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目标的价值演讲稿

2024-07-10

生命目标的价值演讲稿(精选6篇)

生命目标的价值演讲稿 第1篇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目标的价值》!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动机,每个人生命目标的价值都各不相同。当人们定了他的人生目标的时候,同时也对他自己的价值下了一个定义。人生命目标的价值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满足个人的需要和享受的目标,固然价值不高第二种是为了全人类的需要,甘于抛弃自己个人的享受,这才是最高的生命目标的价值。拿第一种来说:这种人从小的目标就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能过的好,活得好。我们都能听到许多稚气未泯的孩子说:我长大当一个大老板,赚好多好多的钱这类话。但是这种人又分两类,第一类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种人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钱财固然没有什么错,还有一类就是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得到,比如一些贪官为了能拿到钞票,就不惜一切代价得到,结果就走上了不归路,这类人是卑微的是低贱的,是被人唾弃的。这种生命目标是最没有价值的。

还有一种人生目标是崇高的,是伟大的,是最有价值的。同样的我们也能听到许多小孩说:我长大要当一个发明家,发明好多好多东西。这种为了人为了人类的幸福抛弃了个人的享受。这无疑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居里夫人就是期中最杰出的代表。当她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提炼出镭时。全世界是多么的需要镭呀!如果他以此申请了专利,可以让子孙后代永远享受这一专利带来的荣华富贵,她照样名垂千古。但他却放弃了这一专利。毫无保留的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毫无疑问,这种生命目标是最有价值的。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选好人生的目标。人生目标可以让你的生命有不同的价值,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吧!

[生命目标的价值演讲稿]相关文章:

生命目标的价值演讲稿 第2篇

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今天很高兴站在这里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生命的价值》。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生命的价值——活着要有的精神。

看看我们周围的同学们,很多人都沉迷在游戏 漫画 韩剧中,每天球不离手、拍不离身,三天喝一顿、五天聚一次,美其名曰:“我很充实!”充实?!----他消费得确实很充实,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只能说挥霍。

还记得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它告诉我们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生命因顽强而更可贵。然而有些人却视生命如粪土,任由无形的铁骑蹂躝。前一阵子在报纸上看到广东工业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在光棍节之夜跳楼自杀。我并不惊讶,因为这种事件在近几年已屡见不鲜了。细细想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位女大学生的脑袋就成了“番茄炒鸡蛋”了。我很想知道在做自由落体的过程中,是否惋惜过自己“生如夏花般灿烂”的生命;是否想过身体发肤均授之于父母,怎么可以纵身一跃便结束他;是否彻悟了死并不可怕,活着才是最大的勇气。

相信在坐的各位脑海中依然很清晰地呈现2008年那一场灾难惊心动魄画面。灾难让我顿悟了生命的脆弱。前一刻还是活生生的生命,下一秒便已成为冰冷的遗体,这是何等残酷的事实,不死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再多泣血的哭号也唤不回逝去的灵魂。难道说,老天爷为13亿中国人安排了这次惨痛的经历,也唤不醒人们对生命的觉悟吗?生命诚可贵,我们应好好的珍惜他,呵护他。活着一切还有希望,死了所有都化为虚无了。

痛苦的时候,去想想风吧!让那痛痕与那风痕一般洒脱地飞过,成为过眼云烟,化为那嘴角一笑;不平的时候,去看看海吧!把那金钱的面孔,势利的双手,虚伪的笑脸,统统投入海中,让海风卷起自己,让自己飞更高,更远···心如衣襟,悠悠扬扬,飘飘荡荡。万不可一道伤心处,就觉得什么完全失去了意义。然后便义无反顾地纵身一跃。亲身去体验自由落体那完全失重的感觉,献身于科学研究。

我们都是大学生了,也已踏入半个社会,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去承受,学会给自己减压。生命美如斯要懂得细心去呵护自己生命,走过了严冬,你就会闻到春天的气息;走过了炽热的夏天,你就会感觉到秋天的凉爽。

生命目标的价值演讲稿 第3篇

一、课堂教学怎样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学科基本知识,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等,这种目标是可以确定并具体化的。

1. 情境创设。

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构。这个创设过程即学生以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 新知探究。

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中,包括了主体对知识客体的选择、分析、批判和创造。

3. 知识应用。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所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即一题多解、多题一思路、一题多变、学科综合。

教学中还要要落实四项训练,即始终贯穿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怎样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应答性的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和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及具体的学习方式(思考、笔记、提问)等等,这种目标也是可以确定并具体化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多向交流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其中“教”是条件,“学”是关键。从认知程序看,教师是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是从局部到整体,教学过程正是在新知识这认知连接点上实现认知转化,即由教变学的转化。

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而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其中,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交流、讨论各自自主探索所得学习成果,以社会协商的方式,使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并内化为个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这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责任、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这类目标是隐性目标,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全达成,而需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同时,它必须镶嵌、渗透在前两类目标之中。

从本质上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例如,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也可能视若无睹;再如,购物时售货员少收了货款,你可能暗自庆幸匆匆离去,也可能赶快纠正予以补足……凡此种种反应,都是根植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主体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的。

在主体性认识没有形成或改变以前,可以告诉他可能有几种价值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诉他错误的选择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强迫他按照正确的选择去行动。但是,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不是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学习主体此后的选择。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习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情境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另外,具体学科课程资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关资源,也是学习主体在知识习得、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的核心要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其要点有两个: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及其所积极创造的机会,使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并形成认识;二是积极发掘课程资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关资源,并在这些相关资源与学习主体间架设起通达的智慧之桥。例如,数学课程要在引领学生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过程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其中特别是在认识数与形以及相互关系的教学中,重点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事物相互联系并运动变化的唯物主义教育。

所以说,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四、课堂教学怎样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三维目标的整合是系统整合,强调的是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

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1. 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础。

(1)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

(2)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留下延伸性。

(3)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重视交流: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网上交流,重视互动: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

2.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1)要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源于学生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清晰思考、预测和预报、有效交流、理解人类环境、知晓人类和社会、个人生存等能力;创设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提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2)重视榜样的力量:教师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闪耀着榜样光辉,通过这些积极创造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各种尝试的实践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

生命目标的价值演讲稿 第4篇

关键词:功利;工具;敬畏生命;价值;情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0-0016-05

现代社会物质的极度丰富,导致生命不得不面对种种“现代性问题”,如精神家园的失落,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不自由,生活也逐渐变得孤寂、虚无、绝望,人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舍勒说:“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于自身如此迷惑不解”,“个体身位已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位”。[1]

一、教育的弊端: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教育本身的异化导致教育忽视人的需要,抛弃人而渐行渐远。现代教育追求功利、追求科学,缺乏对个体的情感关怀,对心灵世界的关注不够,从国家的教育政策层面而言,教育目的更多的是把青少年视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而对于个体的人、目的的人少有关注,导致正在寻求自我身份同一性的青少年,生命更加脆弱,放弃生命的现象越演越烈。

(一)现代教育追求外在功利,忽视对生命的敬畏

现代教育的功利化表现在,教育多追求外在的、可换取名利的事物,而对于学生个性、情感、精神成长等问题关注不足,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国家利益主导。努斯鲍姆(Martha C.Nussbaum)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危机,各国及其教育制度都在拼命追求国家利润。[2]国家功利主义在教育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国家要求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建设现代化工业社会的人才,教育追求规模与效益、效率,相对忽视了培养公民,少见了对个体生命的敬畏。

现代教育的功利化还表现在过度追求“科学”,因而也具有了规范性与正统性[3]。所有学校都具有相对统一的规格,定期参加标准化、可测量的考试,对教育的评价偏重外显化的数据。科学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工程化”问题严重,生产工程类的术语占据主要地位,如目标、对象、表现、产品、系统、工作、管理、测试、测量与评价、打造、结构、基础等。[3]现代学校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批量生产工人,职业化取向日益明显,相关的科学、技术、管理等理工科成为显学,而关注社会群体、人的内心等问题的人文社会科学则备受冷落。这样的教育“顺理成章”地忽略教师和学生心灵世界的成长,对生命个体的敬畏当然无从谈起。

(二)教育目的“目中无人”,缺乏情感的关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从国家层面来看,教育目的“目中无人”,把人当作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60多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前30年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认为教育即上层建筑,理应为政治服务,教育培养的人必须是无产阶级接班人,人沦为政治的工具。1952年,前苏联召开关于教育的讨论会议,之后由《苏维埃教育学》总结为“教育是任何社会都需要的,是永恒的范畴。但因教育与语言不同,是有历史性、阶级性的,因而肯定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总结还专横地批评了认为教育同生产有直接联系的观点”[4]。我国随之在政府主导下全面引进苏联教育学,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为止。

后30年,经过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的物欲以“解放”的名义被迅速释放出来,与此同时,人们把教育理解为“教育即生产力”,主张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的目的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对教育的理解存在泛经济化的倾向。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教育基本都站在“社会本位”的立场,把鲜活的人仅当作实现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工具。人的价值与尊严被忽略,个体的人沦为经济的“工具人”,学生是被外铄的、被决定的,在教育中是一种抽象的、被安排和摆布的人。在这样的教育目的下,1985年,一名初一女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自杀。她留下的录音如下:“我不只一次受罪,挨打,受骂。……上了中学,你们对我的要求更严了,……我爸对我那样谈话以后,有点儿绝望了,我这才又一次想到了死。”[5]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观念的变革、消费主义和对物质的占有欲望超越甚至控制了个体的精神世界。教育对社会变化的积极回应能力不足,碎片化的知识教育无法回应整体性的生命情感的需要。对此,檀传宝也提出批判,认为匮乏信仰的教育,“拘泥于物象,拘泥于琐碎的规范授受,从而对学生的终极价值求索无所关怀”[6]。

二、敬畏生命:现代教育的价值与情感的双重目标

鉴于目前教育的种种问题,教育需要注入新的思想理论资源,即将敬畏生命的思想融入教育中。敬畏生命伦理学的观念可以救赎已经沦落的教育,可以为陷入重重危机的现代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中融入敬畏生命的思想,即从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上确立生命的主体地位,从情感上回应生命的情感需求,树立对一切生命的敬畏感。

(一)敬畏生命:现代教育的救赎

敬畏生命伦理学为当今功利的、工具化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救命稻草,只有敬畏生命的教育才能救赎深陷国家功利主义之中的教育。施韦泽提出“把爱的原则扩展到动物,这对伦理学是一种革命”[7],这是“一次新的、比我们走出中世纪更加伟大的文艺复兴”[8],它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和平提供新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地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施韦泽从生命的相互联系中,看到人不能再妄自尊大,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理念,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

第一,重构了善的观念,善即保存和促进生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目标在于使人通过敬畏生命而获得最终的自由。它把肯定人生和伦理融为一体,“善就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它的追求是:“实现进步和创造有益于个人和人类的物质、精神、伦理的更高发展的各种价值。”[9]生命的最高价值就是实现自由,而自由与责任从来密不可分。施韦泽强调每个人对生命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责任就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不可推卸的、必须履行的某种义务。尽管他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但是能够让我们感觉这是对的,而且是必须的。

第二,生命价值序列平等。“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10]施韦泽强调,所有生命具有同等的神圣性,敬畏生命要求尊重爱护所有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11]承认人的尊严,对所有的人和物同样尊重。承认他们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教育的本意是陪伴儿童成长,教育即生命价值的彰显,即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即教人学会敬畏生命。教育的价值立场是相信人性本善的,相信儿童是善也应当行善的,而教育即教人行善。人的生命可以分为生理生命、社会关系生命和超越性的精神生命。生命的本质意义在于超越性。只有“深入人的生存的内在结构,深入个体生命的深层质地”[12],才能够真正关切到个体的生命。因此,教育可以注重规范的传递,但更应该注重对超越性价值与意义的追求,这种追求即对生命的尊重。教育必然包涵生命教育的内容,需要负担起生命的责任,教育本身就应该蕴含生命的意义,传递人类文明的价值内涵。

可见,对于善、生命的尊重、生命价值的实现等相关问题,敬畏生命所提的观点与教育的本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价值目标:彰显生命价值,敬畏一切生命

现代教育的应然价值追求在于高扬人的价值、把人当作目的,尊重人在教育中的根本地位,发现每个人的独特价值,帮助人实现其生命的潜能。“从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众多的教育批判将矛头指向了教育和教育学中所存在的‘人学空场’”[13],扈中平提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最高的鹄的。教育应该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作为社会的被动客体来塑造”。[14]鲁洁提出“教育即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15],应“使教育真正站到人的立场上来,以人之生成、完善为基本出发点,将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的根本尺度,用人自我生成的逻辑去理解和运作教育”[16]。这就要求教育体制的整体转型,从对功利、科学的过度追求转向敬畏生命,从目中无人转向依照生命的纹理顺势而为地进行教育。强调人在教育中的根本地位,不同于人类中心论视野下的教育观。

现代教育以敬畏一切生命,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的教育观为价值追求。人类中心论的危害在于,它必然导致自然生活中的人类沙文主义、物种歧视主义。[17]这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沙文主义、民族(种族)歧视主义一脉相承。以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教育观,必然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他生命物质的道德地位,仅把其当作工具性的存在,这样的教育会导致青少年缺少对其他生命的伦理关怀,尤其缺乏敬畏感,容易导致群体性自私,这是伦理观的缺失。这样的教育如何对人类未来和命运进行人文关怀,如何关注生态与伦理关系呢?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未来将会把人类引向何处呢?曹明德认为,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中心论的伦理变革,将人类道德共同体和权利主体的范围从人扩展至非人类存在物。[18]据此,对任何生命包括最低等的生命的无谓伤害都不符合敬畏生命伦理学的要求。

(三)情感目标:对所有生命保持敬畏感

情感在道德中具有奠基性作用,情感的发育是公民品格的基础。情感作为全部伦理大厦的基石,在道德中具有本体地位[19]。卡尔瓦茨卡娅认为,情感不仅是获得生活和文化价值信息的唯一直接渠道(经过感觉、知觉等),是找到这些价值和在价值起伏变化的世界里的方向的复杂工具,而且也是内在主观的利益动因本身,是认识和行为动机的道德意义。[20]正因为情感在生命中的重要地位,情感教育才应成为教育体制中的重要内容。朱小蔓提出了情感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具有操作性的机制,指出“情感,以其与个性生命活生生的联系,以其比逻辑—理智先在的地位,以其作为动力系统的优势,打开了通往价值理性的道路”[21]。因此,在教育中,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先性方面,情感比理性的知识技能更具有优先地位,必须成为现代教育的整体性目标之一。情感属于人的非理性层面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对象。人的情感与理性相互结合,协同工作。“在人身上完全割断感觉——情绪机制的情况下,理性是不可能工作的。它不过处于昏睡状态”。[22]

敬畏感在所有情感品种中尤为重要,培养儿童的敬畏感是教育的情感目标之一。施韦泽认为:不伤害生命、不杀生并不是目的本身,它必须从属于更高的目标,这就是“人道”“爱”和“同情”。敬畏感是一种含有崇敬和畏惧双重成分的复杂情感。只有对自我和他人生命的高度负责和关切,才能对自我和他人生命产生同情、爱,并提升至敬畏,进而扩大到一切生命。敬畏感是包涵尊重、崇敬和畏惧感的高级情感,更复杂而深邃、更神秘,具有信仰色彩的道德情感。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 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23]面对现代社会和教育功利化的危机,敬畏感显得格外重要。

三、敬畏生命的教育之实践策略

敬畏生命成为现代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情感目标,也预示着敬畏生命的思想需要进入到教育实践中。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给予青少年思考生命问题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体会生命的自由与责任。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寻生命的意义,对人生的终极问题进行阐释,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命神圣性的尊重,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对生命的敬畏情感,以情感感染学生。

(一)师生共同探寻生命的意义

第一,采用师生共同叙事方法,进行了解生命的教育。学生必须了解生、死,理解生命的过程,学会思考。生命在本质上是美丽而又不断减损的事物,生命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拓展却逐渐接近死亡的过程。“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24]教师叙事多是以成人的立场,向学生提出“应该如何”的要求,而学生叙事呈献出的是正在成长中的生命的诸多困惑。因此,教师应更多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第二,教师对学生进行关于生命神圣性的价值引导。生命本身具有神秘性和神圣性,敬畏生命的教育,其使命在于“实现进步和创造有益于个人和人类的物质、精神、伦理的更高发展的各种价值”[25],努力使自身生命实现潜能最大化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承担生命的责任。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意味着珍惜生命、活在当下。人作为一种短暂性的存在,死亡是必然结局,但我们可以使过程变得与众不同。“世界,大自然和美的生命是永恒的,而在这永恒的生命中,我个人只能活在大自然指定给我的那么一段时间。要使每一个人在少年期就考虑到应当怎样来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育人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爱护人,爱护生命”。[26]人的存在本身就有无限的意义与自足价值,在生命不断展开的过程中,教育尤其是教师承担着启发个体意识的责任、扩充生命价值的义务。

(二)教师的敬畏情感

根据“生命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感,以期待唤醒学生。学生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会特别关注生命问题。青春期非逻辑序列的发展节奏快于逻辑系列,青少年对于生命的理解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情感的力量。教师的敬畏感,主要目的在于感化学生,从学生感受而言,教师的敬畏感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使学生懂得尊重高尚,畏惧自己变得卑鄙,需帮助学生获得敬畏的情感,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人首先应当有所畏惧,但“不是畏惧神话式的某种报应,而应当畏惧变成他人面前的一个卑鄙的人的可能性”[27]。

第二,相信生命的力量,敬畏一切生命。相信生命可能创造奇迹,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是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动力,是教育中尊重生命的重要表现。教师敬畏一切生命,尤其是自己和学生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的生命、“疼爱大自然”。人不但应当理解、尊重、关切、敬畏人的生命,应对一切有生之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都持以尊敬的态度、敬畏的虔诚、生命的关怀,对于一切神奇的造物表现出惊讶的尊重与谦卑。除非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否则不应当伤害任何生命。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培养孩子们要学会真诚地关怀、惦念、怜惜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东西——树木、花草、禽鸟、动物。如果一个孩子会深切地关心在隆冬严寒中无处栖身的小山雀,并设法去保护它免遭灾难,能想到保护小树过冬,那么这个孩子待人也绝不会冷酷无情”。[28]教师需要感受到生命的神圣、伟大与自身的渺小,对自然造物的完美、极致、玄妙等表示敬畏。

敬畏生命的教育不仅在于解决自杀问题,不仅在于解决道德教育的“实质性低迷”和“无根性”问题,而在于从人生意义、生命价值与尊严等终极关怀的角度观照每一个生命,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类整体的发展与命运,试图为人类的明天开辟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人类不是地球的中心,更不是主宰,人类与其他生物都是平等的生命体,我们只有彼此敬畏才能共生。人类未来过何种生活,取决于我们今天怎样做。显然,敬畏生命伦理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小枫.舍勒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编者导言.

[2][美]努斯鲍姆.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M].肖聿,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2.

[3][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中译本序.

[4]金一鸣.教育:求真留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2.

[5]满逸.生活中的"小太阳"[N].光明日报,1986-5-7.

[6]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

[7][8][9][10][24][法]施韦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76,10,9,13,9.

[11][25][法]施韦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26,9.

[12]刘铁芳.生命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3.

[13]王啸.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序言1.

[14]扈中平.人是教育的出发点[J].教育研究,1989,(8).

[15]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9).

[16]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17]刘湘荣.生态伦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9.

[18]曹明德.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的转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19]朱小蔓.道德的情感维度[N].中国教育报,2013-6-7(6).

[20][苏]卡尔瓦茨卡娅.意识和行为的道德动机[J].哲学问题,1982(11).

[2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

[22][苏]吉塔连柯.情感在道德中的作用和感觉论原则在伦理学中的作用[J].石远,译.哲学译丛,1986(2).

[23][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7.

[26][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3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24—725.

[27][苏]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89.

[28][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87.

生命的价值演讲稿 第5篇

生命的价值演讲稿5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落落余晖洒满窗台,窗台上,一株吊兰翩然起舞,勾起了我无限的回想。

那是一个下午,我的好友来我家玩。由于过度的兴奋,我们一直在客厅里追逐嬉戏,突然,我的脚一滑,整个身子扑通地往前一倒,又不知踩到了什么东西,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身体疼痛之余,回首一看,那盆妈妈最爱的吊兰已经倒在了地上,那株吊兰也被甩了出来,上面留下了我的脚印,自然不用说,吊兰已经被我踩蔫了,失去了盎然生机,只是死气沉沉的。要知道,那株吊兰是妈妈经过精心栽培,长得十分旺盛,像绿色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我愧疚极了,赶紧把它捡了起来。

从那天以后,我决定改过自新,亲手把这株吊兰从死神的手中夺回来,让它能无止息地吸受阳光的精华,能一直欣赏到高处的美景。可光做这些似乎还不够,我总是会看准时间,定量地给它浇水,只要一看到泥土泛白或干裂,我就会心急如焚,停下手头上的所有事,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它身上,只是希望它能够近早发芽,恢复往日的生机。

我心中十分明白,这盆吊兰也在承受着常花难以想象的痛苦与煎熬。它每一个白昼,都在尽全力地汲取营养,做着破土而出,浴火重生的准备。可是想摆脱枯萎的命运,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曾经的几次,我都看见,我都看见枝条上抽出了点点绿意,可不久却都又淡然无存,它可能已经放弃了。我也已经气馁,放弃,甚至忘记了。

不知过了多久。当有一天,我偶然来到了阳台时,意外地发现吊兰枝上竟然抽出了一根细芽,显得格外美丽动人。那一刻,我内心充满激动,感叹着这株吊兰旺盛的生命力。我本以后,无情的岁月已经把它的那份毅力消磨殆尽,它早已忘却了生长,向命运低了头。可令我没有想到,它心中仍然充满了重生的希望,最终冲破了牢笼吗,获得了新的生机。

如今的吊兰,已褪去了以往的娇嫩与枯败,那翠绿的枝叶向四周舒张,如同青翠欲滴的花篮,十分漂亮。长长的茎已伸出去了近一米,这一盆植物,俨然成了一个绿色的城堡,震撼人心。其实说不出吊兰美在哪里,或许是看厌了五彩缤纷的盛开着的雍容典雅的花朵,如今,欣赏那平淡无奇的吊兰,心中却充满了别样的感动。

一株吊兰,诠释了生命的价值,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

生命的价值演讲稿5篇2

大家好,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悟生命的价值。

莎士比亚曾经受过这样的一句话:“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雷锋不就是这样的一种人吗?

雷锋只活到了22岁,但是在今天,他还活在我们每个的心里。他做过很多好事:一次,雷锋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时,雷锋看见一位女士一手牵着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另一手抱着一个小女孩,她们被雨滴敲打着,雷锋连忙跑过去,打听一下才知道,原来是要回家,但是下雨了,露不好走,又有两个孩子。雷锋问了问那位女士家的地点,便二话不说地抱起了手中的孩子,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水泥路,把她们三人送到了家。还有一次,雷锋在路上遇见一位老人,那位老人站在马路边东张西望,雷锋跑过去一打听才知道那位老人要去买菜,又不会过马路。于是,雷锋把老人带过了马路,陪他买了菜,还把他送回了家。你看,雷锋虽然活得不久,但是美德却把它传到了遥远的后世,这不正应了莎士比亚的那句话吗?

生命是顽强的,因其顽强,我们就应该敬畏生命;生命是脆弱的,因其脆弱,我们就应该呵护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因其宝贵,我们就应该珍惜生命。雷锋一生中做了那么多好事,他的生命一点儿也没有浪费,同学们,你们说是不?

生命的价值演讲稿5篇3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站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命这个话题。

还记得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是它告诉我们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生命因顽强而更可贵。然而有些人却视生命如粪土,任由无形的铁骑蹂躝。前一阵子在报纸上看到广东工业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在情人节之夜跳楼自杀。我并不惊讶,因为这种事件在近几年已屡见不鲜了。细细想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在根号2gh这么短的时间后,这位女大学生的脑袋就成了“番茄炒鸡蛋”了。

我们都是大学生了,也已踏入半个社会,不如意事十有八 九。我们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去承受,学会给自己减压。

生命的真谛我无法掺透。生命的价值也不是一言两语就能道哇。今天在这里可能让你们见笑了。

谢谢大家!

生命的价值演讲稿5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生命太广阔,太伟大,又太狭隘,太渺小。生命诚可贵,可又贱如草芥。经常莫名地出神,思想摆脱身体,游离在太空之外,去思考类似于生命这么大的问题。我第一次认真地考虑,应是那个时候。

那里正在上学,爷爷一直在住院。从几年前爷爷的身子就不大好了,一直吃药控制,也做了几次手术,但病情还会反复,商议就决定住院了。于是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末去医院看爷爷也已是种习惯。

直到那天,在学校的我被通知爷爷去世。我不禁愣了一下,然后道:“你在开玩笑吧!”可语气的肃然,让我明白了事实,真的就愕然了,没有电视剧中声嘶力竭的痛哭流涕,也没有小说中潸然泪下的伤感场景,就只是愕然。

我惊讶为什么人去世如此突然、匆忙,我惊叹为什么人的生命竟也是如此脆弱不堪,我也惊愕这就是人世的道么,有生有死,阴阳离别,当然这些都没有答案,一个个问号也随着爷爷走了。

我才看过他呀,他仍是有活力,有生机的呀,怎得就走了,不过数个小时,他就在凌晨的钟声中离去。远远地望着他,心里最多的竟不是伤感,是疑惑,是不解。理应懂事的我,还是不住地想,他只是睡了,那样安祥地熟睡着,直到现在依旧没有感觉他是去世了,虽然硬实的确如此。

我慢慢走近他的身边,缓缓坐下,静静地望着他,只是凝视,脸略显苍白,可和生前无两样啊。我不禁想过一会儿,他就会醒来。那时的我总是困惑不解,时常走神,没有办法进入现实世界。

生命脆弱得超乎我的想象,再强的生命也会有弱点。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决定,但我们可以决定宽度。真的,你无法预计生命的结局,或悲壮,或平静,但我们可以让过程更加精彩。生命的真谛,从古到今,一直被研究,却从未被解开。我也不明白那是什么,但有一点我确信,只有你发挥了生命的价值,才能懂得。生命有水,它有尽头,但没有人可以在过程中剪断它。

生命的价值演讲稿5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若问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那令人敬畏的生命;一个生命,无论平凡或伟大,都值得我们为它点赞。

也许,你从未想过生命有何可贵之处,但如果用心去关注一下,自然界里每一种生命都会让你震撼。不要看不起任何一条生命,不管它如何低贱,如何渺小,都值得你去敬仰,去为它默默点赞,因为它展现的精神值得我们去赞扬。相对于人来说,那些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生活的动物更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用行为去诠释生命的价值。藏羚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是草原上令人无法忘却的长跑者,一生都是炫彩的:从出生开始,幼崽必须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站立奔跑,因为出生时的血腥味会招致很多的敌人,也许慢一点点都会被吞食成为别人的腹中餐。时间过得很快,长大了的藏羚羊开始独立生活,一次次与那些肉食动物进行着生命的较量,用速度演绎着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也许认为它生命的意义可能终止与此,那你就错了。如果没记错的话,曾经有一个讲述它的故事:有一群藏羚羊被猎人追赶来到了悬崖边,对羚羊有很强的跳跃力但再强也要有一个着力点作为支持啊,当猎人以为自己胜利的时候,一个摄人心魂的画面出现了,一只又一只年老的藏羚羊从悬崖上跃下,让一只只年轻的藏羚羊以它们的背为支撑点成功跃上了对面的悬崖。老藏羚羊危急关头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保全年轻的羚羊,延续种群的生命,它们用行为讴歌了生命的价值,让自己死得其所,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悲壮举动啊!

生命的价值演讲稿 第6篇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站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是《生命的价值》。

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生命的价值,活着要有的精神。

看看周围的同学,很多人沉迷武侠、游戏,风行日漫、韩剧,每天球不离手、拍不离身,三天喝一顿、五天聚一次,美其名曰:“我很充实!”充实?!----他消费得很充实,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只能给他个“浑浑噩噩”。

还记得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是它告诉我们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生命因顽强而更可贵。然而有些人却视生命 如粪土,任由无形的铁骑蹂躝。前一阵子在报纸上看到广东工业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在情人节之夜跳楼自杀。我并不惊讶,因为这种事件在近几年已屡见不鲜了。细细想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在根号2gh这么短的时间后,这位女大学生的脑袋就成了“番茄炒鸡蛋”了。我很想知道在做自由落体的过程中,是否惋惜过自己“生如夏花般灿烂”的生命;是否想过身体发肤均授之于父母,怎可以就怎么纵身一跃便结束他;是否彻悟了死并不可怕,活着才是最大的勇气。

相信在坐的各位脑海中依然很清晰地呈现2008年那一场灾难惊心动魄画面。灾难让我顿悟了生命的脆弱。前一刻还是活生生的生命,下一秒便已成为遗体,这是何等残酷的事实,不死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再多泣血的哭号也唤不回逝去的灵魂。难道说,老天爷为13亿中国人安排了这次惨痛的经历,也唤不醒人们对生命的觉悟吗?生命诚可贵啊,我们应好好的珍惜他,呵护他。活着一切还有希望,死了所有都化为虚无了。

痛苦的时候,去想想风吧!让那痛痕与那风痕一般洒脱地飞过,成为过眼云烟,化为那嘴角一笑;不平的时候,去看看海吧!把那金钱的面孔,势利的双手,虚伪的笑脸,统统投入海中,让海风卷起自己,让自己飞更高,更远···心如衣襟,悠悠扬扬,飘飘荡荡。万不可一道伤心处,就觉得什么完全失去了意义。然后便义无反顾地纵身一跃。亲身去体验自由落体那完全失重的感觉,献身于科学研究。

我们都是大学生了,也已踏入半个社会,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去承受,学会给自己减压。生命美如斯要懂得细心去呵护自己生命,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特殊时期。

走过了严冬,你就会闻到春天的气息;走过了炽热的夏天,你就会感觉到秋天的凉爽。

生命 的真谛我无法掺透。生命 的价值也不是一言两语就能道哇。今天在这里可能让你们见笑了。希望多多包涵。若有说得不恰当的地方,还望你们及时驳

上一篇:每日共组计划与总结下一篇:多文本教学如何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