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2024-06-25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精选8篇)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第1篇

支教类社会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一般社会实践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实践过程和后期整理。在此结合唤新实践队2012年暑期实践,简单说说。

一、前期准备: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大多是为了主体实践(比如支教、调研)做准备。

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1.团队建设

队员招募完成后,每个团队分为几个分组(每小组人员不必太多,视工作量而定),分别主要负责外联、活动、宣传,后勤等。

外联组,负责包括与各个实践队,与活动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实践地的联系。

活动组,负责每次活动的策划以及具体事宜。

宣传组,负责包括每次会议记录,活动的宣传,包括实践期间的新闻宣传。

后勤组,负责前后期活动经费预算,医疗卫生,安全等方面。

前期全体开会讨论各项事宜,做个策划,确定大致方向,实践需要开展的各项活动,建议每个成员都准备会议记录本,记录会议内容以及想法,亦可作为实践感言本,坚持记录每次实践前后的感受。

2.前期活动及活动注意事项

前期准备活动可以有很多,主要为了筹集资金,提高团体协作能力,加强集体荣誉感。针对上届唤新准备工作、注意事项作如下介绍:

“微尘”义卖:联系记者,不断交流,选择时间,注意要好天气,期间会遭受很多闭门羹,不要气馁,笑脸相迎,坚持下去。

小瓶大爱:收废瓶子能快速筹集资金,需要联系卖废品的,讲价。

小学试讲:提前与学校老师联系,与小朋友接触,体验当老师,找出并解决自身问题。社区募捐:寻找社区,找区委会商量,争取获得最大支持帮助。

卡片传情:通过小卡片写祝福语,架起城市雨山区孩子沟通的桥梁,需与小学沟通好。小学募捐:可以有书籍、玩具、学习用具,托运或者带过去作为礼物或者奖品发放。内部试讲:内部协调,容易进行,提高教学效果,改进备课不足,锻炼勇气。

其实还有拉赞助,联系公益基金会,节假日主题活动等好多可以去做的事,有待大家去探索,事在人为,只要用心,会有好收获的。

3.申报材料

在6月份中旬左右会有项目申报表,需要锤炼字句,认真填写,尽量分条描述各项内容。紧接着就需要立项答辩,PPT要简洁明了,不需要太炫、太多技巧,但不能太简单,尽量要引人注目,时间在6分钟左右,把握好讲解顺序,搭配好答辩主次顺序。

期间还有调研主题的确立,支教的最好根据实践地情况而定,调研的根据调研课题选择实践地比较好,选择课题不要太大,最好是没人做过(网站或其他地方搜不到相关课题报告)。4.联系媒体

联系学校附近以及实践地附近各个媒体(报纸、电视台、网站),要好联系方式、网址、邮箱等。前期多交流,准备活动的新闻稿可以尝试投稿,实践期间每天一篇新闻稿、三篇左右的感想,联系过的媒体都投稿。需要靠宣传呼吁社会,打造知名度。

二、实践过程

实践期间各个小组做好自己的事,要安排好每个人每天的任务,争取每天充实的度过,要每晚开例会,总结当天不足,安排第二天工作。支教期间建议每天要有一个亮点,可以是教学活动,也可以是课外活动,用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也作为另一种教育形式,以及以其为主题撰写当天所需要做宣传的新闻稿。下面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些活动,作参考:

桥梁设计大赛:用纸,胶水,发散学生思维,稍加点拨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心中的完美桥梁。

火灾、地震演练:讲解火灾地震原因以及防护措施,实地演练逃生技能。

消夏晚会:队员准备节目,邀请村民一起观看,拉近与家长们的距离。

才艺展示:小学生比较羞怯,要开发他们的勇气,让他们展现真正的自我。

演讲比赛:通过讲解演讲注意事项,以及点评,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趣味运动会:以趣味为主,多准备趣味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会运动的快乐。

每个活动的构想与实施,必须要有目的,提高学生某项技能,或者开拓眼界,或者锻炼勇气、认识自己。支教短短数十天,能教会的实在太少,所以要以灌输乐观思想,传播正能量为主要目的,让他们自己学会在学习中寻找快乐,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三、后期整理

需要撰写实践报告,调研报告,整理实践以来的各种材料,宣传新闻截图、复制链接等。准备10月份左右的答辩,奖项申请等。

社会实践指的是自从加入实践队准备实践以来的各项工作,包括与社会,与媒体,与领导们的每一次接触,每一次活动。主要是需要去全身心投入,去体会、感悟,去奉献社会,提高自己。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第2篇

1、寒假放假时间为:2012年1月11日至2月10日。2012年2月11-12日学生报到注册,2月13日(星期一)正式上课。

2、请同学们提前预订返程车票,未按时到校上课者按旷课处理。

3、放假期间注意人身、交通、财产安全。请同学们回家后向班主任及班长报平安,开学时返校后向家长报平安。

4、学生放假原则上回家过年,特殊情况留校的必须个人1月8日前提出申请,班主任签字,报年级辅导员,由辅导员刘超汇总,副书记签字报学工部和保卫处备案。

5、2月12日晚6:30全校清查学生到校情况,没有到校的学生要查明其未到校的详细原因并作记录,2月13日12点前将本班学生到校情况报年级辅导员,由辅导员刘超汇总,副书记审阅报学工部。

6、2月13日上午8点,全校学院领导和学生工作人员下班级看望学生并清查到校情况。

7、假期请关注群共享的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成绩,挂科的同学好好复习,开学后第一、二周周末参加补考。

8、以下两项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参与,在2月15日中午12点前交于班长。

电气学院2012年寒假母校行10、11级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回家要完成2012年“电气学子寒假母校行”社会实践活动。

电气学院2012年春节感恩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了解,配合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家长、学校、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让我们的大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时时刻刻提醒自已学习机会来之不易,鼓励大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积极投身当地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大学生尊老爱幼,知恩图报,以便在今后生活中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学习、工作上更加努力,特在2012年春节期间举办感恩教育活动。

二、活动时间:2012年春节期间

三、参加对象:电气与电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11级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以下内容任选两至三项)

1、与父母对调角色一天,承包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等。

2、带父母一起出游,安排这一天的活动内容并照顾好你父母。

3、与父母一起到孤儿院或敬老院生活一天;或与父母一起参观革命纪念馆、红军根据地,对你父母谈这一天的感受并写下来。

4、为父母做一桌丰富的晚餐。

5、每天选一位亲属送一句祝福,方式可选:打电话,留纸条,当面说。

6、把自己当做一名成年人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并做好记录。

7、陪父母去逛街,给他们买一件衣服;或亲手给父母做一件礼物;

8、给父母修剪一次指(趾)甲。

9、写出你父母所做的使你最感动的三件事;或写出你令你父母最感动的三件事。

10、一起翻阅老照片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11、给父母过一次生日或结婚纪念日(如果日期在寒假中)。

12、算一年的花销,列帐目表。

13、做一天义务交通协管员。

五、实施办法和活动措施

1、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请电视台对自己的家庭作一次采访录像,做一期专题节目,在社会上倡导感恩的新风尚,并留下相关材料。2、10、11级的同学必须完成活动内容中的任意一至两项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真实性,要留下照片、家长签字等证明材料,以及家长对活动的评价。

3、在新年开学之后,将感恩活动的相关材料以班为单位收齐交班主任审阅,并在本班和全电气学院进行评比,前十名在全院通报表扬,给予一定物质的奖励,并在综合测评中加分。

4、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清楚。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第3篇

在现实生活中, 客观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对我们产生着影响。但有些事物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有的则如过眼云烟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 在上课开始的一段时间里, 绝大多数的学生注意力很集中, 能够做到专心听讲。可到了课中、课尾便会有部分同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跟人的“注意”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注意是一种心理特征, 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扇门, 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使学生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 它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单位时间内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反之, 如果我们不能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应感知的内容, 那么, 顺利而便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就成了一句空话。

根据注意发生时有无目的性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可以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人们根据主体意识的需求, 把精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上的特有心理现象。其特点是主体预先有内在要求, 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既定目标上。如学生在实验课上对反应现象的观察, 就属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风格、肢体动作、学习内容、教室布置和其他突发事件等, 都可造成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化学学习中, 过分强调有意注意, 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疲劳, 过分强调无意注意, 又不利于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有机地结合, 从而轻松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注意”活动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具有重大作用, 它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学习成绩的下降, 常常和上课时不够注意有关。针对化学学科重观察、重实验的特点, 在教学中注重应用“注意”规律, 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1. 运用无意注意组织化学教学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 如保持教室内的安静、教室内的布置要简朴等;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使学生在课上集中注意听讲, 如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等。

(1) 注重良好的教师形象, 引起学生的注意。要想让学生喜欢化学这门学科,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老师,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无意注意一般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达到, 这就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大方, 态度和蔼亲切, 举手投足自然和谐, 声音优美宏亮, 语调抑扬顿挫, 板书字迹工整清晰等。

(2) 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内容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新颖并具有高度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内容, 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 从而保持注意;相反, 内容贫乏、零乱, 理论脱离实际, 学生就不感兴趣, 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要适当, 太难、太深、太易、太浅的内容, 都不利学生注意的保持。无数事实证明, 上课分心往往是那些“吃不饱”或“吃不了”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忌单纯追求教学进度的现象, 应在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已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再讲新内容。对那些抽象的微观的内容应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电子云”时, 可制作氢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课件, 将微观内容宏观化, 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播放, 使学生理解“电子云”的含义。在“元素周期表”这节的教学中, 借鉴中国地图由西到东地势逐渐下降、颜色逐渐变浅的设计特点, 绘制一张随着颜色的变化, 体现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在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等方面递变规律的元素周期表, 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3) 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 维持学生的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深浅难易, 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 对刚接触化学课的初三学生来说, 他们的化学知识尚少, 学习化学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亦未经过化学实验技能的训练。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就需要较多地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并使学生从教师的实验操作示范中获得实验技能。尔后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就应增多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到了高中, 当学生积累的化学知识、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达到更高的水平时, 就应更多地采用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获得化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 无意注意是由外部新奇刺激引起的, 所以, 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 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而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就要减少这种刺激, 以避免注意的涣散。

2. 运用有意注意组织化学教学

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 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 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明确为什么学习、每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目的越明确, 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如向学生提问, 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 智力活动与操作相结合等。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1)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组织学生的注意。产生有意注意的首要条件是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一个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目的任务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 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 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越能主动集中注意。课堂中要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除了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理想以及明确学习化学这门课的意义之外,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应清楚每节课的学习目的, 使之认识到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及学习、掌握的方式方法。例如:化学教学中, 许多抽象概念的产生源于实验, 许多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 如何进行实验就成为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方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要使实验取得最佳效果, 除了保证实验的直观性、可靠性外, 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提出实验的目的, 观察的重点, 应得的结论, 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教师每演示一步, 都应该提醒学生思考:下一步该怎样操作, 应该观察到什么现象, 当主要现象出现时, 要求学生集中精力, 仔细观察, 实验结束后, 还要让学生讲解实验现象与理论是否一致, 以加强对理论的认识。这样, 在实验的全过程中, 随着教师的讲解和实验现象产生, 学生始终都处在有意注意中, 并且精力高度集中。

(2) 培养间接兴趣, 激起学生的注意。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强大动力, 有些事情本身就能引起人们兴趣, 但更多的事情以其结果间接地引起人们的兴趣, 因此, 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对维系注意很重要。在化学教学中, 理论阐述是枯燥乏味的, 但化学物质是千姿百态的, 实验现象是妙趣横生的, 要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素材、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像“空杯生烟”、“水中星光”、“喷泉实验”, 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进而主动自觉地集中自己的注意, 寻求该现象产生的原理和规律, 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3) 体脑合理结合, 保持学生的注意。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 合理调动多种器官, 把视、听、嗅、味、触等各种类型的感知觉与思维活动同时组织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可以增强感知的效果和促进各种认识能力的发展。兴趣越大越能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大脑皮质上产生优势兴奋中心, 增强神经联系, 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越深刻。例如有机化学丙烯聚合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容易发生错误, 这时可以让学生做个小游戏:把每个学生比作一个丙烯分子, 学生的两手比作分子中双键上两个碳原子, 学生的头比作与双键碳相连的甲基, 当丙烯分子发生聚合反应时, 让每个同学的双手分别与左右同学的手联结起来, 许多丙烯分子以上述形式相互结合就形成了聚丙烯。这时课堂气氛活跃, 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境中, 达到了对聚合反应的深刻认识。

3.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组织化学教学

人们从事任何一项活动, 都需要将两种注意结合起来运用, 才能达到目的。因为任何工作或者学习的过程都不可能是一直充满着乐趣, 没有任何困难或者挫折, 而且任何人也不可能做到自始至终“乐此不彼”, 所以, 单纯的无意注意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学习的知识也不能做到系统化。单纯的有意注意也不能顺利完成工作、学习, 人如果一直保持有意注意状态, 很快就会产生疲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即使在一节课内, 都要考虑使学生的两种注意交替轮换, 既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又不致疲劳而注意涣散。例如上课之初, 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中, 因此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去引导他们对开始上课的有意注意;接着, 让学生对新课或新内容发生兴趣, 产生无意注意;当逐步进入教材的重点, 难点时, 又应该设法使学生转入有意注意;一节课结束前, 学生的注意容易涣散, 可通过课堂总结和布置作业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把注意的转换简单地归结为让两种注意按着一定的程式轮番交替地出现。教学是一种艺术, 它只有一般规律可循, 没有现成模式照抄。在具体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 内容的多少, 巧妙地组织, 精心地设计, 使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 快乐地学习, 并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三、调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思考

1. 让学生在参与中注意

在化学教学中, 建立学生可以和能够参与的认知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生硬灌输, 学生将难于参与认知过程, 无法达成师生思维轨道同步, 就很容易诱发学生注意分散和心理疲劳。若能建立由具体材料的熟知到浅议具体材料本质抽象的认知过程,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 在不同层次上质疑释疑, 学生在参与中的注意水平才能保证满足其认知的需要。

2. 让学生在刺激中注意

电教媒体以声、光、形、色传输教学信息, 更具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感染力, 它渗透在认知的教学过程时, 能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庞杂问题明晰化, 静态问题动态化, 微观问题宏观化。因而学生在受到这种教学信息刺激时, 会学得生动, 学得有趣。在化学教学中适时适度使用电教媒体, 可以调节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注意状态, 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的认知目标。

3. 让学生在思考中注意

课堂认知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引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知识进行处理, 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纳入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师生在认知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易位, 设置学生向教师质疑的教学时段, 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在思考中注意, 不仅可改变学生被动听、消极记、缺乏思考的懒惰状态, 而且能在知识信息交叉流动中互相启发, 互相完善, 深化对教学内容的领悟, 并消除教学信息单向传授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心理暗示。

4. 让学生在外显中注意

师生在认知过程中, 都是关心和重视认知效果的, 舍弃这一环节, 课堂教学就是残缺不全的。及时反馈, 实际上是把学生在课堂认知过程中的方法、能力等内化的内容外显出来, 并在外显中引导学生的注意, 在查漏补缺中调节学生的注意状态, 保证其认知技能的提高。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第4篇

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审思

用“单元主题”的结构凸显教材的生活逻辑,这基本上是现行九大版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排的基本做法,突出“单元主题”确实能够逐步拓展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课程生活”,但难免会形成教材知识的“碎片化”和“断层”现象,更容易形成学科能力培养缺失的局面。实施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弥补这三个方面的不足,但从着眼实际和展望课程两个层面看待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其发展必须经过以下双重审思。

(一)在德育语境中审思“实践”和“实践活动”

着眼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际,之所以有弱化教材意图和课标规定的现象,最突出的矛盾是德育语境下“实践”和“实践活动”被误读。德育语境中的“实践”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更应当是“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果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只停留在“理论联系实际”层面,就会陷入想象、虚拟、模仿甚至是“可能被实践”的境地,不能表明“理论联系实际且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

(二)在课程体系中审思“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还要对学科现有的“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概念进行反思:一是反思“实践能力”是否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支撑性学科能力。课标中的表述比较模糊,主要集中在课程性质(注重实践性)的层面,如果不止这一个能力,建议还要增加其他能力的培养途径。二是对德育语境中“实践”和“实践能力”要进行反思。“实践”的内涵指向具体的行动,而“实践能力”更多指向具备具体行动的能力。虽然初中生的“实践能力”通常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获得,但二者侧重点大相径庭。

二、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设计误区及其优化

无数实践证明,“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如果被忽视、被误读,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也会因此而偏离教材意图和课标理念。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笔者想以自己亲历的两个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为例。

案例1

这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先前的设计是“在地图上旅行”,其主要想法是让学生通过在地图上观察、思考,明确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甚至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看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从而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但仔细品味这一活动,冠以“在地图上旅行”的单元主题活动设计虽然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但更多的是学生观赏与想象,缺乏必要的动手实践和亲历体验,不能指导学生逐步拓展生活,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地图上旅行”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无论如何优化实施,都不能改变只是调用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本质。

而重新设计成“寻找你身边的中华文化”将整个活动具体为“寻找”“探寻”“了解”三个步骤,易于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并且在不断品读、寻找、研究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寻找到文化融合之路,从而对多样世界文化和文化融合产生更多理解,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实践能力。

从实践性上看,“寻找身边的中华文化”作为实践活动在各地都可以开展,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参与该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在家乡历史的视野中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学生在了解该地域文化现状的过程中,如果当地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就会产生发展当地文化的紧迫感,从而伴随有文化主体人的自觉行动。

案例2

实际上,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任务和问题应当具有挑战性,不能仅仅停留在“表演”“想象”的层面,应当务实而科学。在“我来做外交部发言人”的活动设计中,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所体验的“外交部发言人”的相关经验只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的片面感知,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对“外交部发言人”的心理、工作状态和职位解读等只停留在想象和模仿的境地,这种想象和模仿一旦通过错误的实践活动表达出来,不仅会造成学生对“外交部发言人”工作的严肃性、严谨性的误读,更会造成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不可磨灭的认识盲点”。

但这一实践活动改为“我为外交部发言人调研”,并将活动细化为“调查”“撰写”“模拟”“诉求”四个层面的子活动,既符合单元主题,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活动过程来看,在撰写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寻求合法途径表达观点和诉求,能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参与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是运用学科知识、提升学科能力的表现,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指向未来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序普及,为学生未来生活和社会和谐奠基。

三、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若干注意事项

反思当下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教学,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事项。

(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不是可有可无的

从现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文化看,单元主题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独特的教育观念和独到的课程理解,更是整个教材体系中深刻的文化标志;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体系看,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教材的重要内容,更是教材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实施看,认真开展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搭建了知识学习和社会学习的联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达成学科核心知识的目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实施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利于学生形成学科素养,而且不是可有可无的。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参与政治生活》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公民生活与建议”。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进行有重点的调查,更需要对这些文化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在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清晰地感受建议权和监督权,更会体会参与政治生活的不易。这个活动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融入生活实际并提升融入政治生活的品质。endprint

(二)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师包办和学生假作

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能力形成的前期需要教师在创造性理解教材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逐步涵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种涵养方式和手段逐步形成的过程并不能代表教师的包办,而需要教师在通过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逐步将实践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性质和要求都需要学生真做,而不是通过数据的编造和想象完成虚假的结果。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主题实践活动是“制作青春箴言”。对这一活动,如果我们从要求本身出发,“青春箴言”既可以是学生个人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完成的,更可以是全班集体完成的;既可以低质地从网络中复制、粘贴,也可以进行高品质的、个性化的青春文化宣传。但教师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自觉,深刻认识到个人的青春箴言只需要学生个人通过搜集即可;而交往的剧场、成长的舞台等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则需要通过学生小组协作完成。

(三)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是“实践在前,学习在后”

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和知识教学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虽有先后之别,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人文性特征,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也可以是“实践在前,学习在后”的。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要求开展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国情资料搜集”,倡导让学生通过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不足两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深其对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前开展了这个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就会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比较理性的理解,这对接下来的知识教学是极为有利的。

(四)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教学通常会经历“教师宣讲—学生活动—学生汇报”的教学流程。教师宣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主题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让学生在活动前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活动的目的是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学生汇报既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反思,更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但“教师宣讲—学生活动—学生汇报”的这种形式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应有具体的变化:有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对汇报的形式进行独特的解读;有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将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融入单元的知识教学之中;还有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对实践活动追加过程管理和后期监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教学时,教材设置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诚信辩论会”;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设置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布置法制长廊。这类单元主题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多一个“辩论会”流程和“法制长廊”介绍的教学过程,且这一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不可缺失的。

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设置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模拟法庭进行庭审展示。这类单元主题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将其融入具体的单元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一过程的实施,不仅让学生充分地开展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进而掌握具体的单元知识。

(五)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不是失去掌控的学生活动

学生是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教师在整个主题实践活动中并不是旁观者。教师在整个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需要秉承独特的课程自觉,又需要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关注主题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又要关注主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加强教师的过程监控。既要让学生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又要让学生注重实践活动结果和品质,这里的结果既可以指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指观看活动反思的收获。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我的责任我承担”。这项主题实践活动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回顾自己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责任。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进行过程参与,部分学生的实践活动效果将收效甚微。再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维护公平正义辩论赛”。该项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在班级中举行一场辩论赛,如果教师不进行过程参与,那些没有参与辩论活动的学生将在整个过程中难有收获。

(六)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课的重心往往不在于形式

纵观整个人教版初中思品教材,辩论、班会、长廊宣传、庭审模拟和舞台展示等单元主题实践活动呈现了多样的形式。这些活动形式确实影响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但形式不是内容,形式也不可能大于内容,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活动内容的深入挖掘,而不能仅仅将精力放在活动的形式上。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置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是围绕践行道德,撰写“法制报告”。学生在开展这一单元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法制报告是否完整、是否合乎体律往往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再如,在开展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模拟法庭”的单元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保证活动效果和威严,确实需要教师理顺法庭的工作流程,挖掘独特的社会主义法庭文化,但比这些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注意尊重他人的权利,树立法律意识,从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第5篇

一、出发前准备:

1、出发前,身体如有不舒服一定要告诉老师,只有晕车很厉害的同学才要吃晕车片,不要看别人吃也想吃一片,那样会影响精神。

2、整理服装、仪表,检查背包,看是否有带瓶装矿泉水、纸、垃圾袋,零食不要过量,身上不带零钱。

3、记好自己分在哪一组,带队的是谁,记住老师的电话。

二、乘车安全:

1、上车前先上厕所,到达旅游景点,要上厕所的要有老师组织带,不能私自离开。

2、排队上车、下车,要听从老师安排,一个老师在车上,组织大家依次从后排坐起;另一个老师站在车门口组织上车,会晕车的个别同学有老师安排靠前靠窗位置。去程和返程,座位要固定。

3、车上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私自开窗。

4、车内吃零食要把瓜皮果核等垃圾放入事先准备的垃圾袋,保持车内卫生。

三、参观、拓展、游玩安全:

1、玩游乐项目时,要先把背包放下(一定不能带着书包上游乐设施)并且排好队,听从工作人员和老师的安排。游玩时要等机器停稳后,有秩序地上坐,不要着急抢着玩;玩时手要抓牢机器系好安全带,眼看前方,不要转头和身后的同学说笑,保证安全开心地游玩,结束时要等机器停稳后按顺序下来。

2、游玩每一个项目结束后,如身体有不舒服,例如头晕或想呕吐等,一定要告诉带队的老师。

3、参加拓展游戏时,要听从指挥,勇敢大胆地和同学参与活动。

4、参观展馆时,要听从指挥,保持安静,遵守秩序,不要在馆内奔跑和大声喧哗。参观的过程一定要跟紧班级的队伍,不要擅自离开队伍,以免丢失找不到班级。

5、参观过程中,只用眼睛看,不要触摸展品,若损坏照价赔偿。

6、不在旅游景区购买任何东西。

四、文明礼仪要求:

1、外出旅游要讲文明讲礼貌,互相礼让。

2、爱护景点的一草一木和一切设施设备,不破坏公物。

3、游玩过程要讲卫生,时刻记着不要随手扔垃圾,要把垃圾放在塑料袋。游玩结束后再扔到垃圾桶里。

4、快乐的行程结束后,要感恩及谢谢所有随行的老师以及司机叔叔和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第6篇

1、尊重、友善对待载我们出行的大巴车司机及地接导游,这样做会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温馨和关怀。注意车厢内卫生,外出活动更能体现和展示一个集体的形象和凝聚力。

2、着装要轻便,身上不要带过多的现金,切勿在公共场所露财,购物时也勿当众清数钞票,合理消费,旅游景点的纪念品价格贵、质量差强人意,性价比不高,如需购买,建议购买的数量尽量要少。

3、旅途中,要有集体观念,统一行动,旅途中要避免单独行动,不要私自决定或改变旅游地点,保持随时能看到同学大部队的距离。

4、抵达景区游览前要记清楚老师或导游规定的乘车地点和时间、所乘游览巴士车号,记住并保存班主任或导游的电话号码,一旦脱团及时给班主任或导游联系,或找到就近的派出所或工作人员,帮忙找到老师或队伍。

5、行程中或自由活动时若见有刺激性活动项目,身体状况不佳者请勿参加。患有心脏病、肺病、哮喘病、高血压者切忌从事水上、高空活动。

6、搭车时请勿任意更换座位,头、手勿伸出窗外,上下车时请注意来车方向以免发生危险。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搭乘缆车或上下大巴车时,请优先女生和老师,并且排队依序上下,听从老师和工作人员指挥。

8、估计明天会下雨,雨天行走、陡峭山路、陡坡密林、悬崖蹊径、急流深洞等,在这些危险区域,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

9、切勿吃生食、生海鲜、已剥皮的水果,切勿光顾路边无牌照摊档暴饮暴食。

10、不乱丢垃圾,要爱护文物古迹。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应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的花草树木,不任意在景区、古迹上乱刻乱涂。不要让“在埃及神像上涂鸦、刻画引起公愤,被诸多网名人肉搜索”的不文明行为发生在我们身上。

学生外出活动安全责任书

1、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明确任务、职责、自始至终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按分配的任务全程跟班带生。自始自终不得中途私自离开学生,不得饮酒,保证本次活动顺利进行。

2、班主任应提前向学生做好注意事项所列的各种教育,同时做好各方面组织工作,包括随班教师的所带的(学生人数),做到责任到每一个教师,管理到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同时选好小助手,配合教师做好管理。

3、组织带好学生,保证学生的安全,做到去、回、集合等时候清点(掌握)的人数相符。上车前、下车后,景点自行活动前,景点活动结束后清点人数,确保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4、在车辆往返途中,带队教师有责任制止本车司机超速行驶行为,如有情况应及时报告校领导。各班准备5个左右的垃圾袋。前、中、后都放置一个垃圾袋,并安排相应的学生负责车内卫生,校外习惯更要引起重视。

5、提高认识,随时随地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能放松警惕。到目的地要视察周边环境,如有施工场地、山坡、河道水池、凡学生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要分头站岗,并注意学生动态,不允许学生出入危险场地。

6、学生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时时提醒注意交通安全,注意来往车辆,确保学生安全过马路。出现特殊情况,不能随队进行活动的学生,由责任配班教师统一带回车队休息。如遇突发事件不慌张,各位教师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小事自己处理,大事立即上报领导小组。

7、告知学生集合时间和地点,告知学生保存好自己和班副的电话。最好携带一块移动电源,保存手机电量充足。

8、把学生游玩的照片及时分享到家校QQ群里,家校微信群里,让家长放心、让家长适时了解孩子游玩状况,同时也为家长会准备素材。

9、做到活动有总结有评比。参考成长档案,给学生安排好实践活动任务,例如拍一些照片,写一篇游玩周记。举办优秀拍摄作品展,游玩游记心得评比,游玩优秀小组评比,游玩优秀个人等评比。

签名承诺

我对上述要求已经仔细研读,并且非常清楚。我将在活动过程中管理教育好学生,做好上述的各个环节,同时对活动中的安全管理事项负有相应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管领导签名:

教师签名:

随班老师签名:

签订日期: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第7篇

社会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活动时间安排1、6月20日—26日:印制暑期社会实践介绍信、登记表 2、6月20日—24日:

(1)各系申报校级小分队、组织系级小分队

(2)校团委组建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组、简报组、联络组 4、6月24日:召开校级小分队评审会5、6月27日—6月29日:校级小分队签定资助协议6、6月27日—7月1日:领取登记表、介绍信,做好准备工作 7、7月4日——8月27日:

(1)各系、各小分队开展实践活动

(2)校团委组织编写简报、新闻报道8、8月29日——9月4日:各系报送校级小分队实践报告、总结、新闻报道等相关材料9、9月5日——9月23日:总结、评优、经费报销

二、院级小分队经费报销

1、按比例及实践成果对各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理支出给予报销。

2、比例:各队合理支出数额与院可报销总额之比。

3、实践成果:即各队的实践总结、报告和新闻报道,重点为新闻

报道。

4、可以报销的应该不太多,今年分队数量太多。大家做好预算,量

力而行!

三、暑期社会实践注意事项

(一)社会上的公司、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呢?

答: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困难,在这里提供以下几方面供大家参考:

1、项目组中如果有同学的家乡正好符合你们项目实践的要求,而同学恰好能提供很多方便,联系到很多单位,那就要注意好好利用了。

2、通过你们老师的介绍。

3、先通过报纸,电视,黄页或者114电话查询台等渠道找到合适的单位,得到它们的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试着直接与他们联系。虽然这一条看上去是泛泛之谈,成功率好像也不是很高,但是千万别忽视,绝大多数的项目组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做的。不要认为作为几个普通学生或者是社会中的极小一部分人,就很难和大公司大企业联系,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帮助。我们要有理智的自信,我们要相信社会对大学生活动的支持。

(二)根据以往同学们的一些经验,我们还总结了一些零散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够注意:

1、在外求人办事,态度一定要诚恳。

2、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更要有耐心。采访别人的时候问题与资料一定要事先准备好。有时候你联系或采访的人可能会很忙,想办法找到他。

3、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一定要表示感谢。若情况允许,可以在物质上表示感谢。出发之前,准备好一些小礼物。

4、实践过程中遇到难缠的人或事,态度尽量好一些,避免麻烦。但要注意,一定要尽量争取自己的利益,否则就会失去实践的意义。

5、准备一个实践日记,每天都要坚持记录。成果报告一定要在实践过程中就开始着手写,当日的感受或者当日的收获要及时写下来。千万不要等到回学校了再开始写,否则你会因此而遗漏很多东西,而且这样能够马上发现问题,即使再到调研单位去询问、补充,回到学校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6、注意与媒体联系,报道自己的社会实践,扩大影响。这会非常有利于你们最后的优秀项目的选拔。

(三)外出实践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1、前面提到过的,对于外出进行实践活动的项目,更要注意务必与所有联系单位在暑假至少是出发之前联系好。

2、到达目的地后,最好先找到上级主管部门,通过上级找下级可以获得很大的方便。可能的话,争取到他们开出的介绍信。

3、尽量充分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无论是项目组成员自身带来的,还是依靠机关单位取得联系,总之在外地进行实践,找别人帮忙也是很正常的,不要不好意思。

4、外出期间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健康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事情没发生之前,似乎都不成问题,但是若真的遇上了这方面的问题,影响也是最大的。行动要有组织,行为要尽量稳重,毕竟社会上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自己要尽量避免引发安全或其他方面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发前后勤组一定要准备一些常用药,最好有专门负责人能够有意地了解一些常见伤病的应急处理办法。在到达一个地方之后,也建议能够先有意地掌握当地医院以及其它相关机构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做到有备无患,千万别在万一出现问题后后悔。

5、万一在外地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不要慌张,作为毕竟是学生的你们,可以找当地各级党委、团委、教育机关等寻求帮助,实在不行还有当地的政府和司法机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冷静处理是第一的。

四、如何撰写社会时间报告:

目前比较通用的“社会实践报告”写法包括有以下几部分:

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有关„„„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

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与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从而过渡到正文。

正文:写实践者根据学校要求和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结语:可以写出作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写上参加实践者的个人或群体(如班、组),报告完成的时间。应该注意的是,写作时可以按照以上几步构思,但行文时不要写上“前言”、“正文”、“落款”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

以上为暑期实践的一些注意点,仅供参考,预祝各分队圆满完成实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第8篇

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所开发的课程资源要符合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现有的水平上通过某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实现目标)。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是曾获得成功的事物或活动、有成功希望的和符合自己能力的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要对课程资源要素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经验、兴趣、能力和需求;教师的知识、技能、经验与特征;校园环境、学校基本设施建设、图书资料、教材等三思而后行。

我们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 除了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学生条件和文化条件等方面课程资源外,还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价值与目标进行评估, 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性。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它需要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环境,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各种课程资源。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做依托,也没有大家熟悉的套路规范供模仿,这就给教师留下很大的创造空间,但也增加了教师难度。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哪些资源可以进入课程资源,哪些课程资源可以进入学生活动内容,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去开发、鉴别、利用和积累。这些工作是学校教师以前未曾学习或实践过。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任何讨论和探究都有助于这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本文正是本着这一理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提高自己和有关指导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水平和实施能力。目的是理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增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即可操作性。

一、注意时间的可操作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物质运动又必然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所以,我们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我们要保证活动实施的有效生,就要注意空间和时间的可操作性。

我们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为3课时,以及节假日的时间。而我们最根本的是充分利用每周的3课时。所以,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就要考虑在这个可利用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某个主题活动,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例如,现阶段来说,由于是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社会、家长、学校等方面的压力,各学科教学都抓紧时间,我们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活动目标。我们设想“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融合”。本主题活动运用“综合实践活动与九年级思想品德的融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体现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我本人结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的主题探究活动开展了“图说国情与国策的主题探究活动。我们设想用图片展览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理解。图片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自己拍摄的照片、剪报、从网上下载的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的绘画作品等。图片搜集好以后,先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给每幅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还可以加上自己独特的旁白,展示自己对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理解和思考。然后大家一起分类制作展板,尽量做得美观、有特色,把展板放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展出。同时相互交流观看图片展览的感想和体会。

一幅幅图片反映了祖国发展历程的美好瞬间,一句句旁白饱含着我们对祖国发展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理解基本国策,放眼未来,与祖国一同成长。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去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资料整理,撰写活动日记、体会、建议书和小论文等;进行成果交流,交流活动心得,共同分享所历、所思、所悟。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渴望为祖国建设奉献我们的青春和才华。

二、注意空间的可操作性

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活动的空间,我们即使把每周为3课时进行集中使用,这个时间我们所能活动的空间有多大,离学校课室的距离有多远?

番禺区市桥中学位于镇中心,她们充分利用本校地理位置(空间),开展“市桥大北路的变迁”主题探究活动;市桥实验小学位于市桥河南岸,她们开展了“市桥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主题探究活动。

我校位于番禺区沙头街龟岗的山麓、坐北朝南,东北毗邻番禺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艺术和特色、专题展厅的馆藏文物、东汉古墓、地形、植被等课程资源极为丰富。学校大门与博物馆南门是同一方向,只是相隔3幢的民宅,从学校到博物馆经南门进入不用过马路,安全捷便,所以,我校师生走进番禺博物馆进行主题活动极为方便。

由于七年级学生年纪还比较小,活动的空间也相对小一些。所以,我负责七年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时,就开发番禺博物馆这个课程资源,开展了主题为:“走进番禺博物馆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考察和发掘东汉古墓的建筑特点、随葬品等追寻东汉时期的番禺、博物馆的建筑艺术和特色、专题展厅的馆藏文物、景物、东汉古墓、地形、植被物种的分类和分布、有关事物数据的收集等。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这一届学生到八年级时,立足学校社区经济环境特色,活动的空间稍为扩大。

番禺区沙头街是我校招生的对象村,我校有一部分学生就来自沙头街,我校师生开展“番禺区沙头街农民就业情况调查”主题活动极为方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农民的就业情况涉及每一个农民和农民家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当然也直接关系到我校学生的生存环境的问题。

我们围绕人与社会的关系组织、设计实施了“番禺区沙头街农民就业情况调查”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在分组活动方面,最后,我们基本上以村为单位,每个班分为7个活动小组。我们到村政府采访,在村民中随机抽样和到同学本身家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个活动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番禺区沙头街农民就业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三、注意物力的可操作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考虑所具备的物力。学校所能提供给综合实践活动的物质条件, 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实施的物质保证。例如,开展活动时所需要的有关图书资料、实验室和有关仪器设备、电子阅览室、活动场所,如果外出活动,所需要的交通工具等。

本校的设备、设施能否满足该项活动的实施?如果不能满足的话,能否充分调动社会、家长的物力呢?但是,要运用这些物力的话就要比较慎重考虑了,尽量少利用,要考虑双赢、要考虑到社会的影响等。例如番禺博物馆举行博物馆日大型活动,我校初一级开展“走进番禺博物馆主题探究活动”,所以,我校初一级全体师生参与了这次活动,完成了一次实践活动,既解决了指导教师的安排问题又实现了双赢。又如,市桥中学初三级化学科在学习完“水的净化”后,开展“设计制造水的净化器”活动,最后的一项活动是,利用周日时间组织安排其中的一个班学生到番禺沙湾自来水厂参观。由于时间需要半天、空间离市桥中学有1 0公里、安排了3位指导教师,交通方面她们需要学生家长提供交通工具,需要家长的参与,所以,安排在周日,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需要。她们发动学生家长,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特别是能提供车辆解决自己子女交通问题,由学生交流酝酿,哪几位同学乘坐哪位同学家长的车,最后由指导教师协调全班同学的交通问题。这次活动我的小孩子刚好是这个班的学生,我作为学生的家长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几位负责开车的家长都饶有兴趣的,都是第一次亲身参观供水厂的整个流程,并旁听了工程师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学校也提供了家长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实现了多赢。

四、注意人力的可操作性

上述谈到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考虑时间、空间、物力等因素,这些都只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性。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这个运动着的物质是人,是参与某项活动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以及有关人员。参与某项活动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是否适合?学校能够安排参与某项活动的指导教师是否适合?其他参与活动的有关人员哪些人员适合?

学校所能提供给综合实践活动的人力条件, 为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如教师的知识、经验、特征、技能,学生的知识、兴趣、特征等;教师。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策划者、组织与管理者、指导与参与者,是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别、开发、利用的主要载体。教师不仅要开发外在的资源,包括学生的资源、实施条件的资源,还要开发自身的资源。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教学过程中经常要遇到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群中,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主体。教师作为资源开发的主体,与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对资源的意识程度等密切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帮助、团结与促进、交流与共享,利于积累、开发和利用各级各类课程资源。

如果一位指导教师负责6个班,那么,要考虑自己有多少的精力能开发与实施哪些资源?如果所开发与实施的资源涉及其他学科较为专业的,需要邀请到其他学科的教师帮助的,哪就要考虑到这些教师思想上是否愿意?时间上能否安排配合?能力上能否理解该项活动的意图等。

我们在开发“走进番禺博物馆主题探究活动”时,我们设想“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融合”。这个探究活动最后我们的学生形成了7个子课题的活动小组,分别是:

A、穿越时空回味番禺

B、龟岗东汉古墓的三维世界;

C、追寻东汉时代的番禺;

D、风水宝地——龟岗;

E、生态和谐的龟岗;

F、东汉时代的线条艺术;

G、走进东汉时代的音乐世界。

所以,我们在进行“第二单元实践活动”时,要邀请到的指导教师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美术、音乐等,这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要请示学校统筹安排。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只安排了一次集体的活动,之后的后续工作就由我本人分别指导各活动小组分别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实践活动了。

上述列举的都是我区我校的一些案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具有可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相辅相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前提,利用是最终目的。只开发不利用,这种开发就失去了意义;同样,不去开发,资源的利用就失去了基础。所以不存在不经过开发而利用的课程资源,也不存在只开发而不利用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开发主体的意识和能力,离不开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而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可操作性,即要注意考虑时间与空间、人力与物力等因素。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 地方指导和管理, 学校开发和实施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不同之处是, 学科课程资源由国家统一开发与设计,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内容) 是没有现成的, 需要由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所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可操作性, 直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已经好几年了, 但是还有一部分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可操作性还存在着困域。我们应该开发哪些课程资源?开发怎样的课程资源才有可操作性, 才能够达到课程目标?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学习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可操作性, 即要注意考虑时间与空间、人力与物力等因素。开发出来的资源才能够实施, 才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可操作性,时间与空间,人力与物力

参考文献

[1]薛文华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评价 (M) .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4年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

[4]梁平编.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

[5]王海燕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

[6]雷实著.教育实验方法论 (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年

[7]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内外案例分享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年

[8]聂衍刚.新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讲义)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2003年

[9]周庆林著.研究性学习指导 (M) .广西大学出版社.2 0 0 4年

上一篇:社会实践之回响下一篇:律师个人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