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易错题论文

2024-08-14

数学易错题论文(精选6篇)

数学易错题论文 第1篇

中学数学易错题本的整理探究

一、建立数学错题本

错题本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其实,这也是一个关于统计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统计的效用是相当重要的。当我们把错误汇总在一起时,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比如,我们将数学错题本上的问题总览一下,可能很容易发现,一遇到数形结合的问题,自己就很容易出错,那么,我们对这部分的基础就应加强!很多学习比较浮躁的学生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但是,认识往往不是很深。有时,即使让他重新做一遍原来的题目,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其关键是步骤和过程。这时,建立错题本,将错题抄录下来,并重新分步解出就显得很有检验效果了,同时具有巩固作用。

错题本不是简单地将题目和答案抄录下来,重要的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这是一个自身逐渐学习和修正的过程,会让自己对这一类错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同时,对于一些题目冗长的错误,大家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做法。比如,由父母帮助抄录题目,但是由学生自己重新解题并总结;或将有关试卷复印,然后剪切错误的题目并粘贴在错题本上等等。

建议大家在错题本上完善几个功能,让“错”变得非常清晰。比如:标注出“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马虎”等错误原因;标注出“错误知识点”:方程、函数、变换等;标注出“同类错误”:第几页、第几题等等。另外,针对自己常犯的错误,给自己出几道题目,考查自己对概念掌握、条件运用和知识结合的理解程度。

二、学生易错题的收集的方法。

1、课堂上,老师会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新课新知识点中的容易搞混淆的问题,学生就要相应有意识地跟进这一步,应该让学生注意听课的方式方法;

2、习题中,让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在做习题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作业的书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3、考试后,对于一些易错题,要求学生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总结相似类型的题目,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三、整理数学错题本

每次考试中,同学们都会有不少题目做错,在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是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有效整理错题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

常见的错题本有三种类型: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二是汇总型,将所有错题按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纠错型,即将错题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现在介绍一种新的错题本——活页型错题本,其整理步骤如下: 1.分类整理

将所有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形类、技巧类、新概念类、数学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同时也简化了错题本,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只记录典型问题。2.记录方法

在试卷讲评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人口、突破思路的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这种记录方法开始时,学生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但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即可,总结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障碍。3.必要补充

前面的工作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对错题不一定订正得非常完美。对于每一个错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再深入一些。4.错题改编

这一工作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因为每道试题都是由老师编写出来的,作为学生,当然要能学会如何去改,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方法。初始阶段,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5.活页装订 将错题本按自己的风格进行编码、装订,由于每页不固定,故每次查阅时还可及时更换或补充。

在整理错题本时,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只为完成任务,整理时不要在乎时间多少,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本,你将学会如何学数学、如何研究数学,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一本好的错题本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数学复习时错题本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一定要多看,隔一段时间可以加长一点,这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每位同学错题本不尽相同,但其他同学的错题本中的优点也是可以借鉴的,所以同学们平时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交流。

四、使用数学错题本 1.指导方法,训练思维

审阅错题本时,我们总要细心分析每个学生的错题特点,对症指导培养习惯。既启发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错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错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克服了思维混乱现象。

2.全面掌握,有效补救

学生做错题以后,在作业上订正,时间长了就淡忘了,换了作业本,更是无从稽查,学生心中无数,老师心中也无数,后来的复习补救就没有了依据。使用错题本以后,每个学生的错题都集中到一起,这就等于建立了台账,师生复习就有了准确的依据。平时指导学生订正分析时,将错误类型相同的放在一起,找出共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法。单元和期中、期末复习时,指导学生将错题全面分类,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方法,减轻负担,提高效果,从而体会到错题本的优越性。

3.了解学情,有针对性

对教师而言,使用错题本还可分析出不同学生和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倾向性,便于抓住重点,发现规律,克服过去复习时盲目乱抓的现象,提高了复习补救的针对性,学生的易错处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我们要求数学组的全体教师对这些题目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据此设计复习题,舍弃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还能因此使教学思路更明确,教改步伐更坚实。学生自己也懂得了如何依据错题,重点攻关、补救、反思、进取、创新,各方面相得益彰

数学易错题论文 第2篇

2、将长5分米、高3分米、宽0。3米的一块长方体木料锯成棱长1分米的小立方体,可以锯()个小立方体。

3、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01ⅹ0.067 48.75÷7.5+2.56×32

4、一个长方体玻璃缸,底面是周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现向缸内注入9升水,缸内水高多少分米

5、一个长方体的前面、上面、侧面的面积,分别为18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和24平方厘米。已知它的长、宽、高都是整数,它们的体积是多少? 6、2/3桶油重3/20吨,1桶油重()吨。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7/8。则有:()×7/8=()÷7/8=()

8、至少要用()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1的3倍,则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10、判断对错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男生人数就是女生人数的5/3。()A×2/7就是将A平均分成7份,求其中的2份()

11、把2个棱长是5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是()

12、一个玻璃渔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8分米(渔缸的上面没有玻璃)如给每两块玻璃的接缝处都镶上金属条加固,共需要金属条多少米?

13、应该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深2.5米,要在该游泳池四周和池底抹一层水泥。(1)若每平方米用水泥6.5千克,共须水泥多少千克?

(2)在距离池底1.5米处用红漆刷一条宽5厘米的水位线,刷红漆的面积是多少? 14、3/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5、0.625÷0.4= 0.875÷0.5=

1、一种钢笔,愿价每支2.5元,现在降价1/5出售,现在每支多少元?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5天完成,乙队在相同的时间内只能完成这项工程的5/6,两队合作几天完成?

3、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它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棱长是()分米。

4、一个正方体,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在它的表面积中最大的两个面的面积的和是()平方分米。

5、一根长1.5米的长方体木料,底面是正方形,把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0.18平方分米,求原来 木料的表面积?

6、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求40千克大豆含油量的算式是()

7、求两个1/5的积是多少,列式是()8、0.3分是40秒的()

9、节日期间,甲商场推出“全部商品打八折”的优惠活动。乙商场以“满100元送20元购物卷”来吸引顾客,乐乐的妈妈打算花800元来购买商品,去那家商场购物比较合算?

10、棱长是20厘米的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分米。

11、用4个棱长相等的正方体,任意摆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摆()种。

12、一个长方体玻璃缸,底面是一个周长为56厘米的正方形,现在向缸内倒入9升水,缸内水的高度是多少?

13、用3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14、铅笔的单价是钢笔的9/20把()看作单位“1” 15、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化纤厂8个工人

小时生产化纤原料

吨,每人每小时生产多少吨? 2

8是9的();9比10少();5是8的();7比9少()3、5米的1/10是()的1/2;()比4吨少1/5

4、甲班有60人,乙班人数比甲班多1/5,乙班有();丙班有60人,比丁班人数多1/5,丁班有()人。

5、把单位“1”分成8分,其中的1份是1/8{ 对

}

6、把1张纸的2/5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1/10{ 对

错 }

7、从甲堆煤取出1/5运到乙堆,这时两堆煤的重量相等,原来两堆煤重量的关系是()

8、一瓶可乐,小力4天喝了它的2/3,平均每天喝这瓶可乐的几分之几?这瓶可乐还可以合几天

9、一根木棍截去全长的1/3,正好截去1/3米,原长()米,还剩()米。

10、()是30的5/6

11、分数除法是已知()与(),求()的运算。

1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记作()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记作()

13、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14、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乘得的积做(),分母相乘,乘得的积做()

15、一个分数乘大于1的分数时,积()这个分数,乘小于1的分数(真分数)时,积(这个分数,乘等于1的分数时,积()这个分数。]

16、有些分数简算题,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运用小数的一些运算定律、性质进行运算。例如:

3333871/2×79+790×666611/4

17、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数学易错题论文 第3篇

一、初中数学“易错题”的成因

(一)薄弱的思维能力

数学强调的就是思维的能力和方法,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 做题时会出现想破脑筋都做不出来的状况,虽然无关学习态度, 但对数学的学习还是会产生不小的障碍. 比如函数的学习,重点是数形结合,教学上一般是先给方程式再画坐标图,但有的学生在给出坐标图以及坐标数据后怎么也列不出对应的方程式,这就是思维能力薄弱的体现.

(二)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

造成知识点掌握不足的情况有很多种,老师不能把责任全怪在学生身上. 确实会有学生因为自身的原因, 比如对数学没兴趣或者要做其他科目作业等,而不好好听课,但有些时候,老师在讲课的方法和态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比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课,有些老师会因为知识点太简单(对于成年人来说确实很简单)而轻视这节课, 结果讲完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出问题,因为简单的知识点背后蕴藏着某种思维方式,知识点掌握不牢,其蕴含的思维方式就无法熟练运用.

(三)想当然的主观思维

严格来说这不仅仅是数学教学的问题,很多初中生在各种学科的解题过程中都犯过这种错误. 在题目看到一半或者只是大致浏览过的情况下,想当然地认为这道题应该以哪种方法解答,结果很容易掉进出题人的陷阱中去.

二、研究初中数学“易错题”的意义

“易错题”是很多学生都会犯错的题目,这类题目一般都具有误导解题人、难度高、涉及知识点多的特点,有时候甚至连老师也容易出错. “易错题”是初中数学题目中比较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题目,因为易错,老师就可以根据题目的解题情况拟定相应的教学思路,通过学生解“易错题”时所犯的错误了解学生的学习盲点、思维误区或是自己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因素,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稳固地学好初中数学课程.

三、如何有效利用初中数学“易错题”

(一)利用错题加强学生印象

错误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老师利用“易错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以及对思维方式的理解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这道题:“已知(-3)2= a2,则a =__.”然后有学生解答出这道题的答案为a = -3,但正确答案为a = ±3,因为无论是(-3)2还是32,结果都能得到9;如果把括号去掉呢,那么这个命题就不成立, 因为没有哪个数字的平方结果为负数. 这道易错题其实并没有什么难点,就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上,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忘记了负负得正的原则,所以在解题时不是先计算(-3)2= 9,而是以为a就是-3. 老师利用这道题强调了相关知识点后,学生们就会加强印象,今后再出现同样的陷阱就能多想一步,成功得出正确答案.

(二)利用错题提高学生能力

有些错题形成的原因在于题目的难度较高,学生在解题时遇到障碍; 有些错题形成的原因在于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多, 学生在解题时容易相互混淆. 例如:“一个半圆形隧道的直径为4米,一辆宽度为2米、底盘(不考虑底盘厚度)距地面高度为0.5米的货车最高可以搭载多高的货物通过.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其中还有一些难点,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在解题时出现失误, 从而得出错误答案. 从学生在解题时所犯的错误可以看出学生思维方式上的误区或者某种能力上的薄弱,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易错题”提升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弱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师根据错题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学是双向的,既需要学生认真学,也需要老师好好教, 很多时候,学生犯的错误并不完全是学生的问题,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可能存在问题. 例如:“两圆相切,半径分别为10厘米和6厘米,问两圆的圆心距离.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强调两圆相切的定义,学生们很可能只算出一个答案:16厘米; 但两圆相切除了外相切还有内相切,当两圆内相切时答案就为4厘米. 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如果没有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容易出现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只要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就不再往下想的情况.

四、结语

犯错并不可耻, 可耻的是知错不改. 初中生在解数学习题时容易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利用那些“易错题”及时从错误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就能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

摘要: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他们还未养成正确有效的逻辑思维方式、对知识点的掌握欠缺、受主观思维影响,容易在练习时产生大量的错误,当一道题大多数人都会出现错误的时候,就称之为“易错题”.初中数学的“易错题”在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以及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上都有重要帮助,教师可以根据“易错题”重点讲解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思维方式,学生可以根据“易错题”了解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今后加强学习和练习.出现错误时,要及时总结为什么会犯错、应该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强化对相关知识点和思维方式的印象,有效利用“易错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易错题,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宁柳妹.小学高年级数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207.

怎样设计数学“易错题” 第4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安排以下这些题目,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1)15.7-2.4+7.6 (2)10×■÷10×■

=15.7-10 =5÷5

=5.7 =1

(3)■÷(■+■) (4)■+■÷■

=1÷■ =1÷■

=1■ =■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可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3■×2■=(2×3)(■×■)=6■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造成混淆,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问:(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由于记忆不牢,常是丢三落四,形成模糊概念,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教师设计“易错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易错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使得“易错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所谓“易错题”是指学生在解题中,让其上当受骗的题目。教师在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长期这样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审题,既提高了学生辨别的能力,又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安排以下这些题目,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1)15.7-2.4+7.6 (2)10×■÷10×■

=15.7-10 =5÷5

=5.7 =1

(3)■÷(■+■) (4)■+■÷■

=1÷■ =1÷■

=1■ =■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可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3■×2■=(2×3)(■×■)=6■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造成混淆,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问:(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由于记忆不牢,常是丢三落四,形成模糊概念,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教师设计“易错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易错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使得“易错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所谓“易错题”是指学生在解题中,让其上当受骗的题目。教师在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长期这样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审题,既提高了学生辨别的能力,又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安排以下这些题目,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1)15.7-2.4+7.6 (2)10×■÷10×■

=15.7-10 =5÷5

=5.7 =1

(3)■÷(■+■) (4)■+■÷■

=1÷■ =1÷■

=1■ =■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可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3■×2■=(2×3)(■×■)=6■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造成混淆,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问:(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由于记忆不牢,常是丢三落四,形成模糊概念,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教师设计“易错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易错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使得“易错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数学易错题 第5篇

1、列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除和除以的区别:a除以b或a被b除列式为:a÷b,a除b,或用a去除b,列式为:b÷a

2、边长为100px的正方形,半径为50px的圆,它们的面积与周长并不相等,因为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应该表述为:“边长为100px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数值相等”。

3、半圆的周长和圆的周长的一半有区别。

4、压路机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是求它的周长。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滚筒的侧面积。

5、无盖的水桶,水池,金鱼缸,水槽等求表面积时一定要减少一个底面积。

6、大数比小数大几分之几的方法:(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米另一根剪去,剩下的长度无法比较;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根长米,第二根长,不是无法比较而是第一根长。

8、0.52÷0.17商是3,余数不是1而是0.01

9、求××率或百分之几的列式中,最后必须“×100﹪”.10、在求总人数、总只数、总棵树……的应用题时,结果不可能是分数和小数

11、改写一个准确数,不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把“万”或“亿”后面的数写到小数部分;只有大约或省略 “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末尾一定要写“万”或“亿”

12、大数的读法:读几个0的问题 【相关例题】10,0070,0008读几个0? 【错误答案】其他 【正确答案】2个

【例题评析】大数的读法是四年级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读几个零的问题,容易犯错。

13、近似值问题

【相关例题】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_ 【错误答案】9999 【正确答案】14999 【例题评析】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还有可能是“四舍”得来的。

14、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

【相关例题】把3.14,π,22/7按照从大往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3.14<π<22/7 【正确答案】22/7>π>3.14 【例题评析】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来,别瞎胡闹。并且一定要写原数排序。

15、比例尺问题:注意面积的比例尺 【相关例题】在比例尺为1:2000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为_____平方米 【错误答案】400 【正确答案】0.2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直接用800000÷2000,得出了错误答案。切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长度的比例尺,即图上1长度单位是实际中的

2000长度单位。但是本题牵扯到面积,需要转化为面积的比例尺。需要把长度的比例尺平方,即图上1面积单位是实际中的4000000面积单位。

16、正反比例问题:未搞清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 【相关例题】判断对错: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例题评析】若两个量乘积是定值,则成反比;若两个量的商是定值,则成正比。严格卡定义,原题改为“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才是正确的。

17、比的问题:注意前后项的顺序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为_________ 【错误答案】16:9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

18、比的问题:比与比值的区别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 【错误答案】9:16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比值是一个结果,是一个数。

19、单位问题:不要漏写单位

【相关例题】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________ 【错误答案】16 【正确答案】16平方厘米

【例题评析】面积问题,结果算对了,但没有写该写的单位,犹如沙漠中的旅行者,渴死在近在咫尺的河边。可惜!可悲!可笑!可叹!20、单位问题:注意单位的一致

【相关例题】某种面粉袋上标有(25kg加减50g)的标记,这种面粉最重是________kg.【错误答案】75 【正确答案】25.05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没有看到kg与g的单位不一致,直接给出了75的错误答案。

21、闰年,平年问题:不清楚闰年的概念 【相关例题】19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错误答案】闰年 【正确答案】平年

【例题评析】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如果一个年份是4的倍数,则为闰年;否则是平年。但是如果是整百的年份(如1900年,2000年),则必须为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为平年。

22、解方程问题: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括号要变号!移项要变号!【相关例题】6—2(2X—3)=4 【错误答案】其他 【正确答案】x=2 【例题评析】去括号,若括号前面是减号,要变号!移项(某个数在等号的两边左右移动)要变号,切记!

23、计算问题:牢记运算顺序 【相关例题】20÷7×1/7 【错误答案】20 【正确答案】20/49 【例题评析】530考试,计算题“去技巧化”趋势明显。重在对基本的分数四则运算、运算顺序以及提取公因数等计算基本功的考察。

24、平均速度问题

【相关例题】小明上山速度为1米/秒,下山速度为3米/秒,则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____ 【错误答案】(1+3)÷2=2(米/秒)

【正确答案】设上山全程为3米,则平均速度为:(3×2)÷(3÷1+3÷3)=1.5(米/秒)【例题评析】平均速度的定义为:总路程÷总时间

25、题目有多种情况

【相关例题】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是50度,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 【错误答案】80度 【正确答案】50度或80度

【例题评析】很多类型的题目,结果往往不止一个。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思考的缜密性,平时做题时多总结,尽量把所有情况都想全。不要做出一个答案后,就以为大功告成。

26、注意表述的完整性

【相关例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1:2,这是一个_______三角形。【错误答案】等腰三角形 【正确答案】等腰直角三角形

数学易错题 第6篇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 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20.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21.一桶油连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9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22.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23.用一只水桶装水,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重10千克,如果把水加到原来的5倍,连桶重22千克。桶里原有水多少千克?

24.小红和小华共有故事书36本。如果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来小红和小华各有多少本?

25.有5桶油重量相等,如果从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则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26.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

27.一个车间,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原有男工多少人?女工多少人?

28.李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因逆风多用1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9.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如果甲带了一只狗与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跑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又回头向飞跑去,这样二人相遇时,狗跑了多少千米?

30.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一共有21个,黄球和白球一共有20个,红球和白球一共有19个。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31.在一根粗钢管上接细钢管。如果接2根细钢管共长18米,如果接5根细钢管共长33米。一根粗钢管和一根细钢管各长多少米?

32.水泥厂原计划12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水泥4.8吨,结果10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

33.学校举办歌舞晚会,共有80人参加了表演。其中唱歌的有70人,跳舞的有30人,既唱歌又跳舞的有多少人?

【例题评析】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还有可能是“四舍”得来的。

13、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 【相关例题】把3.14,π,22/7按照从大往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3.14<π<22/7 【正确答案】22/7>π>3.14

【例题评析】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来,别瞎胡闹。并且一定要写原数排序。

14、比例尺问题:注意面积的比例尺 【相关例题】在比例尺为1:2000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为_____平方米 【错误答案】400 【正确答案】0.2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直接用800000÷2000,得出了错误答案。切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长度的比例尺,即图上1长度单位是实际中的2000长度单位。但是本题牵扯到面积,需要转化为面积的比例尺。需要把长度的比例尺平方,即图上1面积单位是实际中的4000000面积单位。

15、正反比例问题:未搞清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 【相关例题】判断对错: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例题评析】若两个量乘积是定值,则成反比;若两个量的商是定值,则成正比。严格卡定义,原题改为“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才是正确的。

16、比的问题:注意前后项的顺序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为_________ 【错误答案】16:9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

17、比的问题:比与比值的区别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 【错误答案】9:16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比值是一个结果,是一个数。

18、单位问题:不要漏写单位

【相关例题】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________ 【错误答案】16

【正确答案】16平方厘米

【例题评析】面积问题,结果算对了,但没有写该写的单位,犹如沙漠中的旅行者,渴死在近在咫尺的河边。可惜!可悲!可笑!可叹!

19、单位问题:注意单位的一致

【相关例题】某种面粉袋上标有(25kg加减50g)的标记,这种面粉最重是________kg.【错误答案】75 【正确答案】25.05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没有看到kg与g的单位不一致,直接给出了75的错误答案。20、闰年,平年问题:不清楚闰年的概念 【相关例题】19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错误答案】闰年 【正确答案】平年

【例题评析】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如果一个年份是4的倍数,则为闰年;否则是平年。但是如果是整百的年份(如1900年,2000年),则必须为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为平年。

21、解方程问题: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括号要变号!移项要变号!

【相关例题】6—2(2X—3)=4 【错误答案】其他 【正确答案】x=2

【例题评析】去括号,若括号前面是减号,要变号!移项(某个数在等号的两边左右移动)要变号,切记!

22、计算问题:牢记运算顺序 【相关例题】20÷7×1/7 【错误答案】20 【正确答案】20/49

【例题评析】530考试,计算题“去技巧化”趋势明显。重在对基本的分数四则运算、运算顺序以及提取公因数等计算基本功的考察。

23、平均速度问题

上一篇:湖州建筑企业名单下一篇:小学教学研究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