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024-09-03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精选8篇)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1篇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信息素养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大学生走向社会,对于信息时代的适应性。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的提出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

2.信息素养的定义

自1974年信息素养概念提出之后,美国先后有信息学专家帕特里亚·布里维克,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道伊尔等对信息素养做了深入的研究。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其定义为“信息素养是指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仍有多种观点,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

1)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2)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

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5)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7)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8)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9)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

还有专家提出,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次(技术层面的信息技能,知识层面的文化素养和意识层面的信息意识)和八大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

由上述的不断变化的定义和标准,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并且它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也就是说,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就是一个具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能够较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人。

二.大学生信息素要培养的必要性

1.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英国技术预测专家 姆士·马丁的预算结果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

纪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则为每3年增加一倍。这样快的速度对于每一个社会中的人的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信息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具备信息素养能力就被认为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是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1世纪的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与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所不同。教育承担了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时代对教育也相应的提出了种种要求,概括主要有三点:

1)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2)培养内容应着重使学生学会查找,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使其成为独立的终生学习者;3)培养方法灵活多样,不强调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空间,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3.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影响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在时代和社会的潮流中,各国都在奋力追求人才,谁能在这方面领先,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成为各个行业的需要;而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才能在人才的大潮中脱颖而出。

三.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

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信息素养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并且开设相关课程,对信息素养教育尤为重视。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在近几年才提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今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经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1.信息意识缺乏,不善于捕捉信息。

主要表现为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淡薄,缺乏对信息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对信息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不善于捕捉信息,对图书馆及其他课外学习资源不能充分的重视和利用,甚至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经常去上网,却仅限于娱乐,聊天,浏览学校主页,却很少关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另外,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导致或缺信息的片面性和不专业性,从而影响了判断和决策。

2.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知识贫乏,信息检索效率低。

完整的信息检索概念应包括信息的组织存贮和文献的查检。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忽略前者,对文献信息检索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够,缺乏多途径查检文献的意识和能力。很多学生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脑,但是由于缺乏图书分类,缺乏把专业知识与信息检索方法和途径相结合进行高效的获取信息所必须的技能,无法实现通过计算机获取所需信息,表现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盲目和低效,导致检索结果不理想。

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不够。

信息技术还只是别的学科的辅助工具,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学生还没有达到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在学科中发挥作用。

4.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根据调查,在信息道德和法规方面,诸如对“计算机犯罪”,“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的侵犯”,“网上的认为恶习”的认识,有许多学生仅认为计算机犯罪属于违法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了解其他三种行为也属于违法或不道德的范畴。总之,上述分析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道德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迫切需要信息素养教育来提高个人信息素养道德。

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1.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规划。

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学校课程的开设和学生管理等工作都将围绕就业这个“指挥棒”来运作。而在用人单位,首先考察的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取和素质的提高仅靠专业课是不够的,高校应该根据专业设置,培养方向等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

2.培养信息意识,确认信息需求。

信息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兴衰。为此课程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定的基础;帮助学生确认一个对信息的需求,并形成基于信息的若干问题,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要求学生长期的,持续的收集有关信息,以达到培养信息意思的目的。

3.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4.拓宽信息检索空间,强化检索能力训练。

5.创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

6.采取多元评价标准,督促学生自觉提高信息素养。

7.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要求各学科教师都要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8.规范信息行为,培养信息道德。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道德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是信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保障。加强信息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做非法活动,并懂得采取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浅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2010年12月20日

2.尹志清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3.董俊梅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第五卷第五期2006(000034)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2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全国各地多个城市极端降雨现象频发,造成城市内涝状况屡见不鲜,对城市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打乱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情况严重的地区不仅造成了人民财产的极大损失,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的现象,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存在公共政策失误和社会管理失策的一面,但是设计理念及理论的缺陷也是造成城市内涝的重要因素。理想化的设计理论以及脱离实际的设计理念成为隐形的内涝成因之一。改变陈旧设计理念,完善设计的每个环节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滨江新区木锦树雨水泵站为例,对泵站的设计规模、工艺流程、运行工况、泵站节能等设计要点作了详细介绍,并对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雨水泵站;集水池水位;节能;工艺设计

1.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含义

如果想要将信息素养培养与网络相结合,首先你要了解信息素养培养的含义是什么,信息素养培养就是指将一些正确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通过教育的方式来传输给某一个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可能是学生也能是社会普通人士。现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先锋群体,他们必然是网络的忠实使用者,所以网络就必须成为新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的载体。“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也可以说是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结合物。”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股新兴力量,他们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整个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中,要充分使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现代的传播手段利用在这其中,这种教育方法关键在于有好的设备以及很好的教育工作者。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让网民能够从这些被传达的思想中受到一些教育,让网民形成一套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正确的政治品德的一种教育实践。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是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等手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及认知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新的信息素养培养方式。当代大学生是深受网络时代影响的一批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网络的忠实使用者,他们乐于尝试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而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就是利用现代的网络传播技术作为载体,进行传播一些日常生活中只能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思想道德观念,这些思想道德观念会通过网络在潜移默化中被这些大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使其在正确的信息指导下成为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接受过信息素养培养的大学生们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在步入社会之后变得更加具有社会竞争力,同时信息素养培养在有了网络作为载体后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

2.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

2.1 把握好信息技术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优势

比起传统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有着自身的显著特性。首先,因为信息技术不能像博客或者日志那样能够长篇大论,因此学生可能通过零碎的表达来发表自己的内心想法,让所有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参与者都能享受到信息技术提供的功能;其次,信息技术、手机等这类移动终端能够跨越地域自由发布共享信息,这样一来就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可谓是其他教育方式的补充,让英语专业教育的参与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真正的实现教育工作主要对象双方的“无缝对接”;第三,通过信息技术里面的微群社区,可以自由选择特别关注并不断转发,这不仅方便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者把握学生的思想趋势的信息,同时还能改善工作质量,减少了对教育的投入成本,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1]。高校合理构建官方信息技术发布平台,将学校内部相关信息主动对外发布,对学生所提出意见选择性采纳并及时回复,针对学生所反映的实际情况要妥善处理,深入学生内心的同时建立友好师生关系。与此同时学校官方信息技术还要将“信息技术议政”功能最大限度发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以此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

2.2 扩大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施行主体范围

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灵魂和核心。以知识体系与学科分类的方法可以将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分为信息素养培养、网络政治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国情教育等内容。从名称上面看,就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培养和普通教育充满了一致性。在这五大类信息素养培养中,信息素养培养是属于入门的教育也是其他的基础。五类信息素养培养中最为核心的教育则是政治教育,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信息素养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属于方法中的关键手段。网络法制教育是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最后一项国情教育则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得出实践充实教育。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体系,对于实现高校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和任务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于当前学生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培养,应该发挥高校的各种“人力资源”,扩大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施行主体范围。除了英语教育理论课的老师以外,英语教师队伍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个我们将在下面的论述中展开。第二种是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师,虽然说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师不一定有英语教育

理论课的教师那样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当网络与英语教育课联系起来的时候,那么,计算机老师的作用就摆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因为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们在向学生传授专门知识的同时,如果能够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联系起来的话,那么就会有利于克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一直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

2.3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来自课堂之上,而黑板的大小是有限的。所以,一节课之内能够传授的知识内容也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如果是运用现代网络科技的话,教学内容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因为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其信息存储量是非常惊人的。正是信息技术使得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得到了延长,传统的英语专业教育工作就是讲课,这种方式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僵硬的授课方式,使接受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体范围扩大了,进而让更多的人接受到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将不在局限于几十平米的教室内,在网络上,虚拟空间是无限的并且自由的,这样一来,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就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化了。高校英语教育工作教育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对英语教育课程做补充,并且要做好带头作用,规范的使用网络语言,采取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尊重每位学生,认真回复他们的留言和意见,耐心的为学生答疑。教学者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可以随时调动一些对于本节课有用的内容来给学生们举例或者丰富内容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内容。这样的教学是很容易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此外,在编写教案或者未来的教学计划时,教学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更多的资料,这也是对于教学者的一种充实。

2.4 网络提高了信息素养培养的效率

传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采取课堂讲课的方式,信息素养培养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撰写文稿,而学生的自身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个人的兴趣被忽视,只能封闭的接受教育者的灌输;传统信息素养培养的形式单调,单凭“一张纸、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进行枯燥乏味的说教,教育手段滞后,忽视学生的接受情感需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育效果不理想。而网络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信息素养培养的效率,较之传统的信息素养培养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便捷的网络传递,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素养培养的传播效率;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增强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效果。同时可以赋予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以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将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增强学生的接受效果,才能够保障教育者的教学效率得到质的提高。

2.5 做好网络心理健康与法制教育工作

大学生作为一群年轻人,在心智上各方面都会呈现出一些不成熟的现象,比如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恋爱中,大学生们往往都会在遇到挫折时,选择逃避或者选择使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必然将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的挑战,这当然也给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问题提供了一次良机。此外,在大学校园内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们在进行上网活动时不能有违法行为,更是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们要了解到我们国家的法律体制以及法律知识。通过网络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网民保持网上和网下行为的一致性和合法性,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网络既是一种传播的载体也可以成为传播的助力,因为在网络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来制作各种生动有趣并能让大学生可以充分参与互动的法制教育。这样一来,可以让那些传统的枯燥的法制教育方式黯然失色。让大学生甚至是更多的社会人士,可以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进行法制教育,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3.结论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迈入了一个新纪元。作为一个崭新的网络媒介,信息技术能够顺利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为高校顺利进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创造了先决条件。信息技术时代给高校能够顺利展开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内容的创新其实就是将高校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还加大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工作影响力,保证英语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顾佩娅,曹岭岚,许 可.漫游INTERNET英语世界——INTERNET辅助英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3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为此, 现在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就值得关注。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机渗透, 注意激发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兴趣;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 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已成为当前学校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呢?下面以信息技术课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应始终把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地培养结合起来, 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比如学生学习“五笔字型”这一知识点, 单纯的让学生去记忆这些字根, 学生也能很快的记住, 对于拆字也会了, 那么这样就行了吗?不行, 你不能会拆会打就行, 起码要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计算机技能鉴定要求初级水平一分钟70个字, 中级水平一分钟120个字, 可是好多学生达不到这个要求, 即使学了五笔字型平时打字用拼音的还很多, 主要是在练习的时候觉得枯燥, 这时我就采用比赛的方法和让同学聊天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创设一些情境, 看谁打得快, 这样学生不觉得枯燥了, 练起来也很用心了, 不但打字水平上去了, 而且改变了一些毛病, 如写字的笔顺正确了, 规范了。还有一些软件应用, 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 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 对学生来说极具新鲜感, 学生的创造欲望得到极大的激发。比如五笔字型, 有些词不能同时打出来, 学生利用造词的功能造了一些在字库时没有的词组, 如学生的姓名, 从而提高了打字的速度。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发挥主导作用, 采用目标式或启发式教学。

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有三种主要途径: (1)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等,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 通过辅助教学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 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 (3) 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中, 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机会,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使课堂学习得到延伸。主要是以学校信息兴趣小组形式, 以点促面, 梯队培养,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得到素养的提高。如:

1. 结合学习内容, 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 让学生自己交流, 并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

2. 学以致用, 提倡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积极创造环境, 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 并成为一种习惯。

四、学生信息安全与伦理道德的培养

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是信息能力的逐步提高, 但同时也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安全与伦理道德的建设。信息社会离不开网络, 现在学生对上网的兴趣和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都在增加。然而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如不良网站、色情和暴力内容、黑客现象、聊天室和电脑游戏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等等, 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涉及到信息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人格教育、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等问题。这些必须在信息技术课程和各学科教学中, 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道德方面, 我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不道德的视频素材, 让学生观看, 然后让他们分析其中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指出在论坛或贴吧上发言要文明, 不能违犯道德和法律, 如果情节严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道德观。并指出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 正确加以评价和运用。

五、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给学生营造信息素养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信息技术课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新时代的气息。在课堂实践中,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 练习“指法”这一知识点, 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找准基准键, 手指的打法, 这样学生一看就会,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演示手指的放法, 打法, 坐的姿势要端正, 不能一个手指打。记得刚开始让学生练习的时候, 我给他们演示, 他们好羡慕我, 羡慕我盲打而且打得快。我说你们好好练, 以后会超过我的。学生在练习中才会对正确的指法有感性认识, 在练习中才会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实行了盲打, 从而有一种成就感。

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并逐渐列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 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工程。21世纪的现代化信息社会需要青少年乃至全社会成员都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让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2].许世红.《信息素养——新时代对人类的新要求》

[3].祝智庭, 顾小清.《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

[4].黄淑燕.《提高信息素养, 适应时代的发展》

[5].左明.《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6].顾纯青.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实践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2006

[7].黄河明主编.《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第4篇

一、点到为止。

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远远出乎教师的意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招致学生极其厌烦的回应,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即可。我们不可强迫学生去迎合教师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而灌输式的教学则只会束缚学生的想象,扼杀学生创新的火花。

“点到为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二、广泛交流。

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IT领域是非常强调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应该渗透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每一节课的新授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的课堂。

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培养。

三、充分展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

教师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优劣,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得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作品意识”,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正是对这种意识的强化。

四、自由作业。

其他学科的作业常常有一题多解,计算机作业也是一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或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自制一张课程表,并要求学生对表格进行装饰与美化,不限制工具与格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上交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这样的作业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完成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也应该有新授课与练习课之分,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与自由创作。

五、为与不为。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就是说在进行普及性的教学之外,应该选择一个重点,确立一个主攻方向,创出特色,而不应该求“大而全”。有的学校以网页制作为特色,有的学校以Flash动画制作为特色,有的把重点放在电脑绘画上,集中精力寻求突破。有特色方能有规模,有规模方能有氛围,有氛围方能成气候。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5篇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青年大学生更是每天与海量的信息接触着。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学生当中进行信息教育,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这既是信息社会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又是现代信息社会人的精神诉求。因此,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也将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我看来,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供课程的保证

目前,学生缺乏的文献信息知识教育,缺乏有关文献信息检索、识别、归类、整理的技能训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们系统地传授有关文献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包括图书馆、因特网等)的使用规则和方法,使他们的信息素养逐步得到提高。

二.加强学校电子图书馆建设,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信息资源的保证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中的一场革命,它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教育的作用和范围,是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教育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如何才能有效实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师资保证。

老师是学生的导向,保证师资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老师应当从传统的围绕课本转圈的教学方式走出来,大力倡导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勇于实践。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知识的活跃场所,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愉快地获取知识信息。

四.构建教学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构建教学信息管理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协作的空间,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达到信息过滤、资源共享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管理和协作的技能,提高信息素养。从以下几个部分构建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用户信息库, 公告栏,作业专区, 站内邮件及E-mail的通信方式, 我们的书架, BBS, 查询功能。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6篇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要求学生养成最基本的信息素养习惯。第一:要求学生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上课时应对号入座,操作时要规范,不浏览不良网站,不沉溺虚拟游戏,不要为了躲避老师,乱拔网线或是破坏键盘等,要爱护设备。第二:保持机房整洁美观。学生进入机房要穿布鞋套,除跟上课有关的都不允许带入。第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必修教材最后一章中我们也讲到信息资源的管理:如何有序管理好信息资源,使之井井有条。比如电脑中文件夹的管理、桌面的管理等等。通过信息资源管理来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了信息的价值。生活中处处包含信息素养的影子。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材,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模块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有用的信息素养内容,运用到教学中去。

例如我们在教学选修教材中“网页设计”这一节中,以绿色和地球为方向,让学生找有关绿色和地球相关方面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制作和加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己动手,分工合作,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网页制作中图片、文字的应用和选题立意规划,还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处理能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同时这种教育也得到了升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做为地球主人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再比如,在讲计算机病毒这一章节时,可同时进行加强道德法律教育。

我校竟然有学生在百度贴吧里创设东南中学吧,然后对老师进行言语攻击,此外还公布老师生活中的私人照片等等,这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给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怎么会有那么多恨和怨,有什么不能好好说的,这恰恰说明了学生缺乏信息伦理道德,所以加强道德法律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计算机病毒、网络上不健康的、反动的内容,还有版权问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需要老师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做个社会和网络文明人。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信息素养

学生填鸭式教育,让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不能自我解决。信息技术教学是以操作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比如,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发现,有的学生操作时对话框中已提示出错,但他们还是按照错误的操作继续重复或等老师来解决。对于这种情况,不能让他们等待老师来告知结果,应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示和帮助菜单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模拟试题库做习题时,最后显示的评分窗口应直接点击“关闭”按钮,才能一次性关掉这一套试题,这样才能进行下一套练习,而有的同学根据以往经验,直接点击窗口右上角的“x”,结果只是关闭当前的评分窗口,并未关掉整套试题。等做同一题库中另外一套试题时怎么也打不开。这时候我们应该要考虑,一般打开的窗口在任务栏上都有显示,万一操作不当,我们可以直接关闭任务栏上最小化窗口,而不是定向思维式重复打开试题库但却怎么也打不开。所以教学最终目标的不是会一个问题,而是要获得处理、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最终目标信息素养。

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老师们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网络知识,而且要培养和强化自己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成为有用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2]张晓如、张再跃《中学计算机教育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有关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第7篇

l信息素养的概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首先提出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概念,并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技术与能力”。此后,信息素养的概念被不断上升和深化,有很多人对信息素养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国华东师大毛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一定的信息能力。

2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是信息时代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天的中学生将肩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因此加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

(2)终身学习的基础。终身学习是信息时代的教育和学习的最重要的特点。由于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学生不仅要学会各种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信息知识,提高信息技能,才能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3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学生信息知识缺乏。有些中学生对基本的电脑知识不掌握,对与信息获取和使用等的有关法律、规范知之甚少。

(2)信息意识淡薄。大多数中学生利用网络仅仅局限于娱乐(如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等)的需要,而没有把它当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的学习工具。

(3)信息能力有待提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差,面对良莠不齐“海量”信息常常束手无策,更不用说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吸收有用的信息融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信息道德有待加强。学生缺乏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的思想意识。所以随意篡改别人的作品并据为已有、散布不良信息、浏览不健康网站,在网络上攻击他人等情况时有发生。

4培养策略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不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总分,使得学生和学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极不重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在高中的地位都比较低下,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高度重视高中信息技术课,适当的时候,可发挥考试杠杆的作用,将它纳入高考的范围,促使其真正得到落实。

(2)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信息素养欠缺,致使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起不到应有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比如,信息意识不强,不能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信息能力差,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缺位等。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先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因此,教育部门应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通过各种讲座、培训、教研等形式,丰富教师的信息知识,增强教师的信息能力。

(3)增强中学生的信息意识。学校应以信息技术课、多媒体作品大赛、信息技术大赛、研究性学习等为载体让学生充分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效与便捷、成功与喜悦,逐步将学生对信息的“被动”需求内化为积极地“主动”需求。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将信息意识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提高信息素养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信息社会每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

(4)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学校要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开足课时,保证质量。信息技术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方法,提高信息能力,最终达到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学校等相关部门要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净化网络资源,给学生提高健康、安全的信息环境。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将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学习与互联网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对信息资源进行批判性使用,抵御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6)加强软、硬件建设。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信息素养培养的软硬件环境。对设施相对落后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升级改造,对影响学生获取信息的网络带宽加以拓宽,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建立功能齐全的电子试听阅览室、电子信息资料室、光盘检索室等,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形式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8篇

一、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 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一定要重视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 由过去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的兴趣就有了原动力。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案例时, 要尽量注意使其具有趣味性。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后, 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异常活跃, 求知欲异常强烈, 才能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创造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 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树立创新目标, 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释放创新激情

如在画图软件时, 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同学们展示一幅美丽的大森林, 森林里有各种可爱的动物——老虎、狗熊、狐狸、小白兔、松鼠等, 同学们一下子被这美丽的图画吸引了, 迸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 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美丽的大森林中, 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 可是, 随着人们的乱伐森林, 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动物越来越少, 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动物王国决定召开大会, 让各地的动物都来参加。今天, 我们用学过的方法, 在大森林的背景图上, 填上你们喜欢的动物, 将它们变多、变形、转向, 使我们的图画更加美丽。”导语刚说完, 学生就争着开始画了, 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尽情地发挥着思维创造力……整节课, 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到绘制美丽的图画中, 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 在兴趣中培养了创新意识。

3.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包括小组内的互动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与我们传统的语文数学课堂相比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在信息技术中必须要穿插着互动。例如在教学发E-mai时, 可以让学生互相发, 可以和老师之间发, 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发给老师或者给老师一些教学建议等, 加强互动。又如在教学画图时, 教师在同学们画好基本的图形后, 可让小组之间通过互相补充, 把画好的基本图形加以完善甚至加以创新, 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这样, 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的信息素提高了。

二、在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光完成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远远不够, 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 而“学以致用”的关键在“用”, 即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 在运用中进一步掌握操作的方法、技巧, 在操作中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后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信息。

如制作小报, 整张小报的内容收集、编排完全是学生自己设计、完成, 完全体现了学生自己的创意。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表格为自己建立一个成绩单, 通过成绩单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会利用图表、折线等分析方法, 而且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并能及时纠正,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 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

三、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首先, 究竟什么是学科整合呢?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 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 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 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整合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计算机, 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 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样, 能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如在教学Power 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时, 先让学生初步掌握该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然后鼓励学生将幻灯片的制作技巧同自己所学的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你可不可以将你最喜欢的语文课文片断、数学试题、英语对话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有了目标, 而内容又不拘一格, 兴趣自然就很高涨, 于是制作的幻灯片内容五花八门, 各具特色。同时, 基本上他们所选的素材同幻灯片主题能够相吻合, 并配以适当的动画效果, 使得幻灯片中所表达的学科知识内容鲜明、直观, 有很强的表现力。

其次, 对信息内容要先进行批判, 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获取。网络上的信息是极其丰富的, 也是形形色色的。运用的好, 可以使学生学到很多的知识, 反之, 可能对我们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我们农村孩子相对于城里学生而言见识面要窄得多, 更加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引诱。所以, 在上课之前, 首先要教会学生对信息进行甄别, 不能上的网站坚决不让学生上, 不能看的信息坚决不让学生看。

上一篇:高等数学大学复习下一篇:五彩春天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