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以师德建设引领校园创先争优

2024-05-26

大学要以师德建设引领校园创先争优(精选4篇)

大学要以师德建设引领校园创先争优 第1篇

大学要以师德建设引领校园创先争优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唐顺利

高校要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持久和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实践活动中须以紧紧围绕师德建设为中心,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建设;要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要提升高端人才培养质量;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以此来增强高校自身的思想力、凝聚力、执行力和统筹力,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有效地开展。

一、要以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为先导条件

大学以师德建设引领高校创先争优最首要的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建设为旗帜,使高校要成为创先争优活动主要阵地的引领者、先导者。理想、信念和理论往往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理论是保证高校创先争优的有力方向。要切实有效地抓好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为先导,是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先决条件。

铸造大学生理想信念,切实筑牢高校创先争优的思想理论基础。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不断坚地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依靠崇高的理想信念支撑和激励广大大学生,切实有效地打牢创先争优的思想基础。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将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摆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首要位置,自觉、自发、自愿地精心专研其思想内容,锲而不舍,并需在实践中领悟其精髓,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第二,要坚持用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头脑,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三,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习活动,把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融入、践行在创先争优之中。第四,积极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思想理念,不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决心,从而增强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人格魅力,以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第四,要把理想信念牢固地树立在科学的思想基础之上,并激发自己主动学习理论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站在共产主义的崇高境界之上,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为之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实践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它是引导人们统一思想和统一认识的理论基础,也是凝聚力量的伟大旗帜。

2、锻铸教师立德树人,着力营造创先争优的实践环境。高校要以育人为本,师以铸德为重。高校在完成教书育人重任的同时,必须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在实践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教师要把陶冶师德和铸造师魂作为全面提高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实践环境。锻铸高校立德树人的思想,需要大力营造创先争优的实践平台。一是高校的工作都是紧紧围绕教书育人这个根本任务来展开进行,要顺利的完成这个根本育人的任务,高校教师必须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以引领高校创先争优。二是要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对于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应该要树立一种强烈的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一股无私奉献的精神驱动力,这也是教师在高校争创优秀的源泉。三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多注重师德引导,应以道之以德。高校利用自身条件优势,采取多形式和多渠道开展师德教育,不断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四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必不可少的业务素质,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五是提高自我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相关知识素质融入和渗透到教学实践中。身正为范,严谨笃学。“师者,人之模范也”。以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来扩大人格魅力的影响力和塑造力,将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以取得“亲其师”和“信其道”的效果。

二、要以提高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核心要素

以教学、科研、管理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不变的主题。科研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增强大学教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教学和科研又需管理来统筹、协调。高校创先争优就是要以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为核心,坚持提质量,在教学上创先争优;坚持勤专研,在科研上创先争优;坚持重品行,在管理上创先争优。

首先,提质量在教学上创先争优。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先争优工作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扎实地展开。一是要突出“实”字促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和脚踏实地教学育人是每位高校教师应尽的职责,这要成为自己永远追求的目标。二是要突出“优”字促教堂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可反映出教师教学的优劣,也可体现师德水平的高低和修养的深厚。三是要突出“新”字促教学吸人,教学质量的好坏一定要有新颖、鲜活,才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生动活跃和新颖有趣的教学才可能鼓舞人、激励人、影响人。

其次,勤专研在科研上创先争优。高校要将教学过程视为科研过程,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提高科研能力,这是高校在科研上创先争优需要做当务之急的工作,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校之本。一是要加强科研能力,高校科研可以革新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教师通过科研的成果,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成果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促使教学的深刻性、科学性和超前性。二是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加强科研能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中吸取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三是要科研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

最后,重品行在管理上创先争优。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人格能在管理上赢得一定的优势,品行高尚的人赢得胜利。在管理上重品行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管理理念和思路。管理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高校的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其目的是为了人、发展人、促进人、服务人,从而到达培养人和教育人的目的。因此,高校一切工作要以人为本,做人的思想,抓人的工作。二是要坚持以激励为主,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本,鼓励、支持在教学管理上创先争优。三是要在高校中形成“育师德,重品行,树形象”的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这要注意几点:第一,要加强民主管理,形成和谐氛围,奠定创先争优的基础;第二,要加强安全管理,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高校校园环境;第三,要加强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大力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建立高校网络化管理系统,努力做到信息化理念、制度和软硬件环境的优化整合,以其达到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水平,增强管理的效果。

三、要以提升高端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要求

大学的本质目的就是造就人、培育人、塑造人,使人铸造成为栋梁之才,培养高端人才队伍为重地,这些就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展开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和保障。大学这种以提升高端人才质量为根本要求,亦是激发和鼓励高校创先争优的根本动力与驱动力。

其一,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造就和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在培育人才质量要注重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实际生活之中“样样”能行的杰出人才。锻造和造就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做到几个方面:一是培养目的要全面、长远,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不是指每个人都能成为“全才”和“通才”,而是注重人才培养的科学性、长远性、全面性和专业性。要精通专业知识,有扎实理论功底的思维能力,有“专”和“博”的统一。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为培养更多高端人才队伍努力奋斗。二是培育人才的措施要全面性、完整性。高校对人才质量的栽培和培育,要多渠道、多举措,全面围绕为人才素质的提升而工作。三是要加大对优秀人才财政投入力度,设置专项基金,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其二,坚持以专业素养为重,培养和造就“又红又专”的人才。专业素养的培养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以“教”促“素”,造就和锻铸“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只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这种“死板”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当今人才变化的节奏,已经远远“落伍”,且会严重阻碍了高校人才持久的发展。高校的人才要以专业素养为重点,培养精益求精的人才,能在重点行业、领域更精炼化和专业化。要切实提高人才专业素养为重点,造就又红又专的人才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动,要特别注重又精又专又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专业素养要符合民族性、本土性和时代性,要注重提升专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形式,要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固化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要注重高校专业素质的整体性、统一性、完全性,使之达到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成为高、专、精的杰出人才。

其三,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大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校要提高创新型人才应要做到几点:一是要用创新文化滋养创新人才。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的激荡和交融一起,是创新火花和创新灵感萌生的重要条件。二是高校创新文化首要是要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力。三是要用原创性方式培养原创性人才,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更要注重培养原创性人才,在众多的高校之中往往特别注重的是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忽视和缺乏针对那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的思考和优待。四是高校应注重人才的个性差异,根据人才的兴趣能力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四、要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落脚点和最终归宿

大学在社会服务上具有引领社会、铸造灵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也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孵化器”。高校应该积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办校之基和荣校之本的“灵魂工程”来抓。

第一,加强学校科研与企业机构“联姻”,即产学研结合力。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产地,以服务国家、社会为使命,做到这些就要大力加强学校科研单位与企业机构合作,提高产学研能力。形成产学研结合力需做到三点:一是要有筑牢立足社会专业基础的水平,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把掌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既促进了自身实际能力的发展,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达到双赢的效果。二是要以高校为基地,促进企业发展;以企业为依托,促进科研发展;以产学合作项目为纽带,攻克企业核心关键难题,为企业提供智囊支撑。三是要有加强合作能力,组织科研合作团队与企业合作,签订“联姻”协议书,提高企业合作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实用性人才队伍。

第二,加强理论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即实际生产力。高校要切实有效地将丰富的思想、理论、智慧转化为社会发展力、贡献力、思想力和创新力。一是转化为社会的发展力。通过学习理论,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发展理念,形成发展动力,转变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能耐,推动社会更进一步向前发展。二是转化为社会的贡献力。通过丰富的理论学习,把自己掌握的理论成果完全转化为社会的贡献力,不断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能力。三是转化为社会的思想力和思维力。通过学习进一步优化决策思维力,从容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困难和挑战,增强社会公共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转化为创造力、创新力。

第三,加强社会服务的“干劲”意识,即社会服务力。高校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先争优工作的重中之重来长期抓紧落实,着必须要有股子劲头,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干劲。要达到服务民众的干劲须做到“三沉”:一是要沉下心,二是要沉下身,三是要沉下力。更要做到“一心想着服务”,一心一意为社会发展进步谋思路和找出路。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始终把“四体会”作为自己的增长见识和积累经验的重要法宝。高校更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四问”要求。把学习的力量转化为实际需要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坚持做到“一切为了社会”的思路,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三最”问题落实抓好,按照轻重缓急的步骤,有条不紊的展开。在服务社会大众的高校教师亲力亲为,尽心尽力,狠抓落实,以最优秀的理论成果为社会服务,以务求实效实绩。

大学要以师德建设引领校园创先争优 第2篇

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自查报告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之际,学校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全校每位党员积极投入到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工作之中,要求广大党员要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五带头”。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党员进行党性分析,今天按照上级要求召开“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衷心希望各位党员指出我工作的差距,使我始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前进的方向,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建设和谐社会,是党领导的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实践。在这个伟大实践中,有赖于我们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只有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始终保持和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近年来,我校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理念,树立科学发展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谐教育模式,下面按照要求简单地谈谈我的工作体会。

一、明确目标强化管理

高效科学的学校管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加强学习,明确了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标,必须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功能观。因此,学校确立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学校工作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工作原则。提出办一流特色学校、育有创新能力学生、创优质育人环境的学校发展目标,具体提出了育人为先、依法治校、求实创新、注重科研、抓好培训、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

学校实行校级领导——教导处主任——学年组长(学科组长)层层负责的管理体制。坚持决策、执行、监督、评估的工作程序,注重抓好过程管理。制定了目标激励、责任激励、奖励激励、情感激励的“四激励原则。

二、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人文校园

1、目标管理。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每学期学校制定总目标,并提供合理的工作方向,然后层层落实,要求学校各部门和每一位教职工,围绕总目标制定措施积极组织实施。

2、情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感情投入,做到尊重教师、体贴教师、信任教师,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3、走动管理。经常接触老师、学生、家长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各种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追踪管理。加强学校各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发现问题除及时向有关人员交换反馈外,对重点问题的整改过程实行全程跟踪,坚决杜绝工作上的形式主义。

5、民主管理。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处理,积极发挥领导班子、党支部、工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工的集体智慧。

6、制度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制度既合理又能合乎学校实际,并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因人而异,不搞特权,我们要让绝大多数教师感觉不到规章制度的存在,要让极少数人处处感到制度的存在。克服管理上的盲目性、随意性。

三、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争创一流业绩

(一)、重视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1、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领导艺术,牢固树立三种理念:每位教师都有做好工作的愿望及被人尊重理解、自我提高的要求;每位教师身上都有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只要依靠教师真心实意代表教师的利益,就一定会得到教师的拥护和支持。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参与中实现教育思想的引导,在参与中求得更多的沟通和理解,在参与中汲取工作的智慧、力量和信心。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努力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

2、抓好班子思想建设,班子成员要做到三要三不:即工作中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不各行其是;处理问题要讲政治原则、不徇私情;工作要以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不以权谋私。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工作作风,新的办学标准全面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努力使自己的分管工作创一流。

(二)、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确保创建和谐校园工作有效推进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内树正气,外树形象”的师德建设思路。内树正气,就是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树立勤奋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树立耐得住寂寞,安贫乐教的思想。外树形象,就是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形象

开展以“爱自己学校、爱自己岗位、爱自己学生,尽自己责任,精自己技能,树自己形象的爱岗、爱生责任工程。

开展和家长、学生换位思考,扮演家长、学生角色活动,使教师和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解中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建立起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健康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和谐校园的基础。在一个学校中以上三种关系对一个良好的学校集体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树立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空间;赏识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营造一个天天向上的空间;关爱学生,营造一个互爱互助的空间。文化路小学形成团结向上、追求卓越、师德高尚的教师群体,有效地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创建。

四、构建和谐校园

不断改革教育方法

提高教育质量

和谐校园应是改革发展的校园,学校各项改革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此学校提出了将教育科研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相结合,逐步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原动力的时间,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去年学校在区样本测试中取得前十名的好成绩。

五、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是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的,创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充分利用环境的资源,实现学校整体和谐的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努力加大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改造,购买现代化教学仪器。

美化校园环境,建设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设计建设艺术化厅廊、建设修建教学功能教室、改造教师办公条件。由于学校遵照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创设丰富、温暖的物化环境,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的教育理念。使改善后的学校环境处处渗透生活的真理,字字引发教育的潜能。学生每天在校园感受生活,感受快乐,他们与学校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存在问题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学习和培训,收益不小。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对照共产党员要做到的“五带头”检查自己存在以下问题:

1、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敢于破除一切妨碍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观点和体制机制,敢闯、敢试,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要不断探索和掌握现代学校发展的规律,要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全校教职工大胆创新,不断开拓学校工作新局面,不断取得工作新突破。

2、更进一步加强学习,要不满足于一般化。不要只注重学习自己业务方面的知识,更要加强理论学习。自己要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使自己的工作宗旨永远符合党的要求,符合事业的发展,符合党和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整改措施

1、努力学习,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通过这次保持创先争优活动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面对新的发展变化非常快的形势,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学习的紧迫感,不能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学习,就无法应对快速前进的形势,无法为党更好的工作。所以我不但要加强理论学习,还要广泛学习法律、科学、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要不断勤奋工作,创一流业绩。要不断研究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创新,促进教师队伍的不断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永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并以为党的事业做贡献作为一生的追求。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要树立公仆意识,要热心为教工、学生、家长服好务。做他们的贴心人,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有利条件和氛围。做一名让党放心,让教师、学生、家长满意的优秀党员。

大学要以师德建设引领校园创先争优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创先争优;和谐校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6-0121-02

一、高校开展 “争先创优”活动的必要性

“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高校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发挥先进、优秀好榜样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能对现代人才队伍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对和谐校园的建设起到引领作用。争创一流业绩,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备品质,是干事创业,全面建设校园文化的应有作风,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敢为人先的使命感,提高工作水平,创造一流业绩,加快全面建设文明校园的进程。当前在高校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培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骨干力量的重要措施。学生党员要以“刻苦学习、争创佳绩、服务同学、遵纪守法、弘扬正气”为重点,在活动的基础上,使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在活动中树立一批典型、推出一批先进,鼓励各学生党员努力争创优秀共产党员,加强党组织建设,从而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坚强后盾。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校园安全稳定和高校的长远发展。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如何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求高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要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和谐学校,构建和谐教育。

二、高校办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中国。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方面毫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一切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把“创先争优”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为创建和谐校园搭建良好平台

“创先争优”具有丰富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活动的开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能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高校在培养高级人才的同时要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使全体教职工和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不仅要在感情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创建、保证高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强大支柱和精神动力,培育校园和谐理念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是无所事事,还是求真务实,是贪图享乐,拈轻怕重,还是无私奉献,一往无前。全体党员要激励自己,不满足于现实,更上一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所以说,高校必须引导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深刻理会中华民族数千年血脉相传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自觉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践行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勇于创新的学习和实践勇气,走在时代的前列。以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来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从而培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抓好学生、教师的学习和培养,让学校成为学生、教师共同提高和谐发展的校园。

五、将“创先争优”落实到办学治校、教育实践过程当中,提升和谐校园创建的内驱力和凝聚力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一个校园是否和谐,一个学校是否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时代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对和谐发展的追求。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机构,需要积极倡导“创先争优”活动,从而引导全体成员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他们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

当前对高校和谐校园创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观念。应当看到,目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他们的思想活跃,追求上进,崇尚奋斗,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对一些明显不同于甚至相互对立的价值观念持兼收并蓄的态度;二是价值目标选择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发展和现实利益,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漠不关心;三是价值评判标准存在偏差。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必须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在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评判和价值实践等各方面的引导。倡导学生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强调个人和集体、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借鉴全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理念和先进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按照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把价值观教育的重心放到实践层面,以更加务实的目标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与现实完美结合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创造和索取、精神和物质三方面的关系;培养大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指导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转化为具体行为和积极实践,使他们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提高分析、处理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避免价值失范行为的发生,从而为和谐校园的创建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同样,教师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创建和谐校园中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教师的职业劳动就是一种奉献,这就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基于教育劳动的特点和教师角色功能的特殊性和形象的示范性,客观上要求教师比其他的职业群体,具备更高的道德操守。如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勇于探索、严谨治学、学术民主并尊重他人劳动、谦虚谨慎、大胆创新等等都是“创先争优”的真实体现,在实践中从不同角度诠释“创先争优”的真谛。同时,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尊重学生,平等信任;互相交流,教学相长也是对和谐校园的创建积极做贡献。教师个体间的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尊重同事,摒弃狭隘地方主义和宗派作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多作贡献,以及教师个人品格、气质、才干、学识诸多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等也是将和谐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工作当中的完美体现。

总之,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客观需要。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变,只有建设好了和谐的校园,才能让全社会成员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的心态,才能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高校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日日照,时时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高素质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社会其他成员做出榜样,努力将“创先争优”融入教育全过程,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参考文献:

[1]刘鹏博.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

[2]田润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学校科学发展[J].太原师范学 院学报:科学社会版,2010,(15).

[3]张忠家.创先争优是当代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J].学校党建 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10).

[4]李深喜.如何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8,(4).

[5]彭衡春,陈冬林.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校的和谐校园[J].中国科 技创新导刊,2010,(2).

创先争优要以取得实效为落脚点 第4篇

【关键词】创先争优;取得实效

一、正确理解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

创先争优是一个民族、政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条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争先进、创优秀的特性,那也就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执政党失去了先进性,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赖,也就会失去执政基础。先进性是党和民族永葆青春的先决条件。 “创先争优”活动的“先”字,既要求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时时体现先进性,又要求我们必须把先进性作为活动的基本定位和标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创先争优”活动争创的就是一种工作中良好的精神状态,一种工作的激情和干劲。只有把自身的各项具体工作切实看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劲,从而把那种对自身事业的热爱真正从内心激发出来,从而推动自身工作的实质性进步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创先争优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举措。要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就要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经常性动力,要在加快推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紧扣当前的工作主题和落实到位的工作基调,把深化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引导广大党组织和党员扎实投身改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实践,增强维稳意识,主动排查隐患,化解民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以科学发展为思想指导,在推进难题破解上创先争优。

二、努力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党组织和党员生活的日常追求

创先争优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全体社会成员个个争先进、人人做优秀,这个国家和民族将是不可战胜的。世界上有些国家被打败又重新站了起来,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人民有一种争先创优的精神。我们中国人有不屈不挠的自强传统,在遭受侵略的时候顽强战斗、不怕牺牲,在和平时期更要争当先进、争创优秀。如果每个党组织、每个党员都带头创先争优,社会的每个成员、每个分子都积极响应,大家都抱着一种创先争优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学习、对待科研,整个社会就充满着生生不息的持续的进步动力。

创先争优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追求、不可懈怠。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重在普遍参与,贵在常抓不懈。随着活动的逐步展开,一些消极因素似乎也“如期”而至,有的地方“忙在活动班子,闲在党员干部”,有的单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等。这些“忙闲不均”、“言行不一”的搞法,固然只是个别现象,若不及时纠偏,任其蔓延,“创先争优”活动难保不会“歪嘴和尚念经——变了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就在于其先进性。但是,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将来先进。党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始终的认同拥戴。如果只留恋于“曾经的先进”,就会陷入僵化保守的境地,最终被历史淘汰。因此,对党员干部来讲,必须居安思危,持之以恒地、毫不懈怠地接受教育,才能永葆先进性。

创先争优要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事物的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问题也只能一个一个地解决,贪大求全,好高骛远,都不是应有的态度。纵观党的建设和发展历史,正是每段时期恰当地开展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使得我们党到今天还依然保持着先进性。应当看到,有的党员很优秀,从他身上可以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的党员很糟糕,从他身上可以看到“钢铁是怎样锈掉的”。学习前者,可以使我们进步起来;反思后者,可以使我们警醒起来。搞一个活动,就要见成果、出经验,这也许是包括组织者在内的很多人的普遍心理。但是,任何学教、争创活动都不可能“立竿见影”、“马到功成”。如果活动才刚刚开了个头,典型经验就提前“分娩”了,这样的经验真实性有多高?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的人,这次组织学了几天,觉悟就大大提高,“学习型”干部“满天飞”了,可能性又有多大?做先进、当优秀,历来不轻松。“创先争优”需要我们下苦功夫、硬功夫,弄不得“快餐”,玩不得“速成”,不能简单地以读了几本书、发了几次言、写了几篇心得来论英雄。那些按部就班、克隆作秀、急功近利的做法,断然先进不到哪里去。

把加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环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强调:“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建的经常性工作,重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在平时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完成本单位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中心工作谋划创先争优活动,联系基层实际争创主题,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防止形式主义倾向。”从他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几点关键所在。首先,要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否则,就会偏离中心甚至干扰中心,有悖创先争优活动的应有之义。其次,重在实践重在干事。基层创先争优重在干实事、干好事,干群众满意的事。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劲头聚焦在干事上,把功夫用在行动上。再有,要在本职岗位日常工作中创业绩。党组织和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要在本职岗位上争先进在日常工作中创优秀,使创先争优活动符合实际需要,取得实际效果。

三、让创先争优活动确保取得实效

创先争优杜绝形式主义,应真真切切地办实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为民办实事。谁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就有谁。因此,“创先争优”活动,要切实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为民办实事,这是党组织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直观表现。要密切联系群众,准确了解他们的新需求、新期盼和新困难,及时办理,按时办结,让他们充分感受“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温暖;要带领群众致富,帮助理思路、找门路,培养就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把活动落到实处。要以群众的满意度测评为载体,做好承诺办而尚未办的为民实事,跟踪督导,杜绝“瞎折腾”,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活动不走过场,办事看重实绩,确保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创先争优”取得群众认可的实效。

创先争优要重在实践上、行动上。创先争优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经常性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干事创业中体现出来的先进性,才能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能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墙壁上,而要落在实践上、行动上。不要把老百姓拒之千里,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首先每个单位都要有贴近实际的具体争创主题和行动载体,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能参与进来,创有目标、争有方向。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积极性。其次,要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创先争优不是离开单位的工作另搞一套,而是要求每个党员把承担的任务、从事的工作做得更好。要把创先争优和日常工作融为一体。创建先进党组织,就要把所在单位变成一个先进单位;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就要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优秀业绩。同时,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家园行动,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好事实事。

上一篇:关于12月你好11月再见说说正能量语录下一篇:提高语文成绩的八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