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024-05-30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精选10篇)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1篇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摘 要: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从课前准备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以及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培养,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050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尤其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刚开始自己的中学生活,一切都觉得非常新鲜,无论是校园生活还是学习内容,都很容易吸引他们的兴趣。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初步形成,教师要做好引导和培养工作,避免学生形成坏的学习习惯,否则改正起来非常困难,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阻碍。有的学生听到上课铃响才急急忙忙找课本,听课就会受影响;有的学生写字非常快,很难保证书写质量;阅读课文时浏览一遍即可,不会深入分析和理解;写作的过程中不经过构思,也不会修改,随想随写。这些都是学生常见的一些坏习惯,这些习惯必须要改掉,否则一旦形成永久性习惯,再想改正就困难了。语文教师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起始阶段就要把握住机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紧抓严管。结合自身的教学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进行培养

在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课,与学生互相介绍、认识之后,我会对他们提出一些小要求,首先就是要让他们在课前准备好语文课本、工具书、笔记本以及学习用具。在起初的几天里,学生的课前准备意识稍差,每次都是教师开始讲课了他们才去找课本,当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学习资料时,就着急忙慌地去书包里找,有时候为了等这些找书和资料的学生,一堂课就会浪费掉好几分钟,教师的教学节奏也会被打乱。为此,我在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早到两三分钟,提醒学生准备好本课学习所需要的东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在我的提醒和监督下,学生已经能够非常从容地应对课前准备了,对待课前准备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转变为了一丝不苟地去做。每次当上课铃响起,我走进教室,学生都能安静地等待,全身关注地听教师讲课,我们的教学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对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进行培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自觉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进行培养,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使他们对于词汇的理解得到深化,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素材,还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词语、成语、典故等,这些知识虽然非常微小,但也是不能放过的,只要能够及时查阅工具书,将这些知识理解、记忆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庞大的知识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查阅工具书存在着一种排斥心理,觉得这样做非常麻烦,远不如问老师更省时省力。同样,学生都非常依赖老师,不懂或是不会的问题不假思索直接去问老师,有的甚至会抄其他人的答案。如果让学生长期这样懒散下去,他们就难以正确理解语言文字,也无法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而且,这也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问我某个字怎么读时,我都会让他去查字典。有的时候学生通过查字典会发现一些字的特殊读音,我知道后都会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还经常举办小型的查字典比赛,看看谁查的又快又准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都能意识到工具书的重要性了,他们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也逐渐形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进行培养

有人说字是一个人的脸面,由此可见,写一手好字能够让人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端正书写的态度,并将练字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我对学生的书写要求是每天都要练字,作业中的字要写得又漂亮又工整,还要自己掌控写字的时间,写字速度要快,卷面也要整洁。对于那些写字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会要求他们临摹书写一些楷书,如果楷书写好了就可以练习写行楷。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作业,其他学科的作业也要认真书写。我还经常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沟通,让他们多注意学生的书写,并费心帮助学生纠正一些书写上的坏习惯。有的学生的字体不够理想,有的学生觉得作业太多了,得抓紧时间完成,因此他们就一味地追求速度,写字质量就被他们抛之脑后,凌乱的字体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看不出来写的是什么。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牢记教师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才能有更多收获,好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四、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进行培养

对于阅读,古人曾经多次向我们阐明它的重要性。朱熹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陶渊明也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读书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还能使人变得更为睿智、聪慧,同时,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读书也是一种积累素材、提高语文素养的极为有效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来完成知识的积累与扩充,使学生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除此之外,读书还能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帮助他们养成自主、独立、一心向善的性格,为学生的终身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是一种输入,它的最终目的是输出,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我会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习作本,当自己对生活有了什么感悟时,就可以将它记录在自己的习作本上,不拘时间和格式,每周能写上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即可。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多做一些摘录和仿写,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语文学习具有非常广阔的外延,因此,知识的积累就变得极为重要。只要多积累,学生的知识面才会变得更为宽广,无论是在做阅读理解还是写作,他们都能成竹在胸、游刃有余。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随之变得更为得心应手,在教学中哪怕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而得到完美的解决。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具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政华.浅议初中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2):122-123.[2] 张卫国.谈初中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5(9):82-83.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2篇

大家下午好!我是柳州市第十五中学0914班的班主任梁雪,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相信在座的每位班主任都有许多好办法好经验,我在此仅就我自己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如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多给我指正和帮助。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好习惯的养成,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比如: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可以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大致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把握重点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不仅可以保证作业的美观整洁,提高作业的质量,还能够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反之,不良的习惯也会成为学习进步的绊脚石,不少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脑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马虎虎、做事丢三拉四。这主要是这些学生没有及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以及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其实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是简单提前看一看书而已,预习能让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有目的性。预习听课的重点,可以使同学们更从容地听课,因为一部分老师要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听起课来当然会轻松。预习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此外,预习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为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学生。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预习指导。

此外,科任老师做好每节课的候教工作,培养学生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的习惯。

在第一道预备铃响后,同学们快速地进入教室,坐在各自座位上,有专门的值日班长提醒,检查大家的课前准备工作:课本、练习本、笔记本。由科代表领读,同学们高声齐读当堂课的相关内容。与此同时,当堂课的老师也在第一道预备铃响后进入教室候教,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二、上课时学生在课堂上需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上要求同学们争取做到: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认真做笔记,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参与到每节课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去。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简单总结为六个字:听、说、读、写、思、问。

1、听。即学会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说,听组内同学说,听他组同学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解,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自主、互动”中学习,当然小组长要监督易“开小差”,精神不集中、贪玩的组员,给予及时引导,从而帮其改正不良习惯!在其他组发言时更要认真倾听,听其正确观点,纠其错误观点,或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说。即积极发言的习惯。我们现在的教学提倡“有效课堂与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代表组内发表意见,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我也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发言时声音要清晰、响亮,说话要完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回答的问题师生要给予客观的评价与及时的鼓励。

3、读。即学会阅读、学会看书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自己先来自学。要做到认真,仔细,拿着笔边看,边思考,边做标记!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教给学生看书读书的方法,养成学会看书学会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阶段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纠正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等等不良的阅读习惯。

4、写。即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是门很少有人研究的学问。会做笔记的同学可能上课时记得并不多,但很有成效。有些同学的笔记只有自己看得懂,但也很有效。相反,有的同学笔记记得很多,上课时几乎一直在记笔记,不仅效果差,甚至会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学会有效地做笔记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记课堂笔记?其实做笔记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有重点地以最简略的语言记录老师的讲题思路和方法,眼、脑、手、心同时运动的智力活动过程。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先听懂老师的分析思路,下课后再根据这些提纲的东西丰富和完善笔记。另外,每一门科目都有自身的结构,学习过程中如能按照学科自身结构记笔记必能事半功倍。

5、思。即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

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让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动脑筋的机会,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6、问。即提出问题的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采取各种形式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都应给他们创造机会来质疑,慢慢培养他们提问题的习惯。

(举例子:吕玥:资质很普通,但每节课都能面带笑容充满自信的很积极、认真的参与到每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在初中三年的数次大考中多次获年级第一名;曾丹阳:人很聪明,但不是很勤奋,常有欠交作业,可在每次的年级大考中都能名列年级前茅,这主要归功于她那兴致满满、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每个40分钟的听课率)

三、学生需要养成学会“自习”的学习习惯

自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个不容易把握的学习过程,因为很多初中学生尤其初一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自主性学习,也就是说,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就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然而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一定有一套自习的方法。①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因为毕竟学习得靠自己,老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以启发、引导学生为主,很多东西都需要学生自己课外来进行钻研。通过自习学来的知识不仅可以开阔思路,而且对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②自习时一定要讲究效率。要注意留心自己最兴奋、状态最好的学习时段。自习时段分为在学校的自习和在家里的自习。无论在学校自习还是在家里自习,都应该抓紧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校的自习课中,我要求各班干在课间分工到老师办公室领作业、发作业、试卷、布置作业以及宣布事情,科代表布置作业在黑板上时一定要写清楚,避免有同学看不懂而问他人,同时也能避免个别同学乘机讲小话。每天的值日班干及时到讲台前管理好班级纪律,组织同学们快速安静自习或做作业,同学们不能做与自习无关的事:不讲小话、不讨论、不过位、不东张西望,有问题需问老师或同学的,到教室外面小声进行,尽量不影响到教室内其他同学的自习。在每节自习课上一般都会有各个科目的老师来班里辅导,因此这个时段是非常宝贵的,我要求同学们在这个时段先做有难度的作业,解决比较难的问题,抓紧时间问老师或同学,及时解决难题并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回家之后的自习时间由自己灵活支配。

要复习当天的功课,预习明天的课程,如有时间还可以读一些课内外读物,增长自己的知识。课外书籍往往有着生动易学、内容广泛的特点,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思路。自习过程中,由于在思考问题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从而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的习得与增强不但对本学科学习有利,而且对学习其他内容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过渡期,原来小学养成的好习惯需要进一步巩固,原来的一些不太好的坏习惯需要即时纠正。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各科学生的重要的基本功。为此,我们需着重从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入手,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1)讲究作业方法,树立榜样

培养学生认真做的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老师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都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认真做的方法,如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2)要求学生独自完成作业,自觉检查。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作业中,我们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且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抄袭别人作业的情况发生。

(3)重视对作业中的错误的订正。

作业是用来检验自己学习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所以从做错的题目中可以反映出哪些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好。应该重新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及时地做到查漏补缺。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准备好每一科的错题集,以便今后复习中使用,避免学生出现第二次类似错误。

五、学生课后需养成及时复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学生能够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这样的知识体系,容量大,好记又好用,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则不容易遗忘。

.六、养成认真听讲评,并订正的习惯。

教师对学生积极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容忽视的方面。首先,我们需要端正对待学生的态度,每个学生都有他作业的优点,不能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好生差生,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避免成见,以平等的态度去看待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过去,了解存在问题的根源。其次,需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改变我们的一些做法,有时候学生其实是很努力的,可能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没有学好,但又得不到教师的鼓励和及时的指导,因此他会认为努力和不努力都是一个样子,并最终对学习放弃了。所以我们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用爱和热情去对待学生,同时,你的爱要让学生知道,这需要我们以具体的行为或积极的评价去鼓励他们,唤醒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学习的热情。最后,作业讲评时,教师对事不对人,少批评,多鼓励。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3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提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为活跃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内在动力, 学生只有对阅读有兴趣, 才愿意参与其中, 才能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教学中, 我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灵活采用讲故事、多媒体导入、做游戏、教师范读等方法来带动学生阅读的激情。“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 而是经过了作者的再加工与再创造, 融入了作者或悲伤, 或高兴, 或忧愁, 或哀怨等的情感, 这些情感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与灵魂。因此, 我非常注重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朗读好了, 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教师朗读水平有多高, 学生朗读水平就会有多高。”这指出了教师朗读的重要性。因此, 在教学前我先深入阅读文本, 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然后在课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往往会被我的朗读所吸引, 会为我朗读中所融入的情感所感染, 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一讲到底, 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讲解得支离破碎, 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即使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 只是局限于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很少, 只是带着回答问题寻找答案的目的来进行阅读, 而没有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体验与独特的感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也就是说,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权,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与思考, 要让学生反复吟诵, 来细细品味文中的情感, 走进作者所描写的情境中,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核心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知,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环节就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阅读的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分析能力, 学生的阅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真正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落到实处。具体来说,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读书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分清主次, 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进行精读与泛读。泛读是为了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广泛涉猎, 是为了拓展阅读的广度。精读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文本, 是为了拓展阅读的深度, 真正理解与深入把握文本的精髓, 领会文本的要义。其次, 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文章体裁不同, 阅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 阅读记叙文要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提取文本内容, 从记叙文的顺序来把握文本结构, 从字词的锤炼与修辞格的运用来品评语句, 从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把握文本的主题。再次, 将阅读与批注相结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对一些语句甚至是一个词产生独特见解, 因此, 在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避免出现那种只是拿着资料读的现象, 而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将一些要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与独特见解写下来, 或者对于一些重点词句作标注, 或者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等等, 这样可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感悟能力, 从而使阅读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张翼翔) 不少学生存在阅读障碍:在阅读过程中抓不住要点, 阅读时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 只去解决一些表面意思的问题, 不会概括、归纳课文的深层含义;学生的阅读活动多依赖教师的讲解分析, 没有了自己的见解, 不善于思考质疑;没有掌握默读、朗读、速读、浏览、精读等方法, 阅读效率低。

二、抓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面对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老师, 必须坚信:知难而上, 千方百计抓好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抓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需要着力做好以下方面:

1. 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环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 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地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2. 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认为,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 要真正搞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文阅读,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 促使学生尽可能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一定要注重读写结合, 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 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 或做成卡片, 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又如, 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事迹, 并用一定的文字整理成文章。像这样在阅读中练笔, 用练笔促进阅读, 不但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 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3. 努力筹集书籍,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使学生“有读”。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要切实搞好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筹集书籍, 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 引领学生健康、有效地进行阅读。首先, 在农村初中现状的基础上, 想方设法努力筹集书籍, 改变农村初中学生无书读的现状。其次, 老师和学生可以把自己家的现有书籍, 带到班级和学校, 进行交换阅读。这样做既省钱, 又方便, 更起到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功效。也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凑钱, 买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课外读物, 放在教室的图书角, 供学生课外阅读。再次, 要及时推荐那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 以免学生茫然无从, 不择而食, 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地去进行阅读。如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最后一锹土》《寄小读者》《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选》等;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海明威《老人与海》等;文化典籍作品:秦牧《艺海拾贝》《文化与人生》等;精彩刊物:《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思维与智慧》等。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推荐课外读物时, 要尽量和讲读课相结合。语文教材的文章, 大多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 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教师在围绕重点设计课内教法、学法时, 也应把课外阅读指导置于其中, 可结合教材的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如教《皇帝的新装》, 就指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 让学生知道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馨、欢乐、启迪, 更多的是思考和悠远的人生体味。

(责编张晶晶)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4篇

关键词:智力;家庭因素;学习习惯

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初中生智力并不低,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作为学生,学习就是他们的天职,必须将学习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农村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阶段,课程的增多,知识的复杂,使大多数学生感觉到学习很吃力,因此,尽快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非常重要。

一、学习习惯的含义

习惯是一种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固定行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经常性和自动化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如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学习中善于思考,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地复习功课;坏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如:上课时不听讲,课前课后不预习功课,经常考试作弊,抄袭别人的作业等。

二、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发现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初中学生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没有养成计划性的学习习惯;二是学生不习惯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三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写、听、说的习惯,这与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关;四是在学习中不善于总结和做笔记,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五是不善于用新华词典等工具书,缺少课外阅读的资料和阅读的习惯;六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两耳不听课堂事;七是学习懒散,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作业;八是不善于思考,甚至在学习中没有思考的习惯。以上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给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三、农村初中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

1.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发育时期,青少年的思想不稳定,容易被外部思想左右,在做事方面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搞好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农村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还处于应试教育的理念中,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是能够看得见的客观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成绩,轻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足,从而使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家庭因素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下,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顾。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由于其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也由于隔代关系和亲疏远近的原因,在孩子的管理上主要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后学生在学习成绩的压力下产生懒惰的心理,甚至出现逃学或者退学的现象。

3.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计划生育的严格实施,农村很多初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生活习惯,不爱劳动、怕吃苦、不爱动手,平时父母亲的惯养使孩子形成霸道和懒散的心理,将家里的生活习惯带到学校中去,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养成。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小学时候就开始,这样在进入初中时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初中课程的学习。但是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了培养的难度。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做到:

1.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学习要有成果必须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好坏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成绩上,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在学习中指点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懂得了课前预习、课中思考和课后复习等基本的学习路径,

2.约束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形成

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对各种诱惑的抵制力比较差,不能克制自己长久从事某种行为,因此,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学习制度约束学生是不可缺少的。学校要重视校规的实施,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促使教师和学生认真执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很多在小学时就已养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就必须矫正他們不良的学习习惯,即所谓“破旧立新”,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因此,在每学年初一新生入学后,学校教师在教学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重视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克服困难,自觉地培养。

参考文献:

[1]陈丽颖.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

[2]刘杰.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1(2).

[3]叶仁飞.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中学,2012(8).

|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5篇

儋州市那大松涛子弟学校刘文英

【摘 要】作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教学实际方面可做如下考虑:

(一)培养规范的书写习惯;

(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三)学生质疑、独立思维的习惯;

(四)培养有益的课外阅读习惯;

(五)培养勤于积累的习惯;

(六)培养课外练笔的习惯。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质疑积累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师每接一个新班的每一切语文课,都应向学生明确提出下列要求:不论是作业、课堂、笔记本或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不写繁体字,不写俗体字。通过摸底,了解全班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于书写基础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办求书写美观。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在加强基础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不厌其烦,不厌其细。除对学生高标准要求外,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另外,拿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举办写字展览,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愿望,在班内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种写规范汉字的习惯会逐步形成。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规定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要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必要时可以开展查字比赛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

所谓“媒体”就是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如日常人们使用的数字和文字、声像技术中的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都可以称为媒体。学生可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多媒体使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活泼。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然而,网络也不例外,它现已成为一个永不陌生的新话题,在网络上学习知识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网络项目。在网络上,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所讲不到的内容,能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能使学生们的眼睛更加开阔。网络的最大功能应该就是获取信息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覆盖全球,使庞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通过网络,能立刻知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情,真可谓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因此,“神州六号”飞船,可以说是中国发生的最大一件事之一了,虽然这件事引起很大轰动,可还是有许多人不了解,那是因为他们不会使用工具,就算报纸上长篇大论的报道着,可毕竟还是有限的,这时候网络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任何最新消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你想看哪方面的,就看哪方面的,而且都介绍的十分详细。就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们利用网络去查找相关资料,这样一来,学生收获就更多了。

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http://

(一)、教师应是每次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每次演讲,由同学自己选出3—5人的评委,对每一位演讲的同学给予评价,打分。评出前几名优胜者发给纪念品,以资鼓励。不是评委的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增加了竞争气氛。台上台下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学生演讲前,教师提出基本要求:要说普通话,声音宏亮,语言流畅,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姿势、态度自然。实践证明同学们在演讲中也逐步认识到这些基本要求对口头表达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学说:“演讲时注意声音宏亮,咬字清楚,注意声调高低,节奏快慢,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仪态上同学们也意识到应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现出自己的气质,风度和才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听众受到强烈感染,留下永恒的记忆。

对腼腆怕羞、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要多给予鼓励,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们讲话的能力和勇气,对她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向其他同学宣布“政策”,讲得不好,甚至说错了话,也不能讽刺和取笑,允许纠正补充。帮助这些同学迅速越过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这些同学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作好心理准备。

(二)、演讲的深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近,逐步提高要求。

最初进行自选题目演讲,内容由同学自定。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可以讲自己最欣赏的一则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对自己的启迪。总之,从身边的生活到社会现象;从历史到未来;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内容无所不有。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6篇

初中生,正走在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面临着中考,学业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按时作息,早睡早起

熬夜表面上看是多学了一会儿,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造成的后果就是白天精神萎靡,效率低下,到晚上又因一事无成的愧疚感而想要进行弥补,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要知道从古至今,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而且课程、考试都是在白天进行的,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大脑的活跃期是在白天。

二、均衡发展,不要偏科

中考考试不分文理,每一科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关注孩子每一科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让孩子对每一门科目都保证充足的动力,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要偏科。

三、戒骄戒躁,宠辱不惊

初中生还未完全成熟,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有时是认为自己已经学好了,不必费太多精力去巩固知识;有时是某一科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从而产生厌弃的态度。家长要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培养他们谦虚、踏实、上进的学习作风。

四、尊重老师,遵守纪律

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初中生,最易产生逆反心理。讨厌被约束管教,喜欢和老师对着干。试想一下,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不尊重老师,打心眼里反感老师,怎么能顺利获取知识呢。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们的老师,遵守学校的纪律,以学业为重,在规矩的约束中走向成熟。

五、举一反三,不懂就问

初中所学的知识,都还处于基础范畴,比较贴近于日常生活。如果能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举一反三,可以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不足,这时,再将发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可以达到知识的程度的吸收。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7篇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的巨大力量。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各种好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在农村中学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笔笔皆是。因此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那么在农村中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自己在农村从教经验,谈一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班主任育生,从思想上重视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好习惯就像是掌握一项生存技能一样,使我们受益终生。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则更为我们学生今后奠定发展的基础。学生一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就可以利用所学已有知识进行独立学习,为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学习基础。

在农村中学里,学生普遍认识不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摆在班主任面前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好习惯的必要性。

班主任可以通过早自习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什么是好习惯?好习惯有哪些重要性?还有好习惯给我们能带来哪些好处?我们学生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哪些好习惯?等等。班主任还可以开专题讲座给学生讲一讲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可以举例古今中外哪些伟大人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就了他们的伟业的实例,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班会这个主阵地,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班主任应该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有耐心帮助学生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二、班主任身先示范,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班主任了,特别是中学生,模仿能力惊人,班主任的行为习惯经常成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班主任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要工整时,教师写板书是就要工整,不能在黑板上龙飞凤舞,作业批改时字迹也要工整;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教师就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不应付学生;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坚持写随笔,教师也要做到多读多写,并常常和学生交流阅读写作感受;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教师一定要按时批改作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班主任要先做到。班主任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班主任利用课堂教学,规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规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班主任是指挥这个阵地的“指挥官”。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规范学生学习习惯的主渠道作用,进行学习习惯规范化训练。要制定出训练的目标、标准和要求,而且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检查和指导。在这里,班主任要避免“重担一肩挑”的现象,要和各学科教师协调好,保持一致,不能在班主任的课上学生习惯良好,而在其他学科课堂上就我行我素,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不得。如训练学生预习习惯时,各科教师应按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新课前进行预习,要形成书面的形式。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防御的作用。再如听课的时候,各科老师都要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坐姿,认真听课不能交头接耳,如果有的老师要求严,有的老师只顾讲课对学生太放松,结果学生时紧时松,造成养成习惯的反复。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不能有丝毫懈怠,否则得不偿失了。

四、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班主任可经常利用主题班会,让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强化完善学习方法,让学习不得法的学生从中学到可以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

班主任还可经常利用班会课,针对学生普遍存在不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澄清认识,达成共识,这样有利于改正坏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刚开学不久,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总抄作业,于是我就以“抄作业好不好”为主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都各抒己见,谈这种行为的坏处,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一致认为班里的这种坏习惯要不得,并且还决定以后互相监督改掉这种坏习惯。

总之,班主任可借助主题班会这一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班主任联合家长,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多方教育力量。班主任要联合家长,巩固学生在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否则学生在学校有好习惯到家里变成了坏习惯。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教会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家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家访来了解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否得以巩固,还可以在家访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能帮助家长解决好习惯养成的办法。总之,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以免造成5+2=0的现象。

总之,我们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是艰巨的、是长期性的,但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持之以恒,采用科学的方法,讲究艺术性,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鸡东县“十三五”科研课题:

班主任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阶段成果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8篇

一、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可以这么说, 字就是我们的脸面, 因此, 老师应要求学生不管是作业、笔记, 还是其他的书面作业, 都要做到字迹工整、规范, 不写繁体字, 并通过观察, 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书写情况, 对于书写工整的学生, 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对于书写较差的学生, 要加强训练, 把字写端正, 写整洁。对于学生的书写训练要持之以恒, 不能懈怠。老师在这方面除了严格要求学生以外, 自己也要做出表率, 运用好板书这块阵地, 起到示范的作用。另外, 还要定期开展有关书写的主题活动, 通过比赛、展览, 激发学生写好规范字的愿望, 营造出一种练字的学习氛围。只要长期坚持训练, 学生的书写水平定能提高。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 工具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 老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在语文学习中,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三本书是必须要配备的, 当学生遇到生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的时候, 就可以利用工具书解决这些难题。因此, 在教学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还要布置作业, 定期地督促和检查, 慢慢地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查字典, 并养成习惯。

三、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一些视频、动画等得到普及, 我们能从这些媒体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被广大的老师所利用, 它能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 网络对当代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 通过网络, 学生接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丰富了知识面。因为网络, 我们的世界变小了, 通过网络, 我们及时地知道了世界上发生的新闻。如果还停留在报纸报道, 那么作用就是有限的, 通过网络, 我们想了解什么, 就可以查找什么, 而且介绍的也很详细。所以, 培养学生利用媒体去搜集资料的习惯, 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

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生来说, 口头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因此,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前, 部分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语言不流畅, 词不达意, 越来越没自信, 导致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 怕被人笑话和瞧不起。即使老师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走向讲台, 他们也会表现得面红耳赤, 无言以对, 不知所措, “搁浅”在讲台上。因此, 加强对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是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但是, 如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有显著的提高, 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老师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比如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等多种活动来提高初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培养语文素养离不开朗读训练。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还能提高理解能力。对学生朗读训练的培养, 要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时的语气、节奏、感情等技巧, 使学生能读出文章的意境美, 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学生对一些名篇、典故、警句进行积累, 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才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所以, 教师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鼓励学生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 在读的时候要有自信, 不能害羞, 否则就不能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 一句名言, 只要坚持不懈, 不断积累, 就可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六、培养学生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贵有疑, 敢质疑才会有创新, 墨守成规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今天, 创新是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能力, 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这样学生才会大胆质疑, 积极讨论和探究,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虽然我们应该尊重教材, 但是它也不一定是完美的, 每学完一篇文章, 老师都可以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篇章等发表自己的意见, 使学生从疑点处去思考、去解决, 从而使学生养成大胆质疑、认真思考的习惯。

七、培养有益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 能不断汲取知识的精华, 认识周围的世界, 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不可缺少的一种途径。当前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不高, 他们没有时间, 即使有时间也是阅读流行的书籍, 不会分辨, 所以, 老师首先要教学学生会学鉴别, 寻求适合自己的书籍, 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老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名著,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经典作品, 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 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情感。还要鼓励学生用心去阅读, 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只有认真阅读, 反复思考, 细细体会, 才能有所感悟和启发, 印象也才能更加深刻。

总之, 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 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 同时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作一名语文教师, 不但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会使学生终生受益。那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将作出探究。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9篇

一、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优秀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鼓励他们写一手好字。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出要求: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另外,安排写字课,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举办写字展览,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愿望,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好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利用上课前几分钟讲故事,课堂中经常让学生复述课文,口头作文,演讲辩论等都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很好方法。

四、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习惯成自然”,学生练笔的时间多了,笔头越写越活泛,表达越来越流畅,不再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了,写作的技巧丰富了,作文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也鲜明起来。

五、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让学生背诵有价值的经典,使学生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学习诗词,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汉语的韵律、节奏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更是把朗读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语气等技巧,使学生读出节奏之美,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进而感受作者的胸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纵观历史,大凡有所建树的作家、思想家、文化人都是喜欢背诵并善于背诵妙文诗章的高手。由于“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其语文素养和能力怎能不大打折扣呢?因此,必须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坚持每天都能利用一点时间,放声朗读自己所学的或所喜欢的名篇、名句。在朗读时,要克服害羞的心理,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放开声音朗读。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读的不好,怕人讥笑而不读,那就永远也学不会朗读。

六、培养有益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今天的中学生,大部分的阅读能力都很差,他们一般都爱阅读生活中流行的书籍,而有的流行性读物,含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因此,要学会鉴别,选择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有用的读物来读。经常建议学生要读一些好书,也就是名著,如《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水浒》等。这些经典作品,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和增强认识、体验情感有很多的益处。在阅读的时候,要用心体会故事所要说明的问题,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经常认真阅读,细细体会,才能对阅读的内容理解得比较深,印象也就比较牢。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外,还要能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手段来搜集信息,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10篇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广西都安县大兴中学 韦芝任

【摘 要】农村初中生受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具备良好英语学习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新课程标准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成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能快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能自觉地学习英语,学习英语成了自然行为。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上一篇:2025年安全师安全生产技术0下一篇:申请经费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