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德育专题

2024-08-21

校本培训德育专题(精选6篇)

校本培训德育专题 第1篇

内容提要: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与实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与实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

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继续实施名师工程,进行骨干教师评比,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增加到教师总数的20%,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

4、全校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大部分教师能够利用校园网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升自我。

5、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把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去,探索发展性评价模式。

6、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

7、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

2、及时进行新课程培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培训

4、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研究学科课程整合问题。

5、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6、进行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

7、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四、培训方式

1、以学代培 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2、以课代培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评课等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3、以结对代培 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4、以研代培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 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6、以考察代培 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五、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城区教育局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由教科室主任专门负责)

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培训总结等有关材料。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检查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不全或不符要求扣2—5分。(2)各学科每月整理一份教学反思、一份教学案例。每少一次扣2分。(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同上一节课),考核小组依据江南学校课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计入期末考评。(4)每位教师每学期培训学时不少于15学时(30分),每少一学时扣2分。

(5)对各种培训,不迟到,不缺勤,培训成绩优秀者加2分,不合格者扣5分。

(6)对学校批准的外出学习的教师,学校按每次会议的具体要求以及“超支不补、违章则罚”的原则,报销参加科研活动必需的费用(包括车费、住宿费、会议材料费)。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当天及时上报。(7)严格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外出教师学习完后要及时向领导做好外出学习汇报,交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材料,有必要将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交流(或讲课)。

(8)完善校本培训评价机制。学校要重视直接激励。每年召开一次教育科研交流大会。

六、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领导、教科室、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四)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校本培训实行单独考核。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开展“江南学校本培训先进教研组、个人评选活动”。期末在所有学科、教研组、教师中,评选出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期末予以表彰、奖励。

(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确保校本培训经费的落实。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刘

平副组长:魏宝山

员:刘文榜 聂珍珍 黄宗贵 彭晓敏 廖梅芳 张坤锋 宁伟江

徐瑞杰

校本培训德育专题 第2篇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省、市、县关于教师校本培训的有关精神,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培训目标:

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务实勤业、博深精业、开拓创新”的符合我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家长学生满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参培教师业务档案。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

4)经费和时间保证。积极投入资金,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开展培训时,领导要大力支持各个负责人的项目,确保教师的培训时间,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教师参加各式培训。

2、骨干教师职责

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骨干教师要协助学校,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并能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做好分工,承担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和迟到、早退,活动考勤纳入教师每次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探索新课程理念,并把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4)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三、培训内容:

1、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2、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培训。

3、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4、对教师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

四、培训形式:

1、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点面相结合。

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师会上,由教科处布置本学期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方法。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合理科学地化解为若干部分,组织教师分块学习。

2、专家指导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应切实避免闭门造车现象,主动邀请知名专家、优秀

教师来校指导。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校本培训。

教师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上网查阅教改信息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参加校本培训。

4、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

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队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检查评估

具体要求以《铁岭县中小学校本培训管理细则》为准。

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精神,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特制定我校校本培训制度。

一、校本培训的目标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已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划化、系列化。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途径。

2、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3、教科研知识的培训。逐步培养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4、教师基本功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在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教育组织管理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5、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方式

我校校本培训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点面相结合。

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师会上,由教导处布置本学期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方法。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合理科学地化解为若干部分,组织教师分块学习。

2、专家指导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应切实避免闭门造车现象,主动邀请教科员、优秀教师来校指导。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堂实录,专家讲座,上网查阅教改信息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参加校本培训。

4、开展“一帮一,一对红”师徒结对子活动。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队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校本培训的原则

1、辅导性原则:校本培训的内容必须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的要求,必须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起到导向作用。

2、灵活性原则:校本培训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操作的校本培训计划。

3、实效性原则: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具有实效性,使教师有实实在在的提高,真正为建设教师队伍起到重要作用。

4、针对性原则:校本培训的内容应结合具体教育形势进行,尤其是应针对当前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进行。

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做的扎实有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校本考核制度》具体如下:

1、每位教师均应参加学校进行的培训活动及考核,不能无故缺课,有事必须向培训领导请假。否则视为旷课一次。

2、每次活动老师们要按时参加,并且要有活动记录或学习笔记。

3、凡旷课三次或无活动记录和学习笔记者,均视为培训不合格。

4、人人参与专题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月一题)

5、人人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惑,并在教研活动时间参与讨论交流。(一周一问题)。

6、课任教师每人每学期发表一篇论文或随笔、反思等。

7、校本培训的评估考核,原则上为一年一次,一般为年末,每位教师要认真地、按要求答题,如果成绩较差或不及格,视为培训不合格。

8、凡培训不合格者,取消本的评优评先资格,并且不能参加第二年的职称评定。

校本培训奖罚制度

为了深入开展教师综合素质的训练工作。塑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特制定学校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奖惩制度。

一、奖励制度:

1、按时参加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认真完成作业、在研讨活动中发言积极的将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2、能把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成绩突出者将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积极撰写论文,并发表的教师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4、结合所学内容在市、校级做公开教学的教师将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5、在市、校组织的综合素质培训有关竞赛中获奖的教师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6、继教考试成绩将作为个人年终考核的参照分,按10%计入。

7、在培训中积极进取,成绩优秀,学校积极推荐为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先进名师。

二、惩罚制度

1、如一学期中在培训时请假超过三次,那么将扣掉一定的学时分。

2、如无故善自不参加学习者,按旷工处理。在继续教育考核档案中不记学分。

3、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教师将不继续教育考核档案中记入成绩。以上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奖惩制度望执行。

校本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校本培训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校本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使校本培训各种相关资料能系统有序的得到分类、整理、归档,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素材,特制定本制度及主要归档内容如下:

一、档案建档保管制度

1、档案实行专人管理,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等具体工作。

2、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私自摘录、擅自为他人查阅档案,不得向外传播和介绍档案、资料内容及存放位置等情况。

3、科学管理档案,档案查阅完毕,随时归还原处;档案按保管期结合年代排列存放,资料按类别排列存放。

4、维护档案安全,每个箱橱必须保持整洁,并放置防霉去虫剂

5、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在离职前办理交接手续。

二、主要归档内容 第一类:校本培训综合档案

1、国家、省、市、区教师继续教育文件。

2、学校校本培训规划、计划。

3、学校校本培训的文件、师资库、外聘专家等资料。

4、学校校本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

5、校本培训实施情况记载(包括集中培训、学术交流、课改论坛、课题研究、听课评课、教师问卷、外出培训、考核评价等)。

6、校本培训资源(文本、音像、网络)。

7、校本培训的科研成果(承担各级课题资料、教师获奖资料等)。

8、校本培训评估材料(包括过程评估材料、评估材料、经验材料和总结等)。

第二类: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

1、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

2、参训的过程记录(包括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听评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读书笔记、优秀课教案等)

3、参训成效(包括发表论文、承担课题、教学课件、典型案例、各种获奖情况以及参加校本培训考试、考核、评价情况等)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以下教育教学工作目标。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为抓手,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规范课程管理、教学管理、研修活动等行为,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一)做到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和研修活动规范,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95%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评价、研修活动等方面达到评估标准,学会撰写案例和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师的过程评价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五)加强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实施范围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专职教师的教学规范要求另行规定。

所有教师(包括行政领导)都必须参加教科研活动;兼任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教师可以自选其中一门学科参加研修、评比等活动。

年满55周岁以上的男教师和年满50周岁以上的女教师可自愿参加。

四、主要内容

依托市、县、区、校联动,开展“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评价”“研修活动”等教学规范达标活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一)由校长室和教务处负责,根据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评价”“研修活动”基本规范标准,供教师学习、贯彻、执行。

(二)利用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让各学科教师开展“备课”、“上课”和“命题”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提供专业引领。

(三)加强教学规范的管理,建立相应的检查和评比制度。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开展教学规范检查,及时对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建立规范的文档管理制度,及时收集、认真整理、妥善保管相关资料,建立档案。

(四)为教师参加“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命题”四项专项评比创造条件,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五)开展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活动,表彰“教学规范达标”先进教研组和个人。

(六)结合”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有关学科教学、校本研修、学校管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五、组织实施

(一)建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杨时敏为组长,徐开通、陈德利为副组长,金文燕 朱建德 金加招 吴爱帅 李

益华 陈启恩 蒋志敏 金福雷为组员。

(二)采取分级管理,协同运作

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负责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各教研组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做好相应各学科的校本培训工作。

(三)积极参加各学科培训、评比活动

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各学科“备课”“上课”“命题”专题培训,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各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命题”四项评比。在活动中促发展,求规范。

(四)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实施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按各教研组教师的人数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活动评比、成果表彰等工作。

校本培训德育专题 第3篇

学校教育理应在学生的道德成长方面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但当前,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针对性不强、实效性欠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 德育课程开发研究者未能敏锐地抓住鲜活的社会变化资源, 仍使用那些相对来说失去时代意义的德育课程资源, 致使广大青少年原来并不稳固的道德根基更加震荡, 从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组织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构筑一个完整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校本化。

德育校本课程资源与德育校本课程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在德育课程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是德育校本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 为德育校本课程及其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必需物质、能量和信息, 是德育校本课程及其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资源, 使校内外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 是提升道德教育效果, 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是指为了实现德育的目的或任务, 对现有或潜在的德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重新发掘或优化组合, 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德育活动, 促进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的动态过程。 (3)

在“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概念的基础上, 再研究“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关键是要凸显“校本”特色, 即学校从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出发, 协调各方力量, 发掘、整合并优化各种校内外的德育课程资源, 使之服务于德育校本课程的动态过程。

经查阅各类资料, 不少文章尽管以德育课程资源为题, 但未从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讨论有关问题。有些研究者对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和阐述, 还有些一线教师对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案例作了生动鲜活的介绍, 但对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途径、方法、策略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论述和研究。

基于此, 我结合学校正在开发的“道德力量”德育校本课程, 对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流程进行了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重点关注了核心价值确立、开发主体培训、模式建立和内容分类这几部分内容。

一、核心价值的确立

核心价值的确立即确立德育校本课程所要达成的德育目标, 也是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和主题。

从总体分析, 我国中学生道德品质令人堪忧, 道德失落、道德扭曲等道德问题较为突出。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答中外记者问时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宏的博爱、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 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受此启发, 我校对学生在博爱、公德、诚信、宽容四个方面的道德现状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有57名教师和300名学生, 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57份和291份。现节选部分统计结果如下:

我们认为, 诚信、包容、博爱、公德是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而据调查结果分析, 初中学生在这几方面的道德素养还有待进一步培育。以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博爱心、包容心、诚信心为核心研发和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并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层实施, 将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道德水准的提升。我们把该德育校本课程定名为《道德力量》。

我作为课程开发项目的负责人, 在该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重点关注和研究了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实践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已初步形成了《道德力量》课程框架, 并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层实施, 而课程内容的呈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则围绕着业已确立的核心价值展开。

二、开发主体的甄别与培训

要使德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适应本校的特点、学生群体的个别差异,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进行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

在诸多开发主体中, 教师无疑是最具潜能和可行性的开发主体, 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不仅如此, 教师还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 是课程资源发挥作用的关键, 教师的价值观、知识观、学生观、发展观等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程度。

随着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理论的发展, 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角色也已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中, 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 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也需要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参与, 学校必须冲破封闭的办学模式, 增强社区教育意识, 主动争取家长、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在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我们也认识到, 教师、学生、家长和专业团队既是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 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为了提升课程品质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 对于开发主体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发现, 在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探讨、反思和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逐步确立, 实现了教师由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的转化, 教师专业成长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学技能的提高, 其上升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三、开发模式的建立

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 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开发模型。在实践基础上, 我们围绕不同的开发主体, 归纳总结了以下开发模式。

1.以教师为主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 建立清晰的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目标, 凸显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在专家的理论指导下, 实施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此同时, 学校建设支持性的学校文化、共同愿景, 形成良好的氛围, 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在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对校本德育课程资源进行反馈、评价、交流, 去伪存真, 取其精华, 不断更新, 使德育课程资源能够为德育课程内容和德育课程实施所服务, 有利于德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让德育课程资源真正为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服务, 为提升教师的育德水平服务。

2.以学生为主的开发模式

以学生为开发主体的开发模式分为自我表现式和主动参与式两类。

(1) 自我表现式是指学生以自己的日常表现和言行为德育课程提供鲜活的资源, 榜样的力量、不当的行为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得以开发的资源, 这些资源来自于学生, 又被作为课程资源用以教育、感化学生, 因此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贴近感。

(2) 主动参与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依据特定的德育目标主动参与开发、收集德育课程资源, 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有关诚信、博爱的美文, 有关公德、宽容的警示句。

其开发模式与自我表现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德育目标更加明确, 收集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范围明显缩小。

案例1:在学生中征集公德标语

爱护绿化:我为你美丽的心灵而绽放。

小草有生命, 足下多留“青”。

公共场所公德:高声喧哗的噪音最后会折射进你的耳朵里。

案例2:七年级学生创作的短文《宽容是种心境》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 是人与人的情感构成的世界。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体谅和宽容, 而不是憎恶和利用。

同学可能是我们除了父母外见面最多的人了。同学间时常会有小矛盾, 当弄清来龙去脉后, 一切的不美好都会烟消云散, 而这中间的关键就在于宽容和体谅。

……

“一个伟大的人从来都是从宽容别人做起的。”不知道谁最先说了这话, 但如今我明白了。宽容真的是一种心境, 当你做到了, 你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你也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友谊。

宽容是人与人和谐的守护者, 学会宽容等于多了无数朋友, 少了许多所谓的敌人。我还不是个真正宽容的人, 但我正走在这条求索的路上……朋友们, 一起踏上这条路吧, 一路上都海阔天空。

以上案例中所举的标语和短文, 有学生收集整理, 也有自创产生的, 在收集和创作的过程中, 德育已经开始, 而且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过程。我们认为这一过程甚至比收集到的课程资源的质量本身还要重要。

四、开发内容的分类

为了便于对开发主体进行培训和分类存档、归口管理, 利用好德育校本课程资源, 我们对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进行了分类, 从校内、校外、网络三个部分加以分类, 每一部分又划分为若干开发项目。

实践证明, 关注并研究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这几个关键环节, 有效地提升了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质量, 促进了德育目标的达成。本研究重在基于实践基础上归纳和提炼, 试图与大家分享实践成果, 其意义在于帮助学校德育工作者反思其教育实践, 充分认识德育实施过程中的规律性与可能性, 从关注德育校本课程及其资源开发的角度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真正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廖小平.社会转型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 2008, (6) :83.

[2]怀章翠.试析我国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 (1) .

[3]转引自李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5.

校本专题责任评价探究 第4篇

一、 责任评价的意义

按理讲,校本专题是由学校存在的真问题提炼出来的,它对教师有足够的吸引力,其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但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校本专题与承担者的权利及义务并不对等。在横向上,其研究无法得到省市规划课题的待遇,其成果不能参加省市教科研成果奖的评比,致使一些教科研熟手不参与或者不能静下心来参与校本专题研究活动;在纵向上,其往往不成体系,致使绝大多数承担者是一些教科研新手,他们做一个专题丢一个,未必能真正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从管理的层面来看,由于其草根性,实施以目标引领、以项目推进的过程管理往往会陷入“有章不循”(有管理制度却不执行)或“无章可循”(没有管理制度约束)的境地。

就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专题研究而言,“其目的却不指向新理论的生成和新规律的发现,而是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的不良状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它强调实践性,“重在回答‘做什么’、‘怎么做’”。达成这样的目的,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努力,而且需要教师之间合作。因此,教师必须担当相应的责任。同样,达成这样的目的,需要由学校相关人员来规划、引导和评估教师的专题研究工作,需要给每一位教师提供相应的研究平台,需要充分发挥班组、学校、共同体(校际协作组)等各个团体的作用。因此,学校也必须担当相应的责任。

不过,过分强调学校的行政性责任,或者过分强调教师的自主性责任都是不恰当的。责任,意味着分内之事,更强调承担过失。校本专题研究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学校各自的责任担当。对其承担责任的达成度展开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学校、教师的责任心,明确责任制,增强校本专题研究的效益。

二、 责任评价的内容

责任评价,在我国主要是针对企业责任、政府部门责任进行的;在国外,是针对教育质量展开的,“是测量评价的一种,是政府机构使用的标准化测试”。这里所讲的责任评价,是校本专题研究评价的一种,是学校使用的一种量化评价。鉴于选题和研究操作是校本专题研究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因此,准确把握这两个环节的规范性,使其专业责任更具体、可评判,就成为责任评价的关键,选题责任与操作责任就成为了责任评价的主要内容。

1.选题责任的评价

选题的动力源应是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共同价值的追求,是教师个体发展需求满足学校教育价值产生的矛盾。选题的首要条件是发现并提出问题,而“教育问题所针对的事物总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活动,教育研究者只有意识到教育活动之外的其他事物对于人成长与发展的某种影响或作用的时候,才会针对这类事物提出某种教育问题”。可见,研究者的责任感影响着选题的首要条件。

目前,在选题方面存在“跟风”倾向,表现为就某个专题稍作修改就算了事,不去调查教学实践,没有形成对专题的理性认识。例如,就学校专题“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研究”而言,有些语文教师把它改成“语文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研究”以作为自己的专题,有些数学教师把“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研究”列为自己的专题。其实,这是选题责任没有落实却盲目跟风造成的。选题,既要基于课堂实践,也要基于自己的深入思考。就专题内容的确定而言,需要把握其校本性与动态性。

针对以上情况,评价学校选题责任可以围绕编制责任与协商责任的落实去展开。具体如下:(1)编制责任。学校应组织人员编写校本研究的专题目录,制订校本专题研究指导意见。要明确展开研究的注意事项、检查验收方法以及奖惩措施。(2)协商责任。学校应通过多次协商,帮助教师、教研组、备课组等结合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选题。

评价教师选题责任可以从调查现状责任与细化专题责任两方面去展开。具体如下:(1)调查现状责任。就某个专题调查课堂教学现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学识、教学经验等围绕以下6个问题对专题进行反思:①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②文献中有哪些可以借鉴?③自己有过哪些相关的实践?④自己有哪些新的思考与认识?⑤自己准备如何研究?⑥自己的研究可能有哪些创新?(2)细化专题责任。要用前瞻性、批判性的反思来细化专题,形成系列小专题。例如,结合自己的实际,把专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研究”分解为“学具准备的有效性研究”、“写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研究”、“课件制作与使用的有效性研究”等。再如,把专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分解为“数学新授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数学练习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数学复习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出示主题图情境时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语文阅读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语文写字课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等。

2.操作责任的评价

虽然“校本研究的水平直接取决于研究人员的素质”,但是研究人员在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下,会强化自己的学习和反思,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要重视对学校以及教师研究操作责任的评价,以构建比较完善的校本专题研究支持体系。

纵观校本专题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研究责任不够明确,研究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校对专题研究引领不到位,只看研究台账与研究成果。(2)一些教师把专题研究看成三件事:一是找资料学习一下;二是上些公开课;三是写点案例或论文,致使公开课与研究课成了“两张皮”,见不到就专题而言的实践与反思。

因此,评价学校的操作责任可以从放样责任与介入责任两个方面去考虑。具体如下:(1)放样责任。学校要立足均衡性,做好放样工作。放样是指在从事研究的教师中选取样本,围绕他们的做法以某一个专题为例,作现场观摩。它由学校主办,教科室承办。教科室要依据学校当前的任务与实际情况,筛选出重点选题,进行现场点评。一要点评研究方法与内容,二要点评研究资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三要点评研究成果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实践性。(2)介入责任。学校要搭建校本专题研究信息交流与推介平台,主动介入各课题组、各教师的研究,从而引导、干预和推动专题研究工作。要为他们提供理论指导、专业技术支撑和实用案例、实践模式。要及时通报、协调各课题组之间的进展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学校骨干教师要适时介入专题研讨活动,评说案例,为其他教师指点教学困惑的破解策略。

评价教师操作责任的内容可以如下:(1)上研究课的责任。研究课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必要时可以进行前测与后测。上完研究课后要针对专题进行反思,形成文本资料。缺乏上研究课的责任会造成以下情况:查阅研究课原始资料,只见教案以及就课堂教学进行的评课内容。换句话讲,专题研究课只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2)梳理实践认识的责任。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收集相关文献,反复研读,提高自己对专题的认识水平。同时,经常梳理自己的实践认识,不断地对研究思路与策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实践上的创新进行提炼。要把选好的专题认真地做起来,不管结果如何,都能真实地反映研究思路与设计。

三、 责任评价的原则

责任,就其本质而言,内含着一种强大的主体性力量。但这种力量只有通过恰当的途径才能充分展示出来,责任评价便是顺其而生。从校本专题研究本身来讲,要鼓励教师由一次性研究走向持续性研究,需要引导教师把自己的研究行为及愿景与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融合,要澄清学校和教师在校本专题研究不同阶段的责任关注点。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出台一个责任评价方案,机械地照搬一些评价原则,把教师的研究活动与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绩效工资等随意挂钩。

1.提高校本专题研究的有效性是责任评价的首要原则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的主体性与评价中的客体性,使得其研究行为话语权的拥有与研究成果认可权的丧失几乎同时发生,使其无法对校本专题研究自身的价值进行自觉的必要的确认。伴随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多元化,教师与校本专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又产生了新的冲突。例如,各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帮助比校本专题研究更直接。在这种语境下,帮助教师树立校本专题研究的信心尤为重要。而这种信心的基石是校本专题研究的有效性。因此,提高校本专题研究的有效性就成了责任评价的首要原则。

只有建立一套比较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责任评价机制,才能保障遵循首要原则,促进校本专题研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就有效性而言,既要关注预期的,又要关注生成的,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准。首先是学生发展,其次是教师发展,再次是学校发展。影响校本专题研究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也有内部的,更有内外结合的。要重视责任评价方式与内容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以评价性活动来凸显校本专题在选题、研究操作与研究结论上的有效性。

2.规范与灵活并重是责任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讲,一个专题从选题到开题论证,到中期评估,再到结题鉴定,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而且就研究方法而言,各有各的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专题研究的规范决定了它的质量。规范意味着责任评价要采用多元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对终结性评价结果的慎重态度,防止研究“失控”与“中空”现象的发生,帮助教师与学校积累经验。严格地讲,规范是一种专业要求,是责任评价的重要依据。但是,规范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对规范框架存在不同的专业理解,规范执行者——“教师是一个自我选择的人群”,“最需要的不是按照统一标准被集中‘管理’,而是根据学校具体情境被激励、被支持、被辅助”。

在校本专题研究中,由师德层面的约束到制定研究制度来规范研究行为,再到承担研究责任,有利于营造积极、开放、包容的研究氛围,整体构建责任评价平台,帮助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责任感是在专题研究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它的基础是真实地做专题,同时克服其他各种利益的诱惑。若将教师承担的责任视为纯粹的一种道德责任,或者视为纯粹的一种研究制度约定的责任,将使得校本专题研究成为一种被动的载体,很难激发承担者的兴趣与主体意识。只要是在基于既定责任的前提下进行的,就要给予足够的宽容,就要利用舆论导向与文化认同来支持。

因此,进行责任评价时,既要抓住校本专题研究的本质与关键,又要以人为本。可见,规范与灵活并重是责任评价的基本原则,可以抓住要素进行评价,力争过程丰富与结果慎重相统一。

综上所述,对校本专题责任进行评价,目的在于揭示校本专题研究的实效性,凸显它的过程性,反映它的成长性。教师是有差异的,学校也是有差距的,评价其责任不在于对教师、学校校本化专题研究的优劣进行甄别,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摆正位置,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2] 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J].教育研究,2005(12).

[3] 刘佩佩.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国际化趋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4] 李震峰.教育研究的价值之维[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

[5] 沈蕾.基础教育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6] 陈向明,张玉荣.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为何要走向“校本”[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

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专题 第5篇

光丰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经验介绍

加强校本培训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树立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在基础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几年来,我们光丰小学的领导与教师们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用自己的真心、真爱、真诚书写着一部属于自己的奋斗史。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摸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培训之路。

一、健全组织,确保校本培训得以实施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多年来我们深感教师队伍素质的薄弱。如何大面积地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刻不容缓,人才的分配、引入的不切实际,只有开展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工作或许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为此我们从教师学习培训、校本教研、教研科研一体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培训尝试,取得了一些积累。回顾我们的培训工作,大家一致认为校本培训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校本培训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规划,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型管理体系。校长室----教研处,教导处---各学科教研组。主要培训以学科组组成。内容有师德培训、教改教研专题培训、教科研素养培训、新教师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们还组成了:校长室——教研处,教导处——教师组的管理体系。培训内容有:师德培训、新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新教师组(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教师)培训重点是学习、尝试、讨论、提高,厚积才能薄发。青年组教师(工作3年以上,15年以内的教师),培训的重点:学习、实践、专题研讨、交流、形成个性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中老年组教师,自身努力自主成长,培训重点:学习、专题研究、指导、传授。在组织保障的同时做到五落实:即计划、内容、时间、地点、检查落实到位。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保证我校校本培训的正常、有序地开展奠定了基础。学校通过创设多种活动,开展专题研讨,努力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积极鼓励教师去实践去成功,并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理论培训、校本教研、教育专题、教育科研培训为主体,以师德培训、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其他培训为辅导的培训新路子。

二、以成长为本,开展实效性的培训学习。

我校现有教师36人,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共有48人,新教师10人,占学校总数的70%。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已逐步趋向年轻化,年轻教师素质好,有精力、有活力,观念新,思想新易于接受,但也存在着没有经验,没有特色等问题,需要专家引领,需要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展示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相反中老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班级管理和教育经验,但面对新事物不易于接受,容易出现畏难、逃避的情况,有些教师的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与学生沟通不畅,他们也需要引领,交流和不断地适应。在培训中,我们以成长为本,使教师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与书籍为友”的理念。具体培训时,我们努力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大家学习。通过师徒结对,做好对新教师的“传、帮、带”的个性指导,缩短了新教师的准备期和适应期,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自身成长。

1、加强学习,共同提高。

在理论学习中,做到“三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学习形式上分三个层次: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每周一次个人自学;在学习内容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行两有一查,有学习记录(摘录卡),有学习体会,每月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具体是:要求每位教师,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念书籍和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的杂志、业务书籍,做好名句、佳句、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新信息摘录,每周向年级组、教研组交流自己的感悟心得,吸取他人经验。

2、结对学习。

师徒结对学习,在具体结对活动中,新、老教师共同议好本学期的学习专题,每周师徒通过自己学习阅读、交流学习体会,老教师对新教师作出学习辅导,并指导如何运用于自身教学,促进双方的共同提高。

3、读书沙龙。开展专题读书沙龙活动,通过确定教育教学专题,引导教师们去学习,然后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同认识,促进自身的提高。

4、主题讨论。

每学期我们确定新课程教学的主题研讨,如“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行为转变”、“有效地教学方式的选取”、“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反思与评价”、“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主题研讨通过学习——反思——实践——总结——交流展示全程进行,主题研究为教师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打下基础,也推进了课改顺利进行。

另外我们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小故事、教育叙述、微格视频等主题研究,通过多种方式的研究培训,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三、以校为本,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

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从保障制度,专业引领、开展活动入手,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工作。

1、制度引领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①建立学校领导目标管理、分工合作制度。学校领导宏观调控制定校本教研计划,落实活动目标及方案。同时学校领导分工合作,深入教研活动,指导校本教研。

②健全教导处组织、协调制度。教导处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问题研究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都组织评比。并每周组织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形成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

③建立教研组研究实验制度。各学科组、备课组、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各组坚持每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观摩教研活动。

④建立教师学习反思制度。学校通过四级校本教研网络,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期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完成一份成功教案,一份精彩的课堂教学,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并坚持进行自我反思,写课堂随笔。

⑤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我们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在教研组例会上详细汇报学习的内容及感受、收获,还要整理上交听课笔记,并结合学习到的新理念和教学新方法上一堂展示汇报课。这种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教师外出学习的效果,一人外出听课学习,全教研组都有收获,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⑥读书摘记制度。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按照年龄、教龄的不同,每学期完成50张-100张不等的读书摘记卡。摘记的内容可以是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最新理论、理念,也可以是有关课改操作时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也可以是围绕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或教学中遇到的某一常见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相关材料进行摘记,为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素材。摘记卡在教研组中定期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促进广大教师共同进步。

⑦一课三“思”制度。此次课程改革是全新的实践,学校要求大家做到一课三“思”:课前构思,课中运思,课后反思。“课前构思”就是在课堂实施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运作的方案,坚持不构思不进课堂;“课中运思”就是在实施过程要继续进行动态的思考,随时调整原来的方案,注重随机生成的东西;“课后反思”就是实施后,回过来再思考,再评价先前方案的优劣,并及时写下反思。

2、专业引领

新课程的实施不能没有专业的引领。专业引领的实质是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是两者之间的对话、互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同时,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应该和以往进行的教师学历培训有所区别,要十分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因此,我们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从以下方面入手:

(1)向专家学习

课改之初,按照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组织所有教师参加了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每学期初又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参加了学科培训。所有教师都参加了《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培训。05、06年,所有教师分两批参加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同时,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选派教师去参加北师大、华东师大、浙大成教院、南京师大等著名院校的专题研讨培训活动,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我们又先后选派教师去上海、杭州、温州、义乌、永康等地为配合新课程改革而举办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让广大教师领略了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每学期邀请教研员、特级教师、教科所专家、省市级教坛新秀来校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这样,让所有教师既学到了理论,又领略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示范,这对我们农村教师的理论提升、规律的探索、经验的总结都是十分有益的。

(2)向同事学习

“它山之石”的确“可以攻玉”,然身边之“石”,也未尝不可。在走出去学习名师风范的同时,积极开展同事间的互相学习,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教研引领

校本研训主要立足于把老师的培训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让教师把培训学到的理论、名师的做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运用,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立足于实践的校本培训,形式也是多样的:

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要求做到“三定”,即活动时间固定,每周都要开展教研活动,先听展示研讨课,再集中说课、评课;其次,活动内容规定,按期初制定的计划开展;再次,活动定中心发言人。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轮流当活动中心发言人,主持该次的评课活动,作详细的点评,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指导中,使评课不再流于形式。如:

A、上汇报课。外出培训的教师必须根据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教研组内作一详细的专题汇报,并上一节相关的公开课。上课前,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意图,课后由教研组组织听课教师集体评议交流。

B、同上一堂课

每周由两至三位教师选取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内容上课,相同的教学内容,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氛围和效果。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桥》、《西门豹》等,数学组开展了《分一分》等一系列同上一堂课活动。“同上一堂课”的开展促使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更精心地设计教案,因为谁也惟恐落后,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间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C、上主题课

各个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写作指导课、口语交际课,一直被认为语文教学的难题,我校语文教研组就针对这个教学盲点,决定专门把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定为本学期语文研讨课的指定内容。几次活动开展下来,课堂也由最初的粗糙逐渐呈现精彩,老师们由担心、害怕,逐渐表现出期待、跃跃欲试。作文指导课精彩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创作的欲望被激起,学生爱上了作文,还有的甚至能在课堂上即兴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如《假如》、《谁和谁好》、《我看见了风》都发表在《书画集报》、《金华晚报》和《婺州作文报》上。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集体备课、教学论坛、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课例分析、教育叙事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使教师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成长。

(四)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应以课题研究作为载体与支持,以科研为先导,从宏观上把握学校教学方向,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从微观上深入教学领域,使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相得益彰。通过课题的选题和分析、实践与探索、总结与思考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首先以《更新观念,充分尝试,提高质量》、《农村小学建构性活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作为支撑,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尝试、专家引领,再次实践,培训一大批教科研的教师,其科研成果均已获得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接着在这批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几年来我们共申报课题40余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8项,区级课题30余项,做到校校有课题,各学科有课题,大部分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积极培训教师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并对如何研究、如何结题、撰写课题报告作了专门指导。研究中,教师们都能将课题研究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提升自我。课题研究成绩斐然:八项课题获市级奖,二项课题获区一等奖,七项课题获区二等奖,十五项课题获区三等奖。通过研究、实践,教师们科研意识强了,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

1、师德培训: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淡薄名利,乐于奉献是对教师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事业的需要,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师德培训也是我们培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每年暑期我们都能按照局的要求,开展一周的培训。培训从制订计划——具体实施——反思、交流——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全程进行。平时每周又安排一次师德教育,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提升。

2、心里健康培训: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安排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和自学考试,40多位中青年教师取得了心理健康的合格证学校积极鼓励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努力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

3、校际培训:每学期我们都会与上级教育部门和科研部门联系,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讨论,邀请名师来校上课指导,传经送宝,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我们也经常派出骨干教师前往山区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送教,同时我们也经常派出骨干老师外出学习培训以及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的各种比赛、竞赛活动。06学年我镇派6位老师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有5位老师获得了“区教坛新秀”的光荣称号。通过校际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4、以活动促培训: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师德演讲、专题演讲、我的教学小故事、如何当好班主任、各种小报的设计、展示、交流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兼顾各位老师的特长与优势,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教师们练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德育校本培训计划 第6篇

德育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育德能力,更新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理念,探索学校自主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特制定我校德育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二、培训目标

挖掘校本资源,以教师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困惑问题为培训教材,在学习、探讨、反思、提升中,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特色。1.通过校本培训使学校管理者和整个德育工作队伍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2.促进校本德育课程研究,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拓宽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提高我校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中预见、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教师具备育人工作敏锐、智慧的特质。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品质的发展。

三、培训时间安排

原则上为每周五下午政治学习时间,集中学习全体教职工参与,分析讨论相关教师参与,为期一个学期。

四、培训内容和形式

1.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自我反思与提高:

通过对邓小平教育思想,江泽民同志“教育创新”的重要论述及相关推荐书目、杂志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使育人理念与时俱进。——个人自学 2.探索德育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和育德能力:

通过创造分享和引领的平台,教师从不同的德育工作角度交流日常工作中的成功育人经验,以点带面,使更多教师在学习和借鉴中思考、解决自己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师讲坛

第一讲:新生入学教育 主讲人:李子明

第二讲: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班集体初探 主讲人:张义文

第三讲:女生有效管理 主讲人:仲卫娥

第四讲:青春挫折综合症个案辅导 主讲人:张金涛

第五讲:让艺术浸润学生心灵 主讲人:王欣

第六讲:值班管理中的严与爱 主讲人:王萍 3.挖掘学校资源,开展案例分析:

紧密结合教师的德育工作实际,汇编教师在教育、值班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集,以“问题”的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法为中心,开展案例分析研讨,通过问题再现进行问题再处理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育人工作水平。

——头脑风暴

4.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以讲座学习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专家讲座

五、主要措施

1、成立学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

2、学校领导分工负责,具体检查指导各阶段培训工作。

3、德育处具体负责对各阶段培训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有检查、有记录,有考评。莒南县第三小学

班主任培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促进班主任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适合我校教育发展需求的班主任队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办公室有关文件精神,《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足校本、全员参与、自主研修、专家引领、专题培训、反思交流”的培训原则,以全面提高班主任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目标,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三者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管理育人水平。

二、培训目标与任务

学校主要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理念,采取由点到面的操作模式来安排本次班主任培训。通过选派部分班主任代表,集中参加校外组织的各类班主任培训,然后再由这部分班主任层层推进、链条式、分级部对其他班主任进行培训。并且要选在合适的时间请部分专家来校作报告,现场指导。同时还要发动班主任自学培训读本,并且不定时组织学习交流会,让班主任在交流会中找出缺陷,便于弥补不足。通过本次培训使班主任能够认真思考和分析当前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使班主任老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基本理论与岗位技能、教育理念与德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的目的,以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利用一至二年左右的时间,从三个层面打造适应我校教育发展需求的班主任队伍。

1、扎实推进“管理教干提高工程”。通过学习与提高,力求我校的德育管理干部成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精于管理,善于创新,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前瞻办学理念的干部。

2、大力深化“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对班主任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学校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如:举办讲座、观摩活动,让他们成为能独挡一面的学校管理者善,让他们更有名气。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发挥名班主任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培训,力求更多班主任成为职业道德高尚、乐于奉献、善于管理的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3、积极实施“班主任队伍的青蓝工程”。通过“拜师结对”活动使青年班主任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三、培训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现状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培训。

(1)开学前用三天时间对新接班的和接起始年级的班主任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领学《学生指南》等。

(2)选派优秀的班主任参加区级培训后再培训青年班主任。(3)坚持走出请进的制度;选派优秀班主任到名校学习,来校后做报告影响带动其他班主任。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专家的理论指导和德育工作者的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

(2)学校聘请了一名法律顾问请其到校作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的报告,并常年作为的班主任的法律咨询。

(3)定期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并推广。

(4)定期举行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校本管理经验推广学习。

3、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活动。(1)坚持班主任每周一次例会制和周二班会制,全体和分年级形式多样

(2)开展样板班级评选活动,评出管理样板班级,供其他学生观摩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3)量化管理一天一反馈,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汇总。(都是书面形式)

4、灵活机动的原则:启动学习《班主任培训读本》活动,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要求每次有学习笔记、心得,每个专题都要过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班主任量化考核。

四、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及其它有关文件、法规。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法规,6课时

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9课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6课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6课时

经验交流与案例教学,3课时。2.学校聘请专家做理论指导报告和学习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 3.组织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等(本校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主题活动观摩、班主任沙龙和参加区级岗位培训的教师心得交流)。4.校外实践活动和参观学习并将外出参观(班主任)、学习,写出心得体会汇集成册。

5、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引导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和案例分析,写好学生的评语。

6、优秀班主任评选

五、培训的措施

1、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对班主任的管理,切实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2、继续完善组织好“班主任节”。做好新形势下的“名班主任”的评选工作。篇二:德育校本培训计划2015 芳山镇中心小学德育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育德能力,更新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理念,探索学校自主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特制定我校德育校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

挖掘校本资源,以教师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困惑问题为培训教材,在学习、探讨、反思、提升中,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特色。1.通过校本培训使学校管理者和整个德育工作队伍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基 础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2.促进校本德育课程研究,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拓宽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提高我校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中预见、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 养教师具备育人工作敏锐、智慧的特质。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品质的发展。

三、培训内容和形式 1.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自我反思与提高:通过对教育名家,如陶行知、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教育论著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使育人理念与时俱进。2.探索德育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和育德能力:通过创造分享和引领的平台,教师从不同的德育工作角度交流日常工作中的成功育人经验,以点带面,使更

多教师在学习和借鉴中思考、解决自己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3.挖掘学校资源,开展案例分析: 紧密结合教师的德育工作实际,征集教师在教育、值班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以“问题”的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法为中心,开展案例分析研讨,通过问题再现进行问题再处理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育人工作水平。4.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以讲座学习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根据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教师的爱、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班集体关系、陶行知教育篇等四个专题模块。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2.教师的爱。

3.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班集体关系 4.陶行知教育篇。

四、主要措施

1.成立学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2.学校领导分工负责,具体检查指导各阶段培训工作。3.德育处具体负责对各阶段培训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有检查、有记录,有考 评。德育校本培训计划

(2014—2015年第二学期)

芳山镇中心小学

2015.2.28篇三:临港一中2014学年德育校本培训计划

临港一中2014学年德育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育德能力,更新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理念,探索学校自主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特制定我校德育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二、培训目标

挖掘校本资源,以教师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困惑问题为培训教材,在学习、探讨、反思、提升中,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特色。1.通过校本培训使学校管理者和整个德育工作队伍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2.促进校本德育课程研究,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拓宽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提高我校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中预见、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教师具备育人工作敏锐、智慧的特质。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品质的发展。

三、培训时间安排

原则上为每周五下午政治学习时间,集中学习全体教职工参与,分析讨论相关教师参与,为期一个学期。

四、培训内容和形式

1.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自我反思与提高:

通过对邓小平教育思想,江泽民同志“教育创新”的重要论述及相关推荐书目、杂志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使育人理念与时俱进。——个人自学

2.探索德育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和育德能力:

通过创造分享和引领的平台,教师从不同的德育工作角度交流日常工作中的成功育人经验,以点带面,使更多教师在学习和借鉴中思考、解决自己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讲坛

第一讲:新生入学教育 主讲人:王和仁

第二讲: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班集体初探 主讲人:瞿 晓

第三讲:女生有效管理 主讲人:郇玉刚

第四讲:青春挫折综合症个案辅导 主讲人:郇玉刚

第五讲:让艺术浸润学生心灵 主讲人:孙运金

第六讲:值班管理中的严与爱 主讲人:孙运金 3.挖掘校本资源,开展案例分析:

紧密结合教师的德育工作实际,汇编教师在教育、值班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集,以“问题”的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法为中心,开展案例分析研讨,通过问题再现进行问题再处理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育人工作水平。

——头脑风暴

4.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以讲座学习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专家讲座

五、主要措施

1、成立学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

2、学校领导分工负责,具体检查指导各阶段培训工作。

3、德育处具体负责对各阶段培训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有检查、有记录,有考评。临港一中

2014年3月

附件一:

班主任培训活动月份主要工作安排

一月份:

1、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2、组织骨干班主任参加首期县级班主任培训

二月份:

1、假期自学 《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专题一

2、骨干班主任学习经验介绍

3、制定“班主任队伍的青蓝工程”计划

三月份:

1、《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专题一过关测试

2、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3、班务工作计划展评,召开免检班级班主任调度会,如何提高自习课效率主题班会观摩

四月份:

1、组织筹备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暨校本研训现场推进会

2、《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专题二学习与测试

3、班主任经验交流与文集汇编

五月份:

1、观看国家级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录像

2、组织一批骨干及新秀班主任外出学习

六月份:

1、举办“读班级管理经典著作,争做专家型班主任”演讲比赛。

2、举办骨干班主任座谈会

3、《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专题三学习与过关测试

七月份:

1、组织“班主任节”活动

2、邀请专家来我校作报告

3、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八月份:

1、参加班主任培训活动。

2、举办新班主任岗前培训班。

九月份:

1、召开优秀班主任座谈会

2、表彰奖励“青蓝工程”贡献突出者

2、《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专题四学习与过关测试 十月份:

1、邀请专家作报告。

2、组织班会观摩

3、组织参加班主任各类培训(外出学习)

十一月份:

1、组织优秀班主任交流会

2、组织班主任管理经验论坛

3、《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专题五、六学习与过关测试 十二月份:

1、班主任工作问卷调查

2、年终总结表彰篇四:山脚小学德育校本培训计划

山脚小学德育校本培训计划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班主任的岗位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和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帮助教师们明确新时期师德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工作艺术水平,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培训对象:全体教师,特别是我校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四、培训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工作合作制,本学期开始,各班配好副班主任(数学教师),并明确副班主任与班主任共同合作开展管理。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有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包干区卫生工作等。分工明确但又不分家,考核捆绑在一块。

导师制,正副班主任之间,有丰富经验的副主任担任导师,指导年轻班主任开展日常工作,以老带新,老手带新手,使班主任队伍力量不断壮大。

达标培训制,加强对新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及达标验收与考核,考核主要听课、观摩主题班会或队会,通过这些方式来加速年轻班主任的成长。

常规考核制,加强平时工作过程与工作质量的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适当拉开奖金差距,实行“下有底线、嘉奖为主”的考评策略。

评优评职制,通过评选育人之星、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素质教育先行班级等手段,弘扬先进,树立榜样。2.加强理论学习。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新时期师德修养》 《班主任工作》等 3.加强科研探究。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德育课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上一篇:小报学雷锋精神下一篇:小学生赞美老师的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