都是一个落寞的背影。出于怜悯,我每次都向他问声好。而他,也是沉默,不理我。但是有一次,他居然主动叫了我一声还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过后,我才明白,原来一个人的心再冰冷也可以用真诚来感化。

他是一年前走的。他的房子也被遗弃了,而他院子里的那棵芒果树会在夏天结满果子,有些果子溢出墙外,村子里调皮的孩子就会争抢去摘,吃得脸上都是黄黄的。

那么他是不是像那只孤独的燕子一样,落寞地飞走了?上帝,天堂里有花吗?摘一朵放在他身边,告诉他,这是所有有爱的人送给他的,其实人生,并没有那么枯燥无味,但首先要学会爱和关怀。我不知道他种下的那棵树是出于什么原因,但是谢谢他,因为那棵树所结出的果子,给过那些孩子快乐和满足。

[2]

前几天,看了席慕容的散文集《有一首歌》,里面有些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是不禁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我想要握住的到底是什么呢?要怎样才能为它塑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要怎样才能理出它的脉络?

而我,也有过一样的思考,在每次太过颓废之后,我会在夜里惊醒。特别是在高三的时候,我总是在醒后问自己,我,陈春娣,到底要的是什么?我到底要怎么努力才能达到我的目标?也是这样的思考,使我一步步坚强地走到现在。尽管现在的结果依然是不尽人意,我曾以为是现在的大学配不上那么努力的我,而那一年的我是否也是那么毫无保留地付出?

我现在努力提高的是我的英语,我通过任何方法来学习。经常到阅览室里阅读英文杂志和报纸,我用手机安装沪江听力酷VOA、开心辞场的软件,我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并总结出他们最常说的英文短句。我也用了ICQ,在里面可以交上任何国家的朋友。去年的暑假,我和一个澳大利亚人用英语交谈,他告诉了我很多事情,他知道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喜欢吃中国的豆腐,他是加拿大籍的,喜欢到处旅游,在澳大利亚定居了。我给他听过李代沫的《我的歌声里》,和他语音聊天。他还发了一些照片给我,照片里的他,意气风发,帅气洒脱。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解释“打边炉”,讲了半天他还是不能明白。可惜的是,我没带电脑去大学,他的e-mail地址也被我不小心弄丢了。回家后,电脑系统已更新,以前所有的资料都消失了。

所以我在QQ上向Mr.Smith解释什么是ICQ的时候,他记住了我。在课堂上,他点我的名字时是没有看名单的,他叫我用be used to doing sth 造一个句子,我说,I am used to reading English in the morning. 他说:Good。我可以从他的眼睛里读到对我的欣赏。每次他的课,我都坐在最前排,我要做英语的第一个听众,从来都是。

我们班的同学大都不喜欢英语,至少我没有发现和我一样执著英语的同学,这对我的英语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不会放弃。从来都不会。于是在上一届英语A级第一名的师兄来我们英语迷俱乐部进行演说时,我特意把海报做得很大很显眼。我只是希望,通过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我依然会快乐地学习。

[3]

有时候,时机很重要。

就像现在,我本来想早点起床看港剧《老表,你好野》,但由于没电,我只能拿着电脑放在我房间的桌子上,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和窗外绿意盎然的风景,感受着温和的阳光,听着楼下小朋友的嘻哈喧闹声,开心地写下我的文字。文字,突然想起,邓老师在空间上写的话:我总是希望留些时间写下一些事。我们都要留点时间给自己,再忙都要。

上思修课时,老师要我们在课本的首页写下我们毕业十年、二十年后的希望的工作和期待,以及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的一生。我记得我写的是二十年后,四十多岁,我希望自己在一家外企里当高层,我知性,依然善良,做事果断。孩子懂事聪明,丈夫体贴细心。我会带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去见他们没有感受的风景。我们的生活平静而幸福。如果再有能力,就帮助有需要的人,以及建设我的小学,让小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二十年后再来看看,我是否实现这一切。

我,依然在路上。为了最好地活着,为了给别人温暖。

编辑/李鹏修

在路上我不孤单作文500字 第5篇

初来时,我们是最陌生的熟人,小心翼翼地打个招呼,紧张又期待地开着玩笑,忐忑地邀请别人得到一个回应可以高兴一整天。

同檐共三载的月落日升,我们看过满地斜阳,看过满城飞霜,有过壮志豪情,也有过灰心丧气,恩仇与争锋。

我听过动人的话“因为是你,所以没关系”,也听过难过的.话“你好蠢”。赖床可以吃到战友带的热气腾腾的包子,也因赖床饿过好几次。每次因等人而迟到都告诉自己下次快点,下次又会因为等慢性的那个人而又迟到。但不管难过与开心,迟到还是早到,都呼啦啦围在一起玩闹。

也有过矛盾的时候,互相不理睬,余光瞥见那个身影都绕道走,深夜睁着眼睛盯着窗帘里透进来的微光,看尘埃在光里盘旋沉浮。凝神听着细微的呼吸声,分辨哪个声音是你,哪个声音是我。

约定做一条战壕里的战友,革命的友情诚挚深厚,堂皇地说着这样的话,理直气壮地坑人一把。战友啊,因为是你,所以没关系。

也玩笑过人生大事,毫无顾忌地说小时候穿什么颜色的裤衩,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偷过几次钱。这些杂碎的小秘密,一圈圈将我们的手腕缠在一起,挣脱不开。

书里面说:“一个人怕孤单,两个人怕辜负”。我们这么多人,岂不是又不孤单又不怕辜负,钻空子赚到了?

我独自走在放学的路上作文 第6篇

《我独自走在放学的.路上作文》()。就这样,我一下了就走到了家里。回家后,我才觉得一个我背着书包走回家,感觉真得很好玩。一路上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风景。平时,爸爸开汽车接我,汽车开得很快,根本吸不到新鲜空气,也看不到风景,而且我觉得自己走回家还能锻炼身体呢!其实,我自己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我特别开心,心里老想着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在等着我。因为,每天早上,妈妈老是怕我放学回来饿,总是给我准备了点心。而且,妈妈今天早上还说如果我能一个人勇敢、安全地走回家,妈妈就给我买很多很多好吃的。哈,我妈妈买了什么,可不能告诉你们哦!名师点评:小作者才上二年级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真是不简单哦,小作者开心地带着我们温习了回家的路线,也感觉到了走路回家的乐趣,可见小作者真的是长大了而且很勇敢哦!“我就飞快地穿过了穿过了马路”改成“我就飞快地穿过了马路”,“根本吸不到新鲜空气”改成“根本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学乐中国特聘教师:徐亚萍老师)-1-16 16:02:00

感恩的花开在我青春的路上作文 第7篇

我要感谢那些曾经鼓励我的人们。青春路上我们太容易迷茫,像和我年龄相仿的学生一样,我也对未来感到前途渺茫,我彷徨着,我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我失落着,我不知道怎样从深渊爬起;我害怕着,我害怕哪一天在迷雾中迷失方向。直到我遇见了她,每每考差,她总是帮我寻找错因,轻声对我说,理解最重要,下次再考好。每次低落,她总是拿出自己的伤疤抚慰我受伤的心灵,温柔对我说,不要怕,我一直在。每次遇到挫折,也总有它真挚的鼓励。

感恩的花,正在鼓励中慢慢播种。

我要感谢那些曾经嘲笑我的人们,青春路上,我们的心往往十分脆弱。我也一样,常常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抹笑意,亦或是一道目光,便产生自卑的心理。许多孩子,就因为别人笑话,而隔绝了世界,我也曾受到过别人不以为然的嘲笑。

上初中后我发现自己渐渐开始“横向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是挥之不去的烦恼,站在镜子前,自己也无奈得无数次躲避,而还不止自己苦恼了。站在别人面前,怕别人嫌弃自己。许多人开着不以为然的玩笑,于我而言,却伤了一个青春女孩脆弱的心。他们说,你可真是重量级人物啊,体积够大。听到这里,我只好淡淡的一笑,不好再说什么?听到的太多,终于要起身改变自己了。谁愿意一直活在别人的嘲笑之下?慢慢的,默默的开始改变自己了。坚持地在别人的嘲笑下,一点一点蜕变……

化茧自缚,羽化成蝶。

感恩的花,正在嘲笑中慢慢萌芽。

我要感谢那些曾经教育我的人们,到如今的成果,一点一点的积累,都是他们垒起。我如今的成绩少不了老师,父母,那些教育过我的人们的付出。堕入黑暗,是他们一把一把将我拉向光明,是他们陪我走过泥泞不堪的小路,直到今后的日出,尽管良言苦口,但我仍由衷地感谢他们!

感恩的花,正在学习之路欣然绽放。

我,在路上优秀作文 第8篇

鲁迅的《过客》, 是反抗绝望的觉醒者的坚守。他“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 虽然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他要寻找的东西, 但仍然前行、反抗, 拒绝以消极的方式结束人生的旅程。徐则臣的《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讲述了城市里的一对夫妇, 长在城市的女人难以忍受男人每日隐居家中, 练书法, 不愿出去走走的习惯。在农村长大的男人则对城市的喧闹难以忍受, 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男人始终难以理解, 妻子为何因为这样的小事而喋喋不休。一次女人要求男人一同旅游遭到拒绝后, 终于发怒, 争吵与一番手脚后, 夫妻正式决定离婚。一次在火车上, 男人得了肺炎, 不停地咳嗽, 影响了同行的乘客, 这时, 一位女乘客递给他咳嗽药。两人由此结识, 相互倾诉不幸, 并交换了联系方式, 成为知己。女乘客的丈夫因为领导犯案牵扯进去, 关在看守所, 虽然一直未获准见面, 但她仍一直坚持从远方来探看。后来, 丈夫出狱, 并受到提拔, 要补偿在狱里受的折磨, 身陷欲海不能自拔。女乘客对丈夫失去信赖。当两人再次相遇时, 她要献身给“我”, 被拒绝。

从作品人物上看,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与《过客》存在同构的关系。《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涉及了两对夫妻:“我”和妻子, 女乘客和她的丈夫。实际上, 女乘客的丈夫始终处在一种不在场的状态, 关于他的一切是透过女乘客的叙述予以展现的。而且, 他并非是作者要着意刻画的形象, 而是一种概念化的人物。从这个层面上来说, 作品事实上是在三个人的“对话”中完成的。在《过客》中, 鲁迅也是塑造了三个人, 过客, 老者与小女孩。

首先, 过客与“我”都是探索者、坚守者。过客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姓名和来源的人, 他听从前方召唤的声音, “脚早经走破了, 有许多伤, 流了许多血”, 仍执意追求, 从而在行动和心灵上都成为探索者。而《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中的“我”一直在坚守心中源于农村生活带来的宁静, 对外界的繁华喧闹无动于衷。由于生活的需要, “我”来到城市, 但对城市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并不认同。以至离婚后, 在火车上偶遇女乘客, 为她的坚持感动。“我”在被她感动的同时, 也对自我进行了积极的认同。茫茫人海中, 能找到对生活有执着追求的人, 自然不易。“我”将她视为知己, “我”似乎找寻到了久违的心灵归属感。但最后女人以为“我”对她的纠缠是出于情欲时, “我”再次发现, “我”仍然是茫茫俗世中的不被理解的一个“过客”, 这也契合了文章“在路上”或者说行动与心灵的“漂泊”的主题。

其次, 老者与妻子的同构还表现在对行文发展所起的作用上。妻子热衷于以旅游、聚会等方式释放压力, 她不能理解“我”的生活方式, 不能容忍与“我”在一起时沉闷、单调的生活。对外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心灵追求的缺失, 似乎表面的城市人的品位、小资情调就能说明她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所以, 妻子难以理解我对安静生活的坚守。同样, 老者的形象也是世俗的代表, 年青时, 他也曾受到一种神秘声音的召唤, 并积极地追求, 而当知道路的前方是坟地时, 就消极避世以求自保, 在芸芸众生中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对“我”和过客都抱着不赞同的态度。

同时, 两篇作品人物的同构还表现在《过客》中的小女孩与女乘客在行文中所起的作用相似。作者说,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 偶然与一个女人的相遇, 让我微微一颤, 心心相惜。那只是一时的错觉。女乘客与“我”并非心灵契合, 她并不能理解并认同“我”。那些投机的聊天仅仅是两个人经历苦难时的同病相怜。而现在, “我”依然“在路上”。在《过客》中, 小女孩的好意, 让青年人感动, 同时又如负重担, 几乎难以前行, 但最终, 过客不顾死亡, 依然选择了前行。虽然都经历波折, 但在最终的选择上, 是一致的。

两篇文章的同构, 还表现在主旨上。两篇文章的标题, 分别包含“过客”、“路上”等字眼, 均都表现了一种漂移、不稳定的状态。“过客”意识是鲁迅基于对历史、社会、人生的不断进化、演进而体悟出来的。在历史进程中, 人处在中间的环节, 是一种中间物。所以, “过客”成为一种隐喻, 前进是他的唯一选择。我则是“在路上”, 对于他者来说, 我是一个在“路上”的人, 是一个“过客”;于自己而言, “我”游离于大众之外, 在自己营造的“希腊小屋”中享受诗意的生活。

在结果上, 过客的毅然前行与“我”为寻找心灵慰藉继续“在路上”探索存在同构。从整个结构上看,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遵循着这样一条线索:无归属 (与妻子貌合神离, 最终离婚) ——归属或伪归属 (与女人的偶遇, 暂时找到了归属) ——无归属 (与女人仍然没有心灵对话的可能, 依然“在路上”) 。对应这些, 《过客》中则有这样一条线索:前行 (声音的召唤) ——难以前行 (女孩的帮助, 我无法回报) ——前行 (继续坚定) 。因此, 在线索上, 两者也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上可知, 这篇作品在诸多方面与《过客》存在同构关系。这篇作品对现实进行了真实的书写, 于细微处捕捉人与人、人与时代的关系, 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困境。而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鲁迅, 更是以冷峻的眼光穿透历史与现实, 描摹出一个反映自身及当时一部分觉醒者的“过客”形象。当然, 鲁迅的这种影响可能是潜在的, 作者不自觉地化用以至融合, 但确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张立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精神往返——徐则臣小说创作论[J].当代文坛, 2007, (3) .

[3]徐则臣.区别, 然后确立一答《文学报》傅小平兄十七问[J].黄河文学, 2007, (2) .

[4]江飞.扎根?悬浮与飞翔:“城市异乡者”的精神寓言——论徐则臣的《新北京:天上人间》[J].艺术广角, 2009, (6) .

王秋杨:我一直在路上 第9篇

采访王秋杨时,她刚好从世界第六高峰、海拔8201米的西藏卓奥友峰回来。一个半月的登山,使她踏上平地之后“感觉回到了人间”。他们这次16名队员虽遭遇过一次400米滑坠,最终还是登上了峰顶。很多朋友认为秋杨今年会去登珠穆朗玛峰,但卓奥友峰的经历让她冷静,“在营地时,条件艰难得让人掉眼泪。山实在太大,人已经到了一种极限。你的意志力再强,也不能对抗自然。这时会更深刻觉得上帝是公平的,给你多少,也会拿走多少。(登珠峰)看看再说。”

自小的流浪情结

1998年随团考察南极、2005年5月徒步北极点,同年年底徙步南极点并登顶当地最高的文森峰,王秋杨由此成为中国首个到过两极的女性。王秋杨的先生张宝全曾嘲笑她有“都市恐惧症”,因为一年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她都在旅途上。自驾进藏已是每年的节目,所有进藏路线她都走过,或者在南美洲某个部落待上一两个月。她的旅程永远色彩斑斓。 “旅行能满足我的流浪情结。”

这种流浪情结来自于她的童年。王秋杨的爸爸当年是野战军副军长,她的童年记忆便停格在频繁的随军搬家中,以至于“不搬家反而不自然”。出生在福建箱田的山沟沟里,她爱满山遍野地疯跑,每次母亲喊她吃饭都是冲树上喊,因为她在很多大树上搭了树屋。10多岁在福州火车站第一次看到火车,她惊呆了,黑黝黝静默伫立的车厢,却能将人的梦想无限往远处延伸,头一次,她对距离产生了迷恋。

她对西藏情有独钟,特别是阿里。“有一种归属感,觉得自己所有流浪情结在那里得到了呼应。都市里,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但在那片土地上,获得的是安宁,感觉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因为这种归属感,2003年她成立了“今典苹果教育慈善基金会”,以独资形式支援当地建设。在阿里投了1000万元建了四所苹果学校,并展开“赤脚医生工程”,让村村都有一个乡村医生,如今已经有200—300个医生给当地居民做基本的医疗诊断。在阿里扎达县还培养女乡村接生员,减少母婴的死亡率。“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山高路远,运输成本变得很贵,山下300元的水泥到了那里就要1300元,而信息交流不畅是最大的问题,明天就能答复的事情,在那里就变成‘下个月答复你’。”

那是什么支撑着?“给予别人时获得的满足感,他们对你的信任和期望。”前年,王秋杨去一个叫楚鲁松杰的小村庄,从最近县城出发也要开两天车,骑一天马,翻过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当时刚发生过一场洪水,但幸运的是王秋杨建的学校没事,那天全村的人都穿上节日盛服在学校迎接她,酥油茶很咸,她还是喝得泪流满面。这次经历让她印象非常深, “做总比不做好”。

凭义气嫁人

人们艳羡王秋杨的人生坦荡顺利,总会说她“有权的时候父亲有权,有钱的时候老公有钱。”但在她眼里,这并不是幸福的起点,更别提其中的艰难和波折。

王父40岁得女,长子当时已经10岁,自然对女儿宠爱得很,让她自由自在长大,甚少管束。他一直知道女儿独立、主意大,但没想到在婚姻问题上尤甚。

19岁的王秋杨认识了29岁的张宝全,在当时父母的眼里,两人条件相差太大,但他们一见钟情,王秋杨没和父母商量就答应了求婚。父母愤怒了,女儿却铁了心要嫁,“这是我一生中和父亲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也是唯一一次他打我。”这段感情折腾了5年才水到渠成。张宝全今非昔比,人人都夸王秋杨嫁对了老公,但问起当初为什么这么早做决定时,王秋杨的回答让人捧腹。“答应了人家,总不能改了啊。”难怪提起这桩事。老公总会酸溜溜地说她是凭义气出嫁。

王秋杨是离家出走来到张宝全身边的,两人过了两年苦日子,但也是弥足珍贵的两年。王秋杨特爱吃肉,张宝全每次省下钱后从附近学校食堂花8毛钱买回排骨两人分着吃,菜市场收摊时会把一些散落的菜扫成一堆堆,他们就拣好的菜叶回家,菜叶一个菜,菜根一个菜,冬瓜皮一个菜,“现在想来还是让人感动”。谈起10岁差异,王秋杨笑说:“刚结婚时会觉得大很多,但现在反而觉得我比他大,他越来越像孩子,和两个儿子有得一拼。”

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

看似温顺的王秋杨,其实非常男孩气,包括她的处事态度: “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最复杂的问题,我就不怎么再去选择。”婚姻如此,对待事业也如此。

另外就是坚持,她相信坚持住,总能在柳暗花明时找到希望。今典集团如今虽说岿然不动,但也是从众多波折中熬过来。两人也曾被别人骗过钱,小到1万元,大到上千万元。 “那时候1万元对我们都如同灭顶之灾。我们有一次很难,快撑不下去了,我就看见他在院子里反复踱步。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看公司倒闭后椅子放哪里。我问他能行吗?他的眼神有些迟疑,但还是坚定地说:‘能行’。坚持到最后一刻,上帝出现了”

我,在路上优秀作文 第10篇

路上

任何时候做任何事,订最好的计划,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准备。

——题记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已经上初中了。望着父母一头白发,我心里升出一种伤感——爸爸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再做我坚强的后盾了,妈妈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年轻貌美了。如今,一切都要靠我自己了!

从前,爸爸总是说我太冲动,总想自己承担一切后果,奋不顾身地去帮助别人,却将自己陷入困境。这种冲动的性格,虽然继承了他年轻时候的品性,但这种勇敢不畏的热血,会把身边的朋友、家人或是自己带入危险之中。

我仔细考虑过爸爸的话,但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

那是一个暑假,我们全家和一些叔叔阿姨们去爬山。那根本不算什么景点,只是一座了无人迹的荒山,爸爸说这样才刺激。除了我,其他人都非常担心,但大家还是跟了上去。

爸爸在前面探路,我紧随着爸爸,叔叔阿姨们在不远处跟着我们。的确很刺激——前方荆棘密布,谁都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随后跟来的妈妈和阿姨一直叮嘱我们慢点,说几次还没事,若是一直说个不停,要在以前,我肯定烦了。可是这次我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只是提醒他们小心一点,路滑。自从上了五年级后,我从不在别人面前主动失态,更何况是长辈。

走了将近三个小时,爸爸说休息一下吧。大家面露欣喜地找个空地坐了下去。妈妈靠在我身边休息,我正在喝水,忽然听见“啊——”的一声,一回头,便看见一位姐姐因为路滑摔倒在山崖边上,这个山崖是个陡峭的斜坡。她还在继续往下滑。还好,有一棵小树挡在她面前,她的双手死死抓住那棵小树,她的双腿已经悬空,情况十分危急,她好像已经坚持不住了。姐姐只有大声喊着救命。

姐姐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叔叔阿姨,他们拼命把手伸向姐姐,但也是无济于事,眼看叔叔阿姨快要掉下去了,另一个叔叔把他们拉了回来,阿姨哭得泣不成声,别的叔叔也在努力想要把姐姐救上来。大人们已经混乱了,叔叔差点就要跳下去救姐姐。我当时也下意识想要去救她,不过我知道自己没这个能力,我放弃了。

这时,我发现爸爸在慌忙找着什么,我立刻明白了,脱下衣服,趴下身去,把衣服伸到姐姐旁边,大声喊着“快,抓住,快!”姐姐赶紧将手抓紧我的衣服,仿佛在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而我的身体也随之颤了一下。忽的,我感觉腿似乎被人紧紧地抱住,回头一看,是妈妈,我的心头一热,直到我的身体开始往下滑。不行,我和妈妈的力量根本不够。这时,我朝后面喊着:“爸爸,救我!”话音刚落,只觉得有种力量再向后拖——是爸爸和叔叔们,他们一起把我们拉了上来。

阿姨哭着向姐姐奔来,母女俩哭得死去活来。妈妈坐在我身边,看样子也吓得不轻。我坐在她们后面,看着满身的划痕和将要被撕裂的衣服。

爸爸走过来,递给我一瓶矿泉水,面部平静地说:“累坏了吧。”我一听这话,忙向爸爸道歉说:“对不起,爸爸,是我太冲动,没选对办法。我回去立刻检讨。”

“其实你不用道歉,”爸爸说,“你做得很对,在别人遇到危险时,你会以最快速最安全的方法救他。只是再理性一点,比如把绳子捆在树上之类的。”

“可是时间不够用。”我插嘴道。

“那也比你刚才的办法安全吧,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你用我那方法试试。”爸爸开玩笑说。我笑了。

“至少你学会了求助,那也是一种方法。”爸爸说完便走了,而我却在沉思。

从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一直相信自己有能力,不喜欢别人插手帮忙。有许多危险的事,爸爸不让我去干,我便和爸爸抬杠。当时,我就像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可我长大后,发现太自信也是一种错误,会让我看不清事实。每次做完一事,我就觉得非常好,谁也比不过我,我也相信自己。可结果出来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打击。经过几次后,我知道人外有人,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也学会了欣赏别人的成果。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走在成长的路上,我心涌澎湃。

三月我走在路上随笔 第11篇

在网络上看见了这样一句话:“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于是有了负重一生的小蜗牛,也有了逍遥一世的沙鸥。”

我的一个朋友说自己就是那只小蜗牛。对照一下,我一生胸无大志,所以无需忍辱负重,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宁可做那只逍遥一世的沙鸥,自由自在,翱翔蓝天。

三月,一个人走在路上,春纷纷扬扬在枝头雀跃,将最早一抹春晖,落在大地的身体上,鲜嫩的颜色随着日辉一同由淡浓去。阳光灿烂的时候,心情也暖洋洋的,阴雨绵绵的时候,心情也会跟着阴沉。感性是多美好又多无奈的事。但更多更多的人,不愿走近,只愿欣赏。

三八节那天,收到此博的一条短信,意味深长。内容是:“二十岁女人是桃花,娇艳;三十岁女人是玫瑰,浓烈;四十岁女人是牡丹,芬芳;五十岁女人是兰花,淡定;六十岁女人是棉花,温暖……”如此之说,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喜欢兰花的清香、脱俗。不是说兰香即书香吗?书香女人雅若兰,淡看世事静繁华。多么优雅!

我们也都年轻过、美丽过、芬芳过。借用此博的一句话:“我希望自己优雅地老去!”是人,总难以免俗,那么就让我们雅俗共赏。是人,都有一副面具,那么就让我们努力接近真实。

游博三年多,发现很多女博友都是贪恋书香的女人。有人说贪恋书香的女人多愁善感,还说贪恋书香的女人,会把日子当成书来读,读到最后日子变成一本厚厚的书。我曾经说:一本好书便是一种诗意。阳光明媚的窗台,若有一本好书迎着阳光,便多了几分温暖;孤灯静坐的书架前,若是翻阅着一本好书,便多了一份安祥;温暖如馨的床头,若是放着一本好书,便多了一份幸福;空虚无助的心里,若是放着一本好书,心里的幸福将是满满的。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个袍子和蚤子的引喻是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话语,此后它也成了无数小资女人们津津乐道的语言。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是张迷。一直喜欢张爱玲的作品,与政治无关,与民族无关,她的作品是现代文坛的一个“异数”,是大上海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是人性中最让人绝望的那一层窗户纸。她的这种写作姿态成为以后小资们竞相仿效的范本,在小资写作中你永远看不到政治,国家那些大命题。

我们走在路上,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一路梦想,一路受伤。抚摸疼痛,才发现,梦想只是梦想,荆棘已经悄悄爬上窗。文字里的女子,大多是多愁善感。高傲的思想,卑微的生活。这一生,我读不懂自己,也诠释不了生命。

我经常对着镜子自谑。照着镜子,做出各种古怪的表情,这是我吗?我是谁?谁又是我?

管它呢!该吃吃该喝喝,该舞蹈时就舞蹈!

上一篇:县产业集聚区有关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食堂经营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