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总结范文

2024-06-16

商业伦理总结范文(精选6篇)

商业伦理总结 第1篇

第四章 商业伦理与商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伦理学意义上说,“道”是做人(),即人之为人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A. 根本原则 B. 根本要求 C. 根本方向 D. 根本动力

2. 儒家认为“德”就是实行某种(),心中有所得。

A. 目标 B. 理想 C. 精神 D. 原则

3. 所谓()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正在被人们奉行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A. 伦理 B. 道德 C. 德 D. 道

4. 所谓商业道德,是指在商业服务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

A. 道德观念 B. 商业伦理 C. 伦理道德 D. 企业诚信

5. 商品经济冲击了()的商业道德观念,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利益与道德不是对立的,社会主义商业既是讲经济效益又讲商业道德,提倡义利结合,义利并重。A.“重利轻义” B.“名利双收” C.“见利忘义” D.“无视名义”

6. 商业信用是指商业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应遵循并切实履行的各种()等。

A. 服务准则规范 B. 道德标准 C. 伦理标准 D. 风俗习惯

7. 商业伦理道德能否(),直接影响到商业道德规范的操作性、制裁力和伦理的成效。

A. 标准化 B. 制度化 C. 集约化 D. 实践化

8. 商业伦理道德规范是一个由()伦理准则组成的规范体系。

A. 多层次 B. 多方面 C. 多角度 D. 多方位

9. 商业道德规范以()的强制力量为自身的后盾。

A. 商业法规 B. 商业制度 C. 商业规则 D. 商业习惯

10.商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商业领域的道德规律和利益关系,商业伦理学是研究()的学科。

A. 商业道德 B. 商业机密 C. 商业信用 D. 商业规则

二.名词解释 商业道德

三.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商业道德的特征?

2. 目前我国商业道德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四.论述题

1. 如何理解商业道德发展与商业伦理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

华人首富李嘉诚:超人、诚商、善人之道

2001年早些时候,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其晚间新闻的头条播映了李嘉诚,并不是因为他又签署了几百万美元的交易,也不是因为他又向其所钟爱的慈善事业作了捐赠。在北京,他受到了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欢迎并与其进行私下会谈。71岁的李嘉诚绝非一般的亿万富翁。作为中国香港事务的长期顾问,李嘉诚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作为一个慈善家,李嘉诚向各事业捐赠了3.6亿美元。其中的一半都流向了其故乡广东省潮州市的汕头大学。他从40年代离开大陆到香港创业,直到1979年才有机会重返故里。当此之时,李嘉诚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1.“超人”李嘉诚 《时代》杂志和美国安永会计事务所组成的一个专家小组已就谁是千禧年企业家作出裁决,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夺得千禧年企业家。

由比尔·福特,总共有15名著名的企业家入围被评估,夺魁的是李嘉诚。李嘉并非承继万贯家财而是白手兴家。他于1928年出生在多事动荡的旧中国,11岁到香港,不久失学。从事塑胶玩具制造使他名成利就,地产投资又使他财源滚滚而来。他一举买下两家由英国人控制的企业——“港灯”与“和记黄埔”更是名噪一时,突显实力。李先生控制着约50亿英镑财富三个商业王国加在一起便使其成为千禧年最伟大的企业家。

早被香港媒体称为超人的发家史看做是命中注定,似乎李嘉诚在少年时代算过一次命,算命人说他天庭饱满,双目有神,生辰属龙,保护星乃水星,若勤劳若干,坚持不懈,将来定会大富大贵,李嘉诚并没有相信什么龙命,而相信了只要勤劳肯干,坚持不懈,定有所成,并一直在一生的实践中躬行不辍。如果说苦孩子李嘉诚14岁开始做推销员,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如此而已,那么已经是亿万身份的他似无必要过那么简单的生活。相反,李嘉诚生活非常简朴,丝毫没有过懈怠之心,因为赚钱后不是一种目的,而是实现人生价值、挑战自我的手段。

2.诚商李嘉诚

中国几千年的商业文化,宣扬的就是一个“奸”字,然而对于李嘉诚这们30岁就凭自己的努力成为富豪的人来说,商人最重要的素质却是“信”,“要令别人对你的信任。做生意是无信不新闻立。不只是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

其实,李嘉诚在事业上“信”与他对人的“诚”是分不开的,诚信相合,即为“义”。从对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个的为人和心中的想法。李嘉诚坦言:“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谈论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人格魅力是金钱买不来的。

“我经常教导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对人要守信用,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义”字,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十几年前,我曾带两个孩子去旅游。一样的山色,一样的美景,一百年后,一千年后,山色依旧,人可不同了。当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着有能为做事的时候,尽量在世上播下好种子,这是值得的。”

“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资金来做我心中想做的善事,心安理得,方寸意间有天地。”

李嘉诚在日常管理的几个要点中也突出了“诚”的原则:

(1)坚守诺言,建立良好地信誉,一个人良好的信誉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管理企业要有领袖气质,以诚说服他人要注意换角度。

(2)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利益为重,特别在年老的时候,企业应该给予员工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要有海纳百川的容才之量。要信赖下属。企业所有的行政人员,每个人都要有其信息来源及市场资料。决定任何一件大事都与有关人员一起研究,汇合各人的资讯,从而集思广益,尽量减少出错的机会。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之。

李嘉诚的真诚与善待下属,令下属对他也是忠心耿耿。一直追随李嘉诚左右长达50年的盛颂中,直到1985年因为举家移民加拿大才离开长江实业。而身为集团企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元老重臣局千和,则至今仍追随在李喜诚身边,继续为他出谋划策共守江山。

李嘉诚之所以能有今天,固然离不开忠心的下属的帮忙,而能把各有所长的手下人利用起来,就是李嘉的长处。他说了一个比喻:“我是杂牌军司令,难道我拿机枪会好得过那个机枪手吗?难道我可以强过那个炮手吗?总司令懂得指挥就可以。”

李喜诚创业之始是长江塑胶管厂,1957年又将其企事业更名为长江实业企业,之所以取名为长江,似也反映了李嘉诚的不辞细流涓滴成海的胸襟。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诚”字哲学,因为只有诚,才能真正面对自己的不是,才会取长补短,才会在成功之时,不忘旧交,才能团结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没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为长江?只有具备这样博大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认为自己事事第一,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的人帮助,这便是古人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确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是我的哲学。”

商海之战是充满血腥的,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但这并不是说每个商人都得奸诈投机,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李嘉诚就是一位以诚信为原则,胸中自有公道的人。

李嘉诚的发家致富史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企业收购扩张史。在李嘉诚主持的每一次庞大的收购行为中,几乎都是采取软收购,而且真正做了兵不血刃。这特别表现在收购永高企业、和记黄埔、青洲莫坭,甚至收购港灯股权上。李嘉诚的收购行动,都是以股东的利益为前提条件下,以冷静、合理、双方皆大欢喜为出发点,而进行友善的收购。以诚为出发点就不会得寸进尺,商业的扩张,自然是每个生意人愿意看到之事,但若对对手穷追猛打,可能会收一时战功显赫之虚荣,但从远来看会广树敌人,自毁退路。纵横商海几十年的李嘉诚非常懂得“中庸之道”和“忍字功夫”。

3.善人李嘉诚

富豪李嘉诚发达后,不忘桑梓,仅向香港和大陆捐款达3.6亿美元,其中他最钟爱的事业是医疗和教育事业。李嘉诚的父亲曾是小学教师,少年时代的李嘉诚看到父亲工作的清苦,发达后遂贡献于医疗和教育事业。李父李云经在李嘉诚14岁时因病去世,这也刺激了李嘉诚致力于医疗事业的决心。这一愿望直到1978年后随大陆改革开放才得以实现。几次比较瞩目的捐资是:给北京大学图书馆捐了1千万美元,捐资兴办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发达不记忘国家,必以报效桑梓。”李嘉诚自1980年12月开始筹建汕头大学,至1985年先后给汕大捐款15次,总额达11。7亿港元,使汕大的建设与发展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李嘉诚并任汕大校董事会名誉主席,积极参与汕大建设,捐巨资兴建汕大第一附属医院并提供全套设备,资助汕大第二附属医院(原汕头市工人医院)易地重建等,李嘉诚还关心残疾人事业,捐款570万港元兴建汕头残疾人活动中心。

没有李嘉诚,就不会有今天的汕头大学。在汕头大学的筹建过程中,李嘉诚不断追加捐款,从1980年9月的3000万港元至1989年10月的3。7亿港元,一个月后又欣然增至5。7亿港元。直到今天的累计投资达12亿港元。而现在每年汕大需要的1。2亿人民币经费中七成是李嘉诚支付,但其对汕大的支持从未改变,李嘉诚曾这样说过:“近年世界衰退影响所及,本人面临10年来最困难处境,各行业倒闭及亏蚀甚多,本人所经营之业务亦深受打击,上述捐赠,在个人今后数年之现金收入,已达饱和,但牵扯汕大创办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及其他一切得失更为严重,而站在国民立场,能在此适当时间,为国家桑梓竭尽绵力,即使可能面对较为困难之中,仍属有意义及应予勉力以赴之事。”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理想人格。李嘉诚发达了,报效社会,但并没忘记内心的“善”,而独守一片心灵的宁静。李嘉诚在1957年、1958年赚很多钱他很快乐,但一年后又陷入迷惘。左思右想,李相通了。

“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李嘉诚一边赚钱一边用钱,然后再赚钱,已近七十高龄的他扳依于“善”,但并未吃斋念佛尘出走,而壮心未与年俱老,不断拓展业务,为即将成为李氏家族继承人的长子李泽矩埋下更多的腾挪天地。除了香港的业务之外,其海外资产有加拿大的迈斯基石油产业、欧洲的电信业务以及巴拿马的港口业务,今年一段时间曾因后者在美国引起了关于中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辩论。由此中见,李嘉诚影响力之所及。

1. 李嘉诚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奥秘何在?

2.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超人、诚商、善人之道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作用?

商业伦理总结 第2篇

--“广琪事件”所引发的思考 自从“广琪”事件曝光以来,让人对食品安全更加忧心不已,更让人对那些所谓“知名品牌,放心食品”惴惴不安。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人们争相讨论。从食品安全屡遭质疑的**中引发我们更多思考的应该是企业的诚信何去何从,商业伦理中“利与义”的较量孰轻孰重。作为企业应通过强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完善企业制度。构造商业诚信体系,共创和谐社会。

一、“广琪事件”基本情况

撕标签、换包装、拿小刀来刮,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杭州广琪贸易公司处理过期食品的做法触目惊心。更令人忧心的是,广琪处理的问题原料量非常大,手法娴熟,感觉是产业链式的操作,并非心血来潮一两次操作。这些问题原料的去处,已经广为人知,一路绿灯地进入了杭州众多知名面包房。一家广琪倒下了,杭州还有没有第二家、第三家广琪?按业内通行的规矩,杭州的食品原料供应商如何处理这些将过期原料?愤怒的品牌烘焙店纷纷声讨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过,进货时的把关何以出现如此大的纰漏?从记者的调查中了解行业潜规则:目前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原料(以下简称临保食品)多会再加工,改头换面向下游倾销,这也串起一条或明或暗的产业链。同时调查中也发现,国家在临保产品进口、批发、经销等各个环节存在监管空白,有很多空子可钻,这给不法商家打擦边球留下了空间。

二、“广琪事件”引发的思考

1、我国企业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曾经在国内某著名品牌担任过管理层的知情人士透漏,对于修改食品保质期的事情,很多企业早就知道,这是一个不公开的业内秘密,“但一直没有出事,大家谁也没有把它当回事。”这说明类似事情不是一两天的事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认为推迟食品过期,成了行业“潜规则”。在“潜规则”的纵容下,不法分子为了节约成本,扩大销售,竟然拿消费者儿的安全健康作赌注铤而走险。在我国,功利主义表现为对社会财富增加的强烈渴望,对经济发展的极度推进,这些虽然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但是也使得诚信观念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消失殆尽。实用主义作为美国的土生哲学,自然包含了美国社会的文化气质。传播到中国,如果我们只是全盘地接受,而不对其进行改造式地

利用,那么实用主义往往会在价值观念上反客为主,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桎梏。正是受到了这些价值管的影响,许多企业认为在效益不好时、或在本小利薄时、或在规模尚小时,就可以对商业伦理轻描淡写,不闻不问,甚至转嫁包袱。许多小企业都认为,我连员工都养不活,连基本的利润都无法保证我如何有能力建立企业伦理,如何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查机制呢。但其实,企业产品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有些产品在广告中肆意夸大产品的功效,欺诈消费者才是其不能壮大获得利润的罪魁祸首。

2、我国企业对待企业伦理建设的负面态度

有这样一种观念: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盈利性组织,它不用讲伦理道德。从近年来我国消费者投诉 案始终居高不下以及“质量欺诈”、“价格欺诈”和“计量问题”成为三大社会问题来看,这种观念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潜在市场,这种态度实际上否定了伦理道德在企业发展中的存在和作用。

3、政府规制失灵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看了央视3〃15晚会,消费者不得不问:一家知名企业做违法勾当,就那么难被发现吗?一些食品监管的职能部门的嗅觉是否太迟钝?如此一来,我们是否该担心,还有多少证照齐全的“广琪”仍在暗中作乱?质疑不无道理。细细梳理,进口原料一路过来,确实有不少漏洞可钻。

首先是在进口环节。从相关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了解到,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其报检日期到保质期截止日不足3个月的,不予进口。除此之外,其他进口产品只要在保质期内都可以进口。也就是说,检疫证书上没有保质期这一选项,一过了关口,根本没法倒查溯源。等这些原料流入了仓库,层层批发转手,更是无从查起。因为我国食品行业采取终端管理,原料进口后去了哪里,相关部门很难实时监控,处于“牛栏关猫”的被动局面。

再次,在原料流通到生产环节,以烘焙行业为例,从调查得知,众多烘焙店和广琪也非“临时夫妻”,有的合作长达10年,从进货到加工环节,多年采购难道都归结于“走眼”?杭州多家规模烘焙房都配备了化验室,有品控部,每天有台账,但是当生虫发霉变味的面粉都能从眼皮底下顺利过关,难道不能说,这些几乎成摆设吗?

再说说过期食品处理监管。虽然食品在生产、销售环节被层层把关,但过期食品在回收之后,生产企业会如何处理,却很少有人追究。按照相关规定,一般只靠企业自己进行处理,但并未强调由谁监管。除非有关部门在市场查到了过期食品会强制销毁。由于对过期食品回收后的处理存在监管真空,就为个别不良企

业留下了可乘之机。

4、国家处罚力度的薄弱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惩罚力度不够,缺乏威慑力。我国对食品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惩处相对过轻,对违法行为大多予以查封、捣毁窝点、停业整顿和罚款等,处理威慑力不够。食品安全问题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出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的范围,已经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食品管理和保护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是管理问题更是技术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三、企业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从以上企业对伦理建设的错误态度中可看出,企业伦理建设势在必行。我认为“一个企业究竟应该追求什么”这是最基本的企业伦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伦理建设就失去了基点,也失去了方向。而要回答此问题,就必须要了解企业是干什么的以及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作为盈利性组织,企业必须要创造价值,否则它就无存在的意义,因而,企业对正当价值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持续的发展才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企业的伦理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能满足正当利润的追求,还应服务于此终极目标

四、推动企业伦理建设的对策

1、完善企业诚信守法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要想健康的发展,生产优质产品,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承担社会的责任,就要减少利润。但能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争得企业的发展空间,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考虑企业伦理与社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被社会所不容,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2、加强企业员工的道德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境界。

企业员工在充满信任、责任感和抱负的环境中能够取得最富创造性的成果,而这样的环境只有在诚实、信赖、公平、尊重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建成,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开发企业的潜能,增强企业对社会的供给能力。

3、调整组织结构设计,加强内部监督

适应形势重新设计组织层次,设臵伦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负责人对企业在其经营运作过程中的各项决策和活动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监督,同时配备专门的负责人处理企业发生的各种伦理问题。

4、完备法律体系, 增强立法和执法的公正性

企业伦理与法律的关系密不可分, 伦理建设要有法律建设保驾护航。通过健全与完善法律体系会对企业行为形成强约束,并逐渐升华为企业的道德选择, 从而有效地抑制企业的伦理缺失,提升企业伦理水平, 并促使企业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伦理。

五、总结

重塑商业伦理,创造新商业文明 第3篇

我2015年到西安,我说我们的旅游没有文化,有一个国外的企业到我们这里研究兵马俑,研究的都是兵马俑、立俑、跪俑,研究形态之间的数量关系,比如说耳朵和发际之间距离都是地球直径多少倍,研究这些关系。我们现在很多人觉得这种研究很无聊,我恰恰认为这个研究贡献力量,它给我们兵马俑注入了文化内涵。其实埃及金字塔没有什么好看的,就是在沙漠里的一个土堆,但是埃及不断给它赋予文化内涵,吸引全世界看金字塔。那我们这么伟大的奇迹兵马俑有什么文化内涵?我们说好像是跟秦始皇有关系,因为现在秦俑、韩俑还没有定论。所以要学会用文化的力量繁荣社会,让世界学习中国,文化自信中国才能真正自强。

探讨供给侧和商业文化,基于中国进入到经济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变化、新特征、新挑战、新失衡,供给侧改革如火如荼,如何灌输新理念要重新入手,需要创造新的商业文明。如何构建新的商业文明?我个人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重构商业目的,重建商人精神,重塑商业伦理。

第一,重构商业目的。我们讲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目的,人是手段,现在我们认为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应该强调人是发展的目的,这一转变很重要,我记得在某一次论坛上,中央民族大学一位哲学教授曾经做一个演讲,他说人力资源也好,人力资本也好,都没有把人当成人,我们认为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要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商业的价值曲线和价值结果最终用人的发展来检验。习总书记“中国梦”是人之间的凝结。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人,必须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重建商人精神。这几年匠人精神广泛推崇。我们中国有一个临时工文化,很多地方充:斥着浮躁和不负责任,中国人的商人性格简单概括,就是用最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其实这个商人性格不是一贯如此,是当下的环境塑造了这样暂时性的群体性格。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价值意识提高,重视工匠精神,新文化氛围在中国彰显和弘扬。

随着社会主义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格局形成,我们现在的企业家精神出现了很多社会发展不适应的问题,企业家精神迅速退化。表现在创立的动力减弱,创造意识不强,创造的意识淡漠,过去“舍我其谁”的精神没有了,很多企业家贪图享受,甚至欺诈,违规违法。这几年房地产市场乱象,高利贷地下行为泛滥就是例证。

做生意不等于做企业,发财不等于发展。我们走过了温饱阶段,但是很多人没有富裕起来。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去年的世界500强排在前5位有家中国企业。中石化排第二位,它的营业收入比第5位(美福)高1.5倍,但是经利润只是美福的六分之一。我们中国银行营业收入普遍跟国外的同行持平,但是我们的银行净利润都是国外同行的6到10倍。这样一种环境,就诱导我们的企业投到热钱、快钱,投到眼前利益上去。所以2500年前有人说中国商人素质是:智、勇、仁、强,这是对中国商人的最高概括。现在我们商人更注重四个方面,分别是志向高远、社会融入、群体合作和素养四个方面。

第三,重塑商业伦理。去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占据了106位,但是上周刚刚出的国际企业100强,中国企业榜上无名。我们要励精图治,努力在全国打造具有中国竞争力的让人信服的得到公众承认的、让世人爱戴的全球企业。任何行业、任何职业和整个世界都需要基本规则。中国一般称为“道”,西方成为“规则”或者“伦理”,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基本准则。但是现在这个世界的人们越来越喜欢钱,这有悖于商业伦理,商业目的是让人过上好的生活,然而遗憾的是一些人不择手段的攫取利润和利益,对我们的基本准则构成威胁,各种负面不绝于耳。不久前北京魏则西事件让我们痛心看到了道德伦理的沦丧。奶粉是良心问题还是信心问题,奶粉问题的出现,不光是商家商业伦理沦丧,还有监管结构责任缺失问题。商业伦理政府不能置身事外,主体是商家还有政府。但是无论如何主体不是消费者,不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提醒消费者学会辨别,消费者是闭着眼睛消费的。那么责任主体就是政府监管机构还有商家,他们两个应该是责任主体,还有信息的问题,要给消费者信息。伦理是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层面,伦理沦丧是因为我们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在个别领域、个别时期没有赶上时代步伐。改善伦理道德,我们认为需要抓两头。切实加强道德教化和法制建设。重在法制,对于企业重视商业伦理关键在企业家,企业要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一个伟大的企业和一个好的企业区别在于好的企业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伟大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好商品和服务,还能向社会尽到社会公民责任。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商业伦理重塑需要的问题很复杂。因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很艰巨和根本性使命,对于引入供给侧改革而言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商业伦理总结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传统 商业 伦理道德 现代

这几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入世后市场经济主体及行为的复杂化,新闻媒体中有一个话题日见趋热:市场要不要讲道德?什么样的商业行为才是我们应该提倡和遵行的?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大量问题涌现,商业诚信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中国商业伦理的建设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关注。很多学者对此发表意见时均源从西方主流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领域中寻找理论,动辄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等等,本文拟略换思路,讨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是否可寻找些重建现代商业伦理的契机。也许国人于传统文化中能接受和汲取的会更多更深。

一、何谓现代商业伦理?

经济伦理指的是直接调节和规范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内在于人们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商业伦理规范的领域其实很广泛,商业伦理对财务数据的准确、合同的遵守、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是很显然的。此外,产品质量、环境影响、知识产权、雇用关系也都是商业伦理规范的领域。如果一个公司始终坚持商业伦理,那么其员工会有自豪感,从而会激发出更多的热情与创造性;如果产品始终是可信赖的,最终会获得客户的信任;与供应商的交往也是如此,供应合同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如果能获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合同不完备的问题就能很容易得到解决。当然,有些时候,坚持商业伦理是有代价的,尽管最终会有收益,但长期收益可能是当时无法预见的,这就需要一种勇气。

二、中国传统商业伦理中的可取之处

尽管我国历代君王都有重农抑商的思想,因此我国商业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发展却十分缓慢。甚至长期把商人视为社会底层人物,但正是这样一个阶层在与社会其他人交往过程中发展出了很多充满商业智慧的好的商业伦理。略举如下:

1.“诚信为本”、“薄利多销”的企业理念

贱买贵卖,获取利润是商人的基本目标或经营手法。中国古代商人不乏奸商,但是廉贾如陶朱者也不少。“诚”是儒家伦理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德目,也是中国交换伦理德重要典范。宋儒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可以赢来商业信誉,引来更多的顾客。司马迁说“贪贾三之,廉贾五之”。他们的经营方针是“诚信为本”、“薄利多销”即通过树立“诚信无欺”的经营信誉赢得顾客。以“薄利多销”来增加利润。“诚信为本”的企业理念也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企业道德的核心。现在所推崇的诚信经济,与合作者、消费者共赢多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价实、货真、量足、守义的企业伦理道德

传统的企业理念体现在企业道德行为上就是“价实”、“货真”、“量足”、“守义”,这既是企业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是企业的行为准则;价实,是说的商品价格,历代把“口不二价”作为经营者的美德;货真这是说商品质量。《礼记·王制》云:“布帛精细,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就是说经营者必须对消费者负责,保证商品质量;量足,是说商品计量,这里不仅是说商品绝对数量的足量,还指计量单位的统一;守义,是谈经商作风,也是一种企业风尚。中国传统道德观是“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信义不欺,一诺千金”。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商业伦理发展中所提倡的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其实也和这些思想息息相关。

3.富好行德,周济贫民,捐赠国家的企业传统行为

商业社会中的商品交换行为不应当是无序的,必须有一整套商业伦理原则和规范进行制约。我国商业伦理产生最早,其中最重要的规范就是“勤”、“俭”、“察”。我国古代商业企业优良传统正是通过商人的行为而表现出来。乐施于民成为商人的美德。正确处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是商人的道德行为准则。

4.体现着强烈的民族爱国意识,观念文化起主要作用

这一点在中国近现代体现尤为强烈。近代中国的经济及历史现状,决定着强烈的民族爱国意识是中国近代和现代企业文化的主导意识。爱国民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实业救国论”、“主人翁精神”,近代民族资本家荣氏兄弟、新中国成立后鞍钢的孟泰、大庆油田的王进喜等就是典型代表。在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中,不是制度文化起主导作用,而是观念文化即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民族资本家兴办企业其经营往往不单纯为了经济目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如荣氏兄弟、张元济等把“实业救国”作为其兴办企业的最高目标。 现代商业伦理中当然不能一味强调为国奉献,但涉及到幼稚产业发展,出口遭遇贸易壁垒,国内价格战烧到国外市场时,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前人更为高远的一些看法呢?

三、从传统商业伦理中寻找建设现代商业伦理契机

当前西方商业书籍流行极广,中国悠久的商业文化和伦理道德几乎已成被遗忘的对象,甚至完全没有话语权。相关学界和企业界人士应该认识到:加强我国现代商业伦理建设是一个必经阶段。国外的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未必一定能完全为我所用。当前最应考虑的一个话题显然应该是如何在现有国际化大背景下,勿忘现有历史资源。不仅是把优秀的传统商业伦理封存在记忆中,或者仅作为讨论谈资。重要的是应考虑如何从可操作层面上探索建立完整现代商业伦理体系的方法和模式。比如政府、企业、社区甚至整个社会如何引导互动,相关理念的宣传贯彻,文化表达权和话语权应如何树立等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贵资源,经过去粗存精,结合现代思想,必将大放异彩。不要忘了我国的传统商业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个大循环,当我们在埋头拜读西方相关著时,西方也在认真学习我们的论语和道德经。

参考文献:

[1]《经济伦理学研究什么》夏伟东 《江苏社会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策划不需要商业伦理? 第5篇

惨剧接二连三地发生,我们不禁试问,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我们是否还应遵循一定的商业伦理,而我们的道德底线又在哪里?

鸡蛋每斤1.16元;

自行车99元一辆;

长虹29英寸彩电只卖999元;

……

华联超市包头友谊店的开业策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面对这样一个个让人怦然心动的限量价格,1月16日一大早,数以万计的人便涌到了店门口,这在买方市场紧俏的今天,此情此景对于平日里渴盼人流的商家来说,绝对有自鸣得意的理由。

然而,也就是这一天,却给包头一些普通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当日,商店大门一打开,人群便如潮水般地涌了进来,场面很快陷入了一场无法遏制的混乱中。前推后拥的人们相互挤压踩踏,结果数十人倒地,并由此也造成15人重伤,2人丧生的悲剧。

13时,超市门口已经挂起“暂停营业”的牌子,记者却找不到超市负责人的身影。

华联超市,这个位居中国零售连锁店前列的大型企业,已不止一次地因“激情开业”而造成混乱,并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早在7月21日,呼和浩特华联超市分店开业时,为控制局面,商场竟然用高压水枪冲散顾客,其令人愤怒、震惊程度自不待言,而在事后,商家对此却解释为完全是意外,没有料想到。

为什么华联超市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如此惨剧?难到仅仅如其解释的那样――完全是意外吗?

更令人不解的是,每每有人向华联超市问及包头惨剧和呼和浩特闹剧时,总是得不到有关负责人的正面答复,而他们也仅仅是用不为人所知的“高额赔偿”来“摆平”。同样也令笔者诧异的是,接连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伤亡惨剧,策划当事人却没有为此而遭到刑事责任的追究。难道单单金钱赔偿就可以不予追究其他罪责了吗?

如果此类惨剧能使商家引以为戒也算是前车之鉴,但事实并非如此,此类策划却是层出不穷,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据央视报道,20元旦前夕,中国家电连锁巨头国美就玩出了“先涨价,再优惠”上下两张标签欺骗消费者的丑剧;而LG公司在新年促销之时,即兴发挥,从商场二楼向楼下扔挂历,导致消费者由于被踩踏而受重伤。

此外,另一些所谓的策划更是令人发指。

年1月,湖南长沙一家餐馆推出了全国第一桌所谓的“人乳宴”,并邀请多家媒体记者品尝,

据餐馆老板介绍,他们推出的“人乳宴”已开发出人乳鲍鱼、人乳肚花、乳香藕片等60多个品种,而为了保证乳汁在制作过程中不受空气等的污染,他们还特地制定出一套措施以确保人乳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该老板说:“为确保奶源的卫生、安全及她们的家庭和睦,我将营养师及其家人安排在一幢单独的两层楼中,一楼是工作室,二楼是休息室,相互隔离。每天都有专人给这些营养师提供营养餐。”而其所谓的“营养师”,即过去人们所称的“奶妈”是也。

而西安某饭庄推出所谓36.6万元的“天价宴”,本想制造轰动效应,哪想却落个门可罗雀的下场。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策划一些必要的商业活动进行产品宣传,进而达到销售目的也是无可厚非,但在这一系列近乎疯狂的策划中,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却无以保障,而且活动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道德的底线,有悖于社会常理。当人们在指责策划者哗众取宠,违背社会潜规则的同时,更多的也对这个行业的诚信提出了质疑。

策划人如同造假者?策划业面临诚信困境

销售楼盘,需要策划一个又一个的概念支撑,美其名曰“概念营销”;

新店开张,需要策划一个“巨头扩张,万人空巷”的噱头,以达到爆炸性传播的效果;

产品积压,需要策划一个“让利于民,挑战极限”的幌子,来抛售清仓……

以及在后来人们的争论中证实,被说得神乎其神的脑白金――也是史玉柱凭借其起初被包括国家一级主流媒体视为诚信楷模和东山再起典范的脑白金――却是被西方一些国家禁止的褪黑素,而他们采取的强迫性信息传播方式,并使公众趋之若鹜的策划也只能说是策划的异化。

如此种种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反思,策划者的道德底线到底应在哪里?策划者究竟要秉执什么样的操守?――这关乎整个商业策划活动的兴衰,而策划业的诚信也将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诚信,所以,这也关乎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在未来能否健康地走下去。

的确,如今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产品再好,也需要包装、宣传,而在这一点上,很多企业也是深有感触。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钟情于策划,同时,更多的企业也能出得起钱聘请各式各样的“策划大师”,有这么广泛的需求,策划人市场自然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但由于策划人自身水平参差不齐,也导致这个行业的无序发展和鱼目混珠现象的出现,一些策划人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于产品不问真伪、不辨良莠,只是有活就接、有钱就赚,毫不顾及策划业及策划人的声誉所遭致的商业伦理的诘问。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 第6篇

一、案例简介

于1892年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1994年张裕成立了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上市,张裕集团的主要产品为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保健酒四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占有率为20%以上,连年保持行业第一。然而这个赋有盛名的百年张裕也因农药残留问题而深陷产品质量安全**。

据报道国内三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产品送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后,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外两家。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有导致肝癌的风险。过后,张裕葡萄酒有限公司回应网传农药残留事件表示,张裕葡萄酒中的两种杀菌剂,均极其微量,远低于欧盟葡萄酒及国家食品的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任何影响。

国家质检总局工作人员表示,甲霜灵和多菌灵主要是防止葡萄霜霉病的杀虫剂,是低腐的低毒性农药,在世界广泛适用于谷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甲霜灵具有内吸性,有很好的传导效果,可以防止霜霉病,但在果实上有残留,所以在葡萄酒里面能检测到这种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菌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多菌灵和甲霜灵的ADI均为0.03mg/kg体重,(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以每千克体重可摄入的量(毫克)表示,单位为mg/kg体重),以体重60公斤的人计算,每日可摄入1.8mg,按欧盟限量标准推算,相当于每日可以喝2~4瓶葡萄酒的摄入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过量的甲霜灵属于低毒性杀菌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69毫克/公斤,急性经皮LD50>3100毫升/公斤。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对鱼类低毒,鳟鱼TLM为100毫克/公斤(96h)。

在抽取的部分葡萄酒样本中,检出多菌灵含量为:0.00157~0.01942mg/kg,仅为欧盟限量标准(≤0.5mg/kg)的1/318~1/26,国内《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3mg/kg)的1/1911~1/154。甲霜灵含量为0.00211-0.01414mg/kg,仅为欧盟限量标准与国内标准(均为≤1mg/kg)的1/474-1/71。数据表明,送检葡萄酒中的两种杀菌剂,均极其微量,均远低于欧盟葡萄酒及国家食品的标准。由于目前尚无国家葡萄酒的农残限量标准,参照国家食品农残限量标准,送检产品上述低毒杀菌剂的含量,远低于食品的限量标准,产品安全可靠,无任何问题,看来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国家葡萄酒的农残限量标准,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消费者的质疑。张裕公司表示,目前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中,只有对葡萄,而没有葡萄酒的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尽管国家对于葡萄酒中的多菌灵和甲霜灵含量没有作出规定,但是张裕仍严格执行食品标准中有关葡萄的农药残留标准,并参照执行更为严格的欧盟标准,而且其指出微量的农药残留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农药防控问题,是张裕集团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将生产基地烟台所有农药店纳入管理范围,严禁销售国家禁止的23种高毒性农药;对葡萄种植户,严格规定了农药使用范围,只能使用10天内可降解的低毒性农药。并称张裕自2005年进入国际市场,出口欧洲、美国等28个国家,在欧洲3000多家超市、葡萄酒专卖店,欧洲五星级饭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头等舱都有张裕葡萄酒,靠的就是严把质量关。

“现代农业大面积生产,基本上都会使用农药,所以,大家在正确地理解这个残留的问题上也要注意,要正确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农药的残毒,就不会出现问题”,北京农业大学李姓教授称,这次农药残留**,可能会对健康发展的中国葡萄酒行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检出的结果应该说不管是按照国外标准,还是国内标准,低于这些标准要求的,都是微量的残留。

二、该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的反响

近日,张裕产品在被媒体报道农药残留后,资本市场及公司销售渠道陷入恐慌,张裕A股价上周五大跌9.83%,成交11.10万手,成交金额6.28亿元,日成交量更是创出上市首日之外的第二高度。当日,张裕B股跌停,报收42.93港元。

对这次事件大多数网民认为,张裕受到的严重影响,国内消费者可能因此产生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感,这对葡萄酒行业都会是一个重重的打击。国家批准使用的农药多菌灵与甲霜灵广泛使用于谷物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葡萄酒农残限量专项标准,因此,希望葡萄酒的农残限量标准应及时制定,并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

昨晚慧聪网焦点透视在家乐福、物美等大型超市店看到,张裕葡萄酒依然在销售。有消费者表示,虽然声明中说没什么事儿,但是心里还是会有疑惑,现在牛奶有问题,药品有问题,太失望了!“还是尽量选择别的品牌吧,没办法”,不知消费者们这样的态度,会不会对张裕的销售量产生影响?

还有消费者开始表态称,工厂里葡萄酒不喝了,是不是我们要自己酿葡萄酒,然后改喝自己酿造的葡萄酒?我们也不难发现,鉴于现在各种食品的问题,而在一些美食美酒论坛上,如何自己在家酿造葡萄酒,或者自己制造安静安全的酸奶等食品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也有网友在微博中说,从此之后要自己酿造葡萄酒了。

再看看一些网民的评论,百年张裕太令人失望了,其被曝出农药残留时不是拿事实证明自己无农药残留,而是强调饮微量农药残留的酒对身体无害,若质量过硬在乎别人说吗,这是不是心虚呢?葡萄果农当然希望产多卖多,本来酒商应该把产品质量放在数量前面,从而把握住质量关卡,但是显然今天酒商根本不介意他的消费者喝质量差点的酒,他就希望多卖点;还有网民认为,在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下,很多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没有把农产品、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考虑的位置,没有把在确保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相对的“数量多,价格低,品质优”作为基本原则去组织生产。在企业产品出了问题之后,基本上都是用推脱责任的套路。

上述媒体所爆料的两种农药多菌灵和甲霜灵,由于前者是在美国被禁用的农药,这个消息也在消费者中引起了恐慌。不过美国虽下令禁用,但并未规定不得在食物中检出,而是对其规定了最大残留量。

三、案例分析

食品饮品行业直接关系公众身体健康问题,必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这也正是市场上屡屡曝光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透过案例内容,根据商业伦理的相关知识不难发现张裕公司处理该事件时存在的问题,具体总结为一下几点:

第一,张裕集团对待此次农药残留事件的态度不够端正和积极,这可能将对国内葡萄酒行业产生不良影响。

事后就有消费者反映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感,还有消费者开始表态称,工厂里葡萄酒不喝了,是不是我们要自己酿葡萄酒,然后改喝自己酿造的葡萄酒?一些网民的评论,百年张裕太令人失望了,其被曝出农药残留时不是拿事实证明自己无农药残留,而是强调饮微量农药残留的酒对身体无害,若质量过硬在乎别人说吗,这是不是心虚呢?葡萄果农当然希望产多卖多,本来酒商应该把产品质量放在数量前面,从而把握住质量关卡,但是显然今天酒商根本不介意他的消费者喝质量差点的酒,他就希望多卖点;还有网民认为,在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下,很多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没有把农产品、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考虑的位置,没有把在确保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相对的“数量多,价格低,品质优”作为基本原则去组织生产。在企业产品出了问题之后,基本上都是用推脱责任的套路。

第二,张裕公司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反映以及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回应此事,对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不利。

在该农药残留事件曝光以后,在资本市场及公司销售渠道陷入恐慌,张裕A股价上周五大跌9.83%,成交11.10万手,成交金额6.28亿元,日成交量更是创出上市首日之外的第二高度。当日,张裕B股跌停,报收42.93港元。这使得公司资产市值遭受严重损失,对于稳定公司发展非常不利。

第三,张裕公司忽视了企业道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现代化的外部环境使得公司运营更加透明,消费者与社会公众的道德意识也相应提高了,即使是知名大企业面对这样的环境对公司的发展都有潜在的实质性影响。现如今社会上关于视频不安全的案例比比皆是,诸如“三鹿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公众不得不表现的过度关注,因此如果企业忽视企业道德,那必然不利于长期生存。

在张裕公司处理该事件的过程中最大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其没有主动承认对此次事件应该承担责任并进行改善,而是强调并指出其农药残留没有超过相关标准,且中国目前没有相关的具体数据化标准。然而,强制性规定的数据化标准只是一个度量标准,不会使得消费者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改变对此事的看法,从一系列企业品牌危机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是,光靠“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不过是反复澄清后,最终被揭出的确有问题,最后毁掉的岂不是企业形象,品牌声誉从严重受损到衰败,就像“三聚氰胺事件”,事前国家并没有相关的该标准的规定,然而事后制定出的数据化标准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公众对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看法。从而很多消费者不断采购进口奶粉,不仅导致国内乳制品行业市场份额下降,而且使得国内乳制品价格大幅度提高。反过来考虑此次葡萄酒农药残留事件,可能会导致同样的影响。

通过案例和以上分析,现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张裕公司应该把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上,为了预防和避免以上情形的发生,应该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将企业道德管理纳入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中。作为该行业的领袖,同时也应该具备道德模范的品质,就像强生公司对泰诺胶囊事件的处理。

其次,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利益相关者的反映,只有公司行为能够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公司才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树立品牌威信。

最后,从国家相关部门出发来看,应该建立相应完善的规范性标准,以免给企业钻空子的机会,最终导致其损失国际竞争力,产品难以走出国门。同时相关单位应该公开检测数据,保持信息的对称性,稳定相关市场,还需要同时督促葡萄酒行业的原料供应商发展无残留种植技术。

这是我写的,你先看一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告诉我一下或者按照你的想法自己改一下都行。

任务分配:

上一篇:小学总务处职责下一篇:难忘的篝火晚会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