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2024-09-21

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精选12篇)

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1篇

一、角色定位问题。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工作机制是“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从表面上看,扶贫开发好象只是省县村户四者的事。其实不然。与扶贫开发关系最密切的还是乡镇。其一,解决重点村和贫困户的问题,事实上解决的就是乡镇问题。其二,“县抓落实”,靠的是乡镇组织实施,实际上还是乡镇落实。所以,乡镇必须要以积极主动而又高

度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统筹规划好,组织落实好。

二、“点”和“线”的问题。任何一项工作都有“点” 和“线”的问题,既不能抓“点”不抓“线”,也不能抓“线”

不抓“点”,而是要“点”“ 线”有机结合,以“点”带“线”,以“线”穿“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平衡推进的工作面。就乡镇扶贫开发工作而言,重点村就是“点”,非重点村就是“线”;贫困户是“点”,非贫困户就是“线”;产业化扶贫、搬迁扶贫、雨露计划“点”,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线”。乡镇政府一肩负着“县抓落实”的具体职责,一肩担着“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重任,要顺利推进工作,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点”和“线”的关系,努力做到“点”有抓手有示范效应,“线”有看头有明显变化。特别要注重项目到村入户,努力规避“扶贫政策因贫困群众而来,扶贫项目离贫困群众而去”的不良现象发生。

三、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扶贫开发都是乡镇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二者目标同向,相互包容,互促共进。乡镇同时作为这两项工作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坚持 “以扶贫开发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以新农村建设提升扶贫开发水平”,才能更加有效的统筹乡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准确把握二者实施主体的同一性、奋斗目标的一致性、建设内容的共同性和推进过程的互动性,坚决防止相互对立的倾向,坚决摒弃急于求成的行为,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表现,坚决克服照搬照套的做法,立足于打基础,着眼于管长远,致力于见实效。

四、资金投入问题。一要吃透资金政策。扶贫资金额度大、种类多、政策性强,只有吃透政策,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弄清每种资金的政策依据、扶持对象、操作规程,因地制宜搞好对接,努力把政策用足用活,力争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要合理摆布项目。要顺应群众意愿摆项目,不能无视“群众参与”;要胸怀全局摆项目,不能因小失大;要量力而行摆项目,不能增加债务;要立足长远摆项目,在信贷扶贫资金上多动脑筋,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后劲,不能扶了不贫,扶罢又贫。三要强化资金管理。对扶贫资金严格实行“专户、专帐、专人” 管理,严格按照预拨制、报帐制和责任审计制程序操作。严禁套取、挪用扶贫资金行为。工作推进不力的,暂停拨付资金。对违纪单位和个人,决不姑息迁就。

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2篇

安全事故,是指在日常工作、生活、训练、灭火、救援等行政生活中,因当事人思想麻痹、管理不严、工作失职、违反纪律,不按条令条例和操作规程办事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装备物资的损失,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可能避免而没有避免,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导致危及国家、社会、部队及个人安全的事件。其特性是具有破坏性、非正常性。

消防部队是一支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和从事各类抢险救援工作的部队,驻地分散、社会管理活动多、训练内容多要求高、任务多而杂、驻地情况复杂,因而发生事故的概律较高,通常会发生车辆事故、训练事故、救援事故、酗滋闹事、雷击淹亡事故、枪械事故、中毒触电事故、新兵出逃事故、重大违纪事故等。

这些事故的发生给部队建设和正常工作带来的损害非常大。首先,事故的发生削弱部队战斗力,影响部队的稳定;其次,事故的发生干扰部队的正常工作秩序,牵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次,事故的发生损害部队形象和警民关系。因此,搞好安全防事故工作,对于减少部队损失,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保持部队稳定,保证各项消防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官兵关系和增进警民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各级组织都在努力探索的难题。下面笔者就安全防事故工作,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安全意识,是搞好安全防事故工作的前提。各级组织要把安全防事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是部队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系统性、经常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牢牢打基础,人人抓管理,时时抓防范,处处抓落实,才能年年有提高,长期求发展,事事保安全。安全工作的特点,需要齐抓共管,变孤立抓为全面合,才能形成有效合力,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

安全教育是提高官兵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条令规范的十种常见事故的预防,是部队安全工作实践经验的结晶,是经常性安全工作的重点。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组织官兵学习《公安消防部队预防行政责任事故暂行规定》的有关内容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官兵牢固树立“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思想。特别是要让每一名官兵都要懂得“什么季节重点预防什么事故,什么器材装备有什么操作要领,什么任务有什么注意事项”,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安全预想、安全措施要超前,既要在安全形势不好的时候讲求安全,又要在安全形势好的情况下讲求安全,做到“警钟长鸣”。

树立安全意识,要力求全方位而不漏一人。近日,部局通报的几起特大事故,有两起是发生在主要领导身上,血的教训证明,安全教育要人人参加,安全第一的思想要人人都有。否则,就意味着安全工作存在致命的死角。一方面要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切实管好干部。各级领导要带头做遵守安全规定的模范,不能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只知道对战士、部属指手画脚,而不注意审视自己;另一方面不能忽视零散人员的教育,零散人员如:后勤、门卫等人员。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往往不能同部队主体活动保持一致,我们在开展安全教育时要切实做到不漏掉一人,不能及时参加的要认真补课。

二、把握安全工作薄弱环节,是搞好安全防事故工作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循,安全工作也不例外。总起来看,消防部队发生事故主要有如下特点:

首先,从容易发生事故的对象来看,一是领导干部,包括支(大、中)队主要领导;二是驾驶技术不过硬或情绪不稳定的驾驶员;三是好酒贪杯者;四是惯常违纪的所谓“刺头兵”;五是刚入伍,自制力较差的新兵;六是课余时间单独进行业务训练和体育锻炼者;七是私自游泳者;八是乘车人员。

其次,从发生事故的时间看,一是出警过程中,忙中出错或车速过快;二是八小时之外或双休日和节假日;三是灭火战斗中,险情较大,而官兵经验不足时;四是驾驶员单独驾车外出时;五是高空训练时;六是炎热季节易出现淹亡和中毒事故;七是新兵下队、老兵退伍期间。

再次,从发生事故的原因来看,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有时单独发生作用,有时相互作用。但个人因素是主要的。一般来说,事业心强、守纪律、工作作风扎实的官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而那些政治责任心差、工作目标低、目无组织纪律、不讲科学蛮干的人,则容易发生事故;技能高超过硬,就能遇险不惊,稳操胜券,避免事故的发生,技能不高,操作不熟练,就给事故的发生潜在着危险,如:我支队某大队出警途中发生的事故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导致心理不平衡的官兵,容易发生事故,如近年有的支队发生新兵出逃等事故。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做好安全工作,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薄弱环节,在预防上把握薄弱环节,在工作中抓住薄弱环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三、落实安全制度,不放过一时一事,是搞好安全防事故工作的基础。

1、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工作网络,把少数人的动力转化为全体官兵抓安全的合力。安全工作是群众性工作,只有群策群防才能落到实处。在工作中,不单是主官、主管领导抓,而要班子成员共同抓;不单是职能部门抓,而要机关合力抓;不单是基层干部抓,而要发动士兵一起抓。真正把安全网络联到点,安全责任定到位,安全工作做到人。中队以上单位要分别建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班要设立安全员。做到异常情况一出现就有人报,事故隐患一露头就有人抓,违章违纪一发生就有人管。同时,建立党委成员分片包干、部门各司其职的安全工作机制,把安全工作列为全体官兵的“共同科目”。支队挂钩领导和职能部门经常到挂钩单位参加安全形势分析,对挂钩单位力求做到“三个熟知,一个指导”,即熟知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熟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熟知安全工作措施及落实情况,指导下一步安全工作。基层单位要依靠组织(党支部、团支部、武警委员会)抓控制,通过队伍(干部队伍、思想骨干队伍、安全领导小组)抓管理,发动群众做工作,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

2、在规范工作秩序中抓安全。依据共同条令、《公安消防部队预防行政责任事故若干规定》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一是规范每个时间段安全工作的内容、方法和目标。每日要落实值班、交接班、点名、请销假、查铺查哨等一日生活制度内容,规范各单位执勤、训练、工作、生活“四个秩序”;每周要落实干部留营住宿、车场日制度,保持工作的一贯性。每月要坚持安全分析、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制度,每季度要落实安全总结报告制度,结合落实访查制度,实现经常性管理工作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机结合。二是针对季节和工作任务的特点,重点抓好四个时期的预防:第一个时期为老后退伍后到新后下队时期,这个时期岁末年初,各类会议多,干部士官探亲休假多,中队执勤力量相对较薄,正是冬季火灾多发时期,处警多、行政用车多,而且面临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新兵补入部队不久,官兵思想比较活跃。应集中精力治理“三松”,并在新兵下队后,扎实开展“尊干爱兵”活动,增进团结,优化内部环境。第二个时期为暑期,这一时期,专业集训多,车辆动用频繁,军校招生,考生思想压力大,时值汛期,高温多雨,诱发季节性事故案件的因素增加。要积极开展“纪律作风整顿”,着力预防人员违纪和车辆等事故。第三个时期为训练竞赛期。每年10月,各单位训练进入高潮,要将高空项目列入预防训练事故的重点。第四个时期为士兵退伍、士官选取期,老兵个人想法多、情绪波动大,要组织工作组蹲点到中队,对士官选取、老兵退伍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指导,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在规范官兵日常行为中抓安全。一是大力改造部队内部环境,使官兵学习、训练、工作、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改善。如:与地方电信部门协调在营区安装了IC卡电话,日常用品采取集中采购的方法,实现官兵理发、洗澡、寄信、打电话、购买日用品不出营门。二是加强外出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明确士兵外出必须携带“两证一条”(士兵证、外出证、请假条),采取两人同行,指定专人负责的方式,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对探亲休假人员,要专门交代注意事项,提出具体要求,并对探亲休假人员实行跟踪管理(建立跟踪管理卡等)。伤病员生病住院有“两卡一历”(管理卡、出院卡、病历),参加集训每月都要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单位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三是针对士官制度改革后少数士官容易产生“三个不正常”的现象(即:工作积极性下降、外出频繁、追求高消费),要通过“两个经常性工作”一起抓,端正士官的六个意识:兵的意识、条令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职责意识和竞争意识。积极培养官兵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灵武市乡镇规划修编应注意的问题 第3篇

1 规划修编的背景

规划修编时首先要明确规划修编的背景, 这次修编主要是因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发展非常迅速, 涉及到的三镇上一轮规划中对基地的发展用地缺乏前瞻性, 目前已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是指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能源、化工及相关产业集群。宁东基地开发建设坚持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 依托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 主要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相关环保产业。建设宁东基地是自治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宁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自治区确定的举全区之力建设的“一号工程”。

国家层面的定位:首先,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该《规划》指出:“优化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优势,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促进集中布局, 提高优势资源加工增值比重, 加快建设若干国家重要的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工业开发、接续基地和重要能源化工产品加工基地。”并且明确地把以宁东基地为代表的宁夏列入了“煤炭生产及煤电一体化基地”、“煤化工基地”、“大型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基地”、“可再生能源基地”等构成的西部“重要能源及化工基地”。第二,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也是该《规划》确定的“加快发展”的一个重点区域。《规划》列出的第三类加快发展重点区域是“引导资源富集地区集约发展。坚持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集约开发, 综合利用, 按照资源赋存条件优良、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大规模开发利用条件基本具备等要求, 推进优势资源富集地区有序开发,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宁东基地作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地区鄂尔多斯盆地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属于西部资源富集的重点开发区。由此可见, 宁东基地是国家级的能源化工集约开发区, 要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自治区层面的定位:根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与建设纲要》预测, 到2020年, 基地产出效益年增加值可达800~1000亿元, 大致相当于2005年全自治区经济总量的1.5倍, 并且由此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 宁东基地开发建设, 对于增强自治区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真正实现宁夏经济腾飞,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当前自治区投资最大、大项目最多、技术最先进的“一号工程”, 也是自治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工程。

2 调查研究环节

调查研究环节是规划修编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对规划修编成功与否影响很大, 通过这次修编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2.1 收集资料方面

基础资料的收集要注意详尽、细致、全面。主要是对乡镇的行政区划、自然条件与资源、人口情况、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等方面资料进行收集。其中行政区划方面包括乡镇的行政建制与区划、其辖区面积、村庄数量分布、毗邻地区等情况。自然条件与资源包括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辖区范围内的气候气象、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地质、自然灾害等情况;其二是辖区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资源等情况。人口情况包括两方面, 其一是乡镇历年总人口、总户数、常住人口数量、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人口密度等情况;其二是城镇人口、乡村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劳动力就业构成等情况。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包括四方面, 其一是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人均产值、人均收入等情况;其二是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其三是乡镇建设中基础设施、社会、商业服务、历史文物保护等状况、农田基本建设情况、内外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资料、旅游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其四是其生态环境状况 (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 , 重要环境评估、监测资料,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等。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包括四方面, 其一是乡镇土地利用现状 (变更) 调查资料, 包括数据、图件、报告;其二是坡耕地调查评价资料、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土地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及其他土地利用调查评价 (估价) 资料与图件;其三是地形图、上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与图件、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与图件、已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土地生态保护建设规划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资料与图件;其四涉及本乡镇的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建制镇规划、村镇规划、开发区规划、工业小区规划、农业区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江河流域综合整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风景区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林业、牧业、水产养殖、工矿、交通、水利、环保、旅游等专业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和发展战略、相关专业考察报告等。

2.2 调查内容方面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 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内容一般包括:

2.2.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在分析乡镇土地利用现状 (变更) 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依照土地用途分类对基期年分类土地面积和分布进行核实, 了解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变更情况, 必要时应进行补充调查。

(1) 核实近年来各项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和灾毁占用耕地情况,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情况。

(2) 核实已划定的基本农田现状面积与分布。

(3) 核实园地、林地、牧草地的面积和分布。

(4) 核实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坑塘水面、养殖水面、田坎、晒谷场等用地的面积和分布。

(5) 核实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和分布, 调查近年小城镇发展、农村居民点迁村并点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的情况。

(6) 核实独立工矿、特殊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和分布, 重点核实采矿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管道运输用地等用地。

(7) 核实河流、湖泊、苇地、滩涂等面积和分布。

(8) 核实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等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和分布, 调查近年开发利用情况。

在核实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乡镇土地规划修编的需要, 对土地用途分类进行归并或细化, 并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必要的修编。

2.2.2 规划实施情况调查

应调查:

(1) 规划目标实施情况;

(2) 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主要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3)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情况;

(4) 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5) 规划实施中调整和修改情况。

2.2.3 人口调查

一般调查城镇人口、农村居民点人口现状和增长趋势。

(1) 城镇人口应重点调查基期年城镇常住户籍人口、暂住人口 (一年以上, 下同) 数量和规划期间各类人口变化趋势, 流动人口数量较大的乡镇, 还应了解流动人口现状和增长趋势。

(2) 农村居民点人口应重点调查基期年农村居民点常住户籍人口、暂住人口数量和规划期间各类人口增长趋势, 流动人口数量较大的乡镇, 还应了解流动人口现状和变化趋势, 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减及转移去向等。

注意在调查工作中, 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范围一致。

2.2.4 建设用地利用情况调查

(1) 居民点用地调查

对城镇居民点而言, 主要调查城市、建制镇建成区内建设用地产出率、人均用地面积、闲置用地等;对农村居民点而言, 主要调查村庄、集镇建设用地人均面积、闲散地、双重占地、村镇改造、迁村并点、宅基地使用情况等。

(2) 企业用地调查

调查乡镇企业用地数量、分布、单位面积土地产出以及行业性质、从业人员、经济效益等情况。

调查工业小区的土地产出率、实际利用情况以及分散企业撤并改造向工业小区集中的情况。

调查其他工矿企业用地利用情况。

(3)

交通、水利、风景旅游设施、特殊用地利用情况调查。

2.2.5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调查

应调查:

(1) 调查规划期间可供整理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方向。如通过完善田间道路、林网配套、沟渠改造、平坟、填沟和闲散地整理以及改造旧村镇、迁村并点、分散企业向工业区集中可增加的耕地面积及其他用地面积。

(2) 调查规划期间可供复垦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方向。如通过整治因采矿和交通、水利、能源建设挖损压占破坏地、塌陷地、自然灾害损毁地等可增加的耕地面积及其他用地面积。

(3) 调查在目前经济技术水平和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 荒地、盐碱地、沙地和滩涂等未利用土地可开发利用的数量与分布。

2.2.6 土地生态环境调查

应调查:

(1) 坡耕地面积和分布, 生态退耕、农田林网建设情况, 耕地退化现状和治理情况;

(2) 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

(3) 草场建设情况, 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情况;

(4) 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5) 水源地保护情况;

(6) 居民点人均绿地和环卫设施用地配置情况;

(7) 大气、水、土污染及治理情况;

(8) 干旱、洪涝、地质灾害发生和防御情况;

(9) 近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效益情况。

3 土地用途分区

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依据乡镇土地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上级规划的要求, 按照同一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划分土地空间区域即土地用途区。

土地用途分区划分的合适与否是规划成败的关键, 而分区中建设用地区的划定又是重中之重。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是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用地需求, 同时又要根据各乡镇的特点为其提供合理用地。

分区的划定是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 首先要收集、整理分区所需的基础资料, 主要有地形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坡耕地调查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整理、复垦、开发、生态建设等) 、城镇村建设、工矿建设等调查、评价、规划的图件及资料。其次依据上级规划的土地用途区类型和乡镇实际需要, 确定所要划定的一级和二级土地用途区类型。编制分区草案时必须参照已有的相关规划和区划。

乡镇规划是实施性、操作性规划, 具体分解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指标。需要说明的是规划指标必须是在分析乡镇土地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制定的, 通过上下结合, 多次反馈, 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来确定, 这样才能具体落实在图上, 否则说明指标的制定脱离实际, 是不成功的。

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供需状况, 对规划期间各类用地数量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 拟定各类用地调整草案, 一般应根据实施规划的不同途径和措施, 编制两个以上规划供选方案, 对每个供选方案应从组织、技术、资金投入、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 评价其实施可能达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根据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价的结论, 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4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4.1 方法

一般采用综合平衡法。即在土地供需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编制原则、规划目标、有关产业政策及用地政策, 进行统筹安排, 协调各类用地矛盾, 提出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布局。

4.2 调整原则

1、优先安排农用地;

2、农用地内部优先安排耕地、林地;

3、建设用地内部优先安排交通、水利、能源、原材料工业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安排;

4、各类用地的扩大以内涵挖潜为主, 集约利用, 提高土地产出率;

5、园、林、牧、渔业用地确需扩大的, 应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水、荒滩地, 除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用地外, 其他均不得占用耕地;

6、建设用地确需扩大的, 应尽量占用劣地, 特别应控制占用耕地及林地。

5 结语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 收集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实地补充调查必不可少。在规划目标的确定上一定要上下协调, 多征求意见, 反复修改, 使之切合乡镇实际, 这样的规划才能是一个成功的规划, 否则时间不长就出现问题, 不断进行调整, 那就失去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 就发挥不了其龙头作用。所以我们规划技术人员一定要虚心学习, 多向老专家、专业人士请教, 干中学, 学中干, 汲取精华, 吸收经验, 成为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

摘要:建设灵武市境内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宁夏自治区确定的“一号工程”, 灵武市乡镇规划修编是自治区政府下达的重要任务, 规划修编的重点是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用地需求, 同时又要根据各乡镇的特点为其提供合理用地。笔者介绍了规划修编的背景, 分别从调查研究环节、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规划修编过程中应如何收集资料、开展调查, 及应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灵武市,乡镇,规划修编

参考文献

[1]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2007

[2]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

[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与建设纲要, 2006

[4]灵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

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4篇

一、须改变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错觉

以我们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佛子矿业有限公司母公司)为例,近年加大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今天,全体华锡人提炼出了《华锡集团发展宣言》,她为华锡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导向,一个思想导向,一个植根于我们骨髓的共同的价值思想导向。现在,每个华锡人开始学习《华锡集团发展宣言》,认同《华锡集团发展宣言》,践行《华锡集团发展宣言》,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但最近笔者走访发现,目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深刻,在部分员工看来:企业文化只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究竟能为企业、为自身带来多大的福利以及如何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很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存在着误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部分员工认为企业只要搞好生产经营工作就可以了,认为企业文化只是花架子,对企业、对自身没有多大好处;将企业文化片面地理解为一种“墙上文化”、“口头文化”,认为只是在口头上、在墙上看看就可以了。有些员工每天对着墙喊口号,但并不懂其中的内涵;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是“上层建筑”,只是领导者、管理人员的事。个别领导、班组负责人在宣贯企业文化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式开展,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宣贯。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被动地参与与接受;认为企业文化是全新的外来文化,是对自身工作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洗脑”,甚至有人把企业文化培训课与传销“洗脑”课联系在一起,导致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心理抵触;认识不全面,把企业文化简单化,认为搞好文体活动、改善矿区环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就是搞好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由于对企业文化产生种种错觉,导致员工缺乏主动参与企业文化的意识与热情,这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在推动企业文化落地上,就容易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两张皮”现象的存在。

二、企业文化宣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为了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宣贯内容,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实现企业文化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员工的目标。我们公司为了做好企业文化宣贯工作,利用会议、各种培训、各种媒介、各种活动,同时结合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宣贯,收到了不错的成效,但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一)让员工先了解企业,再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文化是要有底蕴的、有根基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业和发展的轨迹,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色。一个企业的优秀与否,不仅要看昌盛期,更要看困难期;不仅要看发展期,还要看它的创业期。如果企业在遇到困难,受挫折时,全体员工还能保持同一的思想,同舟共济,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这个企业的优秀文化就真正形成了。

现在,我们学习《华锡集团企业文化手册》,就要学习华锡的历史,学习我们公司(下属各单位)的历史,了解她们的过去,了解她们的伟大成就,了解她们所受的挫折……特别是刚加入华锡集团的公司,如果连华锡主要有那些单位、主要生产什么、近况如何、前景如何等等一点都不了解,又怎么去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去搞企业文化建设。因此,学习企业文化,就要引导员工先了解企业。

(二)要让员工懂得什么是企业文化

让员工懂得什么是企业文化,并不是说要员工死记硬背企业文化的定义,而是要他们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作用,了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有哪些活动等等。

(三)不能刚喊口号,而要让员工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内涵

当你走进一些单位、部门的大门,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饭堂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通过视觉宣传,加上员工的读、写、背,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值得商讨。笔者私底下和一些员工交谈发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一知半解,表面功夫上。

因此,在宣贯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单位实际,结合一些企业的优秀典型的企业文化案例,让员工深入了解自己的企业文化的内涵。下面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很大:一位基层领导在为员工宣贯企业文化时,为了让他们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勤奋务实、开放进取。他和员工回顾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公司开始建矿创业的艰难,七、八十年代走向鼎盛时期的场景,由于市场不景气,加上经营不善,九十年代初滑入极端困难时期,职工家属靠挖“黄狗头”(野生植物)赚钱买米过日子的艰苦以及后来职工群众面对困境,坦然面对,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出低谷的历程。他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勤奋务实、开放进取。他的授课在员工中产生了共鸣,收到很好的效果。不难看出,宣贯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形式,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效果会更好。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优秀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中,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序进行,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计划落实,经常检查改进,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精神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三)丰富载体,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我们知道,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伴随着企业改革、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前进的,因此,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首先必须在认识达到共识,即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单纯的文体活动,也不是简单的文化教育,更不能超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它是一个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有效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结合体和系统工程。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服务,以企业文化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推动企业进步。因此,我们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企业的改革、生产经营工作、安全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可以通过创先争优、“为企业建功立业”教育、“合理化建议”活动、“我为企业献一计”大讨论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特别是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实际工作,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文化、文艺活动,通过演讲、表演、书法、绘画与文化结缘,不断让职工增强文化意识,培育文化细胞。同时,还可通过生产对联、安全警句的征集等来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改革改制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企业文化建设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

《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中讲到,企业间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据报道,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文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5篇

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阐述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程序,分析了该项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对各级环保部门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帮助作用.作 者:高玮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河南三门峡,472000期 刊:大众科技 Journal: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010,“”(3)分类号:X328关键词:竣工验收 监测方案 验收监测报告

浅谈土地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第6篇

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广泛开展,土地整理测量应运而生.现结合现阶段四川省土地整理测量实际做法、测绘的各个环节要求等,提出土地整理测量的特点和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 者:郭昌平GUO Chang-ping  作者单位: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陕西,西安,710005 刊 名:陕西煤炭 英文刊名:SHAANXI MEITAN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P271 关键词:土地整理   测量   特点  

浅谈小学美术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7篇

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书院小学 项波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时,让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如《校园里的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校园里各式各样的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花,最后看看以前小朋友画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 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 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如《巧巧手》一课,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将各种材料运用剪、折、贴、卷、插等制作方法加工成各种画面,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 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幼林抚育,管理,保护

1 山土壤管理

1.1 土壤管理技术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和林粮间种等。

松土除草。松土除草是幼林技术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松土可以把板结的地表破碎, 保蓄水分, 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树的竞争植物, 使苗木顺利成活;有适当保留值穴周围的植被, 为苗木适度庇荫, 减少水分的蒸发, 降低温度。每年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的时间, 一般应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 能最彻底地清除灌木、杂草, 并扼杀其再生能力, 以及能充分地利用水分、养分有效性的时期为宜。松土除草的深度一般为5厘米~10厘米左右。干旱地区可加深到12厘米~15厘米, 甚至30厘米。松土要掌握“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沙土浅松, 粘土深松;土湿浅松, 土干深松”的原则。

1.2 灌溉。

灌溉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认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目前主要用于干旱地区造林培育速生丰产林, 大面积造林基本都不灌溉。每次灌溉量的确定, 要依据树种、林龄、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而定, 要保证林木根系层处于湿润状态。

1.3 施肥。

施肥是造林时林分生长过程中的改善林地肥力状况的措施。林木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在造林前结合整地施用。用做基肥的原料主要是有机肥, 有时也加用化学肥料, 有机肥料的施肥量因根据树种、苗龄、肥料种类以及土壤的性质决定。追肥一般用于化学肥料, 追肥时药注意氮、磷、钾的搭配。追肥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肥料直接撒于地表, 但效果不好;二是沟施, 沟深20厘米, 够宽20厘米~50厘米, 将化肥撒入后覆土。

1.4 林农间种。

习惯上称林粮间种, 因间种的作物除粮食作物外, 还有经济作物、绿肥作物、蔬菜、药用植物等, 故称林农间种。一是作物选择。林龄大或者生长快、树冠稠密的树种, 可选择矮耐阴作物;林龄较小或者生长慢、需侧方庇荫的树种, 可选用高杆作物。根系深、根系深幅窄的树种, 可选用较喜水喜肥的作物。二是间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

(上接137页) 材林或经济林与农作物的长期间作, 如桐粮间作, 长期间作的一般是农耕地, 土壤条件好, 林木栽种的行距较大, 作物与林木保持大致相当半个树冠幅的距离。另一种是用材林、防护林与农作物的短期间作。

2 林木抚育

2.1 除蘖。就是除去植株干基部的明蘖条以促进主干长的一项抚育措施。

2.2 间苗。

采用群状以及穴播、丛植等方法造林时, 由于播种不均匀或随着幼苗的成长, 致使苗木密集成丛, 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不足, 引起幼树生长不良, 必须在造林后间苗。

2.3 抹芽。

是为了促进幼林的生长, 培育好的干形而采取的一种幼林抚育措施。具体作法是, 当幼树的树干上的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 将距地面树高三分之二以下嫩芽抹掉。防止养分分散, 有利幼树高的生长;同时还可以避免幼林过早修枝。

2.4 修枝。

根据不同林种的要求, 人为地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种抚育措施, 是调节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修枝强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为原则, 不要过大或过小。

3 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其内容包括防火、防治病、虫、鼠、鸟、兽害, 防除寒害、冻拔、雪折、日灼等。特别北方地区在营造樟子松时, 为了防止冬春旱风吹袭, 造成苗木失水过多, 引起叶、芽枯萎, 甚至全株死亡, 在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

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 园长 教师 班级经营

幼儿园的领导者即园长是幼儿园的管理主体。园长领导职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能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否为教职工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做出行为示范。领导方式对幼儿园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园长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更好地领导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作风上要光明磊落,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正确处理各种事情和矛盾,在思想品德上,园长要成为教师的教师。

一、要增强教师责任心,提升教师归属感

园长要重视教师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教师才会找到其工作的重要社会意义,工作责任心才能得到增强,教师才能更好地克服工作马马虎虎、心不在焉以及对学生和同事不冷不热等弊病。教师对工作负责的程度与其归属感紧密相连。教师归属感则体现为:无论在幼儿园扮演何种角色,教师都会因自己是幼儿园的一员而自豪,视幼儿园为其心灵的归宿。良好心灵契约的建构和组织承诺的提升将使教师感到自己在幼儿园拥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自然乐意做好幼儿园安排的工作。当所有的教师都尽职尽责地做好了本职工作时,办学质量也就有了保证。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中国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比比皆是。从小动手少的幼儿,养成了做事不自信,难坚持的态度。而幼儿在幼儿园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保护。教师应把每个幼儿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经营的过程中来。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和班级规则制定等活动中来。让幼儿融入其中感受和尝试,从而激发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有了他们的参与,班级活动会更生动活泼,班级环境会更有声有色。幼儿会兴趣盎然,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幼儿受到重视,有了自己的空间,觉得自己是幼儿的一分子,能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也同样会信任老师,喜欢老师。而这些,只需要老师的一句:“老师相信你能行!”3岁的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从社会的一个系统走向了另一个系统。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改变,让幼儿会产生“被抛弃”的心理感觉。这时,教师要付出真诚的爱。一个拥抱,一句安慰的话也许看不到效果。当我们爱在点点滴滴时,就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童心世界里,用心就有回报,到处都是阳光灿烂,也是这种阳光吸引着幼儿教师。

二、正确处理好幼儿教师间的相处问题

幼儿园的管理者应注意引导幼儿教师之间的健康相处。要加强班级内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在相处中要以真诚为前提。主班教师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多与副班教师、配班教师沟通。如:对于班级幼儿的表现有一个统一、正确的认识。对于个别幼儿的问题行为,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当班级教师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教师要坦诚地坐下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问题处理过程中,每位教师有什么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绝对不能当有幼儿或家长在场时,表现不和。

主班教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要做到以身作则,严以利己,宽以待人。在处理班级工作时应多听其他老师的建议,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幼儿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幼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主班教师在面对园所任务时,要积极应对,能有效地调动其他两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幼儿园班级教师一般配备二教一保,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更要配合默契。但在这个过程中要灵活,随时做到补位:当其中的一位教师暂时离开时,其他教师要代替她补位。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

三、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问题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史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家长在家庭中担负着教育角色,却又不是专业的教育者, 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幼儿园看成幼儿的生活护理场所,对班级的一些规则不懂得遵守和配合。他们的教育意识、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都需要幼儿教师进行专业的观察、解读与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实际效果。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班级内的三位老师虽然职责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但我们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老师相互配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完成幼儿的保教任务。家长们了解了以上情况后,对老师都能充分尊重,也能愉快地配合班级开展工作。

当家长有疑问时,教师要执行首问责任制。当问到谁时,就要在第一时间给家长作出解答。如果实在不知道或不了解事情的原委,可与其他两位教师沟通或找比自己更专业的人士咨询后,向家长给出答案。不能说:“我当时不在,我不知道。”就把家长的问题抛回去。

【参考文献】

[1]刘秀红,陈莹. 浅谈幼儿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2000(04).

[2]张燕. 幼儿园管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浅谈上党课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10篇

党课是党组织以授课形式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对于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上党课的一些经验,简略地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体会。

一、确定好党课主题

党课要有明确的主题。党课的主题十分重要。党课姓党,因此授课者绝不能在党课上随意地讲一些无定论无来由的问题。党课的主题要鲜明、正确,以免误导听课人。首先,课前要尽量了解和掌握听课者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想什么、盼什么,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又是什么。其次,备课时要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党的中心工作、党员的思想实际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上课内容要贴近教学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再次,选题范围不宜太大。党课教育的选题范围很广,可以是党的基本知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反腐倡廉,还可以是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等等。党课教育的具体选题则一定要有针对性,其主题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可就某一问题作为切入点,也可将某个问题的某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然后讲深讲透。否则,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使讲课效果大打折扣。

二、备好党课教案

教案是党课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党课教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党课的效果。

首先要安排好讲课内容的整体结构。备一堂党课就像写一篇大文章。主题确定好之后,就要根据主题进行构思。构思是在讲稿形成篇章之前重要的思维过程。要把讲稿的整个架子搭好,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怎样转接、过渡。严密的逻辑顺序可以使教学内容丝丝入扣,层次井然。整篇讲稿脉络是否贯通,条理是否清楚,与其结构安排得如何有着很大关系。

其次要备注意党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党课效果如何,开场气氛十分重要。开场几分钟往往决定这堂党课的成败。为此,一定要精心设计开场白,或以引人入胜的案例导入,或以发人深思的设问展开,或以大家关注的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先声夺人,营造精彩的开场气氛。党课的内容要充实。要深入调查研究,多与广大党员沟通交流,从而搜集相关资料。占有大量生动新鲜的资料对于上好党课十分重要。资料可以是理论、格言、谚语,也可以是事例、数据;可以是下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授课者积累授课资料越多,内容越实,运用得越好,说服力越强,听课者听课的兴趣越浓,讲课效果就越好。授课人讲课结束时,应该或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向听众提出希望,或以简洁铿锵的诗句鼓励大家奋发图

强,或以富有哲理的名言格句发人深思,等等。总之,结束时的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号召力,以便达到教育人、鼓励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效果。

再是要多举身边事例。备党课要有理论,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要把调查研究得来的事例加以归纳整理。举例时除要把握真实性、思想性、典型性原则外,还有一点就是新颖性原则;而要把握新颖性原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举身边事例。这样,往往就会显得实际、亲切、新鲜、有趣。例子用得恰到好处,分析透彻,就会使听课者有感而发,从而使党课达到既往生动又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三、讲究授课艺术

上党课一般要带讲稿,但切忌照本宣科地读。授课艺术特别重要。一要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口语。运用好生动的口语这一“兴奋剂”,能调节听课人易于疲劳的大脑神经细胞,使之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接受更多的语言信号,学到更多的知识。二要重视修辞,增强语言的吸引力。运用好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使枯燥的话语变得生机盎然。例如,运用好排比句,可以增强表达的气势;运用好比喻,往往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善于设问,易激发听课者思索的积极性。三要注重开采语言。首先,授课人要和颜悦色,不能板着面孔说教,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打官

腔,动辄训人,要把自己和听课者融为一体,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来“传道、授业、解惑”,使听课人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其次,要注意手势等细节问题。有些授课者虽然十分注意服饰得体、讲话不带口头禅、讲课声音要抑扬顿挫等,但却忽视了手势等细节问题。例如,有的授课者头经常低着;有的授课者目光或左右不停地斜视,或始终向上望着天花板,很少用眼神同听课者交流,有的授课者讲课时总是用一二种单调的手势不断间断地挥动着,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有的则让身体摇摆不定,给人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细节决定成败”,上党课何尝不是如此?

浅谈车床大修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11篇

1床身与大溜板

床身主导轨在使用过程中,v形导轨磨损量最大,平导轨磨损较少。由于两导轨的角度关系,各自对大溜板下沉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随着导轨副的不均匀磨损,大溜板上的溜板箱安装与床身导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再保持其应有的精度位置,从而使在其上的溜板箱的箱体歪斜,导致溜板箱上的三杆轴心线不在同一铅垂面内,在水平面上不再与床身导轨平行,三杆中心互不同心。机床大修时,通常是根据v形导轨磨损情况互相借鉴,对床身轨或对大溜板导轨进行修刮或修磨,来尽量减少刮削加工量。这种方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它也是引起三杆不同心的主要原因。正确的修理方法是,通过对在使用中磨损较少的平导轨多刮,使大溜板得以平行下落而减少歪斜,既修复导轨副,又能保证三杆同心。床身导轨修刮时,必须以进给变速箱、齿条、尾托架的公共安装平面为基础平面。各导轨及齿条支靠面。除了达到它们本身的几何精度外,还必须同时保证在水平面上与基础平面平行,在垂直面上与基础平面垂直,达到的技术要求。

大溜板导轨配刮时,必须先研平其溜板箱的安装面,消除该面的变形,再以此面为基准,按图1所示的技术要求配刮好导轨。要特别注意的是,大溜板上的溜板箱安装面与床身上的进给变速箱安装面的垂直度偏差应大于900,以增加导轨副的自然磨损量,延长该项组合精度的寿命。

2进给变速箱

从保证装配质量的需要出发,进给变速的安装平面A的上下部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如图2所示,

以A为原始基准面加工的B面,以及丝杠、光杆出轴孔必须达到图 2的技术要求。总装时,必须使B面的纵向(垂直图面)与床身导轨平行,B面的横向作为大溜板的溜板箱安装面的校平基准,以保证箱体的丝杠一光杆传动中心孔轴线与床身导轨平行。

3溜板箱

解决三杆不同心的问题对溜板箱有三点要求:n三杆中心轴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2)三杆中心轴线组成的平面必须与箱体安装平面垂直,与箱体正面的平面平行。

(3)溜板箱上的丝杠一光杆中心距必须与进给变速箱上实际的丝杠一光杆中心距一致。

如果溜板箱上开合丝母中心线不在其理论位置上,上述的三点要求就达不到。这时只有重撞开合丝母座体上的丝母安装空,来恢复其实际位置。操作方法是:

(1)刮研好溜板箱与开合丝母座的配合导轨副。组装好丝母座及开合手柄机构。再在上下座体间塞以小于原封口宽度的垫片,来控制其恰当的幢削加工量,最后扳紧开合手柄,合拢座体,同时缩紧镶条。

(2)按图3所示,在幢床上校平校直箱体B,D两面。以光杆孔A的中心为基准中心,以在进给变速箱上实测的丝杆一光杆输出孔中心为基准中心,以在进给变速箱上实测的丝杠一光杆输出孔中心距幢开合丝母的安装孔C至图示要求。这样,既利用了原有的丝母座体,又不损害丝母的互换性。

(3)开合丝母孔幢好后,同时幢圆箱体两侧壁上的孔。并使两尺寸一致,作为装配溜板箱时对中心之用。

4三杆尾托架

该件修理比较简单。按进给变速箱上的丝杠一光杆中心距a及其至安装面高度,溜板箱上光杆一操纵杆中心距的实际尺寸,重新撞孔镶套即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12篇

沈燕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按学校教研组的安排,我这次发言的题目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个题目比较大,对于平时不善总结的我来说太难了,自己虽然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教学中时有力不从心,不尽人意之感,存在的问题不少,但要自查成文时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谈得欠妥之处,希望大家海涵。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应该是小学生最感兴趣,学得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学习效果也应该是令人满意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了深入的反思,也和同事做了一些交流,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要朴实

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崔峦先生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让语文教学回归常态。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各学段目标与内容,以确保教学的有效实施。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春雨的色彩》,这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师准备可说是十分充分,有精美的插图和小鸟头饰、色彩缤纷的生字卡。教师的导入很有激情,情境的创设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师生动的讲解和耐心的提示下,学生进行的角色表演很热闹,但是,本节课的生字学习时间不足5分钟,课文也只读了一遍。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本课要求要认的生字基本不认识,要写的生字也不会写。课标要求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上,大量的占用了识字、写字和读课文的时间,定位是不准确的。课堂看似华丽,却不扎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2、深入钻研教材

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的研读和理解。教材解读包括三个层面:

(1)整体解读。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整体解读便于对小学语文知识点有一个通盘的了解,能结合课标更准确的把握各学段知识点和训练点。例如:同样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文本,在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中,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写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是说在教学 时,时间就要大量的用于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在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中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作者语言的优美”;也就是说在教学时,时间就要大量用于课文的理解、赏析。在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中,教学重点是“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时,时间就要大量用于理解赏析课文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上。这样一来,我们就可避免刚才所说的《春雨的色彩》一课中那种教学重点失准的现象。

(2)单元解读。领会单元安排特点和要求,利于教学时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从一年级下册每一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还增加了单元情境图。每个单元训练重点都在单元导语和单元情境图中,而且导语还扼要的说明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导语导学的功能,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导语,思考导语告诉我们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建议我们怎样学习,然后全班再说一说,读一读。很多导语的编写是很抒情的,所以我要求同学们要读出感情,以此激发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学生也在“读、思、说”中知道了本单元要学什么,怎么去学。作为老师了解整个单元,对单元的内容可以进行有机整合,教学时对不同的板块做到相互呼应。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以诚待人”为专题,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分别是《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从诚信故事中让学生受到真 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品质教育。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以诚待人”的专题来安排,要求学生运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读与说相结合。我在前三课的教学时,都假设了相反的情境,让学生将心比心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真切地感受到以诚待人于人于己的重要性,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古代名言,来归纳学生讨论得到的感受,来概括对课文事例的理解,既深化了单元主题,又加强了对古代名言的理解。

(3)课文解读。包括课文、注释、课后思考等。做到目下有本,心中有人的研读。切忌重“怎么教”,而轻“教什么”的弊病。从课程的角度、教材的角度、教学的角度来考虑确定教什么;再以课程为基础,教材为起点,学情为关键,确定怎么教。

3、语文教学要守住常态。

“常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上的解释是:正常的状态。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态呢?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常态。现在的小学生的书写、阅读、写作水平有多少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呢?反正我们班是没达到。

写字的常态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无论是硬笔字、软笔字,概莫能外。阅读的常态是什么?是“跟我读”,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老师读,反复地读。教低年级小朋友必须领读。不要怕人笑话“抱着学生走”,该抱不抱是不负责任的。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思考理解课文,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写作的常态是什么?是“读写结合”,读是基础,书是最好的作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我们怎么写作文。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小练笔。还要做好仿写练习,仿写练习从仿句子到仿段落再到仿篇章。

“熟读、精思、博览、多做”是古人对语文教学常态的高度概括。

二、语文教学要育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偏重其工具性,而弱化了其人文性。通俗说,就是只顾教书,不顾育人了。不能全面的发挥语文学科作为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素质的特别功能。其实,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它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 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很多作品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些作品或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束鲜花》、《黄继光》;或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如《游子吟》、《妈妈的账单》;或是反映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品质,如《小珊迪》、《穷人》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

1、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和声情并茂地范读,把学生带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语文教学是生命的教学,它本身就栖居烂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真挚情感去体会语言文字,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流淌着感情,让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3、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的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因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

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那些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教材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有的作品令学生终身难忘,一辈子受用。

三、语文教学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模式

语文教学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积累——感悟——应用”这一沿袭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曾一度遭受严厉批评,被弃之不用。批判者将积累等同于死记硬背,指斥为书橱行为,予以否定;指斥感悟为经验主义、神秘主义,是让学生自己在黑胡同里乱撞,认为先记诵后揣摩再模仿的“运用”(作文)教学,缺乏整体设计,知识结构不清晰,训练线索不清晰,是瞎子摸象,很不科学。2011年新课程标准明确阐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很显然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优秀模式的传承和回归。这种模式蕴涵着中国人对母语教育的独特认知。

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积累。吟诵、熟读、诵读是古代最基本的教育方法。读书首先要响亮,“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语)大声吟诵,字字响亮,既容易体验音韵特色,又增强了记忆。其次要熟读,熟读有助于理解,有助于敏锐语感的形成。诵读,即熟读成诵,对写作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指出:“从前的人学作文都注重诵读,往往说只要把几十篇文章读得烂熟,自然而然就能下笔成文了。这个话好像有点神秘,说穿了也很平常,原来这就 是锻炼语言习惯的意思。”

传统语文教学认为积累是基础,感悟是关键。感悟的一个指向是熟读后的精思。熟读而不善思,没有感悟,便会成为书橱,终无所获。精思便是读书时要“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章结其意。”古人强调感悟,强调学习者自悟的过程,避免了由教师讲授过多而窒息学生自由思考的尴尬。感悟的另一个指向是整体把握,模糊性理解。感悟中既有熟读后的精思,又有“不求甚解”的“囫囵吞枣”,古人比较好地处理了快与慢的辩证法,避免了贪多求全、欲速而不达的尴尬。

运用,一方面是指用“感悟”中形成的语感能力去阅读新的语言材料,一方面是指用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能力去写作。传统语文教育的整体思路是先记诵、再开讲、后作文。古人提升了写作的教学地位,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写”是最重要的,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传统语文教育强调“运用”,强调实践,以“写”为主,较好地规避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大面积出现。

我们在应用传统教育中的“积累——感悟——应用”的教学模式时,应当摒弃以教师为绝对权威而造成的课内积累多、课外积累少,被动式积累多、主动式积累少的现象。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的和开放的积累。

四、教师要加强学习

师者,是教育学生的先行者,本身的学识能力水平、思想观念意识和教育教学理念都决定了教师的胸襟和眼光,决定了教师 的思维定势和教育方法,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作风。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知识,学习技能,既要学习自己擅长的,更要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以弥补自己知识的盲点和技能的欠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结构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水平的高度,教师知识结构的宽度决定了学生视野的广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读书,具备渊博的知识。而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要落后,所以教师必须时时更新知识和技能。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朴实,要回归常态,要吸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科学规律。从而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上语文,会学语文,学会做人。

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相关文章:

乡镇扶贫工作总结12-13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06-27

扶贫工作汇报乡镇07-10

乡镇扶贫工作总结08-09

乡镇扶贫工作方案08-09

乡镇扶贫工作计划08-09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08-09

乡镇扶贫攻坚工作汇报05-14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方案05-14

2015乡镇扶贫工作计划06-29

上一篇:创新创业演讲稿终极版下一篇:社工面试题30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