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笑的议论文

2024-07-11

关于微笑的议论文(精选14篇)

关于微笑的议论文 第1篇

微笑的力量初中微笑议论文500字

微笑像是润滑油,能使人们之间的摩擦减少。微笑像是一座桥梁,让在远方的他/他们,的沟通。感情能融洽!微笑更像是太阳,能让我们忧伤。忧愁的心灵,可以康复。微笑它能戾气为祥和。可以打动许多人的心灵。虽然微笑是无形的亲切感,但总可以让人产生无比的欣慰、快乐、亲切!

我们每到超市,可以看见那柜台的小姐亲切的微笑!她总是笑笑的`说:“请问需要什么服务?”当然。不是每个柜台小姐都这么的和蔼可亲!当然的。有些发自内心的效能使人么感受到真正的温馨,而那虚假的微笑只会让人感到作呕!有句话说:“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用敞开的心去看世界,你会觉得世界是多么的美丽而让你想微笑。理所当然的。你用那种忧愁的心悲观的心而想者:凡事都有个万一。不小心你的世界看起来就是悲观的世界,无论别人对你怎样的亲切。都是没有用的!而那虚伪的假笑只会成为别人的一种种负担。

很多人做事总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吗?为何不以微笑对待他人?而要抱这这种的心态?!微笑虽然不是万能。但是它是人。事。物在这世上所需的!就像朋友一样的重要呀!发生事故时只要礼貌一点说声:“对不起”再给个亲切的微笑不就海阔天空,常常有礼貌,说请。谢谢。对不起。再给个微笑!相信你的人缘会变好的!

关于微笑的议论文 第2篇

微笑是感情升华的记号,也是内心愉悦的表露,他像是明媚的阳光,照亮整个大地,也像是清凉的和风,让人神清气爽,更像是春天的花儿,无论开在谁的脸上,都是芬芳无限、美丽且鲜艳的,因此如果我们脸上充满笑容,不仅可以让自己身心愉悦,也可以影响别人,使大家的脸上,都有灿烂的笑容,正所谓“如入芬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果我们脸上都保持微笑,身边的人也会受到你的感染,所以微笑真的有非常多的好处,它的力量更是无人能抵的!

既然微笑的力量这么强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要时常充满微笑。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实际的例子,有一位同学,他每天脸上都挂着笑容,因此有很多人都喜欢与他接触,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和他交谈,坏心情就会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当我们心情愉悦时,如果再跟他交谈,更能够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一个笑口常开的人,人缘都非常好,因为快乐的人总是十分受欢迎啊!

关于微笑的议论文 第3篇

一、小幼携手, 做好学前基础工作

做好小幼衔接工作, 不能仅依赖幼儿园的教育, 作为要接纳这些天真烂漫的孩童们的小学, 更应该也更需要做好衔接的准备。

1、为使幼儿园儿童们在入学之前能真切感受到小学的学习、

生活环境和校园文化, 对“神秘”的校园生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为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我们应在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末时, 向周边幼儿园大班的教师发送邀请函, 希望他们带着自己的学生们一同进入小学参观。幼儿园的孩子们一定会带着“小学生活是怎样的?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等等问题, 怀着向往与好奇, 坐在小学生教室里, 体验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带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 小学的早操, 以及小学生上课, 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学校方面要给幼儿适当介绍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安排低年级老师与小朋友接触谈心, 融洽师生关系, 让幼儿对小学教师有亲切感, 让幼儿喜欢老师, 从而喜欢学习。

2、在教学内容上, 我们也应常常与幼儿园的老师们沟通,

学习接触更多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 学习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歌谣, 并编写一些适用于小学阶段的, 儿童语言味儿十足的知识小歌谣, 从而能将小学和幼儿园在教育形式上逐步靠拢, 帮助孩子们搭好入学过度的桥梁。

二、联手家长, 做足入学准备工作

1、入学准备要做足。作为一年级的教师, 一定要重视开好新

生第一次的家长会, 以小幼衔接的座谈形式为主, 多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 让家长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并要明确布置的入学任务,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完成, 并积极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 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 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等。

2、重视沟通, 交流方法。一年级教师要经常主动与新生家

长沟通交流, 及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特别是有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等反馈给家长, 让家长及时配合纠正。同时, 要求家长配合做好课堂常规、学习常规的教育, 逐步形成一些正确的听课、看书、书写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增强自我保护等能力。

三、关注学生, 做好身心兼顾工作

幼小学间的师与生、教与学相互了解、相互适应, 也尤为重要。小学一年级与幼儿园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切磋更是必不可少。教学开放日是个很好的契机,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小学教师, 都应积极参加听课, 让彼此加深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放方面的了解。在此期间, 小学教师熟悉了幼教的教学实际, 懂得了幼教与小教教学的差异, 知道了小学入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学习心理和能力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便会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培养, 了解了幼小学生的心理差异, 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差异, 就能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减少学生升入小学时出现的心理恐慌和拘束感。

四、悉心关照, 做好家长答疑工作

1、在幼儿刚刚升如小学的一、两个月内, 要注重创设宽松

的班级环境, 建立和睦的师生、生生关系, 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 将会更利于学生的持久发展。在此期间更应重视家长的意见反馈,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等。

2、要让家长明确学生学期初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幼儿学习时的

异同点, 要让他们明确, 小学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 进行平缓过渡。整个过渡阶段也应该是平缓、渐进式的发展, 而不是突然性地拉高。重视起始年级的教学, 夯实基础, 要研究和解决使用同样的教材、同在一个年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问题, 老师们在一开始的课堂教学中更要做到“心中有数, 降低难度, 减少坡度, 放慢进度, 踏稳脚步”, 严格控制非正常分化;在学生管理上, 此时的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 也不能完全撒手, 培养学生独立性。

3、不仅是教师要重视对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更要让家长也参与其中, 对待新生, 在一定程度上, 要让教师的教学和家长的监督去慢慢适应, 而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教师的教学和家长的过高要求。幼小知识的学习是在为“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家长理解, 小学老师多借鉴一些幼儿教师的方法, 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改进其中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容与要求, 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是简单意义的知识概念的重复。

综上所述, 在幼小衔接的考量上, 我们应尽量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多多为他们搭一座小桥, 慢慢的扶着他们过河, 我们不能单凭小学的入学测试时, 几道题目的好坏, 或生字认知的多少来肯定与否定孩子, 或者是学前教育, 这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误导。更多的时刻, 我们应该从幼小衔接的单面性、片面性、表面性中脱离出来, 即不能强求幼儿园将自己的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等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不能仅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 会做了多少算术题, 不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不能只要求幼儿园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而已, 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等等情况。

幼小衔接是目前小学教育较为关注的方面, 能做好孩子们的桥, 做好他们的引路人是我们应积极面对的工作, 具体的实施方法很多, 贵在细心与坚持, 为了孩子们能顺利的升入高一级的学府, 我们愿不断的努力探索实践下去。

摘要:夏末秋初, 瓜果色泽美艳, 即将成熟, 就像又一批孩童要从无拘无束的幼儿园升入“神秘莫测”的小学, 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成长过程, 全新的班级组织形式, 似曾相识的学习内容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呈现, 这一系列变化, 都会让孩子们的心理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情绪。那怎样才能让这些幼儿园的孩子能够平稳过渡到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 在小学教育研究上, 为促进小学、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一直在积极探索着小幼衔接的最有效的措施与方法。

关于微笑的议论文 第4篇

1.理解生活中“宽容”的好处,领悟“宽容”的内涵,学做一个宽容的人;

2.积累宽容的论据;

3.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结构思路。

教学设想:

通过讲故事,析对错,明后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宽容”的理解,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讲述两个故事,学生析二者后果的原因,并由此归纳其反映的共同点:

1.公共汽车上,人多拥挤,甲拼命往前挤,踩住了乙的脚,二人对话如下:

甲曰:今年又不是猪年,你拱什么拱?乙曰:今年又不是狗年,你叫什么叫?

此后二人大打出手。

问:二人身上缺了什么?

2.周总理有一次去理发店理发,咳嗽声中,忙乱的理发师傅刮破了总理的脸,小师傅如遇大难,诚惶诚恐,周总理却开玩笑般说道:“我咳嗽的时候,事先并没告诉你呀!这事一点不怪你。”小师傅顿时轻松自如,细心地为总理理好了发,刮好了胡子。

问:身为总理,他身上的美德是什么?

3.这两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二、联系故事和实际生活事例,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比喻说说你对宽容的理解

如: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宝、宽容是力量……

比喻句:宽容是春风,抚慰受伤的心;

宽容是润滑剂,融洽人际关系;

宽容是清泉,浇灭嫉妒之火;

宽容是警钟,敲醒犯错之人的梦;

宽容是力量,凝聚不齐的心;

宽容是使者,带来快乐、幸福、满足……

三、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宽容的不同作用

1.教师启发思考

(1)生活中你有过宽容别人的情况吗?你觉得你有了它,自己获益吗?获了哪些“益”?

(2)举你收集的事例论据,说说宽容对被宽容之人的作用。

(3)在治理国家上从古至今,你知道哪些国君、领导因为宽容国富民强,受益多多?

(4)假若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都不宽容,这个世界会如何?

2.学生说,议后小结

宽容对自己:可以赢得尊重,收获快乐,少了干扰、仇恨……

宽容对他人:化解矛盾,迷途知返,学会包容……

宽容对国家:获得忠臣良将,获得民主,盛世太平……

宽容对世界:化干戈为玉帛,化战争为和平……

四、引导学生辨析“宽容”与“纵同”的不同含义及后果

1.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面对一个油嘴滑舌,屡教不改的学生,作为老师的你能宽容吗?

面对一个不尊不孝,出口成“脏”的孩子,作为父母的你能寬容吗?

面对一个损人利己,目无法纪的罪犯,作为警察的你能宽容吗?

面对一个执迷不悟,一心笃信法轮功的教徒,作为一个正义的公民你能宽容吗?

面对一个唯我独尊,欺弱凌强的霸权主义者,作为一个民主、平等的公民你能宽容吗?

……

2.学生讨论对以上种种“宽容”的实质及后果

若原谅了以上种种,就成了包庇、纵容,是一种无原则的退让,是软弱、怯懦的表现,是混淆了对与错,泯灭了良知与道德,是湮没了公理与正义,那便不是宽容。长此以往,人与人便没有融洽,社会整日便会鸡犬不宁,国与国将战乱不断……

3.小结:所以,我们既要用宽容来自警自律,又要用宽容来陶冶情操,但绝不能做毫无原则的退让!

五、小结讨论:你准备以后如何做人?(从对己、同学、朋友、老师等方面谈)

六、讨论若写成议论文,其思路该如何安排?讨论后列出提纲

议“宽容”

举事例引出论题—用比喻句阐述宽容的内涵—逐层深入地论述宽容的作用—用事例证明宽容与纵同的区别—总结全文。

七、学生整理论据和思路写作

附:道理论据:

1.待人宽三分是福,处世让一步为高。

2.让人非我弱,得志莫自嚣。

3.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普希金

4.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的宽容的。——屠格涅夫

5.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事例论据:

1.唐代宗宽容女婿留下“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的佳话”。

2.彭德怀宽容小士兵的两拳传为美谈。

3.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获得管仲相助,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4.唐太宗宽容大臣闲言获忠臣魏征。

5.刘备宽容诸葛亮的无礼获贤臣。

6.和尚宽容小偷使其重新做人。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初中)

微笑面对失败的高中议论文 第5篇

如果说失败是一个雪人,那么微笑就是一轮烈日,用火般的温暖融解冰冷的无情;如果说失败是漫漫黑夜中的路,那么微笑就是那照亮夜行道路的明灯。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在这光鲜亮丽的荣誉背后,却是由爱迪生一次次的失败才造就的成功。他为了发明电灯,坚韧不拔地在实验室里寻找一种性能优良的.灯丝。他与助手们将挑选出来的1600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实验,但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研究并做实验。终于有一天,不知道试验了多少次、失败了多少次,他最后还是成功了!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失败了上千次而依然不放弃时,他微笑着说:我哪里是失败了几千次,我只是找出了几千种不能成功地获得成功的方法罢了。

任何的失败都不是你命中注定的,也并不是有什么人来刻意安排的。所以失败过后不要再有更多的抱怨,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记住自己摔倒的原因,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要加倍的注意。如果你总是被着一次失败的阴影所束缚,那成功的信念永远都不会在你的心中树立起来。摆正心态,乐观一点。凡事都有解决的方法,但是解决的方法并不是无齿竟的抱怨。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现在的问题,或许问题还有好的一面。最简单的来说,它让你在失败中找到了原因,给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你能这样看待失败,我认为这次失败——值得。在失败中得到不断的磨练,树立执著的追求,你一定会看到生命中成功的春天。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不敢去面对失败。

凡真正大的智慧,往往源于失败的教训。例如:泰国商人施利华,是商界上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一年后,他东山再起。这不正验证了那句话吗——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微笑着,去面对生活。不要埋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压力,也不必抱怨前进的仕途上有太多的曲折,更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微笑着,去面对生活。把每一次失败都归结成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成功都想像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就这样,微笑着,弹奏起从容的吉他,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淋浴忧伤,去挑战生命。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当一切都无法挽回的时候,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境,何不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再快乐一点呢。

微笑着面对失败,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你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学习给予你太多的挫折。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求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不必计较一个小小的挫折,即使是一次又一次的,我们也要永不言败。

微笑议论文 第6篇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在20xx年8月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

她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报告成为本届大会首批学术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众多听众甚至挤满了报告厅的过道。

卡姆拉斯的结论来自对40多例中美儿童笑容的记录、比较和分析,以及对两国儿童心理及性格差异的深入研究。《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徐凡说,当今中国的.城市家庭大多为三口之家,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然而,父母的溺爱和过度关注往往造成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去关注、帮助和爱护周围的伙伴。

他们对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失望感。徐凡认为:”童年时的心理缺陷或情感残疾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发展,而要弥补则需付出很大代价。“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父母不应填充孩子的全部生活,即使是婴儿,也需要一定的独处空间。“徐凡说。

在中国,与生活上的大包大揽相伴随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值和高标准要求“。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超出52.2%。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欣指出:”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亨青格教授呼吁:中国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

微笑议论文 第7篇

多少年来我都在寻求一个微笑。那是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散发的魅力。那是有双颊上扬,上扬,微微上扬,嘴唇一抿时,面部最柔和和舒适的姿态;那是双眼弯成一阕娥眉,两腮几抹红晕时,最具吸引力的时刻。

我目睹过孩子们的微笑:他们的微笑伴随着春日的吟笑,如同灿烂的阳光渗透进我的心房,如同微风在一处花香弥漫之处吹散,带着我们最纯粹,最有生机的遐想。我曾贪恋少女那张多愁善感脸上展露出来的微笑:他们带着世间人情暧昧的温情和萌发与青春的青涩,如同暗夜绽放在墙边的夜来香,如同一泓清水中亭亭玉立的莲花。

我又独爱史铁生的微笑。从一路泥泞中走来,多少幻想破灭,多少希冀就在事故中碾碎。他和许多人一样,当面临生活的巨大磨难时:一面是迷茫与彷徨,一面是恐惧和堕落。他呆呆地望着头顶的一方蓝天——上天为何如此对我。他身边的玻璃,笔,皆无一幸免,狠狠的被他摔在脚边。他抡起拳头,带着多年来积攒的压抑宣泄到这两条腿上,正因为这一条腿,使她的生活之路断裂。然而,刹那间,他的脑海里浮过母亲劳累的身影,妹妹的年幼。他想到一个人的生死也关乎身边人的生死,他的精神受打击大的震撼,他不甘!他不甘!他如同一头雄狮在噩梦中醒觉。从《病隙碎笔》到《我的地坛》,字里行间尽显了他的内心世界,他顽强的与病魔抗争。他执一支笔坐在轮椅上诠释了微笑!

人生就像一条路,你永远都猜不到你下一步将会面临什么,但是这正是生活的奇妙之处,重在未知。这条路上有岩石,沼泽,大山等等。每一处困难都会消磨你的耐心,信心,摧毁你的精神支柱,你经历:泪水,绝望,甚至想过自我了结。但渐渐地,你发现你的内心依旧存有那一团渺小的希望之火,你正视了他,终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于成功,我也许更钦佩“重头再来”这四个字,当你失望,颓废时,便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

我相信:流过泪的眼睛最明亮,流过血的手指才可以弹出时间的绝唱!

关于议论文教学中素材的几点定位 第8篇

议论文写作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和道理作为论据材料,在议论文中起着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作用。但在实际写作训练中, 许多学生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材料,常常出现:1.所选事例不当, 不能论证论点。2.单纯陈述事例,缺少分析。3.事例分析浅显、 不够深刻等多种问题。为了要避免这些现象,归根结底,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素材。

一、材料选择要准确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所以选择论据必须切中论题,准确证明论点。因此,我们在选择材料作为论据时,就要将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剔除”,若与论文关系不大,即使是再生动感人, 再有教育意义也是毫无用处的。因此,对于议论体式写作而言,首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材料”意识,因为没有良好的“材料”意识, 便没有搜集、研究“材料”的自觉与对“材料”的敏感。古人说“积学以储宝,厚积而薄发”,在议论体式写作教学之初,就应从实际写作的要求出生,引导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领域专题、论点、积累相关“材料”,养成定向搜集资料的好习惯。首先,文学来源于生活,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可以博古通今,是广泛地占有材料和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其次,还应该活用课本资源,语文课本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在作文时根据论文需要摘取材料,对不能证明中心的部分材料要忍痛割爱予以删除,不要一味地挑选名人事例,尽管那些材料具有足够说服力,但也要斟酌是否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相吻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强调的是否切题。

二、材料分析要具体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把材料罗列出来,就能证明论点,这其实是认识上的误区,要使材料支撑起论点,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使之与论点建立联系。

“例证法”属于“简单枚举”性质,靠这种随意性的“举例”堆砌, 不善说理分析,自然是没法“证明”论点的,成不了好文章,这是相当部分学生写议论文的通病。那么如何分析材料呢?我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议论”的生命,“议论”真正的功力不在“论证”,而在“分析”,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我们不必完全复制,而是应该运用各种说理方式,围绕“论题”与“论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将所列举的材料运用比较、综合归纳、同中求异等说理方式,加强广大学生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对事例进行高度概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用心地去和历史对话,同自然交融,做到能够以一当十,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靠质量取胜。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对材料的思考显得单调而贫乏, 就要力求靠各种说理方法的互补,形成一种合力,引起“石激浪溅” 的反响,获取以少胜多的效果。尤其是在应试写作中,要想有所“突破”,论事说理当以周密、透辟为致力点,就要把道理说深说透, 才可以胜人一筹。

三、材料追求要真实

议论文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事实确凿,道理正确,你的观点就易于被人接受。如果你使用的论据是张冠李戴,凭空想象,甚至胡编乱造,那么你的论点注定是站不住脚的。

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坚持阅读和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到写作时绞尽脑汁,东拼西凑,于是就信手拈来,列举某邻居或某同学事, 殊不知这些仅仅是个别现象,缺乏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有些事例提及时用“大概”“估计”,都让人对材料的真实性产生疑问,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只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苍白无力。因此,要指导学生敏锐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和琐碎,用真心投入生活, 在文中有感而发,用真情表达生活,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正如《庄子·渔父》中写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相信有真情作根基的文章,定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四、材料使用要新颖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选用材料进行写作也是这样,不要人云亦云,大多数人会想到普通化的东西一般是陈腐的、浅陋的,要尽可能寻找那些别人还不曾引用过的,最好是新近发生的、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焦点,或是个人的独到,以增强文章的新鲜感。早在千年以前,大诗人白居易就提出这样一条创作主张:“文章而会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今,虽说时过境迁,它仍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一直启迪人们写文章应贴近生活,映射时代。如:这次让学生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进行写作,有些学生还针对曾经清明节“代客哭坟”等社会现象引发对传统节日内涵的反思,这样的文章虽然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不免引发读者的视觉疲劳;譬如,学生写端午节,总摆脱不了屈原的影子,依然千篇一律。因此,就要求学生关注当下的热点、新闻时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生活,“从生活中找‘米’”,尤其是“新鲜的米”, 定会让人耳目一新,心服口服。

五、材料叙述要精要

精要,首先表现在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必须言简意赅,概括性强,与记叙相比,议论文中的记叙更为简洁明了,议论文是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其中的记叙主要是为议论服务的,所以不要求完整记叙,可以是一个场面,不要求详尽,可以只言片语,就要有所侧重,这个“侧重”,就是要通过记叙体现对结论的支撑和论证,就要选择能够证明自己论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有侧重点地进行记叙,这样才能和后面的议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尽管不追求完整详尽,但也不能因陋就简,也要力求生动,富有表现力,甚至可以兼用描写、抒情,充分调动作者想象,营造诗一般的意境,极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然而,在写作训练中,许多同学对这一点不甚明白,不能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至于淡化了议论文特征,最后造成文体特征混乱的局面,这也是近几年考试作文中所要剔除的弊病——“文体四不像”。

六、材料思考要深刻

文章是最个人的一种东西,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就在于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模山仿水,而是由眼前景物自然地联想历史,审貌人生,使文章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感和深邃的文化意蕴,体现了一个作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忧虑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而作为一篇议论文,学生常常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缺乏对文章思想进行哲学思考,结果写出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人,显得肤浅,没有神韵。教师在指引学生把握其本质,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提升文章境界,运用“以小见大”的分析方法,把“常理”提升到“哲理”的层次,从而突破思维层次, 增强了文章的厚度和质感,最终达到作文有思想、会思想、亮思想的宗旨。然而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在“思考的深刻性”这一方面有所迈进,教师每周可以适当安排一节“语文阅读课”或在每节课前安排“评论十分钟”等活动环节,或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评论性的报纸杂志,然后针对特定事件、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交流, 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主辩手。通过学生的辩论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以辩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如此日积月累,我们的写作就能“高于生活”,这些源于心灵深处的思考和表达会让文章的思想更上一层楼。

浅谈考场作文中关于议论文的选材 第9篇

一、披沙拣金、切中题旨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基础等级”中第一条的要求就是要“符合题意”,而在大量的事例材料中,首先要披沙拣金,筛选出最切中题旨的材料,然后根据论点的需要,寻找最适合的角度论证。也就是说,事例必须是扣题展开,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论点服务。有时同一则事例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但在证明不同观点的同时,切入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一则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材料, 2009年高考安徽一考生曾这样写道:“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却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转弯之后,是个春天》)强调了陶渊明不同俗流的品格造就了斐然的文学成就。

而2005年高考江西一考生则这样写道:“陶渊明把脸面放在清高自赏的天平上,他忘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忘了百姓哀号遍野流离,于是他的面容在黎元心中暗淡无光。”(《脸面春秋》)则批评了陶渊明只顾及自己的气节独善其身,却不为天下苍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扩大维度、丰富事例

近几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等级”中“丰富”的要求都有“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这两条,议论文要想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一般来说,所选用的材料最好不是单一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要大,人物维度要广,内容要广博。古今中外,或大人物,或小百姓,或新闻,或人物,或寓言,或名句等等,材料维度越大,越能证明中心论点。总之,凡是切中题旨的材料,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宏观还是细节、事实还是警句……都可以作为事例论据,丰富文章内容。

例如06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你,让我看到了李白执剑出长安,苏东坡漂泊入海南,吴敬梓一身落魄修儒林,曹雪芹满腔哀思寄红楼;是你,让我看到了基督山伯爵的仇恨,苔丝的美丽与凄凉,娜拉的出走,安娜的卧轨,保尔的追求,海伦的奋斗。是你,让我穿越时空,让我体味人间!”

三、活用素材、材料新鲜

考试大纲“发展等级”中关于“创新”的要求有“材料新鲜,构思新巧”。考生熟知的素材不外乎常见的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这些名人被请到作文中轮番上阵,让人审美疲劳。怎样才能在众多的考试作文中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呢?

1.紧扣时代脉搏

选材时我们可以尽量选用国内外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作为素材,这样新鲜感强,并且能紧扣时代脉搏。

例如2012年广东高考卷,有考生写道:“我爱这时代,因为这时代充满美与机遇。虽然,这时代里有着像药家鑫杀人、小悦悦遭遇冷漠路人、动车事故、食品安全屡出问题等危机,但这时代里也有‘最美妈妈’、‘最美大妈’、‘最美老外’等等真善美的典型。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投身社会公益,从争当志愿者到支教助学到为环保人权奔走呼吁,他们的身上彰显了品格精神之美,也让人看到,我们的舞台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梦想的自由。当我看到菜花甜妈站在舞台上羞涩而自信地唱出《送你葱》,当我看到18岁少年已经在华为基因中从事喜欢的研究,我知道,这个时代如此美好,这个时代梦想更近,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机遇无穷!”(《我爱这时代》)这篇满分作文贴近生活现实,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反映了该考生平时对社会热点非常关注,这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2.反弹琵琶,另辟蹊径

除了热点事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熟知的事例做素材。为了避免老生常谈,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弹琵琶,另辟蹊径。所谓反弹琵琶,另辟蹊径,是指对旧的材料进行新的解读,从现代视角出发,古为今用,阐发新的感悟。

例如,山东一考生曾经写道:“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便会得出多种不同的答案,用孔先生的那句话说,便是‘茴’字尚且有三种写法。孔乙己高明也就高明在了这里,倘若今天,他在那遥远的天国里弃文从商,凭着其高人一筹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定能成为百万富翁。因为这一方法确实行之有效,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政要那里得以验证。”这篇文章巧妙创新,为孔乙己平反,逆向思维,让人耳目一新。

微笑议论文 第10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生活即如沙场,生活中并不乏杀戮,只是这种杀戮,并不如沙场上那刀光剑影,铁马兵戈般来得刺激,但却更为可怕,因为生活中的杀戮会使人的心如死灰。试想一下,倘若某个人活着,但心早已未系在这世间,这样如木偶般机械的生活着,又有何意义所在,又有何价值所体现呢?

我们也该与时俱进,从这王翰所着的《凉州曲》中领悟一些新的道理来。那便是——生活即如沙场,我们需要磨砺,需要成为生活的强者,才不至于被生活所抛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能以微笑去面对生活,悠然的态度去诠释生活,古往今来,也只有五柳先生陶渊明能将此做到极致了。对于这一点,在他的咬文嚼字间便显露无疑,却是毋庸置疑的。的确,现在的人很少能拥有这种悠然的体验了,更不必说要做到极致了。整天忙碌于都市的奔波劳累中,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些畸形了,倒不如古人了。也许,现在的人也该学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处世之道罢。

微笑议论文 第11篇

生命——微笑之美在现实社会中,微笑,离我们愈来愈远。当今社会的服务者,没有几个是微笑面对顾客的,可是,有谁去想过,一个小小的动作,包含着的含义,重大无比。我曾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叫原一平,他只有不到1米5的身高,却连续荣登推销业绩全国第一宝座,创下世界推销最高纪录未被打破,是日本历史上最为出色的保险推销员,他的微笑,亦被评为“价值百万美元的微笑”,被誉为“推销之神”。

也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原一平是谁,但在日本寿险业,他却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日本有近百万的寿险从业人员,其中很多人不知道全日本20家寿险公司总经理的姓名,却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原一平。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被乡里公认为无可救药的小太保,最后成为日本保险业连续全国业绩第一的“推销之神”,最穷的时候,他连坐公车的钱都没有,可是最后,他终于凭借自己的毅力,成就了自己的事业。23岁那年,原一平离开家乡,到东京闯天下。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推销,但是碰上了一个骗子,卷走保证金和会费就跑了。为此,原一平陷入了困境之中。

他一步一步进取,直到最后他成为“推销之神”,他用他的微笑感染了周边的所有人,他在进取中成长,他用他那30种微笑来感动他的客人,让他们觉得温馨,心情舒畅,我想,这也就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吧:他的微笑以及坚持。他,拥有价值3千金的.微笑。我想起了名画《蒙娜丽莎》,她被称为“永恒的微笑”,当我看见书上的蒙娜丽莎时,不由得感慨万千,这微笑面对着我们,让我们觉得温馨,舒适,这永恒无可替代。今天你微笑了吗?让笑感染你我他,你笑我笑他也笑,笑成和谐传佳话。微笑似花。用感激去点缀昨天,用真诚去把握今天,用信心去点燃明天,趟过了人生的四季,我们才蓦然惊觉:微笑着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每天微笑着生活,微笑着面对种种事情,让微笑代表着我们的心情,让微笑感染周边的人,相信,每个明天都会更好。

微笑议论文 第12篇

微微笑,嘴角上扬的弧度是最好的鼓励。我从小喜欢唱歌,却又偏偏五音不全,因此常常被同学们笑话。后来的日子里,我很少在人前开口唱歌。音乐课上,我也独自躲在角落的座位上摆弄着手上的课本,偶尔跟着同学们附和几句。初一时,学校来了一个大学刚毕业的音乐老师,阳光帅气,围在她身旁的音乐骄子们调侃着叫他“老王”。同平常的音乐课一样,我依旧坐在角落发呆,他弹着钢琴教我们唱一首民族小调。几个回合下来,他说要请一位同学起来唱,我心想这肯定没有我的事。他却偏偏绕过他面前举起的一双双手,抽中了角落里的我。我心头一愣,战战兢兢地走到他身旁,他开始弹钢琴,我张开嘴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等着唱完后教室里响起一片奚落的声音。令我惊讶的是大家不仅没有嘲笑我,还在为我鼓掌。“怎么回事?”我满脸疑惑,惊奇的双眼看向旁边的他,他冲我微笑着,说:“唱得不错。”后来的日子里,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并且在比赛中获奖。当我沉浸在喜悦中时,无意中从同学口里得知:我那天的民族小调唱得糟透了!诧异之中,我又想起了老师的微笑,待诧异烟消云散,我的嘴角也扬起了同样的微笑。

微微笑,嘴角扬起的弧度是最真的友谊。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现实生活中我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个微笑着的女孩也一直在我的记忆深处。记得那天的太阳苍白无力,体育老师让我们自由组队两人一组开始练习。看着大家成双成对,而我却独自一人。原来的朋友因为矛盾此刻正站在一旁看我的热闹。“不练了!”我沮丧地蹲在原地。突然有一双手抓住我的双手,我抬起头,是我的同桌。她握着我的手,微笑着说:“同桌,我陪你练。”我问:“你的同伴呢?”她指着不远处的人群:“我和她们说了,我来陪你练。”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即使我和她的关系在平日里并没有那么铁,但她愿意化解我的尴尬,比平时在我耳旁说有多么爱我,却因为一点小事就弃我而去,在一旁幸灾乐祸的所谓朋友们仗义多了。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友情,不需要保持联系,却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微微笑,嘴角上扬的弧度是最美的相遇。花一样的年纪里,我们常常幻想着花香一样迷人浪漫的邂逅,而那一次的相遇,充满了正能量。冬日的阳光总有让人昏昏欲睡的魔力。中午放学,我迷迷糊糊的踩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哐啷”一声,我清醒过来,看着前面自行车的惨样,我心里嘀咕着:“完了,这下悲剧了!”只得连连道歉:“对……对不起对不起……”本以为会遭到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没想到面前的学长只是转过身对微笑着说:“我没事,你的车怎么样?”或许这是每个少女心中故事的开头,但是这个故事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即使这样,每当我回想起那个神秘的微笑,我便会像学长一样原谅每个不小心的糊涂鬼。

关于征集劳动防护论文的通知 第13篇

征文范围:

本次征文涉及范围包括:劳动防护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劳动防护用品法规、标准现状及发展;国内外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对比与分析;国内外劳动防护用品销售企业的对比与分析;国内外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对比与分析;劳动防护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探讨;劳动防护用品的检测检验技术探讨;劳动防护用品价格趋势的探讨;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监管的探讨;国内劳动防护用品需求分析;个体劳动防护对预防职业危害的作用。

征文奖励:

(一) 评选优秀论文奖。劳动防护专业委员会将对获得优秀论文的作者, 颁发获奖证书, 并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

(二) 向知名期刊推荐发表。

(三) 劳动防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刊载。

征文须知:

投稿文章一律发送电子稿, 字数不超过5000字。请通过e-mail发送至:ldfh@mail.china-safety.org.cn, 并注明投稿字样。征稿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30日。

联系人:郝秀清李钢

关于议论文教学中素材的几点定位 第14篇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运用;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议论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严密、思想敏锐,理应受到教师重视。作为一篇议论文写作,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而如何把道理说得透辟、深刻,让读者信服,这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也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思考的。

议论文写作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和道理作为论据材料,在议论文中起着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作用。但在实际写作训练中,许多学生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材料,常常出现:1.所选事例不当,不能论证论点。2.单纯陈述事例,缺少分析。3.事例分析浅显、不够深刻等多种问题。为了要避免这些现象,归根结底,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素材。

一、材料选择要准确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所以选择论据必须切中论题,准确证明论点。因此,我们在选择材料作为论据时,就要将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剔除”,若与论文关系不大,即使是再生动感人,再有教育意义也是毫无用处的。因此,对于议论体式写作而言,首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材料”意识,因为没有良好的“材料”意识,便没有搜集、研究“材料”的自觉与对“材料”的敏感。古人说“积学以储宝,厚积而薄发”,在议论体式写作教学之初,就应从实际写作的要求出生,引导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领域专题、论点、积累相关“材料”,养成定向搜集资料的好习惯。首先,文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可以博古通今,是广泛地占有材料和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其次,还应该活用课本资源,语文课本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在作文时根据论文需要摘取材料,对不能证明中心的部分材料要忍痛割爱予以删除,不要一味地挑选名人事例,尽管那些材料具有足够说服力,但也要斟酌是否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相吻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强调的是否切题。

二、材料分析要具体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把材料罗列出来,就能证明论点,这其实是认识上的误区,要使材料支撑起论点,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使之与论点建立联系。

“例证法”属于“简单枚举”性质,靠这种随意性的“举例”堆砌,不善说理分析,自然是没法“证明”论点的,成不了好文章,这是相当部分学生写议论文的通病。那么如何分析材料呢?我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议论”的生命,“议论”真正的功力不在“论证”,而在“分析”,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我们不必完全复制,而是应该运用各种说理方式,围绕“论题”与“论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将所列举的材料运用比较、综合归纳、同中求异等说理方式,加强广大学生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对事例进行高度概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用心地去和历史对话,同自然交融,做到能够以一当十,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靠质量取胜。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对材料的思考显得单调而贫乏,就要力求靠各种说理方法的互补,形成一种合力,引起“石激浪溅”的反响,获取以少胜多的效果。尤其是在应试写作中,要想有所“突破”,论事说理当以周密、透辟为致力点,就要把道理说深说透,才可以胜人一筹。

三、材料追求要真实

议论文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事实确凿,道理正确,你的观点就易于被人接受。如果你使用的论据是张冠李戴,凭空想象,甚至胡编乱造,那么你的论点注定是站不住脚的。

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坚持阅读和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到写作时绞尽脑汁,东拼西凑,于是就信手拈来,列举某邻居或某同学事,殊不知这些仅仅是个别现象,缺乏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有些事例提及时用“大概”“估计”,都让人对材料的真实性产生疑问,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只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苍白无力。因此,要指导学生敏锐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和琐碎,用真心投入生活,在文中有感而发,用真情表达生活,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正如《庄子·渔父》中写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相信有真情作根基的文章,定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四、材料使用要新颖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选用材料进行写作也是这样,不要人云亦云,大多数人会想到普通化的东西一般是陈腐的、浅陋的,要尽可能寻找那些别人还不曾引用过的,最好是新近发生的、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焦点,或是个人的独到,以增强文章的新鲜感。早在千年以前,大诗人白居易就提出这样一条创作主张:“文章而会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今,虽说时过境迁,它仍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一直启迪人们写文章应贴近生活,映射时代。如:这次让学生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进行写作,有些学生还针对曾经清明节“代客哭坟”等社会现象引发对传统节日内涵的反思,这样的文章虽然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不免引发读者的视觉疲劳;譬如,学生写端午节,总摆脱不了屈原的影子,依然千篇一律。因此,就要求学生关注当下的热点、新闻时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生活,“从生活中找‘米”,尤其是“新鲜的米”,定会让人耳目一新,心服口服。

五、材料叙述要精要

精要,首先表现在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必须言简意赅,概括性强,与记叙相比,议论文中的记叙更为简洁明了,议论文是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其中的记叙主要是为议论服务的,所以不要求完整记叙,可以是一个场面,不要求详尽,可以只言片语,就要有所侧重,这个“侧重”,就是要通过记叙体现对结论的支撑和论证,就要选择能够证明自己论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有侧重点地进行记叙,这样才能和后面的议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尽管不追求完整详尽,但也不能因陋就简,也要力求生动,富有表现力,甚至可以兼用描写、抒情,充分调动作者想象,营造诗一般的意境,极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然而,在写作训练中,许多同学对这一点不甚明白,不能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至于淡化了议论文特征,最后造成文体特征混乱的局面,这也是近几年考试作文中所要剔除的弊病——“文体四不像”。

六、材料思考要深刻

文章是最个人的一种东西,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就在于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模山仿水,而是由眼前景物自然地联想历史,审貌人生,使文章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感和深邃的文化意蕴,体现了一个作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忧虑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而作为一篇议论文,学生常常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缺乏对文章思想进行哲学思考,结果写出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人,显得肤浅,没有神韵。教师在指引学生把握其本质,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提升文章境界,运用“以小见大”的分析方法,把“常理”提升到“哲理”的层次,从而突破思维层次,增强了文章的厚度和质感,最终达到作文有思想、会思想、亮思想的宗旨。然而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在“思考的深刻性”这一方面有所迈进,教师每周可以适当安排一节“语文阅读课”或在每节课前安排“评论十分钟”等活动环节,或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评论性的报纸杂志,然后针对特定事件、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交流,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主辩手。通过学生的辩论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以辩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如此日积月累,我们的写作就能“高于生活”,这些源于心灵深处的思考和表达会让文章的思想更上一层楼。

总之,作文是一种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思维这一形式。能不能把文章写好,首先在于思维的品质,而选材组材体现的正是谋篇布局的思维,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努力培养学生重视材料间微妙而极为重要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力求素材独特,与众不同,力求素材新颖,真实再现。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材组材,合理应用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思维的灵敏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全面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写作的实践能力。

上一篇:中国工商银行内审下一篇:《有效研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