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帮助高考生们填报志愿

2024-05-31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高考生们填报志愿(精选5篇)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高考生们填报志愿 第1篇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高考生们填报志愿

在对孩子的早期乃至学龄教育过程中,我们缺失了以一种静观之心去尊重孩子本性的教育方式,缺失了安静倾听孩子内心最细微的声音的心境。取而代之的是,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游戏规则,以一种近似功利的态度,要求他们遵从固定的行为方式,责成他们承担与实际年龄不符的课业,过早地向他们灌输成人世界的物竞天择。人为之下或者是无意当中,诸多的天赋被压制,儿时的童真被剥夺,千人一面、老气横秋的孩子也就较为常见。

说到这些家长式教育,不得不说一下关于高考生填报志愿的事儿。眼下正值高考填报志愿时期,很多家长和考生开始忙于高考报考。在此金榜志愿(高考报考指导专家)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的表现。很多时候,父母会简单地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我是在为她好”等等诸多理由而帮他不浪费自己的分数选择了父母心目中最佳的志愿,但是在大学里,经常有学生因不适应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自暴自弃的,甚至怨恨父母为自己作主。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多了解,多沟通。孩子社会知识少,对大学学科专业基本无知; 家长很实际,往往容易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家长和孩子又都容易和别人比,比分数差不多的谁上的学校好,没必要。

其实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体制,虽说现在有各种吐槽各种不满,但是无论学科设置、目标培养还是学习内容都是多元化的。家长基于不了解或者片面听取一些专家的建议而选择了“热门专业”,但是实际上就业率高不代表好专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任何一个专业,只要学得好,都是很有出息的。对孩子而言,有机会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才能更好地实现你的成才目标和人生理想。

所以选择院校和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家长的一个纠结点,如果我们成绩足够牛,当然是选择牛校的牛专业,但是当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在做决策,其实俊和丑是相对立而又可以互相转化的一对矛盾。选择不同,自然认知也就不同。

高考生们填报志愿时,可以听取一下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但最终填志愿时一定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与学校。当然,兴趣是填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兴趣不成熟时,如果以一时兴趣作为填报标准也会不妥当。因此,首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兴趣,看看这种兴趣有无发展潜力、能否帮助自己深造或就业发展,要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决定自己的选择。

金榜志愿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和孩子实在是不知该如何选择,千万不要草草了事而轻视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高考志愿填报时填选专业很重要,专业代表着今后所发展的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真正了解专业内涵,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参考就业前景认真地选好专业。说句不过分的话,选择专业可以说是人生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高考生们填报志愿 第2篇

填报知识和技巧有很多,在这里,我把它归纳为6个大的部分,主要包括院校知识、专业知识、录取规则、估分技巧、专业选择技巧、填报细节等。

一、关于院校的知识

院校知识主要包括院校的分类、层次及排名。

对考生来说,每一个分数段对应的院校不止一所,如果你不了解院校分类,你就很难决断该去哪所学校。通常情况下,按照填报志愿的顺序,把高校分为提前批次院校、一本、二本、三本、高职(专科)。有些地方把二本和三本合在一起统称为二本。近几年,有些地方把省(市)属二本院校或专业安排在一本招生,这并不代表这些学校或专业一定比二本强。根据高考改革趋势,这种分类方法,不久将要被取消。

真正对未来就业起决定性影响的是院校的种类、院校的层次、院校的隶属关系和历史背景.(一)、院校种类

(1)综合性大学: 像北大、复旦、南大、南开、武大、厦大这样的学校,我们称为综合性大学,这些大学的学科门类比较均衡,偏文的学科和偏理的学科实力相当。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学校的各种学术讲座丰富多彩,群体活动也多姿多样,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类学校非常多,包括二本、三本都有。报考文科类专业的考生,建议报考综合性大学,这类院校学习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因为上大学不仅仅是学知识,还要提升综合素质,建立人脉关系。家长报考这类学校时,要注意:此类学校的专业非常多,假如你的孩子以低分冲进去,有可能会被调剂到你不喜欢的专业。

(2)理工类大学: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工科类和理科类,当然也有文科专业,但不是它的优势专业。学工科的理科生可以报考此类学校,这类学校中有些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报考文科专业的考生,尽量不要报考此类学校。(3)专业类大学 :比如师范类、语言类、医药类、财经类、政法类、农林类、民族类等。(4)行业特色类大学:行业特色类大学是指,这个学校某一类专业非常有优势,在本行业内有很高的认同度。比如河海大学,它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大学,长安大学是以公路交通为特色的大学,南华大学是以核工程与核技术为特色的大学,黑龙江大学是以外国语(俄语)著称的大学......这类大学单从字面上看貌似综合大学,已经掩盖了它的行业背景。这些行业特色大学一般录取分数不是很高,但是就业时却很有优势。

(二)、院校的层次

一般可分为:985大学、211大学、全国重点大学、省属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民办大学和独立院校、专科(高职)院校。

985大学是目前我国最好的大学,共39所。其中前9所大学,统称为“C9联盟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211大学116所(含985大学)。这里说明一下,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历史上的全国重点大学并没有进入211行列,如山西大学、河南大学、湘潭大学、江苏大学等。这些学校在当地的口碑都不错。了解大学的层次对将来孩子就业有好处。这些年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区分度很高,讲究门当户对。什么层次的院校对应什么层级的公司,应做什么层次的工作。

(三)、院校的隶属关系和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大学分为中央部属院校和地方省(市)属高校。部属院校中以教育部(75所)、中科院(2所)、工信部(7所)所属高校办学实力最强,985、211大学主要集中在这里,是家长和考生首选的目标院校。

了解 院校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知道一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对志愿填报来说很重要。现在多数有行业背景的院校改了名字,有些是合并后改的。如原来轻纺类和地矿类院校改成了xx科技大学,工学院和师范学院改成了xx理工大学等。改名的目的是为了招生,可是给家长和考生了解学校增加了难度。如襄樊学院,是1998年由襄樊师专等3校合并的,2012年改成了湖北文理学院,名字一下从一个地方性小学校变成了一个省级别的学校,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却没有本质的变化。所以,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弄清楚,规避因院校改名和合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四)、院校的排名

国家没有对院校进行综合排名,现在每年大家看到的都是民间机构的大学排名,因各自用的参数和指标体系不同,排名差异很大。这些林林总总的“大学排行榜”难以对填报志愿“尽参考之力”。我们家长主要看的应是自己所报考院校的学科及专业排名,现在国内最有权威的是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学科评估排名。一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和排名能直接反映这个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质量。家长在给孩子确定了专业方向后,可查看自己所选报学科(专业)在哪些学校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哪些学校属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同学校的同一国家重点学科再根据排名来确定,往往能得到较高的性价比。比如,你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东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要在复旦大学之上,而东北大学的录取分数要比复旦大学低很多。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利工程专业,要比同济大学强,南京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学比哈尔滨工业大学强很多。这个如果你不了解,等于用高价买了一个包装良好,但不实用的商品。这还不包括院校改名、院校合并等给我们造成的影响。

二、关于专业知识

1、了解学科分类: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1)、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共12个学科门类。(2)、每个学科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一级学科。(3)、一级学科下再设若干二级学科,如数学一级学科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等5个二级学科。12个学科门类下共设92个专业类、506种专业。加上新兴专业,粗略统计文科大致涉及197种专业,理科大致473种专业。

2、了解专业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许多高校都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但由于学校的行业背景不同,其发展方向各有差异。如西北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力很强,因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则更强在金属材料上,因为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强在纺织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再比如现在理科生比较喜欢土木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就包含道路桥梁方向、结构方向、施工方向等。毕业之后有人去修桥,有人去挖隧道,有人去修路,有人去盖楼。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的就业方向,决定着收入的高低差别。在行业内历来流传有金隧道、银桥梁、铜修路、铁盖房之说。

3、弄清高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分配规则。高校分配专业的主要依据是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和高考成绩,同时还要参考基础科目成绩、相关科目成绩、身体状况、政治思想表现等一系列因素。各高校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分配一般有三种选择:专业优先(专业清)、分数优先、专业级差。下面分别就这三种方式做一简单介绍,并针对每种方式给出相应的报考建议。一是专业志愿优先(专业清)方式: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考生按所报第一专业分类,在各专业中按成绩排队,超过专业计划数的考生过滤出来。第一志愿专业处理完后,将所有未定专业的考生按其第二志愿专业分类,并将第二志愿专业考生在各专业中按基准成绩排队,将超过计划数的考生过滤出来。(注意,只有第一专业未录满的专业,才参加第二专业的录取。)以此类推,直至处理完所有专业。最后,将服从专业调剂且还未确定专业的考生按成绩由高到低调剂到有缺额的专业中。如果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都不能录取,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会被退档。

在这种方式下,如果某一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在第一专业志愿录取时就录满计划,那么就不考虑将该专业填在其他专业志愿的考生。因此,如果考生报考的院校实行这种方式,那么第一专业就特别重要,一定要选择比较有把握且自己喜欢的专业。第二专业的重要性次之,其他专业类推。各专业之间要拉开合理的梯度。二是分数优先录取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类比于高校录取时的平行志愿方式。所有考生按成绩排队,所有专业同时录取。这种方式,总是照顾考生队列中排在第一名的考生,第一名考生未安排专业前不考虑第二名考生。因此,对第一名考生,看其第一志愿专业,如其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其安排在该专业,如已满额,则看其下一个志愿,直至处理完该考生的所有志愿,再视其是否服从调剂。在分数优先方式下,保护的是高分考生利益,被退档的总是低分考生。在这种方式下,考生可以采取“第一专业冲一冲,第二专业保一保,第三专业稳一稳,还有机会垫一垫”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名考生来说,在专业录取时,会按照第一专业、第二专业、第三专业„„的顺序来进行,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把录取分数低的专业报在前面,分数高的专业报在后面,即使成绩达到了高分专业的录取分数,但也非常可能被报在前面的低分专业录取。

三是专业级差方式:这种方式下所有考生按成绩排队,所有专业同时录取。首先,对队列中第一名考生考察其第一专业志愿。如其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该考生录取到该专业,完成对该考生的处理并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如其第一志愿专业已经满额,则将该考生考分减去预先设置的相应级差并将其插入考生队列的相应位置,完成对该考生的处理并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以此类推,直至考生专业志愿均已处理完。如果这时仍有考生没有安排专业,则视其是否服从调剂,将其调剂到还有计划余额的专业中去;如果考生不服从调剂,则该考生被退档。可以看出,专业级差的方式既考虑了考生的成绩,又考虑了考生的专业志愿。在这种方式下,所有专业同时录取,将一专业志愿的和二专业志愿(一专业落选者)达到分数级差者同时排序录取。例如,某校对第一、二专业的专业级差规定为3分,某考生600分第一专业落选,第二专业为投资学专业,计算机程序设定将其成绩减去3分相当于597分排序在一志愿报投资学某考生(例如,某位分数为598分的考生)之后等待录取。在这种方式下,相对高分考生选报第一专业时可稍稍冒险,设置专业之间的梯度时要注意专业级差分;相对低分的考生则要根据规则,在第一专业(及前几个专业)填报较为稳妥的专业,同时设置专业之间的梯度时也要注意专业级差分。一般情况下,一所高校在某一批次录取时,只能采取上述三种方式之一。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由高校决定,并在《招生章程》中对社会公布。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介绍的都是一般情况,实际上身体状况、相关科目成绩等也是专业录取的重要因素。考生可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避开限报专业,关注专业有无单科成绩要求,有无外语语种、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要求等。

三、关于填报规则

国内实行的填报规则,主要有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现在大部分省(市)实行平行志愿。所谓平行志愿,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考生可同时填报ABCD等多个志愿,这些志愿之间都是并列的平行关系。平行志愿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属于并列关系,即在同一批次的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二是分数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文史、理工类按投档分(高考总分加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三是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虽然属于并列平行关系,但是院校志愿栏目之间仍有自然排列顺序,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排列的院校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分数达到首先被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即投到该院校,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将不再检索该生的其它志愿;

四是一轮投档,因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档检索只能进行一轮,如果考生因几个平行志愿均未满足院校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被退档时,可以参加同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档检索。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也不是“平行录取”。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有自然顺序,并不是只要成绩达到所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条件,就可能会被4所平行志愿院校同时录取。而是只要考生档案投到一所志愿高校后,其他志愿就不再检索,对每个考生而言投档录取机会仍然只有一次。另外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长的重视。

平行志愿主要有两个风险: 其一是投档被退档的风险。

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出,一轮投档后不可能补投。考生被投档后,如果成绩相对较低、专业不服从调剂、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不符合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等,高校就可能将档案退回。而一旦出现退档,考生只有参加征集志愿填报或下一批次录取。

其二是考生定位不当、志愿梯度不合理造成的风险。

如考生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都过高,分数未能达到院校的投档线,考生档案就不能被投出。如果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之间没有适当的“梯度”,则该考生被投档的机会将大为减少,相当于自己把原有的4次机会变成了一次机会,那样就造成了如果A志愿不能投出,则后面的平行志愿显然也都无法投出。

从理论上讲,实行平行志愿后,几所好大学可以同时填报了,但考生和家长必须注意顺序。因为平行志愿投档,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如果平行志愿的顺序不合理或所填报院校近年录取分数线相对于自己的分数均较高,也可能导致考生与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无法出档。如何把握好“平行志愿”之间的顺序?请家长和考生记住参考“口诀”——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即把握好冲、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不妨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志愿A,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志愿B,志愿C填一所“保守”学校,志愿D则填“垫底”学校。这样的话,几所学校就形成了梯度配置的顺序,既可避免高分低录带来的懊悔,也可防止万一没达到理想院校的投档分,也有相应的院校可读,不至于落到低批次院校或落榜。根据多年经验,每个志愿之间的梯度应为5--10分,以此递减。绝不能在同一层次上填报学校,否则4次机会就变成了一次,即相当于填报了1所学校。不过,要注意的是,“冲一冲”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乱冲。

四、关于估分技巧

这里讲的估分技巧,主要就是估测院校2015年的录取分数线。假如你的孩子今年考了580分,你敢填报去年最低录取分数是580分的学校么?或者你降低20分,去报考560的学校,你会不会觉得吃亏?高分低报了。你可能会说,我用几年的分数一平均就差不多了,但是有没有考虑试题的难易程度(今年的题比往年容易或者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或者学校招生人数的变化,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影响一所高校录取分数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看,主要有:

(1)省(市)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2)省(市)各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从微观上看有:

(1)院校录取人数;

(2)院校招生宣传推介力度;

(3)院校是否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如转专业的比例及灵活度、辅修第二学士学位的范围、保研比例、有无按专业大类招生等)

(4)投放给本省热门专业的种类及数量。

以上6种因素正是形成院校录取大小年波动的原因。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对院校2015年录取分数的估测和判断。我们可以通过对一所院校历史录取数据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出它的变化趋势(规律)。这里面就涉及到如何选定参数和考量基准的问题。有的人用录取最低分(最低位次)作参数,有的人依据院校录取平均分作参数,再用各科类批次省控线为基准,把二者之差叫线差,连续计算出3--5年的线差,再求其平均值。然后把考生当年的高考分数与当年的批次省控线相减,即考生线差与院校3--5年的平均线差进行比照,就可预估出院校当年的录取最低分或录取平均分。这种方法优点是简单直观,缺点是准确度较低。理由是这个考量基准--省控线是个多元变量的函数,它既受高考试题难易程度的影响,又受录取人数的制约。特别是近几年,大部分省将原来在本省属于二批(三批)招生的院校陆续放到一批(二批),导致一

(二)本录取人数增幅较大,相应地批次控制线变化幅度也较大。这就直接造成了不同年份的录取线差差异较大。

第二种方法是把考生当年的高考分数通过位次换算成上一年的分数,我把它叫做同位分。比如陕西某理科考生2015年高考成绩是610分,位次4500,我们查一下2014年陕西理科一分段统计表,可知2014年4500位次对应的成绩是616分。然后再查录取平均分是616分这个分数段有哪些院校。为了防止大小年影响,我们可把2010到2014年这5年位次是4500的分数查出来列成表或画出直角坐标系(横轴为年份,在上,竖轴为位次,在下),再把5年的平均录取位次用折线连结起来,这个4500就是考量基准线,大于4500为小年,小于4500为大年。根据这5年的变化趋势,再结合2015年招生计划的增减比例加以修正,就能做到精确定位(院校)。一般来说,录取排行靠前的综合类大学的排名比较稳定,录取排行靠前的理工类大学的排名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专业类大学的录取排行变化比较大。院校录取平均分排行与录取平均位次有着对应关系,所以知道了某高校近几年的录取平均分排名,也能简单直观地看出它的变化趋势,这对家长估测2015年心仪大学的录取分数很有帮助。

五、专业选择技巧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孩子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在选择专业时,家长要明确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倾向,考虑到本科毕业后是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同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实力和排名位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高中期间的科目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某个方面的能力,对今后选择专业和职业具有指导意义,如对文科生而言,如果数学成绩好,可考虑选择经济、管理等相关的专业;如果数学成绩不好,则建议选择与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相关的专业。理科学生如果数学成绩好,可选择与数学、力学、软件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如果物理好,可以选择机械、电力、通信、信息、计算机等与之相关的专业;如果化学好,可以选择化学化工、生物、材料、环境等相关的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性格。比如有的人喜欢与人打交道,这样的人就非常适合从事销售、公关、管理、教师、记者等需要大量人际交往的工作;有的人喜欢与物打交道,习惯独处,不太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去,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这样的人更适合从事图书管理、园艺、电脑程序员等工作;有的人做事细心,喜欢与数字打交道,适合做会计、金融分析、预算员等工作。

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有助于作出清晰、明智的职业选择。例如善于人际沟通的人适合从事政治、贸易与管理类的职业;文思细腻、感情丰富的人适合选择文学、翻译的职业。比如,一个孩子语文英语学习成绩好,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孩子具有较好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这个孩子外向,愿意与人打交道,将来可以从事英语老师,翻译之类的工作;如果这个孩子不太愿意与人打交道,将来可以从事书面翻译,文案编辑等工作。选择专业时要冷热结合。所谓专业的冷与热是考生认识上的趋同,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行业领域所急需的或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得到了考生和社会的认同,就成为热门专业。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要冷热有度,在一般情况下,考生要把院校志愿、专业志愿填满,并且专业要服从调剂。因为考生入学后,还有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以此将风险降到最低。具体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呢? 首先 对目标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进行梳理,把学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等分为4份,由低到高即可看出专业的热门程度。然后,再结合志愿的填报进行对应。比如A志愿学校作为要“冲一冲”的学校,就应选择与自己的个性相近的相对冷门的专业;而对于比较“稳”的学校,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特性的优势专业;对于“保”、“垫”的学校,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选择其强势特色专业或热门专业。每所学校的6个专业都要合理排序:首先填报孩子最喜欢的专业,其次是比较喜欢的专业,再次是可以读的专业,最后是能够接受的专业。并把6个专业尽量填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的满足率。

六、关于填报细节

了解了上面志愿填报的基本知识,你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清楚了高考志愿填报中高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对孩子的未来有了一个方向,对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有了初步的掌握。接下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有选择性的研究几所学校,研究几个专业就可以了,不用花多少时间。

建议家长用好各院校录取分数分布资料,最低录取分仅仅是参考,需要关注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分布不稳定,分数分布较集中的分数段,报考较稳妥,专业满足率较高)。看3—5年的录取分数分布,并从中力求找出变化规律(稳定,还是有大小年,或是逐年上升,或是逐年下降)。要分析院校招生计划数、录取数。填报院校梯度顺序可在5—10分考虑,千万不要报平了,否则就相当于报成了一个志愿院校。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可分以下3种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有明显职业倾向和专业意向的考生,可把专业放在首位,并根据孩子对专业的喜好程度依次排列6个专业;对没有明显职业规划和专业方向的考生,可遵循--高分奔名校,次高分瞄特色,一般分两兼顾,低分求实用的思路来填报。在专业选择上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做到冷热、强弱相结合;对于有考研或出国继续深造打算的考生,可把学校放在首位,并选择一些宽口径的基础学科专业。因为一旦冲进自己理想的学校,基础性学科在家长和考生眼里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录取分数往往偏低,专业满足率较高。

高考填报志愿,家长勿踏雷区 第3篇

误区一: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填报高考志愿,最紧张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说实话,大多数高三学生对目前我国大学专业的设置不是十分了解,对于想报考的专业既不了解其培养目标,也不知道相应课程,对就业方向和前景更不清楚。要想全面了解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考生因紧张备考而难以顾及。这时,家长不妨代做资料搜集工作,但又不可越俎代庖。

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最终好事变成坏事,造成悲剧。家长圈中有位山东家长,他的孩子第一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后考分上了重点线。孩子喜欢熟悉的环境,想上省内大学,找一个好专业就读。但家长觉得孩子不上重点学校可惜了。为保证孩子能被重点院校录取,他硬是让孩子报考了西部一所“985”高校,还在专业调剂上写了“服从”。结果,孩子被那所“985”高校的冷门专业录取。踏上火车,一路西行,孩子心中的喜悦一点点消失。到了学校,孩子不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经常生病,对所学专业也毫无兴趣,渐渐开始旷课,不参加考试,和同学吵架。家长几次千里迢迢赶去探望和开导,均没有结果。最后,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不得不退学回家。

点拨:家长对孩子选择志愿加以正确引导,是必要的。但如果忽视孩子的意见,大包大揽,强制孩子做出某种选择,难免出现偏颇。建议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时给出中肯建议,由孩子自己斟酌、决定。

误区二:好高骛远,冒险填报

这是高分考生家长易犯之错。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很多家长并不真正掌握孩子的实际水平,盲目追高,结果导致失误,影响了孩子的前程。

2007年家长圈里有位河南家长,孩子考后估分640分,欲填报中国人民大学。他向我征求意见,我综合各方情况,建议他“提前批”填报北京师范大学,“一本”第一志愿在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任选,因为这些学校以往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较中国人民大学要稍低一些,考生选择这些学校更有把握,而且有可能上一个较喜欢的专业。可他没有采纳我的意见,没有填报“提前批”,“一本”第一志愿只填报中国人民大学。分数出来,孩子考了643分,比河南当年理科一本省控线高出54分。高校2007年的录取情况如下:中国人民大学648分、北京师范大学630分、北京理工大学636分、哈尔滨工业大学632分、武汉大学631分、厦门大学639分。孩子估分很准,考分不低,但由于报考志愿失误,本能上一所名牌大学的他,最后却不得不走进“高四”教室。

点拨:考生选择院校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准确定位。充分了解自己所在中学历年的上线、录取情况和有关院校近三年来的招生情况(包括招生计划、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以及第一志愿投档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之差),并根据当年考题的难易程度及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层次的大学。二是合理设置“地域梯度”。填报志愿时应将眼界放宽,不要死盯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将选择的范围放大,不但能降低落榜几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误区三:不明就里,望“名”填报

不少家长容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新闻学”出来就是当记者,而一些高校为吸引生源,也刻意把专业与“贸易”“信息”等联系起来,使得有些考生不了解内情,纷纷报考,结果并未如愿。前几年,计算机专业大热,一考生高分考取某高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考生家长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会计信息化”又是会计又是计算机,热门专业大联手,多好啊!可孩子到校后发现,原来的想法太傻了,会计信息化专业其实还是会计专业,只不过是把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会计应用的新平台。孩子本来对计算机专业一往情深,想成为以计算机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将来做个IT精英,无奈选错了专业。

点拨:今天的家长可能很少会再犯类似错误,但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碰到许多名字好听但不了解其专业内涵的,一定要多请教志愿填报方面的专业人士,最好能登陆相关网站,查看该专业的介绍及课程设置,甚至可以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贴吧发帖求助,这样就能避免望文生义给填报志愿带来的遗憾。

误区四:缺乏分析,不知规则

在知道考生分数、院校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同样需要慎重,如果不加分析地填报,也容易报错。2007年江西省一本和二本志愿首次知分填报,并且在第二志愿里实行平行志愿。一家长得知孩子考了561分时,终于松了口气,因为此分高出二本线40分。在知分、知线的情况下,这位家长采取“对号入座”的办法为孩子选择学校,如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凭孩子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跨过所选大学的门槛。可二本院校招生结束后,他等来的却是无情的现实——高考落榜!

相关学校的录取情况如表2。

这个家长错在忽视了志愿梯度,误将平行绝对化。该家长认为,第一志愿填报中国民航大学是十拿九稳的事,但没想到该校2006年5月30日前还叫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升格后投档分会提高。最可惜的是第二志愿的平行志愿没填好。虽说平行志愿是并列志愿,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向学校投档,但并非考分高于被选院校的投档分就会被录取。一般来说,只有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考虑第二志愿考生。而这个家长所选的高校都是历年来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高校。再者,平行志愿间同样需要保持“志愿梯度”,即平行志愿中的几所院校应参考历年调档分从高到低排列,而他指导孩子填报的四所院校并未形成梯度。

点拨:填报第二志愿要把握三个原则:1.“有效落差”原则。指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的院校才会给第二志愿考生录取的机会,所以应该把近年来出现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的主要选择对象;2.“先后顺序”原则。平行志愿的组合和排序是有技巧的,不能随意。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和喜欢的专业排在前面;3.“保底录取”原则。当第一志愿落选后,确保能被录取到符合最低要求的学校是填报第二志愿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须选择一所第一志愿录取不会满额的学校作为保底志愿,以确保不出现上线落榜现象。

误区五:草率从事,马虎填报

如果孩子估分不准,家长在帮助填报志愿时更要三思,不可草率,否则追悔莫及。2008年高考,家长圈里有位江西家长,他的孩子学习成绩极不稳定,月考名次时上时下。高考后填报“提前批志愿”时,孩子分都没估,就说:“考砸了,上二本都成问题。”家长信手为孩子填报了两所普通院校。等高考分数和各大院校录取分数线出来后,家长后悔不迭。2008年江西省理科一本线为512分,而孩子的成绩为532分,高出一本线20分,完全可以被一本大学录取的他,却“高分低就”,读了一所二本院校。

2009年,河南一考生估分570分,实际考了590分。家长在一批一志愿里帮他填报了南方一所普通大学,结果孩子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最后选择了复读。

点拨:估分不准,无疑给填报志愿增加了难度,倘若再草率填报,就更容易失误了。对应届生来说,放弃录取,选择复读,或许是以退为进的上策,但复读的不确定性太大,谁又能保证复读一年后还能考出原来甚至比原来更好的成绩呢?所以,对大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只能吞下马虎带来的苦果。

误区六:服从调剂,就会吃亏

2008年高考,高三家长圈里有位甘肃家长,他的孩子考了560分,超过一本线2分,因为志愿填报失误,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这位家长填报志愿前反复比较一本高校在本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后,在一本志愿栏里填报了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但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都填了“不服从”,结果导致孩子与一本无缘。后来得知,孩子成绩高出苏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558分)2分,未被录取完全是“不服从专业调剂”给害的。

点拨:如果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档案被投进某大学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有可能被调剂到该校未录取满额的专业。对于不具备分数优势,又不愿复读的考生,最好服从专业调剂。但对于专业倾向非常明显,或者所报学校里有孩子不能接受的专业,还是不服从调剂为好,否则一旦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孩子学习起来如同嚼蜡,年年“挂科”、补考,几年下来只是混了张文凭,上大学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误区七:盲目随从,不切实际

填报志愿时,根据估分或高考分数认真分析即可,切莫三心二意,左右摇摆。2007年,河南一考生高考分数632分,想报武汉大学,老师觉得可行,志愿草表上填的也是武大。可交正式表时,考生却听从家长意见,改报前几年较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果,孩子分数高出武汉大学录取线2分,却低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线2分,未能如愿。为此,家长后悔,孩子流泪。还有些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没主心骨,看人家报什么,也跟着报什么。孩子的成绩不同,志趣不同,人家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自己盲目跟着走,不一定就能被录取。

点拨:填报高考志愿是个人行为,应该完全由个人根据自己实力和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最佳选择,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切忌填报志愿时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盲目跟风。

误区八:提前批一定要填报

提前批录取的院校越来越多。提前批虽然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但也具有拦截功能,把握不好会给孩子带来损失。前几年,一女生高考成绩优异,是开封市文科状元,本可就读北大等名校,但估分填报志愿时,家长为了求稳,在提前批报了东北师大,让孩子最终与北大无缘。这几年,有太多孩子本可以上北大、清华,却因报了提前批院校被录取,无法再去心仪的一本志愿院校就读。因此,家长在为孩子填报提前批志愿时,最好要填报略高于孩子实力的高校,即便录取不了也不吃亏,对于高考成绩在全省排名靠前的顶尖高手,报提前批更要慎重。

点拨:“提前批志愿”是把双刃剑,既能增加一次被录取的机会,也能阻止考生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所以舞好这把剑,需慎之又慎。估分不准,特别是平时成绩忽高忽低的考生,填报“提前批志愿”更要慎重,因为一本及二本的招生计划多,考生选择的余地会更大。

误区九:目光狭隘,故土难离

不少地方特别是直辖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家长,宁可让孩子待在本地读二本,也不愿孩子到外地读一本。2009年高考,有个北京考生考了542分,比北京文科一本线高出8分。家长想把孩子留在身边,本科一批次全部填了北京高校,一志愿报了北京语言大学,二志愿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结果都没被录取。

点拨:应当看到,各地都不乏部属重点以及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与北京高校相比,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当考生竞争北京的大学实力不足时,可以把眼界放宽一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地方的大学。填报志愿要以上学为目的,特别是要找到符合孩子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仅仅以地域来区分就会舍本逐末,失去好的录取机会。

误区十:专业选择,只追热门

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数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家长圈里有位江西家长,他的孩子高考填报志愿时报了厦门大学最热门的会计学、财政学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高考分数出来后,孩子虽然超过厦大投档线2分,却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点拨:志愿的选择并不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特别是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等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相关的只有大约30%。所以,孩子填报志愿最好“走为上”,既要看热门专业,也要看冷门专业,综合分析,慎重填报。

其实,绕过以上误区并非难事。填报志愿时,对比评估各高校、专业的录取情况,充分利用相关资料、数据,综合分析,做到情况熟悉,目标明确,选择慎重,信心充足,有后路可走,自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战绩。

应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第4篇

应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很多人觉得高考完了之后是学习的终结,其实不然,大学只是学习的开始,那么学的是什么呢?

1.对于一心想要搞研究的孩子来说,学的是专业知识。

2.对于不想搞研究的孩子来说,学的是人生经验。

关于选学校:

1.选择学校所在城市。一线城市或者东部沿海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势很明显,孩子在一线城市学习生活,都会比较便利,资源相对较多,见识也会相对广泛。其实本科阶段实习和兼职带来的成长比书本上多,在经济更发达的城市这些工作机会也多。

2.充分了解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这中间包括学校图书馆怎么样,宿舍条件怎么样,有没有空调暖气,学习氛围如何,师资力量如何,男女比例什么样。这些都作为参考条件列入选择范围。

3.批次真的不那么重要。

关于选专业:

当下热门不代表孩子毕业后还会热门,实际上未来孩子的工作主要还是要看孩子自身的发展,在大学里积累的人脉,学会的处事方式等等。选择的专业有哪些课程,现在的大学专业单凭专业名称是很难判断其主要学习内容的。查清楚专业设置的课程,大致浏览后,看到不知所云的课程名也要去搞清楚。这关系到今后四年将如何度过,和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朝夕相处四年,想想就很尴尬和痛苦!做任何决定前至少要对所处局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吧。一定不能草率决定。

总结一下: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高考生们填报志愿 第5篇

高考(微博)填报志愿前,信息收集、分析是每位考生和家长的“必修课”,对于考生填报志愿至关重要。尤其是我省在“知分、知位、知线”后填报志愿,如果到那时再收集信息,势必造成被动。

信息收集越早分析越透彻,就越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考生和家长该怎么收集对报志愿有用的信息?收集的信息该怎么派上用场?记者专访了中原工学院招生工作处处长苗振青,让他给大家讲一讲他的“收集信息三步法”。收集信息:收集信息第一步问自己

首先,问自己的高考文化成绩。根据一模、二模及上学期期末成绩,客观地估算自己的高考文化成绩,以此作为“知分”前信息收集的依据和信息分析判断的基础,估分力求准确。

其次,问自己的性格。不同性格的考生适合不同专业的学习,“热门”或“冷门”专业是相对的,与个人性格相匹配的专业才是理性的选择。

再次,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考填报志愿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与个人职业生涯紧密相连,虽然专业与职业没有必然关联,但专业是职业的基础,影响将来职业选择与发展。

最后,问自己的选报高校。有三种方式,或以区域优先选择高校,或以高校优先选择区域,或以专业优先选择高校。不论以何种方式,考生和家长不能眼光仅局限于名牌高校、热点区域和热门专业,需要有开阔的思路。

收集信息第二步问高校:对高校有大致的选择后,就要广泛地收集信息。在各类信息收集中,高校往年在河南省的录取信息,即各高校往年招生计划、上线考生人数、分数段人数、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考生和家长应作为重点收集并分析。

在此,笔者提出“双分值差比较法”,仅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双分值差比较法”是指某高校某年录取最低分数减去省(市区)招办划定的某一批次录取最低投档控制线之间的差值(差值I)和当年考生本人高考文 化成绩减去当年省(市区)招办划定的某一批次录取最低投档控制线之间的差值(差值II),以两者差值相比较并综合其他信息,分析判断作为填报志愿依据的方 法。

为增强指导作用,在进行差值I计算时,至少要对某高校三年的差值I进行计算,然后对三年的差值I平均,得出差值III,再用差值II减去差值III作比较。

两者差值的比较会出现正值、负值或相等三种状况。处于正值时,分差越大,填报高校和专业志愿的有效性也就越大,分差越小,填报高校和专业志愿的 有效性也就越小;处于负值,说明考生分数低于某高校的最低录取分,这部分考生填报高校和专业志愿的有效性就很小;处于相等时或处于略高的位置,这部分考生 的志愿具有风险,要慎重填报。大平行志愿是按1(计划数)∶1.05(投档数)投档,相等或略高状态下的考生就是0.05数据中的人数。

收集信息第三步问专业:选择的高校初步确定后,专业志愿又是考生和家长面临选择的一个难题。

选报专业应以个人性格和职业规划为基点,围绕专业是什么、学什么和干什么广泛收集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向、专业就业方向以及办学实力等。

在收集专业志愿信息时,考生和家长要注重高校录取原则中对专业志愿的要求,这是因为某个考生符合某个高校录取条件,投档到这所高校后,高校要以录取原则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进行录取。如果考生信息把握不准专业志愿填报不当,就会有落榜的风险。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这也需要考生和家长收集信息,有些学校按大类招生,有些学校规定在考生入校 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符合教学的规定,允许重新选择专业。考生和家长根据信息,是否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就由考生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

上一篇:城市的低处诗歌下一篇:金贸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