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的鉴赏

2024-08-27

水浒传人物的鉴赏(精选8篇)

水浒传人物的鉴赏 第1篇

《水浒传》人物描写鉴赏

她在犹豫,她该不该放弃自己的生命,自暴自弃?小时候,他给我讲王二小、张嘎、海娃、雨来。《水浒传》读后感作文小的时候一次看见母亲抽打着院里的木棉花,傻傻地跑上前去制止,妈妈笑笑说:"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心灵上的压力,学习上的繁重让我们感到累,甚至感到崩溃!黄岐山真是美丽,每到9月初9,我们都会去登黄岐山。

他们性格差不多,爱打抱不平。但鲁智深粗中有细,当他救走金老父女后,怕店小二去通风报信,便在店里坐了几个时辰。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却镇定无比地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而武松却是光明磊落的汉子,他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后,并没有逃走,提着人头、押着王婆去衙门自首。他的.作风,不能不让人佩服。

面对景物描写,作者也是细微入至。对于市井风俗、三教九流、宫观寺院、官府衙门,作者用尽华丽的辞藻。就拿官府衙门来说吧,用到了“官僚守正,戒石上刻御制四行;令吏谨严,漆牌中书低声二字。”寥寥几字,便把官府的庄严肃穆,描写的栩栩如生。让我不得不敬佩施耐庵的文采。

《水浒传》里还蕴含了许多知识,等着赏识这本书的人去挖掘。不品《水浒传》不知世间之奇!

水浒传人物的鉴赏 第2篇

一,宋江当机立断的性格

在《水浒传》中,宋江还是官衙里一个小小押司的时候,偶然间结识江湖好汉晁盖,二人一见如故,前往酒楼把酒言欢之后,更是认为彼此是知己,久久不愿意辞别,约定日后如果有用的着对方的情况下,支应一声就会前来帮忙。

不久后,晁盖得到刘唐线报,说大名府梁中书为其父进献的生辰纲会在近日上京,与其他几人谋划好后,便率领江湖好汉劫下财物,运回山寨。在抢劫生辰纲事情暴漏后,宋江当即骑马通风报信,告知晁盖此事,然后回到府衙,用言语拖住知县道:“日间去,怕走漏了风声,派遣差官夜里去拿了晁盖,其他几人也就有了着落!”就这样,可以给晁盖争取宽裕的时间,晁盖、吴用才得以逃脱。

从此宋江的侠义之举便深深印在这些好汉的心中,与晁盖等一批江湖英豪结为兄弟,自晁盖之下,就以宋江为尊。

假如当初的宋江担心自己在朝廷的前程,或者稍微优柔寡断一些,也许时机转瞬即逝,晁盖可能不会在有上梁山的机会,他也就不会在梁山揭竿起义,抵抗宋朝朝廷,喊出:“竭心同力,共聚大义。”的宏伟口号。

还有一事也深刻的体现出宋江为事果断之处。晁盖在宋江帮助下,逃脱官兵追捕,在梁山立足之后,感念宋江的救命之恩,特地派人送百两黄金到宋江府中。宋江百般推脱,无奈之下,最后收下一根金条以示领情,并告知刘唐:“你们几个兄弟初到山寨,有很多地方需要银两,宋江家中还有些,这些就拿回去,你们先用着,就权当寄存在那里,我日后再取!” 待刘唐离去后,宋江回到家中,顺手将书信和金条随意放在衣架上,便去办理别的事情。待到想起此事,急急忙忙回去寻找时,那小妾阎婆惜已经无意间看到那条金条和书信,发现宋江与江湖豪杰有所联系,就欲以此为要挟,逼迫宋江交出晁盖书信上说的数十根金条,如果宋江不给的话,她便要去官府告发宋江,不仅要将宋江打入大牢,还威胁说顺带将晁盖也交待出来,一网打尽。

宋江百般劝说,全力安抚妇人,怎乃那阎婆惜顽固之极,死咬着书信不放,非要得到那数十根金条,还作势穿衣出去告官。宋江心里倒是不怕这阎婆惜将自己陷害入狱,却是担心将晁盖和其他兄弟卷入**,遭受大难。宋江算计得失后,便动手将阎婆惜杀死在房内。事发之后,宋江迅速将书信、金条处理掉,以免祸及到晁盖等人身上。隔日,在阎婆惜的后妈将宋江送官告发后,只是将宋江自己牵连进去,并没有涉及到晁盖等人,宋江心中也是大定。这件事情也明显的描述出宋江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舍弃自己富有生活的魄力。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为什么当晁盖听闻宋江因为他们的书信导致落狱后,晁盖和吴用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率领众人拼死来劫狱,不顾自己势单力薄,正面和朝廷作战的危险性。这正是宋江当机立断的特性,能够将朋友兄弟放在第一位的侠义精神,深深感动了众人。

宋江的果断风格在后来梁山揭竿起义后,率领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抗争北宋朝廷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进而也获得了众位兄弟的一致拥戴,坐上了梁山首领的位置,与众弟兄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

二,宋江宽厚待人的秉性

在宋江初次遇到武松,细细打量之下,见武松仪表堂堂,相貌雄伟,心中不禁喜欢,一见如故。与武松喝酒聊天后,更觉亲切。宋江在武松临行前执意送给了武松数十两银子,以作盘缠。武松虽几次推脱,宋江均将银两放到武松的包裹中。最后武松辞别的时候,堕泪拜谢辞去。在日后梁山的斗争岁月中,宋江对武松多般照顾,亲如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武松也是一心拥戴宋江,为梁山大业作出巨大贡献。

在宋江与武松辞别的时候,宋江就细细嘱咐武松,一心希望他能够在朝廷内谋个好差事,可以离开草寇之地:“好兄弟,你这次去了那山头,一定要保重身体,切莫生事。如果有机会离开山头,能到官府里谋个事情做,那是最好不过,你就撺掇杨志他们也同你前去,互相照应着点。如果在朝廷能加官进爵,领取俸禄,获得朝廷赏赐,使自己的后人能够平平安安,那就上天保佑了。我这人文不成,武不就,日后也闯不得什么大功业。而兄弟你武艺高强,身材挺拔,日后定得做的大官,我们也好日后相见。”厚道待人的宋江无时无刻不在惦记武松的前途,不愿武松落入草寇,时刻盼望着武松能够走入仕途,披红挂绿,获得一官半职,也好荫及子孙,造福后世。

还有一人,宋江对他时刻操心关怀,这就是“黑旋风”李逵。李逵其人,好吃,好赌,鲁莽,只有一身蛮力,有时候还出言顶撞宋江,但宋江没有对他有其他看法,一样是视为自己的兄弟。初次在赌馆内相见,李逵赌输了银两,正在那叫骂,宋江不仅替他还了赌债,而且还送予他十两银子,让他带在身上。在酒楼上吃饭,李逵说小碗喝酒不痛快,宋江便让小二拿上大碗;宋江和戴宗吃完鱼后,见李逵早已吃完,便又叫了几斤肉,让李逵管饱吃。这些也让李逵心里十分感念宋江的仁义。从梁山揭竿起义,到答应归顺招安,李逵一直被宋江带在身边,细心照顾,担心李逵在江湖上惹出是非。

在宋江因为酒后乱性,胡乱题诗被捕入狱后,李逵生怕自己喝酒误事,耽误了宋江吃饭的时辰,便自己饿着肚子,等宋江吃过后才胡乱寻找些吃的。这也是什么情分,这就是宋江宽厚性格带来的好处,能让李逵这莽汉做到此等地步的人估计绝无仅有了。梁山上的江湖好汉都是心直口快之人,如果宋江没有宽厚仁义的一面,是很难将这么多的豪杰聚集到一起,更无法让各种性格的好汉都服气宋江自己,拥戴宋江登上首领座位,率领梁山三军。

起初杨雄、石秀两前来投奔梁山,禀告时迁在庄内偷鸡吃,晁盖大发雷霆。宋江待晁盖稍微平复了下心情,上前劝说道:“达官显贵,平民百姓,只要能有一技之长,哪怕是梁上君子,也能够为我梁山所用,来者不拒。”

宋江为时迁求情后,晁盖和众人商议后便要率领军队下山搭救时迁,宋江连忙道:“晁盖哥哥乃山寨之主,岂可随便出山,这等事情就让兄弟我带兵前去吧。”

为了晁盖的安危,宋江劝说他放弃亲自出兵的打算,自己率领众人去解救时迁,众人见宋江主动请缨,也都纷纷站出来,愿意与宋江一道出兵。

许许多多的事情展示了宋江的宽厚,令江湖英豪无不望而景仰,也为日后带领三军与朝廷抗争,做到令行禁止打下了基础。

在卢俊义生擒史文恭后,宋江在众好汉面前又一次要请卢俊义来做寨主,并陈诉自己确有三方面比不上卢俊义,文中是这样说的:“员外仪表堂堂,乃有得之士;从小长在富贵之家,见多识广,长有豪杰之誉;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而景仰。仁兄有如此德行,正当统帅山寨,为兄弟们谋求前途。”

宋江这番言论,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若论个人相貌、出身、武艺,宋江的确都不如卢俊 义,尤其是卢俊义的武艺,即使在好手如云的梁山大寨中,也绝对够得上一流水准。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梁山众人依旧拥戴宋江坐上首领之位,这小小的事情再一次的将宋江为人仁义,深得众人爱戴的情况彰显出来。

对待自己的兄弟是如此做法,在对待曾经对自己不利的人,宋江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毫不计较那些小事。宋江杀阎婆惜下狱后,被发配在刺配江州路过梁山时,刘唐奉晁盖的命令搭救宋江。当刘唐要杀两个官差,他便道: “这个不是你们兄弟为我宋江着想,倒要陷我于不忠不义之地。若是杀害二位官差,只是逼迫宋江自己了结性命,我还不如死了干净!”硬生生将两个官差从刘唐手中救下来,让二人离去。

《水浒传》人物形象的比较和分析 第3篇

一、粗鲁行事型

说到《水浒传》中的粗鲁人物, 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逵, 第二个想到的就是鲁智深, 他们两个可谓是《水浒传》中的“粗鲁双侠”, 行事风风火火, 声音如雷般响亮。有人说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 但如果细细品味, 就可以发现他们虽同为粗鲁人, 但两人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从形象上来看, 李逵属于乡村野蛮汉一类, 而鲁智深则属于忠厚义侠之人。《水浒传》中描写李逵时这样写道:“黑熊般一身粗肉, 铁牛似遍体顽皮。怒发浑如铁刷, 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 李逵一身粗肉, 遍体顽皮, 且面孔狰狞, 一句“恶杀下云梯”, 将他的本性无遗的表现出来, 他就像一个没有经过任何教育的一个乡村野夫, 我行我素, 不被其他的法律或者道德所束缚。”他如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想爆炸就爆炸, 什么事情都不考虑。

《水浒传》中描写鲁智深是:“上穿战袍, 腰系文武双股鸦青绦, 足穿鹰爪皮四缝干黄靴。面圆耳大, 鼻直口方,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从“穿着战袍, 腰系青绦, 身长八尺, 腰阔十围”等描写可知鲁智深是一个武生形象。我们都知道鲁智深还有一个别称, 叫鲁提辖, 提辖是一个官的称呼, 在现在看来, 鲁智深都可以算是国家公务员了,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 当然是属于形象好气质佳的一类。而且鲁智深“面圆耳大, 鼻直口方”, 这样的长相, 给我们一种比较温和的感觉。

从做事风格来看, 李逵是极具有行动力的人, 但他却缺乏思考, 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杀杀杀, 见人都是砍砍砍, 做事情也从不考虑后果, 频频惹祸。而鲁智深, 如其名, 虽鲁但智深, 他无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救金翠莲父女, 都能够证明他是一个颇具智慧的人, 在救金翠莲妇女时, 他懂得要堵在大门, 防止他人通风报信, 另一方面, 他也懂得等金翠莲父女走远再去找镇关西算账, 给金翠莲父女争取更多逃跑的时间。

二、尽忠报国型

在水浒传中, 还有另一种典型人物, 就是尽忠报国型, 一提起忠我们不得不谈的就是宋江, 宋江从梁山第二把手晋升为第一把手后, 就下了第一条关乎梁山兴亡的大决策——招安。招安是对朝廷的妥协, 对朝廷示弱, 尽管众多兄弟坚决反对, 却依旧没能够去改变他的想法, 阻止他的行动。宋江宁愿愚忠被招安后遭受各种不幸, 也不愿意落得个反对国家的罪名。

他自始至终, 忠于皇帝, 忠于宋朝, 忠于整个封建社会制度, 直到最后被踢毒酒, 都不忘为宋朝解决后患杀掉李逵。宋江在整部水浒传中将古代人那种尽忠报国,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君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另一个忠君思想深入骨髓的人便是林冲, 尽管妻子被调戏, 遭受好友背叛, 从误入白虎堂到风雪山神庙, 他明知是遭奸人所害, 却依旧想着靠着他们重新回到朝廷。如果不是逼不得已, 他绝不会去投梁山。上梁山有两种人, 一种是自愿上梁山, 另一种是被逼的才上梁山, 林冲就是属于第二中。

宋江和林冲他们都是属于尽忠报国型的人, 但如果我们剖开忠的外表去看他们尽忠的实现方式, 我们就可以发现, 他们之间是有很大的不同。

宋江看惯了朝廷的黑暗, 却不敢推翻朝廷, 去创建一个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他是选择一种曲线救朝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忠义, 他选择将梁山做大做强, 让自己强大到足以跟朝廷的奸佞抗衡, 和整个朝廷抗衡。宋江的目标是拥有与朝廷谈判的资本, 让朝廷做退一步的打算, 他以反叛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忠。

而林冲是一味顺从朝廷, 祈求得到他们的重视而能够在仕途上得以升迁。当发现高衙内正在调戏自己妻子时, 他竟然能够强加忍受, 给高衙内有逃跑的时间。当高太尉说想见林冲时, 尽管自己妻子被高太尉儿子调戏, 但出于想接近高太尉的目的, 他还是选择前行了, 最终酿成了误入白虎堂的惨祸。当被刺配时, 受差役刁难和陷害, 他还一味顺从, 希望服役期满时, 可以回到家中与妻子团聚, 但无奈一退再退, 最终无路可退, 才选择手刃陆谦然后上梁山。

三、聪明智慧型

水浒传中还有一类人物, 他们犹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身怀绝技, 无所不能, 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梁山泊的吴用和公孙胜, 他们同属于梁山集团的智囊团成员, 为梁山出谋划策。

通过研读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 我将从儒学思想和道家思想这两个切入点来对吴用和公孙胜的进行分析研究。

作为梁山泊的正牌军事, 吴用无论在形象还是在言语上颇有中国儒学之风, 论才学能力, 公孙胜和他不相上下, 但为什么吴用却可以作为梁山集团的正牌军师呢。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吴用是尚儒学, 具有浓厚的入世思想, 他适合宋江的需要, 适合整个梁山的需要。他是为了得以做官谋士才加入梁山泊, 推替天行道为梁山的主旨只是为了得老百姓支持, 让天下英雄好汉得以归于梁山泊旗下, 进而去做大梁山做强梁山。将梁山做大做强是目的, 而替天行道安抚百姓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 这与宋江的意图具有共同性, 因能够得到宋江的重用。

在宋江选择被朝廷招安时, 吴用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 他也想着自己能够被朝廷认同, 然后有的官可以做, 丝毫没有想过要自己独立成立一个朝廷, 这是他的一个局限, 他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 认为应该尊君, 不能推翻朝廷, 反叛封建制度, 避免日后落得个逆臣之名。

公孙胜道号为一清先生, 很明显他是属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宋朝时期, 举国姓道, 连当朝皇帝宋徽宗都自称为道君皇帝, 道家如此得皇上之心, 公孙胜又有才华, 想得到皇帝的赏识轻而易举, 不费吹灰之力, 但他无心从政, 厌倦官场, 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故而将生辰纲一事告知晁盖等人, 欲让他们截取生辰纲去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去救济贫困之人。

公孙胜一路帮助梁山从建立到扩大到最终达到鼎盛的目的在于希望梁山能够强大到帮助百姓,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梁山是实现他宏伟理想的工具, 这一点与吴用有很大的区别, 公孙胜不求名, 不求利, 只求给百姓一个安稳的环境, 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当宋江一伙决定被招安时, 这打破了公孙胜一直的期望, 让公孙胜二次以离家多日想回家尽孝的理由离开梁山泊。公孙胜属于道家学派人物, 没有任何与世竞争的念头, 也没有谋取功名的意愿。

浅谈《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第4篇

关键词:宋江 人物 形象 忠义 假仁假义

中图分类号:I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2-02

《水浒传》中,宋江是核心人物。“各路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聚集在‘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是宋江之功;梁山好汉征剿方腊,农民起义军自相残杀,革命事业被淹没在血泊之中,毁于一旦,是宋江之罪。”一部《水浒传》离不开宋江,那么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形象的人呢,英雄?草莽?仁义?自私?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过对宋江的看法。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在《水浒传》中也有很多对宋江的赞誉之词,“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湖保义,豪杰宋公明”,“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等等。而郭沫若在为关良的画作《乌龙院》(即《坐楼杀惜》)的题诗中却写道“别人并不爱你,但偏要卖你的老气。我实在不高兴宋江,他并不是英雄,也不侠义,彻头彻尾只是个假仁假义、欺人欺己的浪子”;萨孟武认为,梁山泊的构成分子是以流氓为主,是流氓组织的团体,宋江是一群以流氓为主的帮会的会长。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自古以来的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褒贬不一,当然,很多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有的带有个人主观思想,有的受到时代特征影响。那么,以忠实原文为基础,从原文事实来看,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

从原著来看,宋江“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且于家大孝”,“下有一个兄弟,换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宋江出身平民之家,父亲及祖上皆为善良及讲求忠信仁义的人家,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宋江既善良好心同时又胆小如鼠。他“私放晁天王”、施棺材钱财于阎婆卖汤药的王公等都说明他是“做好事的押司”。当他听说晁盖梁山称王,州府发下公文时,他又想“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当晁盖派“赤发鬼”刘唐前来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时,他又寻思“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惹出一场大事来”。原著中也在“宋江怒杀阎婆惜”中批语说“宋江小胆翻大胆,善心变做恶心”。

宋江生活在这样世世代代单纯质朴的家庭背景下,那么所接受的教育一定是当时影响最广最深的儒学。儒学提倡积极进取,入世济民的思想,因此宋江从始至终都想进入仕途,才会在做押司之时“疏财仗义”结交江湖人士并“谨慎小心”(实际上就是胆小),在他杀阎婆惜犯案以至最后上梁山后,他也想通过发展壮大梁山使朝廷招安,最后因征讨方腊,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的时候,宋江等人都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最后他明知被御赐毒酒,却说“我死不争”,并怕李逵“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而邀李逵同饮毒酒。借用宋江死前所说:“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一生深受儒学影响。

既然宋江从小生活在平和、单纯、质朴的家庭里,又从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那么宋江又为什么会走向他所不认同的“灭九族的勾当”——上梁山为“匪”呢。

二、宋江为什么“反”,走向梁山

1、宋江的“二反”道路——宋江“反”是他从走投无路为保性命的自身利益的一个最后选择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成通缉犯,四处逃跑投靠他人,他投靠过柴进、孔太公、清风寨知寨花荣,一路寄人篱下,饱受风霜之苦,但却从没有想过去投靠他曾帮助过的晁盖,因为他不愿意落草为寇,因为他怕会影响他的一生仕途,因为在他儒学忠孝的思想中,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万劫沉埋”。后来,他连累花荣杀了刘高,他才实在无路可走勉强落草为寇,才想着要去投奔梁山,“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作梁山……我等何不收拾人马,去那里入伙?”这是宋江“一反”,但没想到宋江却被父亲宋太公以“因病身故”骗回家而“拟定罪犯”“刺配江州牢城”,此时,因再无性命之虞,宋江又开始不愿落草而想要回到“正途”,所以当梁山好汉刘唐、花荣等人来救他时,他是万般不肯落草去梁山。他说“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甚至“把刀望喉下自刎”,花荣要给他开枷,他也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后上到梁山,晁盖再劝宋江留在梁山,可宋江却以家中老父为名推托,并且说“前者一时乘兴,与众位来相投。天幸使令石勇在村店里撞见在下,指引回家。”从“一时乘兴”和“天幸”就可以看出在宋江的思想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落草为寇,背弃他的儒学思想。后来“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他才落草投靠梁山,走上“二反”的道路。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宋江“反”而走向梁山实际上是走投无路为保性命之举,一切都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

2.“反”是宋江的最后的“后备胎”,在最后实在无路有性命之虞的时候,他想通过“反”来引起朝廷重视,从而接受朝廷招安,然后回到他的最初目标——进入仕途,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宋江在有路可走的时候是一定不会“反”的,所以当他和武松离开孔家庄时,武松劝他同去二龙山落草,他不去,并劝武松“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可见,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虽四处飘荡投靠,但已经把落草“反”朝廷作为了他的“后备胎”,所以他才在和花荣杀了朝廷清风寨知寨刘高“一反”之后设毒计骗秦明入伙,“坏了百姓人家的房屋,杀害良民。”结果了秦明“一家老小”,如此的残忍狠毒,连秦明也说“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宋江为了拒绝晁盖等人拉他入伙,不惜“把刀望喉下自刎”,可是当他要秦明入伙却这样毒辣,为什么?因为秦明的入伙可以增强他们的势力,威慑朝廷,可以让他多一份让朝廷招安的信心。因此,宋江只是把梁山当作“后备胎”,只是权借水

泊梁山暂时栖身,心中却日夜盼望招安。

三、宋江上梁山后在梁山的所作所为

1、宋江上梁山后的争权

宋江一落草之后就屡立战功,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第四十七回“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四十八回“宋公明二打祝家庄”等等,虽然在此之前晁盖才是梁山的首席领导,但宋江为了能在晁天王之后顺理成章的当上梁山的大当家而不惜如此努力。宋江初落草梁山时,“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因初到梁山未立寸功怕人心不服而再三推让,甚至说“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救死。”后来宋江坐了第二位,说道:“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不是不想坐梁山山寨之主,而是时机未到。所以宋江落草梁山后就积极展现自己的勇敢、智慧和教强的指挥领导能力,后来“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伤中不愈而亡,本来这正是宋江当梁山头领的最佳时机,可晁天王死前却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于是宋江在吴用等人的劝说下假意暂任山寨之主,后来“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宋江又假意在忠义堂上和众兄弟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如此做秀。”甚至自比自己有三件不如卢俊义之处,他明知手下吴用、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等人会不愿卢俊义坐头领而推举他,他却故意虚情假意推脱,他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当上梁山泊之主,于是又找一梯子下,借山寨钱粮缺少之名说“如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金圣叹评论说:“第一把交椅既以之自据,又以之媚人,彼晁天王誓箭,竟安在哉?”

宋江之所以上梁山后努力的建立战功,是为了能当梁山之主,然后带领梁山走向招安,而他却又故意谦让,先让晁盖,后让卢俊义,这样的虚情假意、做秀让闲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在兄弟们心目中的“仁义”“谦让”的美名,让兄弟们更加听从自己,从而为自己的顺利接受朝廷招安打下基础。

2、宋江掌权后吸纳人才对梁山实力的扩大

宋江一掌权梁山后就加大对人才的吸纳,扩充自己的实力,目的是为了对朝廷形成威慑,迫使朝廷招安。第六十回“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后,宋江暂代头领之职,就在第六十一回开始设计赚取“玉麒麟”卢俊义,后又招降了“急先锋”索超、“大刀”关胜等人。而宋江对这些人才的吸纳“时刻不忘‘厚黑’二字真诀”。

“黑”是因为他为了能扩大自己的实力,让这些人才加入梁山不惜乱杀无辜、祸害百姓,直至逼得这些人走投无路。

《水浒传》中先后有秦明、卢俊义、安道全等都是被宋江设计逼上梁山。这些计谋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陷害他们与梁山勾结造反或是陷害他们杀人,以至于他们走投无路,只好附逆梁山。为此,秦明一家惨遭灭门(第三十四回),为逼卢俊义上山,甚至不远万里派吴用设计陷害,终至玉麒麟家破人亡、身陷囹圄,九死一生,性命几乎不保,若非燕青侠义救主,卢俊义又安在?连燕青也说:“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第六十一回)神医安道全也为此被陷害,不得不舍情附逆(第六十五回)。

“厚”是指宋江在用“黑”的计谋逼迫这些英雄好汉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之后又虚情假意宽慰这些人,并为自己的这些行为解释,甚至用言语贿赂他们。如宋江对秦明说:“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宋江对卢俊义的做法最能反映其“厚”的程度,“宋江见了卢俊义,纳头遍拜。”他还说:“我等众人,欲请员外上山,同聚大义,不想却遭此难,几被倾送,寸心如割。皇天垂佑,今日再得相见,大慰平生。”(第六十七回)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萧瀚评价宋江“如此做秀,实在让人感到恶心。”

宋江在他未反之时,晁天王让他上梁山,他是“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可是看前面他又是如何逼迫秦明、徐宁、卢俊义等人上梁山落草的呢?难道当时他就没有想到自己以前的百般不愿、以死相逼吗?原因是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考虑,他要朝廷对梁山招安,那么就必须让朝廷对梁山感到畏惧;要让梁山对朝廷形成威慑,那么就必须充分扩大梁山的实力,多吸纳智勇双全的猛将。所以宋江才会不顾他人是否愿意的千方百计的使用“厚黑”法增加梁山实力,为了最终的招安做准备。

四、宋江接受招安到底是为了谁

宋江从始至终心中都记挂着招安,所以宋江对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忠心不二,梁山提出的口号也是“反贪官反奸佞不反朝廷”;所以宋江在捉了高俅以后,在高俅面前表现出谨小慎微、毕恭毕敬,深恐得罪朝廷要员的奴才相(第八十回);所以宋江在梁山兄弟们听完朝廷招安诏文后都义愤填膺时不顾兄弟们的想法,把兄弟们“都骂下关去了”,甚至对招安的陈太尉说:“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第七十五回)宋江对招安这样尽心尽力,难道真是像他说的为了梁山的兄弟为了大家的利益吗?

宋江接受招安,梁山的好汉几乎都不赞成。先是李逵从梁上跳下来把诏书“扯得粉碎”,并“楸住陈太尉,拽拳便打”;鲁智深也“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连行者武松都“掣出双戒刀”;还有穆弘、史进等。(第七十五回)可想而知,梁山上的大部分兄弟都不愿意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并不是像他所说的是为了梁山兄弟。

宋江在带领梁山接受招安之后,梁山的兄弟在宋江的带领下为朝廷东征西讨,招安之后的梁山人马成了朝廷手中的一把利剑,奉命破大辽,讨王庆,伐田虎,征方腊,白白断送了十万人马,几乎都命丧战场,难道这就是宋江为他的弟兄们设计的美好前程吗?宋江明明知道在接受朝廷招安后要为朝廷卖命作战,也知道既然有战争就必定有死亡,可宋江仍然不顾兄弟们的反对和死活而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招安根本就不是为了梁山兄弟。

那宋江接受招安是为了谁呢?当然是为了自己。

从前面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宋江为什么“反”和宋江在梁山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可以看出宋江所有的选择和行为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他受招安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 第5篇

摘要:《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用细腻的手法着重写了宋江、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个人传奇故事。其中宋江是《水浒传》中贯彻始终的主角,也是小说的第一号人物。宋江,一个才智出众的起义领袖,一个封建王朝的忠臣孝子,他以忠义著称,但却始终不被朝廷信任,他有无数兄弟,但最后却把自己的兄弟送到死亡的深渊,他到死依然向君王表明自己的忠心。宋江作为一个忠于君王,至死不渝,对兄弟有情有义却害了自己兄弟的人物形象从此深深刻在文学史的天地里。

关键词:宋江 人物形象 忠义

正文:宋江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宋江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他的每一个绰号都表现出了他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重分析在这种生存博弈中梁山英雄的领袖宋江的人物形象。

一、胸怀大志 患得患失

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他在生活中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注意收拢人心。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他抑制自身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及时甘雨四方称”。在当时混乱黑暗的社会中,宋江的早期活动突出的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刀笔小吏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来临,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养成势力,摇动天下。二 仗义疏财 网罗豪杰

宋江试图以江湖领袖起家,早年就注意从生平小事做起,仗义疏财,受人喜欢,日积月累,名闻遐迩。在宋江的那个时代,社会中的游民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的问题。他们在形影相吊、流离失所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朋友的援助,而援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宋江最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为他的起义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经历过北流高迫害的清风寨事件之后,宋江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决定带着花荣上梁山,因为座位的问题,燕顺等人和石勇发生了冲突,石勇口气很大地说:“老天下只让得两个人,其余的都把来做脚底的拟。”宋江问他两个人是谁,石勇告诉他,一个是柴进,一个是“郓城县押司山东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可见宋江在社会的名望。

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虽然金圣叹批评说:“宋江为区区滑吏,而徒以银子一物买遍天下”。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上流社会的义和利之所以是分开的,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寓于利。”但是那是因为“君子们”一般是在上层阶层,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空口叹谈一些大道理,而生活在底层的游侠和豪杰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日三餐可能不饱,也许你可以说他们现实,但是这些现实也是腐败的政府逼出来的,所以宋江之所以送给这些人银子等物质东西,广结朋友,一方面体现了宋江为人世故,懂得老子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以之”的道理,一方面也很了解下层人物的需要,一个懂得关心别人,周济人于水火之间的人从来不会有困难的。二十回的时候,宋江离家出走,一方面叫人“送金子到朱仝处,央他上下使用,及资助阎婆”,“免得他上司告饶官府。”一面又“吩咐大小庄客”,“早晚殷勤服侍太公。”知县在处理宋江的案子的时候,当庭发落做功的,“你等可多待人,去送家村送大户装上,捕捉犯人宋江来。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宋江虽然杀了人,由于”宋大户“大把使用银子,得到多方面的照顾开脱,而在郓县的时候从县令、都头到追捕公人,全力包庇,所以宋江花钱慷慨不仅获得了美名,而且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占尽了便宜。

因为宋江““自幼学儒”,(一百回)“曾攻读经史”(三十九回)所以他懂得历史经验,还有他对儒家的“仁”的思想的深刻了解,所以对社会下层的痛苦多有体会,深知下层被压迫民众的痛苦,但是也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他成为了昏君奸臣的孝子忠臣。在某一方面,宋江还具备墨家“摩顶至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在第二十一回上宋江常常赉助卖糟腌的唐牛儿;宋江对买汤药的孤老王公,不仅许赠一具棺材,而且许他在“百年归寿”时,再给予“送终之资”。

三、义气道德掩盖着无限心机

智取生辰纲成功,晁盖投梁山泊做了寨主占了先。这对宋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经过大闹清风寨,断配江州路,虽然他网罗的大批好汉上梁山占有绝对优势,但在道德义气的表层下他仍只能屈居第二把交椅。在以后漫长的奋斗历程中,他只有仁义和气,做好人情,多立战功,潜移默化,才能架空晁盖,控制梁山。第四十一回里,宋江刚坐上第二把交椅,就宣布“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守”。左边九人是林冲、刘唐、阮小

二、阮小

五、阮小

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其中跟随晁盖上梁山的是刘唐,三阮、白胜等五人。

晁盖不注意抓梁山泊人事大权。第五十一回里,他让吴用与宋江商议决定山寨职事。宋江凭着自己网罗上山的好汉占绝对优势,安排心腹头领牢牢地控制了梁山泊各方面大权,初步具备了架空晁盖的基础。

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 第6篇

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是人物形象,而《水浒传》艺术上的成功就离不开《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就林冲来说,在《水浒传》中,他有什么性格特点,这个特点有什么变化,都是从生后里边来的,他的出身、生活遭遇,他生活的具体环境,有根有据,所以就令人信服。

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水浒传》中写林冲堂堂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奇耻大辱啊,在发现那人是高衙内后竟然敢怒不敢打“先自手软”了。而鲁智深来了之后带着一帮泼皮欲打,一个是自己的妻子,一个是朋友的妻子,这鲜明的对比之下,林冲的忍辱负重就更明显了。

林冲在野猪林差点被杀,多亏鲁智深及时相救,想杀了两个公人,林冲却替他们说好话饶了他们,这能忍的性格我都忍不了了。在草料场,要不是凑巧睡在了山神庙里就被陆虞侯等人一把火烧死了,这时林冲终于爆发了,之前的种种陷害促使林冲破门而出把他们杀了,走上了梁山。从火并王伦到反对招安,种种迹象说明林冲实现了彻底的转变

高衙内联合陆虞侯想要强占林冲的妻子,林冲知道后,便去找陆虞侯,就是说陆虞侯是他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是林冲最痛恨的。在被发配沧州后,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他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他高氏父子派陆虞侯来杀他,这是因为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之后,林冲帮助了他,而且给了他钱,这就写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肠、讲义气。他在被发配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写出了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他的善良。

有关水浒传人物的歇后语 第7篇

1. 王伦当寨主——不能容人

2.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3. 母夜叉撒泼——惹不起

4. 武大郎看戏——人云亦云。

5. 解珍、解宝坐班房——难兄难弟。

6. 武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

7. 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8. 张顺浪里斗李逵——不打不相识。

9. 黑旋风李逵——有勇无谋。

10. 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11. 武大郎开豆腐店——人软货不硬。

12.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13. 时迁报警——贼喊捉贼。

14. 时迁进牧场——顺手牵羊。

15. 时迁照镜子——贼头贼脑。

16. 张天师捉妖——拿手好戏。

17.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18. 林冲上山——官逼民反

19. 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20. 时迁偷鸡——不打自招

21.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22.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23.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24.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25.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26.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27.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28. 林冲误入白虎堂——单刀直入

29.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30.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31.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32.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33.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34.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35. 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36. 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

37. 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

38. 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39. 李鬼的板斧——冒牌

论《水浒传》对人物的形象塑造 第8篇

一、紧扣人物的身份、地位来塑造人物形象

在《水浒传》中, 最能体现人物身份、地位对形象的影响莫过于林冲了。豹子头林冲, 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社会地位并不算低, 并且还有一个和睦的小康家庭。然而, 林冲的“时运不济”只因在一个偶尔的时机里, 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 于是, 这个和睦的小康之家顿时笼罩上悲惨的阴云, 先是拦路调戏被冲散, 接着又是哄骗诱奸而未得逞, 随后栽赃, 发配, 明杀暗害, 一连串的阴谋, 就都倾泻到林冲头上。在这一段复杂的经历里, 安分守己的林冲, 最初始终是忍气吞声, 他退让、妥协, 想从中找到临时的避难所, 以便于有“挣扎着回来”的希望。毕竟林冲不是一个谄媚的小人, 而是一个忍辱的英雄, 在他的性格里, 本来就交织着矛盾, 一方面是家庭和地位决定的忍辱妥协的性格, 林冲有一个温暖的家, 又出生在一个枪棒教头的家庭, 形成他的处事态度不敢得罪上司, 唯唯诺诺, 委曲求全。而另一方面, 勇而好义的林冲, 由于他结交绿林豪侠, 受到他们急公好义的熏陶, 富于正义感, 在受压迫的时候, 不甘受凌辱, 这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决定了林冲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爆发了反抗的怒火, 走上了斗争的道路。在《水浒传》英雄形象的创造里, 林冲的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二、利用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有句名言:“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用之于文学创作, 那就是说应该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在《水浒传》中, 武松是个出色的人物, 小说用于将近十回的篇幅, 来单独描写武松的“出世”。作者在“武松打虎”“武松杀嫂”“大闹快活林”“血溅鸳鸯楼”等惊心动魄的故事, 揭示了武松思想性格的发展史, 也正是通过它来塑造英雄, 神勇, 传奇的形象, 使武松的形象深化和丰满。

在武松打虎中作者把他的对立面写的异常凶猛。老虎未出现时, 通过酒家的劝告、树上的警语、官府的榜文, 点染了老虎的威风, 老虎出现时, 描写的绘声绘色, 神气十足, 充分展示出武松与老虎搏斗的艰难。但老虎再凶猛也被武松赤手空拳打死, 这就显示出武松知难而进, 不避危险的英雄气概, 之后, 他当了阳谷县督头, 并与家人团聚。但好景不长, 自己的哥哥被害。他迅速取得了人证, 物证, 周密调查, 发现真相, 因此, 他神勇的性格中又透露出胆大心细的性格和丰富的社会斗争经验。但是, 他存在对官府的幻想, 他得知县衙门告状, 希望通过合法的手段解决矛盾, 凭借官府的力量为兄长报仇, 但官府被西门庆收买, 拒绝受理此案。这是, 武松与官府产生了矛盾, 在这种矛盾中武松采取了暴力行动, 然后投案自首。这又表现了武松对官府仍抱有幻想和不清醒的认识, 同时也表现出他的耿直, 他到达孟州牢城后, 与牢房的管营产生了矛盾, 却又被管营的儿子施思所利用, 施思看重了武松的武艺和本领, 利用武松重情重义的特点, “重霸快活林”, 通过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楼, 又展示了他强烈的复仇情绪和性格狠毒的另一面, 通过一系列矛盾冲突, 把武松形象的勇、情、义、狠、细、趣的不同侧面表现出来, 使之形象具有立体感和多元化。正如金圣叹所说:“武松天人者, 因其有鲁达之阔, 林冲之毒, 杨志之正, 柴进之良, 阮七之快, 李逵之真, 吴用之捷, 华荣之雅, 卢俊义之大, 石秀之警者也。”这就把共性与个性的人物形象达到艺术的完美结合, 矛盾冲突促使人物形象的不断发展、丰富和深化。

三、运用对比手法, 突出人物形象

在《水浒传》中, 黑旋风李逵和花和尚鲁智深是两个比较活跃的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把两个看似相同的人物, 塑造的各具特色, 相得益彰。

“义”是水浒英雄的一面旗帜, 这是英雄们的共同思想, 是“义”把他们团结起来, 是“义”增添了他们出生入死反抗的勇气, 把义的行为和反抗封建统治者联系的最密切的, 应是黑旋风李逵。他那种质朴憨厚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闹江洲后, 就提出了推翻宋朝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 便造反, 怕他怎地”表现了他心直口快, 和反抗的坚决性、彻底性。李逵的反抗性格最终也没有阻止醉心功名利禄的宋江, 但他那种追求自由, 追求幸福的愿望, 不怕权贵, 不最求功名利禄的性格, 在李逵身上却体现的淋漓尽致。“黑旋风捉鬼, 梁山泊双献功”这一回里, 又表现出他正义感和急躁盲动的形象。

而鲁智深也是一个重要人物, 他本是渭洲的经略的一个提辖官, 性格粗鲁, 但他有“军功”和“好武艺”, 统治者需要他来“帮护”, 因此, 在许多方面都有只好“忍让”他。于是他替金氏父女报仇打死郑屠, 为搭救林冲, 大闹野猪林, 我们可以看出, 鲁智深在他斗争生活里, 一直是勇敢的主人, 而且有勇有谋。搭救林冲, 大闹野猪林, 可以看出鲁智深重情重义, 所作所为, 皆自心而发, 不受他人指使, 不被环境左右, 想做就做, 想说就说, 活的自由自在。这就与李逵形成对比, 两个人都重情重义, 但李逵浑厚, 鲁莽, 急躁, 盲目, 而鲁智深在鲁莽的同时, 却也具有智谋和机智。可见, 两人的形象中互有异同, 交辉相应, 各具形象, 相得益彰, 这正是运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妙处。

从以上我们分析看出, 作者从人物身份、地位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又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使人物形象各有千秋。明末清初的金人瑞曾评说:“水浒所叙述一百零八人, 人有性情, 人有气质, 人有形状, 人有其声口。”这个说法毫不过分。

摘要:《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 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一批农民义军的英雄形象。作者从人物身份、地位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又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使人物形象各有千秋。

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塑造

参考文献

[1]、贯华堂引水浒传[M]第二十八回批语。

[2]、竺青名家解读《水浒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上一篇:大学生社团工作计划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山花烂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