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即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2024-07-16

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即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精选6篇)

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即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第1篇

“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暨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听课有感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袁丽杰

4月14日在我校教导处王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三人赴长春市的吉林省第二实验南湖小学校参加了“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暨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此次活动的内容有12节教学赛课,两节名师示范课,课后有专家就课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教师现场解答以及专家的点评。课型有阅读课、识字课、口语交际课、习作课。十四位教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高效课堂的理念。本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让与会的每一位教师陶醉其中,更令我收获丰盈。下面我就谈谈对这次“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暨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所有的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我的心理打下了统一的烙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板书工整,设计教学过程新颖独特。教学语言简明了,风趣幽默,而且教学自然亲切,充满自信。同时,作文课,阅读课教学中每一个人都能够抓住本学年段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尤其是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语文高效课堂。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通过所听的这些课,授课老师自始自终都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搭建发展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体验中丰富知识、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例如: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李琦老师教学的《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体验交流中指导学生读书及朗读的方法,通过品读人物描写的细微变化,感受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再如:松原市乾安县实验小学祝元元老师教学的《桂林山水》一课,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第二自然段后点结学习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第三自然段。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教学,让学生体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

三、深挖教材,对比想像。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且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文本。例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的丛琳丽老师教学的《一千根弦》,教师以图片,训练题卡,对比原文的方式让学生想象阅读,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叙述,让学生体会到盲人的生活不容易,并引导学生让人物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中,根据画面进行想象训练,以而降低了想象阅读训练的难度,做到由浅入深,使听者回味无穷。

四、博览群书,转变教学观念。从我自身来讲,首先我想应该阅读更多的书籍,开拓视野,诵读经典的著作启迪思想,陶治情操,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另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随时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当前,正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我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高效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此次长春之行,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文本,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光彩生动。

2014-4-30

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即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第2篇

这次有幸参加了我县教研中心组织的“城区教研中心互助结对活动”,聆听了刘娜,徐永锋等几位教学能手的示范课文及马瑞锋、李昆鹏等几位教师的经验报告。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听了几位骨干教师的讲课,那匠心的设计、智慧的语言、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那深厚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素养及人格魅力深深冲击着我的心:

首先,开原民主小学30位教师的开放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们向我们展示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新课堂。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可以看到教师们不同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丰富惹人好感;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老师们连声赞叹,佩服她们在短短35分钟之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

其次,观摩了30节铁岭市各县区的语、数、外、品德与生活(社会)和科学等学科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

再次,聆听了民主开原小学的21位教师的现场教研,老师们的即兴发言,让我深深感到教研的重要性: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最后,听取了开原教师学校、铁岭凡河新区小学、开原民主小学、西风东方红小学和调兵山市第一小学等5所学校“三公开”活动的经验交流。从精彩的讲座中,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三公开”活动给我们搭建了一座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为教师挖掘自身优势、开发创新潜能、大胆探索新教学模式的途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教师、学生和课堂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三公开”活动,使我们感觉到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也要有亲和力,责任心,幽默感,严谨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要抓住教学情感,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和震撼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通过此次学习观摩,令我豁然开朗,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我们将以“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的“三公开”课堂教学管理为契机,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行为和策略。

第一、对教材深入挖掘和把握是上好课的关键。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省二实验的刘向峰老师,在教学《已死的母熊》时,她以丰子恺先生的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图文之间穿梭研读。通过为学生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整节课在刘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次活动中,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既有形式上的多样化,又有感悟上的多层化,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整朗读效果,而是引领学生以读促理解,特别是一些关键语句的朗读更是通过学生自由读、比较读、评价读、学着读的语言实践和体验,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使朗读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等手段,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例如:长白的王耀晨老师在上《触摸春天》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书中的主人公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再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安静对春天的热爱;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体会一个盲人的内心世界。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引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一个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层次非常清晰,让听者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很自然,毫

不做作。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通过所听的这些节课,授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搭建发展语文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体验中丰富知识、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例如师大二附小季芳老师教学《黄山松》时,她引导学生采用提要式阅读策略,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完成学习卡片,最终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有王廷波校长执教的习作课上,他指导学生运用“5W”策略,让学生先得其法,而后作文,从而使五年级的学生完成了六年级的习作。着实让与会的教师们充分领略了大家的风范。再如张陆慧老师在课上巧妙的将生字的识记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尤其让听课者深为折服的是张老师把汉字的学习与汉字文化,与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和热爱。听张陆慧老师的课,就宛如漫步在神奇的汉字王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说整个活动中,教师们的课堂是精彩纷呈的,那么这份精彩的背后更离不开课堂中的主体----学生。整整15节课里,吉林市二实验的学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充满激情的朗读,独特的思维,精彩的表达,无不在彰显着平日积累之丰厚,在赞叹唏嘘之余,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敢于想象的能力。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我们从课内课外两个渠道入手,双管齐下,方会

取得成效。

从我自身来讲,首先我想我应该阅读更多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博览全书,让那些经典的著作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

师必须践行。其次,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赛后总结时,我记得王廷波校长公布了他初略的统计数据,那就是课堂中每位教师平均占用了课堂中百分之六十的时间,多么可怕的数字。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即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第3篇

一、特点与收获

综观本次活动, 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 突现了选手的综合素养。

本次活动有来自各地市的十二名优秀选手参加角逐。这些选手都是通过各地市教学技能大赛初选后产生佼佼者, 他们一路过关斩将, 最终走上了全省这个大舞台展示自己的数学课。本届教学能手大赛组委会根据他们所选课例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加笔试的总成绩加展示课的综合成绩评选6名省级“教学能手”, 这样的竞赛评选突现了对参赛老师个人数学专业综合素养的测评。

2. 突显了团队作用。

为了能让自己团队的执教教师上出一节精彩的课。每个磨课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有“为课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精神。以九江磨课团队为例, 在5月8日那个暴雨倾盆的晚上, 九江团队的所有磨课成员于晚上6时30分准时聚集在九江小学的微机教室, 对苏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进行了细致的打磨, 一直到次日的凌晨才离开;5月13日晚上从7时到12时磨课团队全体成员在住宿的宾馆内对这节课进行了再次打磨。一个“磨”字, 道出了磨课中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 道出了一节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但正是磨课中的这种煎熬、磕碰和争歧, 磨出了教师创新的火花, 磨出了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 磨出了教师研读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磨出了课堂设计自然之美、课堂教学细节之美、师生活动的灵巧之美。正如九江磨课团队负责人所言:“一路走来,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不仅对《植树问题》这节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 他们在磨课的过程中收获到友谊, 收获到成功, 更收获到也许就此影响一生的宝贵的经验与成长。”听了12位教师的课及其团队负责人的磨课小结, 我深深领略到磨课给教师带来的成长体验与收获, 深刻体会到来自团队的智慧与巨大力量。

3. 突出了活动创新。

本届教学能手竞赛与前两届比赛相似, 根据选手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笔试综合成绩排名确定现场课展示老师名单。由于每一单项比赛成绩的不确定, 参加省级比赛的老师及团队都需提前准备展示课。所以, 这样的比赛更关注比赛过程对选手及团队的磨炼及提升, 让更多的选手参与了比赛的过程体验。本次比赛还沿用了以往比赛的现场课互动点评, 会议邀请我省资深教育教学专家周仲武、虞秀云、宋显庆与参会代表对现场课进行互动点评, 此教研活动方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 尤其是闭幕式能现场颁奖, 我们可以一睹参赛选手集体亮相的风采。

二、反思与展望

虽然观摩活动已经结束, 但它带给我的思考却不曾停下。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一定要博学多才, 不仅要有精深的业务知识, 还要不时地给自己充电,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我们要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综观本届教学能手大赛暨首届优秀教学资源评选活动, 我有以下思考与启发:

1. 课堂返璞归真, 更具数学味。

每位参赛教师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了解学生的起点, 直面学生的现实。参赛老师在引入课题时各有不同, 但在进行新知学习时, 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 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这次教学能手大赛展示课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 让我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的真实性、朴实性, 这次展示的课堂体现了数学课应有的味道!

2. 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

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 另一方面是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高, 而且使用效果好, 克服了以前课件华而不实、主次颠倒的现象, 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目的。

3. 教师评价方式更主动了。

赛课的教师教学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亲和力, 讲解深入浅出, 注重发现学生的发言质量并及时到位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评议,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态。赛课老师在表扬鼓励学生的同时, 并没有放任自流, 而是成为他们学习的指导者, 要求他们认真看, 仔细倾听, 积极发言, 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信息, 并且考虑下一步要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方法。

4. 让教研活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思考的有效载体。

江西省第三届“赣教杯”小学数学教学能手暨首届优秀教学资源评选活动, 的确给与会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参赛老师的课堂教学和专家的精彩点评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教改之风, 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与品味。我们期望这种教研模式能够在市、校的教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研工作, 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希望实践者们能够深刻领会这一教研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把它当作促进自己专业思考、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即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第4篇

首先,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聚焦的焦点是“课堂”,即通过一堂具体的教学实践课,引发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的思考。这种以“实践”为起点,从具体的“课堂”开始,通过课堂教学阐发和思考“新课改”理论的做法是科學的,这种做法避免了由“理论”到“理论”的局限,将参与者的理论基点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这种以“参与者”的视角践行理论研究的作法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理论说教的课改培训模式,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新课程理念上的一次超越。这种模式,从具体的“课堂”出发,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去听、去看,然后去思考,这种“新课程”培训模式很接地气,使所有老师的理论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

其次,从课堂呈现的范式来看,这堂公开课起到了“观摩”的效果,给人以启迪和反思。这次观摩活动由市里一位老师上沈从文的名篇《边城》,教学设计如下:

在学习目标上,设计了三个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在过程与方法上,设计了两点:

1.美读课文,咀嚼品味小说的一般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启发点拨,合作探究,完成文本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上,设计了以下两点: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2.了解古老民俗及其丰富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本课的重点是:

1.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分析人物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沈从文,对《边城》做了概述。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许多图片,然后让学生回答看完图片后的感受。之后,对《边城》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交代。完了之后对翠翠、祖父、天保、顺顺等人物性格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边城》的“三美”。

如果抛开这堂课的效果,单从这堂课所呈现的形式来说,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信息时代,课堂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从形式上看,是“白板”代替了“黑板”,以及信息技术不断的向课堂的渗透。一节语文课,从课件到文字,再到视频,几乎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来自于网络。有些语文老师已不再用到“黑板”,从板书设计到图片资料,网络上的课件设计即精美又准确,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只是展示课件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白板成了现代的代名词,而黑板则是传统的象征。

启示二:信息时代,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才算“高效课堂”?很显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也多元化。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上,就是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各个侧面开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启示三:语文课堂的主体是什么?应该是文本,是对文本语言符号的解码,是对文本的解读。当解读文本里的语言符号时,总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而方法和手段就所关注的核心就是语言系统里的语法和修辞。但这些仅是理解文本的基础,要对一篇课文进行赏析,首要的一点是:阅读主体要对文本进行积极地有利于阅读的情感投入,要与文本的作者进行对话。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语言教学,概括来说,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教学。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懂得最基本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音知识。

二是文学。这是附着于语言符号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内容的复合体。这里有一个文学观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们所持的文学观应是什么?那就是:告诉学生一个多彩的社会,一个充满爱、充满阳光、充满悲悯和良知的温暖世界。要让学生在文学里看到一个大写的“人”,看到“人”所具有的高贵、无私、勇敢、无畏,要让学生知道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性。

启示四:关于沈从文,我们应告诉学生什么?应该是他作为一个反现代化的启蒙主义文学家的文学观。沈从文认为,现代化的金钱、效率、自由、民主改变了传统道德观念,打破了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使乡村古朴、自然的人性变得势力、贪婪,人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严重扭曲,“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成为现代化的祭品。与此同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喧嚣和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内心充满困惑、焦虑、无助、绝望、悲观、冷漠、自私和迷茫。现代化改变客观社会的同时,也改变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主观内心世界。也许,这些才是沈存文这位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带给我们的东西。

总之,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以课堂为依托,以感性触摸为主导的新课程理论培训模式,深化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拓宽了广大师生的理论视野,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的反思 第5篇

4月14日我和**等人到婺源参加了“教育新视野*第一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听了著名教师薛法根的观摩课《桂花雨》,王文芳《太阳是大家的》。高林生的报告《提高课堂效率的三点思考》,熊海滨《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于永正老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观摩课。还有于永正的爱徒朱文君的《伊索寓言》。每堂课都精彩不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学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名师们的课堂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所谓扣人心弦的导语,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感悟课文。感觉一堂课上下来很朴实,却又紧紧地围绕着小学语文课标。他们的课堂朴实自然,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叫人深有“曲终人散有时尽,余音绕梁无绝期”的感觉。

在日常教学中我总以为低年级写字是重点,到了中高年级生字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了,加上生字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渐渐地我就忽视了。可名师们却教育了我中高年级同样要注重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去写。薛法根老师的《桂花雨》教学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完成黑板上的看拼音写词语练习,并通过连词成句的练习和重点字词的区分比较,完成了字音的认读,字形的识记,字义的理解。于永正老师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先让学生写出通过自学记住的词语,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他们的词语教学都鲜味十足,引导信手拈来,学生的知识生成更是水到渠成。于老师还针对课文中一些特殊的字(紫、庞、妻)进行了写法指导,他让学生利用写字本进行描“黑”,并教育学生写字时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于老师还利用他每次上课前都把要板书的字反复练习的身教来影响、教育学生:字是练出来的。

薛法根老师在《有效的阅读教学》中强调:要让语文课变得清晰!要学会取舍,要有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如何让语文课变得清晰?薛法根老师提出了“三个关注”。一、关注读法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书是读出来的。在课文中教师起“导”的作用,而不起“教”的作用。在这次观摩课中,题材多样。有散文、诗歌、文言文。让我明白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方法。我们教师在“导读”的时候要关注文体。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学法。他说,即使同样是诗歌教学,也要根据诗歌的不同形式采用不同的教法和读法。普通的诗歌,可以一字一句的品悟,而有着严格的韵律的绝句和律诗,得注意诗歌的对仗,可以从对字,对词;对句入手,把诗歌熟读成诵,进而体悟情感。

如: 朱文君老师执教的《伊索寓言》是一篇文言文。她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来上这篇课文的。通过老师读,学生读,老师唱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文言文中特有的“之乎者也”进行教学。并以音乐课本中的拍子让学生明白“之”这个词在文言文中解释是不一样的,读法也是不一样的。如:表示助词“的”的意思读半拍,表示代词的读一拍,代词在句尾读两拍。这样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用吟唱的方法来读。让学生通过吟唱体会文言的韵律。用一位古人的吟唱先感受文言文歌的韵律,再让生自己唱,想怎么唱都行,这样一来学生觉得特有趣。而教学的最后一个板块拓展延伸设计得也非常好。让学生从第二篇古文中任选一句话进行古文仿写,学生写出来的句子非常出色。我觉得在这堂课中朱老师上古文给我留下的印像比我初中三年,师范三年所学的还多。我以前认为文言的阅读都是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枯燥乏味的。通过朱老师的教学,让我感受到文言的魅力。渐渐的爱上文言文。

二、关注语言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熊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朱文君老师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她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的心。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范读,用于永正的话说:“自己不感冒,就不能传染给别人。”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学生。在指导读的时候要个别指导,能体现指导前与指导后的不同。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形式要多样,可以是加旁白式读,可以是提问式读,可以是加批注地引读,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读通读懂。在学生读文本时,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倾听,要学会引导。薛法根老师在讲《桂花雨》时就引导的很到位。如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在读每一句后面都加旁白引读。如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师加一句:好看吗?生答:不好看。再让学生接着读。学生边读他边指导,学生不但渐渐读懂了反衬写法的文学作用,更感受到了这种写法的艺术效果。

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这就是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最后,薛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总结出这样一句话:桂花还是故乡的香。然后让学生模仿借物抒情的写法,仿照该句子练写思乡的句子。还通过让学生在读自己写出的句子中去“练”字,以及把这些句子连成一首有思想的诗,及给诗取个名字等,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思维和语言训练,达到了读、写的完美结合。

《桂花雨》这节课,薛老师让学生在读课文后用一个字概括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用“香”、“乐”、及“美”来概括后,薛老师还让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花香的句子,反复地品读,从而体悟出作者一家人心中那浓浓的思乡情以及客居他乡而隐藏于心中的那份乡愁。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老师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关注语言形式背后隐藏的语言规律,语言知识,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哪些词句才是关键词句呢,高林生老师给我们归纳出了五种:课题、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以及散落在文中的关键句。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即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教师的脑子里装着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案。薛法根老师说教师要做到“三不讲”: 学生懂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不懂的不讲。省去枝枝叶叶,要教给孩子有用的东西,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信心,教给他们学好语文的方法等等。此外薛老师的“后进生”理论更是让我们觉得耳目一新。他说,优秀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因为他们本来就那么优秀了。其实真正能体现教师价值的是“后进生”。他说他的治校方案里面有一条就是,班上学生及格率达100%的教师发特殊教学奖金2000元。所以我们不仅要善待,关爱后进生,从某中意义上说我们还得感谢他们。薛老师的话引来了满堂大笑,但大笑之后的是我们的深思和感动。

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即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第6篇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识字速度慢,写字质量差,识字拖阅读后腿的老大难问题,设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板块。研究重点:多种形式,识字提速,写字提质。研究形式:大家讲坛+研究课+名家论坛。

阅读教学改革如何处理好精读与略读,教科书学习与其他资源阅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精读是“举一”,是准备;略读是“反三”,是运用,二者不可偏废。为此本次活动特设以下两个阅读教学板块: 一是单篇课文教学研究。研究重点:突破瓶颈,守正出新。二是群文阅读研究。研究重点:开放主题,比较阅读。

本次活动展示的10节课,都是名师最新设计的新鲜课例,同时邀请有影响力的专家名师现场讲座并深度点评。内容覆盖低、中、高年段,涵盖多种课型,成果接地气,突出操作性。同时开通“微信、短信有奖评课活动”,组织参会代表现场与专家、名师互动。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学术支持】《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七彩语文·教师论坛》杂志社

【研讨时间地点】2015年11月5~6日(4日报到,如参加教育考察延至8日)深圳。

【参加对象】教育局有关领导、教研员、校长、主任、语文教师;其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者等。

【与会专家名师】(以姓氏音序排列)

陈林(全国大赛特等奖) 崔峦(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 戴汝潜(中国教科院研究员)

侯华丽(主题学习名师) 蒋军晶(著名特级教师) 李亮(江苏教研员博士)

刘晓军(四川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 田本娜(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王晓辉(全国大赛一等奖)

吴立岗(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许嫣娜(全国大赛特等奖) 袁浩(《教师论坛》主编)

张立军(北京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 张学伟(著名特级教师) 郑明江(全国小语会理事)

周德藩(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 朱家珑(苏教版小学语文主编江苏省小语会理事长)

【课程安排】请在官网http://www.dnjks.com下载

【会议费用】580元/人(食宿、交通费用自理,回单位报销。)

【报名办法】

电话:0755-28773933 18138876001 13802237528 13632668001

邮箱:dnjks001@qq.com QQ:360019085教研QQ群:74689441

上一篇:初二品德教学反思下一篇:爱心支教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