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爸爸》有感

2024-08-14

读《我爸爸》有感(精选15篇)

读《我爸爸》有感 第1篇

《我爸爸》这本书真的很棒!

我一边看一边笑,还不时指着书上的画面讲个不停:“你们看,你们看,这个爸爸的`头发怎么跟扫把一个样,真是太好笑了呀!

还有,这个爸爸怎么又穿着睡衣跟在女人后面跳舞呢,真是太滑稽了!

看完这本书,我真是超级超级喜欢书中的爸爸,因为他真的太棒了:

――他自信勇敢,“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还会走高空绳索”,甚至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

――他高大威猛,“吃得像马一样多”,“敢跟大力士摔跤”,“像房子一样高大”,“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他聪明可爱,“有时像泰迪熊一样柔软”,“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既是“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他幽默滑稽,“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游得像鱼一样快”,能够“轻轻松松跑第一”,“踢足球的技术一流”。

……

这个超人爸爸真是我心中的太阳,我多么希望自己的爸爸也像书中的爸爸呀!

读《我爸爸》有感 第2篇

今天,我读了《我爸爸》书里的爸爸真的很棒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好,他厉害得连森林里欺负“小红帽”和“三只小猪”的大野狼都怕他,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他还能走高空绳索,连袜子都可以跟着他。他可以和大力士摔跤。他跑步可以得第一名,游泳可以和河里的鱼儿一样棒。他可以和猫头鹰一样聪明,他还是个超级的舞蹈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歌唱家,他踢球也很棒。

书里的爸爸真厉害啊!我想到了我爸爸,虽然我的爸爸没有这么厉害,但是在我的心里他是最棒的,我的爸爸也很棒!

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有感 第3篇

在中国的动画片中,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最受欢迎的作品。我孩子经常津津有味地看, 有时还哈哈大笑呢。我受到孩子的影响, 也看了一两集, 也忍不住笑了。原先我只是以为动画片拍得好。但是看了书之后, 我觉得书写得更好。

这本书真的很棒。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作者的语言简练, 让人一看就明白了, 非常适合儿童阅读。二是故事富有儿童情趣。书中的故事是一个个独立的篇章, 而且都是在小孩子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亲切自然, 极富有儿童情趣, 易于孩子阅读。三是富有教育性。这是此书最大的特点。我们希望孩子读书, 其实是希望孩子能从书中受到教育。这是父母和老师鼓励孩子阅读的目的之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大头儿子喜欢坐秋千, 小头爸爸用轮胎给儿子做了一个秋千。大头儿子很高兴, 整天坐在秋千上玩。路过的孩子很羡慕, 希望自己也能玩一玩。可是大头儿子不愿意给其他小朋友玩。小头爸爸看见了, 眼珠子一转, 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 秋千不见了, 大头儿子很伤心, 小朋友们也很焦急。于是, 大伙一起帮忙寻找, 找到轮胎之后, 大家一起动手做秋千, 一起玩耍。最后, 大头儿子获得了小朋友的友谊。其实偷窃轮胎的是小头爸爸, 他用巧妙的方法使自己的儿子受到了教育。任何孩子读了之后, 都会感觉到非常有趣!

读《我爸爸》有感 第4篇

每次老师把《小星星》发到我们手中,我都会欣喜若狂,不仅是因为那美丽的图画吸引着我,那丰富的知识更让我受益无穷。

最近,老师把《小星星》发给我们,我像往常一样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欣赏着那一幅幅既美丽又新颖(yǐng)的图画,接着细细品读生动的故事,快乐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当我翻到51页时,几个大大的字眼“爸爸妈妈,今年你们会回来过年吗”映入我的眼帘。我再也高兴不起来,一股咸咸的液体从我眼角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我心里顿时在呐喊:“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

我的老家在四川,家有三姐妹,生活比较拮据(jié jū)。爸爸妈妈为了养家糊口,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太多时间来照顾我,便把我寄养在外婆家。我在外婆家生活已有四年多了,与外婆相依为命。逢年过节,爸爸妈妈为了节省车费,只能与我电话沟通,思念的痛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每当伙伴们穿上新衣,牵着爸爸妈妈温暖的手在家门口燃放烟花,欢度新春佳节时,我便情不自禁投去羡慕的眼光,一点儿也感受不到新年的快乐,只渴望爸爸妈妈能回家陪我过年。

今晚夜色优美,我想请月亮姐姐当一个心灵的邮递员,把我的心声邮递给我的父母:“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希望今年你们能回来陪我过年!”

读着这篇作文,星星姐姐的心里不由酸酸的。我非常能理解陈施利小朋友的心情。我想告诉小作者,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对你的爱一直是不变的。请你尽量地理解他们的不易,在家时,努力学习,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多为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有担当的好孩子。也希望在外工作的爸爸妈妈,能尽量多抽一点时间,回来陪陪孩子。毕竟,童年时光这样短暂,一不小心,孩子就长大了。爱与陪伴,比什么都珍贵。新年即将来到,希望小作者的心愿得以实现,见到亲爱的爸爸妈妈。

来信请寄:江西省南昌市子安路75号 《小星星》低年级“星迷来信”栏目

邮政编码:330009

电子邮箱:zuowenmgc@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星迷来信”)

读《我爸爸》有感 第5篇

读了《我爸爸》这本绘本书,虽然这个爸爸看上去很好笑,但我感受到这个爸爸确实很厉害。

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能和大力士摔跤;能在钢丝上走,但不掉下来;他像马一样吃的多,像河马一样快乐;他很胆大,遇到坏蛋野狼也不害怕;他能跨过月亮,跑步也能轻轻松松得第一;他能歌善舞;也像猫头鹰一样聪明,也像鱼儿一样灵活・・・・・・

这个爸爸真的很酷很棒,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也和他一样有本领。

读《我多想当一天爸爸》有感 第6篇

一天,作文课上,我读了一篇文章,叫《我多想当一天爸爸》。看了文中的介绍,我觉得文中的爸爸是该下岗了。

这篇文章讲述“我”和“爸爸”的差异很大。我早上起床比文中的爸爸还要早,他还说“我”是小懒虫。他早上都不叠被子,还振振有词地训斥我:“不叠好被子不准上学。”

读后我对小作者既怜悯又佩服。怜悯他不能看电视超一分钟。佩服他有勇气自己写出来对自己爸爸的不满。

比照文中小作者的爸爸,我的爸爸属和蔼可亲型的。我想买什么,我爸爸就买什么,我想吃肯得基,我爸爸就会带我去。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家庭而骄傲。

要是让我换爸爸,或者当一天爸爸,我绝对不会。

读《我爸爸》有感 第7篇

让绘本走入孩子的阅读世界

——读《我爸爸》有感

一直都喜欢读绘本,在阅读绘本时总能让心灵回到纯真的童真时代。当我又一次教一年级,我希望能尝试把绘本带到课堂上,借助绘本的“东风”帮助孩子爱上阅读,乐于表达。前段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我爸爸》这本绘本。

这本绘本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一位英国有名的画家。刚拿到绘本的时候,一个让孩子喜爱的爸爸形象,一个全新的孩子视觉的爸爸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本绘本描述的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爸爸各种形象的想象,文中从孩子的角度感受生活中的爸爸,让爸爸在文字中,在孩子的脑海中逐渐丰满、形象、可爱、生动„„清新的文字、温暖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走进了故事中的爸爸,更让孩子勾画着自己的爸爸,让孩子走进爸爸,爱上爸爸„„

打开第一页,“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一位胖胖的父亲端坐在桌子前,穿着睡衣,满眼惺忪,头发乱糟糟,哪里能看出来这位父亲很“酷”呢?文字和图画的错位让我哑然失笑。可是再接着看,爸爸背后的墙上贴着一幅画着“太阳”的画,从稚嫩和简单的描绘中,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孩子之手,这难道是作者在暗示我们:爸爸在我的印象中,就像太阳一样温暖?

再往后看,图文并茂的描绘了一幅“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爸爸叉着腰,大野狼正灰溜溜地往外走,门上的太阳呼应了前面墙上的太阳。再仔细一看,躲在门外树背后的是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呵,他们可是最怕大野狼的呀!“我”爸爸是如此的孔武有力,无所畏惧的画面。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野狼来进行对比呢?可能因为它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能打败大野狼的爸爸可以提供给孩子安全的保障——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再往后看,“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的头变成了马头,连椅子腿儿都变成了马蹄,可是,仍然看得出来这是“我”爸爸,为什么?因为笑容还是爸爸招牌式的笑容,睡衣还是爸爸标志性的睡衣。这就是表现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画风的典型图画,孩子看到这样随意组合的形象,更加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能从图画的描绘中感受到孩子爱爸爸,爸爸爱孩子的美好情感。

最后,画面中出现了“孩子的手伸在爸爸的胸前,小太阳又出现在爸爸的睡衣纽扣上,爸爸露出慈祥的笑容和温柔的目光”这样的画面。再翻到最后,“他也爱我。(永远爱我)”,爸爸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从画面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我爸爸》这本绘本的每一页,从封面到封底,连蝴蝶页也采用了它的花纹。能让我们更深的感受到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作者把对父亲的哀思,把生命中巨大的疼痛,把有些人要留着眼泪诉说的不幸,用这样一种夸张的,喜悦的,幸福的,阳光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或许才更接近爸爸的愿望。

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不仅如此,他们还很乐于表达自己对图画的理解。课后。我让孩子写一写自己的爸爸,就有孩子写到“我爸爸在水里像鱼一样灵活,我爱我的爸爸,永远爱他!”“我爸爸是个大厨师,能做各种各样好吃的饭菜,我爱我的爸爸”等,孩子稚嫩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他们对父母的爱,并且乐于把自己的感受用学到的语言表达出来。绘本教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也许孩子语言不够完美,但能让他们乐于表达!

读《我爸爸》有感 第8篇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未来, 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 有一条破浪的船。”如果是纯理性的, 没有充沛的、不可抑制的感情, 怎么能迸发出诗的情思?朱永新老师就是在用他诗一般的情怀, 倡导我们每个一线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教育生活中, 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是主角, 把这些小主角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才算培养出了理想中的学生?让我们追寻书中的脚步, 在文字中一探究竟。

一、理想的学生是品行端正、热爱生活的学生

“成人和成才是同一道理, 不成人也就不能成才。优秀的学生应该把道德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力争做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其中, 爱和同情心是品行端正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读到这里, 不禁为自己的学生感到自豪。小凯, 会担着迟到而被老师批评的风险, 也要帮助邻班的同学捡拾掉落在地上的一叠新书;小利, 虽然学习特别优秀, 可他还是主动和学习最吃力的同学一起玩耍, 完全不在乎同学慢吞吞的动作和慢吞吞的思维;小翔, 在中午用餐时自己还没有打汤, 先把组里同学的汤都一碗碗打好, 轻轻放在同学身旁……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大门上写“爱你的妈妈”来教育学生, 激发学生固有的爱心。学生心中有爱, 就会关注生活中的一树一花、一草一木、小动物、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到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到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

二、理想的学生是敢于创新、富有见解的学生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正成为教育探讨的热点问题。伴随人类迈进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 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不是‘读书机器’, 而是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里, 有一种“随大流”的思想, 许多学生也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习惯, 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不敢否定权威, 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明显缺乏。作为一线教师, 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合作学习的模式, 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孩子, 让每一个孩子都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论是精彩的、拙劣的、肤浅的、还是高深的发言, 教师都一一接纳, 把孩子们每个人的发言都当作最精彩的发言。教师的工作中心在于“倾听”“串联”。在这样的课堂中, 儿童是主角, 教科书是配角, 儿童以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和课题为中心, 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高品质的、创新的活动, 让思维的火花时时迸发, 让每个孩子都感受自己很重要!

三、理想的学生是兴趣广泛、拥有特长的学生

“对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和一个精神贫乏的人来说, 他们在世界上生活的意义、人生的满意度、心理发展健康程度都是大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一个孩子如果有了非常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一技之长, 那么这样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担心。俗话说“无事生非”, 很多学生学坏都是因为精神空虚、无事可做而被引入歧途的。课间、课外活动、午餐后的自由时间, 引导孩子们玩拼装积木、猜字游戏、拼图游戏、下五子棋、下象棋、做手工、创作连环画、写小说、写诗歌……只要自己擅长的, 都可以在自由时间让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素质+特长的培养模式应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学生应明确地对自己提出挑战和要求。我的特长是什么?我凭什么给社会增添个人色彩?怎样让社会听到我的声音?这些都取决于特色。只有兴趣广泛、有特色、有个性的人才, 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脚印。

四、理想的学生是学习高效、善于合作的学生

“我们处在一个广泛合作的时代, 那种‘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时代基本过去了。”在学校, 要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把每个学生分到组里, 让合作成为班级学习、生活的主旋律。学习优秀的孩子想办法多帮扶后进的同学;学习后进的多努力, 在团队中, 为了不推延, 为了团队的最终目标, 给自己做事情限定时间, 让自己在团队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简约而高效。期末或平时评奖时, 多奖励团队, 少奖励个人, 成为了我们奉行的原则。让孩子们感受到“以一颗快乐的心对待别人通常也会得到同样的快乐”。

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 第9篇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有着美好理想的小男孩,叫扇贝。他为了给自己养的一只巨型猪——“荷包蛋”找一个家,决定带它“私奔”。在“私奔”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事情,这让一直不想长大的扇贝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荷包蛋”终于找到了新家,而扇贝也从此不再害怕长大了。

我很喜欢文中的一句话:“每个小动物都有一颗纯洁的灵魂。对小动物来说,长大就是竭尽全力活下去!所以,只要竭尽全力了,我就不再害怕什么,也不再害怕长大了。”

曾经的我也害怕成长,因为长大会有许多烦恼,要上学、要考试、要面对困难与挫折。可如果永远不长大,始终停留在那个点上,就不会有收获,而且看着身边的好朋友一个个因为长大“离开”自己,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自从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成长,原来不想长大的想法是那么的幼稚。虽然长大给我们带来了烦恼和困难,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让我们的意志变得更坚强。长大,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长大,让我们见多识广;长大,让我们自由翱翔;长大,让我们创造辉煌……

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必须经历长大。与其害怕长大失去一切,不如让我们一起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长大”吧! 相信,在长大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收获许多。

(安徽省马鞍山市附属小学

五年七班*周雨洁)

读《穷爸爸富爸爸》有感 第10篇

阿捷

该书在去年12月看完的,当初并没有养成看完立马写感想的好习惯。正如徐老师说过的,群中未来一定会有成功的投资者,但不是人人都是。

当然,这都是一个随机过程,其中成功的人士是小概率事件。或许那么些人在未来哪一天,不断地坚持,由量变产生质变,从正态分布的两尾端,走到了中高端,那并会让人惊讶,毕竟人是善变的,可坏,当然也可好。

一直以来我心里都清楚,我智商平平,没有显著的家庭背景,没有高人左右指导,想跑快些稳些,方向对些,就得请教他人,还得不要脸那种。

书中作者有一位富爸爸,一位穷爸爸。其中他提到的穷爸爸,其实按我以前的观念理解,放在中国,他前期也算是挺有钱的了,毕竟怎么地也是个政府官员还是高学位的。后来我索性不转牛角尖,跟着作者思路走,并引出一条和大多数人不同的财富观---不要为金钱而工作。

这句话本身既是矛盾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就看你怎么想。因为不断工作的人,以为钱能使他们那被恐惧和欲望折磨着的灵魂平静下来,但实际上钱无法满足他们无穷尽的欲望。另一方面,理财的最基本的起点就是业务工作带来的收入,然后加以科学的投资,这是毋容置疑的。所以这句话到底矛盾不,在于当初入职工作的目的和起点思维。

对于我的生活,我真切的有位穷爸爸和富老师。我爸,农村出来,高中文化,误打误撞七几年就去了深圳,可以说去的时间刚刚好,迎来改革开放,照理说我家应该xxx,但是却xxx,所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话我真的四肢赞成……

父母到深圳后一直房奴到我大二,好不容易成房主了,继续车奴到至今。“今年过年,也闲着,能耐心陪父母坐着听着,就这样回顾着父母以往的经历。

那晚以后,2015年徐老师朋友圈的字句若隐若现出现在我脑海,我发现一张图,一句话那种我反而记不清,但老师转发的文章尤其有故事那种,只要我认真看了,一定能联想到生活。

典型的,我爸车奴行为,20万贷款了一架S6比亚迪,至今里程数才3W多,除了上下班用下,平时哪也不去,上班要早起半个钟到一个钟,为了车位,下班还得怕没车位。

如果当初没买车,用那笔钱投资,按平均投资回报率8%来算,两三年下来,也有三到五万了。如果买基金,每月拿一千(相当于如今每月一两千车贷了),按15%止盈,都有六到十万。

开始我心里会觉得老爸没理财头脑,要是自己早点加群懂道理就好了。后来这种想法我制止了,毕竟那是爸的钱,他怎么地,他自由,即使当初我懂道理了,也只能给建议。我如今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训,走对理财方向,和培养对的理财思维,尽量像书中作者那样,把穷爸爸和富老师作对比,找真理。

书中提到的财务自由,无非是让人拥有选择快乐的权利,有避免烦恼的最佳途径。说到这点,爸有了车,照理应该方便多了,也会开心些。可惜的是,逢过年,我姐总会找我抱怨,每年回老家,哪又去不了,无聊死了,还上不了网,没流量……

以前是没车,现在有车了,我知道爸以前哪里也没去,自然没啥地方推荐,所幸哪也不去,或者丢我姐夫带咱玩。其实我心里都知道,他为了省油费。开始这只是我猜想,后来证实了还是在我读研开学的时候,我想当然的以为爸应该会开车送我去,后来他提到句,“来回油费还不少哦(我考的广大,所以是深圳广州来回…)”。

当然,一般这种情况的父母,最终会出于父爱或者我东西确实不少,会亲自接送。从前我假如是旁观者,看了类似我这样的事儿,多少会感觉有点心酸。

不过很神奇的是,当初作为局中人的我,没太多感觉,反而分析的出,父的心理起因和由来,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推着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我明白,或许是考研的经历,或者是徐老师的朋友圈,或是看过的文科书目,某种程度上,我变成熟了。

在读完这本书后,另一个能联系到我生活,并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事情是,开学中秋节我走访我姑姑家。书中提到,“成功的办法就是运用你的技术知识,只会以及对于游戏的喜爱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并降低风险,而大部分需要学习并掌握不止一项技能,需要看各种书籍,利用多种学习渠道,只有这样他们的收入才能获得显著增长。”当初因为自己想太多,纠结读博不读博呢,想去请教这博士姑丈,且听家人提过,他还负责过招聘,是一个混凝土公司的董事长。当我问到这问题时候,姑丈反问他儿子,也就是我侄儿。侄儿(初中)含糊的说了读与不读的利弊,对比初中还在玩模型玩具的自己,他分析的思维让我挺惊讶。后来我知道,姑丈给他推荐了不少书,他也读了不少,或许有些他还看不懂,不过看过了,潜意识里面,就有思维了。

那时候我的心思已经神游了,我明白这种问题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只有自己利弊分析了,才知道啥适合自己,不读博,按徐老师说的,这年头不是学历当头,要学习,互联网怎么都行。读博吧,学术专业知识更扎实,但社会中能对接吗,就得跟我专业相关了。

另外的,我一直在想,教育资源也是人的一笔财富,我思考着,我的后代能否有个人给他推荐书目增长学识呢?我的穷爸爸不会给我推荐书,因为他肚子没墨水,不过小时候他会给我从单位拿回好多白纸,说给我算术…(后来大多吃饭时候当残渣纸用)。或许这也使我一定程度上读了数学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因吧(关系好像也不大)?

不想想到另一方面,我心里便平衡了,我有一个徐老师,他朋友圈里也推荐书,而且都是心理职业理财哲学中医都有的书,只要我愿意看,我就有导师,有人指导,而且还是每天呵护型,剩下的读研两年,我要倍加珍惜,只有投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周边的人与事,都不属于你,属于你的只是依托在脑海那沉淀下来的知识。

Ps:我大学才知道:这个姑姑是我二奶奶的女儿,不是我亲姑姑,但我知道,她年轻时候是家族兄弟姐妹中最为刻苦努力的。正如徐老师以前一篇文章提到的:你是什么样的人,找的女(男)朋友也差不到哪去。

这话用在姑姑家,真绝了。姑丈农村出身,四年华南理工大学大学贫困生,与姑姑相遇,姑姑、姑丈成绩优异,都有机会保研深造。可惜当初因姑丈资金有限,听家人说,最终是姑姑放弃学业,在外工作,并供姑丈完成学业,如今,他们事业有成,按普通人家消费话,应属于财务自由阶段了。

感想的最后,汇报下自己理财进度:

股票方面: 片仔癀500手成本56,当初66价位买入的,后来问老师能不能每降低3块所有买一手,老师没回,要我自己判断,最终我还是按降价买入,降低了成本。

东阿阿胶 800手 41元的成本 今年开学5000新生奖学金入多了100手,和前叉韧带保险赔付1.6万(相当于又从父母手里拿的钱),再投多两手,今年新增三手,中途做过成波段,至于降了多少成本,没算过。伊利股份 300手 成本15元 去年大跌至今没动过。

基金方面:招商医药基金,基本按每月100-300投入,本期盈利1200。去年单纯每月100-200,今年按徐老师节奏--大跌大买小跌小买,亏不止损,盈才止利。按节奏收入果然明显,比如本期收益就是理论联系了实际。

网易理财:曾经投的66和168全部赎回用于去年11月治疗膝盖韧带撕裂重建手术。实践证明,短期这种小投资,回报率6%,稳定,且在需要使用资金时候赎回速度给力,方便资金流动,银行钱,出去6个月生活费多的确实可以放大平台p2p。

书籍方面:

实体书:看完雪球《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作者唐朝 好书,打算第二遍再写感想 里面涉及的一些会计概念和计算需要财务管理书)看完《基金入门》 考完证券从业资格(改革前)看完《巴菲特叫你如何选股》。

电子书:《中国人英语自学方法教程 作者 徐海天 徐火辉》丹尼尔戈尔曼《情商》经典。

正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聪明投资者》 打算重读(开学在自习室被偷,可见魅力无穷)。去本科蹭了五周课: 财务管理课程 基础会计 之后发现自己看还快,预计第九周看完。

短期理财相关计划:9月前考基金从业资格。

大额消费:ipadmini4 3700 三星S4打不了电话 换我妈的三星gt5300

两件纯白T桖 90元。乙肝检查400。鼻炎治疗及过敏原检验460(可见医药费高的可以,一个月生活费的节奏,不生病不受伤就是最好的理财)。

感恩老师:你发的很多字句,对我而言,影响大的也许你也不知道,不过没事,你知道学生会感恩即可。该文不求发出只求看见,知道学生有在学即可。

写于2016年4月16日,耗时2小时。修改耗时20分钟,如今正好23.09,应当上床修养身体。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第11篇

本书通过富爸爸和穷爸爸对金钱等问题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强烈的思维碰撞,使作者在这种思维碰撞中,能够进行对比和思考,从而阐述了富人为什么会成为富人,穷人为什么会成为穷人,并为读者指明了方向。一切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

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就会产生不同的人生结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真可谓日新月异,有人迅速暴富,也有人瞬间破产。

现在我越发认识到,即使得到良好的大学教育,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也不能保证人生的顺畅。

网络发达,时常看到有关大公司对中层、大龄职工的裁员和辞退的新闻,中年危机仿佛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不作出改变,那么,当那个黑天鹅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将如何面对?

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现实,我们需要寻求新的出路,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为了孩子的未来。

作者认为财商至关重要。因为绝大多数大人没有经过财商教育,孩子们在学校又缺少有关财商的教育,这导致人们普遍不懂理财。看看那些深陷校园贷的大学生、盲目投入股市的韭菜们、中国众多的房奴……

财富,不是那么容易积累的。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想变得富有,乃至实现财务自由,必须像富人那样思考,按照财富的法则去积累财富。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告诉我们:

1、富人不为钱工作。

大多数人(穷人和中产阶级)则是为了钱工作,他们努力工作,获取报酬。而这份报酬,还拿不全,要扣除一部分,好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百姓兜底,不至于饿死,但是教育、医疗、房子却一直是中国人的新三座大山。因不懂得理财,很多人被压得透不过气来,甚至是活得很痛苦。

想一想,我们大多数成年人每天的生活是不是就是,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

我们越是努力工作,越要付更多的账单,人生就陷入了这样的死循环中,即“老鼠赛跑”。

作者认为:工作只是面对长期问题的一种暂时的解决办法。我们要改变自己,克服内心对金钱的恐惧和贪婪(欲望),要驾驭金钱,去思考,让钱生钱。这可能就是一些文章里常说的“睡后收入”吧。

2、要学习财务知识,购买资产。

富人和穷人对资产的定义是不同的。以房子为例,大多数人都期望年轻时就拥有自己的房子(这套房子很可能是贷款买的,毕竟中国的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他们都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房子会升值,这就是资产。但富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过早地购买房子,是背负了负债,同时失去了积累财富的大好机会,因为人们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房贷问题上,而不是去投资,让钱生钱。

富人对资产的定义是:能把钱放在你口袋里的东西。这句话既简单又实用。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财务知识,提高自己的财商,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资产与负债的区别。一旦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竭尽全力地去购买能够带来收入的资产,这是我们走上致富之路的最好办法。

3、关注自己的事业。

作者认为,事业的重心就是自己的资产项,而不是我们的收入项。

富人关心的是资产,而其他人关心的是收入。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打工者,在我们的思维中,努力地工作就是为自己的事业(职业)打拼,其实并非如此。真相是:我们在耗尽一生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人致富。

所以,我们要转变思维,去关心我们自己的资产。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资产呢?

作者在书中也作了归纳:

不需要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

股票。

债券。

共同基金。

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

票据(借据)。

版税。

其他任何有价值、可产生收入或有增值潜力并且有很好销路的东西。

这里面我唯一稍微熟悉点的只有股票了,但也在这上面吃过亏。

因此,当我们要经营资产前,首先得了解它,并懂得其游戏规则,这样风险就会降低,我们才能更容易成功。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有意愿和能力去创立公司的。

4、克服困难,开始行动。

这里作者也提出了10个行动步骤,我们可以借鉴和应用:

一个超现实的理由——精神的力量。即强有力的理由和目标。如果促使你前进的动力不够强大,那么前行的道路上的严酷现实就会使你退缩。

每天作出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力量。首先要投资于教育,投资自己学习如何投资,不要让自己“无知”。

慎重地选择朋友——关系的力量。这里不是说要嫌贫爱富,是指要多结交些有钱的朋友,学习致富的知识。俗话说,千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在一起,百万富翁和百万富翁在一起。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不要听贫穷或是胆小的人的话,远离“小鸡”式的观点。

掌握一种模式,然后再学习一种新的模式——快速学习的力量。“你学习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首先支付自己——自律的力量。富人先支付自己,再支付账单,其他人则相反。作者说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就别想着致富。并提出:致富,并不以牺牲舒适为代价地支付账单。(这就是财商)同时,我们还要管理好自己的现金流、人际关系和时间。有胆量不随大溜才能致富。

给你的经纪人以优厚的报酬——好建议的力量。要找一位很关心你的利益的经纪人,他能教你并帮助你。

做一个“印第安给予者”——无私的力量。明智的投资者不只看到投资回报率,而且还能看到,一旦收回投资,就能额外得到的资产。(这也是财商)

用资产来购买奢饰品——专注的力量。用消费的欲望来激发并利用自己的理财天赋去投资。要成为金钱的主人,你就要比金钱更精明。(这也是财商)

对英雄的崇拜——神话的力量。模仿或赶超大英雄是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如果他们能做到,那么我们也能做到。

先予后取——给予的力量。当涉及金钱、爱情、幸福、销售和合约时,都应该记住要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先付出,然后才能得到加倍的回报。慷慨一些。反过来,那些人也会慷慨地对你。

读《穷爸爸富爸爸》有感 第12篇

全书通过序言引入,第一章通过富爸爸与穷爸爸的对比,为读者引入富人不为钱工作的理念,说明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在于他们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对财务知识的不同理解,以及基于此的在现实中的不同做法。第二章阐述了变成富人要面临的困难及克服办法,紧接着第三章介绍了10个步骤开发自己变成富人的潜能,并号召读者“开始行动”。

从散乱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并非特别清晰;从部分不能自圆其说的论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理论并未完全确立。这点从全文最终并没有提出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就得到了印证。不过“紫色秘籍”之所以一版再版成为畅销书,也在于作者的形散神不散,始终围绕普通大众对于财富的渴望心理,始终通过富爸爸的“非常规”理财方式来冲击大众的传统观念,破除了“穷人为钱而工作”,确立了“富人让钱为我工作”,来达到大众读者的共鸣。

书中的提出的几个观点和方法,在这里值得再深入探讨。

第一、“资产与负债”的概念。作者认为,资产是能够把钱装到你口袋里的东西,而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拿走的东西。这个视角非常独特。作者阐述了富人是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资产,从而资产带来更多收入增加资产;而穷人不断滴增加自己的负债,从而不断地为了自己的负债而勤奋工作挣钱、努力跳槽晋升。我们普通大众受到的传统教育,总是要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养家糊口(当官也是一种、工作职业),让我们一直囿于被“鱼肉”的怪圈不能自拔。而作者要求我们跳出这个怪圈,去做自己的事业,去增加自己的资产。不为钱而工作,实际上就是不要傻傻地只会工作。

第二、作者揭示了税收和公司的秘密。税收,原本用来劫富济贫,但聪明的富人却巧妙地绕开,举手赞同的大众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者认为税收,是在抢劫,不鼓励能干的人,只照顾懒惰、没本事的人。富人如何能避开税收呢?作者提到了“公司”,有了公司,富人的现金流是“收入(资产性、运作所得)-支出-投资-收入-支出-缴税”,而穷人的现金流则是“收入(薪资)-缴税-支出”。很明显,富人用公司实现了“合理合法的避税”。

第三、书中的几处精彩片段,算是作者提出的“如何变成富人”的方法论。

1、成功所需的管理技能:①对现金流的管理;②对系统(包括对本人、时间和家庭)的管理;③对人员的管理。

2、变成富人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就是克服哪些人性的弱点。①恐惧。不要对失败和困难而感到恐惧,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成功的教训,那么“勿忘阿拉莫”记住教训,集中精力于一点。在胆量和耐心的支持下,正确看待失败,将会成功,或者由失败走向成功。②愤世嫉俗。我理解为“不坚决,遇外界施压时摇摆不定,踌躇不前。”③懒惰。作者认为“忙碌的人常常是最懒惰的人”,他们试图用忙碌掩饰懒惰。事实上,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甚至自己也可能是。④不良习惯。我理解为“传统习惯或者传统观念”。作者谈到“支付自己”与“支付别人”的先后顺序问题,并说明富爸爸“先支付自己”。作者认为富爸爸“后支付别人”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动力。诚如文中开头所讲“我有孩子,所以我没有钱”,是穷爸爸的心态,不可取。而应该有富爸爸的心态,“从不说我没有钱”,而应该是“我有孩子,所以我必须有钱”,这样,就给了自己思考和行动的“后续”动力。而如果像穷爸爸的心态,就会止步不前。⑤傲慢。自大和无知是相随的,会阻碍人们进步。

3、开始行动。①获得精神力量。我理解为明确的目标所产生的强烈的欲望,从而产生的精神推动力。比如你迫切想拿游泳世界冠军,那么你会很有动力去做,去克服困难。②选择的力量。我理解为“向左向右,取决于你的选择”,那么你是否选择持续向前。③朋友的力量。我理解为“圈子的力量”,你要利用你圈子里的资源,向好的朋友学习成功方法,向差的朋友了解失败经验。④学习的力量。⑤自律的力量;⑥用人的力量。我理解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不仅要会管理能力不如你的人,还要会利用和管理聪明的人,还要学会利用你的上司。⑦无私的力量。⑧专注的力量。⑨偶像的力量。确立一位自己的偶像,以他的标准要求自己,失败的时候用他来激励自己。⑩给予的力量。也就是先予后取,只有投入才有产出,无论是金钱、微笑、爱情、友谊还是其他。

读《我爸爸》有感 第13篇

一位日本来的朋友送给我一个游戏软件, 我想看一下说明手册, 再教给小朋友, 可是还没有等我看完, 小朋友把电脑一打开, 早就已经玩起来了。我以为我是学理工的, 面对新的软件, 或者一套新的机械, 我先看手册, 看完使用手册再教他怎么玩, 可是小朋友用吗?他们不用, 他们早就会了。这就是学习方式的不同……事实上, 最重要的原因是小朋友的学习方式与成人的不同。我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套他们的学习方式……

何其相似的场景啊, 从那以后, 我就非常关注探讨信息技术学习中成人和儿童学习方式差异问题的书籍, 希望得到问题的解答。直到不久前, 我读到了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 (3.0版) 》一书。

本书把伴随着数字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称为“N世代”, 就是网络一代。作者唐·泰普斯科特在2004到2006年对世界各地的N世代年轻人开展了一次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调查, 共采访6000人, 得出了40多份研究报告。本书就向大家介绍了调查所得的N世代的真实面貌以及他们和成年人的学习差异。读完本书, 掩卷深思,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谓启示颇多。

首先, 关于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书中指出“N世代不一定会从头开始”。书中认为, 成年人在网络出现前就已经长大, 他们习惯于读说明书, 通常都会用循序渐进、从头看到尾的方式吸收信息。而N世代则不同, 因为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是超文本的, 跳跃性较强, 和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特别是面对一个新的套装软件的时候, 儿童或年轻人倾向于先探索, 遇到困难时再求助或看说明书。年长些的成年人会先读使用手册, 两者思考问题的角度真的不一样。

这一段调查所得的结论正好解决了我的困惑, 此后, 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 在进行软件操作类教学时, 我总是尽量给学生时间自己去探索, 而后再由教师总结和讲解理论知识部分。

除了针对软件操作类教学的有益启示外, 书中还对N世代与成年人不同的学习方式做出了全面的观察与思考。其中不乏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有裨益的观点与建议, 以下就是我提炼的书中观点以及我自己的思考。

1.少说教

书中指出:“N世代是天生的询问者, 他们对老式教学不买账。”在当今时代, 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堂上, 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了解可能超过教师。他们反感说教的教师, 在课堂上, 教师不是课堂上的权威, 而应该是“先行学习者”, 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在此理念下,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 应该尽力构建一个民主的课堂。应该允许学生随时随意提问, 教师要多询问学生, 并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

2.利用“科技”来了解学生

书中指出:“别以为在教室里用上科技就行了。”N世代喜欢个性化的方式, 包括师生交流的方式。我认为, 这提示我们, 在课堂师生交流方式上, 我们不妨尝试利用“科技”来了解学生。例如, 有的教师尝试在课堂上用QQ与学生交流, 我觉得就是很好的方式, 它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保护了学生的对话隐私。用N世代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 更能够获得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3.N世代是“视觉专家”

书中指出:“在数字化世界里的成长经历让N世代学会了怎么读图画、图表、图标, 他们可能比父辈更看重视觉。一份针对N世代的研究显示, 他们通过视觉图像学习的效果比通过文字学习的要好。”这正验证了很多学者提出的观点, 即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读图时代”, 而这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可能产生影响。比如, 以往在课堂上, 当学生自行操作的同时, 需要外部帮助指导时, 教师往往提供一份操作说明书, 或计算机自带的文档帮助信息。当我们了解了学生通过视觉图像的学习效果好于文字时, 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文件 (可利用Snagit等软件) , 提供给学生作为操作帮助, 而尽量回避提供操作说明文档的方式。

通过阅读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 (3.0版) 》一书, 我了解到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生与教师有着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而这些应该作为我们教师设计教学的依据。正如书中所说的:“N世代在数字化的21世纪里长大, 但教育系统里的一些方面却是为工业时代设计的, 难怪那么多学生都不愿意接受。”有调查表明, 在中学各科课程中, 信息技术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但愿信息技术课能真正从学生出发, 课堂上少些成人化的痕迹;但愿我们的学生会说:“我喜欢信息技术课堂, 因为我的信息技术课我做主。”

图书信息

[美]唐·泰普斯科特著, 云帆译。数字化成长 (3.0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图书简介

《数字化成长 (3.0版) 》的问世是因一个400万美元研究项目而激发的。书中细致地展示了网络一代的魅力。唐·泰普斯科特在研究了6000多个年轻人之后, 看到的不是一群注意力不持久、不会和人交往、被宠坏了的“对屏幕上瘾的年轻人”, 相反, 他发现了一个个用革命性的新方法去思考、社交以及学习的新鲜生命。

读《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有感 第14篇

一个叫阿章的小朋友,原来是个地地道道的都市小孩,现在暂时转学到乡下,每天很开心地在田野里玩乐。可是,住在一起的表妹,不知为何总是对阿章充满了敌意。直到有一天,两人再度起了争执,表妹对着阿章大声抗议:“请不要再把妈妈当作佣人!”阿章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从来不曾注意妈妈的辛劳……

读完了这本书,我大受启发。平时,我也把妈妈当佣人一样看待,觉得她为我而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仔细想想,妈妈也是人啊!她也有她的尊严,如果换作是我,肯定是无法忍受的。妈妈是我的长辈,我应该尊重她,而不能忽视她的感受。想到这里,我深感羞愧。

有时,我心情不好就拿妈妈当出气筒,气势汹汹地冲着她吼;受了委屈,就拿她当娃娃撒娇。可是,当妈妈伤心郁闷时,我从来不知道关心她、体谅她,我要在此检讨。

以后,我一定会孝顺父母。当他们下班回家时,我会体贴地去亲亲他们,并端上热腾腾的茶。睡前,我会给他们打一盆热水泡泡脚、捶捶背,并亲切地问上一句:“这样舒服吗?”看到父母露出幸福的微笑,我的心里也会乐开花的。

爸爸妈妈,我不仅是你们的小棉袄,而且还是你们最好的朋友。

读《穷爸爸富爸爸》有感 第15篇

因为只有我们有一个智慧、会思考的头脑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富人。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告诉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基础便是我们的头脑。

富爸爸穷爸爸两种认知两种人生,一个人的思想深度,认知深度是由后天决定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富人的机会。

而提高认知的最好方式就是吸取,有选择性的吸取其中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方式便是读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

思考任何问题,若想得到实质性的答案,我们需要从源头思考,理性分析而不是让我们的情感代替我们思考,很多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却始终是个平庸之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害怕损失害怕失去的程度远远大过了想要成功想要实现财务自由的程度,因此他们避免了失败选择了稳定安全,而失败是成功之母,她们选择了避免失败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也选择了避免成功。

解决任何问题最好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直面,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唯有变化是唯一确定的,既然我们深知这个道理,那我们面对风险最好的方式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因为风险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如何驾驭风险凭借自己的本事让自己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不是选择避免。

实现财务自由之路重要的是投资大脑培养财商。何为财商正所谓对症下药。

财商是会计,投资,市场营销,法律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将上述四种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以钱生钱就会容易的多。为了赚钱只有一项技能的人只能努力工作。

时代变了,很多要求也变了,现在不是好好学习就能很容易得到一份好工作,你得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才能,这就意味着人要向综合方面发展不能只专某个方面,毕竟多个技能多条谋生之路,也应了那句话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以内的钱。

你懂得了这一点就是你拥有的最大财富,你不知道这一点就是你面临的最大风险,所以人永远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投资我们的头脑,尽可能就是要减少无知的风险,增加赢的概率。

如今这个时代是脑力比拼信息获取速度广度的比拼,脑力也遵循用进废退的道理。

上一篇:职场里如何做好自己的新工作下一篇:甄选小学英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