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活动总结

2024-07-16

研学实践活动总结(精选12篇)

研学实践活动总结 第1篇

中学“走进新农村”研学实践活动总结

报告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7月1日,xxxx中学的学子开始了“走进新农村”的研学实践活动。xxxx学子秉承xx“五走进”的优良传统,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从实践中加强与农村乡土的血肉联系,从合作中领悟团结,从行动中提升能力,从感动中树立责任意识。

来自高一九个班级的46名同学以及11名带队领导和老师组成了xxxx中学“走进新农村”研学大队,于7月1日—7月4日四天在常德市汉寿县丰家铺镇各个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暑期研学实践活动硕果累累,为xxxx中学的研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一、闹事笃学,情系三农

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同学们在繁华的省会长沙求学,但是在临近期末考试之时却以不亚于面对任何考试的认真来完成课题计划的制定。不到一个礼拜,同学们便完成了《汉寿县农村环保问题调查》《汉寿县农村留守老人现状调查》《汉寿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汉寿县城乡学生互帮互助可行性调查》等五个充满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课题。在这些课题中,融入了同学们对社会和三农问题的思考和疑惑,他们在闹市笃学之余,渴望在新农村这个大课堂里找到自己的答案。

在风雨如晦的7月1日中午,开营仪式在同学们的满腔热忱中拉开帷幕。在开营仪式中,石东妮副校长强调了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对同学的期许,石东妮副校长对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期许:遵守纪律,注意影响;不怕困难,敢于克难;相互理解,注意礼节;做好准备,搞好四项竞赛。谆谆教诲,滴滴入心。学生代表刘扬发言,当他从刘德华校长手中接过队旗时,同学的使命感在掌声中迸发。

石东妮副校长发言

开营仪式后,同学们秩序竟然地登车,乘车前往常德市汉寿县丰家铺中学。他们将与当地学生合作,一起完成暑期调研实践活动。学校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活动由校长助理、高一年级组组长李建刚老师带队,刘德华校长、石东妮副校长、罗丹副校长陪同前往。

二、不怕困难,视之等闲

同学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之前都没能深入过农村,同学们对从农村的印象几乎完全来自于书本和新闻。但是,xxxx中学的课题指导老师魏欢说:“在去调研之前,两校同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了方案,做好了预案再进行调研,由当地学生做向导,做到目标明确,调研高效。”在魏老师看来,农村和城市时存在巨大差异的,因此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对双方的想象各有不同,因此做好预案很有必要。增进城乡的相互了解,也是本次研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通过发放问卷,同学们可以获得农村的第一手资;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培养礼仪意识。

炎炎夏日,同学们在乡间蜿蜒的小路上汗流浃背,挨家挨户进行问卷调查。除了问卷调查,同学们还要克服语言交流的障碍和村民误解的无奈。但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积极的沟通态度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同学们不仅领略了乡村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是在农家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淳朴和对劳动价值的深刻认识。

在访谈了太平村的留守儿童时,刘琳芝同学感慨道:“在他们身上,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有父母陪伴的幸福。”同学们发现,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现象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在七月的乡村,本是金黄稻浪翻滚时却是绿色盎然,那是青壮一代外出务工造成的一种“意外”。这是多么以小见大的深邃视角,我为同学们的深刻自豪。一次调查,引起了同学们心中的阵阵悸动,悸动后的思索,这正是研学活动渴望达到的。

在调查鹿溪村的环保和竹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他们这样写道:“他们并没认识到绿色开发竹海资源的巨大作用和意义,不认为环保和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漠然使在环保教育熏陶中长大的同学们听来不禁愕然。

四天的考察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认知上的洗礼,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拓展了同学们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更是让他们有了悲天悯人的责任意识。

三、朴实沉毅,薪火相传

常德汉寿县丰家铺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着极具特色的农家旅游资源。我相信,在我们的呼吁下,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这里一定永远都有着青山绿水,也有着富裕小康的社会主义新面貌的农村。

“走进新农村”研学活动已经圆满落幕,但xx精神却薪火相传。“走进新农村”是一次心灵的朝圣,是一次田野菜园间的爱国、爱校、爱农教育。我们在羽翼未丰之时在学校老师的庇荫下去学习飞翔,在研学之路上我们怀抱理想,面向未来。

研学实践活动总结 第2篇

课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丽景致,并通过户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且领略丹霞美景。组织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二、活动时间:2018年5月

三、参加对象:小学四年级师生,旅游车。

四、活动地点: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

五、活动安排:

09:00学校门口集合乘车往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

09:00-10:00在前往丹霞山的路上先介绍丹霞山,并且通过一些小活动活跃车里的气氛为接下来丹霞研学更好的推动。(1.丹霞山小知识有奖抢答,提前准备好丹霞山小小纪念品作为奖品。)10:00左右抵达丹霞山博物馆,11:10-12:20首先参观游览了丹霞山地质博物馆,深入了解丹霞地质地貌特征,研学沉积岩、动植物标本为这次研学打下基础。并且在认识这些动植物的同时结合课本文化知识。考察动物和植物。

12:20-13:00中餐时间,同学们进行就餐,并且稍作休息。

13:00开始丹霞山科考一号线的行程,前往中山门入口(科考一号线:丹霞山科考1/2号线是丹霞山最为经典的科考线路,里面涉及到丹霞山的地质地貌、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探究丹霞山地质地貌最为经典的线路。科普旅游是丹霞山近年来力推的旅游形式,这里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多样,人文民俗景观也不乏韵味,来丹霞山既能享受户外游玩过程中乐趣,又能充分了解自然界各种植物、动物、气候、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热爱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考一号线:中山门入口→鳄鱼上山→长老峰票站入口→百丈崖→锦石岩寺-半山亭(全程约2.5小时))13:20-到达长老峰站入口,13:20-15;10开始带领同学们感受大自然。(通过科考路线参观,了解丹霞山地质地貌知识有目的开展丹霞山的游览,并且安排小任务给同学们完成丹霞山科考1号线的信息记录;寻找属于自己的丹霞标本。)15;10到达百丈崖(进行丹霞山山水形态的描绘。)15;40到达锦石岩寺(了解感受丹霞山宗教文化。)

16:10到达半日亭工(组织开展趣味游戏,关于今天见到植物与动物的诗歌接龙。丰富学生们的研学旅行活动;)

17:10左右集合,乘车返回学校,结束愉快旅程。17:10-18:00这回程途中让大家分享心得,休息 18.00左右到校,进班级,点名后方可离校。

二、注意事项:

1、乘车注意安全,待车停稳后按秩序上下车,不准拥挤,靠窗的同学不要将头和手、脚伸出窗外;

2、遵守纪律,听从老师安排,不脱离团队,途中有要去洗手间的同学,须汇报老师再去;

3、不允许任何同学到水源附近玩耍打闹;

4、文明旅游,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文物古迹,不得刻划、攀爬;

5、守时,在老师规定时间里准时到达集合地点。

三、文明旅游

我出行,我文明,我旅游,我快乐;游山游水游天下,爱国爱家爱自然;一草一木一风景,一言一行一文明。

四、保

险:80万/人(旅行社责任保险)、50万/人(人身意外保险)。

研学实践活动总结 第3篇

1.集体备课,研学文本编写

(1)“研学文本”缺乏针对性。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策划。“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备课模式与传统的教学备课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备课形式以教师集体备课为主,由个人备课、集体智能研究、个性修改和形成方案四个部分构成。因此,集体备课势必会导致研学文本个性化较强,缺乏针对性,不能够有效满足各班级教学的需要。另外“,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备课工作是需要教师先备课研究,在集体讨论研究,然后进一步调整和修改研学文本。这与传统教学备课相比,备课程序更为复杂化,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幅度提升,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集体备课之后,导致教师无再多时间对研学文本进一步优化的原因之一。

(2)优化“研学文本”,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设计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做好备课工作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教学大纲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个人主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长将备课内容和任务详细分工,并分配到每一位老师的身上,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形成初步的备课文案。第二,集体研讨形成共案。这一备课阶段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优势,集思广益,达到优化研学文本的效果。每一位主备人对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的研学文本进行简述分析,然后集体交流讨论,对教学思路、思路提出修改意见,落实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教学活动整个步骤。另外,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现状,对集体研讨后的共案进行再次优化,形成个性化的特案。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及时的进行反思,归纳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而调整和改进备课方案,做到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3)研学文本编写的注意事项

备课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在“研学后教”理念下遵循个人主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修改形成特案和课后反思形成定案四个流程的同时,还需要以下几个注意事项,并加以改进。第一,为了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编写个人教案,应该灵活利用课余时间着手准备下一学期的研学文本,即备课要具有“超前性”。第二,在个性修改形成特案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教学实际,还应当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不断优化教学技巧,创新教学方法。第三,在编织研学文本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将修改意见落到实处,使用方法具体化。第四,研学文本要具有研学价值,且呈现“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扩展优化”阶梯状分布。既要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还应具有一定的交流讨论空间,满足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需求,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小组构建,开展合作学习

(1)合作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建立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模式,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发展。“研学后教”理念的关键点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性学习是“研学后教”教学实践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展“研学后教”的主渠道、主阵地。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性学习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组建、小组成员的搭配不合理,再加上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发生教学环节相脱离的现象,出现学生思想开小差、过于依赖小组成员的努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机械服从他人思考等等问题。因此,“研学后教”理念下进一步优化小组结构,做好小组组建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2)小组组建的原则

“研学后教”下的小组合作性学习是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在“研学文本”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使学生发生思维的碰撞,燃起知识的火花,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树立合作竞争的思想意识。因此,合作学习可以看作是集体活动,在组建小组时就应当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即是说小组内的成员在性别、成绩、智力和个性等方面要有所差异,使得小组的综合效益最大化。而“组间同质”是指各个小组之间实力均衡、不相上下。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来组建小组,每一个小组近似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在课程教学中,方便老师把握教学进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小组成员不宜过多,应控制到5—8人,其中6人为最佳人数。

(3)小组组建形式

小组组建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有长条形、马蹄形、插秧形和工字型等等,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形式都各有优缺点。那么,小组最优的组建形式是什么,如何采用恰当的组建形式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组建形式,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小组合作性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水平。比如说,小组组建形式要结合班级人数、班级容量和实验设备、器材等现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易于操作,便于组织,方便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又比如,对于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形式应该具有灵活性,规模应有所扩大。

(4)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研学实践活动总结 第4篇

研学旅行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不仅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而且能有效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价值,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开发

研学旅行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在旅行过程中以增进技艺、增长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活动。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一、研学旅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实际 生活中发现问题,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课程,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正是在这些方面,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谋而合”。

(一)研学旅行的主体具有自主性

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首先,学生是研学旅行活动的策划者。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生成兴趣,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置于核心地位,会基于学校的实际和地区的资源进行自主选择与整合,进而确定活动主题,预设研学内容。其次,学生是研学旅行组织过程中的管理者与承担者。学生会通过充分磋商来确定研学旅行路线的制定、经费的预算、规则与纪律、分工与合作以及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再次,学生是研学旅行过程的亲历者和体验者。当学生踏上研学旅行的征途,穿梭于理想与现实之间,他们会主动地去感觉、去思考,或激扬或沮丧、或觉悟或迷茫、或喜或悲,这种别样的生活与生命的体验能够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塑造自我。

(二)研学旅行的内容具有开放性

研学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领域延伸与扩大,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因而,研学旅行的内容必然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由于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呈现,即使同一研学内容也会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会不时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生成新的主题和目标,从而使研学旅行的广度拓宽、深度延伸。在相同的研学旅行中,由于学生个体经验的差异而趋向各自感兴趣的认知场域,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概而言之,研学旅行使学生身处自然与社会之中,不断与自然和社会“沟通”,使他们宽广了胸怀,丰富了见识。

(三)研学旅行的方法具有探究性

自主性较强的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在确定研学旅行主题时,学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选题,这就要求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捕捉来自身边的问题并进行界定、甄别、筛选和整合。学生需要对研学旅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评估,以设定较为合理的研学旅行方案。研学旅行过程中随机生成的许多问题,可能会是学生不曾预料到的,故需要学生通过探索甚至试误加以解决。同时,无论是通过“温故”而获得的还是通过探索或试误发现的新知,都需要在研学旅行中再次验证。最后,经验证了的新知,再用于解决类似问题,会形成举一反三的体验等等。

(四)研学旅行的取向具有实践性

研学旅行本质上是实践的。在研学旅行中,学生想要探寻问题的答案,就需要提取先前储备的理性材料,用于理解当下面临的感性材料,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改造并重构自身的知识结构,由此使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可见,研学旅行使得学生有机会在纷繁复杂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性知识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并通过观察、访谈、操作、验证和体悟等方法,检验其真伪,对知识进行再次解读,直至“真知”,从而达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相对于课堂教学,研学旅行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匡正当前学校课程过于偏重书本知识、偏重课堂讲授、偏重让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弊端,弥补学生经验狭隘、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

二、研学旅行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教学目标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对旅游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肯定。开展富有成效的研学旅行活动,能实现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的目标。

以笔者所在区县部分学校为例。在清明节前后,一些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组织以“大运河的变迁”为主题的两日研学旅行,实现了如下教学目标。

其一,知识目标。徐州一段的大运河,既是一部自然史,也是一部社会史,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该航段的气候与水文等情况。解读它,不仅能了解其昔日的自然环境、政治与经济等情况,而且能了解当下大运河对徐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提出改善大运河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议。

其二,能力目标。围绕大运河的过去与现在,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不仅发展了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也提升了他们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在进行“大运河环保宣传”活动中,学生提高了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和积极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其三,情感目标。研学旅行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感情,也使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健康、安全、集体生活规则的同时,获得了公共道德等方面的体验。学生在对运河岸边的农民和渔民的访谈中,尤其在体验农事的过程中品味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增进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激发了热爱大运河、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事实证明,“大运河的变迁”两日考察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和拓展了人生阅历,帮助学生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当然,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更加有利。比如,根据《济南的冬天》《大明湖》《趵突泉》等课程内容设计“游湖登山赏泉,访齐鲁文化”的研学旅行,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还因形式生动活泼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研学旅行突显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教育价值

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在于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较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丰富学习方式

研学旅行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实践探究等,使以往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种方式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学生外在的学习方式,而且丰富了其内在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思维方式。因为学生在面临研学旅行的实际问题时,不仅需要收集感性材料,而且要迅速将之加工,转化成理性认识,否则就难以理性地解决问题。其中,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活动必不可少,直至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得出结论。

(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因而使得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挥。如前所述,研学旅行的路线、主要活动内容、经费筹措与使用、小组的建立、各个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等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其中包含着的自愿、自决、自省与自律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他主性”与“自主性”的辩证关系,明白了自主不是“为所欲为”,不是“自我中心”,而是在合理范围内的既有利于自身发展又有利于他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自主。

(三)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人只有从内心体验某种价值,并产生认同、敬畏、信任或拒绝、厌恶、羞愧的情感时,才谈得上进行了道德教育,而研学旅行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道德情感激荡的机会。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门,游览自然风光,瞻仰革命圣地,考察社会民情,走进博物馆、博览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体会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研学旅行更是一种升华精神的文化活动。通过观光游览或访古问今,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完美的人格。

总之,研学旅行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开发与利用研学旅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第5篇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县教育局有关要求和学校安排,2016年11月5日-11月6日,我校组织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七至九年级91名同学在教务主任刘志明和七位老师带领下,赴南京开展旅行研学活动。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活动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主动,热情参与,表现出很高的个人素质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给其他团队的营员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活动开展前,校团委将全体参与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并开展组员间的合作与小组间的评比,各小组齐心协力,表现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给主办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认真学习,收获良多。在活动中,同学们先后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博物院、中山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科技馆及南京大学等六个目的地,所到之处,同学们拍照留影,认真记录,准时归队,顺利完成各项研学内容。

这次研学旅行活动,既拓宽了我校学子高远的视野,又展现了我校学子昂扬的风采。具体而言,就这次研学旅行,其主要特点在于:

1、组织严密,学校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学习+旅游”,而是把一个主题在旅游过程中由始至终地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游玩、娱乐的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在科学知识、智力能力、情感与意志、个性心理等方面能力的目的。

2、活动前广泛宣传发动,晓谕家长,明确开展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随意离开队伍单独活动;在外要排队有序,不随意调换位置。

3、形式多样。做到了生动、活泼、轻松、愉快,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避免了呆板的说教。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第6篇

为贯彻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按照镇教办的部署,决定开展五、六年级在校学生研学旅行活动。

由于事前准备充分,筹备周密,各项活动安排有序,因此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后期反馈

1、为了及时总结本次研学旅行的成功得失,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一篇研学旅行随记,由语文教师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比,要求每个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加深学生对此次研学的印象。

2、每个班级上报几幅最能体现本人或本班此次研学旅行精髓的照片。

二、研学旅行感想与收获

1、既能寓教于乐,也能激励学生。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增进了与教师和同学之间情感。

4、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

五、存在问题

1、社会公德意识有待加强: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现象还随处可见。

2、部分学生重娱乐性节目,轻知识性展览:有不少学生还是认为研学旅行就是玩,对景区的参观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认真听导游的解说,导致吸收效果欠佳。

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顺利、圆满,收获颇丰。走出校园,让师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了解了社会、亲近了自然;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文明有序、互帮互助、永不放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与挑战,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第7篇

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我校决定组织初中部,高

一、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于3月29日到烈士纪念碑前瞻仰烈士活动,早上7点,所有的学生早早的来到学校集合,他们排好队有秩序的走向的烈士墓。虽然已强调纪律与安全,但学生第一次出来,我们老师还是感到责任的重大。首先开始的是献花送祝福,我们每个人手捧鲜花,默默许下对烈士们的美好祝福。紧接着是同学和老师们依次留言,写下对革命先烈的诚挚祝福,感谢先烈们的无私付出。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时至今日,我们仍能触摸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感受到先烈们呼吸的频率。整个活动,虽然历时不长,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不仅在思想上受得了一定的教育,在心灵上也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这次活动的开展既是精神上一次有意义的引导,又使同学们明白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的重要性,认识今天学习生活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同学们在今后生活中勤奋学习,勇敢迎接困难和挑战,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活动单导学 自主式研学 第8篇

[关键词]小高考 活动单 自主复习 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15

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其定位是“过关性”考试,它与高考选拔性的考试功能明显不同,“小高考”的基础性特点决定了其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区别于高考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多年进行探索,力求“用最简单的方法,做最高效的应对”,在“小高考”历史复习课课堂模式上,形成了以活动单为载体、“自主学习—题型训练—成果展示—合作探究—自我完善—点评提升”为基本活动流程的课堂模式。

一、活动单的课前精心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实现有效教学,最佳的途径就是根据最新版本的《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重编”教材,形成活动单,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看书的无针对性低效行为和课堂只注重做课堂笔记不注重思考、理解的行为。这种对教材的“二次编写”,针对性强,重难点突出,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效率高。活动单的内容由知识单和习题单两部分组成,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单需一目了然。知识单以课时为单位,一般以表格形式呈现,左格为最新版本的《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考点,右格为对应考点的知识解读,其中考点知识解读要精准,排版要精美,不给学生带来读记障碍。知识解读中“近三年已考过知识”需用另外的字体、字号

等形式区别于“未考知识”,让学生对考点“已考知识、未考知识”有所了解,便于选择性复习。(如下图)

2.“习题单”需针对性强。习题的选择针对本节课的考点,力求考点“习题化、全覆盖、情境新颖”。习题单的设计很关键,它能给知识赋予生命力,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小高考”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因此选择题为课堂主要训练题型,但不能成为唯一训练题型。要根据复习知识块在《考试说明》中的地位,适当兼顾其他题型,确保“小高考”全部题型均得到训练。每一类题型要用方框的形式凸显做题要求;大题每个小设问后面必须要有分值,便于模拟实战,让学生训练后心中有数。(如下图)

3.页眉页码需编流水号。为了便于学生整理和今后复习,每张活动单的页眉必须有“流水号”,一单一个编号,前后编号要连续。每张活动单的页脚必须有页码,可一个个活动单单独编页码,也可前后页码连续编写。作为历史学科组,一般安排熟悉电脑排版的教师在同一模板下合成、编排所有活动单,有利于活动单的字体、字号、编号、页码、排版格式前后一致。

二、以自主学习活动为支点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路径

“小高考”的应对策略是狠抓基础知识,狠抓应试训练,狠抓薄弱弥补,要达成这些目标,自主学习是“小高考”历史复习课的基本模式,它是在活动单的指导下,对照活动单进行自学,其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点。

1.自主复习。历史课前3分钟为知识复习环节,学生自觉对上一课的知识进行复习,进入状态,完成“承上启下”。

2.自主识记。教师发放本课活动单,明确本课复习目标,学生围绕活动单中的“知识单”内容,读记本课考点知识。教师关注冲A保C学生的读书状况,及时提醒和帮助。(注:冲A学生是指在省级学业水平测试中期望拿到90分以上即A级的学生。保C学生指期望在上述测试中拿到60分以上即C级的学生)

3.自主训练。学生完成“习题单”前,教师提出明确分类目标要求,限时训练,学生独立完成。

4.展示成果。有针对性地挑选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展训练,与其他学生的“自主训练”同步进行。

5.自我完善。学生对照板展答案自查自纠。纠错要找到错根,要把错题价值放大,是“知识类” 的错误要回归“知识单”进行标注,做上记号,便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强化复习;“能力类”的错误要在错题处认真订正,必须做到“做题不轻易出错,有错必深究,决不第二次做错”。

6.合作探究。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自己无法独立突破的困难,通过学习小组互补互助,组内互相交流学习成果来弄懂,也就是“兵教兵”。合作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积极也更高效。教师在合作探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各组合作探究的情况,收集突出问题。

7.点评提升。这个环节是历史复习课最体现教师“点睛导学”的阶段。首先教师对在黑板上板展的学生进行点评。对板展学生的做题质量进行“正向打分”,对得分、答题规范性等给予鼓励性评价和建设性建议,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不仅让板展学生受益,并且能以点带面放大示范辐射效应。其次对题目中体现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学生能力、认知无法达到的层级,教师要深入浅出地进行引领,提炼解题思路和规律、方法、技巧,带领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以活动单为载体、自主学习为手段的高中历史“小高考”课堂复习模式,注重教师的课前研究和活动单的精心设计,注重学生课堂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把时间和学习主动权给学生”。复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学、主动做、主动悟、主动纠、主动补,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很好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一旦不依赖老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自信。越自信,越强大;越强大,越爱学;越爱学,越会学,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焕发出极大的潜能。”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第9篇

4月16日早上八点多,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登上了开往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旅游大巴。路途中,学生们唱着歌,气氛非常活跃。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这里是农业主题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园内建有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官、植物馆、动物馆等,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板,令人留恋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大开眼界,这里的确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学生的兴趣极高,围着讲解员不停地问,秩序井然。第二站我们到了无土栽培区,园区引进种植了许多国内外优质的瓜果蔬菜、名优花卉,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先进的种植技术,让学生们领略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对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生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受益匪浅。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他们认真听着并不时拍照、做笔记,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好。

学校研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第10篇

来自高一九个班级的46名同学以及11名带队领导和老师组成了xx中学“走进新农村”研学大队,于x月xx日—x月xx日四天在常德市汉寿县丰家铺镇各个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暑期研学实践活动硕果累累,为xxxx中学的研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一、 闹事笃学,情系三农

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同学们在繁华的省会长沙求学,但是在临近期末考试之时却以不亚于面对任何考试的认真来完成课题计划的制定。不到一个礼拜,同学们便完成了《汉寿县农村环保问题调查》《汉寿县农村留守老人现状调查》《汉寿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汉寿县城乡学生互帮互助可行性调查》等五个充满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课题。在这些课题中,融入了同学们对社会和三农问题的思考和疑惑,他们在闹市笃学之余,渴望在新农村这个大课堂里找到自己的答案。

在风雨如晦的x月xx日中午,开营仪式在同学们的满腔热忱中拉开帷幕。在开营仪式中,石东妮副校长强调了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对同学的期许,石东妮副校长对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期许:遵守纪律,注意影响;不怕困难,敢于克难;相互理解,注意礼节;做好准备,搞好四项竞赛。谆谆教诲,滴滴入心。学生代表刘扬发言,当他从刘德华校长手中接过队旗时,同学的使命感在掌声中迸发。

石东妮副校长发言 开营仪式后,同学们秩序竟然地登车,乘车前往常德市汉寿县丰家铺中学。他们将与当地学生合作,一起完成暑期调研实践活动。学校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活动由校长助理、高一年级组组长李建刚老师带队,刘德华校长、石东妮副校长、罗丹副校长陪同前往。

二、不怕困难,视之等闲

同学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之前都没能深入过农村,同学们对从农村的印象几乎完全来自于书本和新闻。但是,xxxx中学的课题指导老师魏欢说:“在去调研之前,两校同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了方案,做好了预案再进行调研,由当地学生做向导,做到目标明确,调研高效。”在魏老师看来,农村和城市时存在巨大差异的,因此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对双方的想象各有不同,因此做好预案很有必要。增进城乡的相互了解,也是本次研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通过发放问卷,同学们可以获得农村的第一手资;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培养礼仪意识。

炎炎夏日,同学们在乡间蜿蜒的小路上汗流浃背,挨家挨户进行问卷调查。除了问卷调查,同学们还要克服语言交流的障碍和村民误解的无奈。但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积极的沟通态度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同学们不仅领略了乡村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是在农家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淳朴和对劳动价值的深刻认识。

在访谈了太平村的留守儿童时,刘琳芝同学感慨道:“在他们身上,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有父母陪伴的幸福。”同学们发现,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现象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在七月的乡村,本是金黄稻浪翻滚时却是绿色盎然,那是青壮一代外出务工造成的一种“意外”。这是多么以小见大的深邃视角,我为同学们的深刻自豪。一次调查,引起了同学们心中的阵阵悸动,悸动后的思索,这正是研学活动渴望达到的。

在调查鹿溪村的环保和竹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他们这样写道:“他们并没认识到绿色开发竹海资源的巨大作用和意义,不认为环保和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漠然使在环保教育熏陶中长大的同学们听来不禁愕然。

四天的考察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认知上的洗礼,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拓展了同学们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更是让他们有了悲天悯人的责任意识。

三、 朴实沉毅,薪火相传

常德汉寿县丰家铺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着极具特色的农家旅游资源。我相信,在我们的呼吁下,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这里一定永远都有着青山绿水,也有着富裕小康的社会主义新面貌的农村。

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第11篇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无土栽培馆。我们了解了两种不同的植物栽培方法。第一种是水培法,就是利用立体式管道栽培,让水肥在管道中流动,而植物生长在管道上的洞里面。第二种是基质土栽培,利用草炭蛭石和植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等合成的土壤来栽培植物。通过参观,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们还沉浸在无土栽培馆的奇妙场景中,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花卉馆。这些鲜花来自不同地域,生长习性也大不相同,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宝塔花和生命源。宝塔花也称金塔花,它开出花瓣后就叫金虾花。宝塔花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生命源安家在广袤无垠的大漠里,人们一旦找到了它们就相当于找到了水源,它是大漠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花卉馆真是百花争艳,让人流连忘返。

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纵即逝,不一会我们来到了盆景馆,场馆内有许多奇珍异树,最的是日本五针松,这种植物目前在全世界仅存两株,它们活的时间比较长,大约有三百年,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如今这里居然就有一盆,真是让人大开眼见啊!除此而外,还有另一种名为“一位”的植物,它的名字很奇怪,让人听起来就觉得很有趣。它大约活了一百年,上部早已经枯死了,而下部分却生长的极为茂盛,虽是同一植物,可上下两部分的景色却截然不同,真的是一株很奇妙的植物。

盆景馆的几株植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让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不知走了有多远,我们就又来到了一个新地方——南方树馆。这里面有一种树,结出的果子叫文蛋果,它是一种南方的果子,色味俱佳。还有一种果子,它名字听起来有一点搞笑——鸡蛋果,果子的个头像鸡蛋一样大,吃起来像蛋黄一样干干的、沙沙的,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研学实践活动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研学后教 高效 运用 策略

众所周知,英语是初中教学阶段重要的教学课程之一,它帮助学生们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英语技能。然而在实际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不少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殊不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其教学课堂要求相对开放与自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封闭了英语教学课堂,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满足现代英语课堂的教学需求,“研学后教”教学模式逐渐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得以应用。所谓“研学后教”,就是指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英语知识,进而达到英语知识点教学的目的。以下是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应用“研学后教”模式的一些实践经验以及策略。

一、“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构建三部曲之教学内容条理化

所谓教学内容条理化就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分为不同的难度层次,并逐一引导学生们进行英语知识点的研究,这是“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构建的前提条件。相对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而言,条理清晰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具有层次性,对学生们英语能力的培养所起作用极大。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条理化呢?首先,教师要对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确定难易程度的范围;其次,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划分,如对于较重要的英语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则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难易范围扩大,从而让学生们由容易的知识点的研究学习缓缓过渡到难的知识点的研究学习。

例如,在讲解It is time to do…这个句型时,笔者问学生们:“现在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干家务,并且常常以要学习作为逃避家务活的法宝,假设你妈妈喊你去干家务,而你想要以学习来回答她,你会怎么表达?”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I have to study.“这个回答确实可以,但是却过于生硬,接下来我将教你们一个新的句型:It is time to…,翻译过来就是‘正是要干……的时候,所以‘我要学习啦就可以这样说It is time for me to study.”我如是回答。如此一来,便成功地引入了教学内容,接着,待学生们几乎掌握了该句型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试着思考如何用这个句型表达“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关键时候啦”,也就是引导学生们学会在time之前加形容词的表达方法。如此一来,便实现了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的转换,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条理化。

二、“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构建三部曲之教学目的具体化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都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导致整个英语教学课堂缺乏逻辑性,降低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欲望与自主性。故而,要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研学后教”模式,必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引导教学。

例如,在讲解Why do you like koalas? 这个单元的时候,考虑到这个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们掌握why以及because的用法,笔者便将教学目的制定为:先找出教材中有关why的问句以及回答,然后再分组进行模仿交流,最后再自己运用why和because编写一个故事情景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如此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在自主研究英语知识的时候有法可循。

三、“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构建三部曲之教学方式完善化

所谓教学方式完善化是指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完善,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与能力提升。此外,要想完善教学方式,教师必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使得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更为丰富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英语知识点的研究学习,必然要先实现教学方式的完善,只有提高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让“研学后教”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顺利展开。

例如,在讲解I am watching TV这个章节的时候,笔者并未像传统教学方式那样先对词汇讲解,然后再讲解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相反,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则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位小男孩正在看电视,然后他的朋友给他打电话,并问他在干嘛,他便告诉他:I am watching TV.待学生们观看完视频之后,我便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说自己在看电视的时候用的是I am watching TV而不是I watch TV?”一位学生们是这样回答的:“因为那个男孩正在看着电视,应该使用现在进行时。”我点点头以示该生回答的正确性,接着,我又让学生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的一位朋友打电话问你在干吗,你应该如何回答?”如此便成功引导学生们将视频中学习到的英语知识点运用到实际当中,同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导又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及完善了教学方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之于“研学后教”教学模式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杨欣. 快乐教学法:初中英语课堂的追求[J]. 新课程(综合版),2009.

[2] 吕荣新. 快乐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校长阅刊,2007.

上一篇:迟钝的心灵美文下一篇:数字沙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