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 你是“职场橡皮人”吗?

2024-07-26

职场人生 你是“职场橡皮人”吗?(精选8篇)

职场人生 你是“职场橡皮人”吗? 第1篇

千万别学都敏俊做个职场隐形人

最近一部讲述外星人与地球女明星爱情故事的《来自星星的你》可谓是红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可以说红遍了亚洲。电视剧中的男主角纯“高富帅”一枚,堪称万人迷。不过这样的万人迷却连朋友也没有,唯一与他有交流的律师张辩也是为了帮助他处理一些法律上的事务。400多年的地球生活,只有自己一个人,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工作,但是不论他换了多少份工作,或者是做什么工作,他都将低调进行到底,完完全全的是一个职场隐形人。

都敏俊是一个外星人,他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和特殊的能力,不得不减少或者干脆不与任何人沟通、联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隐形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小编向身边的朋友问了一圈,除了工作事宜,其他一句话不说的还真有,工作之余,也从不一起吃饭娱乐,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他们在别人的眼中就是孤僻,不爱说话,不与人交流的隐形人。这是一种,还有一些人是被动当上“隐形人”的。此话怎讲?据小编调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情况:你得罪了领导,他什么任务也不给你安排,就等着你主动辞职;还有一种情况:你和领导的关系太好了,同事都不敢和你接近。所以,如果你和某某大领导是什么亲戚关系、铁哥们、好基友,千万别告诉你的同事,不然大家会有所顾虑的。当然,还有一种就是:你不能做的就是在同事面前拍领导马屁,背地里偷偷打小报告。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你就等着同事们孤立你吧。

“提到职场隐形人的话题,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避或者改造,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妥当。”金华鸣人网资深HR顾问金先生表示,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不一样,反映到职场生活,就会有一些人不善于言谈,而有些人过于喜欢表现自己。遇到这样的人,如果是部门领导,可以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扬长避短,一些思考研发型的工作就交给内向的人来做,一些与客户打交道外向的工作则更适合外向的人来完成。同事之间,可以适当地提醒和引导,提醒大嘴巴的人少打探八卦,引导性格孤僻的同事尽量融入大家的环境。

资深HR顾问金先生还提醒我们: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大公司企业的职业人士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来到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职场人生 你是“职场橡皮人”吗? 第2篇

在科学与技术日益专门化的今天,一个人要想成为“全才”,除非是具有非常的天赋和过人的勤奋,否则,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既非“能才”又无一技之长者往往成为被首先考虑下岗的人选。

只说不做的“喇叭型”

有些人似乎满腹经纶,似乎他只要一说,一切都在变。事实上,一切都没变。显而易见,这些“言语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同那些“少说多做”的实干家相比,在竞争中更容易失去一切。

办事效率低下的“乌龟型”

默默无闻,看似忠实可靠的“乌龟”确实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然而,在已经出现的高节奏、高效率的残酷市场竞争中,那些动作迟缓,办事效率低下的“乌龟型”人才,将毫无疑问地会被激烈的竞争大潮所淹没,

缺乏团队精神的“鲨鱼型”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一项工作往往只有在群体的共同协作下,才可能高效率地圆满完成。因此倘若个人不善于协作,没有团队精神,结果个体只能被团队抛弃。

顽固不化的“贝壳型”

社会的剧变决定了社会中的人已不可能在变化着的社会环境中永远固定地扮演某一种不变的社会角色。那些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贝壳型”的人最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失掉优势,以至淘汰出局。

循规蹈矩的“机器型”

职场人生 你是“职场橡皮人”吗? 第3篇

参与人的最大特征就是积极主动, 不消极等待, 对工作、目标都积极争取, 以自我激励来代替抱怨与指责;成长人的特征之一是不断地充实自己, 在工作中积累宝贵经验;贴心人在公司里最受欢迎, 因为他一心一意为公司着想, 把同事看成自己的家人, 全心投入无怨无悔。

成为参与人

乐于参与目标设定及执行。凡是消极等待上级指示的财务人员都不是参与人, 因为参与人会乐于参加目标的设定及执行。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 所以团队的最大优势就是把各个成员的经验整合成为集体的智慧。目前一些基层财务人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认为自己对团队目标的制定没有发言权, 就算提出建议也没用。

事实上,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一些很好的意见和看法, 对此他们应该大胆主动地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能够被采纳是再好不过了, 即使没有被采纳也没有关系, 因为这次没有用, 下次就有可能用得上。作为基层财务人员, 不能要求有提议一定要被采纳的特权, 但是在团队讨论和制定目标的时候积极参与、主动发言却是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

主动接受培训并提出建议。有些财务人员不了解培训的重要性, 认为培训没有什么实质作用, 因此对企业组织的培训总是想方设法推托或者敷衍了事。

其实这是错误的, 因为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所以基层财务人员要主动接受培训, 并且消化理解培训的内容, 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建议。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才能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为日后的提升做铺垫。

尽量配合公司需求做贡献。管理其实就是配合, 世界上两个人的看法完全一致不大可能, 因此财务人员和上司的看法有时会有冲突。但是既然是下属就要配合上司, 配合企业的需求, 基层应当尽量使自己和任务实现妥善的配合, 学会自我激励, 因为抱怨和指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成长人与贴心人

在团队中追求共同成长。我们一直强调, 个人的成长要依靠企业整体的成长, 只有每个人都好, 企业才会好, 个人也才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好比接力赛跑, 只有每一棒都跑好, 才能成为第一名。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经验和同事分享, 一份经验就变成了很多份, 大家也就都能得到进步, 从而企业获得的利润更多, 个人得到的回报也将更多。

成为贴心人的难度最高。贴心人的第一个特征是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为公司分忧解愁, 成为组织坚实的依靠。有人说这样做太傻,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公司成长了, 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实力得到了提升, 并且获得了人缘, 这些都是别人抢不到的资本。而且即使公司倒闭, 你也能凭着这些资本去其他公司发展。如果公司不倒闭, 你就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能比其他人更早地获得提升。

三种良好态度

态度是一种习惯, 而习惯是可以通过培养形成的。因此要想成为企业合格的财务人员, 首先应该努力培养三种良好的态度。

1.重视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争取成为企业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人, 千万不能有“我不做反正有人做, 我做不好, 上级自然会让做得好的人给我帮忙”。这样的想法将会导致自己的地位逐渐被别人取代, 最终在企业里失去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只有首先重视自己, 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

2.合理地表现自己。财务人员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 具体地说就是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很多财务人员一有事情就去请示领导, 其实请示就是“反授权”, 就是把责任推给上司——我请示你, 你要负责, 我就没有责任了。我看到很多财务人员动不动就请示, 这是完全没有责任感;但是不请示, 就是擅自做主, 这更糟糕。所以基层财务人员在表现自己时一定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方式。

基层财务人员最了解实际, 越高的阶层则对实际越不了解, 因此不要寄希望于高层会解决问题。财务人员应该及时地向上级反馈实际情况, 帮助领导了解现状, 尤其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 应该让领导根据你描述给他的现象来做判断, 而不是去请示。

3.做整体贡献。企业是一个团队, 讲究的是整体合作, 就好像一个合格的产品要求每一个零件都合格, 而一个产品, 只要一个零件存在缺陷就应定为不合格一样。因此, 每个人都应该记住, 我们要的是整体贡献, 而不是个人表现, 每个人都要随时提高警觉, 保持主动与他人分工合作的自觉性。

你是职场“橡皮人”? 第4篇

30岁至35岁的白领在一段时期内会感觉自己像个“橡皮人”:对于批评表扬无所谓,对于新生事物无所谓,对于荣誉耻辱也无所谓。进入职场“橡皮期”,通常是个人职业生涯出现了临界点。下面,我们专门选取了工作3年以上10年以下的白领进行小范围调查,发现有不少白领通过职业培训、学历考证等自我提升来摆脱职场橡皮期。

工作没意思就去报考研究生

傅小姐,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毕业后,进入传媒行业工作。刚进入单位,对传媒行业的新鲜感让傅小姐像不知疲倦的发动机:“天气再恶劣、条件再艰苦,领导一句话我准第一个冲上去。”第一年年底,傅小姐获得上司认可,破例提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那时候,傅小姐觉得自己将一直为这家单位工作,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第二年,当业务熟练、各种事情都缺乏新鲜感后,傅小姐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是四平八稳,完成考核任务成为她的目标。

直到今年年初,傅小姐开始觉得工作没意思:“我觉得现在的单位没法让我工作能力突破,晋升也很难,一眼能望到5年、10年后的我。”跳槽,换个工作环境成为傅小姐的第一选择。国内同行业知名的公司都投过简历,但结果不是对方看不上她,就是她觉得对方高度不够。跳槽受挫,傅小姐准备对学历进行升级:“近期我准备考雅思,申请去香港那边的大学读研究生,给自己充充电。”

30岁至35岁成为职场转折点

在调查对象中,我们发现30岁至35岁的职场白领,一旦长期在一个职位上突破不了,同一个岗位、同一种环境下,最容易出现“橡皮人”状态。在转折点上,不管是因为职业迷茫,或者职位变更带来的能力空白成为“橡皮人”,都较为容易出现能力跟不上职业需要的状况,甚至影响个人和公司长期发展。一家刚刚发展起来的进出口公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普遍是80后,公司负责人便对公司中层的管理人员进行集体充电。

“我发现这家公司年轻中层绝对是业务骨干,做销售是一把好手,但带团队需要的沟通、协作、绩效管理等一系列能力都有所欠缺,不少中层因做不好管理者影响了职业信心,甚至已经出现管理问题导致的人员流失现象。”培训师胡琪说,一般工作3到5年以上,会因为家庭、职业、社会压力等因素,对职业能力提升产生强烈需求。

而据一项统计显示,往往30岁至40岁的职场白领就是管理培训、考证的主要人群。在管理类学员中,多数人更倾向于进行人力资源、营销、财务、采购、生产管理培训方面;而对工作3年左右的职场人士而言,一些职业资格证考试成为他们自我提升的方式,如二级建造师、造价师、招标师、美国项目管理(PMP)等证书考试。(小可 22)

你是职场中不可或缺的人吗? 第5篇

职场上的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当代的年轻人甚至仅仅工作半年至一年时间,往往会产生迷茫: 我在做什么?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我的公司能提供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吗? 我是否需要找新机会?被这些问题困扰的时候难免变的茫然而不坚定。

过去一年,经济雷达荧幕上一片黯淡无光,经济景气回暖似乎遥遥无期,下探低谷的股市正在蜗牛爬行,就业市场起伏不定,无数上班族都深受影响。裁员黑名单上,有人不小心上榜了;想转行,丢出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工作了数年,却与升迁加薪无缘。于是的出版界,“职场小说”火得一塌糊涂,杜拉拉、丁约翰成为职场新丁们的心中神针行动向导。

谨慎跳槽 让老板主动提拔你

黄迁刚毕业就通过校园招聘进入阿里巴巴的广州分公司,从最底层的话务员做起拉单子,刚开始青涩的她抓不住门道,打单经常在部门中垫底,而每月的工资构成中这一份提成占“大头”,区区800元的底薪不过刚够缴房租。慢慢地,天资聪颖加上虚心请教,黄迁“打单史”上的最高峰42单出现了,那个月扣除税费她拿到了7000多的提成,同时升级高级组。

毕业两年来,黄迁的生活构成就是“打单”,从早上8点半一直到晚上10点,周六常常要加班:“不然不够单子。”她所有的生活计划被搁置,更没时间谈恋爱。在8月份一个烦躁的夜晚,她终于下定决心跳槽。

为了专心找工作,黄迁干脆把原来的工作给辞了。起初,她信心满满,先去云南旅游了大半月,实现了梦想许久的云南行。在黄迁看来,有了两年丰富经验找工应该不成问题,她希望找一份清闲一点的工作。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由于时机不恰当,加上经济完全复苏还只停留在幻想时候,企业裁员多过招工,而能让黄迁看上眼的工作也少之又少。

半个月没有消息,黄迁再也坐不住了。“我每天泡在网上,哪里都投,也不管合不合适了。”黄迁说,每场招聘会她都必去,并且花了“重金”把自己的简历包装得金光闪闪。“重要内容都是彩打,一份下来要25块钱,我一次就打10份,打了两三次”,而每次面试来回的交通费大概4元,还有每天的餐饮费用30元,七七八八加起来,黄迁开始囊中羞涩了。

经过一个半月的折腾,黄迁终于找到一份通讯行业的工作。她细细计算了将近两个月来跳槽所花费的成本,不仅少了以前每个月大概5000元的工资收入,还要加上托朋友找工作应酬的费用,每次都是200-300元,黄迁为这次跳槽付出的费用至少在5000元以上。这还没算上黄迁为此付出的经验成本,换了个行业,又是行政类工作,黄迁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完全派不上用场,而且首年还无法享受年假的待遇。

而与黄迁同一批进入公司的陈晓,却在10月份因为工作业绩出色被主动提拔为主管。“我只想好好做好一份工作,没想太多”,陈晓说,可能老板觉得自己很好用,才得到提拔。

你是职场“橡皮人”吗? 第6篇

网友小米又把QQ签名更新了:“这连绵不断的秋雨,烦啊烦”。

“不是因为天气才烦,最近经常郁闷,看啥都不顺眼。”小米今年29岁了,工作7年,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人缘也不错。可他却觉得越来越没意思,对新生事物没兴趣,对批评表扬无所谓,对同事进步不关心,对自己的现状也不上心。

他说,自己间歇性地会冒出同一个想法:没意思,不干了。可是想想,干啥长了都这样,还是忍忍吧。“翻看一下自己的日志,以前意气风发的,现在经常就几句话,还特别颓废。”有网友留言,说他变成了“职场橡皮人”。

“第一次听说,就在群里问了下,发现还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倾诉,他发现不少人或多或少有这种状态。

调查显示,91%的人身边存在“职场橡皮人”。参与调查的人中,“80后”占49.5%,“70后”占34%;80.3%的人是职场人士。

给“橡皮人”分分类

职场“橡皮人”普遍认为自己工作倦怠,没有梦想,没有效率。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工作无新意,处处提防人

“上班其实很短暂,电脑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这是在郑州某公司上班两年的娄晓(化名)最近改的QQ签名。娄晓家住西边,单位在东边,一般早上7点出发上班,“在路上就开始犯困,八点半到了单位干着千篇一律的工作,更提不起精神。”“每天工作重复也就算了,还得看领导脸色,同事之间也要处处提防。”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即使没有领导在场,娄晓也会小心翼翼,“有人打小报告,传到领导那儿小鞋就穿定了,不想着精进专业,还老要琢磨人,慢慢就‘橡皮’了。”

第二类:无所事事,被动接受工作

“我爸经常说我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我也没有办法,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毕业后,小冯父母通过各种关系安排了一家事业单位办公室的工作。

但是,小冯并不喜欢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每天除了打扫卫生,就是跟原来的同学网上聊天,不能也不想融入现在的工作。“要不是看爸妈费这么大劲给我找这份工作,我根本不会留在这儿,我觉得我不属于这儿。”小冯的性格属于不安现状型,喜欢出去闯。

最近小冯跟爸妈提议想开一家服装店,“我爸妈说那样太累,又没有经验,不让我考虑,既然不能逃,就只能被动接受了。”“但是,想让我以十足的精力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希望不是很大。”说起工作,小冯一脸的无奈。

第三类:没有激情,“干不动了”

“最近看了杜拉拉升职记,由衷地感慨,杜拉拉确实是各个单位都想要的人才,工作狂而且该狠的时候一点不含糊,我就不信她工作10年下来还会那么拼,我工作快10年了,已经没有了原有的冲劲。”云磊(化名)是一名高级会计师,还没有毕业就到了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那时候加班就是家常便饭,我基本上没在晚上10点前回过家,就是回家也带着工作干。”10年下来,他的工资越来越多,但精力却越来越跟不上。

“现在经常觉得头疼得厉害,身体也越来越差。曾经有人想请我跳槽,在待遇上也很丰厚,但我觉得如果真跳槽了,还要再次接受新的人和事,那样太累了。”现在的云磊就喜欢养点花,这样能让自己安静下来。“现在我真是干不动了,虽然我还不算老。”

“橡皮”之后怎么办?

价值观的飘荡,高房价、高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疏离……这些无疑是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橡皮人”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似乎以我们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善催生“橡皮人”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变得更加无为和消极。

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推崇“不要房子不要车子也不要压力”的“零帕”生活,他们“裸婚”、“乐活”、“低碳生活”,丢掉了那些华丽但不具操作性的梦想,直面现实。与其说这是在消极逃避生活的压力,不如说他们寻找到了一条减压的捷径。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拿高薪、住豪宅、开名车、娶美女或嫁有钱人;过一份力所能及的生活,这反倒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

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的问题,更多的则要从社会的层面寻求解决之道。而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建立稳定的职业关系,使职场更人性化。

如今,许多白领开始注重培养个人兴趣,去学习培训、下班后开着私家车去练摊、去学手工、给自己放个假等等,都能给无趣的生活找到兴奋点。另外,在工作方面和上司、老板及同事经常进行交流,在家庭上多和家人谈心,工作生活张弛有度,自然能摆脱“橡皮”状态。

什么是“职场橡皮人?”

“橡皮人”源自于王朔的小说,反映了当代都市中迷失自我的年轻人状态。职场橡皮人指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

为啥会成为“职场橡皮人”?

心理测试 你是橡皮人吗? 第7篇

这种人离我们的生活很远?No!事实上,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5年以上,超过半数的白领会出现“橡皮”倾向,内心充满职业倦怠,而不知不觉中,已经跨进了“橡皮化”进程!如此发展下去,便会走到职业生涯的边缘,说不准下一刻,就会被扫地出门!究竟我们离“橡皮白领”有多远,你的“橡皮化”程度有多高?

请在符合的项目前面打个小nike

1上司布置新工作后,你总是要等一段时间去实施。自己觉得工作简单,没必要这么着急。

2无论大小会议上,走神是你的必修课。

3一年之内,你没有受过任何表彰或批评,但你不在乎。

4于公司里发生的人事安排,你认为你知道其中的猫腻。

5总是想不通,为什么你的领导看上去总会有些错误安排。

6公司改变管理制度,在你看来是个过场而已。

7休息时间出去聚会,你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公司一些事情,而且总能得到大家的响应。

8你觉得现在的新人好像都在异想天开,其实什么都不懂。

9出了问题不想办法解决,反正总有人会解决掉。

10工作上混混日子就可以,因为你总是得不到和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位。选择了1~3项

“橡皮”黄色预警:现在你还不属于“橡皮人”,但已出现“橡皮化端倪。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会改变上司、同事对你的好感。降低对你的期望值。

选择了4~6项

“橡皮”橙色警报:你属于“半橡皮化”。个人的“品牌价值”已经下降不少,在公司里,你是让大家既头疼又无奈的一个。因为有一些经验或能力,你虽然不至于被扫地出门,但是也晋升无望,只能混混日子。

选择7~10项

职场人生 你是“职场橡皮人”吗? 第8篇

“我已经皮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上班这一天其实很短暂,电脑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

电脑一关不开,合同到期了。”

“不想说话不想动,看报上网喝茶就行了。”……

这些话正高频率地出现在一个群体中:

职场“橡皮人”。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

没有效率,没有反应。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

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

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一样。他们就叫“橡皮人”。

[职场调查] 白领为啥“橡皮化”

症状一:被职场潜规则同化

今年32岁的小王,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本校办公室工作。刚参加工作时,他整天激情饱满,任劳任怨。办公室的人员少,工作重,写讲话、写总结、写汇报、写信息、上报材料、督促检查等,还要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包括跑腿打杂、安排吃饭、跟班出差服务等。为了完成工作,有时候大家都下班了,小王还得在办公室加班,困了就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一夜。

6年过去了,他没有被提拔,而他也不再像当初那样拼命了。“我只是被职场潜规则同化了。大家都是这样,多数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如果拼命干,一方面显得另类,另一方面人家说你急着表现和想提拔,落了个这名声却又不能得到提拔,所以就只能按照潜规则来。”现在小王机械地上班、下班,“两点一线”。没有太大的追求,随遇而安,梦想对他来说已经“一钱不值”了。

症状二:工作激情不再

因为忙于事业,在公司素有“拼命三郎”称号的刘娜一直没要孩子。可转眼已经30多岁,家里老人催着,身边的朋友同学也都有了小孩。刘娜准备要孩子。怀孕期间她一直在工作,甚至生孩子的当天下午还在公司忙活。孩子出生后,亲吻着眼前这个粉嫩的小宝贝,刘娜觉得养育孩子对她来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

休完产假上班,令同事大跌眼镜的是,刘娜好像变了一个人,来得最晚,走得最早,每天谈论的话题都围绕着孩子,“孩子每天喝了多少奶,拉便便已经成为我每天的头等大事,工作是次要的,得过且过吧,现阶段主要是把孩子培养好”。现在,失去工作激情的刘娜对上司的表彰或批评已近乎“无所谓”的态度。

症状三:对批评和职责不再敏感

马先生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工作了5年后,他坦言,再也找不回当初做设计的快乐和激情了。“当你绞尽脑汁想出的创意,总是被客户批评得一无是处;当你熬了几个通宵的设计方案总是被推倒从来;当你总是被客户要求做一些类似的‘山寨’版市场广告,你还有什么激情可言?”马先生无奈地说。

客户给钱,你就得照做,再优秀的设计都是白搭。马先生在一次次被打压之后,最近两年不再那么纠结了,“免疫力”也在不断增长,对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越来越不敏感,渐渐也变成“职场橡皮人”。

症状四:工作琐碎,每天上网混日子

在某机关办公室做外宣工作的刘小姐,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打电话和上网。如果有宣传任务,就要给媒体打电话通知,再到活动现场发放材料,或者把相关部门传过来的电子版发给媒体。剩余时间就是上上网,看看新闻,聊天。尽管工作才两年,刘小姐已经成为“橡皮人”。

工作每天就是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刘小姐逐渐失去了当初工作的激情,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动力。“我也没啥追求,在机关女性晋升的空间太小,所以就混日子吧。”就这样,刘小姐没有工作动力,每天得过且过。

症状五:提拔无望 颓废应对

近段时间,小陈迅速转换为“橡皮人”。最近公司要提拔一批中层,小陈所在的部门主任空缺。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小吴劝说小陈参加竞聘。小陈也觉得自己在部门的业绩和人缘有目共睹,竞聘应该不成问题。

谁知道,小吴也参加了竞聘,卖力拉票,甚至连公司的司机都“照顾”到。正好这时,她和小陈共同负责的项目出现了问题,经理追究时,虽然主要错误在小吴,但小陈还是帮小吴说了几句好话,而小吴却将责任全都推卸到小陈身上,说了小陈不少缺点。竞聘结果,小吴胜出,成了小陈的顶头上司。小陈提拔无望,感觉前途黯淡,灰心不已,开始抱怨和烦躁,每天颓废地应对工作。

[管理者说]“橡皮人”成职场“瘟疫”

“橡皮人”成职场“瘟疫”

“我最害怕‘橡皮员工’。不仅他自己混日子,还影响别的同事的工作状态。”郑州一家大型医药公司的负责人王先生说。几乎每家企业都存在着这样的“橡皮人”,大多是参加工作三五年之后的员工。王先生表示,遇到这样的员工,他会与其谈话,要求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如果达不到效果,那只有请他走人。“因为从公司发展角度出发,他们这类人还不及一个职场新人有价值。”

而郑州一家电子设备公司的负责人施经理则表示,工作三五年之后的员工,大都成为公司的骨干,虽然有的“橡皮化”了,从公司的总体考虑,也不能解雇他。“只有尽力遏制,一定程度上调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法,激发他的积极性,不然会如同‘瘟疫’蔓延侵蚀更多的员工。”事实上,目前在中国,职场“橡皮人”群体正越来越庞大,《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中国翰德就业报告》称,57%的被调查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加重。

有心理学家认为,以前一个中国人工作十多年才枯竭,现在经常一两年就枯竭了,全因现代社会的流水线模式提高了效率,却降低了人的成就感。那么哪些职业容易出现“橡皮化”呢,一份调查显示:医生、银行员、程序员、教师、记者、交警、公务员、演员、出租车司机。他们或者总是独立完成工作,无需分享,或者上升的空间有限,或者总是超出一定的工作时间,在疲惫和空虚中越来越“橡皮”。一份12省市白领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对工作感到厌倦的白领所在省市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天津、四川、重庆、上海、辽宁、湖北、广东、福建、江苏、北京、浙江、山东。

小测试

你究竟有几分“橡皮化”?

请在符合的项目上打钩——

1.上司布置新工作后,你总是要等一段时间才去实施。自己觉得工作简单,没必要这么着急。

2.无论大小会议,走神是你的必修课。

3.一年之内,你没有受过任何表彰或批评,但你不在乎。

4.公司里发生的人事安排,你认为你知道其中的猫腻。

5.总是想不通,为什么你的领导看上去总会有些错误安排。

6.公司改变管理制度,在你看来是个过场而已。

7.休息时间出去聚会,你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公司一些事情,而且总能得到大家的响应。

8.你觉得现在的新人好像都在异想天开,其实什么都不懂。

9.出了问题不想办法解决,反正总有人会解决掉。

10.工作上混混日子就可以,因为你总是得不到和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位。

测试结果:

选择了1~3项:“橡皮”黄色预警:现在还不属于“橡皮人”,但已出现“橡皮化”端倪。如果继续下去,会改变上司、同事对你的好感,降低对你的期望值。

选择了4~6项:“橡皮”橙色预警:属于“半橡皮化”。个人的“品牌价值”已经下降不少。但因为有一些经验或能力,不至于被扫地出门。

上一篇:发布会的邀请函范文下一篇:《代数式的值》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