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太极拳心得体会

2024-09-23

学太极拳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学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1篇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活于我而言是美好充满快乐的乐园。虽说我是一个女孩子,但却有着阳光般的个性,我不是那种淑女型的人,我喜欢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我不喜欢规规矩矩的生活,我喜欢生活充满刺激,这样生活才会有活力。大一第一个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跆拳道协会,练了大概半个学期的跆拳道。感觉得特别酷,特好玩,特有意思。自认为自己不是个安分的人,觉得武术可以玩玩大刀,玩玩剑啊什么的,于是带着那份好奇心选择了武术课。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传授了一些有关武术的知识,现在想来如果我不选武术的话这些知识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感觉收获还是挺大的。老师给我们说这个学期我们学习太极拳。一听这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但是还好,太极拳对于我来说虽然不是初衷但是对我也不是完全没有吸引力。以前也有看过有关太极拳这方面的电视剧,一直都想不通,动作那么慢怎么能打赢别人啊。现在正好可以通过武术课来体会体会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上课后突然发现选武术的女生还是挺多的,男女比例差不多,就连老师也觉得特惊奇的。感觉武术这学期很热门啊!就如上学期交谊舞一样。我感觉我选对课了。

开始教太极拳时我感觉学得很吃力,因为从没有一点武术底子,跟着老师动作一遍遍的重复着,也不知道那些动作到底又有什么用处。大概是自己没那天赋吧,学得四不像,做这个动作就忘记了上个动作,就如猴子下山般。所以有时老师让我们连起来打我就感觉挺吃力的,心里不免有些小小郁闷,甚至有点灰心了,觉得自己真的是好笨啊,身体是那么的不协调啊。好在每教完几个招式老师都会跟我们讲解这些招式的作用,那样就会方便我们记忆,也让我们能更好的把动作做标准。这样过后我学得也不那么吃力了,有时候老师还跟我们讲讲他的经历,让我们受益匪浅,有时候也跟我们开开玩笑,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真的是挺喜欢这个老师的。特别喜欢老师的考试方式,他让我们感受到体育课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不是拿高分。

经过这学期的武术课让我学会了太极拳,也知道了太极拳是如何制胜的,并不是慢就一定输,太极拳的精髓就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也了解了一些有关太极拳以及有关武术方面的知识,因为有时候需要找伙伴练习,让我交了不少朋友,让自己的交友圈子变的更加广了,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交流。感觉从武术课中学到的东西还是挺多的,每次上完武术课心情都特别愉快,所以我决定下学期还选武术。

学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2篇

本学期体育课的内容是太极拳,其实在学期一开始,对选到这个课程有些没方向,因为这不像瑜伽和健美操有现代感和年轻感,而且我知道的关于太极最多的也就是一个西瓜切两半的故事,在小区里也大部分只有老人在练习,所以我搞不懂为什么我们这些小青年们要学习太极拳这样的老年化运动。所以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太极拳及其特点。我们所学习的是杨氏太极拳,是多种太极拳中的一种,我们学的一共有24式: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背,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在搜索名字之前本来对这些名字只是音熟,看到字后觉得这些名字和动作能一一对应了。

其实我觉得杨氏太极拳的特点主要在其动作的舒展简洁和其动作的刚柔并济上。在课上看老师指导时,一直觉得虽然动作柔和,但是不论是腿,腰,手臂,都在用力,但是这个力却又隐藏在了柔和的动作下,这让我觉得十分神奇,尤其是手部和腰部,手部,让人感觉一直都有抱一个球,其实也可以说是一团气,在做各个动作时将这团气抱住或推开。而腰部,在野马分鬃时那种用腰将上半身从侧边推正的感觉也可以说是非常有刚劲的。

我本来所认为的老人运动在一次次的学习下不断地发现其实太极拳并不是我原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每个动作要做到位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的的,到了现在我都觉得自己只是记熟了要做的动作,却做不出太极的精气神来。我现在还无法真正掌握好太极拳的核心——刚柔并济,总感觉虽然手臂在用力,但却不能抱成一个球来回带动,腰上的带动动作也不掌控好,尤其是在做蹬脚时候,我的脚无法伸得像老师一样高,韧带是在是太紧了,在做下势独立的时候也是,我觉得自己有种蹲不下去的感觉,应该说是蹲下去了就会起不来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我在做太极拳的时候是在给人一种只是在完成一套动作的感觉,并不能很好的传达太极的核心意义。而且我认为,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也只能做到熟练掌握动作,因为我认为核心是要靠日积月累的练习和领悟。我现在只能做到第一步,聚精会神,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我的动作上,先不管动作做的是否完美,但专注是一定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深一层的学习。

学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3篇

一、展现魅力吸引学员的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非常重要,这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出来的。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总会有许多学员持观望的态度来看一看。我就抓住开课的前几分钟,用精练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准确规范、优美的动作来讲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说明学习目的,突出我教的学科健身效果和防病治病的作用等等,使老年朋友用最快的速度了解教学内容并对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使学员很快就对眼前的教师产生极大的信任感。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用亲切的笑容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讲解,这会让学员们感受到我的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我的教学方法,他们也经常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赞许。在欢乐的气氛中,我正确的示范动作也会给学员建立准确的动作概念,更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要求,提高学员的锻炼水平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无论任何教学,教师都要有奉献精神,严格和敬业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严格要求不仅是针对学员,教师更要严于律己,认真备课,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更为重要。

其次是严格要求学员,在教学中尽职尽责,一丝不苟。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教学中仅有严格的一面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对每一个学员都抱有热情和耐心。特别对待基础差、年龄大、进步慢的学员,教师更要满腔热情,不厌其烦,一视同仁,绝不可冷淡和歧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面前站着的学员,他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的一面,教师应善于从学员身上吸取经验和长处,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对待学员要平等、尊重与爱护,在这个基础上的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接受。而只有严格要求、学员的水平才会得到较快的提高,才能体现出锻炼的效果。

三、耐心细致,调动学员的锻炼热情

太极拳的教学和一般学校的教学不同,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员是有一定基础的,而有些学员则毫无半点基础,同时,教授这样水平不一的学员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与细致。

对于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学员来说,他们可以很快学会每个动作,但将几个动作连贯起来时,就会记手忘脚,记前忘后,顺序颠倒,对待这部分学员,我一般会采取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或口令提示),在讲解示范时,经常使用简短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员,如“很好”“不错”“坚持”“稳住”等等,这样会坚定学员的信心,让他们学习起来心情放松、大胆练习,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有一些学员没有基础。他们平时锻炼较少,有的甚至足不出户。特别是些年龄偏大,体质较弱的学员,他们的接受能力,协调能力相对要差一些。这些学员,我会加倍的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每个动作,将复杂的动作进行逐个分解,反复示范,帮助他们掌握要领,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针对老年学员记忆力差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分时段,分章节对每一个学员进行手把手的教学,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细心,并且注意及时纠正学员的动作。

在纠正动作时特别要注意保护老年人的自尊,我一般会轻声在他耳旁说“记住老师曾经搬过你的脚”,“记住要手眼相随”、“记住老师动过你的手,要肘膝相对,肩胯相合”等等,这样做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让学员们暗下决心,这个动作我一定要记住,这个套路我一定要学好,从而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沟通,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老年大学的学员来老年大学学习的目的各不相同,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处理好师生关系也是我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在上课时,我非常尊重每个学员,随时观察学员们的情绪,用各种方法与他们沟通。对学习积极性高的,我会在课堂上大声表扬;对学习没有自信的,我会走到他身旁低声鼓励。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有时是关切的问候, 有时是真诚的建议。对有些在上课时我关注不够的学员,下课休息时我一定会去主动关注,鼓励一下。并且随时注意收集学员们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学员们的学习情绪。比如在讲课中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或者讲一点小笑话等等,努力让每一位学员都高高兴兴地上好每一堂课。

怎样学练太极拳 第4篇

根据笔者的经验,初学太极拳其要领可归纳为:一要静,二要松,三要柔,四要正,五要连,六要圆,七要平。本人谓之太极“七法”。

一要静

即心无杂念,静若止水。对外界事物,做到闻所未闻、见而不见,凝神静气、心无波澜。待身心彻底平和之后方可进入下一步。

二要松

思想、精神与全身之肌肉要放松,使身心保持松弛、松柔状态,思想不能紧张,情绪不能浮躁,肌肉不能僵硬。

静和松是相辅相成的,静中有松,松中有静。静和松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达到静和松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调身、调心、调气,待“三调”完毕,做到静与松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太极之“起势”了。

三要柔

动作不能僵硬,要做到轻盈、柔缓。每一势每一招都要像在水中游泳一样缓缓而行,不可用拙力。柔是太极拳固有的形象特征。

四要正

正即中正,指人之躯干要正而不曲,保持形体的中正。具体讲,上要虚领顶劲,下要塌腰松胯。拳谚云:“低头弯腰,学艺不高。”做到身形中正十分重要。

五要连

动作要连绵不断,不能有停顿,要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而流速之快慢要始终保持平和节奏,不能忽快忽慢,做到势势相连、环环相扣。

六要圆

圆即浑圆,要求每个动势要有一定的弧形,空灵圆转,不能直来直去。只有这样练起来才会感到既舒适又有太极之美感。

七要平

打拳时不能起起伏伏、时高时低(除动作本身需要外),太极拳之起势的拳架高低,就决定了整套拳拳架的高低,接下来的动作都要依此运行,保持同样的身形平稳地进行下去。

初学太极拳时常常会出现耸肩、弯腰、拱臀的现象,这是未掌握以上要领所致。太极拳最讲究形体动势的中正安舒,初学者要切记。

练太极拳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以手带腰,以腰带手”。如在出掌时,是靠转身用腰力将掌送出去,而不是单纯用手推出去。这是太极拳要求的整体协调用力,也是练出“劲力”的关键。

初学时最好采用自然呼吸,待动作娴熟、掌握要领后,再变为“出呼收吸”之腹式呼吸。

学太极心得 第5篇

太极——强身健体的良方心理平衡的调节剂

我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去年,我因患右眼脉络膜黑色素瘤而做了眼眶内容物剜除手术,从此我失去右眼,美貌不复存在,还要背负肿瘤有可能转移的思想重担。在恐惧,彷徨,欲哭无泪中我寻找出路。被好友引荐我参加了衡钢太极拳队,拳队的张师傅以静如山岳的气势吸引了众多的太极爱好者。此后,我被带进了一幅丰富的太极艺术画卷里,生活重新变得精彩。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此前,常听人说,打太极还不容易,轻轻的,不要费力。直至参加2010年5月开始举办的太极拳培训班,我才知道,这种认识多么肤浅,太极原来有着如此博大如海的内涵。

我们首先学行猫步。猫步?难道是模特训练的猫走直线?通过张师傅的示范及讲解,我才明白太极里猫步的内涵。猫步,即迈步如猫行,轻灵,沉着,分清两腿虚实,上下相随,步到手到身也到。落步时,要沉着稳健,不可摇摆。上步或进步时,脚跟先轻轻着地,退步或横步行时,脚尖先轻轻着地,然后渐渐由虚变实,直至全脚掌踏实。说事容易做事难,在学行猫步时,由于我手术不久且在进行生物免疫治疗,体质比较虚,且又是初学,感觉好费劲,力量总是落在一只腿上,好像膝盖处承受了身体所有的重量,走一步,停一下,再迈下一步,走几步我就憋出一身汗。我们走得很辛苦,可师傅还说,这样走不行,体重移于左脚,左实,体重移于右脚,右实,虚实相间,但是,虚而不停不空,气势未断,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按照这个要求行步,真是难上加难。功夫在于勤,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感觉终于好多了,也有些许气势虚而不断的意识。在艰苦的训练中,我的体质也好多了,行步没那么吃力,平常走路脚步都变轻了。饭量变大,腿部肌肉变紧,力度也有一定增强。我从内心里感到喜悦。

然后,我们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搂膝拗步时没有搂之意,白鹤展翅时身体不够舒张,金鸡独立时腋窝夹得太紧。,揽雀尾时手臂太直。在张师傅的耐心指点下,我们逐步规范动作,也知道了太极动作的要领,虚实相间,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间,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不能有一处憋着,憋着就不通了,膝的屈伸要自然,柔和,利滑,手要与足合,膝要与肘合,肩要与胯合,头顶天,脚踏地,身体中正。这样,我们学习太极由脚步运动上升到螺旋旋转的整体运动的层次,这种身体螺旋运动的和谐性让练习者由衷地感觉到身体的舒服,全身的经脉被打通了,起到了强身健体的功效。我在一边做免疫治疗一边学打太极中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学会了简化太极拳,我们急着要学剑,学扇。张师傅说,欲速则不达,你们认为学太极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我们只认识到动作的和谐性及虚实相间,内外相合,上下相通等等,师傅说,这些只停留在动作的层次上,太极的最高境界是从有形之中练出意气,再练到身体随意气自然运动,最终达到开发身体能量的层次。可是怎样才能有意气呢,师傅的回答很简单,练出来的。我们没有急着学套路了。而是练

习基本功,马步,弓步,虚步,丁步,插步,云手,抱球。。。七月,培训班结束后,我们对太极有了全面的认识,太极即太虚。“太”有极其至大之意,“虚”有空虚无物之意。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真气之精微无运不至。而要达到这种境界,要在有悟性的基础上再经过长期勤奋的练习。在有了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吴式四十五式太极拳,杨氏三十六式太极扇,第二套功夫扇,三十二,四十二式太极剑。我学习很勤奋刻苦。渐渐地似乎有一点气息的感觉。原来身体的重心不是指身体自重,而是指意识与气息下沉,身体上骨肉运动是被动的,身体的协调运动完全是被气息的收放所牵引,意识和气息有下沉之意,而后全身不要动,上身保持中正,头上顶,全脚掌着地,在身体松静中体会静如山岳的境界,就在这种静如山岳,气息畅通的境界中,感觉到世间万事万物是如此的和谐,美好,于是达到心理上的沉静与平衡。就在练太极的过程中,我忘记了我只有一只眼,我不因失去美丽而遗憾和埋怨。反而我在打太极的过程中感觉身体的和谐与美好,我觉得自己是灿烂的,阳光的,健康的。我的心理达到一到祥和的平衡状态。

学太极拳的感想 第6篇

大一下学期学校体育课程是练太极拳,跟着老师习了一学期。在这段期间我认真体会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动作要领和意境所在,并查找了一些资料,于此在此谈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学练太极拳讲求的是意境,动作的规范性固然重要,但不必苛求。老师说过,本质而言,太极拳用意并非用力,这是太极拳的最共阶段。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去尝试着用意,但却没有力,看上去都是软绵绵的罢了。说白而言就是单纯性的模仿罢了。深层而言,应该是柔中带刚,用意识去支配肢体,带动力量,而不是依靠强壮的身体和野蛮的力量。而我自己,或许习惯了每天匆忙紧绷的生活,想放慢好像不容易啊。每每打太极拳都比老师快了几步,动作僵硬。想必这是以后必须改进的地方。打拳的过程中,需要凝神,要用意识去感知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让意识的触角伸向全身每一个角落。

学练太极拳需要心静。在开始前,尽量将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全身心的投入。也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全部的精神与意识去“用意”。慢慢学会将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身心投入及放松,然后才能做到身心呼吸合一,气血通畅。当然,打太极拳本身也是让我们浮躁的心灵平静下来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需要这样一份寄托,让我们找一处幽静的地方,放下沉重的包袱,洗涤自己的心灵。

学练太极拳需要敛气。打太极拳并不是像我们平常课间时的甩甩胳膊蹬蹬腿,可以随心所欲的比划两下就行的,打拳时的身体状态是与平常不同的。这就是敛气。敛气使全身的肌肉处于一种若有若无的紧张状态,也就是说,实际上是松弛的,但却时刻做好了准备,能在瞬间对意识做出反应,迸发出力量来。敛气不是憋气,而是让意识参与进运气的过程,使其舒缓而均匀,而不是放由低级神经中枢自主控制呼吸。

本人学习过程中感觉老师的教法和同学们之间长时间的不断交流是特别好的,活血也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才让我在后来对太极拳一无所知的我在后来的时间有了做得比较好的效果。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说实话。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的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进入不了状态,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气时保持放松态,呼气时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脚手不随,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按照每一步功法要求循序渐进地去练习,到后来基本可以专心地练习太极拳了,不会再受旁边人说话、走动影响了,我觉得让我受益无无穷。

七年级学太极拳日记400字 第7篇

我和爸爸来到了石佛公园,开始了第一次亲身体验太极拳。爸爸先是带领着我做了一下热身运动,然后就开始了太极拳的第一个动作——太极起势,爸爸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轻贴两脚外侧,下颚微内收,头颈中正,两肩松沉……”虽然爸爸说得很详细,但我还是听得一头雾水,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

爸爸见我一副迷茫的样子,又给我讲解了一番,还示范了一遍。看着爸爸灵活娴熟的样子,我恨不得赶快学会,这样我就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炫耀了,一想到那场景,我突然暗自窃喜。想到这里,我开始认真模仿爸爸的动作,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还是做不好。爸爸告诉我:“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要知难而上,坚持不懈,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持有这样的心态。”我吸取了爸爸的教导,又认真地反复学了起来。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学会了几个动作。爸爸投给了我一个赞许的目光,那目光饱含着鼓励和认可。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爸爸说太极拳蕴含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它里面蕴藏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们中国的瑰宝,是一项世界上最好的体育运动,现在大学都有开设太极拳课。我心理暗暗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一定要学好它。

太极拳“节节贯穿”之体会 第8篇

要做到节节贯穿, 先要节节分家 (或者说节节分开) 。如一串美丽的宝石, 你先得粒粒分开、加工精选, 再有序排列、粒粒贯穿, 才能成为美丽的饰品。那就是说, 要达到节节贯穿, 先要懂得节节分开, 做好每一节功夫, 节节分开就是把人体的每个运动关节松开来。太极拳的松, 不但要松开关节韧带、副韧带, 还要松开肌肉。 太极拳十论中“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 , 强调的就是一个 “ 松”字, 松之目的是拉长韧带, 加强韧带、副韧带连带肌肉的弹性。弹性好, 攻击力就强, 韧带长, 灵活度就好 (转动半径大) , 也就加大了引化功能。攻击和引化的广度、深度比别人好, 才有可能小力胜大力, 这就是太极拳的攻防特征。吴式太极拳名家战波有句顺口话:“只要松得开, 就能化得快, 只要拿得住, 就能发得出”。

太极拳本质是阴阳相济, 只讲松没有紧不现实不科学, 也不可能达到节节贯穿。 “ 关节要松, 皮毛要攻, 节节贯穿, 虚灵其中”这是先贤们对太极拳内劲要求的共识。前两句是条件, 后两句是结果, 充分体现松与紧的对立统一关系。“紧”是个劲力的导向问题, 就是要让内劲往哪里去。一般都希望:在打拳时充溢全身, 在技击时贯满力点。对此, 张志俊老师有个创新理论:“中间定位, 两头卷屈, 梢节领劲”。 打拳练劲就是要先把意气导向梢节, 只有梢节领劲, 才能节节贯穿, 只有节节贯穿, 才能体现“意气君来骨肉臣” 。 许多先贤都说明过梢节领劲之理论。 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中说过:“要从梢节起, 中节随, 根节催之而已。”也有老师说:“太极之意劲, 举手动脚不在腰身使主, 应中气贯穿于手足指头, 有如木偶, 绳子在两头拉动一般”。记得孙式太极拳开山祖师孙禄堂对其徒弟强调过:打拳手领劲、腰催劲, 这个程序不能变。 还有前辈说:“心与身不可使气, 以手领肘, 以肘领肩;下则以足领膝, 以膝领大股;其要处全在以手足指头领住运用”, 这些都是强调梢节领劲。当然, 梢节领劲时 “ 心与身不可使气”, 就是强调用意不可太重, “重则气滞”, 拳家共识是“有意无意是真意”。

关于 “ 中间定位, 两头卷屈”。“中间定位”是张志俊大师理论核心之一, 是人体力学的科学应用。上肢是“肘定位”。因为肘关节只有一个角度的弯曲功能, 所以小臂随手而动, 肘关节随小臂只能变化角度, 不能跟着手而晃动, 不要抬肘, 这就是定肘。肩关节是可以四面转动, 但不要多动大臂, 大臂动作要与手相配合。 要控制大臂与肩夹角, 保持腋下空间, 才能使肩关节松活。肩关节不松活, 气血流通不畅, 就不能达到节节贯穿。“气遍周身不能滞, 气息疏导不能堵”, 这是太极拳基本规则。这是上肢运动的规矩, 做到了才能在劲力上节节贯穿, 并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现在打太极拳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肩关节为圆心, 整个大臂为半径一起动, 这种情况占大多数, 现在的竞赛套路, 基本上都是这样练, 为了表演的美观大方。二是以肘关节为圆心, 小臂为半径旋转, 这在学练者中占少数, 这却是太极拳作为武术之本质, 才有技击功能的正常发挥。以肘关节为圆心的运动很多, 如打乒乓球的扣杀, 篮球的投球, 排球的扣、拦等基本都是。所以肘定位才能准、灵活、有速度。只有肘定位、肩松开、手领劲, 才能让劲力由腰向手指节节贯穿。

下肢是“膝定位”。膝定位, 胯放松, 脚抓地 ( 涌泉穴空灵) , 先要“圆裆松胯”, 再要“吊裆扣膝”, 这才能梢节领劲。下肢脚跟脚尖的韧带最有劲, 但最难拉长, 所以不灵活。下肢的膝与上肢的肘一样, 只有一个弯曲功能, 所以要膝定位, 就是不乱动膝关节, 多动膝, 人就飘, 是膝盖病痛的根本原因, 也是所有武术之大忌。 膝与胯相联系, 胯 ( 髋关节) 松则活, 韧带练长了可四面转动。一般来说, 一个人如果髋关节松活, 膝关节稳定, 踝关节灵活, 要推动他就难了。有人说, 功夫好的人, 摆好一个单鞭式, 大力士也推不倒, 关键就是膝稳定。胯是太极拳专用名词, 一般理解是指髋关节的根部之骨缝地方。左右两胯之间称为裆, 裆不是一个点, 是个区域, 太极拳要求圆裆, 圆裆就是让两大腿有个合理角度。裆不能夹住 ( 夹角小于90度) , 夹住了是尖裆之病; 也不要接近或大于180度, 这是扁裆之病;还有荡裆、散裆、架裆之病, 这是松胯的关键。打太极拳一定要膝定位、胯放松、脚领劲, 这样才能让劲力由腰向下肢节节贯穿。

身体是腰定位, 肩胯两头松活。上肢松肩和下肢松胯, 才能让梢节气力通过肩胯整集于腰部, 然后通过背脊骨再传递于手脚力点上。所以先贤们在拳论中再三强调:“腰为轴, 腰是主宰”。腰与手脚是轴与轮子的关系, 轴与轮子是同转同周, 但轴的圈很小, 所以腰不能大动。腰把内力分配于胯与肩、膝与肘、脚与手。梢节领劲方向明确, 速度敏捷, 没有梢节领劲就没有速度。拳击者, 最快一秒钟打六拳, 我们太极能几拳?那么太极拳怎么办?梢节领劲化得快, 腰部催力力量大。腰部是中转站, 承上启下, 左右连接, 手发力需脚蹬地, 再传至腰部, 腰力大者传到手上的力也大。梢节与腰部之关系, 正如一张弓, “两头卷屈一根弦, 弹力全在弓中间”, 中间没弹力, 弓也拉不开, 箭也射不远。用不用腰力, 速度和力量完全不同, 为什么?我们用物理原理来分析如一下, 用手击人, 有三种方式。一是以脚传腰, 以腰带手, 其力最大, 速度相对最慢, 因为脚到手距离为一个身高。二是只借助腰力于手, 只有半身高距离, 所以腰带手发力比用脚发力要快, 但力量减小。三是手不借助脚和腰发力, 距离最短, 速度最快, 但力量相对最小。太极拳十论把“虚领顶劲”放在首位, 陈式太极拳先辈陈鑫解虚领顶劲说:“如同用绳子在百会穴将人向上悬起似的”, 也有拳论说:“中气上至百会, 下贯长强两穴, 如一线穿成也”, 这就是身体之节节贯穿。

要达到节节贯穿,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问题, 手、脚与腰、胯的协调问题, 就是“一身必令上下相随, 一气贯通”。劲起于脚下, 通过节节贯穿直送到受力点, 必须通过手、脚与腰、胯的协调, 上下协调性不好, 就没有整合力, 那功力只是单枪匹马, 当然也就无法与人比试。所以, 发挥功力大小的条件是各关节韧带的弹性和韧性, 加上手、脚、腰、胯的协调, 无论什么体育项目, 都不例外, 这是人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果学练太极是为了功力和搏击, 那么, 一定要按照这个原理去训练。太极推手是用劲用脑的搏击, 它在技术上切忌顶劲, 顶劲是不懂放松, 不懂得节节分开, 所以也不可能节节贯穿。

跟冷先锋学太极拳的感悟 第9篇

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冷先锋师傅以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获批移居香港(同一批有钢琴王子郎朗、李云迪等),对香港特区来说也是一大财富,优秀人才,这些可都是名人明星啊!一时间我又不知如何是好,心里又产生了很多疑问,他会不会在香港收弟子呢?收费会不会很高呢?会不会摆名师架子很难接触呢?带着一大堆的疑问我第一次拨通了冷先锋武术学院的电话,十分有幸冷先锋师傅亲自接待了我,像好朋友一样向我概括讲述了太极的有关知识。其实到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太极拳,学太极拳的意义,同时也知道冷先锋师傅,这位虽然有着全国太极拳冠军之称的师傅原来确实是位明师,不过,他为人正直、谦虚、有大师风范,却并无大师架子,这一刻,我所有的疑问都荡然无存了。

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太极拳初级班课程,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师傅除了每天教我们基本功、站桩、压腿、走猫步等,还逐一分解教学套路,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招一式,由易到难,在师傅的耐心鼓励下,我总算完成了初级课程的学练,学会了二十四个动作。虽然我打出来的太极拳离师傅的要求和规格还相差很远,可我也或多或少的有些成就感和自信心了。

半年多了,在学院里学习的这段时光中,我知道了学院的教学制度,分高、中、初级班,师傅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因人而异,因才施教,不兜圈子,不让学生走弯路,所有的课程都亲自教授。师傅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收费竟然低过香港普通的教练,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太极运动,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功夫不负苦心人,在香港一系列的比赛中,不管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冷先锋太极学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08年8月19日全港公开太极拳锦标赛中,冷师傅一举夺得男子陈式太极拳冠军以及他刚组队不久的集体男子太极拳亚军,并且他个人拿到全场最高分。赢得了鲜花与荣誉,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同行的认可,来请教和学习的不乏有许多高水平的学员,很多还是现职的、为了提高技艺的教练,冷师傅都会耐心而认真地为他们分析讲解,总会让学员们满意而归。师傅还利用休息之余到一些机构团体义务讲学。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太极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进了我的生活,除了工作,学练太极拳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技术特点,对太极的意义和感悟也在日益加深。

七年级学太极拳日记400字 第10篇

太极拳是一种神奇的拳法,能以柔克刚,锻炼身心。我喜欢打太极拳,自由伸展、收缩,仿佛让我知道了阴阳相克的道理。身体随着手法,有时像游龙,有时像猛虎,我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快乐得任意玩耍。有时我打拳很洒脱,“龙”在我头顶盘旋,当我发劲的时候,又如一只猛虎在草原">草原上奔驰。

我沉浸在太极的欢愉中,无发自拔。我喜欢太极,就像我手中那个无形的圆一样,似乎一切都要自己来琢磨。

在太极的世界,我像一条鱼,永远也离不开它的海洋。它是我的乐趣,一个个动作犹如一个个小精灵,映入我的眼帘。当我打过拳的时候,一切都恢复了平静,那古典的音乐似乎还萦绕耳旁,一个个精灵都不翼而飞。

学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兴趣与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以“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三王村小学于2015年9月成立了三王村小学太极拳社团,努力使该社团成为学生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学习的乐园。

二、目的任务

1、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2、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塑造学校社团活动的品牌。

3、积极参加各级演出和比赛,为校争光。

4、通过多种方式吸收更多学生加入到组织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舞台。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尊重主体,实行自主选择。

(二)落实常规,健全制度

1、为加强常规管理,避免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要坚持“六定”。一定活动课程;二定活动目标;三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内容;五定辅导老师;六定活动地点。

2、做好准备工作,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正式开课前,辅导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安排好全学期的活动内容,并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上课前一天要通知好所在社团学生准备好相关活动材料。

3、加强社员之间的交流探讨,浓厚研究气氛。努力提高兴趣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三)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把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实施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内容: 1九月开始展开集体训练,第一周向会员介绍太极拳,教习太极拳的基本功如:站姿手型、步型,其次以热身运动和体能训练为辅助练习,使得学员们的动作有所规范,体能有所提高。2.从第二周开始教习传统85式太极拳。

3.准备在2月中旬进行各种比赛,如:小组比赛、个人比赛等。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十月完成第一节套路教学(第一式至第四式)十一月完成第二节套路教学(第五式至第九式)十二月完成第三节套路教学(第十式至第十四式)余下待续

学太极感悟人生 第12篇

摘要:太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学习太极文化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莫大的帮助。而要了解太极文化,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太极图”。

关键词:太极图 阴阳 人生

正文

(引言)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这就是“太极图”。

太极图长期被人作了神秘的解释,成为宗教和迷信活动的标志物。实际上太极图是一个哲学模式的形象表现,它把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表现得非常简洁明白。

那么,太极图究竟有哪些含义?它又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呢?(内容)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太极图首先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对立因素的统一。太极图所表示的,就是阴阳两方面(黑鱼和白鱼)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统一于一个事物(圆圈)的内部。对立是指两种势力、两种因素、两种趋向、两种地位,等等。他们是一正一反互相对立的,但又统一在一起。

其次太极图又表明两种对立因素不是固定不变的,对立双方始终处于此消彼长的不停运动之中。太极图有一条S形的曲线,把一个圆形分为两条鱼形,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两种因素的运动变化。而且正是在“阳”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阴”的生成;又正是在“阴”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

“阳”的复生。自然界中的“日中则昃、月满则亏”【1】、“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2】等等,正证明了这种辨证的运动变化。

还有,太极图还表明阴阳双方都不是纯而又纯的,而是相互包含的。太极图中的黑白“双鱼”,黑“鱼”有个白“眼”,白“鱼”有个黑“眼”,这正说明阴中始终含着阳,阳中始终含着阴;而这正是阴阳各向对方转化的内在根据。

太极图对我们的人生有着诸多的启示。

人生不一定是圆满的,但一定是完整的。所谓完整,就是人生一定要尝遍酸甜苦辣,一定要经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好,喜怒哀乐也罢,它们是相互对立的,但又无一例外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元素。正像太极图所表示的,一个事物内部必有阴阳两方面。万事如意作为心愿是可以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比如在下,在高档的酒店里品尝过山珍海味,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因饥饿难忍也曾吞咽过苦涩的干番薯叶;有过坐着高级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也有在部队野营拉练时身负几十斤装备、顶着烈日,在崎岖山路吭哧吭哧地艰难跋涉的那种挥之不去的记忆„„许多的经历尽管非我所愿,但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背景的不同,他有不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表现形态,但生命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不会少。

既然人生必然有阴有阳,也就是有得有失,有顺有逆,有胜有败,有进有退,有荣有辱,那么不论耀眼还是黯淡,尊贵还是卑微,一个生命应该保持良好的弹力,这是一个人的软实力。夏天躲在空调房里,冬天缩在暖气房里的富裕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受的生物学温度跨度很小;但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而且还要在烈日和冰雪中劳作,他要经受的气象温度跨度肯定要大得多。从这个角度看,富裕孩子和穷苦孩子相比,谁更坚强,谁更有生命的柔韧性?那不是一目了然吗?所以,人要经风雨见世面,敢于面对各种挑战,不断增强生命的弹力。当生命有了强大的弹力,不管是遭受厄运的打击,还是得到意外的帮衬和抬爱,能享乐也能吃苦,能接受成功也能承受失败,能轰轰烈烈也能静守寂寞,他生存的疆域要宽广得多,适应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要强得多。我们不是不向往平坦顺畅,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艰险,你必须拔剑前行;我们不是刻意回避风平浪静,但追求成功道路上的惊涛骇浪,你必须横刀闯关。许多成大

事者都是吃过大苦,受过大难的,怪不得孟老夫子会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

以太极图为标志的阴阳思想告诉人们:阴阳是可以转化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发展到顶点,都会走向它的反面。今天一路顺风,明天可能逆水行舟;今天山穷水尽,明天或许又柳暗花明。天意忌满,人情知止。人固然应随万物兴起而动,更应随天道无为而止。富贵是人人所向往的,但富贵可以让人丧志,不思进取;富贵也可以使人丧心病狂,把人推进黑暗的深渊。权势的急剧膨胀的过程也许就是加快走向失败、甚至走向灭亡的过程。贫困是人人所要摆脱的,但贫困往往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使人振作起来,发愤图强。遭遇困境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但困境并不是绝境,困境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机遇,抓住机遇就是成功的开始。重要的是你面对困境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要勇敢地接受严酷现实的挑战,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所以强者要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弱者要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尤其是安富尊荣、处于强势的人更应有忧患意识,严于律己;切不可骄奢淫逸,任性妄为。贫者当自强,梅花香自苦寒来;富者当自重,仁义传家春常在。

由于阴阳是相互转化、相互包含的,所以我们应学会变换角度看问题,在“阳”的处境中看到“阴”,在“阴’的处境中看到“阳”。冬的寒冷让我们意识到春的温馨,夏的炎热使人们更感到轻风的惬意;身体的缺陷与小恙让我们愈加体味健康与生命的重要;生活的磨难与坎坷让我们多些幸福的追求与体味,多增添些生活的底蕴„„得与失从来不是绝对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使你困窘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晓人生冷暖。我们这代人经常抱怨生不逢时,长身体的时候没有饭吃,长知识的时候没有书读,长职位、长级别的时候没有文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想多赚点钱的时候,又遭遇减员下岗。但比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也有幸运的地方,因为我们看到了社会由贫到富的丰富变化,没有经历过苦难怎么能体会幸福?不管成功与否,即使遭遇诸多挫折,也不要怨天尤人。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但路没有白走,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挫折收获经验,艰难收获成熟,哭泣也是一种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成功时的欢乐、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

(结束语)《易传·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或许我们无法完全体会,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所理解的为我们所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太极”。

学习太极,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易·丰》 【2】《易经》

上一篇:搭一座心灵之桥走向你下一篇:高级人才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