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军事的一点感想

2024-07-23

对中国军事的一点感想(精选6篇)

对中国军事的一点感想 第1篇

对中国军事的一点感想

我小时候对军事还是很感兴趣的,也观看了不少军事节目。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而大学无聊的时光让我有了充足的时间转慢研读军事方面的书籍,由此对中国军事的发展历程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总而言之,中国军事目前状况是:半信息化的武器装备、机械化的军事体质以及人民战争的军事理念却天天喊着“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口号。如果你认真研究其中的奥秘,就不难发现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唐得让人匪夷所思。

当前中国军队是共产党的军队,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队,这是一党独裁导致“只允许党指挥枪的必然现象”,这样的军队喊得最响亮的永远是政治口号。这支军队前身是红军,在三湾改编后成为共产党的枪杆子,历经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最终帮助共产党取得了政权。

由于共产党坚信“枪杆子里出政权”,那就必须掌控军队。就会导致军队高级军官大多不是学习军事,而是学习政治。那么天天喊共产党光荣正确伟大比研究军事思想更容易升官升职。这样的军队如果实在封建王朝确实能够保卫王朝,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竞争剧烈,军队的强弱不是一往无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所能弥补的,也不是靠几件高科技武器装备就能脱胎换骨,最核心的是军事思想的博弈。这方面恰恰是中国最欠缺的。

游击战、人民战争曾经是中国面临强敌最后的选择,但农民出身的共产党将这样的作战方式奉为圣经。解放军基本什么文化,而他们在打败国民党后,就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认为知识是最没有用的,对文化的轻蔑,把无知当光荣变现的淋漓尽致。整个国家、整个军队都是疯狂班的迷信所谓的毛泽东思想,即人民战争,知识军事思想窒息,直接拉大了解放军与世界强国的差距。

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国门,经济发展,成绩还不错。正当中国对未来满怀信心的时候,海湾战争震撼了世界所有的国家,全新的作战理念,全新的作战方式,划时代的武器装备让中国军人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原来,中国是如此的落后,差距不是一两代人能够弥补的。

五环理论随着这场战争而揭秘,给现代战争和传统战争划出了一条界限。所谓五环理论,即指挥系统、能源体系、基础设施、民心、军队。对敌国不是彻底摧毁,而是拆解瘫痪式的打击,也就是不需要消灭敌国的军队就可以赢得战争。

回过头来看看人民战争理论,就是让敌国进入我们国家的领土内,采取游击战,一点一滴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但五环理论已经明确告诉中国,美国的军队不会踏上中国的土地,到达中国土地的只有导弹和炸弹。虽然改革开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果,但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脆弱了,使得中国再也经不起自己本土遭受敌国的打击。所以人民战争已经不适合中国当前面对新形势的变化。

这就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共产党指责国民党消极防御,只打阵地战、不打游击战。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国民党是统治的区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也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集中了全国一多半税收。这样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国民党只能死守这些西方,而中日两国实力的差距也就导致国民党只能打防御型的阵地战。共产党就不同,其统治区域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也没什么值得留念的,完全可以丢掉,再砖入敌人力量薄弱区域。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国民党是抗战主力,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容任何人置疑。如果今天爆发战争,共产党能够丢弃北京上海等这些地方吗?游击战、人民战争是国土完全沦陷后迫不得已的选择,付出的代价也是最惨痛的。既然国民能够用阵地战保住国家半壁江山,怎么能够丢掉打游击战呢?总体来说,关于那场战争对国民党的评价是及其不公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矛盾激化,才慢慢注意周边的安全局势,发现自己完全处在地缘战略包围中。面对日本一次次地挑衅才发现人民战争的理论无法跨海对日本进行威慑。负责人的政治家发现中国东南沿海集中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要成果,该经济带的命运决定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但是周边却遍布世界密度最大的军事基地,狭长的地方,薄弱的军事力量直接面对敌人毁灭打击的危险。所以有些军人疾呼:御敌于国门之外,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中国必须进行军事改革。

尽管如此,中国军队发展异常缓慢。美国既五环理论之后,相继涌出C4SIR、震慑与畏惧、10-30-30、一小时打遍全球等军事思想,中国也仅仅勉强给人民战争贴上了一个高科技的标签。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发现自己需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发现自己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发现自己要学西方思想文化。也就是说,思想带动制度变革,制度变革提高技术发展速度,那么,技术知识表面的,深层次的是思想的不断争鸣与制度不断变革。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军队,武器装备是一支军队的硬件,思想与制度才是军队的软件。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思想与制度,而不是单纯的武器装备。而这三方面中国都落后于美国,武器装备大约落后二十年、制度与思想都落后半个世纪以上。所以我们队自己国家的军队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解放军在世界上只是一支二流军队。

改革开放和晚晴的洋务运动一样,都只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进行思想和制度的变革。洋务运动以甲午战争而宣告彻底破产,幸运的是中国现在处在一个几乎不会爆发世界大战的时代,不会因一场战争而毁灭多年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核武器的相互确保摧毁,还有世界霸主并不是傻瓜,他们发动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为了赚钱,能够用商业手段为什么不用,相比于旷日持久陷入敌国领土,得不偿失,还不如货币贬值来得爽快。正如乔良所说,以后战争将超出军事、军人的界面,将直接面对每一个人,战争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隐蔽以及人性化。对财产进行转移不一定是枪炮,而是鼠标而键盘……这些看起来似乎对中国更加有利,实则不然,这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竞争。而中国当前思想的封闭与制度的停滞将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进而受制于人。要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只有在思想上营造百家争鸣的环境、在制度上大刀阔斧改革。而这是共产党不能够接受的。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这就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而共产党只能二选其一,从目前形势看,党会长期凌驾于国家之上,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我们能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的。至于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只是沧海一粟,那就只需要明白所以,关于共产党大力渲染大国崛起、民族复兴,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因为中国共产党都是口号喊得地球人都知道,但事情还没有开始做。

对中国军事的一点感想 第2篇

17世纪40年代,荷兰的郁金香狂热事件带给人们的思考还未远去,美国的次贷危机更是近在咫尺。窃以为他们二者发生的真正原因都在于真正有需求的人不愿意玩下去了,他们不愿意为成本如此高昂的游戏买单,而投机者只是想要赚取利润而不是真正的对其有需求。投资性需求及其脆弱,其可以玩下去的真正根源在于有部分人对产品有真正的需求并愿意为其买单,当然是在这部分人心理忍受范围之内。而郁金香狂热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在于投机者太疯狂了,把产品的价格抬得过高,从而吓跑了真正的购买者和需求者,使他们不愿意单独承担如此高的代价,因而是整个链条断裂了。这种情况很像中国经常说的击鼓传花,鼓总有停的那一刻,泡沫破灭也不可避免!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虽说25-35岁之间购房者占了半数,而且他们也是真正有需求的人群。但是不要忘了中国房产市场的投资性需求也特别高,开发商、炒房团、投机者等等为了获利极力抬升房价,是中国的房价越来越高,而且看不到下降的趋势。但请不要忘了,25-35岁之间正是人生艰苦拼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群收入并不是很高,不断上升的房价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会达到他们的心理底线,一旦这部分人不买房或者不急着买房,中国的房产市场就将会遭受西伯利亚寒流,房产市场泡沫破灭也未可知。

中国房产市场的核心和关键还是在于25-35岁阶段的人群,但这阶段的人与他们父辈又有所不同。本人认为影响他们买房的主要因素有:1上一代人的住房观念和育儿观念

2、丈母娘经济现象 3、房子也是增值产品,中国目前投资渠道也并未太多

4、与租房不同的,买房所带来的“家的温馨”,心灵的蕴藉,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压力大的阶段!不利因素:

1、房价过高

2、追求高生活质量,房子占资金太多,影响其他

3、房产权只有70年,期限太短

4、观念改变

对人才测评的一点感想 第3篇

(一) 相关概念及感想

谈到人才测评, 我们通常联想到的工具主要有情境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性格测试、笔记分析等等之一类耳熟能详的方法。老师在上课的时候, 提示我们应该关注人才测评最新的技术、方法。但是, 有些新技术、新工具对目前的我们来说有些陌生, 主要是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广泛使用和推广, 我们无法对此做出具体评论或者分析。离我们身边最近的就是这些耳熟能详的测评方式, 而随着社会时代文化的发展, 又融入进一些新的元素, 比如星座、血型的测验方法也受我们学生的相当推崇。星座本身是个内容丰富、争议颇多的话题。而我对星座的看法, 也从最初的不屑一顾到现在的适当参考, 并且习惯在认识一个陌生人之后首先了解他的星座。虽然这在主观上有先入为主的影响, 但是也不失为一种认识他人、方便沟通交流的方式。国内的各大门户网站比如新浪、搜狐、腾讯, 都有星座介绍的专区。我想说的是, 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星座来源于西方, 在西方国家, 她被认为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也有不少关于星座的著作。星座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对象, 通常会和水相、土相、风相、火相这四项结合在一起, 而且同一星座在不同时间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这本身的诸多不确定性也体现了星座中的无限玄机。至于它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 我还没有听说过具体的案例, 应该说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

(二) 从相关经历谈起

1.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校, 每年都会举办一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赛的第一步就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试和撰写生涯规划报告。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试就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主页, 有朗途测试和北森的测试。在撰写生涯报告之前, 我认真进行了本森测试, 找到了自己的霍兰德代码。关于结果, 我的感触是总体上可以提供参考建议, 但是不少题目仍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比较失望的是, 有些结果大大超出意外, 有些结果自己在测试的时候就可以推算出。所以, 即使参加了生涯规划的比赛, 对自己做了较为完善的分析, 我自己还是会感觉迷茫不清晰, 不确定什么是最适合自己或是自己最喜欢的。我也觉得这在操作上其实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是包括霍兰德代码在内的等一系列测试方法和工具来自西方国家, 和我国的国情和民族人群存在差异。我们没有做好本土化的工作, 也没有发展自己的测评工具和技术, 依赖于对国外理论的借鉴甚至照搬。国外理论的应用虽然促进了我国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较大的文化差异, 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次, 是测评的适用人群, 是有适用的常模, 还是有针对成人的或者是在校生的差别。毕竟, 因为社会阅历和工作实践经历不同, 在校生和成人的问题选择会有较大的差异。

2. MBTI测试。

在学校, 我还做过的一个测试是MBTI测试, 测试的结果和北森测试的结果在部分上存在矛盾。我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处问过老师, 她说的两个观点给我很深的印象。一是测评只是给你一个参考和建议, 而不能全盘采用, 过分信任和依赖。二是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适合与否的问题。当前, 国内许多企业都采用人才测评的技术, 并将其结果应用于员工管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测评的信度以及效度的问题, 测评不能完全反应一个人的内在能力及思想, 甚至有错误反应的情况, 对于测评结果的应用, 还需要客观理性的定性分析。而现实中, 许多组织机构对现代人才测评的测量结果过于相信, 以至于把测评结果报告中的每一句话都当作是真理。其次, 测评结果的作用由最初的测试检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功能。我们在测试的同时, 也希望通过测试来了解自己, 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优势以及确定未来努力和改进的方向。所以, 当面临测评结果的时候, 我们通常会相互评价谁的结果比较好, 谁的缺点很多。或者认为创新就比保守优越, 外向就比内向更好, 而不考虑具体的情景。事实上, 人格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只是一旦与职业匹配起来, 才会发生优劣势的选择取向。而当我们在争论星座测试, 议论各种来路不明的心理测试时, 我们很容易混淆的一点是将人才测评等同于心理测试。许多人才测评机构或企业进行的人才测评, 全部采用心理测验量表, 也认为人才测评就是心理测验工具的运用。而事实上, 心理测评只是人才测评的一种方式。

二、关于人才测评的理念

当前, 人才测评普遍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管理是门艺术, 需要灵活应用于处理, 而测评是门科学, 她将定性的指标定量展现出来, 更清楚地表达问题的本质, 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受到了欢迎和推崇。在艺术与科学之间, 我们更加需要平衡两者的关系, 使他们的结合发挥1+1>2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总是喜欢精确的数据说明准确的问题, 倾向对技术的追捧, 包括目前的就业形势也显示理工科的技术专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明显相对受到欢迎。在人才测评方面, 则可能表现为对某一测评结果过分地相信与应用。例如, 在各大HR论坛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企业打着招聘广告说着非什么不招的论调。这其实就是人才测评的一种隐形应用, 他们认为只有这种特质的人才适合某项工作。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其次, 我们常常从国外引进人才测评的技术、方法, 在做好本土化工作的时候, 也常常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测评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比如评价中心方法在美国兴起, 不仅仅在于这种方法是怎么先进, 如何科学, 更在于该社会具备了运用该测评方法的条件:其一, 详细的工作分析。其二, 系统观的运用。其三, 尺度的建设。客观实施条件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参考文献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一点感想 第4篇

那天下午,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听见楼道传来“咚咚”沉闷的脚步声,伴随着吵闹。出事了,我一下子奔出去,站在走廊上,远远就看见在那边教室门口站着好几个人,一个同事拦住那个叫嚣的家长,前头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朝这边大步走来,惨白着脸,凶神恶煞的样子,边走边回头用食指指着那个家长,用狠毒的言语极尽地诅咒着对方。我怔忪地站在那儿,想去劝解,但那阵势无法阻挡,学生的情绪比较激动,只能安抚。当学生走过身边时,我弱弱地说了一句:“少说一句。”他瞥了我一眼,不吭声,恨恨地走了。看着学生越走越远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陷进了深深的思考。

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事态为何会发展成这样?用粗暴、野蛮的方式能解决问题吗?这错综复杂的关系,家庭的管教是否到位、社会影响的力度、学校督查教育体系是否完善,方方面面的因素很多,但最终仍需要班主任的调解、处理,除非重大事件学校会出面解决。

在这支队伍中,班主任是弱势群体,怎一个“累”了得?肌体上的累,心灵上的疲惫。在这样的形式下,班主任要学会保护自己,我们首先需要强健的体魄,这样才扛得住任何风吹雨打;其次我们要明察秋毫、心细如发、料事如神的本领,有一颗敏锐的心,将一切不良因素扼杀在摇篮中;其三我们要有鹰的眼睛,时时瞄准目标;最后我们还要以豹的速度,及时处理问题,排除后患。在处理问题时还不能失去分寸,要持有公平公正的原则,具备教者为人师表的气质与风度;具备法官审时度势的公正与严明,不失偏颇;还需具备演说家的雄才思辨,口若悬河;具备医者的心境与责任,这才能胜任新时代班主任工作。

如今我所在的班级——七年级学生,目前他们还比较听话、比较团结,偶见的小打小闹,但事情解决后,他们又和好如初了;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自觉,以此可以牵制那些躁动的学生,但班主任的工作仍不能松懈。

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我始终感受到班主任工作是细致的活,是繁琐的事,感受责任和意义的重大,它需要班主任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的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有热爱学生的慈母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院,小到嘘寒问暖,促膝长谈,班主任心中必须时刻装着学生,尤其是关心、爱护后进生。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班主任首先要热爱学生,对他们给予厚爱,学生们会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爱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叩响学生的心门,用爱心去融化他们冰封的世界,用爱心亲近、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他们学习上的老师,心灵的朋友,耐心、细心地及时掌控他们思想、学习动态,此时又需要我们用医者的心境来对待学生,态度谦和,像医生那样通过望闻问切,帮病人开药方,对症下药,治好病人,而我们教育学生又何尝不也是如此?学生身上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人心都是肉长的,再调皮的学生也会被感化,当他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和用心良苦时,他也会幡然大悟的。让我们播下爱的种子,静待花开吧。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亲近、走进学生,让他们感受如沐春风的温暖,时时关注他们,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全面了解学生,防患于未然。其一:及时、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谈心或请教,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若出现苗头,马上就要找个合适的机会与该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思想的疏导,提醒他(她)及时刹车,悬崖勒马,克制自己,朝前进的方向发展;对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帮其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最终走出纠结的困境。其二: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上好班会课,开设心理咨询课,并充分利用学生交上来的周记,里面记载着每一周班级发生大大小小已知或未知的事件,选取主要的与学生们讨论、点评,然后再进行思想教育。其三:成立班委会,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班干部,做老师的耳目,当老师得力的助手,积极地配合班主任及其他各科老师的工作,融入班集体,为老师分忧解难,与班主任共同管理好班级。其四:不定时地私下找学生谈心,敞开他们的心扉,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融融的爱意。其五:建立班级微信,架设家校间的桥梁,凝聚教育力量。孩子的进步,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班主任可以在微信上暗示,与家长互动,与他们建立密切联系。面对学生家长,班主任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当学生有错时,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我班的徐某某同学,平时做作业总是慢吞吞的,和家长多次交流后发现,该生做任何事情都不够专心。于是我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做好榜样。从开学至今,他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家长非常激动。班主任对孩子的爱,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他们会更加尽心尽力的配合工作。多重教育力量的凝聚,直接受益者当然就是孩子,皆大欢喜,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初目的。孩子的进步,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及时表扬,势必无形中就能提高了他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形成的影响力势必可以带动其他学生。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可以稳固超前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偶发事件时,必须具备教者为人师表的冷静沉着,又要摇身变成如法官的公正严明,就事论事,以事实为依据化解矛盾,同时遇事要积极疏导,抓住教育学生的契机,还要讲究调解的艺术性。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人,以势压人,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在寻求事件处理办法时,可征求学生、家长、校领导的意见,也可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用优点克服缺点,不要背思想包袱,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此同时,把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看成一次对全班学生引导教育的契机,让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一次净化,推动班级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班主任對偶发事件处理的好坏,能够体现一名教师的师德、教育机智,理论修养的水平,还得兼和着智慧和艺术。

对全球变暖的一点感想 第5篇

论及全球变暖这个话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全球变暖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结果,据分析全球变暖将产生如下影响:

正面,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

负面

1、海平面上升

海面上升将会造成这些危害(1)低地被淹(2)海岸被冲蚀(3)地表水和地下,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5)旅游业受到危害(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由此可见全球变暖绝对是弊大于利,那么我们是否就必须采取措施抑制呢?翻翻资料我们便可以找到很多对策但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呢,显而易见的不容乐观。那么什么样的措施更好呢?我认为首先得打开人们意识上对全球变暖的这个面。

普通百姓都过着自己滋润的小日子,为什么呢?

一是明显的责任分散效应。天热是吧,开空调就好了;节能减排说给谁听的,自己出行方便才是王道;动植物不适应没关系,他们灭绝与否不影响自己生活、、、、、、以此类推,缓解全球变暖只是各国领导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提及领导人,他们也忙着去推卸责任去了,谁都不愿意对已发生的全球变暖买单。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个责任不应该也不允许因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而有所区别,责任面前人人平等,天公地道,今天的世界如此混乱不堪,就是因为这个世界总有人在搞责任差别这种政治把戏,这种政治的特点就是,一见权利就上,一见责任就跑。

二是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长远意识来支撑现在的我们对未来的可能获得的收益投入太多,有短期利益引发的近视存在在各个领域,我们有什么的方式让人们不落入这个俗套?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就是温水里被煮的青蛙,安于现状,想不起来要跳出现有的框框。

总之人们的行为都是由意识驱使的,意识上达成共识,至少不再需要更多的监督力量,就像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已然不需要法律的约束一样。

三是我们是否真具备了先进的技术,可以很好利用干净清洁能源呢?这方面我们看一下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的利用状况。太阳能的利用运用时间相对较长,但就其普及率而言,仍需要更大的发展,光伏企业的崛起当然也让我们看到太阳能更敞亮的发展。另一方面生物能源的利用就相对较弱且工程技术的突破性研究和实践也制约着生物能源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缓解或者改善全球变暖的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艰巨的一段路程。这些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的问题,我们青年一代不能指望前辈们肩负多过的责任,恰恰需要我们思想的改变,也等着我们去解决。

对亲和力教学的一点感想 第6篇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谭俊贤

在新课改理念里,一直提倡着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在尊师重道的前提下,构造平等、愉悦、和谐的氛围。如何让学生真正尊重你、喜欢你,是新时期每个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地方。

记得我还是学生时,特别喜欢一位老师,就特别喜欢这门学科;而今,当我依然身在校园,但角色发生变化时,我不得不思考,我的学生是否也像当年的我一样,喜欢他们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注意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且以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学生对某门学科是否感兴趣与其老师的态度和培养方向有关,老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老师与学生同乐,老师从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等这些因素都是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的理由!

如果说态度能决定一切,那么我想兴趣应该就可以左右态度。“人非生而知之者”,一个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喜欢某个人、某个事物,后来之所以喜欢,肯定是外界的事物所具有的某个特性深深地吸引或打动着他的心灵。时间一久,这种喜欢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特别是新学科感不感兴趣,我想应该与启蒙老师有着极大的关系。

要打造一种亲和力教学,应该从何做起,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注意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且以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自我接手这个班级伊始,就在班上宣扬一个理念:我爱我家——高09级(9)班。家人似的相处让我们彼此在校园的生活温暖、热情。课堂上能与学生自由

个学生都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的。特别是在后进生面前,耐心、细致地与他们交流,希望点点话语能如春风一样滋润他们的心田,打消他们埋藏在心底的不安与自卑。

上一篇:《学生手册》考试复习题下一篇:研判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