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4-07-20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精选9篇)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1篇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一.一部政治组

翟利萍

一、“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就学校的生源来说,我校生源基础差,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用过去那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教师越教越没学生,学校越没出路,教师越教越没发展,思想死水一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学校在面临着激烈竞争,不改革就无法转变落后局面的形势下,以势在必行的决心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于是在谷校长的带领下,经由校领导多方考查借鉴,学校决定学习河北衡水中学、石家庄精英中学采用的“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学校大部分教师都能自觉使用这一教学模式,也有个别教师不能接受,抵触情绪很大。于是学校一方面通过举行示范课、赛课等方式激励奖励措施推广“6+1”高效课堂模式,促使老师能熟练使用这一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通过领导推门听课等多种方式监督和检查老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甚至对个别抵触情绪较大,不按该模式上课的老师采取了惩罚的办法。在学校这种全力推行的态势下,学校的“6+1”高效课堂模式得到全面实施并步入正轨。

目前学校的“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已有一年多,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2014年高考还是高一高二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借用同事的一句话,“成绩让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我看,不仅是学校同事,兄弟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对一中短短时间取得的进步感到惊呆!不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们与衡水中学、精英中学的差距,在“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找到差距和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使学校进步提高,走出新乡,创设中原名校。

二、“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困惑

目前我校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惑

1、要想做到课堂真正高效,六环节顺利开展,优质的学案和限时练习至关重要。制约学案、限时练编写的因素有几个方面:(1)备课是一关键环节。现在学校的备课基本上都能认真进行开展,对学案的模式设置,各环节节点都过于注重,疏于对学案、限时练问题设置质量的考究,学案的问题设置是否符合学生情况、是否课堂上都能得到解决、学生是否都能掌握,备学情很关键。(2)各备课组成员之间不能有效合作,布置下的任务互相推脱,不愿承担任务,负责任务后,不能认真完成,出题质量不高,影响备课效率。(3)备课资源少,网站上提供的部分知识点同步较慢,不能及时更新,知识老化,手头资料少,知识面窄,拓展难。

2、课堂六环节实施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六个环节进行,课堂上制约教学效果,不能高效的关键主要还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和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和年级部的管理控制,班级管理和班级的学习氛围密不可分。另外,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激发需要合理的评价及奖惩制度,课堂上教师可能会因为占用时间而忽略评价;学生也会因评价疲劳而懒于展示,课堂展示会成为固定个别人的展示,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做不到全员参与。总之,一节高效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将课堂知识内化成师生的共同目标,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打造的。

3、“6+1”课堂教学模式中的“1”是与每一节课相对应限时练习,限时练能不能练出应有的效果,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限时练的选题是否精炼、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情、当堂能否完成、选题是否体现旧知、错题、新知相融合。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认真研讨,精挑细选,才能出一份高质量的堂考试卷。(2)学生做题时能否做到脱离课本,尤其是文科试题,对本节课的理解记忆考查较多。刚学过的知识,学生往往不能有效记忆,写题时总是翻课本、翻资料,题虽然做完,但缺乏思考,并且经常依赖课本,疏于记忆,到大考时突击课本则效果不大,这也是造成文科综合主观题得分差的原因。(3)限时练的批改上,练习是一课一练,老师每天都要改。面改方式很好但没有时间,做练习时面改会耽误学生做题时间,课下面改则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其他人试卷就不能完成批改。教师每天疲于批改作业,也会占用备课、出学案、限时练的时间,并影响备课质量,往往教研备课时老师都还想着批改作业。

三、对“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在实施“6+1”课堂教学模式中,一方面存在着一些自身解决不了的疑问和困惑,另一方面,在教学的实践和摸索中也会总结一些经验,找到相应对策。下面是本人对“6+1”高效课堂模式的建议,不足不当之处还请学校领导、同事补充指正。

1、备课教研方面:首先要激发每个教研组备课的积极性,对优秀备课组进行表彰奖励,群策群力,备出高质量的学案和限时练;每个教师都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说明,基础差别、劣势之处、知识点掌握情况,依据学生情况选题,不能敷衍了事。布置给组员的任务要能负责任高质量的完成,不能推脱;学校多提供网站资源和书面资料,以便备课时用。

2、有关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上,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业务能力,对课本知识理解透彻,认真研究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学案及学生存在的问题;严格要求,锻炼掌控课堂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上课情况做好评价和肯定。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存在的课堂上不良习惯和违纪行为,年级和班级都要有严格的惩罚措施,不能纵容姑息。教师一边上课一边维持课堂纪律势必影响高效课堂的效果。

3、最后限时练做题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学生翻书现象,除了当节课老师控制外,年级进行检查时对这一点也计入量化,翻书扣班级分;另外限时练的批改上一周根据工作量应该批改多少,都要形成制度,不要一个年级一个样,一段时期又一个样,制度要统一合理稳定。这样给老师可以多留一些备课时间、面批与学生沟通交流、培优补差的时间。

当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中还会出现不少的问题和困惑,这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更重要的是在领导管理方面要细化、制度化,做到统一要求,这样才不会使得“6+1”课堂教学模式学得走了样,变了味。以上是我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寄希望于学校领导及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为“6+1”而变,为学生、自己、学校而变。古语有:“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唯有与时代变化同步,方能列于时代前沿,教育也只有与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2篇

“6+1”教学模式内容:

我校借鉴采用河北精英中学“6+1”课堂教学模试,“6+1”课堂的基本形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6+1”课堂模式中的“6”,是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练”,这是在新课后或者课后自习中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为迁移运用。

(一)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6个环节:

1.导:即导入、导学,(时间4分钟)。导入就是老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者媒介图片,开门见山,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导学就是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思:即自主学习,自读、深思。(时间8分钟)。学生要认真看书,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在这个环节,老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自觉性,确保每个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紧张、高效。3.议:即议论、讨论。(时间8分钟)。小组合作,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激活思维,互帮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4-5人,有的是6-7人左右。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以教学目标引导同学们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做准备。预习时也有讨论,重点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和寻找、确定难点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则是准备展示时突破难点的方案。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抓好学习小组建设:这是高效课堂模式的助推器。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

(1)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等等来优化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分上中下三层。(2)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3)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4)注重小组长和组员的培训。

教师课前培训组长,让他们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老师们要高度重视,确保每节课前都要有培训且培训效果好。

任课教师要创新培训方式(如小纸条、课代表自主培训等),提高培训效率,少占用学生学习时问。

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教师课前培训后,学科小组长要和学习小组组长一起对下一节课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形式、分工进行阐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一个人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如何检测目标的达成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确保课堂学习中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证课堂高效。(5)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要“消失”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发展的推手,做点燃学生的“火炬手”。

4.展:即展示。(时间8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激情展示,要求迅速、清晰、规范、大声。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盲点,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展示交流阶段(交流):学生展示、交流自学的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的提炼提升。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学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提出问题并讨论。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受到一定的启发,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展示阶段,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之外,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其反应除了听之外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然后是全班性的展示,同学们争先恐后争取发言机会。发言的人慷慨激昂,精彩纷呈;其他同学凝神倾听,聚精会神。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感到讲的人或听的人与自己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可言。尽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学习的深度各不相同,但是通过展示,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通过讨论,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除了知识、技能的熟练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这也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动机激励理论,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要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内容。讨论是课堂走向自主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有争议、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学生在展示、点评、质疑时,要做到脱稿或半脱稿。

在学生的展示质疑点评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展示点评中,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要善于捕捉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点拨要“要言不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收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目的。教师的点拨,一是针对展示点评,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展评中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点拨的语言要简练,点拨要直奔问题,开门见山,直击要点,点深点透;四是要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及时对个人、小组予以评价。

老师的讲被限制在20分钟内,这就要求教师非常明确讲什么、点拨哪里,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教师还是课堂上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让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100%以上。

5.评:即老师点评拓展总结。(时间8分钟)。这个过程是打扫战场,老师讲的是规律,讲的是思路,讲的是方法并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6.检:检就是当堂检测。(时间4分钟)。检验本节课目标落实的怎么样,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等。

7.练:定时练习,巩固所学。这是“6+1”模式中“1”的体现:

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好的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的过程。利用课堂进行限时练习,时间是5分钟,(也可以是课后练习),老师全收全改,第二天老师不评或3-5分钟点评,学生若有疑问,课间问同学或老师,错题自己自觉订正,老师不定期检查。

(二)学生学习的5种方式:

1.自学: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入,导学,认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

2.质疑:通过自学检测,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及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和

困惑。

3.讨论:对形成的问题及困惑,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

4.展示:对于小组讨论形成的共性问题,或者是重难点问题,由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3篇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 29岁, 因2004年8月18日在与同学打篮球时突然四肢无力15min, 同时出现呼吸停止2min被急诊送入我院, 当时行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通气, 脱水降压、止血、抗感染等治疗, 诊断为延髓出血, 在ICU治疗稳定后于2004年12月转入呼吸科治疗至今。患者气管切开, 伤口干燥, 气管套管在位, 呼吸机维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呼吸 (SIMV) 模式。自主呼吸2~6次/min,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0.3cm, 光反应灵敏, 四肢肌张力稍高, 肌力0级, 喉部以下无感觉, 全身皮肤完整, 两肺呼吸音清, 叩诊清音。于2009年7月后接受4个疗程神经肝细胞移植治疗, 于第2个疗程小便恢复自解, 呼吸机模式为SIMV模式, 自主呼吸10次/min左右。

2 小组工作模式内容介绍

2.1 人员结构

本院床位医师、康复治疗师、专业护士、病区主任和护士长, 驻点护生和外请武警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专家组成。

2.2 人员分工

病区主任和护士长全面负责人员分工和宏观协调;床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负责日常治疗护理并定期与武警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专家保持联系, 汇报患者病情;康复治疗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案康复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驻点护生在康复治疗师和专业护士的指导下协助实施康复计划并注重心理护理;武警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专家负责定期实施神经干细胞移植并听取患者治疗后的反应。

3 实施方法

3.1 呼吸机管理

(1) 为避免交叉感染固定呼吸机和呼吸机管路, 呼吸机的参数由床位医师, 专业护士协同康复治疗师根据康复训练情况调整参数。目前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的模式为SIMV, 呼气末正压 (PEEP) 为3cmH2O, 呼吸频率为5b/min, 潮气量为390ml, 吸∶呼为1∶2.0。 (2) 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 污染的管道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呼吸机滤过网每周清洗1次。 (3) 病房内保持空气新鲜, 定时开窗通风, 温度20~24℃, 湿度50%~60%, 病室地面、床头、桌子每天用1 000ppm的康威达消毒液擦拭, 空气采用臭氧消毒机动态消毒2次/d, 1h/次。 (4) 肺部感染的预防:协助翻身1次/12h, 拍背至0:00;每天震动排痰3次, 20min/次, 按需吸痰,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消毒措施;及时检查并保持呼吸机管道及接水杯清洁无菌, (5) 气道湿化与吸痰:定时湿化气道与及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方法。吸痰前给予翻身拍背, 震动排痰等, 根据患者的痰鸣音、压力报警等进行按需吸痰。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动作要轻、快、边转边吸,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s。患者用的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 每天约200~250ml, 温度调控在32~35℃, 每24h 应进行湿化液体更换, 及时倾倒积水杯里的液体, 防止过度湿化。

3.2 气管切开护理

给予患者仰卧位, 颈部略垫高, 使颈伸展减轻气管套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并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为防止气管套管脱落, 气管切开后用固定寸带妥善固定导管, 松紧以容一指为度, 每班均要检查。颈部皮下气肿或血肿时应随时调整寸带的松紧度。气管切开套管应选用高容量低压力气囊的一次性导管[1], 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垫1 次并消毒切开部位的皮肤, 以防切口感染。气管套管垫的选择为尺寸大小合适而且厚薄适宜。气囊充气后可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 有利于呼吸机进行人工正压通气, 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液返流气道[2]。患者使用的为高容积低压气囊, 利用气测压表科学地为患者进行非常规的气囊充、放气[3], 气囊压力低于30mmHg (1mmHg=0.133kPa) [4], 可保持较好的血流同时也可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无误。

3.3 聆听护理

由2名护生从2008年3月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开始做聆听护理, 仔细阅读患者的病例, 通过家属了解目前患者的心理状况。每天持之以恒的花时间与患者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 暂时抛开对方患者与护士的角色, 真诚的建立友谊, 真正的走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并记录聆听日志。由于患者是气管切开插管, 不能发声, 但也得鼓励患者通过唇语等说出心中所想, 积极融入其中。由于患者长期住院, 所以在患者过生日或过节时组织一起为患者庆祝。通过较长时间的聆听护理, 患者的情绪较前有明显的好转, 更热于、易于与别人交往, 对家属的依赖性也降低, 在聆听护理前患者的抑郁量表 (SDS) 测出为轻度抑郁 (48分) , 焦虑量表 (SAS) 测出中度焦虑 (61分) , 经过1年多的聆听护理后, 现患者SDS测出轻度抑郁 (40分) , SAS测出轻度焦虑 (51分) 等。家属的情绪趋于稳定。聆听护理前家属SDS测出为重度抑郁 (60.5分) , SAS测出中度焦虑 (68分) , 给予聆听护理之后家属的SDS:52.5分和SAS:61分都有所降低。整个家庭的气氛增添了许多欢乐。

3.4 神经干细胞 (NSE) 移植的护理

患者2009年7月-2010年7月分别接受4个疗程神经肝细胞移植治疗。NSC移植护理移植前向患者、家属介绍NSC的作用、临床应用情况、移植方法及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针对心理问题做好解释, 消除其顾虑。NSC移植过程配合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紧密观察患者的神态等。移植后24h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高度警惕有无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做了4个疗程的NSE移植, 无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神经干细胞移植第2疗程后小便自解。拔出了保留4年的留置导尿管。目前自感有尿意, 但不能控制, 采用保鲜袋接尿。

3.5 基础护理

(1) 皮肤护理:给予患者翻身1次/2d, 每天擦身2次, 卧气垫床等, 患者目前皮肤完整, 肤色正常。 (2) 会阴护理: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约2 000ml的水, 会阴护理2次/d, 小便色、量正常。 (3) 饮食护理:患者发病3个月后经吞咽功能训练恢复吞咽功能。告知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经常改变食物的种类、颜色、性状、烹饪方式、使患者心情愉悦以提高患者的进食量。患者现食欲良好, 营养中等。

3.6 以专业康复治疗师为首的全身康复训练计划

我院于2010年7月引进专业康复治疗师1名加入这支团队, 康复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直立床站立:改善患者血液循环,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逐渐增强耐力;第二阶段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方法:如吹蜡烛, 抗阻力训练等。第三阶段采用膈肌刺激训练最终过渡到恢复自主呼吸。同时还包括基础康复护理: (1) 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每天经常借助人工或按摩仪器来活动、按摩患者的下肢, 每天热敷下肢2次, 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勤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以便及时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目前没有此并发症的发生。 (2) 继发功能损害预防:使用足板托、枕头等放于足部, 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 以防跟肌挛缩垂足畸形的发生。膝关节下放垫子, 可防止膝关节肿胀和过度伸展, 但时间不可过长, 每天数次去垫平卧, 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每天人工或机器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各大小关节1~2次, 防止关节僵直、肌肉挛缩、费用性变。运动时速度宜缓慢, 手法轻柔, 循序渐进, 同时配合按摩、理疗等。经上述护理, 患者目前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思维灵活性 思维广阔性 教法探究

笔者认为,“6+1”数学课堂教学出发点: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是否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是否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

<例>方程sinx=lgx的解有( )个。

(A)1 (B)2 (C)3 (D)4

学生习惯于通过解方程求解,而此方程无法求解常令学生手足无进。若能运用灵活的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此题的本质为求方程组的公共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为求函数图象交点问题,寻求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串联、横向沟通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学生对重要细节思考的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学生既能认真分析题意,又能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应的知识,寻找解答关键。

<例> 已知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3,对称轴为直线x=-1,在x轴上截得线段长为4,求抛物线方程。

解法一:截距为3,可选择一般式方程:

y=ax2+bx+c(a≠0)

显然有c=3,利用其他条件可列方程组求a,b的值。

解法二:由对称轴为直线x=-1,可选择顶点式方程:

y=a(x-m)2+k(a≠0)

显然有m=-1,利用其他条件可列方程组求a,k的值。

另外,由图象对称性可知x轴上交点为(l,0)和(-3,0)。

解法三:由截距为3,即过三点(0,3)、(l,0)和(-3,0),

可选择一般式方程:y=ax2+bx+c(a≠0)

代入点坐标,列方程组求a,b,c的值。

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侧重某一条件作为解答突破口,在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灵活性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寻找解题途径。

高效数学教学课堂方法: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查重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撰写小论文”——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等,撰写学科研究性小论文。选择比较好的指导修改并编辑出版,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以上只是我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方面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5篇

辛店中学

理化组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况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严重,学校的课堂教学显得沉闷、枯燥,常常是老师在认真地讲课,而学生却爱理不理,成为了局外人。教师们大部分都觉得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进步,校领导决定学习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我校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的革命,一定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使学生不会因为学困而厌学,甚至辍学。

经过了三年多的艰难改革,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6+1”教学模式。“6+1”的含义有四层:一是6块小黑板加1块大黑板;二是6个学习小组加1位指导老师;三是每组6个学习成员加一位指导老师;四是6个学习环节(即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加1条主线(即教师导学,贯穿始终)。教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专栏里贴的是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各学习小组的照片;撤走了讲桌,让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四面的墙壁上都装上了黑板,供学生练习展示之用;学生一般每6人一组,面对面围坐在一块,便于讨论交流。

上课的前一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把学习提纲中需要学生课前预习的问题出示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首先教师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全体学生齐读,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其次出示学习提纲,各学习小组根据学习提纲和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进行自学,解决基本问题,把疑难问题找出来;然后小组内互动学习,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各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展示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进行订正,达到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展示学生才能的目的。接下来是质疑探究,各小组成员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新问题或新见解并进行探究、讨论、辩论,达到总结规律、拓展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最后进行检测,对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通过学生与学生或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出题、教师出题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测,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困生进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下面是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无探究型实验的化学课

(一)课前预习

上课的前一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把学习提纲中需要学生课前预习的问题出示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首先可以进行预习检测,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检测也可以安排在出示学习目标后,当不需要检测时也可以不检测。我们坚决要做到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二)依标自学

自学主要是指课堂自学。上课后,教师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提纲,全体学生齐声读,达到所有学生都明确;然后学生自学,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和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解决基本问题,并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以便在小组互动时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进行点拨。

1、学习目标的确定。

每堂课上课后,老们都要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向,是学习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支配着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目标一般是在课前备课时确定的,有时是科任教师确定的,有时是教研组集体备课时确定的,还有时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学习目标。在学习的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修改、调整学习目标并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的完整性,要明确,可测量,便于操作,还要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做到难度适中。

2、学习提纲的编制。

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是以学习提纲为主要依据的,因此,每节课都要编制学习提纲。学习提纲一般是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而设计的问题,课前我们根据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一些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的问题,编制出学习提纲,并注明重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或当堂向学生出示学习提纲,根据学习提纲中的问题,把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并说明自学方法,提出自学的要求,指明自学的时间。

3、学习小组的确定。

我们的学习小组一般6人左右,面对面而座,人数多了小组长管理不过来,少了没有学习氛围。组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成绩好坏,偏科程度等因素,展示的让他们性格互补,优秀生和学困生搭配坐同桌,同桌之间的优势学科展可能互补,这样,小组的凝聚力强,竞争激烈,便于“兵教兵”。组长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该选择外向,诚实,管理能力强,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长也可轮流当,还可以让小组内的6个学生按学科分别当组长,这样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小主人,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互动交流

互动学习是小组内讨论释疑的过程,一般是指学习小组内的生生互动学习,也包括师生互动和组与组之间的互动。自学完成后进入互动学习环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检查组内的自学情况,共同讨论解决自学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一帮一”的互动学习,重点帮助学困生。互动学习过程中,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老师给予引导,点拨或讲解。互动学习中,优等生通过对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帮助,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展了知识,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中等生通过与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长了知识;学困生通过小组的帮助,增强了自信,解决了心中的疑问,提高了学习兴趣,不断进步。

(四)小组展示

展示就是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就是学生在自学和互动过程中的学习成果,也可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还可能是学生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简答或不同看法。展示课可以是一节课中的某一段时间,或是整堂课,还可以是几节课连在一块。

1、展示的形式: 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的展示和交流。通过组内的展示活动,达到学生教学生,互相补充,形成共识,为全班的展示做好准备工作。

②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感受交流,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2、展示的方法:

①教师根据学习提纲中的问题或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发言。发言的学生可以由教师点名,组长指派或学生自己站起来。

②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简答,其他学生和老师再进行补充和总结。

③各小组代表将展示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④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要讲解的问题。

(五)质疑探究

质疑探究就是各小组成员提出不懂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对展示的内容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探究、讨论、辩论,难以及时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后探究。本环节的目的是达到总结规律、拓展知识、提升能力。

(六)达标检测

检测是对自学、互动、展示过程的反思和总结,是对学习目标的检测,最终达到转化学困生和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的。检测有时安排在展示之后;有时是边自学、边互动、边展示、边检测;还有时把检测安排在课后。教师根据展示过程中学生的展示情况和学习目标来选题,可以是展示过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再设计的与之相类似的题目或问题,还可以是学生对本节课所进行的反思等,我们还提倡小组之间相互出题检测。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检测练习完成后,学生和老师共同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点评,只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来解决。课后,有针对性的作业题也是对本节课的检测,教师批改后,对于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在学生的帮助下,改正后重新做在作业本上,老师再批改。每一次的月考,都是对本段时间所学知识的总体反馈,试卷批改后要进行讲评,并让学生把做错的题收集到错题本上并进行反思,必要时将出错率大的试题整理后,重新制成试卷,再次测试,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有探究型实验的化学课

(一)课前预习

如果是有探究实验的化学课,课前教师给学习小组分配预习任务,各小组积极进行课前预习,主要是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复习相关旧知识,掌握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二)依标自学

备课时我们把实验探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和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都编制在预习提纲中,课堂上出示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预习提纲,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并分组制定实验方案。

(三)互动交流

各组制定好实验方案以后,小组内或组与组之间讨论已经制定好的实验方案,对方案中不足之处进行修改。然后讨论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互相交流。

(四)小组展示

展示过程中学生以组为单位,介绍探究问题的猜想和假设,并提出自己的依据,然后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或现象的记录表格和实验注意事项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方案的点评,最终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由各小组长带领大家共同进行实验。教师在此要参与到各组的实验中去,适时地进行指导。实验完成后,各组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得出结论,然后将自己的结论或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质疑探究

实验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成功与失败,结论的可靠性等进行分析,优化实验方案,总结经验,提出新的问题。

(六)达标检测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建立积分制度,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同时,设计一些与该探究课题相关的实验探究题,让各小组共同来完成,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6篇

发布日期:2010-10-13 作者:柯贵赋 来源:宿州监狱 阅读次数:

723

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监狱应当坚持每周5天劳动教育、1天课堂教育、1天休息。罪犯每天劳动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40小时。”这一规定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和全体监狱人民警察要充分认识到“5+1+1”教育改造模式对进一步加强监狱管理、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结合工作实际,争取探索一条既符合监狱实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改造新路子,以确保这种教育改造模式的有效落实。

一、实现三个转变,确保“5+1+1”模式贯彻执行。

“5+1+1”教育改造模式,是司法部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的罪犯改造工作措施,也是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一项重要举措。监狱作为教育改造罪犯的主体,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一是必须实现思想认识的转变。“5+1+1”教育改造模式首先应当解决全体监狱民警特别是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召开党委专题研究会、中层领导讨论会、基层民警调研座谈会、服刑人员宣讲大会等形式,对实施“5+1+1”教育改造模式的意义、目的、要求等层层学习,逐级宣贯,重点解决普遍存在的重劳动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特别是对“一天集中教育”重视不够的传统认识,使“5+1+1”教育改造模式成为落实“首要标准”、贯彻“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的新举措、新途径。通过动员和宣传贯彻,逐步建立管教、生产一体的“大教育观”,为“5+1+1”教育改造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是实现教育改造理念的转变。推行“5+1+1”教育改造模式,是“三课教育”向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民警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5+1+1”新型教育改造模式,就是在制度上、机制上保证改造对象每周5天劳动教育、1天课堂学习教育、1天休息的教育改造新模式,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育时间不固定以及教育内容较为零散、不系统、不全面等状况。因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从理念上充分接受这种新的教育改造模式,引导广大民警尤其是基层民警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新的教育改造模式,更新工作理念,转变思维方式,实现教育改造理念的彻底转变。一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不能被动应付,把握好管理和执行这个重点,严格落实、认真执行、统一行动,对后两个“1”要和原来的生产劳动一样重视和严格,避免因管教、生产不协调而导致的不稳定因素产生。同时,要创新方法,灵活运用好后两个“1”,必须保证每周有1天时间专门用于教育,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纲要》中规定的课堂学习各项内容,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内容的发展态势。

三是实现教育改造方法的转变。“5+1+1”教育改造模式的运行,将意味着罪犯有更多的娱乐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有更多接触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时间,有更多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机会。同时,随着这种模式的转型,罪犯群体性活动开始增多,“无事生非”的机会也加大,因此,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方法也必须有所转变。要加强个别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利用收听广播、电视等“涉外”机会,强化、稳定和巩固罪犯改造成果,促进罪犯“社会化”人格的逐步形成。同时要加强民警队伍建设,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和履职能力,提高公正文明执法的水平,提升监狱执法的公信度,让罪犯无“隙”可趁。另一方面就是要对信息进行科学分类,通过对信息影响程度的评价,有选择的引导罪犯观看电视节目和影视光碟、阅读健康书籍,参加“监区文化”活动,进一步拓展教育改造的渠道和路径。

二、解决三个“关键”,确保“5+1+1”模式顺利实施。

“5+1+1”教育改造模式除了在时间概念上的规定外,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在“首要标准”的语境下,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制度;如何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确保“首要标准”的贯彻落实等等。因此,积极应对新的形势,全力解决三大“关键”问题,是推行“5+1+1”教育改造模式的突破口。

首先是优化教育改造的“师资”队伍,解决“谁来教”的关键问题。一方面,在加强民警日常教育、强化罪犯自我教育的同时,深入挖掘内部教育资源,聘请有教学特长的民警担任兼职教师,对象可以是原来从事过教学工作或者长期从事政工、管教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理论修养较深的在职民警,主要承担全监狱性的专题教育讲座。还可以组建讲师团,有针对性地对罪犯开展文化、法律、刑事政策等方面的辅助教育。另一方面,充分重视利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参与罪犯教育,外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包括法律、道德、心理健康、形势政策等各个领域。通过邀请专家、教授举办报告会或讲座活动,播放中外优秀的教育纪录片等,不断提高罪犯形势、政策和前途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贯彻落实“首要标准”、促使罪犯出狱后更好地融入社会、避免重新犯罪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第三就是监区基层的管教民警,他们又是“师资”队伍的主体,承担了最大工作量的日常教育教学任务。监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赛或讲评课活动,提高他们教育教学的整体能力,为推动教育改造工作上台阶提供有力的支撑。

其次是丰富日常教育的内容,解决“教什么”的关键问题。业务科室可根据全年教育计划对教育内容进行分解,提出教育的章节、重点、难点和思考题,实行每周“菜谱化”安排,全监狱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核,保证教育内容落到实处。“三课”教育仍是教育的重点,在认真组织开展好罪犯政治课、文化课和技术课的同时,要根据罪犯不同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生活需要,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服刑人员,可开展一些直观教育,比如讲故事、看电影、说寓言等。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服刑人员,则可以开设一些较深层次的课程,如中国古代诗词、美学等。针对部分服刑人员在音乐、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还可开设一些相应的辅导班。监狱要为监区选修课的开设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要做到教育内容互补,既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有各监区自行安排的教育活动。要将安全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美育熏陶、规范化训练等都纳入到教育范围,从而丰富教育内容,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再次是灵活教育形式,解决“怎么教”的关键问题。坚持以课堂化教育为主,同时注重增加灵活多样、服刑人员便于接受的形式,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监区层面以课堂教育为主,监狱层面以专题教育讲座、定期举办政治大课、形势政策教育讲座、闭路电视音像教学、读书演讲会、知识竞赛、亲情帮教等大型教育活动为载体,搭建新的教育平台。在巩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富有监狱特色的职业技能和取证工作,重点开展社会实用性强、见效快、周期短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形成教育“百花争艳”局面,凝成整体教育改造工作的合力。“监区文化”是建设实施“特色品牌”教育的重要载体。推行“一个监区,一个文化特色;一个单位,一个教育品牌”的教育工作理念,使监区文化建设的精髓渗透到心中,形成“我参与,我快乐”、“监区文化有你有我”的良好局面。

三、落实三个“保障”,确保“5+1+1”模式健康持久运行。

一是制度保障。首先是教育内容保障。监狱要统一规定教育日的五项必选项目,即行为规范习惯养成训练、内务卫生评比训练、监组队列训练、监区(分监区)周讲评教育和月度评议。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确保教育日的各项活动不走样、不变形、不受阻。其次是教育时间保障。各基层监区在周内可任选一天作为教育日,并保证教育时段固定。同时要规范出工请示制度,保证集中教育不留死角。对于确需出工劳动的,必须请示监狱领导,得到批准后再行出工,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就所缺教育内容进行补课。再次是警力保障。教育日内,监区(分监区)必须保证60%的警力按时到岗到位,认真组织课堂化授课教育,认真组织罪犯开展各种类型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确保监管安全和稳定,坚决杜绝出现“教育日”变“放羊日”、罪犯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二是考核机制保障。为了推进“5+1+1”教育改造模式的实施,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严格检查,并纳入到日常的业务考核之中;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民警,评选个别教育能手、年终评选各类先进个人、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在评选先进单位时优先考虑等,最终形成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的良性工作格局,保证“5+1+1”教育改造模式健康持久运行。

6+1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7篇

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开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质量,所以我们应该从备课着手,从学生出发。美术老师不仅心中要有教材,课前有准备,小至一节课的准备,大至一个单元、一学期的准备,更要心中装有学生。教师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同时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再模式的“规范”中自由地学习,自主地学习。

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的“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和“自我超越”,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强烈 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由、主动、充分的发展。我们注重对学生训练: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学会想象,学会评价。

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训练要求:美术基础好的,悟性高的 ,要训练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美术基础一般的,要训练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 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添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训练他们学会模仿和临摹。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8篇

1 “智慧 1+6”实践的目标

“智慧1+6”课堂教学模式中的“1”即为“一对一”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6”为探究习得教学模式六个步骤:创设情境, 引出话题;推送任务, 自主探究;总结梳理, 诊断教学;学习巩固, 实施测评;迁移运用, 展示成果;提炼升华, 总结反思。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一是立足于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 探索“智慧1+6”语文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及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二是利用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潜能。三是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 促使教师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掌握电子书包在中小学应用中的模式、应用成效及影响因素, 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 “智慧 1+6”模式形成过程及成效

2.1 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 1+6”教学模式

本研究构建的“智慧1+6”——探究习得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阅读、归纳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获得情感体验, 奠定良好的语感基础。同时, 能进一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可通过实时测评掌握学生的获得程度。在大量的补充阅读中, 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也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 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2.2 “智慧 1+6”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过程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信任》为例。上课时, 教师可先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展示自己参加农家乐采摘的照片, 引出课文的学习,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后, 推送学习任务——将文章描写的采摘活动和你参加的采摘活动一一比较, 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并整理成文字, 上传, 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 师生互相补充, 促进生成。接着通过教师端发布问答题:“告示板将我们带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以“课后第二题”检测并巩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情况, 从而明确信任别人是一种快乐,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它是相互的。然后, 教师拓展阅读《一颗螺丝》并根据小检测进行交流, 形成自读成果。最后教师?布置综合性作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美好感觉。可以以图片或文字的方式上传给教师或是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中, 供同学互相交流。

2.3 “智慧 1+6”在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和实验教师不断进行交谈, 进一步全面了解学生阅读兴趣方面的变化, 了解了学生对“智慧1 + 6”这种课堂模式的喜爱程度。

语文教师提到“目前电子书包的介入, 无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独立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引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中, 学生更活跃了, 阅读的兴趣更高了, 大家都专注地阅读自己‘书包’上的拓展资料, 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 我们在学习《负荆请罪》一课时, 在电子书包阅读课上拓展过《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资料, 刚好选的这个拓展资料在期末检测的时候涉及了, 学生当时就特别的欣喜, 全班都作对了这道题, 其正确率远远高于平行班。”

语文教研组长也提到:“五年级的孩子已经习惯老师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很少, 是因为他们总在猜测老师心中的正确答案, 显然学生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独立理解。使用“智慧1+6”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后, 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学生在充分的自我阅读之后, 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活跃多了。其次, 小学生热衷于表现自己, 在“推送任务”以及“实时测评”环节中, 学生尤为兴奋, 他们渴望成功, 渴望自己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因此思维更加活跃, 注意力更加集中, 课堂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3 结语

电子书包所构建的“智慧1+6”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由于“智慧教室”项目试点时间周期短、新产品也还需要不断更新完善, 试验学科成绩的提升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我们正在开展第二阶段的试点研究, 希望通过继续不断优化和完善“智慧1+6”课堂教学应用模式, 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摘要:本文通过搭建多媒体“智慧教室”, 运用准实验研究法, 对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问卷及访谈调查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1+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应用中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教室,电子书包,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4-0073-02

国际金融是我国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在当前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学好国际金融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等等, 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等相关工作。 但由于国际金融这门学科的理论性、 实务性、综合性都很强,要学好国际金融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科学、务实的教学方法来教好这门课程。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6+1”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政策相结合、宽度与深度相结合、中文与英文相结合、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教材与网络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即六个“结合”加一个“简单化”。 该方法在笔者长期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开展科研活动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过程,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树立教师的威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重感,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形成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近几年来,笔者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也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如《通货膨胀下的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的“三难”困境及其对策》、《世界各国汇率安排现状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程度分析》、《从特别提款权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等。 这些研究不但丰富和深化了笔者对人民币汇率的认识,而且融入到国际金融教学中,也使学生比较全面和深刻地认识了人民币汇率问题。

2. 理论与政策相结合。在国际金融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将国际金融理论与我国的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对外金融政策相结合。这样做,既能够使学生直观、真实地理解有关国际金融理论,又能够培养学生用理论观察政策,用政策验证理论的思维习惯。如在讲述汇率问题时,应当紧密结合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走势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来进行分析,根据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选择等理论,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利弊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取向。在讲国际收支问题时,要结合我国10多年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资料,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影响、措施等理论,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的原因、对我国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我国应对顺差的政策措施。在讲外汇管理问题时,要紧密结合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介绍。如2008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外汇管理条例,教师就应当更新教学内容,引进新外汇管理条例的内容。在讲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实际来分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理论。

3. 宽度与深度相结合。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知识面不仅宽,而且有一定的深度。该课程不仅涉及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等较多学科,而且又有较多的数学模型。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笔者利用自己专业知识面较宽尤其是较扎实的财务会计基础和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将国际金融知识的宽度与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国际收支平衡表,首先要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讲外汇风险防范措施时,首先要介绍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在讲汇率变化幅度时, 首先要介绍统计学中增长速度的计算原理。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上述国际金融问题。 对于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等较深的问题,教师不能回避。尤其是对于有关的数学模型包括数学公式、图表等,教师更不能以自己不懂数学为由回避不谈。从事国际金融教学的教师应当认真学好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等基础课程,这样才能将国际金融的有关理论问题讲深、讲透。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知识的宽度,学生就会学得很肤浅;如果只注意知识的深度, 学生就不能全面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结构,也不能全面地理解问题。在笔者主编的国际金融教材中,将国际金融知识分为基础篇、拓展篇和深化篇,就是贯穿了宽度与深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4. 中文与英文相结合。如今我国的经济已经是高度开放的经济,而国际金融又是与开放经济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既然是国际金融,如果不涉及英语,那就不能称国际金融。因此,在国际金融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中文与英文相结合。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阅读有关国际金融的英文文献,也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英语基础。 如果教师有较高英语口语水平,学生也有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最好采用国际金融原版教材进行授课。如果没有条件采用国际金融原版教材,也要尽可能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多用英语词汇。 凡是国际金融的有关概念,都应将其英文名称标注在中文名称的后面。在讲国际结算中有关汇票、本票、支票、信用证等内容时,要对照全英文的汇票、本票、支票、信用证等示样分析它们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

5. 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高校的教学条件在不断改善。如今,高校大多数课程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教学具有美观、信息量大、便于数据图表的讲解等优点。但是,如果教师单纯依靠课件进行教学,完全抛弃黑板板书,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方面是因为如果单纯依靠课件教学, 学生上课时会产生疲劳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必须通过板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如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凡是涉及有关模型推导和理论论证时,通过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有关图形和公式的来龙去脉,这与采用课件形式将问题和盘托出相比,效果要更好。另外,有些在课件中没有出现的重要概念、词汇或者学生没有听清楚的字、词等在黑板上板书,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词汇的印象,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事实证明,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传统的板书形式仍然不能丢。

6. 教材与网络相结合。目前,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宽阔平台。在国际金融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外,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而互联网可以给学生提供国际金融方面的最新形势、事件、数据和政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因此,国际金融课程教师不仅自己要利用互联网掌握最新的国际金融动态以充实教学内容,还要引导和督促学生上网了解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可以向学生推荐的有关国际金融方面的网站有: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人民币汇率、我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外债等历史数据和最新数据,还可以提供我国外汇管理方面的最新政策动态。中国银行网站则能够反映有关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实务知识。如果要了解有关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方面的信息,可以登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网站。

7. 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要达到教学目的就需要将复杂的问题用最容易让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有时需要从最简单的原理讲起,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理论。如在讲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即IS—LM—BP模型时,就要从IS、LM、BP曲线的推导讲起,使用一套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方法进行推导, 并详细说明在IS曲线下为什么国民收入与利率负相关, 在LM曲线下为什么国民收入与利率正相关,在BP曲线下为什么国民收入与利率正相关。这样讲解就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IS—LM—BP模型的理论和应用。 又如,在讲述“黄金输送点”时,首先要介绍在金币本位制下国际结算的手段有黄金和外汇两种,选择哪一种结算手段就要看对付款方和收款方的利益影响。如果外汇汇率过高,付款方觉得不如支付黄金,这时就有了黄金输出;反之,如果外汇汇率过低,收款方觉得不如收入黄金,这时就有了黄金输入。而“黄金输送点”的“点”是指某一个汇率水平,即外汇汇率低于一定水平,就会有黄金输入,这时的汇率水平就是黄金输入点;相反外汇汇率高于一定水平,就会有黄金输出,这时的汇率水平就是黄金输出点。这样介绍“黄金输送点”就能够使学生完全理解这个概念。

总之,从事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外架工程承包合同下一篇:党员教师师德培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