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024-05-23

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精选8篇)

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第1篇

医院中心药房管理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药品分销的主体,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有效,加强药房管理至关重要[2]。此外,医院药房是一个医院良好形象的窗口,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于医院在社会的认知度有选择性的作用。而医院管理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房管理水平的高低。1制订标准操作规程

首先,由于相应制度的不完善,医院药房对于药物的进货渠道缺乏严格审查,不合格药品、报废药品也没有相应的记录。药品出入库记录资料不详细,药品进入药房后未进行及时的审查及检验;同时,由于检查的力度不足,导致药品过期而造成严重浪费。再者,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对于某些特殊的药品未进行特殊的保存,导致许多的药物因为保存不合理而无法使用,给医院造成巨大损失。第三,药物退换货记录不全,直接导致药物退换货的障碍,严重限制医院药房的发展。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奖惩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对药品质量不能定期检查,近效期药品有时没有做到先进先出,特殊药品如毒、麻药等没有按规定保管,药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内部制度不太健全,药品在购进验收过程未履行规范,医药公司把药品送到库房的时候,库房人员仅是核对送货单,填写入库记录,入库交接单据,结果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某些药品在要求的贮存条件下存贮运输才能有效的保障药品质量,尤其对于一些生物制品,例如乙脑活疫苗在8℃以下贮运,但当药品进货少时,常和其他药品混在一起运输。有的仓库人员对贮存管理不重视,不能及时放入冰箱内贮存,药品的效价难以保证。

中心药房需要编写自己日常的工作文件。我们针对自己的工作,由主管编写了中心药房工作文件11条,包括:中心药房摆药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配药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发放药品工作流程,中心药房出院带药调药流程,中心药房退药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申请药品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药柜药品管理流程,中心药房值班岗位工作流程,中心药房实习进修人员学习流程,中心药房输液药品下送岗位流程。我们编写工作文件的目的就是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提供标准化服务,使日常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有据可究。

2信息化管理

网络管理系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医疗机构不可缺少的部分,药房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对药房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及时对全院的医务人员以及病患提供最新的药品信息,以此减少医护人员以及病患在药品使用中的错误做法,实现医学资源的共享,同时提高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同时,医院药房管理的信息化不仅使医院的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有机结合并有效控制,同时增强了采购的透明度、安全度[3]。完善药房的信息系统,更新旧的、效率低下的药品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药物的划价、收费、取药的连续性。同时,医院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医药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避免药品管理中的混乱现象,更好地维护患者利益,从而逐步提升医院药房管理水平。药房的管理应当遵循以人、财、物为中心的原则,信息化系统的实现可以较为全面地观察药房的各个子系统,实现对临床用药的有效监督,为临床人员及药房工作人员提供详尽的药品相关知识,利于药品的合理使用;同时,药房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加快药物的发放速度,降低药物发放错误的可能性,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少患者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药房工作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医院药房信息化管理在药品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正逐步被认可并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简化了日常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加强管理效能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有助于药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中心药房与各病区及收费处联网。医师输入普通医嘱,经护士再核对无误后提交到药房。药房人员确认后,收费、库存增减等项目自动完成。打印成单,依单摆药,核对发出。中心药品管理系统的药单分为汇总和明细2种,2种模式可随意切换,汇总药品单按药品汇总,明细药品单按床号、患者姓名显示其应用的每种药品。实行中心摆药后,电脑自动划价结算,控制了乱收费和随意减免等现象[1]。患者、护士站、医生站可随时了解用药情况和医疗开支情况,增强了互相监督机制,杜绝了医务人员的搭车用药现象。3药品摆放坐标定位

3.1药品摆放坐标定位原则:

各医院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进货周期、地区病种组合各不相同,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上年药品的销售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储备定额,常用和用量较大的药品的储备定额可落实到具体品种,储备定额在既不超储积压,同时又不会因为某种药品短缺而影响治疗为宜,药品储备一般以这个总储备额和品种储备额为标准进行储备。成立药品管理小组。为了避免一人说了算,各医院应成立由院长、会计、药剂科长等人员组成的药品管理小组,形成共同监督、进货质优价廉的格局,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不能名存实亡。新药进不进,进多少,由药品管理小组共同商定,然后实施。

严格进货手续。医院进货先由仓库保管人员根据使用量、需用量于月初填药品采购计划,报药剂科长同意后,由院长审批,进货必须按该程序进行,任何人不得越权进货、私自进货。实行卫生主管部门集中招标进货。政府采购是行政业单位物资供应的大趋势,由于药品这种物资的特殊性、专业性强,质量要求严格。因此,有条件的可以由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所属医院每月或每季的采购计划汇总定期集中招标采购,同时扩大药品招标采购范围和使用比例,卫生主管部门设立招标药品目录,货比三家,选购质优价廉的药品,未经招标采购的药品不得进入医院药房(确实无法招标的药品例外,但要申报);医院要不断提高中标药品采购及使用比例,并作为衡量医院等级的一项指标;医院要规定医生首先开招标药品的处方,不开大处方,以此作为考核医生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把医院和医生的利益驱动引导到努力争取更多病人、实现规范服务和合理用药上来。这样既保证了药品质量,为医院节约了资金,同时,又避免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净化药品购销市场,确保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药品按药物的药理作用兼顾使用频率原则进行摆放,并做坐标定位。其中常用药放中间层,不常用的放最上或最下层。货柜用英文字母表示,层数用数字表示,如A02:表示A号货架的第2层。3.2针剂摆药单药品顺序:

医院药房地方小、人员少,药品随意摆放,陈列混乱,以致导致发错药或其它现象发生,同时也影响药品的质量,安全也将大打折扣。所以药品应按品名、规格、剂型或用途以及储存条件要求分类陈列,类别标签应放置准确,物价标签必须与陈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楚,分柜摆放,对陈列的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并予以记录,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用于陈列药品的货柜、货架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人为污染药品。

药品坐标号录入药品数据库,针剂摆药单增加药品坐标号栏,针剂摆药单按坐标号顺序打印,例:A01→A02→A03→A04→B01……依次打印。3.3优点:

药品坐标定位优点主要体现在[2]:①药品规律有序摆放,便于管理及方便加取药品;②对药品坐标进行汇总,生成盘点表,减少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③坐标定位使摆药单药品显示顺序与药品摆放顺序一致,使针剂调配有序化,减少因跳行而漏配药品的现象发生;④新药上架及时显示,防止发生“找药难”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⑤药品位置清晰明了,为岗位轮换提供有利条件。4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 4.1实行专人管理:

安排1名主责药师作为药品质量管理监督员,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对药品进行检查。对近期、怀疑有质量问题的药品进行登记汇报;保持与药房其他子部门联系,对近期、滞销的药品进行协调,杜绝药品过期现象发生并认真做好特殊药品日常消耗统计。4.2通过网络管理效期:

效期药品的管理过去是建立药品一览表,可随时更改,由于是人工负责,难免有疏漏之处。微机网络化管理后,我们一方面继续借鉴以前的模式,另一方面又要求所有效期药品入库后,其效期都须同时输入网络,以便及时查询,对于各类效期药品销售、库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既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有效,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3]。4.3设立近效期药品专柜:

将近效期药品集中到一个药柜,由于每月都可能有的新的近效期药物,所以安排专人负责并设定货位。这种办法使近效期药物一目了然,在发放过程中会更加注意,避免了过期药物外流。5严格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 5.1麻醉药品空白处方限量领取

麻醉药品空白处方由各病区护士长至中心药房领取,每次限领一本(100张/本),领用者和发放者当场核对处方数量,同时对领用日期、科室、数量、发放者和领用者姓名进行登记。麻醉科因手术室多,麻醉药品处方用量大,由统管人员一次领取20本。这样一来,一旦发生麻醉药品专用处方流失或者被盗用的情况,便有据可查、有案可循。5.2规范并优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领药流程 5.2.1病区领药流程

按照《管理规定》,病区领药严格按以下流程操作:医生开具专用处方→护士检查处方填写是否有缺项→护士凭处方至住院药房领取药品并归还上次药品的空安瓿→药师发放药品,护士当面核对、签字。5.2.2麻醉科领药流程

麻醉科负责人清点并统计处方→麻醉科负责人凭处方、药品登记单和已用药品的空安瓿至住院药房领取药品→药师进行处方录入后发放药品,领药者当场核对、签字。5.3规范处方书写:

按照《药品管理法》中对麻醉药品处方书写的规定,麻醉药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并且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二日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等不超过三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麻醉药品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签写开方医生姓名,配方应严格核对,配方和核对人员均应签名,并建立麻醉药品处方登记册。公务员之家 6开展药学服务

药物信息是医院药学领域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它紧密配合临床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而中心药房是药剂人员与医护人员及患者联系的纽带[4]。所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着手开展药学服务,药学咨询和药学监测三项任务,这是时代赋予药师的使命,反映现代药学服务模式和健康理念,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同时也是药师服务观念意识的转变和工作职能的转变与拓展[5]。6.1药学服务:

指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医院药学服务主要在药物咨询和药学监护两方面进行。住院药房的药师面向病区,与医生、护理人员、病人及病人家属都有密切的联系,其工作特点贯穿了药学服务的全过程[6]。6.2药学咨询:

利用网络在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建立反应迅速、具有综合性和辅助决策能力的药物信息咨询系统[7]和合理用药自动监测系统[8],这是医院药房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药品信息咨询系统为临床医护人员了解药品发展动态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并可及时方便地查阅医院所有药品的有关信息,加强药房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合理用药自动监测系统把输入的医嘱/处方经合理用药知识库快速查询,自动完成检测,防止不合理用药。1995年英国开发了国家处方集(BNF)电子版,使处方者在网络终端开处方时,能自动与BNF知识库相联系,防止处方错误。美国目前大多数药房对处方中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过敏的电脑检索普及率达75%以上[9]。6.3药学监测:

临床药学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药学上的临床药学监测通常指监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与临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与调整药物的重要技术手段[10]。这项技术属于技术性很高而且医疗成本也很高的医院服务项目,目前只在一些大型医院得以开展。一般医院开展应当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正确估计自己的市场,或者选择与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联合,以减少盲目投入。一旦开展该项目,就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实验室,使这个机构与临床一线有充分沟通,以合理运用,争取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对中心药房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我们在对药品的管理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的调查与分析,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以及其它相关方面的工作,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适应现代药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海莲.计算机联网在医院药房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3):201-202 [2]许卫民,吴丽华,谈住院药房工作的改进[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145 [3]杨运朴,刘德泉,秦显菊.住院药房的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2):754 [4]胡晋江.医疗改革中药剂科的责任[J].中国药房,2001,12(2):861 [5]张石革,马国辉论药师职责转型的时代使命与其必然性[J].中国药房,2006,17(2):841 [6]胡晋红,蔡溱.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初探[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1,1(1):6 [7]唐经波,赖琪,袁天赐,等.合理用药自动监测网络软件的开发[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80 [8]WyattJ,WaltonR.Computerbasedprescribing[J].BMJ,1995,311:1181 [9]SchiffGD,RuckerTD.Computerizedprescribing[J].JAMA,1998,279(13):1024 [10]陈文贤,李永莲,张文琴.浅论面向市场的医院药事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125

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第2篇

“讲的真好、真不错”“恁医院还有这活动,过节日还能想到俺们病人,真是不玄”讲座刚刚结束,内一科的王大爷和康复科的董大娘就不约而同的称赞到。

2018年6月15日下午,滑县中心医院西二楼会议室内温情暖暖、座无虚席。原来是为了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医院为住院的病友们组织的一场“浓情端午节,暖心送健康”知识讲座。给大家授课的是中心医院的副院长、主任中医陈光辉同志,在这里,陈院长跟大家一起分享了中医养生知识《端午民俗风 夏至养生时》。

静脉配置中心医院感染管理 第3篇

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1 建立静脉配置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静脉配置中心建立并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实行分区管理, 标志醒目。工作人员遵守出入配制间的流程, 严格按操作流程出、入配置工作间, 正确穿戴洁净服、手套、目镜、一次性帽子、口罩等, 严格执行无菌加药技术。

1.2 静脉输液的调配操作规范

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等, 拆除外包装消毒输液袋 (瓶) 的加药处, 正确切割和消毒玻璃安瓿, 并在层流洁净台侧壁打开安瓿, 应当避免朝向高效过滤器方向打开, 以防药液喷溅到高效过滤器上 抽取药液时, 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下, 紧靠安瓿瓶颈口抽取药液, 然后注入输液袋 (瓶) 中, 轻轻摇匀。

1.3 环境设备管理

加强环境设备监控, 定期清洗回风口及初级过滤器材, 保证最佳的换风次数及进口、回风作用。保持各工作间环境洁净, 每日工作前、后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对室内物体表面、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各种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专人管理。

1.4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每月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微生物监测, 并保留监测档案, 确保配置环境的安全性。

2 职业防护

2.1 物理因素

锐器损伤是静脉配置中心最常见的职业损伤。配置中心的护士容易在化药时被针头刺伤, 掰安剖时被飞溅的玻璃碎片划伤等。一旦被锐器刺伤, 化疗药物进入人体, 直接造成危害。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章, 提倡正确使用安全医疗器具, 纠正操作中的不正确行为, 如在拆药、处理锐利器具和废弃物时戴防护手套和口罩;用硬质锐器收集盒以防针刺;用无菌纱布包绕安剖以减少损伤。

2.2 正确处理药物溢出和锐气损伤

药剂师和护士都应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取药做到轻拿轻放。当操作台上或生物安全柜中有药物溢出时, 彻底清除局部可视药物, 对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操作者应着保护性衣帽, 对污染的区域擦洗并随时更换擦布, 清洁完毕风机正常运作30min后继续使用。若药物污染衣服、皮肤时, 及时更换衣服;局部皮肤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3~4次;黏膜被污染时要用 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至感觉正常。最后将废弃物置于专用袋中封闭处理。操作完毕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洗净双手并淋浴。

2.3 做好仪器的保养, 降低噪音污染

定期对工作台进行风速测定, 每年更换高效过滤网, 检测送风系统防止因尘菌累积, 根据配置区面积和新风机组的功率设置送风口数量, 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风注入。确保机器运行正常;集中使用震荡仪最大限度减少开机时间, 静脉配置中心的仪器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总之, 通过对静脉配置中心的环境、人流、物流、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职业防护等的管理, 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无菌的药液, 增加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第4篇

关键字:综合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15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57-02

1.医院健康管理的意义

1.1 醫院健康管理方式和作用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以及患病人群等,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其身体的叫抗状况进行评价,针对其身体状况提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案,并监督其执行,对管理对象的健康状态进行维护和控制[1]。同时,对于身体处于非健康状态的人群,针对其实际情况实施一系列相应的健康管理对策,对其病情进行干预,让其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健康管理对象包含了所有的健康和非健康人群,其管理主要目标是对健康、亚健康以及患病人群的身体健康进行管理,让其保持健康,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挥在那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健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医院的功能也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科技的进步而有了新的扩展和延伸[2]。医院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场所,还包含了人体疾病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健康宣教以及康复治疗等功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并对其病情结果进行随访,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健康管理,是当前综合医院的一个发展目标。目前,医疗行业各种资源有限,大部分医院尚未建立健康管理体制,只是在门诊体检中心对少数身体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了健康管理。本院根据健康人群的门诊体检管理实践,已开始尝试利用体检中心对医院内部的部分专科进行健康体检。

1.2 对医院各专科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意义

①健康管理能够减少患者在医疗方面的消费。患者出院后进行自我康复护理和保健是促进其身体恢复健康的后续工作,医院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康复护理指导和系统性健康评估,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患病因素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及时给出相应的预防建议,这种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人群发病率,避免了反复就医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②健康管理是医院功能的延伸[3]。综合医院是对人们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场所,诊断和治疗是其主要功能,但也可以在治疗的基础上延伸出预防保健的功能,对医院践行健康检查的人群进行健康和疾病相关致病因素进行全面地监控和维护,能够拓展医院医疗服务的范围,最大限度利用医疗资源为医院增加服务种类,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同时,这一措施的实施还能够为医疗市场开发潜在的服务需求,为医院收纳新老忠诚客户,提高医院的品牌效应。综合医院建立健康管理体制,是提高医院现代社会适应能力,转变医院医学模式和进行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明智选择。③健康管理能够增强医院社会公益职能,提高社会效益[4]。综合医院需要走出医院这一范围格局,不能只在医院内部坐守患者的到来,需要能自主将服务带入社会人群中,尽早发现人群中尚未出现的疾病或各类处于病情早期疾病,通过主动的健康管理,在社会上对医院救死扶伤的形象进行重新树立,在人群中建立良好的形象,以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以此提高社会效益。

2.体检中心在医院个专科中的健康管理作用

2.1 在各医院专科中实施简况管理的方式

本院是一个综合性医院,拥有专科种类45个。本次研究中,体检中心联合医院的生殖中心、内镜中心、白内障中心,对其患者进行了健康管理,手机了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了了解,并在患者出院后。利用电话和回院复查的方式进行健康状况跟踪随访,对了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对取其中存在的异常指标及时给予健康指导和治疗。根据以上行为初步建立一个的健康管理体系,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随时了解其健康状态,同时加强医患间的信任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治疗。以下以生殖中心健康管理实践为例,具体管理措施为:

对所有将在我院进行IVF手术的患者及其配偶进行全身检查,作为手术开始的第一步。体检中心联合生殖中心依据手术要求,针对不孕夫妇的各种情况制定了一套体检方案。在夫妻双方进行体检过程中,体检中心的意识对其详细资料进行收集,并为其建立一个健康档案。待体检完成后,体检中心的医师需要出具详细的体检报告,并将其放入档案中。对情况和生殖中心相关要求相符的夫妇进行治疗,并有体检中心的医师对其进行健康状态追踪。夫妻双方出院后需要安置复诊,并定期接受医院的健康宣教进以及体检咨询,尤其是术前发现机体存在有指标异常的人群,需要对其异常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且其提供健康调整建议。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夫妇大都是女性输卵管出现问题导致不孕,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妇科炎症,在进行IVF手术后,其病理仍未消除,对其身体健康存在威胁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在手术后,患者还需要定期前往妇科进行B超检查,其具体情况需要由体检中心的医师进行记录和保存。对于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治疗,让患者的健康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满意的状态。

2.2 健康管理得到的效果

在体检中心联合医院的生殖中心、内镜中心、白内障中心,对其患者进行了健康管理后,有近700例不孕夫妇、100多名白内障患者以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本院建立了健康档案,本院这些患者进行了长期的电话健康状态咨询,并叮嘱其定期回院复诊,跟踪和了解其情况,将其详细信息记录在档。通过这些管理,经过治疗后的所有患者健康状况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且由于医院的定期健康维护,所有患者在医疗上的消费都有了明显减少,和医院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会在身体不适时主动联系体检中心,积极接受医师的健康指导,成为本院的稳定客户。

参考文献

[1] 冉利梅,易恩惠,宋珏.综合医院体检中心在院内各专科中的健康管理作用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06):167-168.

[2] 冉利梅,宋珏.综合医院体检中心在院内各专科中的健康管理作用初探[A].贵州省医学会.贵州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贵州省医学会:,2010:4.

[3] 李光英.综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6(17):116-118.

医院信息管理中心职责 第5篇

信息管理中心职责

1.信息科管理:信息项目的建设。包括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前期需求调研、需求论证、方案准备、上报审批、做立项、实施、部门协调、项目落地等等。

2.信息科办公室管理:日常行政工作。包括接听科室电话,对业务科室所反映的问题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解决。

3.机房服务器管理:IT基础设施的运维。包括机房、机房空调、服务器、存储等。

4.软件管理:应用软件的运维。包括HIS、LIS、PACS、EMR等各种应用软件的日常运维;包括数据库、操作权限、基础数据、参数设置、数据查询、数据处理等。需求的分析处理。对业务科室提出的各项需求进行分析,与软硬件厂商对接,对需求进行处理。

5.硬件维护管理:终端设备的运维。包括工作站电脑、打印机、自助设备等终端设备。

6.网络维护管理:包括内外网设备的建设和维护等。

7.保证医院信息化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管理中心岗位分工

岗位职责

人员名单

信息科管理

吕旭、刘自行

机房服务器管理

刘自行、马毅恒

软件管理

刘自行、马毅恒、孔祥一

硬件维护管理

孔祥一、杨文博

网络维护管理

医院物业管理中心运送管理方案 第6篇

以调度为中心的中央运送体系与传统的横向服务相比较,有许多显著的优点:一是保洁与运送分开,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二是专业化,将运送服务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能锻炼出一支专业队伍,专门从事运送服务;三是统筹性,合理地调配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从无序的工作中找出规律,实在无法统筹的,才设立驻守人员。

㈠、医疗配送工作内容:

工作地域范围内,所属门诊综合楼、内科一号楼、内科二号楼、外科大楼的病人、医疗文书、标本、大输液、药品等的院内运送、送递工作。

1、病人运送:跨区检查病人、跨区治疗病人、会诊病人的院内护送;手术(前后)病人的院内协助护送。

2、医疗文书传递:检验单、检查单、会诊单、预约单、用血单、用药申请单、床边检查单、中药单等各类医疗文书的院内传递。

3、标本传递:各类标本、病理(不含血制成品)的院内传递。

4、办公工作人员工作服、病人的各类被服洗涤的院内递送。

5、大输液、耗材和办公用品的配送。

㈡、医疗配送工作要求及质量标准

1、工作要求

(1)按医务人员的需要随时进行。

(2)危重病人及不能自理病人的检查、治疗必须由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全程陪同。

2.质量标准

(1)物品配送、病人护送须及时进行。

(2)做到配送医疗事故差错率为零。

(3)配送工作中不损坏、不丢失院方财物。

(4)护送过程中,病人出现异常情况须及时报告。

(5)保持病人身上管道不松脱。

(6)安全运送病人,做到不跌、不碰。

(7)工作出现差错及时如实报告,不隐瞒。

(8)正确、正当使用运输工具,不人为损坏。

中心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第7篇

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经院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院领导、医务科、药剂科、临床、检验、院感、护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在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指导下工作。医务科、药剂科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一)工作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下设办公室 主任: 秘书: 成员:

(二)工作组职责:

1、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我院抗 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审议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3、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1、设臵感染性疾病科,配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和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

2、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

临床药师负责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建立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的临床微生物室。

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负责我院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

(二)严格实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的分级原则: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三)加强临床医师、药师抗菌药物使用资质管理。

1、医师经抗菌药物培训,考试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考试合格后,予以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权;

(2)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考试合格后,予以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权;

(3)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考试合格后,予以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权。

2、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予以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四)严格遵循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标准。

1、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2、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骨肿物切除术和经血管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五)临床医师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2、临床医生应当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未出具前,可以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出具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3、临床医生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4、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 物管理工作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5、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6、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六)认真做好抗菌药物耐药的动态监测,建立科学、及时、有效的抗菌药物应用预警、干预机制。

1、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我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七)建立规范化药品采购及评估机制。

1、严格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未经备案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不得采购。

2、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5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拒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4、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

5、定期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品种结构,并于每次调整后15个 工作日内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得少于1年。

6、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7、因特殊治疗需要,使用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8、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应当讨论是否列入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应当每半年将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9、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我院遴选和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剂科提出意见后,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并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率高、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使用等情况的,临床科室、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 工作组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清退意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二分之一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更换意见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八)加强抗菌药品管理工作。

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1)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2)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3)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4)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5)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

2、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我院的销售行为的管理,对存在不正当销售行为的企业,立即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九)建立规范化抗菌药物培训。

1、医务科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

(1)《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

(3)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4)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5)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2、临床科室、门诊等部门,定期负责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3、定期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予以相应的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予以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4、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十)建立系统的考核、奖惩机制。

1、将临床医师、药师参加抗菌药物培训率、考核成绩纳入本人技术档案,作为医师定期考核重要参考依据。

2、定期对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1)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处方权。

(2)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3、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我院可予以取消其处方权:(1)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

(2)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3)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4)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5)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4、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5、定期对科室、个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排名并内部公示,包括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使用强度、金额等。

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先进科室、个人予以表扬,奖励。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排名靠后的科室、个人予以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处罚。

(十一)充分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在电子病历系统,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限制医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2、通过信息系统,提高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的检查率,并将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时反馈临床医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向临床医师反馈我院微生物检测结果、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及对策报告,发布预警信息,并提出干预措施。

4、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三、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医院、临床医师、药师等所承担的法律 责任。

(一)医院管理方面:

1、医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1)未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机构或者未指定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的;

(2)未建立抗菌药物管理规章制度的;(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混乱的;

(4)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管理、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或者未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

(5)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

2、医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给予处分:

(1)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者使用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2)未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适宜性审核,情节严重的;(3)非药学部门从事抗菌药物购销、调剂活动的;

(4)将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情况与个人或者科室经济利益挂钩的;

(5)在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3、医院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索取、收受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二)临床医师管理方面:

医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2)使用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抗菌药物的;(3)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的品种、品规,造成严重后果的;

(4)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乡村医生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乡村医师从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有关规定处理。

(三)药师管理方面:

药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照规定审核、调剂抗菌药物处方,情节严重的;

(2)未按照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的;(3)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第8篇

1 质控中心推进的主要工作

1.1 做好专职人员的管理工作

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成立后, 首先对全省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1]。针对专职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调查结果, 制定了《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管理办法》, 该《办法》以卫生厅文件形式正式公布, 为稳定专职人员队伍打下政策基础。随后, 质控中心组织全省专职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员评审工作, 为今后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晋升争取独立考试做准备。省质控中心吸收各市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主要负责人作为省质控中心的成员, 充分发挥市质控中心的作用, 通过经常性地交流提升全体质控中心成员的业务水平。同时,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一部分年轻有为的青年骨干成为省质控中心网站《感控家园》的网络管理员, 承担网站的维护及学习内容的更新, 协助各市质控中心完成会员注册管理、学习及评审。省质控中心将年轻的网络管理员作为后备人才加以培养, 为其创造更多地学习交流机会[2]。

1.2 建章立制细化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规范

省质控中心围绕实际工作组织编写了《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部建设管理规范》, 让基层医疗机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工作职责及范围;制定了《江苏省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范 (试行) 》, 明确了一直存在疑问的基础监测项目;组织编写《江苏省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指南》, 细化了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同时, 对突发事件的医院感染防控做出迅速反应, 如青奥会期间制定了《埃博拉防控要求》;昆山爆炸案发生后针对烧伤患者集中、保护性隔离任务重的情况, 制定了《昆山爆炸伤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要求》等, 让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得到技术支持。

1.3 围绕工作规范开展检查与调研

省质控中心每年组织对13个市质控中心工作及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及工作实施、重点科室 (口腔科、胃镜室、手术室以及ICU) 的建筑布局及流程、消毒灭菌管理、手卫生、职业防护及医疗废物管理等。对检查结果进行公布, 促使各医疗机构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重点部门的管理。此外, 对基层 (特别是农村) 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情况及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探索基层消毒灭菌供应模式, 为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3]。

1.4 规范目标性监测

全省共有165所医院开展ICU目标性监测, 省质控中心每季度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同时将我省监测数据与全国监测网数据进行比较, 通过学报及网站及时公布和反馈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4,5]。对ICU调整医院感染率﹥90%和﹤10%的医院做原因分析, 提出指导意见, 下发纠偏整改通知, 在学报上公布纠偏结果。对于ICU目标性监测连续调整例次感染率﹥90%和﹤10%的医院, 组织专家进行现场督查与指导。对于医院感染疑似暴发事件提供微生物标本同源性检测, 协助医疗机构判断医院感染暴发情况。

1.5 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1省质控中心组建《感控家园》网站, 搭建了全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每年年初制定网站培训计划, 每季度一个主题, 围绕主题组织专家撰写培训课件;同时就该主题查找不同专业的文献, 拓宽学员的视野;主题学习结束进行在线考试, 以此督促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2为进一步规范基层医院感染防控教学, 省质控中心还组织制作了医院感染常识多媒体教学系列片, 如微生物采样、内镜清洗、职业安全防护等教学片;编印了《感控常识手册》、《埃博拉防控指南》等口袋书, 在全省免费发放, 供大家学习。3省质控中心创办了《医院感染管理学报》, 现已出版10期, 刊登的内容有国内外感控指南、某一专题国内外报道的文献、全省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分析及纠偏分析等, 为省内专职人员提供快捷学习平台。4省质控中心与各市质控中心开展主题互动, 如手卫生推进活动、手卫生宣传画征集活动、多媒体教学片评比等, 调动各层级质控中心专业人员和广大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省质控中心和市质控中心合作举办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班, 学习结束学员考试合格后颁发江苏省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岗位培训证书。6省质控中心每年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举办相关培训班, 重点讲解如何做, 如何找到工作的突破点。与此同时, 探索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修模式, 至今已有20余人进修结业。

2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1 关于质控标准的建立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学科和多部门, 其工作质量的量化考核在操作上存在困难。虽然有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作为指引, 但具体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质量却缺乏有效测量, 常以对重点部门的检查和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作为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有针对性检查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难度, 而漏报率的抽查存在工作量大、有抽样误差等问题。

2.2 关于专家团队的组建

省质控中心主要由各市质控中心及省属医院及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组成, 但这支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且在检查标准的掌握上差异性较大。如何建立一支同质化的医院感染管理评审队伍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关于组织关系及经费拨付

部分省市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除了有质控中心, 还有办公室、培训基地、委员会等。医院感染管控工作多头管理, 职责及分工难以厘清。而基层专职人员在多头领导下不利于工作有序开展。建议合并类似组织, 形成合力有序、高效开展工作。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重视质控中心的建设, 除了搭建组织, 还能在政策及资金上给予支持, 部分省市质控中心已有财政经费拨付, 但仍有相当数量省市尚无质控经费。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不但有技术质量控制, 还有很多行政管理工作, 需要人力物力投入。如果尽让挂靠单位支付所有费用, 恐难持续发展。建议由国家卫计委委托第三方对各省质控中心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的给予质控工作经费及政策支持, 并要求省卫计委配套支持。不合格的应提出改进要求, 不能改进的则应重新竞聘。

2.4 关于多学科合作及省际间专业交流

医院感染防控涉及多学科, 需临床及医院各部门的配合。省质控中心要调动各方积极性, 相互配合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另外, 省质控中心需加强省际间的专业交流, 取长补短, 相互借鉴。

2.5 关于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科学研究

由省质控中心牵头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科学研究, 如我国很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出台是借鉴国外的规范或指南, 在中国实际执行的可操作性就有待研究, 可以选择不同发展水平的省市开展科研工作, 在有实际调研数据的基础上, 制定和出台新的指南。

省级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通过监测资料分析、基层调研及检查情况通报等工作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是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延伸及技术支持;可以在医院感染专业队伍的培育和引领专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为全省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从而推进全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摘要: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成立后, 开展了一系列质控工作,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章立制, 细化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规范;围绕工作规范开展检查与调研;规范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 对全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 对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标准、专家团队的组建、组织关系及经费拨付、多学科合作及省际间专业交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科学研究等进行了有益地探讨。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江苏省

参考文献

[1]姜亦虹, 沈黎, 李阳.江苏省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3) :2812.

[2]李阳, 姜亦虹, 沈黎.网络化在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3) :4926-4931.

[3]姜亦虹.江苏省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现状调研报告[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1 (3) :58-59.

[4]姜亦虹, 周宏.2011年江苏省140所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1) :4712-4714.

上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的内容下一篇:春节新年QQ祝福语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