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2024-07-11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精选8篇)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第1篇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信息需求的关系,概述了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对高校图书馆应据此采取的服务对策做了若干探讨.

作 者:刘文青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81刊 名:河南图书馆学刊英文刊名: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年,卷(期):29(5)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校学生 网络行为 图书馆服务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第2篇

国外图书馆个性化特色服务及对我国的启示

介绍了国外图书馆个性化特色服务的.类型和做法,对我国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特色服务进行了探讨.

作 者:张玉琢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哈尔滨,150027 刊 名:情报探索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G250 关键词:图书馆   个性化服务   建设   启示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第3篇

1 ORR概念及其优势

ORR(在线实时咨询)是指用户不必走入图书馆,就可以借助网络同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并获取帮助的一种同步电子交流方式。类似提法还有虚拟咨询、数字咨询、在线咨询、电子咨询和远程咨询等。

相比较传统的咨询服务,ORR的优势非常明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远程服务,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多种形式的服务,扩大了服务范围,延长了服务时间;2)方便快捷,用户只要能够登录网络,可随时随地获取这种咨询服务;3)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方式。实时咨询服务则可以通过同步浏览(co-browsing)等软件为用户服务。多样的选择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2 现代高校图书馆使用ORR的必要性

2.1 电子数据库发展的要求

现代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发展必然导致访谈式咨询的减少,并要求在线服务的跟进。例如,对于像宾州州立大学23个校区,且拥有300多个电子数据库的高校而言,丰富的馆藏资源,一方面为用户在科学研究方面带来便利,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许多具体操作方面的困难。ORR服务的引入通过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实时帮助,就能很好得解决了这一问题。

2.2 用户的需求

随着电子通讯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通过网络进行研究和获取信息服务。例如,谷歌的学术搜索服务功能受到众多大学生和研究工作者的广泛追捧。即使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学术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但因其简便易用,还是深受用户的青睐。

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多于光顾图书馆,只有少数具有特殊需求的大学生在信息检索方面更经常光顾图书馆。基于这一现实,显然及时引进ORR服务可以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

2.3 远程教育的进步

远程教育的进步也促进了虚拟学校的发展,并带来了大批的远程图书馆用户。远程用户不具备本地用户的很多优势,比如不能直接去图书馆咨询,只能靠远程网络获取服务。因此,通过引进ORR服务来尽快实现图书馆从传统的服务到虚拟服务的转移,已成为当前图书馆改革的当务之急。

3 成功案例——美国宾州州立大学ORR项目简介

3.1 ORR软件的选择

一般来说,基于高校图书馆的特点,ORR软件选择需要满足以下需求:1)能提供一对一的服务;2)支持馆员和用户合作浏览;3)支持工作人员之间的任务移送;4)支持多校区分散式服务;5)支持对用户的跟踪服务;6)可以让用户排队等候;7)允许延时记录;8)做好任务记录;9)创造统计式报道;10)支持电子邮件服务。表1介绍了符合上述要求的几类国外相关软件,并对其特点进行了简单归纳。

为了使广大师生能够充分利用丰富馆藏资源进行研究,该校在选择ORR软件时,充分考虑了本校校区分散、电子数据库丰富、图书馆经费预算相对充裕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了LSSI/Virtual Reference Desk软件。成功实现了现有馆藏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 其它配套措施

1)在人员的配备方面,因为ORR咨询不仅要求馆员具备相应的咨询知识储备,还需要他们能够灵活回答较为复杂的咨询问题,这对优秀馆员的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宾州大学让不同校区的馆员共享同一个咨询问题库,在不增加雇员的情况下成功解决这一问题。

2)制定了包括服务时间、重要用户、员工聘用和培训等一整套的服务标准。还对馆员的服务水平进行了量化规范,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了管理行为。

4 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ORR服务的几点建议

要想进一步推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虚拟化建设,引入相应的ORR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参照美国宾州大学的成功经验,我国高校在推进这方面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完善一下几点工作。

4.1 做好人才培训和引进,突破人才障碍

ORR服务的引进对馆员的很多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包括计算机水平、图书馆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等。除此之外,馆员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国内高校应定期开展对咨询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馆员的咨询服务水平。

4.2 软件选择兼顾软件本身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对于大学来说,组织结构和大学文化对于决定图书馆服务的方向起很大的作用。由于当前ORR软件种类繁多,其功能和价格上也存在差异,因此,要综合考虑相关实际,选择或定制一种合适的软件。

4.3 加强图书馆间的合作式ORR咨询服务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学校,普遍面临经费紧张和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在开展ORR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同一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馆际合作,采取数据库和咨询问题库共享,人员优化配置等方法,促进国内高校图书馆的ORR咨询服务的发展。

5 结论

基于当前国内不同高校图书馆的虚拟化程度存在差异,国内高校在引入此项服务时,应兼顾软件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做好人员培训和引进工作,加强合作,逐步加快我国图书馆的虚拟化建设。

摘要:该文首先通过对ORR咨询服务概念的介绍,说明了未来一阶段通过开展ORR服务进行图书馆虚拟咨询服务改革的必要性,之后通过具体分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ORR项目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ORR咨询服务,进行虚拟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在线实时咨询,高校图书馆,虚拟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Moyo,M.Lesley.Reference anytime anywhere:towards 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 at Penn State[J].The Electrical Library,2002,20:22-28.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第4篇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信息需求的关系,概述了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对高校图书馆应据此采取的服务对策做了若干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47-03

1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信息需求是信息行为的起因和动力。信息需求是人们在面临各种意向和问题时所产生的内在的获取信息的欲望。信息需求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动机,并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进一步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制订满足信息需求的目标和途径,最终采取适当的行为获取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需求的动力因素作用的结果就是使人产生相关的网络行为,“网络信息行为就是网络用户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的支配下,利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信息检索、选择、交流、发布的活动”。

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常会产生各种信息需求,根据所需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大致分为:学科文献型需求、综合信息型需求、沟通交流型需求、文化娱乐型需求、信息咨询型需求等类型。根据穆斯(Mooers)定律和齐夫(Zipf)最小努力原则,人的信息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网络消弭了影响信息传播的主要障碍,积聚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使各种形态的媒体信息都能得以有效传播和转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多种网络应用工具为他们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和高效手段,网络环境下,他们的信息需求更容易被激活和转化为相应的网络行为,并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其网络行为,使其信息需求趋于得到更好的满足。随着社会网络化发展和高校学生对网络利用的常态化,他们将逐渐从尝试到习惯甚至在生活中依赖通过网络解决各种信息需求问题,网络行为必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2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类型

2.1 学科文献的检索和获取行为

学科文献需求产生于高校学生的学习研究需要,对文献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也将随着他们学业的进步而逐步提高和增长,特别是在他们面临课题任务、从事论文写作的情况下,将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所需的学科文献和资料信息,相关的网络行为具有动机强烈、目标明确、过程集中等特点,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2.1.1 通过校园网或电子阅览室利用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高校图书馆为本校用户自建、购置、获得远程使用权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如书目信息、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资料等大都具有资料收录齐全、学术价值高、更新及时、检索效率高,易于传递获取等优点,通常能为高校学生提供最主要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源一般显示和链接在图书馆网页上,并得到推荐和利用,易于为高校学生所获知和接近,是高校学生快捷获取学科文献的首要选择。掌握了数据库检索知识的学生大都能较好地利用这部分文献信息资源。

2.1.2 从因特网资源中搜索、选择、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在馆藏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为全面收集到所需的文献和信息,高校学生也会尝试从因特网资源中搜索获取有关资料加以补充。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海量、动态、无序、分布存储等特点,学生能否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学科文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信息素质和上网经验,其信息需求的强度、动机、目标,检索技能以及对信息的评价、选择能力和对网上资源分布的了解程度等都会影响网络行为的效率和结果满意度。相关的网络行为比较复杂,除主要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外,有时也会利用网站的主题分类目录,以及从可能包含相关资源的网站中进行信息挖掘,涉及的资源类型也更为丰富,包括网页信息、网络数据库资源、数字化文献、多媒体资料等。

2.2 网络综合信息的浏览、检索行为

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是丰富而广泛的,除专业学习外,他们也经常关注与社会生活和个人兴趣有关的综合性信息,内容涉及时政要闻、人文科技信息、文化娱乐信息、招生就业信息、行业和商品信息等。互联网不仅包含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内容,而且上网比直接利用这些传统媒体更加方便、快捷、及时;同时网上信息量更大、更能满足个性化选择的要求。现在,高校学生更倾向于从网上获取综合性信息,尽管上网目的、习惯和偏好不同,但总体来说这种网络行为能使高校学生显著扩展知识、及时捕获有益信息,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学生在获取这类信息时一般通过网页浏览和信息检索两种方式:网页浏览行为(Browse)是指用户在事先缺乏明确信息需求目标或特定意图情况下的网上信息查寻行为。一般是通过浏览网页主题信息、跟踪内容链接获得信息内容,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但往往能够发掘到意料之外的有用信息,并使潜在的信息需求得以激活;信息搜索行为(search)是指用户利用网络搜索工具查找特定信息内容的方式。一般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词搜索包含相关信息的网页或逐级浏览网站提供的主题分类栏目(或目录),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有目的、快速地查找信息内容。

2.3 网络咨询行为

高校学生的网络咨询行为主要指利用机构网站提供的咨询服务系统,或通过网络用户互动模式获得特定信息、解答疑难问题、索取文献资料等的行为方式。尽管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但学生们有时也难以获得一些确切的信息和资料,便运用网络咨询方式获得。网络咨询行为主要有提问咨询方式和查询咨询方式两种。提问咨询方式是通过机构为用户提供的实时在线咨询系统、邮件咨询系统、留言板等咨询平台提交特定的问题并获得答复。例如,高校图书馆的网上咨询平台经常受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们也常通过咨询行为从网上机构获得有关求职、招生、考试等信息或传递文献资料;有的学生也利用类似于“基维百科”等网络互动知识交流模式和平台提交问题并由其他网民提供解决方案。查询咨询方式主要指在特定的咨询信息系统(或数据库)中搜索具体信息的方式,如在特定系统中查询考试成绩、个人资料、商品目录等。

2.4 网络交流行为

网络交流行为指“用户之间以因特网为交流平台,以数字内容为传播对象,相互在线交流信息的行为”。许多高校学生都有较强的社交沟通意识,使其成为网络信息交流中十分活跃的群体。高校学生重视网络交流的主要原因是:(1)网络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环境限制,具备优异的便捷性和费效优势,对于时间、精力、生活空间相对有限的高校学生来说,网络交流能起到良好的信息沟通和扩展联系功能;(2)网络交流工具提供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邮件等多种交流方式,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3)网络交流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符合高校学生对独特见解和自由表达的追求。常见的交流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交流、实时在线交流、BBS交流等。为满足和引导高校学生开展网上交流活动,许多高校都在校园网平台上建立了有校园文化特色的网络交流空间。参与网络论坛信息发布也是高校学生中常见的网络交流行为,论坛发布的议题和讨论能促使他们从多维角度审视和了解社会,获得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信息,自由辩论式的交流氛围使不同观点在交锋碰撞中催生了参与者的理性思考。

2.5 网上娱乐行为

随着网络娱乐文化的兴起,互联网上提供的娱乐内容也极为丰富多彩,吸引了不少高校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他们在紧张单调的学习之余,也乐于开展网上娱乐活动,以此达到调节心理压力,寻求生活乐趣的目的。高校学生普遍喜爱的网上娱乐活动有视频点播、音乐欣赏、参与虚拟社区活动、参与网络游戏、阅读网络文学等。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一些高校学生从乐趣和实际需要出发也开始涉足网上购物和网上交易活动。网上娱乐自主性强,可自由选择,健康的网络娱乐可使学生舒缓学习压力,发挥个人特长,满足独特爱好。

2.6 不良上网行为

网络行为除涉及到需求和技能因素外,还涉及到道德规范的制约。有些高校学生因素质和知识欠缺,在上网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包括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传播虚假信息、浏览反动或淫秽网页、放纵网络暴力、沉迷网络游戏,极个别的甚至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从事黑客活动等,这些不良的网络行为给个人和网络社会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高校学生应当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自律意识,以避免和纠正这些不良网络行为,同时,图书馆人员也应当通过宣传和教育手段、辅之以监控和督导方式制止个别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3 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3.1 高校的网络环境

高校的网络环境对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上网的方便性、上网时间、上网费用等方面。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远未达到普及程度,网络用户分布不均,许多学生是在进入高校后才开始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自备电脑的学生也不多。高校学生能否经常上网,能否尽快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其网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网络设施和学生上机培训体制是否完善。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不仅要重视馆藏资源的开发投入,也要充分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投入,在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时间、电脑数量和质量、应用软件的配备、上网收费、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尽可能加以改善,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上网条件。高校还应不断升级完善校园网设施,使学生在教室和宿舍都能方便地上网。上网条件的改善,能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其学习和满足信息需求。

3.2 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一般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的信息素质。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意识、网络应用能力、网络伦理观念等因素可综合形成其网络信息素质,调控其网络行为方式。良好的网络行为体现为高效、熟练地获取网络信息;客观、准确地评价网络信息;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网络信息;自觉维护网络社会公德和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等。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高校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除开展文检知识教学和馆藏利用培训外,也应注重为学生介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和网络伦理知识,强化其网络应用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服务和上机指导,解决他们在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时遇到的问题。

3.3 对网络资源的了解程度

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和分布式特点使重要的信息处于分散和隐没状态,用户如果对网络资源的分布情况缺乏了解,通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搜索和选择,也容易漏掉重要的信息。据我们了解,有些高校学生常因缺乏了解而忽视利用馆内的数字资源,只在因特网上盲目地搜索资料,效率和效果都较差。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尽早对学生开展文检知识教学和数字资源利用培训,使他们尽快了解和学会利用图书馆高质量的网上资源;图书馆的网络主页上也应突显数字资源的标识和内容介绍,并附加使用培训课件,使学生们更易于了解和使用。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应重视网络学科资源导航工作,选择、搜集与用户学习、科研有关的网页信息和网址,帮助用户获知和快速找到网络中的重要学科信息。

3.4 使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应用工具的熟练程度

利用馆藏数字资源和因特网资源,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还应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应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发展日趋专业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如google、百度、yahoo等主要网络搜索引擎除提供网页内容搜索和分类导航服务外,还有知识库、字词典、用户定制、网页翻译等多种服务功能。不同数据库,特别是中文数据库与外文数据库之间,专业数据库之间在检索界面、检索功能方面也有一定差异。高校学生对检索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熟练程度表现出水平不一的现象,突出反映在数据库检索过程中。学生在接受文献检索培训前,大多只习惯使用简单搜索工具,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检索效果;而接受了文检知识教学和数字资源利用培训的学生,经过实践练习则能灵活地使用检索策略、较好地掌握多种检索方法。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检知识教学和指导学生上网时应把检索技能和检索工具利用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此外,为帮助学生方便地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上也应安装并指导学生使用词汇工具、翻译软件等各种应用软件和工具。

总之,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既有普遍性模式,也有不同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外在的指导能帮助他们培植良好的网络行为,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文检课和培训活动对高校学生开展集体教育,通过咨询服务和上机辅导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最终目的是使高校学生能够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满足其各种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书宁.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4,(7).

[2] 邓小昭.试析因特网用户的信息交互行为[J].情报资料工作,2003,(5).

[3] 郭素红.论网络环境下信息失范行为及其人文管理[J].现代情报,2004,(4).

[4] 冯花朴.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6,(2).

[5] 张卫群.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06,(8).

[6] 郭家义.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用户信息行为的收集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3,(1).

[7] 邓小昭.试析因特网用户的信息交互行为[J].情报资料工作,2003,(5).

[8] 严慧英.影响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的主体因素[J].情报杂志,2004,(4).

[9] 邓小昭.因特网用户信息检索与浏览行为研究[J].情报学报,2003,(6).

[10] 孙林山.我国信息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分析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06,(5).

[11] 曹双喜,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述略[J].情报杂志,2006,(2).

[12] 白海燕,赵丽辉.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3] 朱明泉等.互联网信息搜索用户行为模型的探索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4).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第5篇

1现今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行为失范的审视

网络伦理, 又称信息伦理, 它是调节网络世界中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概述与总称。伦理行为失范是一种伦理道德行为失去规范和秩序的现象。网络伦理道德失范即意味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道德规范出现了依靠性、不可知性、反伦理性、反道德性及道德冲突等一系列特征与行为。这一系列行为得不到国家法律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有效制约与监管, 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能力又十分有限;导致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真空, 更造成了道德行为缺失的空白地带及无限制的约束行为,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说,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趋于愉悦, 全天候的网络游戏

游戏的愉悦性往往使玩者乐此不疲, 众多游戏开发商就充分利用人们趋于轻松愉悦的心理取向及网络的普及性和虚拟性等特点, 为网民提供了一个任由其发挥才智、张扬个性且能愉悦身心的绝佳互动空间。由于远离父母及教师的严格监控, 加上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制力, 就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 乐此不疲、无法自拔。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 更浪费了他 (她) 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耽误其学业, 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1.2 陷入诱惑, 经常观看浏览各种色情网站

由于利益的驱使及网络商业化的渗透, 使网络色情信息遍及世界各地。大学生又处于青春期, 色情网站对其具有较强诱惑力。据有关部门进行的一项关于网民浏览网站类别的民意调查, 发现浏览色情网站位居第五位;在大学生中, 80%以上的学生曾浏览过黄色图片或文字, 40%以上的学生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可见, 它已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最大祸害之一。

1.3 疏于规范, 做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互联网的自主性以及社会道德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 导致一些高校大学生放纵自我, 甚至陷入违反犯罪的境地。据有关部门调查, 一些高校生出于好奇或慾意显示自己非凡的本领, 充当网上黑客, 创办黑色网站, 更有一批高校生无视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 利用其掌握的互联网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其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散布不良信息及谣言, 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诽谤、辱骂;②非法窃取信息, 侵犯别人知识产权, 散布反党反人民言论;③盗取国家高级机密;④窃取他人私密账号, 获取不不义之财。诸如此类的一些行为破坏了网络安全, 扰乱了社会秩序。

1.4 游与网上, 使人情冷漠至人际关系疏离

网络交往剥夺了同学之间直接交往的机会, 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 人与人之间心理隔膜、关系的疏离。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里与远方的网上朋友联系, 却不善于与现实生活中的邻近伙伴沟通, 或适应不了周围的真实环境, 造成个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一种封闭的“部落化”倾向。

2当前高校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原因

2.1 网络的虚拟性是当前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直接原因

与现实社会相比, 网络空间显著的不同是它非物质的虚拟空间属性。网络空间的交互性、虚拟性、共享性等特点, 使社会虚拟化。现今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有别于以往“人—人”面对面的接触, 而是一种“人—机—人”的符号交往形式, 这种虚拟化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差甚远。现实社会中, 每个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较充分地展现在交往对象面前, 但是在虚拟社会中, 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都被掩盖, 只留下一种假想的界面形式, 甚至这种形式也不确定。正是网络的这种虚拟、隐蔽特征对传统伦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并致使现实生活中的传统伦理在网络社会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从而直接导致了网络伦理失范行为的层出不穷。

2.2 网络建设不完善是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客观原因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 但与之相应的网络体系建设却相对落后, 致使现代技术与传统道德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源于以下四方面:第一, 网络本身的技术功能特点是催生这种道德冲突的物质土壤。第二, 现行知识价值和人才评价体系是产生这种冲突的思想根源;第三, 网络道德立法的滞后是产生这种冲突的客观环境;第四, 网络道德对个性化的高度认可与传统伦理评价机制之间的矛盾, 是这种冲突产生的人文环境。网络技术、网络立法及网络道德等建设的先天不足导致了网络的安全性不高, 各种漏洞后门普遍存在, 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快捷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 极易产生网络伦理失范问题, 因此网络自身建设的不完善是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客观原因。

2.3 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相关教育的缺位是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习惯养成和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精力充沛, 猎奇心强, 想象力丰富, 喜欢追求刺激, 但他们在认知水平、辨别能力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自制力较弱, 尚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观。虽然网络满足了他们学习生活的需要, 但面对网络上多元的价值取向及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 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容易被误导而步入歧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大学生自身特点就迫切需要网络伦理教育对其进行引导,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只重视网络技术教育而忽视网络伦理教育, 甚至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华而不实”, 面对网络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也束手无策, 这些因素都为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问题的产生及蔓延埋下了祸根。

3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调控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在参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调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具体表现在:

3.1 资源优势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限性、人工性、有序性、积累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当今大学生的资源需求, 为其提供庞大的理论体系和理论依据, 使高校群体的信息组织更加有序, 同时能够汇集各种信息机构, 跨越了时空限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满足高校群体的特定需求;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完整的馆藏资源, 而且文献类型较多;高校图书馆的经费, 较有保障, 信息来源渠道较为广泛, 这些资源为参与网络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知识管理与知识组织能力, 避免了信息污染与知识存储无序化, 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和优化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现在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 我们各地的图书馆不仅拥有自己的局域网, 而且还可以通过我们的互联网与国内外的各地图书馆建立连接, 这样我们图书馆在计算机这个领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交流。现在各网上图书馆都具有文件检索、电子阅览等很多实用的功能, 这些都为我们图书馆的网络伦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3.3 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具有显著的人才资源优势和自主创新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和具有信息组织、加工、开发和利用经验的队伍, 他们的参与能更好地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注入人性的活力, 在网络技术的配合下将会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知识学习, 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成为道德素养高的人, 高校图书馆的人员优势将在不久的将来渐渐凸显,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4 环境优势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具有不可比拟的继承性和传播性,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志, 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必须表现出一定层次的文化品位。每一个高校的图书馆在它的校园内总是学习氛围最重的地方, 图书馆是求知的地方,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求知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世界上大多数有志人士的成长也离不开图书馆, 所以图书馆的环境作用还是不可或缺的。

4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调控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还处于一个开始的阶段, 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 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在大学生的一个目前状况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以便我们相应的调节我们的教育方式, 以适应现在这个全面发展的时代, 找到有效合理的方法途径。

4.1 开展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构建网络伦理道德新体系

俗话说的好“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和引入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 我们可以“吸其精华, 去其糟粕”。同时我们也要结合我国现在的网络教育状况, 以总结出更加有效合理的方法, 并且将网络伦理教育纳入大学德育课程体系,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 调节和改变其网络失范行为。

4.2 开设网络信息检索课,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图书馆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讲座, 来提高大学生的对网络好坏信息的认知能力, 增强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组织老师近距离的去和同学们交流, 去帮助他们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 是他们更加容易的找到他们所需的资料的同时避开不良的网络资源, 这将大大地提高同学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建立反馈机制, 以方便大学生对我们提出合理建议, 我们也能了解他们的需求。

4.3 发挥图书馆导读服务功能, 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的宝库, 同时它也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我们都知道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张我们的见识, 会对我们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读书小组或举办读书交流会等方式, 利用文献、专栏、文摘、书评、读后感等等方式向学生推荐好书,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 并向他们介绍读书方法和技巧, 帮助他们提高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我们还可以开展讨论答疑, 及时的与学生们沟通, 可以使他们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这对我们建设良好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观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

4.4 加强网络建设工作, 匡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通过加强网络安全等自身建设途径, 净化我们的网络空间, 为我们的莘莘学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网上免受不良信息的诱惑, 广泛汲取人类文化知识财富, 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打下牢固的基础, 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国家也会因此迈出前进的步伐, 站到世界的前端。

5结语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第6篇

【关键词】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特点;启示

【作者单位】刘吉红,保山学院图书馆。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职能由来已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进。进入21世纪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发展迅猛,这种技术革新极大地影响了学术成果的产生、搜集、组织和传播,学术出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美国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始探索学术交流服务的新模式。2013年,Jaguszewski 等人在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的报告中指出,学术图书馆面临学术交流与传播途径变革,应将教、学、研整个工作流程或生命周期的需求作为提供服务的核心,而不应再将资源提供作为学术出版服务的核心。在当前知识服务的需求下,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为关注。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早在1988年就已经开始,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特点,积累了许多我国可以借鉴和利用的经验。

一、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特点

1.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期刊出版服务特点

据2008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统计,有88%提供出版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主要业务。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期刊出版服务方式当前主要以e-Pubs为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普渡大学图书馆。作为普渡大学数字知识库的组成部分,e-Pubs除了机构知识库的界定,还是一项可对普渡大学图书馆学术期刊成果搜集、组织、存储和分享的服务。e-Pubs从2006年开始为学术期刊提供出版服务,通过与出版社的合作对开放存取期刊等进行出版。e-Pubs的出现,将集成式的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呈现在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面前,并提供了便捷的网络访问途径,大大提高了教师与科研人员学术资源获取与交流的效率。作为一项开放存取学术期刊出版服务,e-Pubs可提供很多免费学术内容,其收录的学术刊物众多,支持对象并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面向全球用户,支持多种搜索引擎的收录和索引,可供全球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免费查询和下载使用。e-Pubs的成功运作大大提升了普渡大学学术成果的被检索率与利用率,促进了其学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2.美国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出版服务特点

为了更好地支持高校学术团体的学术研究活动,满足其数据存储及出版的需求,美国高校图书馆除开展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外,还广泛开展机构知识库出版服务。据统计,在美国约2/3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具有机构知识库服务性质。知识库出版服务可涵盖多种学术内容,文件格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具有非常高的使用率,促进了学院内人员的学术交流,受到了学院内各类用户的广泛欢迎。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该学院和休利特帕卡德公司联合开发建立了Dspace 机构知识库,存储了院内研究人员的文档、多媒体出版物、音频文件、数据集等多种格式的数字型研究成果。学院内科研人员均可以通过网页界面在Dspace中方便地存储、传播自己的学术成果,也可以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与利用。另外,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大部分机构知识库都提供了学术成果下载统计服务,为科研人员及时了解自己成果的传播与使用情况提供了便利。

3.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出版服务及其他配套服务特点

特色馆藏出版服务是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中一种较高层次的出版服务项目。该服务项目要求图书馆在立足自身馆藏的同时,对相关专题文献进行广泛搜集、系统研究和深度挖掘。例如在加州大学图书馆的马克·吐温项目(Mark Twain Project Online)中,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对马克·吐温相关资料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搜集与整理,目前该项目拥有马克·吐温的2部文学作品以及2300多封首次面世的书信等资源,而且该项目支持全球用户无限制和直观地免费获取。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出版服务在支持学校图书馆出版服务活动的同时,提升了图书馆特色馆藏的知名度,促进了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广泛传播,使馆藏特色资源的价值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挖掘与展示。

与此同时,美国高校图书馆还广泛开展了各种附加服务。2013年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发布的《图书馆出版名录》显示,名录内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共提供了34种附加服务。在诸多附加服务中,最受用户欢迎的是版权信息服务、平面设计服务、出版社对待开放存取政策的态度说明服务等,这些附加服务有力地支持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顺利开展。

二、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特点对我国的启示

1.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学术出版服务的重视

从当前学术出版趋势可以看出,各国高校图书馆都在大力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将其作为网络环境下学术交流服务的重要工作,并通过学术出版服务来推动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共享。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变化与需求,加强对学术出版服务的重视。首先,为了使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能像美国高校图书馆一样有效和有序开展,我国高校可成立专门的学术出版服务机构,建立学术出版服务交流工作办公室,为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提供组织、实施等帮助,使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工作得到科学的统筹管理,推动其具体工作有效开展。其次,我国图书馆学会可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交流服务的实际情况,成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交流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进行宏观指导,使高校图书馆从思想上重视学术出版服务,并采取相应措施推进更多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工作。

nlc202309012101

2.大力倡导开放存取服务,积极组建高校机构知识库

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服务中可以看出,开放存取是该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学术与政策保障,高校机构知识库是开展该服务的有效工具。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信息中心的优势,联合各兄弟院校图书馆及各研究机构大力倡导开放存取服务,积极组建自己的机构知识库。2012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活动,该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包括国家科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内的14家图书馆及研究机构于2012年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机构知识库推进工作组。我国的开放存取宣传工作及机构知识库创建工作正在火热开展中,但效果仍不甚理想,还需图书馆界及学术界广大同仁共同努力。

3.根据图书馆馆藏资源明确学术出版服务重点

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资源相对丰富,在学术出版上应根据自身馆藏资源明确学术出版服务重点,为各类科研项目提供更多支持。在学术出版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性,为学术出版服务提供多方面帮助。高校图书馆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科研保障部门和信息中心方面的优势,深入挖掘本馆的馆藏、人力、技术等资源,为学术出版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立足自身资源,有着明确的适合自己的目标,着重不同领域的学术出版服务。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除了要明确出版服务的目标,还要明确其服务对象、出版物类型等内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主要展示高校师生学术成果,为高校发展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提供支持;出版服务的对象,通常以校内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我们只有明确服务的目标和对象,才能对有针对性地提出出版服务需求,并选择恰当的运作模式。

4.加强与出版社的合作,促进学术出版服务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作为一项系统的新型服务,不能孤立存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及服务方面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已经建立了数十个高校图书馆联盟,各高校图书馆联合开展文献资源建设、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阅读推广等一系列合作,提升了单个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过,在出版方面,当前比较专业的仍然是出版社,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可加强与出版社及不同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充分利用出版社编辑、技术、传播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及专业出版工作来保障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顺利开展,对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的最佳实践方式进行探索,为高校学术交流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除核心期刊、论文、专著出版活动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为用户提供一些附加服务,附加服务可参考《图书馆出版名录》,将学术成果服务的各个方面都融入其中,通过多样化的学术出版服务完善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体系。

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已经趋向成熟,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少经验都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吸收和借鉴。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学习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经验,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1]游祎. 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2014(6):94-96.

[2]Justin Gonder. Mark Twain Project Online[EB/OL].http://www.cdlib.org/services/access_publishing/publishing/pastprojects/marktwainproject.htmlrankings/national-universities,2015-07-08.

[3]鄂丽君. 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开放存取出版服务[J]. 图书情报工作,2013 (12):101-105.

[4]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Office for Literacy and OutreachService (OLOS)[EB/OL]. http://www.ala.org/offices/olos, 2012.

[5]赵惠芳,毛一国. 学术交流新模式:图书馆出版服务[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13-17.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第7篇

一、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络服务现状分析

国家档案馆网站是反映一个国家档案网络服务现状最好的平台,以下笔者将以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http://www.archives.gov/)为例加以介绍。

1. 网站界面友好。友好的界面是一个网站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的界面设计更为人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个性化服务。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首页最醒目的地方设有“ResearchOurRecords”、“VeteransServiceRecords”、“Teachers' Resources”、“Our Locations”、“Shop Online”五大板块,这五大板块是美国国家档案馆通过公众对档案类型的利用率进行统计,选择利用率最高的五个类型进行设立的。点击“ShopOnline”一栏,其中的“e Store”专栏是以公众的点击率为主进行统计,提示用户该版块中最受公众欢迎的9类产品,如服装、家谱、序言杂志、书籍等。可见这样的设计更注重民意、也更便于公众的利用,体现出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个性化服务的一大特色。(2)注重检索工具的研发。美国国家档案馆始终高度重视计算机检索系统的研发,近年来最 新推出了GuidetoFederalRecords、MicrofilmCatalog、Archives Library Information Center等一系列检索工具。以下笔者介绍现阶段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主要应用且技术成熟的三种检索工具:1Archival Research Catalog(译为档案检索目录,简称ARC),它于2002年10推出使用,用户通过ARC可检索到美国国家档案馆一馆、二馆及13个美国总统图书馆中几乎所有可公开的档案资料,其中包含448000件经数字化后生成的档案。ARC搜索引擎主要提供关键词、主题词、数字化形式、日期、人名等检索途径 , 以便于用 户检索利 用。2 Accessto ArchivalDatabases(译为档案数据库通道,简称AAD),主要提供以电子形式创建和存储的政府文件检索利用的服务。用户通过AAD可检索到8500万份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主要来源于30多个联邦机构及部分的捐赠[2]。并且AAD设有高级检索,可对问题进行精确检索。3Online Public Access (译为在线公共通道,简称OPA), 它可从ARC、ADD、ERA(Electronic Records Archives)中检索到大量的档案信息,其中OPA可以从ERA中检索到近百万份电子文件,而这些电子文件在其他地方是无法检索到的[3]。从2012年OPA开始逐渐取代ARC,到目前为止OPA已涵盖了ARC所有的数据及大部分功能,等到OPA功能全面开通后将会彻底取代ARC。此外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首页的“Resources”一栏中设有“FAQs”(常见问题解答)专栏,该专栏中对这些检索系统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即使对检索一窍不通的用户也会很快掌握要领,使用户及时、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的档案资料。

2.档案质量保障。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上的档案信息主要可分为原始生成的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两大部分。(1)原始生成的电子文件。美国拥有整套完整的电子文件移交制度,并且对于原生电子文件真伪的辨别,美国国家档案馆更是采用目前最为成熟的电子签名技术、多媒体数字水印技术等,保证了其网站上提供的原生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2)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上大部分的信息主要还是来源于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如何保障纸质档案数字化后的质量对于美国国家档案馆来说十分重要。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国家档案馆更善于借势,它主要采取合作开发模式,借助合作伙伴的能力进行数字化工作。

3.服务方式。传统的服务方式早已无法满足美国国家档案馆及公众的需要,早在2009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就开通了第一个Twitter账户,美国国家档案馆通过Twitter上传的一段视频日点击量就达到了1.5万人次;而美国国家档案馆开通的第一个Facebook账户,目前已有17个国家超过1.4万名粉丝的关注,并且这人数以每周100多人的速度递增[4]2。

4. 服务收益。首先,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自身拥有“ShopOnline”版块,该版块中出售的产品不仅质量有良好的保证,而且种类也十分齐全,其中包括书籍、缩微胶卷、文档复制品、照片等档案资料同时还出售衣服、杯子、家居与办公等周边产品,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不定期的还会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得到了许多用户的认可与喜爱。美国国家档案馆通过“Shop Online”服务,每年都会从中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其次,美国国家档案馆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获得收益。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就与亚马逊网站等公司建立商业合作伙伴的关系,截至2008年底,美国国家档案馆从这项合作中收益近百万美元 [5]4。此外,美国国家档案馆还与NHD(NationalHistory Day)等机构进行商业合作并创建了名为“Our Document”的网站。众多的商业合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二、启示

通过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络服务现状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定的启示,找出导致我国档案馆网络服务现状的问题所在。

1.观念问题。(1)从档案馆层面看。我国档案馆对于档案始终持有重藏轻用的观念并且根深蒂固,公众想获取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就基本要去实体档案馆查询,而实体档案馆也只能提供给公众“一定”的档案服务。例如,用户去档案馆索取一份可公开的电子文件形式的档案资料,而档案馆只能通过内部网络提供用户对所需档案资料的查阅及纸质的打印件,而不提供该档案资料电子形式的复制品,也不允许用户下载。在这种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导致用户从实体档案馆获取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都如此困难,可见对我国档案馆网络服务的发展影响有多大。其次,正常情况下档案馆对于带有密级的档案,其密级期限结束后会再次鉴定档案的价值来判定该档案是否延长保密期限或公开。而实际情况是档案馆对其档案价值进行再次鉴定时多会选择延长保密期限。这也导致了档案馆网站可提供的信息极少。(2)从档案馆工作人员层面看。公民能否获取档案馆的电子文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这方面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就具有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在他们的观念里,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服务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此他们始终站在档案利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尽可能地把方便带给利用者[6]89。而我国档案馆采用公务员考试的制度来录取工作人员“,中国式的公务员”工资稳定、待遇好、只要不犯重大错误永远不会被辞退,被人民公认为“铁饭碗”,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没有任何的竞争压力,对于他们来说有或没有公共服务意识并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收入,因此这就导致我国档案馆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公共服务意识。作为一名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观念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提供档案馆的电子文件信息供公众获取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2.法律问题。美国在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中规定对于到期的档案,如果不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都应及时开放。在1996年出台的《电子信息自由法》中规定美国公民可根据美国的《电子信息自由法令》要求NationalArchivesandRecords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简称NARA)公开某些文件,如果公众的要求遭到拒绝,任何公民都可以向NARA的署长或副署长申诉,也可依据《电子信息自由法令》申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7]40。这种救济制度不仅保证了公众获取电子文件信息的权利不会轻易受到侵犯,也为档案馆的网络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我国《档案法》并没有这种救济制度,相反出台了档案开放的责任制度,即应公开的档案若不公开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而开放了本不该开放的档案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也导致了档案馆出于害怕泄露机密的心理,将本应该开放的档案继续保密。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第8篇

关键词:澳大利亚 国家图书馆 志愿者 图书馆事业

中图分类号: G279.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1-0027-04

The Volunteer Service Practice in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volunteer activities of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whole practice in details, including service content and time, volunteer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evaluation and agreements and so on, then points out that China should carry forward volunteer culture actively, establishing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olunteers and libraries.

Keywords Australia; national library; volunteer; librarianship

一般来说,志愿是指在没有强制的前提下个人的自由选择,而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通过志愿者(Volunteer)这个词的来源,即拉丁文VALO或VELLE,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带有强烈的希望与决心,愿意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此,我们认为,图书馆志愿者就是自愿无偿为图书馆提供相关义务服务的人。

在国外,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随处可见,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开放程度的加大,国内少数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对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认识不足,即使引入也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政策,缺乏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措施,这些问题将阻碍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笔者通过搜集国外志愿服务的案例,了解到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自1989年起,就开展了“志愿者服务项目”(The Volunteer Program),该项目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支持和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机会。自启动以来,已有23年的历史,无论在图书馆日常服务中还是在临时性的活动中,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运作模式。据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显示,2009年至2010年,共有77位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生活经历的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占当年馆员人数的15.68%,协助工作人员回复约2000位图书馆注册会员的提问,并帮助接待了国内外大约54万的到馆读者[2]。本文拟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其高效的志愿者管理与保障机制,试为我国图书馆进行志愿者管理与运作提供参考。

1 志愿者服务内容与服务时间

澳大利亚每隔几年都会针对本馆实际情况,更新“志愿者项目政策”(Volunteer Program Policy),不断完善其管理体系[3]。一般来说,志愿者会被分配到3个区域开展服务:一个是展览区域(Exhibition Gallery);一个是馆藏区域(Pictures,Asian,Manuscript and Ephemera Collections),此外还有其他服务区域(Imaging Servi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4]。经过不断摸索,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按照服务期限的长短,将志愿者服务项目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的、需要定期确认的,被称为“前台服务”(Front of House),另一种是相对长期的、半年确认一次的,被称为“后区服务”(Behind the Scenes)[5]。两种服务项目分别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

1.1 前台服务

志愿者参与前台服务需要定期进行确认。这类项目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咨询类服务(Foyer Information Desk),参与咨询服务的志愿者主要利用周末和公共假日向读者提供有关图书馆服务和设施的信息,这种服务持续时间较短,主要是业余休息时间;第二种是志愿者向导(Volunteer Guides),参与该服务的志愿者主要为到馆读者提供馆内展览的参观路线及相关信息。由于面对的服务对象结构复杂,因此这种服务对志愿者提出了较高要求,既要明确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职能与角色,又要熟知图书馆馆藏、服务与展览信息,并能够较好地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图书馆的各种问题。志愿者只有熟练掌握上述几项内容,才能真正起到“向导与指引”的作用。

1.2 后区服务

志愿者参与这类项目需要半年或一年的再次确认,而且通常是基于一个特定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一般会被安排到多个区域开展服务工作,如馆藏管理(Collection management)、地图阅览区(Maps)、图片阅览区(Pictures)、亚洲文献馆藏(Asian Collections)、手稿阅览区(Manuscripts)等部门。不同区域对应不同需求的读者。为了使服务收到实效,图书馆往往会指派一些“管理者”(Supervisor)在各个服务区对志愿者进行指导与协助,一方面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监督他们的工作,反馈服务效果。可以看出,这类志愿者需要针对具体部门提供专业、深入的服务,要求较高。

1.3 服务时间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对于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并未规定最低限制,相反,却明确指出一周之内志愿服务时长不得超过16个小时,这主要是从志愿者的身体健康角度出发。如果从事短期的(1周到4周)和某些特殊的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延长服务时间,须经过志愿者管理部门的批准,方可超过16个小时。除此之外,还规定志愿者日常服务(周一到周五)的时间范围是早9点到晚5点,周末和公众假期的服务时间不得随意安排,须由志愿者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能执行。

从规定中我们可以发现,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完全从志愿者角度出发,对于其延长服务时间是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的,这样就杜绝了随意安排志愿者参加某些图书馆工作的现象,维护了志愿者权利。

2 志愿者招募与培训

2.1 招募方式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对于志愿者招募主要通过3种途径:媒体广告、网上申请以及直接联系志愿者管理部门。图书馆通常会在其网站上,将志愿者招募信息及需要提交的个人申请表(Volunteer Application Form)放到醒目位置,感兴趣的人可以按照网页提示,依次填写个人兴趣、技能等信息并提交。

nlc202309020825

申请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住址和联系方式,参与志愿服务的想法,志愿服务经历、技能、兴趣和爱好,目前所在单位信息,是否在其他志愿者组织服务,语言水平,拟计划服务的项目,预计服务的时长,身体条件及能够联系上申请者的其他人信息。

之所以要求填写如此详细的信息,是为了图书馆高效地筛选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志愿者,便于开展后续招募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对于报名人员的个人信息并未马上删除,而是采取相关安全和保密措施将其保留12个月,从而避免今后的重复申请,提高了管理效率。

2.2 岗位分配

申请者提交个人信息后,志愿者管理部门将随时关注报名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初步筛选。一般来说,志愿者岗位会分布在“前台服务”和“后区服务”。志愿者管理部门根据申请者技能、申请的服务项目以及图书馆需求,统筹分配相关岗位。图书馆在确定合适的服务任务、初审申请者信息并通知有关人员后,会组织招募面试,重点考察申请者技能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对于服务内容是否有较高兴趣和热情等。一旦被确认录取后,管理部门将会安排一个工作人员协助其后续工作的开展,并确保对于服务项目的定期反馈,以提升志愿服务效果。

可见,对于岗位分配,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既考虑申请者的服务意向与个人能力,又结合本馆的实际需要,使人员分配趋于科学、合理,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图书馆志愿服务水平的提高。

2.3 培训内容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通过本馆的人力资源部门,为招募的志愿者设计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所有志愿者都被要求参加导论课(Induction Course),主要是普及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员工构成、图书馆参观路线等,也包括对志愿者个人安全意识、紧急情况处置等方面的培训。此外,针对某类特殊的服务项目,还要进行一些具体培训。对于志愿者来说,必须参加所有相关培训课程,并按时出席每月例会,以确保志愿者培训与发展有序进行。

可以看出,对于志愿者参加岗位培训,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使志愿者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工作,能够较为独立地开展服务活动。

3 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在“志愿者项目政策”(Volunteer Program Policy)中单独列出一章专门介绍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对其进行了明确规定[6]。

3.1 权利

总体来看,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赋予志愿者较多的权利。在个人身份方面,图书馆将志愿者视为其合作贡献者和成员之一,把在图书馆服务的志愿者当作本馆员工并赋予其较多权利,同时也提出了与馆员同样的工作要求。在志愿者获知信息方面,他们有权了解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相关政策和规程,获取与图书馆志愿服务相关的信息,以便开展工作。此外,志愿者还有权质疑管理者对自身的反馈与评价,并为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寻求支持与帮助。针对具体服务工作,志愿者有权利接受系统培训与指导,并根据自身兴趣与意向接受相对应的岗位分配。值得一提的是,在个人保障方面,志愿者会享受到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提供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保障、个人保险、舒适的工作空间、馆内通讯设备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发现这些权利基本上可以满足志愿者的正常服务工作,并为其提供支持与保障。

3.2 义务

志愿者除了享有权利以外,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在规章制度方面,志愿者有义务依照《公共服务法案1999》(Public Service Act 1999)中《澳大利亚公共服务价值》(APS Value)和《澳大利亚公共服务行为准则》(APS Code of Conduct)两项规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些规范主要是要求志愿者服务时须体现图书馆的良好形象。同时,他们的行为还须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政策、实践及其他相关规定保持一致,如《联邦职业健康与安全法案》(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ct 1991)等。在信息沟通方面,志愿者须事先告知图书馆有关个人的身体条件信息,以确保图书馆掌握志愿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如需要支持、反馈、监督和汇报,志愿者可以与上级部门负责人取得及时沟通。当遇到突发事件或发现潜在的隐患,也须及时告知志愿者管理部门。此外,志愿者须具有岗位要求的相应技能和服务经验,并要为图书馆保守有关秘密。

4 志愿者评价与协议

4.1 评价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对志愿者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管理者”(Supervisor)对志愿者进行跟踪考察,从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例会等多个方面评价其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对于工作有何看法、存在哪些不足等,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虽然评判体系较为局限,但是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明确表示高度重视志愿者评价工作,要求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对其服务工作进行评定。

4.2 保障与监督协议

为了更好地对志愿者进行管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制定并应用了相关协议,比如说除了要提交个人申请表之外,还要签订志愿者协议(Volunteer Agreement)、法律声明(Statutory Declaration)、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检查协议(AFP National Police Check)等,这些协议的目的是使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明确自身条件是否完全符合标准,以保证各项服务工作安全、顺利、有序进行。

志愿者协议(Volunteer Agreement)对志愿者各种行为进行了规范并对其进行长期监督。志愿者在工作中违反相关规定,如未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举止行为不得体、长期缺勤等,管理部门有权发布书面通告,立即中止相关服务合作协议,取消其志愿者资格,并要求志愿者填写反馈表(Volunteer Feedback Form)。

可以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应用的协议文本比较全面地对志愿者管理进行了系统规范,从法律层面上避免了管理混乱、分工不明、要求不严等问题。这些协议构成了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总体规范文本,既起到指导、规范作用,又起到了评估、考察作用。

5 对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启示

纵观海外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尤其是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开展的有关工作,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图书馆志愿服务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将图书馆发展与公民的成长和社会奉献相结合;二是寻找志愿者与图书馆两者的交集,并以此来设计志愿服务项目;三是逐步形成图书馆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模式。可以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在志愿者服务与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已相当丰富,这对于我国图书馆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5.1 积极弘扬志愿者服务文化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较早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一方面与其自身高效的管理体系有关,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本国有着良好的群众志愿服务基础。仅2010年,澳大利亚成年人口的38%,即640万人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18~24岁之间的青少年也有约60万人参与志愿活动,占志愿者总数的9.4%,他们的服务领域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方面[7]。据《2010澳大利亚全国志愿者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Volunteering Issues 2010)显示,在被问及为何要做志愿者时,最多的回答是“参与志愿服务会创造很大的价值”,而个人特定的公益服务理念也是民众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些调查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很高,他们愿意参与公益事业,整个社会存在一种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nlc202309020825

反观我国志愿者服务活动,虽然近几年有较多的服务项目可以提供,也有大量的志愿者投入其中,但是志愿者参与的服务动机、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志愿服务文化需要进一步弘扬。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对于包括图书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均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公民对于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形式,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5.2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

如前所述,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对于志愿者招募、培训、岗位分配、考评标准、保障协议、权责分配等方面均进行了科学、系统、有效的设计与安排,分工明确,权责明晰,细致入微。

在招募与培训方面,它有着一套科学的选拔和培养体系,能够选拔、培训出符合自身事业发展的“助理人员”;在志愿者签订的系列协议中,严格按照国内相关法律、志愿者法规及本馆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使馆内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能有章可循、有序开展,起到协助、促进图书馆发展的作用;在考评标准、权责分配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指标,这些评价体系对于志愿者服务工作反馈、考察其服务水平与绩效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对于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在身体健康、安全保护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将其视为图书馆员工和重要的人力资源,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关心志愿者的态度,不仅有利于为志愿者创造安全、良好的工作条件,也有助于提升本馆志愿者的整体服务层次。

目前我国图书馆志愿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专家团队和社会志愿者两类。专家团队是由一些业界专家学者组成,为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而社会志愿者占据着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要部分,如福建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深圳宝安区图书馆等都已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就总体而言,我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图书馆数量仍然较少,对于服务的志愿者往往只有一些简单的规章,并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所以志愿服务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准备开展或已经开展志愿服务的图书馆,应结合本馆实际,制定、完善本馆志愿者管理机制,使之早日走上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5.3 重视与志愿者的多角度互动

本馆馆员需要互动交流,志愿者也是如此。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将志愿者视为自己员工的一部分,重视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即双方的互动。一方面,图书馆为每个志愿者分配了一个“管理者”,他的职责既是指导其具体服务工作,又是接受其服务的反馈,这样就会使志愿者时刻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保持密切交流,保证每个人所从事的服务工作正常开展;另一方面,成立了类似工会组织的“好友俱乐部”(Friends membership),这个组织主要是保障志愿者的权益,但同时也给他们内部交流提供了平台与机会。

我国图书馆在此方面的观念较淡薄,还没有建立类似图书馆与志愿者双向交流的机制,因此他们对于内部的了解也不是很深入,没有形成较为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凝聚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水平。因此,应重视志愿者与图书馆的双向互动交流,定期举办活动加深了解,分享志愿服务经验,增强团队意识,从而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体效果。

6 结语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20多年来的志愿者服务实践证明,志愿者是促进图书馆良性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可以实现其自身价值,也为图书馆积累了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而在当前,我国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服务意识淡薄、管理运作机制不完善、可持续性差,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积极借鉴国外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模式,结合国内实际加以创新,是解决我国图书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7.

[2]Facts and figures[EB/OL].[2011-12-16].http://www.nla.gov.au/facts-and-figures.

[3][6]Volunteer Program Policy September 2010[EB/OL].[2011-12-16].http://www.nla.gov.au/volun/documents/Volunteer-Program-Policy-September-2010.pdf.

[4]Volunteers Treasured by the Library[EB/OL].[2011-12-16].http://www.nla.gov.au/pub/gateways/issues/82/story02.html.

[5]Volunteers[EB/OL].[2011-12-16].http://www.nla.gov.au/support-us/volunteers.

[7]The latest picture of volunteering in Australia[EB/OL].[2011-12-16].http://www.volunteeringaustralia.org/Volunteering-Facts/-Statistics/-The-latest-picture-of-volunteering-in-Australia.asp.

作者简介:刘通(1989—),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全自动预拌砂浆生产线下一篇:机电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