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复习练习题

2024-09-19

行政管理学复习练习题(精选6篇)

行政管理学复习练习题 第1篇

行政管理学复习习题

一、填空题(10分,1×10)

1、20世纪60年代以来是行政学发展的科学化阶段。

2、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提出了“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的建议。

3、从不同的内容来看,行政环境可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口环境。

4、行政领导集团的年龄结构要老中青比例合理,呈 梯队 结构。

5、西方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建立。

6、行政管理过程始终是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反复循环过程。

7、政府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主要包括一般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

8、行政监督主要是以行政管理的效和效益为监督目标。

9、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根本前提是有法可依,基本环节是有法必依,重要条件是执法必严,重要保障是违法必究。

10、行政强制执行以个人、组织不履行行政管理法规义务为前提。

11、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12、被誉为行政学的鼻祖的是美国学者威尔逊。

13、我国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是指定职能、定机构与定编制。

14、行政首长的领导类型可分为集权型、分权型、放任性三种。

15、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以工作实绩为重点。

二、选择题:(20分,2×10)

1、“行政”通常指执行国家意志、推行政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在我国,这一活动的主体主要是:

A.党中央和各级党委B.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所有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

2、从学科渊源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从()“脱胎”出来的独立的分支学科。

A.政治学B.法学C.管理学D.社会学

3、由于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涉及的对象和事务几乎无所不包,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和跨学科特性,这体现了行政管理学的()

A.独立性B.应用性C.综合性D.系统性

4、()是国家行政组织最本质的特征。

A.阶级性B.社会性C.权威性D.法制性

5、在我国,行政组织对()负责,并汇报工作。

A.中国共产党B.人民代表大会C.政协D.中国人民检察院

6、()是现代政府的主要结构形式。

A.直线集权制B.直线参谋制C.直线职能制D.直线综合制

7、下面关于行政组织体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代行政组织一般都实行分离制B.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是合议制C.1954年之后我国开始实行首长制D.矩阵组织结构有助于解决工作中互相扯皮的现象

8、()是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基础

A.宪法B.行政组织法C.行政法规D.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9、以下关于行政权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立法和司法机关中的某些机构也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B.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

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C.行政权力的客体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D.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

10、以下关于行政权力分配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权利与利益的大小根据权力的大小而定B.应该直接与行政责任相联系C.权利必须明确

D.权责必须一致

11、“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动方案,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描述的是何种行政授权方式?

A.充分授权B.不充分授权C.弹性授权D.制约授权

12、()是政府效能的标志。

A.行政权力的强度B.行政效率的高低C.行政管理范围的大小D.行政权力的实现程度

13、()是政府“维护职能”的核心问题。

A.维持民族团结B.倡导和培植国民的主导价值观C.维护社会稳定D.维护宪法和国家政治制度

14、()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C.1992年党的十四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

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

A.经济手段B.行政手段C.政治手段D.法律手段

16、在以下各项中,一般不能作为行政决策主体的是哪一个?

A.中央政府B.县级政府C.行政人员D.政党组织

17、在行政决策体制中,有行政决策体制的“外脑”之称的是:

A.执行系统B.咨询系统C.信息系统D.执行系统

18、“行政执行即为行政执法活动”,这是从()的角度上对行政执行的解释。

A.科学管理B.依法行政C.法制管理D.现代管理

19、行政监控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依法监控,二是()

A.实事求是B.发扬民主C.集思广益D.统筹兼顾

20、下面关于狭义行政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包括传统行政方法B.不包括定性行政方法C.不包括定量行政方法D.既包括定性行政方法,也包括定量行政方法

21、中国的“政府上网年”是()

A.1997年B.1998年C.1999年D.2000年

22、现代行政领导者产生的主要方式是选举制、任命制、考试制和()

A.聘任制 B.恩赐制C.分肥制D.调任制

23、按行政领导者作用于行动人员的方式,可把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强制式、说服式、()、示范式。

A.民主式B.专制式C.放任式D.激励式

24、下列关于人事行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B.人事行政就是关于政府官员的管理C.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D.人事行政包含了培训、激励一保健、行为调控三个机制。

25、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A.国家公务员法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C.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D.国家公务员条例实施办法

26、《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于哪一年?

A.1978 B.1990 C.1991 D.199327、与12个职务层次相对应,我国公务员的级别分为()级。

A.12 B.14 C.15 D.1828、考试录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通过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机关工作人员的制度。在我国,考试录用主要用于哪一类人员的录用?

A.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人员B.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C.处长级以下的所有公务员D.科长级以下的所有公务员

29、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廉洁行政的保障,高效行政的条件和()的条件。

A.行政现代化B.民主行政C.政府职能转变D.科学行政

30、下面关于行政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主体是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B.其结果是行政机关所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C.其性质是既有立法性质又有行政性质的行政行为D.其效力和法律等同

31、微观行政效率可以用()来解释。

A.具体行政单位管理和服务活动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率B.不同国家中不同的制度安排所引起的总体发展速度

C.特定时点上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D.投入产出比率在一定时期的变动率

32、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关系是一种()的关系。

A.目标和手段B.手段和目标C.原因和结果D.结果和原因

三、名词解释:(20分,4×5)

1、行政管理学

答: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2、行政职能

答:行政职能是政府依法对国家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作用。

3、行政领导

?? ?答: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各级行政首先和行政领导集团通过决策、指挥、监督、协调等手段依法行使其权力与影响,以完成行政目标的活动过程。

4、行政法制

答:是指国家机关为实现行政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而制定、实施的法律制度。

5、行政效率

答: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

6、行政环境

答: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7、行政指令手段

答:是指各级政府机关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指挥与服从关系,采取自上而下层层下达指令及从下而上层层上报、请示、批准的方式,实现行政职能。

8、国家公务员

答:是指依照法律在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在编人员。

9、公务员申诉制度

答:是指公务员在受到涉及个人事情的处理时,如对处理决定不服,有权要求处理机关进行复议的一种制度。

10、查办

答:协助领导者检查本机关和所辖下属单位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本机关决议、计划、指示的情况,敦促其落实的工作。?

四、简答题:(30分,6×5)

1、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答:1)规范研究方法2)经验研究方法3)案例研究方法4)比较方法

2、行政组织的四大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1)物质要素2)精神(形式)要素3)环境要素4)目的要素

3、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性2)社会性3)权威性4)系统性5)发展性

4、什么是组织冲突?组织冲突包括哪几个要素?

答: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中不同团体之间,由于在利益上的矛盾或认识上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彼此抵触、争执或攻击的组织行为,它一般包括四个要素:敌对者、斗争、目标或利益、交互行为。

5、机关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五个方面,即:

1)机关管理观念的科学化

2)工作人员素质的现代化

3)机构设置的合理化及制度科学化

4)管理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5)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

6、我国人事行政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

1)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2)扬长避短、适才适用的原则

3)考试考核、晋升唯功原则

4)智能互补、结构合理原则

5)不断更新、合理流动原则

6)依法管理、用人一致原则

7、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有何意义?

答:

1)有利于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吸引一批人才从事行政管理,形成高效能的行政指挥系统,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有利于加强干部人事工作法制建设和公开监督,使干部工作从“人治”走向“法治”,有利于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纠正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

3)有利于实现党政分开,加强和改善党对整个干部工作的指导。

4)有利于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政务活动家和行政管理家。

8、简述我国政府内部监督体系的构成。

答:我国政府内部监督体系的构成是:

???1)政府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

2)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

3)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

9、行政执行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民主原则2)准确原则3)迅速原则4)创造性原则

5)跟踪检查原则6)毅力原则7)条理原则。

10、行政领导有何特点?

答:

1)时代性的特点。

2)行政领导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3)行政领导具有权威性的特点。

4)行政领导具有服务性的特点。

五、论述题:(20分,10×2)

1、试述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

答:1)改革机构: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优化行政组织,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2)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

3)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5)实行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

6)改善行政环境和工作条件。

7)逐步实现管理技术和工具的现代化。

2、联系我国现阶段的行政社会环境,谈谈我国行政管理应如何发展,以适应要求。答:我国当前行政社会环境表现出如下特征:

1)经济上,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经济力量也还比较薄弱。

2)政治上:确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发展,但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任务还很重。

3)思想文化上:生产方式的多元化导致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虽然从整体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综合以上行政社会环境的特征,中国现阶段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1)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国外行政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

2)要坚定地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

3)要根据各地区、各方面的不同情况和条件,实施行政管理。

4)要充分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国力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积极奋斗。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两个文明建设同时抓,使它们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6)要坚持行政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提高行政改革,实现行政职能。

3、试述提倡我国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答:1)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2)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容有:

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 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③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④忠诚积极、以身作则。

3)在我国,提倡公务员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①公务员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

②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③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治理我国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对行政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4、联系我国现阶段的行政社会环境,谈谈我国行政管理应如何发展,以适应要求。答:我国当前行政社会环境表现出如下特征:

1)经济上,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经济力量也还比较薄弱。

2)政治上:确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发展,但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任务还很重。

3)思想文化上:生产方式的多元化导致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虽然从整体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综合以上行政社会环境的特征,中国现阶段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1)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国外行政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

2)要坚定地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

3)要根据各地区、各方面的不同情况和条件,实施行政管理。

4)要充分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国力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积极奋斗。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两个文明建设同时抓,使它们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6)要坚持行政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提高行政改革,实现行政职能。

教材:《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行政管理学复习练习题 第2篇

1、公共管理学的内含及构成要素

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要素:

公共主体:包括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部门、非营利部门等公共组织以及权威性机构;

公共客体:包括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相关的公共政策与政策过程、公共规则、行为规范与绩效评估标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公共行为:即公共执行行为,包括行使公共权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手段和方法。

2、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

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所组成的活动总称。

(1)行政是公务的推行,是目的取向; 管理是事务的处理,是手段取向;(2)行政更强调计划、策划、决定目标和决定政策,以政治、法律为主要方法; 管理更强调任务的运作过程和达成目标,以经济的、技术的手段。

3、评价: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 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存在于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

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在于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

由于政府体制的不同,这两种功能的区分程度及其关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

一般而言,政府的民主程度越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区别也就越小。

但是,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也都使区分这两种功能成为不可避免。

4、概述:行政管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

一、1887-20世纪30年代——古典时期

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怀特(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

研究方法:科学管理(静态研究)

研究重点:权力的合理分配,组织结构的健全,工作方法的标准化,行政管理程序的制度化。

二、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新古典时期(行为科学时期)

代表:梅奥

研究方法:行为科学

研究重点:互动性,心理动机与反应,人际关系,组织行为

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新公共行政学 代表:弗雷德利克森 研究方法:社会公平论 研究重点:民主行政的模型,社会发展的模式

四、20世纪60年代——现代公共行政学(系统公共行政)研究方法:系统分析

研究重点:整体性,开放性,反馈性,权变性,行政生态

五、20世纪70年代——政策分析学派及其政策科学

拉斯韦尔

研究方法:政策分析

研究重点:政策形成,政策执行,绩效评估

六、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新公共管理

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研究重点:政府治理手段、工商管理、市场化、社会化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的四种理论: 1.小政府理论

弗理德曼、哈耶克为代表。

主张市场经济有可能失败,但政府干预一定失败。因此,政府的功能必须是有限的。

2.放松规制理论

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威尔逊。

他认为政府官僚是可以信赖的;外部环境对政治官僚组织强加的规则过多,是官僚组织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主张外部规制与内部自主权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3.企业家政府理论(政府再造理论)

以奥斯本、盖布勒为代表。

主张运用企业精神再造政府,使政府成为社区拥有的政府、竞争性的政府、使命感的政府、结果导向的政府、顾客导向的政府、有事心的政府、有预见的政府、分权的政府、市场导向的政府。

4.新公共管理

以胡德、胡荷为代表。

主张将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到政府管理之中;政府管理应该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重视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

七、21世纪——新公共服务

以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邓哈特为代表。

新公共服务理论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之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建立起来的。

5、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联系:①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公共管理在实践上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在理论上为改革提供支持;

②公共管理一定程度上是公共行政的替代品;

区别:①公共行政重视设计策划,公共管理重视具体操作;

②公共行政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③公共行政关注过程、程序、指示和内部取向,公共管理关注结果的获得、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6.运用西方管理理论评论中国政治改革

企业家政府理论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行政学 政策分析学派及其政策科学

古典时期

第二讲

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行政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又能动地选择与塑造外部环境。

第一,行政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外部环境制约着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

第三,行政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2)行政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具体包括:

第一,行政对外部环境的投入必须有所选择与取舍,只纳入自身所能接受的那一部分;

第二,行政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

经济体制影响着行政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并规定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式:

1.在自然经济体制中,行政的政治功能、社会治安功能较为突出,而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微弱,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部门少而小;其行使功能的手段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行政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具有直接而广泛、命令强制、企业被动适应等特征。

3.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市场的失灵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经济法规与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节和规范经济活动,以调控宏观经济;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政府设置大量相应的管理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管理。

第三讲

1、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要素 :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 4.权责体系。5.法规制度。6.物质因素。特点:组织结构有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的基本范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幅度构成组织的横向结构,层次构成组织的纵向结构,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组织的整体结构。在组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通常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宽,则管理层次少,反之亦然。

(二)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利弊:

1.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其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2.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从现代管理功能看,每级政府内部都由决策、执行、咨询、信息和监督等部门组成,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横向结构。

3、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官僚组织理论)。

2.新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只注重社会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忽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

3.现代组织理论 主要有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

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组织,认为行政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组织又是一个有机的开放性系统,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它在与社会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建立和维护自身的工作流程,从而保持组织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第四讲

1、行政领导应当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2、行政领导职位与职权的关系

一方面,职权是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职权是由职位衍生出来的,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能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职权是法律认可与确认的权力。

另一方面,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它由国家权力机关因社会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功能性划分,并由国家依据划分做出授予,被授予者需对权力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掌好权、用好权。行政领导的权限范围包括人事权、物权、财权、组织权。

3、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责任制。

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

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团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五讲

1、行政决策的科学内含

(1)广义的理解:把决策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

(2)次广义的理解: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做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

(3)最狭义的理解: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

2、行政决策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一)(1)找出决策的理由,即“情报活动”;

(2)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即“设计活动”;(3)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即“抉择活动”;(4)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即“审查活动”。

(二)1.SWOT分析法

• 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

• SWOT分析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调整策略,来达成目标。2.PEST分析方法

搜集对行政决策产生影响的政治法律(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文化(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对这上四个因素进行仔细分析,理清这些因素对战略的影响,找到本组织需要考虑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专家打分法),确定关键战略因素。

3、决策体制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体制,就是决策权力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和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的总体制度体系。

公众选举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执行权力机关的命令,并且对公众负责。

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不同,可分为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

2、依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3、依据决策目标性质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第六讲

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1.广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整个公共部门系统,为了保证其工作的性质与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相互匹配以及发展的需要,对公共部门内外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宏观和中长期统计、预测、规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政策、管理权限和管理标准,维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流动和人才市场的秩序等,它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投资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开拓人力资源培养、继续教育的路径和专业,保证人力资源整体结构的适应性与合理性。

2.狭义:是指各个组织对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实行规划、获取、评估、培训、薪酬、维护等,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的再生能力得以充分保护,组织氛围得以改善,效益得以提高。

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绩效管理;

5、薪酬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管理。

3、我国公务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

一、当前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在思想认识上,以德代绩、以勤代绩的错误思维方式依然存在。(2)是在考核内容上,一些单位缺乏针对性、部门之间缺乏可比性。(3)是在考核方法上,简单化,流于形式的现象,重年终、轻平时;重定性,轻定量。

(4)是在考核定等上,不称职人员难确定,存在拉不开面子的想法。

二、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1)是提高认识,树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观。(2)是改进方式,科学规范公务员考核标准。(4)是强化监督,增强公务员考核工作透明度。(3)是完善机制,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

4、公共预算的概念及其特点

公共预算是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计划,它具体规定计划内财政收支指标及其平衡状况,反映和影响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活动的范围、方向、项目规划、政策制定与执行、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是行政机构或部门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与手段;

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它必须由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提交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后才能生效和执行。

5、财政分权与集权的理论 我国现在的财政体制是分税制。

就是中央和地方根据事权把税总、税目和税率进行划分:

中央专属权——国税。

征收系统:国税局。地方专属权——地方税。

征收系统:地税局。中央与地方共享权——共享税。

征收系统:先由国家征收然后返还地方。返还比例由国家规定。

6、我国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1)事权划分不清,财力与事权不匹配:事权划分不清晰,财政支出责任不明确;政府间事权经常变化,出现了层层下移的问题;上级政府层层集中财力;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基层财政负担过重。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科学和规范:税收返还尤其是“两税”返还是建立在保证既得利益基础上,起不到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的作用;专项转移支付在整个转移支付中占比偏大;

(3)部分支出的法定增长要求和上级出台的各种增支、配套政策削弱了地方财政自主调控能力。

(4)地方税体系不完善,地方收入结构不合理。(5)财政管理层级过多,财政运行效率较低 改革:

(1)加快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立法工作,按照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匹配原则,完善现行分税制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建设。(2)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3)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7、国家公务员制度

党管干部的原则。

我们国家公务员分类管理体现在: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执法类三类公务员。

第七讲

1、行政伦理概念及其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行政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行政部门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管理领域的基本伦理纬度、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共伦理精神。

公共利益作为判断行政管理行为是否正当的价值标准,是公共权力赖以运作的价值基石和道德基础,反应了行政伦理的实质。

行政部门的双重性,除了集中代表和体现公共利益之外,还代表自身的利益。代表公共利益是它的法定义务,体现了行政伦理道德的属性;代表自身利益则体现了它的“经济人”属性。当行政部门代表自身利益的时候,它所代表的就不再是“公共利益”,而是“权力利益”。“权力利益”,强调公共利益是行政伦理的实质,是要运用这一伦理规范约束行政部门追求“权力利益”的行为,保证其公共利益代表的本质。

2、行政监督体系及作用

内部

(1)一般监督。

(2)专门监督。(3)行政复议。(4)特种监督。外部

(1)权力机关监督

(2)司法机关监督

(3)政党监督

(4)社会监督

作用: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2.监督行政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3.监督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

行政管理学复习练习题 第3篇

一、设计递进式习题, 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随着学习的深入, 尤其是在初三总复习阶段, 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与方法, 其认知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更加明显。如果采用一刀切的习题, 无视学生间的差异, 只能抹杀学生的个性, 湮没学生创新的火花, 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能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属。对此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总复习阶段, 教师要设计出递进式习题, 也就是说一道较为复杂的题目由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小题目组成, 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学习需求, 实现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全面发展。

如在复习“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时, 我为学生设计这样递进式的问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度, 那么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度, 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10度, 那么它的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

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m度, 那么它的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

这样的问题步步深入, 层层引导,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从而使学生通过贴近学生实情的习题来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 并通过步步深入的思考达到对这一性质的规律性认知。

二、设计开放式习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

封闭式问题即条件完善、答案唯一, 这样的习题虽然也可以达到巩固与提升的效果, 但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 而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独创性,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开放性习题, 让学生体会数学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而且更加利于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 一题多解。

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一些习题的思路不止一条, 解决的途径也不止一条, 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题多解的习题, 解放学生的大脑, 让学生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 不要拘泥于常规方法, 而要勇于创新, 敢于求异, 从不同的方向与思路来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思维。

如, 在三角形ABC中, D、E在BC上, 且AB=AC, AD=AE, 求证:BD=CE。

思路一: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三线合一这一性质, 即底边上的高、中线与顶角的平分线, 有三种解法。

思路二:从三角形全等这一角度思考, 又有六种解法。

2. 一题多变。

知识是静态的, 而思维是动态的。我们可以通过创编一题多变类习题, 将学生所学各个模块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为此在教学中, 教师不要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或教参上的习题, 而是要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 通过改变条件、改变结论等设计多变题目, 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 同时也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给出多个条件, 让学生选取条件自主创编习题。二是给出特定条件, 给出不同结论, 让学生从中选择。这样的训练更有自主发挥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来创编题目, 教师可以即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便于加强个别指导, 了解复习计划。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 可以让学生学会透过表面寻找本质,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设计应用性习题, 提高学生数学实际运用水平

数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这决定了我们的数学学习也要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在新课的学习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视角入手, 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数学素材, 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展开主动思考,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总复习阶段, 同样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要善于为学生设计应用性习题, 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社会热点话题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与生产问题。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水平。

如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某地区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 第一档电量为每户每月180度以内, 电价维持现行价格0.52元;第二档电量为每户每月181-350度, 电价在第一档基础上每度电加5分;第三档电量为每户每月350度以上, 电价在第一档基础上每度电加0.3元。

1.某居民响应节约用电号召, 计划每月比原来少用50度电, 原来一年用的电量多用了4个月, 那么居民计划月平均用电量是多少度?

2.某居民响应节约用电号召, 这一年中实际用电量有三个月超过计划用电量的40%, 其余月份按计划用电。按照新标准, 居民一年需交纳的电费为多少?

这类习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促进学生实际运用水平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无形的德育教育, 让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数学总复习练习题的设计研究 第4篇

总复习的练习重在综合性、开放性、多变性,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要加强对比、辨析,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融会贯通”,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一、设计原则

1.紧贴教学目标原则

复习课的练习题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像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一个小主题,去精心筛选,然后再串成一条线,为主题服务。因此,要求数学教师胸中要有无数题,而且对每道题的结构了如指掌,落实到课上只有几道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复习才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道题:

这样一道题的练习,打通了四种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复习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学生兴趣高涨,复习效果非常好。

2.少而精原则

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也要考虑练习的数量,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复习课练习的精选题非常重要,精选题可以是:本册新授例题、学生作业常错题、本册单元测试经典题、历届期末试题经典题、其他学习资料中的好题。

3.查漏补缺原则

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二、设计方法

1.趣味练,激发学习兴趣

情趣的缺失是影响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想方设法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应用性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去。

2.对比练,防止知识混淆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很快理解掌握刚学的新知识,练习的正确率很高,专项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可是,在做测试综合题时,不少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前后的对比联系和区别,往往受到知识之间的互相干扰而互相混淆。因此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错、易混淆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知识应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并且注重练习的典型性,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从而领会知识的实质,提高练习的实效。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这道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考察图形的面积不是让学生直接再现公式,而是三种图形借助一组平行线联系起来,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正是借助着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联系,使得基础知识也“灵活多样”起来。

3.综合练,发展思维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形式的习题,在课堂上充分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如在复习统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下图是某小学六(1)班学生外出乘车、步行、骑车人数的条形统计图(部分)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计算步行外出的有多少人?

此题综合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百分数问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要求学生积极调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步骤

1.梳理

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梳理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练习,体会蕴含其中的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进而促使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进行探索性学习。

2.联结

总复习的4个领域共19个课题,每个课题下面又有若干个知识点,同一类知识的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教学时它们是分散的,总复习时就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网络,建立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根据内容,有的可以用网络图来表示,有的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有的可以用图来表示。要体现主体性,不能越俎代庖。

3.提升

除了做必要的基础练习外,还要进行一些变式性的、综合性的练习。练习不是重复,不是搞题海战,而是通过练习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能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上升到如何解决哪一类型的题。

如在复习统计与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张老师不小心将水洒了,把本班学生数学考试的成绩统计图弄脏了,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条件进行有关计算,然后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1)不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20];

(2)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

(3)及格人数是优秀人数的[56];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答案(推荐) 第5篇

一、单项选择题

1、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A)的核心内容。A、行政道德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社会行为规范

2、公共行政环境的(A)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3、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A、选任制 B、考任制 C、委任制 D、聘任制

4、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B)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A、组织观念 B、价值观 C、道德感情 D、法律意识

5、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A、行政职位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6、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7、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8、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案 D、追踪方案

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B)。

A、确定控制标准 B、纠正偏差 C、衡量成效 D、行政指挥

10、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行政环境包括(ABCE)。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管理对象 E、文化环境

2、要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ACDE)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水平。

A、政府与市场 B、政府与政党 C、政府与社会 D、政府与公民 E、政府与社会组织

3、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ABCDE)。A、历史的继承性 B、严格的系统性 C、鲜明的政治性 D、相对的滞后性 E、较强的稳定性

4、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BCDE)。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奖惩权力 E、合法权力

5、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AC)。

A、政务类行政领导者 B、委任产生的领导者 C、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D、选任产生的领导者 E、考任产生的领导者

6、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德才兼备原则 B、知人善任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功绩原则 E、依法管理原则

7、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ACDE)。

A、领导决策系统 B、行政评估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8、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ABCDE)。

A、权力机关的监督 B、司法机关的监督 C、社会监督 D、行政机关的监督 E、执政党的监督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意总值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公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2、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3、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①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②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③负责制定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④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⑤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⑥做好协调工作。

4、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高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5、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①依法监督;②自主行使监督权;③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坚持和实行这一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 ①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

③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

2、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满意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6、公平与民主原则;

7、法制原则;

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2、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3、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管理学(二)复习题B 第6篇

(二)复习题B

一、单选题

1.从行政方法涵盖面广泛与否的角度看,行政方法可分为(A)。

A.广义的行政方法和狭义的行政方法 B.政治性的行政方法和自然性的行政方法 C.一般的行政方法和具体的行政方法 D.传统行政方法和现在行政方法 2.属于决策分析理论的是(D)。

A.数据分析 B.决策树技术 C.系统分析 D.突变理论 3.公共财政的显著特征是(C)。

A.规范性 B.公开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4.行政决策通常都是(C)。

A.满意决策 B.最优决策 C.常规决策 D.战略决策 5.我国行政领导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C)

A.群众路线的方法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实事求是的方法 D.教育说服的方法。

6.行政干预不包括(B)。

A.行政处置 B.事前预防性干预 C.事中干预 D.事后干预

7.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共设(D)级政府预算。A.2 B.3 C.4 D.5 8.当前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系统是(B)。A.人大及其常委会B.人大常委会

C.政协、审计机关D.人大常委合及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9.行政协调是(A)。

A.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 B.行政系统纵向结构的协调机制 C.行政系统横向结构的协调机制 D.行政人员的协调机制 10.行政监督是(D)。

A.行政对国民的监督B.行政对企业的监督 C.行政对学校的监督D.监督主体对行政的监管 二.多选题

1.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ABCD)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国防职能

2.下面哪些是国务院组成机构(ABD)A.国务院办公厅 B.国防部 C.国家海洋局 D.中国人民银行

3.公务员严格遵守的纪律,按其性质可分为(ABC)A.政治纪律 B.工作纪律 C.廉政纪律 D.社会公德

4.政府部门内部机构权责关系可表示为(ABCD)A.业务关系 B.协作关系 C.指导关系 D.领导关系 D.工作实绩

5.下列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有(BCD)A.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B.打击走私 C.取缔“法轮功” D.反垄断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 1.财政投资的作用。(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2)调节社会投资总量

(3)调节社会投资结构 3.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

(1)层次性。决策日标是由总目标、子目标、二级了目标等从总到分,从上到下地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总目标、分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个层层节制的目标系统。

(2)多样性。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决策目标的多样性。从内容上看,有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等各领域的目标;从范围和数量看,有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单目标和多目标;从期限上看、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从程度上看,又有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

(3)从属性。多层次、多样化的目标并不是相互并列的,局部的、低层的、近期

3.利益集团的构成要素。

上一篇:城市管理规范标准下一篇:稳增长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