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

2024-07-31

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精选11篇)

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 第1篇

周家镇幸福美丽新村(天星村)情况介绍

天星村位于周家镇政府驻地西北面,同时也是兴文县北大门,全村4个村民小组,农户150户,人口600余人,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达到55%,耕地面积1000亩,其中良田300亩,土地700亩,该村海拔在600800米之间。

天星村又名桃花源。桃花源群山环抱,唯一通道从穿山洞(又名神龙洞)洞中通过,除此没有别的通道。经穿山洞进入桃花源,天地豁然开朗,其景犹如著名诗人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一般。**日报曾以《周家有个桃花园》来描述了天星村的美景,新华社也曾以《世界第一大天坑》报道了天星村的独特地貌,芝加哥电视台97年曾在美国以《再现1700年前桃花源》对天星村的自然景观做了电视报道。

天星村属喀斯特地貌,全村除周围环岩壁立外还有许多景观景点,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群师共舞、清官面壁、一品当朝、石笋猪猴(十省诸侯)、凤舞九**等,气势浑宏,大气磅礴。

天星村(桃花源)与**竹海毗邻,将是兴文通往**竹海的主要通道,其东面还有 天生桥地缝、加兴七二朵莲**、神风洞、神烟洞等世界第一流的景观景点相连接,也将成为**竹海和兴文**的连接中心。

该村地处兴文、珙县、**交接处,属于兴-珙-长经济发合部中心区域。从周底路(穿山洞段)只有1公里,由**社区沿园区公路进入天星村也只有3公里,沿天红公路直通**县双河镇,距**县双河镇8公里碎石路现已全线贯通。目前通村主干道已按5.2M宽,22CM厚的标准全面硬化,硬化长度5.7公里。2010年省级扶贫新村建设,已完成1.2米宽,9600米长的便民路。是2012年省级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新村,村内房屋修建错落有致,风格独特,经示范建设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聚居点有集中供水池4口,生态垃圾池4个,花台600余米,供水管网3000余米,新硬化排污渠1000余米。前年代表兴文县接受市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检查,经过环境打造后的天星村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村民饮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每家每户都建了花池,种上了鲜花贵树。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建有农家书屋,有一支文化志愿队,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去年县文广新体局已在天星村二组的聚居点建设一个标准的运动场,配备了比较完备的体育器材。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天星村已形成以烤烟、蚕桑为主,**、金银花为辅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并且去年已在天星村聚居点栽种了300多亩桃树和**,3年以内,阳春三月,天星村将沉浸在花海之中,仲夏之际来采摘美味果子的游人络绎不绝,天星村将是旅游休闲的绝佳圣地。该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曾聚居了大量的仡佬族(僰人),云南文川县有一支少数民族就是由此地迁去的。同时在民间还有许多古老的传说,如:鱼孔传说、古庙传说、周红毛担石镇山&&。

周家镇天星村经过近几年来打造,已成为美丽文明的小村庄。今后,天星村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同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同时,天星村还将重点进行文化阵地建设,举行多种多样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娱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建设兴业、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

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 第2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围绕幸福美丽新村实施方案,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区旅游外侨局《2015年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积极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坚持产村相融,围绕新村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促进新村与产业互动。(二)积极创建星级农家乐,打造精品特色业态经营点。共对15家农家乐进行了贴息贷款,银行贷款金额达500万元。按照《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大农家乐、乡村酒店星级创评力度。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指导21家农家乐申报创建省星级农家乐。指导申报创建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

二、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情况(一)认真做好项目编制、包装、申报,并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类扶持资金支持。今年在2015国际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上,新签约资金达20亿。截止月底旅游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8亿元。(二)整合部门各类项目资金向幸福美丽新村倾斜,投入幸福美丽新村项目资金量的比重占部门争取的各类项目资金量60%以上。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活动项目,发掘农业的休闲旅游综合功能,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通过用举办节庆等方式,烘托乡村旅游资源,提高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组织保障措施情况(一)组织、人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制发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相关文件,工作制度健全,部门通力合作,责任明确。(二)按时完成区新推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各类工作任务,及时上报有关工作推进的统计数据、规划方案、总结材料等。(三)举办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实用人才培训班。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乡村旅游企业、农家乐业主共计14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区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提高旅游素养、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开发特色浓郁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四)全区乡村旅游和星级农家乐接待服务情况良好,无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发生。(五)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亮点突出。

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 第3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 成都市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 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 不断探索创新, 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域覆盖、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1 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探索与做法

1.1 构建科学合理规划体系

成都市打破城乡规划分治及条块分割状况, 抓好市、县、乡、村4级规划的衔接, 市、县、乡、村4级规划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理清“幸福美丽新村规划有别于城市规划”的思路, 把“宜业宜居”作为根本取向, 突出业态、生态、文态和形态“四态融合”, 创新规划建设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注重土地利用、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多种规划衔接, 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城乡规划体系[1,2]。

1.2 筑牢产权改革制度基础

为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成都市全面推行了以“还权赋能”为核心, 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为目标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确实权、颁铁证”。目前, 全市确权颁证工作已全面完成, 截至2013年底, 累计颁发各类产权证和股权证877.4万本。积极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稳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流转, 成立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 建立了全国首个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 在区 (市) 县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分所, 在乡镇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 初步形成了市—县—乡3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

1.3 创新市场主导投入机制

创新土地综合整治机制, 转变过去主要由政府主导推动的方式, 引导农民通过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或合作社等方式, 自主实施或引进社会资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依靠市场化的方式, 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 促进农村资源变资本, 解决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资金问题。

1.4 建设产村相融连片基地

按照产业先行, 产村相融的要求, 整合农业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农田水利、农业环保、农村道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涉农项目资金, 连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示范带。成都市集中力量打造了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 将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建设和新村建设, 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渠系、标准化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设施农业、高端农业、循环农业、乡村旅游等要素进行有机融合, 充分展现集中连片产村相融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美景[3,4]。

1.5 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功能

为服务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 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成都市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化。幸福美丽新村配套标准为“1+21”, 包括社会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站 (劳动就业、社保等) , 水、电、气等代收代缴网点, 幼儿园, 卫生服务站, 全民健身广场, 综合文化活动室, 日用品放心店, 农资放心店等21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1.6 完善保障有力的政策支持

坚持机制创新, 大力营造有利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政策环境。成都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 在全国率先制定涉农社区和村的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土地综合整治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留用政策, 通过提高留用比例来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5,6]。

2 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

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 成都市探索创新发展了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具体而言, 坚持“宜聚则聚, 宜散则散”和“四态合一”, 在城镇规划区外, 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是以一定的聚合空间为基础, 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在一起, 形成聚居适度、产业优化、功能完善、城乡融合、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成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顺应自然, 注重历史文脉, 保留农村与城市的功能性差别, 以科学规划为基础, 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为支撑, 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为重点, 以川西民居特色风貌塑造为特色, 以农民群众自主参与为核心,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成片、成带地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建设。

3 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是政府主导。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 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区 (市) 县及乡镇明确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责任主体, 完善了工作机制。二是规划先行。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编制标准》和《成都市新村建设规划工作方案》, 引导规划编制更加注重集约发展和城乡统筹, 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片和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示范线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示范效应。三是农民主体。农民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主体,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健全新型村民自治机制, 使农民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 变代民做主为农民自主。坚持群众“自主、自愿、自治”原则, 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是否集中居住、房屋户型选择、房屋分配等, 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四是市场运作。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关键是投入, 成都市在不断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引导和集聚更多的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推动政府扶持和市场力量有机结合, 形成推进新村建设的持续动力。五是机制创新。成都市通过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等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积极稳妥推进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试点工作, 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发展动力。

4 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是必须注重改革创新。成都市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作用, 不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机制体制改革创新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只有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 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性障碍, 才能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二是必须注重城乡统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就是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通过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必须注重市场取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必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 市场化的方式来开展工作。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但不能主要由政府做主甚至“包办”,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值的最大化。四是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坚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原则。只有以人为本, 赋予农民群众基本的民主权利, 认真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要:介绍了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探索与做法, 分析了成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 总结了成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和重要启示, 以供参考。

关键词:幸福美丽新村,做法,建设,模式,经验,启示,四川成都

参考文献

[1]孙成军.转型期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刘雪冉.中部六省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与比较[D].郑州:郑州大学, 2012.

[3]刘利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与实施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 2007.

[4]谢瑞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8.

[5]杨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示范引领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第4篇

主要做法

——注重特色,规划引领。一是突出川北特色。坚持“依托城镇,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错落有致、相对集中”的原则和规划选址、放线定点、建设风格、质量监管、奖补标准“五统一”机制,突出“三打破、三提高”,彰显川北民居特色,规划设计了青瓦、粉墙、坡屋顶、带有小阳台和小院坝的建筑结构,具有自然、仿古味道的30套民居建设方案,以及90㎡、120㎡、150㎡、180㎡四个建筑面积标准。二是保持田园风貌。因地制宜,依势布局,尽量保留石、树、塘等原有地理环境,并按房屋面积1:1的标准配套“自留地”,统筹规划“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生态庭院工程,打造“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微田园”风貌。三是坚持多规融合。按照“农民意愿、县上统筹,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的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评审制度,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规划统筹相融、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打破瓶颈,整村推进。一是集中流转土地。坚持村民“一事一议”制度,采取坝坝会、座谈会等方式,按一定价格将居住区土地集中流转给村委会,村委会再按整体规划统筹流转给建房者,通过二次流转,破解了建设用地难题。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农委作规划、部门出项目、乡镇抓实施”的方式,多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以村为单位,统一配套水、电、路、讯、网等“1+5”基础设施。到目前,全县新村建设共硬化村道入户路123.5公里,环境绿化23.9万平方米,配套卫生设施2800多套、垃圾站点 370 个。三是群众主体参与。民主选举村民议事小组、质量监事小组、财务监管小组和村廉勤监委,全程参与、监督新村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产村一体,支撑发展。一是培育致富产业。坚持“园村相融、产村一体”理念,充分发挥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杜仲之乡等品牌效应,整合各类资金5.3亿元,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2个、12万亩,培育壮大了茶叶、核桃、杜仲、畜牧四大主导产业,茶叶、核桃、蔬菜标准化规模种植面积分别达8万亩、3万亩、7万亩,畜牧养殖基地1万平方米。二是发展经济组织。截至目前,全县新村建设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个、专合组织22个,有序流转土地2.8万亩。三是扶持就业创业。通过实用技能及创业培训,推广实施农村互助资金项目和农村扶贫小额保险,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扶持1.4万名农民实现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培育了1.2万个专业种养殖户。

——党建引领,完善功能。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根据区域和人口灵活设置党组织,梯次建立以核心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的网格化党委(总支),以村民居住密集区、产业发展集中区为单元的区域化党支部,夯实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组织基础。二是明确功能定位。依托党组织活动阵地,建立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等“1+6”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化的公共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三是规范运行机制。建立议事决策、目标责任、民主监管等工作制度,使党组织议事决策科学规范、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基层民主得到保障。

——居民自治,促进和谐。一是建立自治组织。由居民自主选举产生管委会,对社区进行日常管理。二是自主物业管理。推行“一长四员”(居民自主推选物业管理协会会长、卫生保洁员、绿化管理员、治安安全员、水电管理员)社区物业管理模式,每户每月缴纳一定的物管费用。三是居民自我约束。几点启示

——科学规划是前提。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是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前提条件,新村规划既要注重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又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因此,新村规划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必须结合县情,坚持全域、全面小康,做到规划一步到位、适当领先超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域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才能确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有力有效实施。

——整合资源是保障。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凝聚强大合力。因此,在基础设施上,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综合调度、打捆使用;在人力安排上,要充分发挥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资源,在技术指导方面予以统筹安排;在产业培育上,要整合涉农项目,大力培育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致富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农旅一体化”格局,实现以业兴带动家富、人和、村美。

——党建引领是关键。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新村党的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才能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素质,在新村建设、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推进“两新”组织、园区党组织、产业党组织等体系建设,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新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机制创新是动力。在建设土地供给上,采取集体流转土地模式,不仅能破解建设用地的难题,又能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在社区管理上,通过推进村民自治,既能提升村民自我约束能力,又能促进农村社区和谐融洽;在居民素质提升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和教育活动,才能将农民逐步转型为具有较高文明素质的新型居民,做到“建设一个新村,提升、转型一批或一代农民”。

(作者系中共旺苍县委书记)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总结 第5篇

我x村系xxxx年申报核批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按照申报确定的建设项目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评估认定的要求,现将有关建设工作情况报告于后:

一、x村的基本情况

x村是老龙乡最的边远贫困村,全村幅员x.x平方公里,辖x个社xxx户xxx人,耕地xxxx亩,森林xxxx亩,各部门高度关心重视x村的发展和开发,并根据x村的客观实际,先后被确定为“简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通过几年来干群的共同努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幸福美丽新村初见雏形。

二、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情况

(一)全面完成幸福美丽新村的项目建设

根据群众自主、村民委员会自治、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确定x村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现已全面完成了入户路xxx米、雨污排水沟xxx米、太阳能路灯xx盏、花台xxx平方米、庭院整治xxxx平方米、垃圾集中收集池x处项目的建设任务。

(二)抓好硬件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xxxx年新建x亩村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大楼,内设社区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培训中心;村卫生室;综合调节中心;文体管理中心;办公设施齐备,办公人员落实;村医卫生室和医务人员落实;农村养老保险xxx%到位,服务农村、惠及农民等一系列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面覆盖。

(三)加强文体设施建设,繁荣农村文化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群众自愿、财政补助、社会捐资,先后兴建xxxx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

乡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自查报告 第6篇

(一)20xx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20xx年6月全面启动实施双坝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8.32亩,人均综合用地62.8m2,总建筑面积36849.73m2,规划安置271户823人,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指标130.9784亩。

(二)2016年幸福美丽新村点位建设

我镇实施的2016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及景山村、梨园村和双坝村二期三个点位,是xx市高速公路和主干道沿线“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位。景山村幸福美丽新村项目454户1329人,预计复垦土地313亩。梨园幸福美丽新村项目于5月18日取得立项批复,确定参与农户320户、1242人,预计复垦土地330亩。双坝二期参与农户420胡1270人,预计复垦355亩。

二、推进情况

(一)双坝一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双坝幸福美丽新村一期复垦地块上报95.8005亩,涉及112户,338人。原址流转27.3716亩。市、区国土局于2017年11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验收,待二次终验后完成复垦验收。

(二)景山、梨园、双坝二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景山村 5#聚居点完成招标的为1、2组团。其中2组团内,有16栋房屋正在进行主体建筑施工,2组团内有7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其中4栋完成基础垫层浇筑,其中3栋完成条基浇筑)。6#、7#、8#、9#、10#聚居点图纸设计已完成,正在等待常委会审核,常委会审核后即可进行清单编制。6#、7#、8#、9#图斑地勘数据已经完成,正在对接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12月xx日临时施工用电正式通电,12月26日,8#、9#图斑的变更资料已经取得批复。

梨园村12月18日,完成总平审核,正在进行详细地勘,同时启动施工图设计工作。市国土局已于12月20日来梨园村完成踏勘。12月25日收集全部参与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筹备小证换大证工作安排。目前2号点位完成打围工作.双坝村完成项目参与农户集体建设用地分户测量并公示测量结果,完成了调入地块的测量工作,完成了安置点国土红线和规划红线的对接和测量,为确保建设和复垦工作同步进行打下基础。已收集参与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筹备小证换大证工作。11月29日完成2号点位魏家院子完成打围工作。12月18日,完成2号点位总平审核,正在进行详细地勘(电话询问村上进展),同时启动施工图设计工作。12月20日,市国土局来双坝村完成踏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按照复垦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双坝幸福美丽新村一期土地复垦整改工作,尽快完成验收;加强龙腾自主家园物业管理,确保新村生产生活规范有序。

(二)加快完成景山、梨园、双坝二期风貌调整完善工作,同时按程序做好梨园、双坝二期地勘、设计、聚居点的附作物清理,临电接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银行贷款衔接,自来水、天然气接入规划等后续工作。

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 第7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加快“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结合四川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办法。幸福美丽新村是指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和有历史保护价值的村的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及其他相关规定编制。

第三条 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应当遵守国家、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 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应当在村内予以公示,并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经批准后由镇(乡)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第五条 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同意,镇(乡)人民政府可对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涉及规模、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六条 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规划编制资质,编制人员应熟悉农村情况。

第二章 规划编制要求

第七条 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按照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目的,以耕读文明为魂、村落民居为形、田园风光为韵,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乐园。

第八条 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坚持产业先行和产村相融,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合理布局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第九条 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尊重村庄现有格局,慎砍树、慎挖山、不填塘、少拆房,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注重传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延续民居特色,体现农村情趣,不贪大求洋;注重保护历史遗存,实施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性修缮,保留并修复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和街巷空间;注重保留绿树林盘,保护古树名木,塑造“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有效体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第十条 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土地,少占良田,合理有效利用闲置地。严格遵循“安全至上、质量第一”原则,建设用地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行洪通道,避开各类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无铁路、过境公路、高压输电线路穿越,避免沿过境道路展开布局。

第十一条 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绿化、净化、美化、文化为追求。要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重点推动绿化,以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推进净化,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庭园整治为重点实现美化,以乡风文明为重点建设文化。

第十二条 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注重深入调查,全面收集基础资料,准确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找准村民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村庄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

第十三条 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规划调研、编制等各个环节充分征询村民意见,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公示规划成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避免大包大揽。

第三章 规划编制内容

第十四条 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应包括村域发展规划、聚居点建设规划两个部分。

第十五条 村域发展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综合评价村域发展条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状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各类产业发展重点与空间布局;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农民就业增收措施。

(二)村域聚居点布局规划

依据上位城乡规划,结合劳动力转移趋势,确定村域总人口;充分结合村民意愿,统筹规划布局村民聚居点;明确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合理确定聚居点的规模。

(三)村域基础设施规划

以改善村民对外出行条件为目的,确定对外公路、居民点主要联系路的走向与建设标准;统筹规划村域内给排水、电力电信、能源、水利、环卫等基础设施。

(四)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明确村域内“1+6”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设标准和空间配置。第十六条 聚居点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现状用地分析

根据《城乡用地评定标准(CJJ132-2009)》,分析评定聚居点建设用地条件,明确洪灾、地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等的位置,确定可建设用地。

(二)现状建筑分析

对现状建筑的年代、质量、风貌及文化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保留、拆除建筑的位置与数量。若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需明确建筑四至界线和保护范围。

(三)建筑总平面布置

充分尊重民意,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的要求,依据保留、拆除建筑,结合当地村民居住习惯和地形条件布置住宅建筑与院落,体现错落有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便民利民”要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建筑。

(四)环境及建筑风貌规划

提倡本土绿化种植,提出庭院、宅间和路侧等绿化美化措施,积极推广“微田园”做法。按照“简便易行、简约实用”的要求,提出村民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风貌建设指引,统一风格、色彩、高度等,彰显地方特色。

(五)道路交通规划

明确对外交通与内部道路位置、走向、宽度及平面和竖向控制;明确活动场地、集中晒坝、停车场位置及范围。

(六)市政工程规划

确定供排水、电力电信、能源、有线电视等设施的位置、规模以及管线工程建设要求;确定环卫、公厕、沼气池等设施的位置、配建标准和建设方式。

(七)村民住宅选型

提供多种农户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方案,包括标准层平面和建筑风格示意。

(八)综合防灾规划

确定抗震设防等级、工程设防标准,提出抗震、消防、防洪、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

(九)投资估算

制定建设项目实施表,明确项目名称、内容、规模、建设要求,估算总投资量。

第四章 规划编制成果

第十七条 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和基础资料汇编。调查研究和分析资料应归入基础资料汇编,作为附件。

第十八条

规划说明书应当包括:现状调查与分析、规划思路与目标、村域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村域聚居点布局规划、村域基础设施规划、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聚居点建筑总平面布置规划、聚居点环境及建筑风貌规划、聚居点道路交通规划、聚居点市政工程规划、聚居点村民住宅选型、聚居点综合防灾规划、投资估算与实施建议等。

第十九条

规划图纸应当包括:(1)区位关系图

(2)村域综合现状图(比例1:5000~1:50000)(3)村域产业布局规划图(比例1:5000~1:50000)(4)村域聚居点布局规划图(比例1:5000~1:50000)

(5)村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比例1:5000~1:50000)

(6)聚居点综合现状图(比例1:500~1:1000)(7)聚居点用地分析图(比例1:500~1:1000)(8)聚居点现状建筑分析图(比例1:500~1:1000)(9)聚居点总平面布置规划图(比例1:500~1:1000)

(10)聚居点道路、管线、环卫及竖向工程规划图(比例1:500~1:1000)、(11)聚居点综合防灾规划图(比例1:500~1:1000)、(13)聚居点住宅选型及其他建筑方案示意图(14)聚居点鸟瞰效果图及重要节点景观效果图

第二十条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必要的分析图,也可以对上列图纸进行拆分表达,但必须保证图纸内容不得缺少。

第五章 附 则

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 第8篇

2016 年起, 我省将在63 个县 ( 市、区) 启动实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 确保到2020 年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自2009 年以来, 我省已启动实施了两轮新农村示范县 ( 片) 建设, 覆盖了105 个县 ( 市、区) 。当前我省已进入全面小康建设决战决胜阶段,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 此轮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将突出巴山新居、彝家新寨、藏区新居、乌蒙新村“四大板块”, 将“四大片区”没有进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 片) 的55 个县 ( 市、区) 全部纳入, 占“四大片区”88 个国 ( 省) 定贫困县 ( 市、区) 的62. 5%。“四大片区”外, 有国 ( 省) 定贫困村, 但之前并没有进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 片) 的县 ( 市、区) 此次也将纳入, 共计63 个县 ( 市、区) 。

据悉, 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期限为3 年, 我省还计划另用2019 ~ 2020 年两年时间在面上巩固提升、查漏补缺, 特别对完成80% 任务确实困难大、压力大的县 ( 市、区) , 集中力量, 突出重点, 加大支持力度。

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 第9篇

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新村鸟瞰。(崇州市农发局供图)

五星村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2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78户,总人口3066人。2013年以前,村民主要以小聚居的方式散居在各处林盘。2013年6月,五星村启动新村建设,新居规划和建设风貌一出来,短短时间,800余户村民中就有731户村民参加了新村建设。五星村农民新居规划了3个点位,采用川西民居风格,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包括水、电、气、路、绿化、健身广场、民俗广场等)。

据了解,随着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一条桤木河湿地,五星福居、五星逸居、五星闲居三个幸福美丽新村,三个现代农业产业主体布局托起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环境也变得舒适了,村里的产业则还在持续发展。曾经,由于全村缺乏主导产业支撑,种植模式单一,缺少有力的经济增长点,村民增收难度较大。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800元。

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幸福美丽新村。(崇州市农发局)

白头镇副镇长易惰介绍说,在新村建设推进过程中,五星村成功引进了‚盘古‛和‚柏萃‛两个农业项目,流转了当地上千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这些项目的引进解决了不少农民的就业问题。

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 第10篇

一、改厨具体标准

1、环境卫生:排水畅通,通风良好,厨房与圈舍、厕所分开,至少5米以上距离。

2、建筑水平:室内比室外高0.15m以上,柴火灶的厨房净高不低于3米。

3、面积要求:面积不小8平方米。

4、厨房地面:混凝土硬化或贴防滑地砖。

5、采光排气:满足采光、通风及排气的需要,厨房应

6、设备设施:应设置炉灶、洗涤池(引水设施)、案台、碗柜(或搁式、壁龛)等设备或预留其位置。

7、炉灶设计:根据农村需要设计两眼灶以上。灶体外表应做得整齐美观,灶前壁、出烟口等部位使用水泥砂浆粉刷;灶台面贴瓷砖。

8、烟囱设计:柴火灶必须设计烟囱和灶箅。

9、安全设计:因多炉灶厨房明火多,设计时要专门留有临时柴火堆放处,与灶台的防火间隔尺寸不小于1.0米。

补贴标准:满足以上九项标准给予补贴4000元。

二、改厕具体标准

1、建筑水平:厕屋地面比室外高0.15m以上;屋顶高度不低于2.0m。

2、地面建筑:门、窗、墙、顶齐全,地面贴地砖,墙面贴不低于1.2m高墙砖。

3、为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易于洗刷和清洁,厕内地面应采用不透水材料。地面要有1~1.5%的坡度并设地漏。

4、必须修建两蹲位以上(独立),每个蹲位厕内面积不小于2㎡,砖(石)混结构。

5、厕屋内安装冲洗设施,便器要经常进行刷洗,保持洁净。

6、设计通风窗户,采光面积不小于建筑面积1/6。窗台高度:窗户下沿离地面不低于1.2m。

补贴标准:完成以上六项标准给予补贴3000元。

三、圈舍改造技术要求

1、圈舍地址选择:改造的圈舍必须与住户房屋有一定的距离。

2、圈舍环境要求:要求采光、通风、防寒、防潮、防臭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采用四周封闭(用花砖封闭),空气流通。

3、圈舍地基和基础:要求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厚度,抗冲刷力强,下沉度小的地基,用砖、石、混凝土作基础建材。

4、地面要求:混凝土硬化地面,必须做到坚实、平整、无裂缝、防滑。最少应有1-1.5%坡度,便于牲畜大小便派出。易于清扫打理、消毒。

5、墙面要求:围栏高度不低于1.2m。墙体采用砖石结构,坚固稳定、表面平整、易于清洁,墙面水泥砂浆抹平。

6、屋顶要求:平均高度不低于3.5M,一般采用双坡式屋顶,屋顶盖瓦,也可设计现浇屋顶。

补贴标准:完成以上六项标准给予补贴6000元。

四、庭院改造技术要求

1、面积要求:庭院面积不小于20㎡。

2、院坝标准:可采用青石板铺面或砂石混凝土硬化。如采用混凝土硬化,混凝土厚度为6—10cm

3、绿化美化要求:对庭院周围可利用空地进行绿化、美化(以修建花卉池,栽种常青树为主)

幸福美丽新村情况介绍 第11篇

人在画中行

------在全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苍溪县将军村

2014年9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自上世纪80年代,将军村就开始探索发展生态庭园经济,并以此为本底持续不断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则将军村还不算富裕,新村建设搞不起大拆大建,经不起反复折腾。二则多年探索形成的一户一个经济园、一口沼气池、一口防旱池、一眼卫生井、一条硬化路、一套生态民居的“六个一”生态庭园,已成为乡土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再则村里的老宅老院是在外打工创业者的血脉根源和精神寄托,哪怕离家万里大家都舍不得放弃。因此,我们因势利导,多年来始终把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和人居环境治理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三保三配套”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新路子。

如何保护传统民居,“内外兼修”是关键。我们以传承发展“六个一”生态庭园模式为基础,立足原有民居特点,实施“六子”工程,座白色工字脊戴帽子,白墙壁、红门窗粉面子,窗台以下瓦灰色围裙子,褐色线条勾勒山墙穿斗拴带子,石板(水泥)硬化平坝子,栽花种树绿院子,改造优化传统民居风貌,形成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鲜明风格,传承了“前 1

庭后院、栽果种菜、鸡犬相闻、鸟语花香”的生态庭园特色。同时,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四改”,着力民居内部功能完善和提升,让村民住在老房子里也能过上现代人舒适的好日子。全村保护改造川北生态民居396套,“四改”率100%。

如何保护庭园文化,“变送为种”是根本。我们注意克服“送文化”的水土不服,以保护传承“爱耕读、扫庭厨”等传统庭园民俗文化为基础,将根雕、剪纸、楹联、水泥画、川剧座唱、车灯牛灯等民间艺术“种”在生态庭园,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庭园文化。在陈冶仙等乡村“文化名流”的带动下,庭园文化活动异常活跃,村上建有图书室、民俗文化活动室,户户实现“七有”(即有有线电视、藏书柜、文化匾联、花园、水泥壁画、科技挂图、文化明白人),全村培育文化大户58户,文化大院6个。同时,保护传承土鸡、腊肉、酸菜饭、坝坝宴等乡土文化,将农耕田园文化、生态庭园文化、民俗乡情文化有机融合,发展“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特色乡村旅游,让游客吃乡土菜、住生态屋、看地方戏、享农家乐,年接待游人5万人以上,户均收入达万元。

如何保护田园风光,“敬山亲水”是基础。我们注重将乡村规划、耕地保护与田园风光保护统筹考虑,把农耕劳作作为保护田园风光的重要内容,不毁山、不填塘、不倒盖、不撂荒,充分保留原始乡村风貌,在此基础上,挖掘川北农耕文化,将石磨、犁耙、风车等传统农具和稻草人、谷草垛相结合,着力体现农村 2

情趣。同时,把特色增收产业作为营造田园风光的新载体,全村建成450亩红心猕猴桃园1个,新植、改良名优水果3.8万株,户均形成一个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经济园,猕猴桃园、水果园、蔬菜园与农田交相辉映,构成一道美丽的乡村田园风景线。

如何抓好“三配套”,让村民享受到和城里人同质化的新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我们“保”的终极目标。一是猪-沼-果生态循环配套。以沼气为纽带,一头连果园、菜园等经济园,一头连生猪、小家禽等养殖业,形成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链,既促进了庭园经济发展,又避免了环境污染,沼气普及率为100%。同时,发扬传统民俗“扫庭厨”,清早起床先把厨房、院坝、入户路打扫干净,柴草堆放整齐,农具摆放有序,正因如此,将军村保持村容整洁才能数十年如一日。二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着力解决群众最怨的路水、最需的便民服务、最盼的养老医疗,全村标改山坪塘6口,建成微型防旱池129口,组道、入户路全面硬化,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三是新型农民培育与精神文明建设配套。以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经营管理能力、有民主法治素质的“五有”新型农民和“五户十星”评选为载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新风尚蔚然成风。

如何让“保”规范化、长效化,创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创新村规民约约束机制。早在90年代初期,村两委就引导村民自发讨论形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制订了以新村建管为主要内 3

容的村规民约,被群众称为将军村颁布的“土宪法”,给新村建设戴上了“紧箍咒”。二是创新“一会六员”管护机制。村民自发组建以陈冶仙为会长的将军村生态庭园文化促进协会,下设乡村规划管理员、庭园经济发展员、清洁卫生监督员、乡土文化辅导员、乡风民俗引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在环境卫生、红白喜事、民居保护、纠纷调解、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协调和管理,这种机制把政府被动管变为村民相互约束自我管,为新村建设构筑了“防护网”。三是群众主体投入机制。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特别在村民“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民办公助”上着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激发了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热情,为新村建设安上了“加速器”,近年来,将军村新村建设累计投入2600余万元,其中群众投入占70%以上。

上一篇:六年级1班干部职责下一篇:购房流程及按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