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青少年科学素质

2024-08-05

福建青少年科学素质(精选6篇)

福建青少年科学素质 第1篇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91号 【发布日期】2007-09-27 【生效日期】2007-09-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方案

(闽政办〔2007〕19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和我省实际,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结合福建实际,特制定《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围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主要工程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开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措施:

1.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城乡中小学应积极开设科学课程,深化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督科学教育质量。

2.建立中小学科普活动组织,指导未成年人课外科技活动。中小学普遍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电脑作品制作竞赛”等科技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增加未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继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普报告团老区行”、“大学生暑期帮扶行动”、“科普希望快车”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和校园,直接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位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加强现有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科普教育功能。设区市、县(市、区)应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高校设置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场所和设施,并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5.鼓励和支持大众传媒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扩大未成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农民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措施:

1.突出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努力办好农村村干学历教育、乡村管理大专班和农村致富培训班,做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

2.突出农村基层科普网络建设。稳定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扶持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扶持农技协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科技进步。开展福建省“百强”农业技术协会创建活动。

3.突出农村科普载体平台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大力推动农村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站、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4.突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县级科协能力建设,支持县级科协配备科普车和加强办公手段自动化建设,增强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科技人员服务、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服务的能力。

5.突出农村科普活动项目开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八闽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巾帼科技致富培训工程”、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到农村为农民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辅导活动,宣传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

6.开展农村科技和科普先进、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和福建省科普先进县(市、区)、乡镇等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

7.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按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要求,在全省评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劳动技能,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8.发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高等、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在全省各县(市、区)建立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室和教学实践基地。

9.依托星火培训基地和星火学校开展星火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造就一批新型农民和种田能手;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开展农民工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并注重供需对接,积极开展星火科技培训。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意识、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适应城市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

措施: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对劳动科技教育培训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2.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各行业的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3.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阳光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继续推进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城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5.加强企业科普。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和工业设计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6.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7.支持发展科普旅游。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科普资源,以科普教育基地为主要依托,将科普与旅游紧密结合,面向城镇劳动人口开展科普旅游。支持发展科普旅行社,为城镇劳动人口科普旅游提供服务平台。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

措施:

1.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纳入培训规划。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制定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应增加学员科学素质培训内容。

2.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各级机关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鼓励支持各级机关开设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资料室,在广大公务员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3.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科普活动。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科技发展动态和提高科学素质的专题报告。

4.发挥有利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的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全省科普场馆、科普期刊、科普教育基地、学术年会、院士专家八闽行、“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科普资源和平台,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接受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教育提供服务。

5.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纳入综合素质的考核内容。在公务员考试录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测试环节,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工程

目标:

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

措施: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2.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3.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各县(市、区)要建立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5.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并逐年出版。

6.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电脑网络教室、科技活动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7.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目标:

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措施:

1.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网络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资源,构建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2.促进科普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扶持和鼓励原创性科普作品创作,表彰优秀科普作品,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展演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作品的影响。

3.支持和鼓励面向公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科普创作。鼓励并组织创作公众普遍关注的卫生保健、生活常识、致富技术、环境保护等科普作品。

4.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以省科普作家协会等为骨干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和造就一批科普作家及热心创作的科普工作者,构成我省科普创作队伍的主体。

5.建立健全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目标: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公众通过大众传媒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明显增多。

措施:

1.发挥广电在科普宣传的作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应安排科普专栏固定节目,继续办好“走进科学”、“农家新事”等电视、广播科技栏目。

2.在报刊开设科技、科普专栏。办好《福建科技报》、《科学与文化》等综合性科普报刊,使其成为我省报刊科普宣传重要阵地。由省科协指导和协调,定期设计出版适合城镇、社区、学校、农村等公共场所张贴的科普宣传挂图。

3.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综合网络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海峡科学网》、《福建科技网》等专业科技网站扩大科技新信息、新知识内容,建立网上“虚拟科技馆”,开发科普教育游戏软件,提高科技传播的吸引力、时效性和覆盖面。

4.积极开拓科普宣传领域。利用电视、电影、声像、摄影、戏剧、文艺等传播形式,增进科普教育的效果。

5.编撰科普重点人群科普读本。鼓励编写适合本省青少年、农民、城镇务工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需要的科普读本。

6.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各类媒体要加强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报道。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目标: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新旧结合,各具特色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措施:

1.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多渠道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的公共投入。

2.加强科技馆及科普活动场所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及设施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投资计划。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应当建立科技馆和科技活动中心。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科普画廊(橱窗)、科普活动室。在社区和街头设立科普画廊(橱窗)的,有关部门应当免收有关费用。

3.支持和鼓励社会办科普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投资兴建科普场所、提供科普展品和教具、维护场所运行等方式兴办科普事业。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继续命名和表彰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4.支持基层科普设施及功能的改造和完善。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科普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5.支持和发展科普展品巡展。鼓励科技馆定期为乡村、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举办科普展品巡展,提供科普服务。

6.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四、保障条件

(一)政策法规

建立和逐步完善我省科普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及公民的科普责任、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科普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贯彻实施《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促进各地制定本地区科普发展的具体政策。

――协助各级人大、政协对执行科普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严格执法检查监督,保障科普法律法规实施到位。

(二)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科普经费投入,为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将科普专项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增加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资金扶持,保障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科普工作。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科普产业,落实国家有关减免税费等具体政策。

(三)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落实激励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为科普工作者在科普研究、科普创作、学术交流、出国考察、技术培训、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请科普项目经费和奖励等方面提供政策引导与服务。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改革文博专业课程内容,为不同类型科普场馆培养适应性广泛的专业人才。

――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省内外及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把握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五、组织实施

――成立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业绩考核。

――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协,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督查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福建青少年科学素质 第2篇

我校围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大力推动了我校科学教育的发展,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内外科普教育活动,使我校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保证以后更顺利的开展工作,现将近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司其职,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工作的成效

(一)把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作为了全面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努力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1、进一步加强了科学教育,广泛开展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

2、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科学教育教师、科技辅导员,确保了学校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推进了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

1、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上足了科学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课程等。

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中设计安排了科学教育专题,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确保了在校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不少于50%。

3、教务处落实了科学实验教学。按有关规定开足开全了所有科学实验课并分组安排实验。

(三)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教育活动

1、利用班、团、队活动,广泛开展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节能减排全民科普行动、废物再利用、心理生理卫生等健康知识、安全避险知识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各种科普知识。建立科技兴趣小组,并正常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网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平台,加大科普方面的知识宣传,在校园里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了中学生科技竞赛及“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活动。

2、由政教处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普活动月”、“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系列活动。

3、由团委利用乡村少年宫为载体,开展了各种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的活动。

(四)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

充分利用了“校校通”网络平台和“班班通”设备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由政教处组织开展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充分发挥了家长学校的作用,普遍提高学生家长的科学素质,将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把家长对子女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成效作为“和谐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职工”评比的重要标准。

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提升新途径 第3篇

一是创新性地提出将环保校本课程作为提升路径。本书将开设环保主题的校本课程作为提升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这是在教育改革的契机之下, 将环境教育成功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体系的有益尝试。其设立方向是从学校实际条件出发, 兼顾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兴趣和需求, 同时因地制宜, 反映不同地域的环境特色, 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呈现出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与行为控制等多种价值取向。强调学校应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可供体验、亲近生态环境的教学情景, 整合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宣传读物、影视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 采取实验、研究性学习、实地考察与调研等多种活动形式, 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实践的兴趣, 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保证环境教育的实施创设前提。

二是分年龄段设计完整的环保校本课程达标体系。环保校本课程所制定的课程标准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动态稳定性, 而且应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统筹布局的课程达标体系, 即一个完整的、螺旋式上升的环境科学素质养成闭环。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身心特点不同, 感兴趣的环境问题有差别, 能够身体力行、参与完成的环保实践行为也有不同。《青少年环境科学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一书, 在提出分学段环保校本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还建立了体系相对完整的课程内涵与核心价值。

正如书中提到的, 小学和初中阶段, 学生求知欲强、喜欢动手探究, 是形成环境科学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环保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引发青少年对生态环境的兴趣, 使其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方法, 养成节约资源、循环使用生活物品、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等环境科学行为习惯, 形成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高中阶段的青少年, 其学习兴趣出现明显分化, 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阶段环保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则转变为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自己肩负的环境义务, 切实做到在衣、食、住、行、文娱等方面完成环境保护实践, 并逐渐形成环境责任感, 尝试参与公共环境议题的讨论与解决。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 该书提出分学段环保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 建立了环境科学意识、环境科学知识、环境科学行为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书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对各年龄段青少年产生实际指导意义的8个环境科学知识主题, 强调青少年最终具备的环境科学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具备搜集和处理环境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等;主动关注环境问题, 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等公益性社会活动, 肩负起自己应负的环境义务, 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个人生活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完成环保实践。

三是建立环保科普教学案例库, 发挥实践指导功能。作为一线教师开展环保科普教学工作的实践指导类专著, 该书区别于以往的环保科普活动的指导方案, 即从只关注单个的、局部的活动主题选择与活动步骤设计, 转变为对伴随学生成长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关注。该书基于环保校本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不仅对课程时间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评价及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而且精心设计了不同学段环保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并搜集了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 对教学工作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为任课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业务发展前景, 为校本教材的特色化、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留下了足够空间, 为扩大学生关注、参与环保事业的范围和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 该书涵盖的环境科学知识不仅包括地理、天文、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内容, 还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等大量的人文科学内容, 体系庞大而复杂。一线教师的学科背景虽然涉及人文、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 但均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边角, 尚不具备综合性较强的环境保护专业技术知识。而该书紧密围绕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 依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选取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分主题设计课程案例, 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过程和参考资料等, 对于中小学校开设环保校本课程具有切实的实践指导意义, 值得推广。

福建青少年科学素质 第4篇

【关键词】科普资源青少年科学素养

近年来,科学素质这个词语越来越多的被列入各个议题。什么是科学素养?《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将科学素养定义为“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许多方面,这些方面包括:熟悉自然界,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了解科学的一些重大概念和原理;有科学思维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认识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

科学素养可简约地概括为一个人的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和用科学的水平。如果是0~7岁的孩子是以家庭教育为主的话,那么当7岁的孩子背上书包迈入小学,他们便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在如此漫长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如何以最好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最有用的、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知识营养是值得各个学校探讨的问题。在这其中科普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对于我们着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来说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一直是我国科普的重点对象。2001年,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了《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为有效推进我国未成年人科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学校正规科学教育和社会科普工作互动不足、衔接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不能保证在校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接触科学。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将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技能?笔者在五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他们能说出的科普书的名字仅限于《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时间简史》、《昆虫记》等经典科普书,能说出的科普作家的名字更是寥寥。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阅读视野比较狭窄,更重要的是显示了我国原创科普作品的匮乏。

虽然现在有如《中国国家地理》、《文明》、《博物》、《中国科学探险》等刊物以全新的办刊理念,浓郁的人文色彩,精美的图文,多角度地阐释科学来展现了科学的魅力,但这并不完全适合这些还处在懵懂期的青少年。

而今,更为现代的科普推介手段正在推出,例如,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发展进步,尤其是电,视、互联网的兴起,以及社会公众对科技发展了解和参与的普遍愿望,大众媒体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今科普活动的前台,学生只需要坐在电脑前,鼠标轻轻一点便能获取各种各样得知识。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我们在科普资源利用方面应该“以青少年为本”,既协调好科学界、教育界、大众传媒界相互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运用文化娱乐形式,吸引大众接受科普,又完全立足于他们的兴趣发展,使科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因此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教育贯穿于科技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确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活动普及化、项目多样化和效果社会化的教育是我们科技教育的目的。为活动而活动,为竞赛而竞赛,把科技活动游离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之外,那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效果也会减弱,若要形成长效的管理、运作机制,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学校的科技教育注重和其他活动的结合,实现了科技教育的多赢局面。

学校科技教育活动以专题形式贯穿于一年的活动之中,有主题、有特色。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土地日、科技节等特定活动时间,开展全校性大型科普活动,开出科普讲座菜单,邀请学校教师或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展,普及科学知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乐于实践,乐于动脑,在广阔的活动大舞台上,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现在科学知识生产者和科学知识传播者存在着一种职业上不断分化的趋势。科学普及也将由过去的“万金油”演化成为一门“自立门户”的职业和专业,而不再是某种兼职和配角。在这种变化下,科学家无疑应更加积极关注和参与当代科学普及活动。今天科学普及主体的重心已经从传统的科学界转向了大众传媒界,参与其中的人群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大众传媒已成为社会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今日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也都倚重大众传媒。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的作用。

福建青少年科学素质 第5篇

(一)优秀竞赛奖:小学组、中学组、大学组各设一等奖100名,二等奖150名,三等奖200名,奖励对象为学生。

(二)优秀辅导奖:优秀辅导奖300名,奖励对象为科技教师、班主任和校长等。

(三)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150名,奖励对象为有关学校和主办承办单位等。

优秀辅导奖、优秀组织奖申报者需填写《河南省青少年科学素质网上知识竞赛优秀辅导奖申报表》(附件1)或《20河南省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申报表》(附件2),并于12月1日前将电子版发送到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办公室专用邮箱yqws0371@163.com。

八、有关要求

(一)本次竞赛是提高全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创新能力,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树立“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良好风尚的一次重要活动,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辖区青少年参与竞赛,努力做好竞赛各项工作。

(二)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宣传部、教育局、团委、文明办、素质办、科协要通力合作,对辖区的竞赛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及时转签分区竞赛文件,进行宣传动员。有条件地区可成立办事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当地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评审、表彰工作,督促学校积极参与。各级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并将有关信息向竞赛办公室报送。

(三)省竞赛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分赴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开展竞赛及有关活动宣讲,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届时要做好有关校长、科学老师等培训对象的组织工作。

(四)本次竞赛属于公益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名义向学校、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九、联系方式

福建青少年科学素质 第6篇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2.(2分)常用的创新思维方式包括综合思维、侧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3.(2分)成就动机是创新的动力因素,它激励和推动人们发动并维持创新活动()。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4.(2分)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着力提高我国原始科学创新和核心技术原创能力。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5.(2分)2018年5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寄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唯此“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一、选择题

6.(2分)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

A.基础知识 B.背景知识 C.广博的知识 D.专业的知识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7.(2分)创新思维的主导和灵魂是()。

A.心理因素 B.知识因素 C.智力因素 D.社会因素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8.(2分)创新能力的核心是()。A.创新思维能力 B.艰苦奋斗的毅力 C.掌握足够的知识 D.思维创新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9.(2分)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

A.心理因素 B.知识因素 C.智力因素 D.社会因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10.(2分)思维的深度主要由()代表

A.主动性 B.独创性 C.探索性 D.灵活性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11.(2分)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提出怀疑并进一步加以分析

A.经验 B.观点 C.解放思想 D.新的角度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12.(2分)创新方法的多样性是指()

A.当某一思路行不通时,及时地放弃旧的思路,转向新的思路 B.代表了思维的敏捷度

C.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主动放弃无效的方法而采用新的方法

D.具有立体的思维能力,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合适的答案。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13.(2分)创意从本质上讲,是()生产

A.感性 B.理性 C.激情 D.平淡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14.(2分)20世纪30年代奥斯本创立了第一种创造技法()

A.智力激励法 B.头脑风暴 C.和田检核表 D.等价变换法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15.(2分)默写式智力激励法被成为653法的原因()

A.3人参加,每人在5分钟内提出6个设想 B.5人参加,每人在6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 C.6人参加,每人在3分钟内提出5个设想 D.6人参加,每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16.(2分)提出创新思维“三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沃勒斯 B.沃拉斯 C.赫尔姆霍慈 D.肖夫斯唐姆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C 17.(2分)弗里曼在()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18.(2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

A.科技人才队伍素质和人力资源综合开发水平显著增强 B.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C.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D.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19.(2分)()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A.自主创新能力 B.创新能力

C.引进消化吸收能力 D.科技实力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20.(2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是()A.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B.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C.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D.加大改革的力度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二、科技人物发明成果

一、判断题

21.(2分)1975年,美国著名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比尔·盖茨和童年伙伴保罗·艾伦创建微软公司,经过努力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22.(2分)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从和朋友成立苹果电脑公司开始,陪伴了苹果公司数十年的起落与复兴,先后领导和推出了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23.(2分)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并缔造了电商帝国的中国企业家马云透露:阿里巴巴以及自己成功的秘诀,那就是梦想、学习和创新。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24.(2分)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1998年和好友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在模仿间不经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为中国人创造了全新的沟通方式,创造了中国网络领域一个经典的神话。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25.(2分)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中国企业家李彦宏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三、重要科学技术常识

一、判断题

26.(2分)2018年5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27.(2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为电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三次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原子能、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28.(2分)2017年5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宣布,在光学体系,研究团队在2016年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操纵的基础上,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第二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正确

29.(2分)2016年我国建成了口径为500米、有“天眼”之称的的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籍此科研人员可以收集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观测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30.(2分)2012年7月,我国”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和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31.(2分)上海光源是世界上同能区正在建造或设计中性能指标最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性能被优化在用途最广泛的X射线能区,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将产生重大影响。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一、选择题

32.(2分)12月29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频繁记录到来自超大质量黑洞CTA 102的伽马射线爆发。

A.2005年 B.2006年 C.2015年 D.2016年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33.(2分)2017年11月,新一期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发布,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连续几次获得冠军。()

A.二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34.(2分)()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35.(2分)目前,我国有了11000公里深反射地震剖面,意味着我国深地探测大国行列,成功研制了万米科学钻机,正在研制什么样的科学钻机。()

A.1.1万米 B.1.3万米 C.1.5万米 D.1.7万米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四、青少年科技教育与创新活动

一、判断题

36.(2分)2009年9月19日,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上,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青少年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强调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希望在青少年。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37.(2分)创客教育是指应用创客的理念和方式去改造教育,将“创意创新、动手操作、合作分享”意识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而开展的基于创造的的学习活动。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38.(2分)2017年8月14~19日,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的主题是: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39.(2分)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目前河南省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全省性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和载体,2017年举办的是第30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40.(2分)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河南赛区)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学科,旨在培养青少年对学科的兴趣,促进相关学科的教育改革,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后备人才的途径。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五、计算机与互联网安全知识

一、判断题

41.(2分)网页恶意代码通常是利用口令攻击来实现植入并进行攻击的。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正确

42.(2分)要安全浏览网页,不应该在他人计算机上使用“自动完成”和“记住密码”功能。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43.(2分)用户暂时离开时,锁定Windows系统以免其他人非法使用。锁定系统的快捷方式为同时按住WIN键和Z键。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44.(2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45.(2分)为了有效抵御网络黑客攻击,可以采用防火墙作为安全防御措施。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一、选择题

46.(2分)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

A.采用物理传输 B.对信息加密 C.使用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47.(2分)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这一攻击手段,属于()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48.(2分)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49.(2分)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种攻击手段属于()。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D.DDOS攻击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50.(2分)相对比较安全的口令是()。

A.跟用户名相同的口令 B.使用生日作为口令 C.只有4位数的口令 D.10位的综合型口令

上一篇:翻译合同模板汇总下一篇:浅谈档案信息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