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石童话作文

2024-06-03

小青石童话作文(精选12篇)

小青石童话作文 第1篇

【课题】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鹿树》《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青石》

独山县第六小学教师:胡祖军

【文本解读】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进行学习,并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而同步教材的拓展性阅读也安排了八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童话,而在此次的群文阅读中,根据学生实际以及童话的不同特点,安排了《鹿树》、《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青石》这三篇风格迥异、揭示的中心各不相同的作品。《鹿树》是要我们感受一份温馨的关爱;《最棒的还是我自己》是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出除了感受童话的乐趣之外要学会树立自信;《小青石》一文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和小青石一样感悟人生的真谛是平凡也是一种快乐,只要我们做的事对别人有意义。同时让孩子们再次走进那奇妙的童话世界,去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设计理念】

本节课属于童话阅读的进一步拓展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阅读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原来的一节课只读一篇文章,甚至是两节课学习一篇文章的精读到一节课进行多篇的阅读,并通过进一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读书能力和习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及故事中人物的认识,交流读书的方法,师生一起总结阅读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

(1)在童话故事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从课题质疑、猜故事入手从而激起孩子阅读童话的热情,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2)让学生在童话推荐活动中了解更多有趣的童话故事,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童话给自己带来的快乐。(3)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多篇纸质打印的童话故事。

3.学生《阅读记录表》。

【教学目标】

1.复习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童话故事内容及通话特点。

2.指导阅读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鹿树》、《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青石》童话故事,了解童话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出示课件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

2、这些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学生回答童话所表达的道理,并归纳童话的特点。)

3、童话这么有趣,你能写一篇童话吗?(教师归纳:只要赋予你身边的事物生命、思想并展开幻想,你也能写出有趣的童话。)

4、我们用“从课题进入”的方法来再一次走进童话。(出示课件童话故事题目)相信通过同学们的阅读和交流,会进一步了解和喜爱童话!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童话故事内容及童话特点和写作要求,激发学生阅读童话兴趣。

二、师生共读阅读童话

(一)、从童话故事的题目,你以为这些童话可能写谁和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课题进入法”可以从各个方面调动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童话特点、童话写作方法,针对课题进行幻想童话故事内容。如果学生所幻想的童话故事和要阅读的童话故事相同,则阅读就达到了要求。反之学生又多掌握一个童话故事。

(二)、教师下发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记录表》,强调阅读注意事项,提出要求。

1、了解童话故事内容,对比和自己之前想象的童话故事是否相同。

2、读了这些童话故事,你想说什么,有哪些收获?

3、学生阅读,并填写《阅读记录表》。

(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2、教师收集三篇《阅读记录表》投影到屏幕上,学生自由发表和这几位同学不同的见解。

3.这几篇童话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生交流,师引导)。

《鹿树》──温馨关爱(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呢?)──美好的向往。

《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充满自信(从小木偶变成橡皮泥小人、陶瓷小人、水晶小人和变回自己的经历中,你想说什么?)──拟人化描写。

《小青石》--服务他人(两块被山水冲到岸滩的小石头,有着不同的理想,他们各自的理想是什么呢?后来,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变化?)--树立理想。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教师在教学中教给的阅读方法和学生《阅读记录表》要求,阅读童话。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四)、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孩子们,读了这三篇童话,老师相信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谈一谈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1、《最棒的还是我自己》

“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木偶对自己说,“因为我不怕摔,不怕晒,我还能游泳。”针对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2、《小青石》

“一年又一年,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有多少万人踏过这块小青石。有时候是布鞋在它上面跳过,有时候是草鞋在它上面跑过,有时候是皮鞋在它上面走过,有时候是赤脚在它上面踩过。小青石看见了许多许多人的脚,它觉得非常快乐。”它为什么觉得非常快乐?

3、《鹿树》

(1)、树根说:“鹿小弟,我原一是一棵树。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一了,鹿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非常伤心,他天天为了小鸟担心,担心什么呢?自己,(补白)

(2)、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引导学生探究,鹿的美好愿望,美好的心灵)

【设计意图】

体会意义,加深印象

(五)、学生总结所得,学生推荐童话。

板书设计:

童话特点

拟人化描写《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充满自信

丰富的想象《小青石》-------感悟人生

美好的向往《鹿树》------温馨关爱

【设计意图】

板书的设计重在简洁、明了。了解通话特点的同时知道童话蕴含的道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打破了以往单篇的教学模式,把三篇文章捆绑起来,采取了“合--分--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群文阅读的理念。通过几篇童话故事的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尽量让学生问,让学生说,让学生在彼此讨论和交流中学习课文,在群文阅读指导中,我把球抛给学生,而不是直接解答学生的问题。然而,群文阅读对于议题的选择是多方面的,而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议题,不是处处都照顾到。和单篇课文相比较起来群文阅读难度大,对老师的要求高,教师的付出要高于以往单篇阅读的几倍,而教师现有的能量唯恐不能满足学生,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自己,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鹿树》《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青石》)]

小青石童话作文 第2篇

自从小黑石落到草丛中后,小黑石就成天晒太阳、睡觉,无忧无虑。虽然同胞们都走了,但它并不觉得孤独。

有一天,几个孩子来到这里进行野炊。它们玩得非常开心,一个男孩无意间发现了小黑石,便拾起来,带回了家。 回到家,小男孩把这块漂亮的小黑石送给了妈妈,妈妈把小黑石做成了一个漂亮发簪,小黑石快乐极了。 妈妈非常喜欢这个发簪,天天都戴在头上。小黑石每天都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和事情。

有一天,妈妈去同学家里聚会,小黑石遇见了它的老朋友水晶。那颗水晶也被做成了发簪。“嘿!小黑石!”水晶热情地向小黑石打招呼。“噢!是水晶呀!好久不见了!”小黑石回应。“喂,你看到小青石没有?我怎么来了这里一年也每看见它?”水晶疑惑。“可能它已经到另一个城市去了吧?!”小黑石猜测。小黑石哪里知道,小青石已经成为混凝土的一部分了!小青石在给大家服务,可小黑石却整天无忧无虑。

小青石童话作文 第3篇

【教学目标】

1. 借助视频、地图等,揣想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有创意地编写童话片段。

2. 通过历险经历的串联,感受童话情节的步步推进。

3. 通过对黑蚂蚁、红蚂蚁战斗过程的讨论,体会童话故事中包含的“善念”,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视频、地图等,揣想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有创意地续编童话片段,并在创编的过程中感受童话故事“情节推进”“表达善念”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看“蚂蚁找食”,进入故事情境

(一)出示蚂蚁图片,导入故事起因

师:让我们变小、变小、再变小,进入小人国去瞧瞧。瞧,谁来了?(出示“蚂蚁图”)

师:他们来自蚂蚁王国。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最近小蚂蚁们遇到了一点麻烦——

出示图片配文:一座土丘下,有一个蚂蚁王国。最近蚂蚁王国遇到了麻烦,食物越来越少了。

(二)看“蚂蚁找食”视频,进入故事情境

师:今天他们会不会有好运气呢?让我们为他们祈祷吧。

出示“蚂蚁找食”视频片段。边看边引导学生说说:他们找到食物了吗?有哪些啊?猜猜小盒子里会有些什么食物呢?

二、初步借助地图,揣写冒险经历

(一)想“运食回家”之路,交流困难

师:小蚂蚁们搬着食物出发了。俗话说:好事总是多磨。他们回家的路上可谓是困难重重啊。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

(请小组代表或四人分别说说)

出示“回家路线图”并归纳困难种类,学生大概说到小蚂蚁遇到了天敌、天气、路上的障碍等。

(二)想“解决困难”之法,揣写历险

1. 出示练习单。

小蚂蚁们终于找到食物了!他们想把食物搬回家与伙伴们分享,可是一路上真是困难重重啊……

师:现在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蚂蚁,你会用什么巧妙的办法克服困难呢?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困难,把当时的情况和解决困难的过程写下来吧。

2. 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3. 集体评议。请多名学生上台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1)请学生说说哪个情节最吸引人。

(2)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到好像真的已经来到蚂蚁王国了?

(三)思“历险过程”波折,连接片段

师:同学们,小蚂蚁们分别介绍了他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你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真叫困难重重啊!我们把其中三个片段连在一起,就可以成为一篇惊险的《小蚂蚁历险记》的故事。可三个片段怎么排列先后顺序好呢?

(指名学生交流排列方法,简单说说理由)

师:生活中总会有意外,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总是难以预料的,所以大家的排列方法都没错。不过老师比较认同“困难越来越大”的排法。像《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总是一次比一次难。

师:三个片段要连在一起离不开过渡连接的句子,我们怎么把它们连起来,让故事情节越来越惊险,让别人感受到越来越担心呢?(学生交流)

师:读着这样的故事,我们的心也随着七上八下的。我们发现了童话故事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情节)

师:刚才,我们交流的三个困难有地形方面的,有天气方面的,也有敌人方面的。其实还有许多类似的困难,还有谁也写到了地形方面的困难?

(生交流,如“遇到小河、遇到小土坡、遇到大坑”等)

师:那么我们把地形方面的三个困难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内容,好不好呢?

交流得出:历险故事内容要“避免重复”。

三、观“蚁岛被围”视频,交流保家对策

(一)看“蚁岛被围”视频,激发习作欲望

师:小蚂蚁们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把食物运到了家,他们过上甜蜜、幸福的日子了吗?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师播放“蚁岛被围”视频)

(二)想“保卫家园”主意,续写战斗场面

师:童话故事里往往会有正方和反方,就像故事中的黑蚂蚁与红蚂蚁,你们觉得一般在故事里谁会胜利?(师生交流)

师:是呀!我们看过很多公主王子的故事,最后总是公主战胜了女巫,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所以,童话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它往往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表达着一份善念。(板书:善念)

师:那么就请大家闭上眼静静地想想办法,我们该怎么击退敌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写一写当时的战斗过程。你可以写一个吸引人的片段,也可以通过画画故事情节图来介绍,甚至还可以用几个关键词列个提纲来表述。请大家尽量在5分钟内完成。

(生写。全班交流,评价“兵法巧妙”“思维开放”)

将战斗过程写下来,写清楚小蚂蚁们如何运用特有的“兵法”战胜红蚂蚁。

专家点评

童话故事可以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本课例当属拟人体童话的创编。李老师以小蚂蚁为对象,引导学生进入蚂蚁世界,以蚂蚁的视角展开想象与表达,让蚂蚁会说会做会思考,有情有义,有灵有性,彰显童话故事的魅力。从教学现场来看,本课例展示了三个亮点。

一、于无痕中洞开思维之门

“言语是思维的外壳”,如何激活习作思维?如何开启思维之门?面对言语与思维共舞的习作教学活动,教师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可能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

从内容的选择上来看,本课例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蚂蚁,和同伴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将食物运回了家,这便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引入了喜闻乐见的视频,更让学生进入了一个幻想情境。幻想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不受拘束,天马行空。李老师在视频片段的剪辑上前后互为关联,但是每一个环节又具有极大的创想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学生思维的桎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但又似放飞的风筝般有线可循,不致迷失方向。

从过程的组织上来看,李老师强调“集零为整”。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感性的,是散碎的。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加以引导点拨,使之渐趋逻辑化、系统化。如在“沿途历险”这一部分,教师首先让学生想象小蚂蚁在运食物回家的路上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学生所说的困难是零碎的,但正是这一个个零碎的想象,引发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在互启中思维得以激活。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对困难进行归类,使学生的想象路径得以进一步明晰,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克服困难,揣写经历”打开了思路。

从策略的运用上来看,李老师通过个体思、群体议的方式,运用“导图”“情节图”“提纲”等多种图式工具展开教学,唤醒了学生的习作思维。如在“战斗”部分,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小蚂蚁的视角来思考对敌之策,无形之中让学生将具体的战斗过程进行了梳理与构架,同时也明确了习作表达的重点。

二、于体验中感受童话特点

任何类型童话故事的创编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童话的根。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搭建了两个想象的平台,一是路上的历险;二是战斗的过程。在这两个平台上,让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绪由现实生活穿越到了童话世界,这便为奇特的创想打开了大门。

童话故事都有清晰的故事情节,而且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走向高潮,因此,“情节”是童话故事的脉。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片段进行排列组合,并尝试通过片段之间的衔接,体验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便是引领学生感受童话情节特点的过程。

“真善美”是童话故事的“灵魂”,李老师在引导学生揣写战斗过程之前,让学生谈谈谁胜谁负的问题,这便充分激活了学生潜意识里的善念,让他们想蚂蚁之所想、忧蚂蚁之所忧,受到了“善念”的熏陶,领悟到童话故事的本真。

想象的神奇、情节的曲折、善念的表达,教师没有讲一个概念,没有一句说教,让学生用儿童的心灵、儿童的视角,在充分体验、感受、想象、表达的过程中,领略到童话的基本特点,此举可谓是行不言之教、润物细无声。

三、于情境中抒写童心真情

作家英娃说:“什么是童话?它以一种绚丽而奇特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之中。”童话就藏在儿童的心中,可以说童话是儿童内心绚丽世界的折射。作为教师,我们所应做的是让孩子尽情抒写自己的童心,表达自己的真思真感。

小青石童话作文 第4篇

不当金领,小夫妻返乡建“免费图书馆”

短发圆脸,下巴留着一撮浓密的小胡子,成天笑眯眯的。今年33岁的李英强出生在湖北黄冈市蕲春县青石镇,那里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地区小镇,地处大别山南麓,一条蕲河蜿蜒而过。2003年获得北大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李英强到北京一家外企工作。2005年,他与在北京工作的甘肃籍漂亮女孩张新月结为夫妻。

李英强在出差和返乡探亲时,看到乡村文化凋敝:乡镇的电影院改成了歌舞厅,少年流连于台球厅和网吧,成年人则把空闲时光用来打牌,书店也寥寥无几。他感叹:农民的收入虽然提高了但精神世界更显荒芜。

李英强想为那片哺育过自己的乡土做点什么,比如捐建一个免费图书馆,帮助青少年构筑他们的精神世界。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后,妻子非常赞成,甚至提议说:“要不我们换种活法,回乡下生活吧!在北京漂泊了多年,我早就厌倦了都市的喧嚣,浮躁的节拍,我想过上一种宁静自由的生活。”李英强对此也深有感触,几年的职场生涯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他也想离开城市,回乡投身文化建设。

李英强和妻子开始四处淘书,北京大学的“周末书市”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夫妻俩自掏腰包买了数千本二手书。同时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友人,不但积极地为李英强夫妇出谋献策,还一次次地捐款捐书。

2007年夏天,李英强结束了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带着妻子和大量图书回到青石镇。一路上,夫妻俩大胆设想:以乡村图书馆为切入点,把好的教育资源引进农村,创立一所开放式的“草根大学”。

父母没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好好的北京不待,回穷乡僻壤做什么?”亲友也有疑问:“是不是在北京在混不下去了?所以灰溜溜地回来。”还有的乡邻窃窃嘲讽:“白念了一回大学,不拿笔杆摸泥巴。”

李英强说:“不管在哪里生活,前提都是要生活在梦想里。”小两口没理会那些闲言碎语,与青石镇中学达成合作协议后,他们把图书分类、编号、录入、上架。2007年底,在大伙的帮助下,李英强夫妇的“立人乡村免费图书馆”青石镇中学第一分馆,迎着乡村灿烂的阳光、嗅着山里纯净的空气,羞涩而坚定地开张了!

当地的青少年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读书,有的学生还为“立人”当起了义工。一问小小的图书馆为小镇增添了几分乐趣。而阅读也宛若一双大手,为这些生活在偏僻乡村的孩子们推开了了解世界的窗户。

头脑风暴,“小镇大学”引来各路高人

立人图书馆不仅成为当地青少年的精神乐园,还吸引农民前来“取经”。为此,李英强夫妇专门从一些特价书店引进书籍杂志,以此丰富返乡农民工的精神家园,并为创业者提供知识上的帮助。

李英强夫妇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把青石镇图书馆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文化中心。乡亲们可以在这里参加作文或演讲比赛,看电影,听音乐,听各种讲座。

在物质匮乏的小镇上,正是因为有了图书馆,一些孩子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海就是其中一个。

2008年初,李英强为初中生读者开设《中学经济学》选修课。这门课程的计划是一周一次,每次4个小时,每次讲一个核心的经济学概念,如:选择、交易、竞争、成本、价格……正读初三的小海听过课后,开始借图书馆的经济学书籍去看,他越读越起劲。

2011年,小海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在北京,他多次打电话给李英强致谢,说有立人图书馆相伴的时光,是他成长最快的几年。“我对理想、人生道路的思考和选择,几乎都是在图书馆里完成的。真的很感谢您,李叔叔!”

立人最初的几个分馆多是通过理事们的“私交”建立的。第一分馆设在李英强的母校青石镇中学,第二分馆设在理事张大军的家乡河南淮滨县固城乡,第三、第四分馆设在理事袁万明的家乡四川巴中。发展到2011年,依靠一些公益基金会和爱心人士的捐助,立人在云南巧家县、河北围场县、山西省泽州县等地开设了9家分馆。

图书馆做成功了,李英强夫妇开始筹办自己的草根大学。这所名为“立人”的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罕有的存在,它没有自己的校舍,而是借用初中的宿舍和教室,硬件设施落后;它没有校长,没有固定的管理团队,资金基本依靠公开的小额募款;它的第一期只有暑期班。

这所“小镇大学”发出的招生简章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列出了一批堪称豪华的师资阵容:刘瑜,清华大学副教授、《民主的细节》作者,讲授美国的民主;秋风,著名宪政学者,讲授传统文化与宪政转型;熊培云,南开大学副教授、《重新发现社会》作者,讲授近代思想文化史;“安猪”,公益NGO“多背一公斤”创始人,教大家“如何改变世界'’;曾经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郭宇宽,讲授“辩论与说理”,并组织两场辩论赛……

这些文化名流中既有李英强夫妇的朋友,也有慕名而来的志愿者。导师们没有讲课费,还要自掏上千公里的路费。

令许多年轻人感兴趣的是,这所条件极其寒酸的“民办大学”不仅师资力量惊人,还免费对学子开放,并且有着高远的理想:让刚高中毕业和进入大学不久的学生感受真正的大学教育,以自由、开放的方式,探索民间高等教育的可能形式。

2011年夏天,立人大学的招生简章在网上发布后,响应者众多,原计划招生80A,可报名的人数超出了三四倍!最终入选的高中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所学的专业五花八门,有的专业甚至是“武器系统与工程”。

学员暴增也给小镇带来了“冲击”,最直观的现象是:青石中学附近几家超市的脸盆、凉席等生活用品卖得特别好;学校食堂偶尔不开伙的日子,周边小饭店就会忙得不可开交;学校对面小卖部的冰棍也卖断了货。

这所“大学”的课程十分有趣,比如举办主题为“如果有6000亿,你将如何改变世界”的辩论会。有人设想,用6000亿的一部分买下一座小岛,在岛上建一个乌托邦国家;有人表示反对,认为不如成立“Feel good woad”组织,通过网络方式培训和组织大学生进行公益实践,以提高大家的公益意识和社会创新精神,而且费用只需6万元。辩论进行得非常激烈,以至于评委老师们也“辞了职”,加入到辩论队伍当中!最后得奖的方案出人意料:把6000亿烧了,抑制通胀。

nlc202309012219

瑰丽梦想:把“最酷高校”开遍全国

立人大学的条件十分艰苦,暑假班上,电扇吹出的风是热的。来自清华的美女教授刘瑜一边擦汗一边讲课,热得她“龇牙咧嘴”。在这个连3G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小镇,物质的匮乏考验着每一位导师、学生和志愿者。

学生宿舍里只有硬板床,房间闷热不堪,大家往往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入睡,早上五点就醒了。“到这儿的第三天,被褥里居然跑出一只虫子,我当场就崩溃了。”志愿者陈永明说。“不过现在我已经练就了什么虫子都不怕的本领,这也算是上立人大学的一大收获吧!”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最穷的“大学”。它能办下去,全靠热心人的资助。2012年夏天,看到义工发出的求助微博后,有网友汇来了3000元,指定用于购买空调;热心人张先生甚至租了一辆车,从郑州运来两台大空调。走进这座中国最穷也最“酷”的大学后,他被学子们的热情和导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旁听了一周的课,才恋恋不舍地与众人告别,回归生意场。来到立人大学的学生大多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从他们的课外调研选题可以看出来一有人选择研究乡村的小额信贷问题,有人将目光投向镇上和村里的空巢老人,有人研究乡村美育问题,之后还准备筹建一个基金会,致力于支持乡村艺术教育。

出生于1994年底的无锡高中生邹天昱是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她在报到前一天才下定决心买火车票。抵达立人大学,她很快成为活跃分子,校园里经常可以见到她举着机器拍摄视频,见人就问:“你饿吗?”“你觉得自己自由吗?”——这位准备出国读影视专业的小姑娘正模仿纪录片《北京的风很大》,拍摄自己的电影。

一天晚上,立人大学停电,可这并不能阻挡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熊培云在烛光中给大家讲了“我的学思历程”。在烛光摇曳中上课的场景被学员拍照并发到微博,“最浪漫的一课”吸引了许多网友的转发。“无电之今夜,蕲春,烛光里的课堂。夜航船。年轻纯朴的心,视而不见的风浪。纪念,存照。愿世界安好!”熊培云在微博上这样说。

后来,不仅晚上的课在烛光中进行,白天的课也移师户外——学校附近蕲河的沙滩上。熊培云讲胡适,前来当志愿者的希腊女作家芒格斯讲柏拉图和理想国,学生们围坐一圈,引得路人驻足观望,形成了一道有趣的风景。

连李英强本人也很吃惊,这样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大学居然办得如此成功!他仿佛看到自己心中的那朵蓝莲花正在更多的地方绽放。

把女儿带回农村,有人问李英强夫妇后悔吗?他们说,从没后悔过。“女儿能在农村长大,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风貌,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体会生活的艰苦,也挺好的。”李英强自信地回答。

张新月则感叹,她从未像现在这么快乐过。“清晨睁开眼,就能听见鸟鸣和流水声,感觉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如今,李英强已经在全国建起了16座面向乡村的免费图书馆,藏书10多万册,每月阅览人次6万左右,目前在馆的全职人员和志愿者共计50多人。而他和妻子创立的这所“中国最穷的大学”,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赞誉。2013年的暑、寒假班预计招生500多人。

在李英强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他和妻子的终极理想是让“立人大学”和乡村免费图书馆在全国遍地开花,让更多的年轻人享受这种新颖的教育方式!

在这对公益夫妻看来,成功不是你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你能够给予这个世界什么。

小青石冒险记作文 第5篇

小青石冒险记作文

小青石冒险记很久以前,在一个寂静的沙滩上,突然听见一颗小青石和小黑石在说话。“唉!生活在这沙滩上可真无聊啊,没一点儿意思。我真想到城市里去冒冒险,刺激一下。”小青石非常渴望地说道。小黑石听了,鼓励它说:“那你就去吧,我想你在那儿一定会有收获的。”这时,一辆小轿车开了过来,小青石见了,连忙跳上去,接着就向小黑石告别。一路上,小青石兴奋地喊道:“我的冒险终于要开始了!”汽车在路上不停地颠簸,是小青石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过了好一会儿,它睡得正香时,身子猛地朝前一倾,惊醒过来。“怎么回事?”小青石疑惑地说道。原来,车已经停了。小青石连忙跳下车,眼前的景象让它不由得惊呆了,当它回过神来,就不住口地赞叹:“哇,多美的城市啊,真让我大开眼界。这高大的楼房,美丽的街道,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沙滩上是很难看见的。我想小黑石现在一定非常羡慕我吧。”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向小青石走了过来,发现它很光滑,便把它拾起来,放在口袋里,准备带回。“放我出去,我还要继续冒险呢!”小青石大声说道。上天好像听懂了它的话,让它口袋里发现了一个洞。于是,小青石拼命地往外钻。等它刚钻出来时,一不小心,又掉进了阴沟里。“真倒霉,才脱离苦海又掉进了阴沟里。唉,我的命真苦啊!”小青石埋怨道。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小青石终日以泪洗面,因为它再也看不到阳光,看不到最亲密,最知心的.朋友小黑石了。有一次,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手上的苹果掉在了那阴沟里。“小青石,灵机一动,连忙跳在了苹果上,接着乐哈哈地跳出了阴沟。“终于可以重见天日了。”小青石长吁了一口气。它想:我必须赶紧回去,否则我回被吓出病来。小青石正在路上跑着跑着,忽然,一辆汽车从它身上压了过去,小青石顿时感觉像是被万箭穿心,大叫道:“哎呀,疼死我啦!!!”说完,昏了过去。半晌,小青石漫漫恢复意识,缓缓爬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这时,它看见迎面开来一辆汽车,它使出吃奶的劲一跳,稳稳地跌坐在汽车上面,汽车又把它带回了沙滩。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小青石终于筋疲力尽的回到了沙滩。小黑石看见小青石回来了,问道:“怎么样,城市里的冒险有趣吧!”小青石打了个冷颤“还有趣呢,差点把命给搭上了。”说完,它躺在软绵绵的沙子上,跟小黑石述说它在城市里的故事。从此以后,小青石再也没有去冒险了,安安静静的做着一颗平凡的小青石。―― 湖南省长沙市黑石渡小学六(2)班 曾思佳点评:这篇童话以小青石冒险游览而遇险为线索,触笔于城市的大变化,作者在文中充满童稚童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动作描写细致。妙笔在于呈现的事物与客观的描写相结合,把无生机的小石头赋予生命力,了解如何做一个平凡人的道理。――指导老师:章玲 小青石冒险记作文800字

 

我是一颗小青石作文 第6篇

我们每天都在石头堆里躺着,说自在倒也是自在,但是有一天,我对小黄石说:“嘿,哥们!你看看我们这幅怂样,成天躺在石头堆里无所事事,与其这样,倒不如像蝴蝶呀,蚱蜢呀,到处蹦跳玩耍。”

小黄石听罢立马反驳我说:“得了吧!我们石头天生就是动不了的,就这样清清闲闲地混日子挺好的`啊!”

“我并不这么觉得。”我立刻回话,“像我们这样贵重的石头,竟然没有人来捡!若是有人把我从这个烂地方带走,那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说不定我还能和老朋友水晶、钻石、玛瑙碰头呢!像他们全都被送到珠宝铺子做成戒指、纽扣,那得有多幸福呀!”

小黄石听着我的远大理想,竟然睡着了!哎呀!真是气死我了!

年复一年,这里总算是来了一群工人。他们用大铲子把我的同伴们铲起来,装进车里,然后运到城里去。看着很多同伴被运走,我羡慕极了,我在焦急地等待着,终于,我被铲了起来,装到了车里。然而,小黄石不愿意去城里,跌落到草丛中,我失声大喊:“我最亲爱的朋友,你为什么不愿去城里?”可我没有听到回音。

车启动了,我满腔欢喜,不觉得车颠簸得难受,反而异常兴奋。

几天后,我被运到路边,用水泥压住,大铁铲把我们和了起来。我被搅得头晕脑胀,大喊道:“太过分了!我们不是应该送到珠宝铺子去的吗?”

话音刚落,我觉得周围渐渐凝固起来,我的身体如同被点了穴一样,完全动弹不了了。

“奇怪,我怎么成这幅鬼样子了?”

读《小青石》有感 第7篇

读了《小青石》,我心里明白了许多,我要学习它朴实无华,不求名历。

小青石是一个普通的小石头,旁边有一个小黑石,当然,这个小黑石是他的好朋友。他们一起在河边,他们有一个远大的梦想就是像项链一样被人带在脖子上,是多么的光荣。有一天梦想终于实现了,有一个采石的人来采石,把它们一起做成项链,可在运的途中不小心把小青石掉到了石滩上,过了几天,被人们和水泥一起铺到路上。它很高兴。

我明白了做人要朴实无华。

青石小街 第8篇

这样的小街,多数由青石铺成。青石铺成的小街,有多长?有多宽?这些你都不必计算,你要看的是,青石小街上,那一块块布满断纹磨圆了边角的石头。你可以想一想,算一算它经历的时间, 然后再加上你自己刚刚走过的脚步,这样你就将青石小街记在心里了。

你要留心小街两边高高的青灰砖墙,留心青灰砖墙上那些被雨水浸湿了的墙缝,以及墙缝里的一抹苔藓和几株暗绿小草。小街的深邃不是由它的长度决定的,而是由这些由岁月长出来的斑斓痕迹决定的。走过小街时,你的手一旦伸过去抚摸这里的墙砖,你就会生出一种因为沧桑变化而生长出来的悠长浩渺的怅惘和感慨。于是,小街总是勾连住你的脚步,让你缓缓而行,在缓缓而行间,你便与小街结下了一点点缘分。

你还要留心面朝小街的那座老门楼。老门楼也许有一两座石狮,也许没有,但它上面必定有几块用青砖雕刻成的图画。它们被称为砖雕,它们不单单是为着装饰,它们常常成为小街的向导,让从这儿走过的人,保留一种刻意的惊奇和猜想。这样的门楼,黑色的木门是一直紧紧关着的,你问不到,这座门楼是谁家的门楼,谁家的门楼可以这样长时间展示那旧时的生活和风格,谁家的门楼似乎想敞开却欲言又止,如此守住它的沉默与秘密。但只要你询问,你就会加深对小街的感受。

也许,你还要留心小街中间的那口青石井栏。井栏下面,井水是枯竭了,还是仍然一泓如碧,这都不要紧。你要做的是反复察看井栏上每一道绳痕,它们总是按照一个固定角度深入青石当中。你能知道这些绳痕经年累月天长地久,你却不知道究竟其中哪一道痕迹出自少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哪一道痕迹出自老妇苍老的十指。小街上百年来的日常生活细节,有一部分镌刻在井栏的青石上。它的深刻之处,正是它的模糊不清,因为所有的日子都被一根牵扯着吊桶的麻绳无头无绪地消磨殆尽,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哪桶水用来煮茶酿酒,哪桶水用来洗菜做饭,哪桶水用来洒扫,哪桶水用来清洗? 你不知道并非你的浅薄,是你的眼睛透不过日子的平淡和琐碎。

现在你肯定要留心于那位坐在小街上的老阿婆了,你当然会走过去与她说话。可惜她听不懂你外乡人的语言。她点了很多次头,又摇了很多次头,这样你对小街上的老阿婆终于也一无所知了。老阿婆自然梳着她从嫁到小街时就梳着的发髻,老阿婆自然穿着她成为小街的媳妇时就穿着的蓝布衣衫,老阿婆手腕上自然还带着那副绿玉镯,这也许是她对家族和亲人最重要的纪念。老阿婆老了,她可以安闲地坐到小街上回忆故事了。她的故事漫漶无边,她从早到晚在那儿想呀想呀,不知在哪里断了,又不知从哪里接了上来。她的故事不是讲给小街上的行人听的,她是讲给小街听的,也是讲给自己听的。你看到老阿婆身边或许有一只绣架,她手上或许拿着一根绣针牵着一根绣线,这是她永远也做不完的绣活儿。于是老阿婆和她的绣活儿,也便成了小街不变的故事。你从老阿婆面前走过,你甚至是可以把这个故事带走的。

你走完小街时,小街上空的天色晚了,高高的风火墙,连同爬在上面的藤萝,将暗影飘落在小街的青砖上。踏着小街的影子,你还想寻找什么呢?

《小青石》课文简析 第9篇

1.课文提示。

本文是一篇童话,是阅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了小青石不安于过平静舒适的生活,要到都市里去。后来工人把小青石运到都市里,作为材料,拌成混凝土,铺在马路上,它和伙伴一起为大众服务,支持大众的脚,它觉得这才是最快乐的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借此阐明了生活的意义。

2.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此题是检验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划分段落。统观全文,抓住各段的要点概括段落大意。

(一)(第1自然段)被山水冲到岸滩上的小青石和小黑石过着平静、安适的生活。

(二)(第2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小青石和小黑石对安静、舒适的生活的态度截然相反。

(三)(第10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几天后,小青石被运往都市,为自己的理想将要实现,感到很兴奋,很欢喜。

(四)(第15自然段到第19自然段)小青石来到都市后,被制成混凝土,铺在道路上。

(五)(第20自然段到第22自然段)小青石为自己能够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感到快乐和自豪。

3.课文记叙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

此题是检验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分清主次”的掌握情况。做此题时应该把概括中心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结合起来。在概括中心思想,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课文记叙了两块被山水冲到岸滩上的小石头,有着不同的`理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小青石怎样变成混凝土,成为让人走的道路和小青石认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4.工人把小青石铲去干什么了?

此题是以“内容”进行设问的。因此,我们要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工人把小青石铲到装石块的大车上,把它运到大都市。经过工人的搅拌,制成了混凝土,铺在了道路上。

5.为什么小青石觉得快乐?

此题是以“中心”进行设问的。因此在做此题时,要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找出有关的内容,深入体会,领悟出小青石觉得快乐的原因。

小青石-教学教案 第10篇

1.了解这篇童话所揭示的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意义。

2.阅读课文,分清主次,并抓住主要内容认真仔细地阅读,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认真仔细地阅读,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从中体会生活的意义。教学难点

知道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有两块被山水冲到岸滩上的小石头,一块是小青石,一块是小黑石,它们开始了对话,那么它们说了些什么呢?(板书课题:小青石)

二、指名分段朗读全文(检查预习,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思考

1.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为几部分?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是重点?

(课文讲了小青石和小黑石被山水冲到岸滩上,生活平静安适,小黑石非常满足,而小青石则希望被人带到都市里去。后来小青石终于被工人运到都市里,成为混凝土的一部分,做了铺路石子,它非常快乐,认为这样生活才有意义。)

(课文第三部分——小青石被工人送到都市里以后这部分是重点,写得详细。)

四、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查字典理解:“羡慕”、“混凝土”、“闷声不响”等词语。

2.预习,起初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

板书:小青石,小黑石,安静舒适。

第二课时

一、审题,引入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童话写了两块小石头:小青石和小黑石,为什么要以“小青石”为课题?(小青石是重点,童话详写了小青石的理想、它的变化,而写小黑石,只是起烘托作用。)

二、检查预习

自己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思考:

1.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

(小青石不安于现状,理想是像水晶和玛瑙一样,到都市里去;小黑石满足于安静舒适的生活。)

2.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体会。

3.说说你听了它们的对话有什么想法,受到什么启示?(结合社会上的现象,把听到的名人故事说一说。)

三、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①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变化?读后回答,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分为三层。)②工人把小青石铲去干什么了?③划出小青石觉得快乐的句子。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小青石觉得快乐?

四、阅读思考

指名分层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讨论刚才的思考题。先说说每层的意思,然后回答①②③题。

五、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的第三层课文

体会小青石为什么这样快乐。读后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

(能为大众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生活才有意义。)

再朗读,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六、浏览全文,思考

为什么课文第三部分要详写。(这部分是重点内容,与中心紧密相连,详写就可以突出中心。)

七、总结深化

这是一篇童话,小青石作为一块铺路石子非常平凡,但是它以为大众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为幸福为快乐,因此它又是伟大的。那么,社会上有没有像小青石一样的人啊?请同学们谈一谈。

读《小青石》有感 第11篇

我读完《小青石》这篇文章后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人生的道路上,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呢?

《小青石》向我们讲述一块小青石被水冲到岸滩上后的故事。一天,一块小黑是被冲到岸上了,而它总觉得岸上生活很舒服。过了几天,小青石也被冲到安上了它却厌恶这种生活,羡慕水晶和玛瑙,因为它们有的成为发簪,在人们头上闪闪发光;有的成了纽扣,在人们胸前光彩夺目。后来小青石和一些石块被运到工地去了去,变成混凝土的一部分,被铺在路上成为人们走的道路。这时,校庆时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的生活,他悟出的一个道理:支持大众的脚才是最有异议的生活。

《小青石》这篇文章使我联想到各行各业,的邮箱小青是这样的文学家„„可是为了培育人才,他们选择教育工作。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反复的讲解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和认识“a,b,c”,“1+1=2”开始。但无论是大科学家还是文学家,不都是从这些极其简单的东西学起的吗?他们为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都离不开老师辛勤汗水的浇灌。为此请不要忘记培养你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奠基石—老师,他们让一批批从他们头上的踏去,攀登新的高峰。老师像园丁,在他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一批又一批不懂事的孩子慢慢成长我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可是这些人才为人民做出贡献而受到人们赞扬的时候,人们很难想到那些是尊重的老师们。

老师多么像小青石啊,在他们身上闪烁着小青石铺路精神的光辉,这是多么有意义的生活呀!

愿攀上高峰的人们不要忘记铺路的小青石,愿盛开的花朵不要忘记辛勤的园丁!

小青石童话作文 第12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精读的评价, 要考査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 《小露珠》一文是一篇童话故事, 在阅读教学中, 可采用教师泛读与配乐朗读这两种形式进行教学。 首先, 教师应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让学生边听边想, 把文章中的情境融在脑海中。 通过教师的泛读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与感悟。 对“文中到底谁喜欢小露珠”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分别是小动物们 (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 和植物们。 解决好这一问题以后, 文章段落的划分非常明显, 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其次, 如何恰当运用配乐朗读为课文教学增添情趣, 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与感悟。 《小露珠》一文, 通过小露珠从形成到消失这一过程描写的童话故事。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 我将采用配乐朗读, 同学们在听见音乐时朗读欲望被激发。 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与听觉相伴, 让学生感知小露珠的美。 这一教学过程中, 我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二、多媒体配读为辅, 让学生积累背诵

学生对于文章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后, 辅以视频及图片, 让学生在图片中触发对于文章的热情。 通过图片的搭配进行阅读,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让学生观赏完图片后进行阅读, 才能让他们充分领会文章, 读出文章中的真情实感。 我在对学生进行完第一部分的初读课文时, 就让学生领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不仅仅表达了小动物们和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 更深层次体现了小露珠的外表美和内在美。 因此, 在图片配读这一过程中, 这是要让学生深刻体会的。 我指导学生先看小露珠的形成过程和小露珠的消失过程。 这一过程虽然短暂, 但通过一分钟左右的视频观看, 同学们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小露珠的生存及消失。 同时, 让学生观看图片“钻石”、“水晶”、“珍珠”, 体会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是小露珠的外表美。 在执教植物们喜欢小露珠时, 抓住 “把所有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和 “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两处, 相机播放在小露珠映衬下的植物和没有小露珠映衬下的植物, 两者进行对比, 让学生感知小露珠 “牺牲自己, 美化植物”的精神。 这样通过视频及图片的辅助教学, 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 使他们通过多媒体积累背诵课文内容。

三、品味词句准确性, 让学生体会内涵

让学生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与小露珠打招呼, 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通过思考, 抓住小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蝴蝶的“落”, 思考可否替换这些动词。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的动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 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回答出不可替换和不可替换的理由, 从而明白作者运用动词的准确性, 让学生进行文字积累。 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牺牲自己, 美化植物”。 执教时, 抓住“格外精神”这个词和相应的句子, 让同学体会植物为什么喜欢小露珠。 同时, 抓住“生机勃勃”这个词, 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 在执教第七自然段时, 抓住“小露珠笑盈盈地说”, 其中, “笑盈盈”这个提示语, 让同学们在小露珠的表情中, 感受小露珠的乐观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从而反衬出小露珠的内在美。

四、品读体悟自然美, 品味体会情感美

文章写出小露珠外表美:“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光彩熠熠”“美丽的珠宝” 写出了小露珠的美, 让人看了动容。 “爬呀, 滚呀”“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爬着, 滚着, 笑着” “ 笑盈盈” 这些词语都体现了小露珠的可爱。 除了小露珠外, 文中“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太阳公公”“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鲜花嫩草” 都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 都逐一体现了大自然的自然美。 文中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 比如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依恋之情,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动植物之间的美好情感。从这里可以感受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让三年级的学生受到这种情感的熏陶。 通过这些自然美和情感美让学生的幼小心灵得到启发和启示。

五、利用文本资源, 有效进行课堂整合

课文第七自然段讲了小露珠的消失, 而第一自然段写了小露珠的形成。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露珠的形成与消失, 我在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时候联系了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感受小露珠的生命虽短暂却辉煌, 虽然简单却值得留恋。 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文本之中感受植物对小露珠的不舍之情。 在这里, 我将升华本文的文义, 让学生学习小露珠的外表美和内在美。 告知学生, 做人一定要有内涵, 这样才会受到欢迎。 在这里也许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 他们终究是会理解的。 总之, 本节课我以读书训练为经, 以语言训练为纬,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学习过程,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刘彭芝.我的教育观[J].基础教育参考, 2004 (3) :40.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

[3]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陕西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蚂蚁搬家的儿童故事下一篇:为你写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