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2024-07-06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精选12篇)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1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和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60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家批准同意的20xx?20xx年**新通电行政村和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广播电视局认真总结了**14年来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扩大有效覆盖、有利于维护管理”的原则,进一步研究了工程建设的实施和管理办法以及资金配套原则,建设了示范项目,先后召开四个片区的工作会议,逐一落实各县的建设计划和采用的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实施方案。

一、“村村通”建设的四种技术方案(一)光缆就近接入方案在距已建有光缆线路附近、可就近接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自然村实施此方案。入网用户可收看到几十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用户纳入当地有线电视网络机构统一管理,运行维护。(二)有线小片网络方案此方案一般是在50?100户左右的较大自然村,并且将采有可能连通有线电视光缆网的村寨实施,用户收看的节目套数为8套电视和2套广播(“8 2模式”)。(三)卫星中频分配方案此方案适用于经济基础较差、居住相对分散的自然村。从在瑞丽、新平、文山几个示范点的覆盖效果看,每座卫星电视接收站可辐射半径200米以上范围内的住户,一个自然村构建三座卫星接收站能满足覆盖50户以上的住户,且用户可收看到26套节目。这一模式受到山区群众的普遍欢迎,是**“村村通”建设的一种主要方案。(四)(4 2)开路发射方案此方案采用无线开路发射覆盖,主要在山高谷深、村落分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用其他三种技术方案难于建设的村寨。用户收看的节目套数为4套电视和2套广播(“4 2模式”)。以上四种技术方案的建设数分别占建设总数的24.8%、12%、56.7%、和6。5%。

二、“村村通”建设资金补助和配套方案本着“共同负责、分类指导”的原则,我省村村通建设的资金补助和配套方案如下。(一)国家补助部分和省级配套资金国家下达我省的建设任务为12954个村,补助资金总额为12954万元,平均每个村补助10000元。省政府配套资金总额为3311万元,除昆明、玉溪、曲靖三市所辖各县(市、区)省不再给予配套外,其余州、市按不同的地区类别、不同的技术模式分别配套(详见下表)。各类地区、各种建设模式国家及省配套资金方案(万元)光纤联网有线小片网点无线发射卫星中频分配网络地区类别国家补助省配套国家补助省配套国家补助省配套国家补助省配套迪庆、怒江110.510.2510.5边境县110.3510.2510.35贫困县110.310.25l0.3非贫困县110.25l0.25l0.3除国家补助和省配套资金外,不足部分由地方政府配套。(二)地方配套资金1.光缆就近接入方案鉴于光缆接入的用户今后纳入有线电视网管理,可收取一定的收视维护费弥补建设投资,故实施此方案的建设资金除国家补助部分外,地方政府不再配套。用户的入网费和收视维护费原则上应当低于城镇用户的收费。2.(4 2)开路发射方案无线开路发射的主要设备每座站需资金约12500元,州、市只需补助施工安装费用。3.有线小片网络方案和卫星中频分配方案有线小片网和卫星中频分配方案,是我省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方案,这两种技术方案涉及面广、投入资金数额大,为有利于促进建立村村通的长效机制和入户率的提高,除国家和省承担进村的公共设施部分所需主要设备的经费外,不足部分由州、市、县(市、区)政府适当补助和受益农户适当自筹。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扶贫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2篇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

作者:李荣国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摘 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载体,是解决边远山区农村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难题的“民心工程”。要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关键词: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农村

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和工具,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载体,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德政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边远山区农村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难题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历史责任。对此,新闻广播电影电视部门在此方面要加快实施对于农村广播电影电视的村村通工程,响应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积极为繁荣农村广播影视事业服务,从而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的问题

1.维护经费难以落实,保证不了“长期通”

早期建成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经过几年的运行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设备故障,维护成本过高,在地方财政比较拮据的情况下,维护资金难以落实,停播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升级改造也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

2.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维护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有关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严重形响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正常运行

3.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有关功能宣传不够,群众了解还不全面

例如,绝大部分农村认为有线电视只是看电视,是为了娱乐、消遣。而且现有的技术手段滞后,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有效控制极少数人收看境外节目。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工作还存在起点低、入户率低和“返盲”等问题

十年前,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时,由于受当时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投入少、起点低,而且入户率低。目前还有部分农村收看不到广播电视节目。而且这些村大部分是

地处偏僻的牧业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较差,给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对策

1.进一步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抓紧制定出地方广播电视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加快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的困难,要认真分析,发挥好各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的作用,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扶贫攻坚计划中,落实配套资金和维护经费,保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切合实际的安装方式,降低工程成本,尽可能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

2.探索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单一的工程建设转变到工程建设与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结合上来,由阶段性、突击性的任务转变为长期的任务、常规的工作,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做到长期通、户户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大多数农村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的实际,要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提高水平”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工程及其设备质量,保证有效安装,提高覆盖率,提高传输速度和接收质量,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际效果。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加强广播电视运行中的维护,保证有人负责,有人管事、做事,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防止“返盲”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宣传,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各级广电部门要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对于边远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让群众掌握有关使用方法,掌握有关保护、维修常识。进一步充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传播的内容,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创造良好的舆论和使用环境。

4.以人为本,强化广播电视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我党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要求。相比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任务更加繁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这些地区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这一工程的作用,为新农

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服务,推进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步伐。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采取灵活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为青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今后我县新闻广电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新闻广电部门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替代任用,对此我们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不断为全党工作的大局服务,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支撑。

1.继续加大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

进一步巩固已经建设的行政村广播电视站室覆盖范围,抓好管理和队伍建设,落实维护经费,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长通久通机制。

2.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进程中,结合“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改变我县农村广播影视发射、传输、收看、放映等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的局面。

3.进一步加快推进网络改造步伐

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对县、县、乡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推动县、乡广播电视垂直管理,逐步实现广电网络的全程、全网统一管理,建立利益共享的经营管理体制。

4.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职责,为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可靠的资金经费保障。

5.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宣传和农村节目制作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3篇

关键词: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随着“中星九号”的成功发射,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大,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广播电视的“村村通”。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通过电视中农业频道对农业技术和信息的传播,也为我国的农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信息。虽然这一工程目标已经得以实现,但如何做到“村村通”的长期性和永久性成为了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要想做到这两点,就必须加大对这一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1 实施“村村通”工程的重要性

农村是“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点和基本点,而那些边远贫困的老山区的工程建设,则是这一工程的难点所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思想的影响,增加了工程在实施和管理难度。有些偏僻山区由于没有做到广播信号的覆盖,导致其无法收视到一些国家级和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内容,但却可以收视到当地的地方广播电视台。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取了先进的科普信息和外界资讯,而且传统的广播电视是免费的,导致很多农民无法接受有偿电视。这就需要县级广电部门,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意见搜集,在民意和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使用管理方法,在“村村通”建设过程中要时刻坚持其科学性和和管理的规范性,才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领导向知识型转型的必要性

政府必须确立一名专门负责广播电视工作管理的领导,经常到基层去了解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使一些独立于“村村通”网络之外的散户加入到网络中来。乡镇广播电视站点建设中要具备直接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职能,首先要确保群众有对电视观看和使用的欲望,然后根据各村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加强管理的办法,来弥补法律和政策上规范的不足之处,使其可以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还要对这一工程进行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建设,从而实现良好实施和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乡镇级这一工程负责人必须是知识型的领导。知识型领导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可以时刻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建设政策和管理方法,从而从领导层面对“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个根本的保障[2]。

3“村建”与“乡管”结合的模式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是以村为单位进行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这就要保证每一个村都要有一个有线电视控制室。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村子选择将有线电视控制室与原本的广播室结合使用,既节省了资源,也方便了管理。但是建设机房的过程,是由村里自己独立完成的,所以有些时候就没有一些明确的管理规定,导致机房管理人员工作秩序混乱。因此,一定要对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才能防止不法分子进行非法节目的播出。对“村村通”的外线设施管理也可以由村内自己进行管理,如放大器、电线杆等,时刻对村中的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及时进行汇报,可以减少不必要损失。

4 制定全面地规章制度

对人员、事务、设备和播出过程进行管理时,不应该仅由专门负责的领导根据情况进行管理,还要有一套全面的规章制度作为进行管理的理论基础。建设是工程基础,使用是工程目的,而管理则是工程的关键,只有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才能使这一工程取得最大的效益,使农民可以从这一工程中长期的获取利益[3]。因此,乡镇广播站应建立一个由广播电视设备管理制度、用户管理制度、线路维修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级人员工作考核制度组成的,全面的管理制度体系,使这一工程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前提下,造福于百姓。

5 结论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是我国网络电视在农村发展的基础,是当前新形势下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的产物。因此,要求各级部门时刻对这一工程保持重视态度,积极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整合,形成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更具备长期性和永久性。

参考文献

[1]薛瑞.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广播电视长效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评选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先进集体[J].中国新闻科技,2000,10(11):47-48.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4篇

关键词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节目和内容;建设

中图分类号 TN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1-0180-01

长期以来,我国信息化发展滞后,突出表现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数字鸿沟。广大农村地区信息落后,信息缺乏,巨量的文化信息主要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很少眷顾到农民的文化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村信息建设亟待发展和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正是基于此种要求而实施的。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我国实施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这项工程自1998年开始实施,迄今已经建设和实施了13年,投资数十亿,十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统计表明“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了94.48%和95.81%,解决了9 700多万农牧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广大农民能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各种政策法规,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十余年的发展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产生,这些影响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长久实施和以后能否更好的发展。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主要是以电视节目的建设和发展为主,其建设的基本标准就是44+2即“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七套、少儿频道和本省第一套电视节目,以及中央电台第一套以及本省第一套广播节目。”但是由于基础比较差,起点不高加之农村长期以来比较闭塞信息落后,这就使得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取得的效果不理想,以cctv7为例,这个频道有称之为农业频道,意如其名,就是以农业为主,为农民服务的频道,但是“入户率不理想。农村覆盖率仅37.2%。”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呢?央视节目过于综合专业偏离农村生活,收视率最高的是新闻联播,农村很少关注,即使关注也不过是了解新闻事实的一个窗口而已,在弄收视率最高的就是焦点访谈,纵观焦点访谈的节目内容,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焦点访谈很少涉及农村的问题。总之,央视节目关注与社会上的重大问题,对于农村关注不足。省级卫视对于农村的关注依然不足,市场化之后,经济利益和收视率就决定了地方电视台的走向,各地卫视提高收视率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而农民是很好关注这些节目的,“对农民关注不够。目前省级一套广播电台,开办对农广播节目的不多,优秀的对农节目更是乏善可陈。”但是电视广播对与农民确实至关重要的,统计表明“我国农民群众获取的信息95%以上来自广播电视,农民群众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大约在2 h-3 h。”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促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深入开展呢?

1)要实现电视节目的多元化。统计资料表明在广大农村,农民所能看的的电视节目有限,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这就有赖于有线电视的发展,但是有线电视往往是收费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往往是以农民进城打工取得,这就是黄宗智先生所谓的“半工半耕”现象,这种情况下,农民很多时候不在家,而有线电视的收费,则不考虑这些问题,单纯的以年或者月来收费,无疑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农民的实际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在“村村通”工程中要科学的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民利益和有线电视公司的利益关系。曾岩在其文章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村村通”工程不能交由广播电视部门单方面来承担,更不能简单地按照产业化的方式来运作,而应该由政府来组织实施,由公共财政来统一保障。同时,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也要本着“多予少取”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精神,积极支持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农民能够收看到更好的节目,才能真正的做到为农民服务。

2)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媒体的责任。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对媒体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是媒体始终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尤其是由国家参与的媒体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媒体要很好的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问题,不能一味的以提高收视率和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在节目的资源的配置上要增加对农节目同时还要减少各种广告的数量。这种情况下,媒体肯定会有抱怨即会影响媒体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政府对这些节目进行财政性的支持。

3)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建设。乡镇广播电视站和农村接触紧密,最能够了解农村的需要,但是目前一部分地区的乡镇广播电视站没有能够发挥应用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重视不够,领导不力。所以为乡镇广播电视站配备知识型领导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惠农意识的乡镇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是“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深入发展的保证。

4)要加强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发展的保证。要做到“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设备、管播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目的是惠农但是建设是基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要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做到谁出事谁负责,奖惩明确。

总之通过节目的多元化,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乡镇广播电视站建设的发展,才能够解决覆盖率低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为广大农村提供更好的服务,相信我国的“村村通”广播建设工程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会,沈书生.信息化视野下的"传媒协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學2010,01.

[2]彭菊华,张水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3]韩爱.文试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4.

[4]曾岩.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视听纵横,2007,02.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5篇

村村通之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建设方案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数字电视在村村通发展的新契机中发挥的作用,解决方案等做了详细阐述惶岢隽耸?胧友妒状吹木哂邢冉?浴⒕?眯缘氖?值缡游尴卟盖建设方案,以供各广电局在村村通建设中参考?BR>关键词:村村通 数字电视 MMDS MUDS

1 前言
广电集团秘书长朱虹在《盘点2004和展望2005》中提到:“2005年是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实施“农村服务年”,就是结合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2131工程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高提高农村广播影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总局已确定全国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计划建设任务为46508个村,拨付“村村通”工程投资补助资金4.35亿元,对中部地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西部地区“村村通”予以补助,平均每个村补助1万元。
面对建设46508个村的“村村通”工程,而且不同地域的农村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经济情况等千差万别的情况下,设立一个有效、合理、优化的解决方案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2 项目建设分析
我国大部分城市郊区与农村电视用户占到总的电视用户70%以上,目前绝大多数只能收看到本地及邻地定时发射的几个不大清晰的模拟电视节目,而且用彩电不如用黑白电视收看得清楚,广大城市郊区与农村电视用户迫切需要看到如城市有线电视网一样的30-40套清晰的电视节目。
怎么解决农村用户的收看丰富电视节目问题,到现在提出了多种的解决方案,其中有利用模拟mmds方式进行电视节目的传输,这种方式在很多地方都有应用,但由于mmds传输的频率资源非常贫乏,虽然后来扩展到200MHz带宽,但也只能传输23套节目,而且由于采用模拟方式传输,运营管理等问题一直使这种方式无法大范围的应用。同时也有利用DVB-S方式,应用卫星传输电视节目,个人用户应用接收天线和机顶盒收看,但这种方式各个用户各位单位,无法进行管理,同时卫星信号也经常收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使用户不能正常收看节目,而且用户一般只能购买一个天线,这样就只能接收一个卫星的电视节目,收看节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那么究竟应用什么方式才符合“村村通”工程的要求?目前CATV传输分配媒介主要为同轴电缆、卫星、光纤和微波几大媒介。有线电缆和光纤资金花费与用户密度无关,维护费用低。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影响小,复杂程度低。但在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用电缆和光缆来进行有线电视的覆盖显然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同时有某些特殊地区如海岛、有河流或山川阻隔的地区,架设电缆和光缆也比较困难,因此,在农村地区采用无线方式进行电视节目覆盖将是主要实现方式。
在覆盖方式上,可以采用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进行节目覆盖,而数字电视具有信号清晰、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采用数字传输,便于实现高安全性、高质量加解扰、加解密。是电视网络收费及增值创收的根本解决方案,模拟加解扰收费管理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数字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为广播电视网络带来赢利模式。
而且,在一个模拟电视频点中,应用数字方式能传输6-8套标清数字电视,而且可以实现数据广播、远程教育、电视商务、VOD视频点播、双向互联网等增值业务。我国现有的模拟广播电视网已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任务,所以必将采用数字方式进行电视节目的覆盖建设。
通过上面的分析,确定了采用无线数字方式进行建设是合理的、可行的,那么可以采用数字无线方式有那些呢?目前,在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方式上,主要采用MMDS、MUDS方式进行数字电视节目的覆盖。
系统的组网示例如下:

520)this.width=52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src=“http:///UploadFiles/***1.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

从上图可以看出,采用数字MMDS、MUDS方式进行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覆盖,前端都要采用相应的数字前端设备,有接收卫星节目的卫星接收机;有接收上级通过SDH网络传送的节目,通过网络适配器来接收;有本地自办一些节目通过编码器来编码;不同节目通过处理成TS流,同EPG服务器发出EPG信息一同送入复用器进行复用,经过加扰器,通过CAS系统的加密,输出加扰加密的节目,再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然后接入MMDS、MUDS的发射设备,那么MMDS、MUDS有什么区别哪,下面分别对MMDS、MUDS进行介绍。
2.1 MMDS方式
MMDS英文全名为Multichannel Microwave Distribution System,中文含义叫无线多路微波分配系统。这种技术是通过无线微波传送有线电视信号的一种传送技术,这种技术不但方便安装调试,而且由这种技术组成的系统重量轻、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很适合城市郊区或农村有线电视覆盖。这种技术是一种通过视距传输为基础的图像分配传输技术,它的正常工作频段一般为2.5GHz——3.5GHz,这种技术不需要安装太多的屋顶设备就能覆盖一大片区域,因此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在反射天线周围50公里范围内将100多路数字电视信号直接传送至用户。一个发射塔的服务区就可以覆盖一座中型城市。
MMDS系统的特点
1.MMDS与传统的AML、FM微波传输方式工作频段相比,MMDS工作频段要稍微低一点,而与地面电视广播VHF、UHF频段相比,MMDS其绕射能力要弱一点,各种楼层建筑物对其吸收大,反射波弱,不会产生重影;
2.组建MMDS技术系统需要的下变频器是小型化、集成化、可大批量生产,更显示其性能/价格比优的独特魅力;
3.MMDS无线传输网与有线电视光纤网一样,可采用加/解扰技术,实现系统运营管理,数字压缩技术解决MMDS频道容量少的缺陷。可将6~8路电视节目压缩在一个模拟的8MHz通道中传输。
4.数字MMDS通信技术采用数字滤波与数字存储方式,因此人们可用很简单的方法就能消除伴随图象传输的噪声,来高效改善图像传输的信噪比;此外,MMDS技术采用的数字滤波与数字存储方式也很容易实现自适应的二维、三维亮度分离,彻底消除亮度干扰;及其他提高图像质量的措施,这样通过MMDS系统来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图像质量要比通过普通方式传递的信号质量高得多。
5.MMDS通信系统采用数字压缩发射机来大大减少模拟发射机的数量,而且从建设的成本来考虑,采用数字传输系统要比采用相应的模拟发射机的成本低好几倍,这种方式甚至比通信光缆的铺设更能节省投资。而图像质量等同于光缆传输质量,大大优于模拟传输质量,其可靠性大大高于光缆传输。
6.如果省、市级已采用了MPEG-2数字压缩传输,那么县、乡级不用自行解决压缩设备。按照国际通信标准,MMDS频道配置应该与国际接轨,在2503-2687MHz频段内,以每频道8MHz带宽邻频道间隔排列23个电视信道。
2.2 MUDS方式
MUDS英文全名为Multichannel UHF Distribution System,中文含义叫无线多路分米波分配系统。数字MUDS采用分米波470~800MHz传输,电视机高频头接收最高频率为850MHz。这样在用户端接收就不需要下变频设备,可以直接接收此频率,但由于该频段同有线数字电视的频段相互覆盖,也产生也一定的冲突。
MUDS系统的特点
1.随着DVB—C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数字MUDS不同于一般的无线地面数字电视,它不是单一模拟电视频道的数字化,而是在多个分米波相邻频道的数字化,完全达到有线数字电视一样的多路覆盖效果;
2.数字MUDS发射机不同于现在的模拟发射机,它不需要很大的功率,纯属小功率发射机,覆盖半径10~15公里,平均功率只要5—8W就可直接传输到用户接收端;
3.模拟发射机的功率按峰值计算,数字发射机是按平均值计算。数字功率比模拟功率下降4倍,但在接收端的电平和信噪比则降低了近10倍,所以数字电视不需要很大的功率;
4.由于发射的功率较小,不会像模拟电视那样引起十分严重的多径干扰。若出现多径干扰只要低8~10dB,多径效应便不能干扰正常接收;
5.数字MUDS发射所占用的带宽仅是模拟传输的1/8,传输节目的数量可增加5~8倍。

3 系统建设方案
针对mmds和muds的方式的不同特点,在村村通的解决方案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同时也可以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搭建。
系统的组成
前端设备系统 网络系统
编码器 发射机
复用器 合路器
独立加扰器 放大器
数字卫星接收机 直放站等
多协议适配器 终端接收系统
调制器 接收天线
前端软件系统 机顶盒
有条件接收系统 收视IC卡
用户管理系统
EPG系统

数码视讯公司作为专业的数字电视系统供应商,可以为无线覆盖数字电视系统提供完整的前端系统解决方案,包括MUDS/MMDS等多种无线覆盖方式。数码视讯的系统及产品已经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湖南省无线数字电视系统、福建三明无线覆盖数字电视系统中成功应用。
并且数码视讯为无线覆盖数字电视系统开发了具有专利技术的8010低码率编码器、集成精简版用户管理模块的有条件接收系统,为村村通无线数字电视业务提供全力支持。在福建三明的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改系统的拓扑图如下:

520)this.width=52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src=“http:///UploadFiles/***0.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

在该系统建设中建立一个中心前端系统,干线传输采用8G微波网络,各个分节点采用MUDS覆盖网络。前端系统中应用我公司的8010超级编码器可以将数字电视节目的码率降低到2M左右,这样可以将多达16路经超级编码器编码的节目进行复用成一个传送流,经过这样的处理,在有效的频点情况下,可以传输更多的数字电视节目,而在传输同样节目数量的情况下,则大大节省前端发射设备的费用。
系统特点:
专利技术的低码率编码解决方案,频带利用率极高,为普通利用率的200%以上,支持一个8MHz频道传送10~16套数字电视节目,并大量成功商用
国内首创的前端及网络建设方案,节省覆盖网成本,平均每个站点节省60%,覆盖网络建设越大,投资越合理
全部经过DVB-C/DVB-S/DVB-T严格考验的设备及软件系统,包括编码器、复用器、QAM、CAS、SMS等设备及 软件都已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入网许可
完全成熟的,品质与DVB-C相媲美的前端设备系统,大大降低运营风险
符合国家以及DVB标准的有条件接收系统,可与DVB-C等系统完美结合
开放化平台,可以任意扩展业务,可选择任何符合DVB-C标准的机顶盒
多款低成本机顶盒选择,大大降低终端投入
极强的专业技术实力,可为运营商的运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完整的前端系统解决方案,可为运营商量身打造性价比最高的系统

4 总结
通过对“村村通”系统分析,我们认为无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将会十分乐观,它不仅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也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首先是以低成本解决了农村广播电视网的优质覆盖问题,而且是数字化一步到位。但系统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一套完全适合各种需要的解决方案,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中心端、分前端、中继站、转发站等的不同要求,数码视讯根据多年的数字电视系统的经验,能够结合各种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其中所需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全部设备与整套软件系统,包括CAS条件接收系统、SMS用户管理系统、编码器、复用器、QAM调制器、卫星接收机等,是真正的技术、系统、产品以及服务的一体化供应商。
2005年将是“村村通”工程蓬勃发展的一年,数码视讯将秉承一贯在数字电视领域的作风,勇当“数字电视起飞的平台”。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6篇

报告

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12月1日,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副主席朱承平的带领下,对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委员们走访了仁和集镇南尖回民村和秦栏镇新民村,同当地镇、村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并深入部分农户家中,实地察看“村村通”工程实施效果,听取群众意见。视察结束后,在广电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市广电局负责同志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的通报,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开展情况

广播电视“村村通”是2007年省政府列项的民生工程,上级下达给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全市33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的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分步实施的要求,2007年完成60个、2008年完成100个、2009年完成72个、2010年完成99个“盲村”的建设任务。

市广电局对“村村通”工程非常重视,成立了“村村通”工程领导组,制订了《天长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做到了组织、人员、任务和责任的落实。同时,广电局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三年来共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188万元,全部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设。由于 “村村通”工程点多面广,工程投入大,三年共支出700多万元,其中广电局自筹配套了500多万元资金。

三年来,市广电局在原有250公里的光缆干线网的基础上,新建了300多公里的有线电视分配网,发展了9000多户农民入网,让32000多农民看上了45套图像清晰、内容丰富多彩的有线电视节目。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前三年232个“盲村”的建设任务。

在加快建设有线电视网络的同时,我市无线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也得到了加强,中央电视台第7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1套节目于2008年10月已正式播出,信号已覆盖我市全境及周边江苏地区,信号质量良好、稳定。我市农民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收看到中

一、中

七、安徽、天长及周边江苏等地的十套以上的电视节目,收听到中

一、安徽、天长及周边江苏等地的十余套广播节目。目前我市农村拥有调频喇叭3100只,通播率达75%。

二、存在问题

市广电局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显著,在滁州市及全省都名列前茅。但也存在有线电视信号特别在镇、村覆盖率不高;新农村示范点有线电视“村村通”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宣传以及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卫星电视接收器的力度不够;配合新农村示范点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等问题。

三、意见和建议

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进行了充分探讨,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执法力度,清理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由于受非法卫星电视接收的影响,农民安装有线电视的积极性不高,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尤其是对农民的一些教育宣传、重大时事报道,不能在第一时间全面及时传达到农村,极大削弱了广播电视的喉舌作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电部门,加大宣传执法力度,对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特别对有线电视信号已覆盖的区域)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的现象进行清理,净化环境,为“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部门协作,实现线杆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电缆线杆,如广电部门单

独投资铺设,必然造成资金投入的压力及资源的浪费,建议由政府牵头,召集广电、供电、电信等部门共同协商,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避免重复投资和地面线杆林立的现象,实现线杆资源的共享。

3、加大经费投入,为“村村通”工程维护提供资金保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精神,建议市、镇两级政府将农村广播电视管理维护机构的日常经费和转播本级广播电视节目的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广电局拿出具体方案,争取党委、政府理解和支持。

4、各级参与,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建议市委、市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列入到广电局及镇、村工作目标考核;建议各镇(街道)、广电局共同承担“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把“村村通”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内容。工程宣传和组织发动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由镇(街道)负责,建设和安装维护及“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工作由广电局负责,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作汇报 第7篇

AB县共有29个镇,381个行政村,56.1万人。多年来,在省、市党政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县工作实际,采取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业务部门具体实施的办法,扎实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使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5%和99%,连续多年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

党政重视,真正把“村村通”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年来AB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作,并将其列入我县“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以及“民生八大工程”项目之中,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年进行管理和考核。

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了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县文广局成立了“村村通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开展和落实,这些都为村村通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村村通这一“惠民” 工程进入千家万户。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县局对规划内各行政村及各乡镇广电

设工作已准备到位。

三、全力组织实施,严把工程质量

县村村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时对全县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和督查落实。在确定设备发放和质量验收标准基础上及时研究制定了《村村通设备管理与发放办法》、《村村通管理制度》、《村村通设备运行维护登记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对设备投放、领用、勘测、调试、维护管理等工作建立档案,规范管理。同时由县发改、财政、文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三个督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及工程施工验收工作。

四、加强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规范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管理工作,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全面建立了“AB县村村通中心户长管理制度”。由中心户长全面负责每个建设点的设备管理、技术服务、信息联络等工作。在运行上坚持做到“七到位”,即:工作人员到位、岗位职责到位、管理场所到位、管理制度到位、管理手册到位、检修登记到位、信息联络到位,为每个中心户长家配发统一规格的管理制度牌、用户登记册、投放监督表、村村通用户须知和设备维修维护电话,从而使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上得到了保障。

五、扩大广播覆盖面,建设农村广播应急网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8篇

1“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在农村地区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地区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长久以来,农村地区的发展就一直落后于城市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发展更是落后。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等建设落后,这些地区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给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广播电视的综合覆盖率。通过网络设施的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和偏远地区广播电视的普及率。虽然不能保证偏僻山村可以收听或收看到全国性的广播电视节目,但是当地广播电视节目的收看还是可以保证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普及,让农民在娱乐的同时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信息。农村地区的书籍以及技术信息的传达不便,而广播电视的发展让农民在家里就能学到有用的科普知识,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1]。

“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为广大农民提供了解外边世界的便捷途径,更好地去了解生活中的信息,广播电视中有很多节目是知识性的节目,像“致富有道”,会讲解很多农业发展的信息,帮助农民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

2“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发展

当前,我国的“村村通”在各地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欢迎。

2.1从“村村通”不断深入发展,努力实现“户户通”

“村村通”是广播电视走向农村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加强工作的细化和深入,努力实现“户户通”。让每家每户都能接收到广播电视信号,更好地享受广播电视带来的信息和知识。

2.2不断发展技术,降低工程成本

当前的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要想做到户户信号好就要设施的建设要适合当地的需求,这对于地理环境较好的地区来说,实现起来难度不大,建设成本也较低,但是对于偏远的山区,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对信号的要求就更高,并且人口居住得较为分散,所以工程耗费巨大,要想实现经济效用就需要在技术上下功夫,用更科学的技术手段实现信号的收发[2]。

2.3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等差异较大,当地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开办更适合当地人民群众的节目,只有这样,才更能吸引大家收看,节目的影响力也才更大。

3“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管理

文化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因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完善,除了要加快深化建设之外,还要做到加强管理。

3.1制定规章制度

有效的管理需要合理的规章制度。有了相关规定的约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力。建立有线电视的管理机构,对相关的管理、培训、维修等活动监督和负责;制定合理的广播电视设施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相关设施的正常维护和使用。

3.2做好节目管理

合理地制定节目规划,安排播出最适合当地观众需求的电视节目。根据人们的需求安排节目、规划播出时间,要平衡好娱乐节目和知识性节目的数量,让广播电视节目更受人们的欢迎。

4结语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是一个帮助改善农村地区文化状况的惠民政策,各地不断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断深化工程建设的内容,提高相关技术,从制度和机构上加强管理,不断推进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和进步,让城乡发展的步伐日趋一致,让农村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李小龙.“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4(14).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9篇

1.“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性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不发达地区以及边、 穷、远、 老山区。在这个工程的实施中,各地情况不同,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是几个村形成小片区,有的是单个村自己组网,有集体收视室、有单个家庭收视直播卫星,这样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管理的困难。

由于没有养成有偿收视的习惯,这就需要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针对具体情况拿出方案加以解决。特别是应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乡规民约,制定一个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村庄村村通电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基层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培训,给政策,给技术,“村村通”在建设和运行中坚持建设合法、管理规范、使用科学的原则,要重实际、看长远,为今后升级打好基础。

2.乡镇广播电视站配备知识型领导的必要性

乡党委、政府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主抓广播电视工作,经常到村、 户了解情况,帮助比较散的接收户发展为网户,让他们看到当地的节目。乡镇广播电视站对村网、片网在建管上要有直接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职能,要紧乡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得到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充分引导好群众看电视用电视的积极性。要根据各村、各片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制定出“加强村级网络电视管理的办法”,以此来弥补法规、法令在管理上的不足,使其在管理上更加完善。

3.“村村通”工程坚持村建和乡管原则的原因

机房要由有高度政治责任感的人负责,对值机人员要加强政治教育,严格播出纪律,要留有插播功能的“频道”机房要制定特殊制度,不得擅自播放自办节目,严防不法分子的破坏和捣乱。广播和电视共用的机房要严格管理。

4.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

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设备、管播出。所有“村村通”工程设置的村网、片网、个人直收室、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建是基础,用是目的,管理是关键,只有把建、 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管、才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农民长久受益。为此,乡镇广播电视站要帮助村、片的有线电视管理机构,建立起“广播电视 制度、线路维修制度、用户管理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设备登记簿”责等制度。

5.节目播出的规范性

每个村、片有线电视系统要主动接受县、乡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纪律监督,不得随意插播未经许可的任何节目,临时播出也要严格实行专人专播,代替原来的广播喇叭的功能。要不折不扣地转播中央、省台的节目,不得在转播当中随意插入其他内容,从而使村网、片网有线电视系统保持正确的宣传舆论氛围。

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总结 第10篇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乡把人民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作为事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为目标,从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目前,全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9.6%,基本实现了消除广播电视“盲村”的任务。

一、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目标任务。县广电局确定今年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是:完成33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偏远山区贫困户看电视难的问题。为圆满完成这一民心工程,乡人民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县“十一五”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责任书》,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完成。

(二)工程进展情况。村村通工程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我乡始终把该工程作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来抓。我乡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到目前止,全乡完成了330户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二、我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乡把村村通工作视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针对我乡山区贫困面大,开展村村通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特点,乡党委、政府始终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该项工作列入了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行政村主任为成员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乡村村通工作。我乡按照与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强力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确保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方法,营造群众参与氛围。

为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这一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我乡结合各村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让全乡人民真正了解到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好处。一是通过广播宣传、粘贴标语宣传、发放宣传单、召开群众会等形式为宣传平台,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意义以及它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政策扶持;二是实地安装宣传。为避免工作中部分干部由于作风不实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我乡采取了由广播站牵头,乡、村、组干部配合的方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民小组,选择2至5户群众进行实地安装,同时,召集全村群众进行观摩,让群众真正看到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户安装直播卫星电视的积极性,为村村通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有序开展。随着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我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广大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特别是乡广播技术人员,发扬能打硬仗的作风,奋战在一线,克服各种困难,风雨无阻、翻山越岭,为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我乡直播卫星设备的安装工作于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共完成330户,完成了工程任务数的100﹪。

(四)完善机制,确保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为保证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我乡在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村村通长效机制建设。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广播站进行直接管理,并注重抓好村一级维护管理人员的选配与培训,完善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确保小故障不出村,一般故障不出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乡贫困面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繁重。目前,除正在建设的330户以外,仍有30个1185户“盲村”需要建设,这些村组的群众还无法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

**乡人民政府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11篇

灵台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2006年11月4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事业,把“村村通”工作作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坚持有线与无线结合,电视与广播并重,传输与覆盖齐抓,建设与管理同步,城镇与乡村并进的基本思路,以扩大城乡有线电视覆盖为目标,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为重点,以巩固提高现有设施为基础,不断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至目前,全县13个乡镇建有乡级有线电视网12处,乡级卫星地球转播站7处,20瓦调频广播收转站7处,小功率电视差转台16处,“村村通”工程50处,县城有线电视光电混合网络1处,向县城及13乡镇居民群众传送34套卫视节目,在县属胡家塬转播台建有多路微波分配系统1套,发射电视节目8套,覆盖半径30公里,覆盖11个乡镇12.4万人口。在县政府网站设立了灵台视频新闻栏目,基本形成了以县电视台网络为中心,乡镇分配网为基础,有线、无线与微波相结合,小功率、多形式、广覆盖的广播电视传输体系,初步实现了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把“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认真安排部署,并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到“五个纳入”,纳入县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政府考核干部的内容。县上分管领导亲自过问,了解“村村通”建设的规划、选点,指导施工,并在有关会议上强调“村村通”建设的重要性,督促各乡镇全力配合,齐抓共管。今年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了近3万元配套资金,专门解决“村村通”的经费问题。其次,各乡镇对“村村通”建设工作大力支持,把“村村通”建设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常抓不懈。第三,我局把“村村通”建设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中心和主题,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积极组织实施,局里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抽组技术人员,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广电局主要领导亲自抓管“村村通”建设工作,广电局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管理,并抽组专人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规划选点、站址选定、人员抽组,车辆协调配合,以及配套器材购买等各个环节,局领导都精心组织安排,掀起了新一轮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热潮。

二、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长通久通。“村村通”建设的运转关键在于质量,因此,我们始终把质量喊亮叫响,树立

强烈的质量意识,并落实到每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具体施工上,坚持“三结合”“四有”、“六统一”,即:“村村通”工程建设与有线电视通乡工程结合、与县城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结合、与农村小康住宅建设结合;有避雷地线、有保护地线、有专人管理、有各项技术指标记录;统一设计图纸、统一制作门牌、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管理办法、统一操作程序、统一验收标准。设备安装严把“四关”,即:一是机房选择关,一般是选在村部等公共场所,选择新修的砖混房。二是频道安排关,尽可能避免相互干扰,保证传输效果。三是设备安装布局和布线要求整齐美观合理。四是严把设备调试关。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12篇

真情搭建“连心桥” 奋力实现“村村通”

------竹山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回眸

听上广播、看好电视是偏远贫困山区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最大心愿。1998年国家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来,我县共实施了三批“村村通”工程,先后完成了102个盲点行政村的广播电视信号落地建设任务,全县17个乡镇实现县乡光纤电缆大联网,联网行政村达163个,占全县行政村的65%,有线电视用户达万户,20多万农民群众听上了广播、看上了电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广播电视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丰富文化生活,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亲切地把“村村通”工程称为“连心工程”、“民心工程”。

2004-2005年期间,以50户以上自然村为重点的第四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上级批准我县50户以上自然村建设任务为254个,是十堰地区数量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县。为了按时间、保进度、高标准完成任务,在总结前三批“村村通”工程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第四批“村村通”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科学制定方案,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用超常手段、超常措施,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5月底,全县254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共架设光纤电缆公里,光节点226个,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892户,有效解决了68127名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同时,在实施县乡光纤大联网的过程中,加快恢复“返盲”村广播电视建设,着力建立长效运行维

护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农民群众收看广播电视的时间、内容和质量,确保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户户通”、“永久通”。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广泛宣传,认识到位。

竹山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县,有着传播农村广播电视文化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良好文化氛围。在实施“村村通”工程的过程中,我们着力以“思想通、认识高”为先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整合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利用广播电视、《今日竹山》及网络媒体,开办专栏,定期通报“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进展、成效,大张旗鼓宣传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人物,激励和引导更多的群众投入到“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来。二是组织队伍开展入户宣传。抽调技术人员组成7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队,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走村串户,深入农家开展宣传,通过召开中

心户长座谈会、利用村民大会发放“村村通”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解答群众心中的疑惑,让“村村通”工程深入民心。三是多管齐下开展重点宣传。以乡村两级基层干部为主体,通过出动宣传车、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村通”工程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实施方案,把基层干部的思想、行动和工作热情统一到服务“村村通”工程建设上来,形成上下联动、干群齐抓的合力。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竹山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县发改局、扶贫办、财政局、广电局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县“村村通”工作。县政府还把“村村通”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县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和督办项目,批转了我局制定的《全县村村通

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召开联席会、专题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为推进工程落实,县委书记董永祥、县长沈学强多次深入乡村院落了解村村通进展情况,察看信号覆盖和进村入户情况,现场解决“村村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定期听取广电部门的汇报,在全县掀起“村村通”建设热潮。为加快进度,春节过完,县政府从政府办、发改局、广电局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技术骨干组成“村村通”督查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由县长助理王光武带队,深入各乡镇工程一线,巡回督导检查。4月份,继省局督办之后,更加引起了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县长沈学强亲自布暑,并以竹政办发[2006]41号文件下发给各乡镇、县政府有关单位,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办检查,要求从政府办、发改局、广电局、交通局、工商局等单位抽调人员、出动车辆、集

中十天时间,对全县17个乡镇254个项目村,逐村逐院进行检查督办,任务到项,时间到天,责任到人,村村过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办通报;5月初又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兑现,确保了工程的圆满完成。得胜镇等17个乡镇为支持工程建设,及时成立领导小组,下发文件,明确专人负责,层层召开动员会,积极组织民工义务投工投劳,对工程占用青苗补偿等费用全部减免,得胜镇党委书记范琦、双台乡党委书记毛光伟等领导多次深入建设现场对工程中埋杆架线,破土移树,穿河挂桥涉及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为工程提供后勤保障,营造良好的环境。楼台乡明确一名副书记,在春耕大忙之际,组织劳力30多人,日夜施工,确保6个项目村任务如期完成。麻家渡镇在村村通工程实施中,有几根杆子涉及到占用老百姓农田青苗补偿政府高度重视,当即安排每根杆子按40元现金,由镇宣传委员李光才亲自送到农户家中,从而

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县呈现出领导关心,部门努力,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三是建立村村通工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县委、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作为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明确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级负责,落实服务”的方针,在研究制定我县“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举全县之力实现我县1651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的目标,本地广播电视网络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为保证工程推进,县委、县政府设了专项资金,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仅2005年落实到位配套资金40万元。2006年初又从扶贫办、发改局,解决资金20万元。县直单位和乡镇把资助贫困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作为扶贫内容,纳入了包村扶贫计划,积极帮扶联系点群众解决收看有线电视问题。县信用联社为支持联系点---深河乡两道村开通有线电视出资1万元。县广电局、县

网络公司去年还为联系点擂鼓镇腰庄村农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实现户户通,今年又为金岭村300户农户及深河乡井泉村农户全部无偿安装有线电视。同时,全县还广泛发动干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捐助活动,各部门投资、投劳、投工折算达291万元,全力支持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四是建立村村通工程考核体系。全县“村村通”工作采取落实责任的办法,确定县、乡、村三级责任范围,将覆盖任务进行分解,年终会同其它工作和目标一起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并作为考核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农户的重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特别是去年还列入党员先进性教育实事工程,作为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一个有效载体。有效地推进了工程进度。

三、科学规划,快速推进。

在认真总结前三批“村村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光纤联网26+4和电缆联网26+4即工程实施至少收看26套电视节目和收听

4套广播节目,确保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七套、少儿频道和湖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和竹山新闻频道电视节目,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竹山调频四套广播节目,工程建设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所有实施项目的村与县光纤联网的组网方式,以县局中心机房前端为中心,以网络分公司各营业部为基础,通过二级光纤辐射竹山全境,即到行政村的光纤采用6芯光纤,到自然村的采用4芯光纤,实行光纤到村,电缆入户。网络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要功能,以改善收听,收视节目质量,增加节目套数,增强服务功能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全县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增加入网率,实现“全县一张网,县乡一盘棋”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之初,我们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追求合理的性价比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方便性,进行一次性规划,分布实施,在网络设计上坚持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注重效益。根据我县实际,采用目前catv网络传输主要采用的入网方式之一: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做到既满足目前的基本收视,又便于升级满足将来新业务对基础网的要求。网络结构先进合理,既能支持当前模拟业务,又要兼顾数字业务,为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打好基础。为保证质量,迅速出台了《网络工程立项管理实施细则》、《网络工程施工规范》、《高空作业管理规定》、《网络工程验收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行为。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既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又非常好的维护了广电用户的收视利益,还为长期通、永久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工程实施中,将市场经济理论运用到“村村通”建设过程中,把“村村通”不仅作为广电事业推进,更是作为广电产业来突破。我们坚持以建设为主,发展为辅,边建设、边发展的工程建设思路,不等不靠,积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

资金。一是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和财政部门借款,想法筹措资金300万元。二是利用与合作企业和单位的良好信誉,与厂家签订协议,先发货,后按工程进度分批付款,保证了工程中的配套材料及时到位。确保了工程的快速推进。

四、强化管理,严格验收。

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按标准规范操作。一是严把方案编制关,严格按照县政府批转的《2004-2005年竹山县村村通建设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二是严把设备配置关,对国家统一招标采购到位的设备,认真做好验收,入出库工作,按设计规划使用设备,做到不浪费每一台设备,每一米光纤、每一米电缆,甚至一颗螺钉。明确县广电局技术办,统一发放,网络公司签字领取,全部用于村村通建设。三是严把资金使用关,村村通配套资金,设立专户,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竹山县“村村通”广播电视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并

严格按照县物价局制定的《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及安装收费标准》向农民收费,但我们为了让农民得实惠,涉及项目村有的减半收取初装费,有的甚至免费安装。四是严把验收关,为强化“村村通”验收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据《湖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验收试行办法》(鄂广技字[2005]15号)文件的验收标准,县广电局与县发改局联合组成“村村通”工程验收小组,对254个项目自然村逐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发给《验收合格证》。在组织工程验收过程中,对出现不符合规定的,由网络公司负责全部整改到位,以测试达到标准为止。五是严把行业管理关。为确保“村村通”工程长期通,永久通,我县还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让利于民,对有线电视网内的“小天锅”进行依法取缔并免费入网。入网后按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只收取维护费用,既提高了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又理顺了行业管理秩序,确保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政策、送给千家万户。并建立长效管理

机制,村村通的维护由网络公司分片负责,责任到人,一包到底。推行企业化经营机制,并使之成为服务社会化的企业,搞好社会化的服务,确保真正实现村村通“长期通”、“永久通”、“户户通”。

五、倾心为民,真情奉献。

为了让广大农民早日看好电视,我们一边跑项目,一边搞建设,发扬竹山广电人不怕苦、不怕累,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想尽千方百计把好事办好,让村村通工程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工程。在项目建设筹资上,广电系统干部职工拿出个人积蓄,组织社会资金,借资260万元,支持工程建设。动员外出务工人士为家乡村村通工程奉献爱心,为工程建设争取到了难得的建设资金,缓解了整个工程所需万元的资金压力。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组成四个施工专班,东西南北,风雨无阻,同步进行。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施工人员放弃了节假日和双休日,坚持吃住在工地,抢晴天战雨天。施工队同志们的真情奉

上一篇:高尔夫礼仪文化的发展下一篇:应聘客服笔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