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年级语文上

2024-07-07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精选10篇)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 第1篇

朴素、朴实是薛老师课堂语言的最大特色。和其它特级教师的口才相比,薛老师的嘴就显得很“拙”。语言以短语为主,没有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没有生动活泼的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没有能博得阵阵掌声的诙谐幽默的语段,甚至连发言中也有很重的鼻音,可这丝毫不影响薛老师的个人魅力。因为他的教学态度、教学艺术已经足以让我们敬而仰之。

而语言的亲和是薛老师课堂挥洒自如的一大法宝。薛老师上课,说的话像拉家常,很亲切,孩子能不被吸引呢?“孩子们,你们也天资聪明。”“请大家……”“你想想看,孟科会怎样想呢?”家的感觉,父亲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的神情,无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只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而忘记了自己其实更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薛老师不同,在和学生对话时,始终笑意盈盈地望着对方,认真地听孩子发言。我想,这是对学生的尊重。谁不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呢?亲切的话语,尊重的神情,再加上薛老师巧妙的引导,学生怎会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学生把老师当作知音。

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当薛老师问:“孟母和你们的父母教育,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们有很多话要说。有的说,孟母的教育是让孩子自己去领悟道理的。而我父母亲不是。有的说,我的父母不像孟母那样让我去体验。还有的说,我的父母是粗鲁的。我考好了表扬,考砸了只会打骂。在会场有800多名教师,学生能不顾“家丑外传”被同学、老师耻笑,是需要勇气的。而这勇气,来自于对薛老师的信任,来自于和薛老师交流的这种强烈愿望。

我想,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是薛教师心中牢固树立起来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我想:这或许就是大雪无痕的境界吧!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 第2篇

本次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印刷清晰,卷面整洁,内容覆盖面较广。从整体看凸显了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就内容看,主要测试一至四单元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题型结构合理,难易恰当,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

二、基础知识部分

这次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题型有“看拼音,写词语”“把词语补充完整”“词语连线”“的、得、地的用法”“反问句改陈述句”“连词成句”“展示台”等。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三、阅读部分

这次的阅读理解内容是课外的选段《牛顿的故事》,所以相对,课内的阅读学生感觉难一些。尤其是第三个小题短文被分成三部分,第二部分写了什么,本题相当于是把短文分段,然后写出段意。这种分析短文的方法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没有涉及到。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对。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理解词意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当中应当教给学生感悟、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要多多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习作部分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 第3篇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能力, 都可以反映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养与能力。

目前, 不少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其突出问题也在于许多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水平不够高。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

一是解读文本过浅。一些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 只停留在表面, 就像清风在水面轻轻刮过, 在学生心中和脑海里没有引发思维与情感的波浪。例如, 有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 就一路地问下去, 学生也不用做过多的思考, 从文本中寻找有关语句信息便对答如流, 教师问一个, 学生找一个, 寻找到结尾, 解读就宣告完成, 整节课思维力度、难度很低, 这样的教学和文本解读的引导, 哪有思维和阅读能力训练的效率可言呢?

二是解读文本过快。一些教师不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过程和思考的时间, 就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例如, 有教师不等学生围绕文本经过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思考, 或匆匆忙忙地将结论性的东西全部塞给学生, 或者只是列举出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让学生进行演绎式印证, 或做一些ABC的选择题, 或在学生课文还未读完时就直接进入问题讨论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 时常是课文学完之后, 学生对教学文本还不知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其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三是设计问题过多。有些教师一节课教下来要问十几个问题, 但是, 重点要解决什问题, 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节课要训练什么能力, 心中无数, 只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满堂问。

四是以教师解读取代学生解读。有些教师上课时, 抛出问题之后, 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夸夸其谈, 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天文的解读一通, 学生不知所云, 教师还自以为是, 以为自己学识渊博, 岂不知上课是教学生阅读, 让学生学会读书, 而不是教师表演和炫耀。

五是过于发散。有些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 不是紧紧围绕文本的主要内容设计问题, 而是将课文中的有关概念采用联想的方法, 用另一种语言来解释, 或者将原先浓缩的、紧凑的语言化解开来进行拆散, 进行支离破碎的引导解读, 或者就课文中一个个部分, 分头讲解, 或者从文字、语言、写法、情感、结构、文化等不同角度都要进行发散式解读, 让学生不知重点何在, 当学生无法回答时, 教师只好越俎代庖。

当然, 文无定法, 教学也无定法, 但是, 文本写作和教学都有其规律, 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对象, 教会学生感知文本所写的内容信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 而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阅读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或重组, 包括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思想等进行必要的研究与概括。

由于有些文本所写内容复杂而丰富, 读一遍两遍难以理解, 这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阅读文本, 急于求成, 只能事与愿违。因此, 文本主要内容的解读教学, 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

人的阅读既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 又是一种复杂的感知理解思维过程, 所以, 美国的语言学家布鲁姆·菲尔德和C·C弗赖斯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 :“文字是口语的符号, 阅读是识别、领会这些符号的过程。”奥地利学者夏特·巴姆尔格也说 :“阅读首先是一种感受活动, 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认识了语言符号, 这些语言符号反映到大脑中转化为概念, 许多概念组合成较大的单位, 成为完整的思想, 然后发展成为更复杂的思维活动, 联想、评价、想象等。”

阅读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决不能简单化, 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 准确把握文本解读的教学向度, 这样, 文本解读教学才会有实效, 课堂教学也才会高效。

那么, 文本解读教学应当怎样遵循阅读规律, 准确把握文本解读的教学向度呢?

一、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与体验

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就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初始阶段, 每一个人阅读文章都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 ;学生自己最初阅读文本所体验理解的信息内容和感情触发, 就是他们的初始阅读体验。

文本阅读的解读引导, 只有重视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 才能够实现真正平等的对话, 才能使语文课堂的对话有效。例如, 引导学生解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首先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让他们整体感知文本写了什么内容。有了这初始阅读的时间, 教师提出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加以概括, 是必要的教学环节。至于后面的问题讨论, 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如果没有这一步, 就直接讨论 :“本文写了马克思两方面的贡献, 一个是对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 一个是对历史科学的, 这两者分别是指什么而言的?恩格斯在论述这两个方面时先后次序颠倒了, 这是不是思维前后不一致而导致结构的不严密呢?”这些问题, 就会让许多学生摸不着头脑, 其对话质量就会很低, 课堂教学氛围也会不和谐, 学生思维更不会有活力。

因此, 尊重、倾听学生初始阅读文本的感受, 不仅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时间, 也可以创设和谐乐学的氛围, 同时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更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的基础, 这样也更能吸引学生进入深层学习。

在学生的初始阅读阶段, 教师也不是做“甩手掌柜”, 要适时点拨指导, 引导学生圈划批注, 观察学生阅读中的动态和疑惑, 为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做好准备 ;为了尊重学生初始阅读体验,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阅读感受, 要让学生表达自己阅读的“整体感知”内容, 这是解读文本的基本任务之一。

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既是人生语文教学的基础, 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教学, 它指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体验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是指人在直接或间接获得经验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等心理活动。这种体验具有加工、深化扩展、反省和升华人的认识的功能。它以亲自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 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反省与升华。由此可见, 学生的阅读体验, 对他们阅读与学习是多么重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如何, 常常取决于该生平时的阅读经历和情趣, 读书多的学生, 其阅读与写作能力一般都会较高, 因此, 这就启发我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走进文本进行阅读体验, 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品味、体悟、思考, 决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 代替学生的体验。

人生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自己读书体验。但是,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不少教师都会发现, 只让学生自己阅读, 其效率往往不高, 他们的体验或常常浮于表面, 或是层次不够深, 这就需要在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例如, 深圳市人生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蒋雁钦老师教学柳永《八声甘州》一词时, 先放了一个背景音乐, 再请一位学生朗诵全词, 这位学生没有全情投入, 效果一般。于是, 蒋老师进行了示范朗读, 她的声音低回轻缓, 节奏哽咽凝滞, 使柳永的无人赏识, 欲说还休, 令人感同身受。

进入品词环节, 蒋老师强调了理性鉴赏诗歌的三个角度 :一是全词写了什么, 二是为何这样写, 三是怎么写的。然后让学生谈《八声甘州》上阕写了什么景?一位学生回答 :“暮雨、江天、霜风、关河、残照、红、翠。”蒋老师问 :“红、翠是什么手法?”学生回答“借代”。“写雨的形容词有什么?”学生回答 :“潇潇、清”。蒋老师继续启发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由澄澈、冷清而转为凄清、萧瑟, 自然物变得衰败了, 而长江没变, 但是无语、绝情。这一切景, 都抒了什么情?”生答 :“思乡之情。”蒋老师顺势启发 :“那么, 这首诗的抒情方式是什么呢?”

此时, 蒋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 而是让全体学生朗读、体验下阕, 之后再让学体会与讨论, 此后, 学生纷纷抢答, 一个女生说 :“通过写别人想自己, 来写自己想别人。”蒋老师顺势表扬 :“这说得太好了, 请大家为她鼓掌。这样写的好处是曲笔, 有含蓄美, ‘我想你’是单向的 ;写‘你在想我’, 是双向的。‘何事苦淹留’, 多厚重的情感啊。”

等课进行到第二阶段, 蒋老师又启发学生自己深入体验 :“同学们, 你心中的柳永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这样引导学生体验柳永的情感, 分析作者的写法, 其体验是高效的, 内心的反思是深刻的。

对于人生语文课堂教学来说, 引导学生体验的方法很多, 诸如“角色扮演”、“朗诵比赛”、“情景再现”、“模拟表演”、“辩论争论”、“历史穿越”等, 都是常用之法。

二、运用好再现与还原之法

再现, 就是指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 在人的头脑中复现出文本的人物、事件、环境, 或复现记叙、论证、说明的内容与观点等 ;还原, 是指解读文本过程中要努力还原作者写作的过程和思路。人生语文认为, 文本解读教学, 还需达到再现文本的内容信息与引导学生还原作者的写作过程与思路的统一。如只是再现, 就会停留在教学的浅表层次 ;如只是还原而无再现, 还原就没有阅读基础, 还原作者的写作过程与思路就不能实现。

关于再现, 在教学中实施教学难度并不大, 只要教师给予足够重视, 一般均可做好, 但是这一教学步骤,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略, 这是对学生阅读体验的重视与尊重 ;而关于还原作者写作的过程与思路, 就复杂得多。

从写作的一般规律来看, 文章的写作一般是作者的思维观念和情感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 而后心为之动, 并转化为写作的欲望与冲动, 再经过构思、写作的行为而转化为语言文章, 最后经过修改而成为人们看到的文章文本。由此可见, 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经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而形成文章, 要经过多次复杂而艰辛的转化, 具体表现为 :思维观念被刺激——心动产生写作欲望——构思布局——写作成文——修改完善。

这样看来, 解读一篇文章, 还原写作过程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作者写作的过程, 受到什么刺激, 他想了些什么, 写作中又如何构思, 又在怎么想, 读者很难揣摩出来。但是, 我们读者可以来一个再创造, 从语言文字层面入手, 通过文章的外显结构, 看出作者的思路, 而后推断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 解读文本的还原过程可表述为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分析作者写作时针对何事 (受何刺激) ——想表现怎样的思想主旨 (为什么表达这样的主旨) ——怎样表现这样的主旨 (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表现主旨) 。在教学时, 如果能这样还原作者写作文本的过程, 教学效果常常是高效率的。所以叶老曾说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

而这样的还原,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 如何运用好还原之法呢?

下面我们以莫泊桑小说《项链》为例, 做具体阐释。

1. 学生阅读文本之后, 感知概括小说情节内容。序幕 :写梦想 ;开端 :收请柬 ;发展 :借项链 ;高潮 :失项链 ;余波 :找项链 ;结局 :还债务 ;尾声 :明真相。

2.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项链》针对何事而写, 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篇小说?这显然要联系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项链》写于1884年, 法国正值经济危机之际, 法国社会正处在由资本主义社会到帝国主义原始积累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变迁中, 少数人成为拥有巨额资产的资本家, 而大多数人沦为贫民。此时的莫泊桑丢掉了海军部职员的工作, 又丢掉了福楼拜介绍的职位, 以至沦为贫民, 在这种状况之下, 创作了本文。莫泊桑生于法国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发展阶段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 他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急剧腐败, 深切痛恨卑鄙、龌龊的资产阶级, 怜悯同情被欺辱与被损害的下层人民。这样的遭遇和社会观决定了他创作的基本思想。

3. 想表现怎样的思想主旨。《项链》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位小资产阶级妇女, 她除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 向往上流社会生活, 她还有其他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什么还写她善良、诚实、守信的特点?整个寻找、赔偿项链的过程中玛蒂尔德没有冒出过丝毫的不良念头, 写她坚强、质朴、能吃苦, 辞退女仆, 十年如一日地担起“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 辛苦、节俭地料理家务, 她告别旧日的风韵, “成了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 她用十年时间偿还债务后, 在极乐公园邂逅佛来思节夫人后, 轻松、坦然地把偿还丢失项链的原委以及自己忍受的苦楚告诉了女友。作者写这些究竟要表达怎样的主旨?显然用一个讽刺小资产阶级的爱慕虚荣来概括, 是不足的。

以下的一些解读均可从作者的作品中找到还原的依据 :

(1) 小说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生活的不稳定及其尴尬处境, 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既讽刺、不满, 又怜悯、同情玛蒂尔德这样的人物的复杂思想。

(2) 表现了小人物理想的毁灭和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境遇的深深同情。

(3) 揭露法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表面的豪华威严而实际腐朽、虚伪的本质。

(4) 反映小人物从爱慕虚荣、追求“梦想”, 到“梦想”破灭, 回到现实并勇敢地面对现实的发展过程。

4.怎样表现这样的主旨。引导学生根据小说的具体写法, 还原作者写作时写作手法的运用及意图。例如, 情节结构为什么设置得一波三折而又出人意料?开头为什么用大段篇幅写玛蒂尔德的“梦想”?文中为什么还特别注意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为什么塑造人物时还大量使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对这些问题的引导解读, 有利于接近还原作者创作时的构想,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水平与能力。

摘要:文本解读是人生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 当下我国语文教学在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文章从人生语文教学理念方面, 提出了破解之道:重视初始阅读和体验, 运用好再现与还原之法。

关键词:人生语文,教学艺术,体验,还原

参考文献

[1]赵克明.逆向还原: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规律[J].学语文, 2013, (5) .

[2] (奥) 夏特·巴母尔格.奥地利阅读·审美教育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2:100.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 第4篇

4.找出成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扬长避短()——()

自始至终()——()

转危为安()——()

阴差阳错()——()

5.选字、词填空。

着了过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正好走()这里。他听到叫声,知道出()事,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下去。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十分安全。

()爸爸的回头只发生在一瞬间,()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日积月累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

2.用动物的名填空,补充成语。( )视眈眈 画( )点睛 老( )识途

3.名人名言填空。

______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梁实秋多责备_______,多原谅_______。——谢觉哉

快乐读书屋

1.选择人物填空:

本册书第一篇课文就讲述了爱国将领邓世昌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些人物,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

吉鸿昌宋庆龄华罗庚贝多芬

选择人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从小就深知对人要讲信用的_____________

死也不倒下的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

才华出众不畏权势的音乐家_____________

冲破阻力回国工作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

2.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溪里涨满了春水。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这段话共有______句话,描写的是小兴安岭______季的美丽景色。分别描写了树木、融化的积雪、_______、溪水、_______五种景物。

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像______。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按_______顺序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读短文,回答问题。

爸爸告诉小华

( )爸爸告诉小华:“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像这样的服务电话还有很多,如110是匪(f5i)警(jing)电话,119是火警电话。 114是查号电话,121是天气预报电话,122是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小华家最近安装了一部电话。

()小华问爸爸:“真奇怪,怎么一打电话救护车就来了______”

()一天,爷爷病了,爸爸连忙拨(b6)打120,救护车很快就到了。

()听了爸爸的话,小华觉得电话的作用可真大。

按顺序重新排列上面的句子,把序号写在( )里。

在_______上中填标点。

遇到下面的情况,可以拨打什么电话?你知道吗?

(1)小华想知道少年宫在哪,可以拨打______查问少年宫的电话号码。

(2)小华的妈妈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可以拨打________查问。

(3)小华爸爸在路上看见一起车祸,可以拨打_______报警。

以《我喜爱的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习作。

统编一年级上语文知识点 第5篇

点(丶) 横(一) 竖(丨)

撇(丿 横折(┐) 横钩(乛)

竖钩(亅) 弯钩(亅) 竖弯钩(乚)

竖折(∟) 撇折(ㄥ) 竖提(し)

2、加一笔成新字

一 →二 十 →土、士

口 →日、中 日 →目、白、田

月 →用 目 →自 木 →禾、本

人 →大、个 了 →子 米→来

云→去 厂→广 工→王 小→少

尸→尺 牛→生 土→王 乌→鸟

大 →天、太、犬 二 →三、干、工 、土

3、加一加:

日+木=果 日+月=明 田+力=男 小+大=尖

小+土=尘 人+人=从 甲+鸟=鸭

不+正=歪 女+子=好 月+月=朋 白+勺=的

禾+口=和 禾+火=秋 父+巴=爸

日+十=早 人+人+人=众 木+木+木=森

4、形近字组词:

上(上下) 人(人口) 无(无人)

开(开心) 田(水田) 米(大米)

下(下国) 入(入门) 天(一天)

升(上升) 电(电力) 半(一半)

四(四个) 马(大马) 车(火车)

毛(毛巾) 半(半天) 四(四个)

西(西方) 鸟(小鸟) 东(东西)

手(小手) 羊(山羊) 田(水田)

小(大小) 里(里头) 几(几个)

牛(水牛) 米(大米) 九(九天)

少(多少) 果(水果) 儿(儿子)

生(一生) 来(来回) 力(力气)

左(左右) 雨(下雨) 木(木头)

山(大山) 足(手足) 还(还有)

右(右手) 两(两人) 禾(禾苗)

出(出口) 走(走来)近(远近)

问(问题) 他(他们) 力(力气)

鸟(鸟儿) 去(来去) 字(写字)

闪(闪电) 她(她们) 刀(小刀)

乌(乌鸦) 云(白云) 学(学生)

日(日月) 十(十个) 才(刚才)

月(月儿) 目(耳目) 公(公公)

白(白天) 土(土地) 寸(尺寸)

用(有用) 自(自己) 个(一个)

林(林木) 从(从小) 尺(尺子)

手(小手) 石(山石) 马(马儿)

森(森林) 众(众人) 尸(尸体)

毛(毛线) 右(左右) 妈(妈妈)

5、同音字组词

木(木头) 八(八天) 巾(毛巾)

又(又来) 几(几个) 鸭(鸭子)

目(耳目) 巴(下巴) 今(今天)

右(左右) 己(自己) 鸦(乌鸦)

你(你们) 五(五个) 立(立正)

升(上升) 声(声音)里(里面)

午(中午) 力(力气) 生(学生)

6、字的笔顺要求必须会写。

7、生字表(二)中生字全部会写,生字表(一)中生字会认。

(1)生字表(一)会读会认的字:

第一单元: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一 二 三 四 五 上 下 口 耳 目 手 足 站 坐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禾 对 云 雨 风 花 鸟 虫 六 七 八 九 十

第二单元:

爸 妈 马 土 不 画 打 棋 鸡 字 词 语 句 子 桌 纸 文 数 学 音 乐

第三单元:

妹 奶 白 皮 小 桥 台 雪 儿 草 家 是 车 羊 走 也

第四单元:

秋 气 了 树 叶 片 大 飞 会 个 的 船 两 头 在 里 看 见 闪 星 江 南 可 采 莲 鱼 东 西 北 尖 说 春 青 蛙 夏 弯 就 冬 男 女 开 关 正 反

第五单元:

远 有 色近听 无 声 去 还 来 多 少 黄 牛 只 猫 边 鸭 苹 果 杏 桃 书包 尺 作 业 本 笔 刀 课 早 校 明 力 尘 从 众 双 木 林 森 条 心 升 国 旗 中 红 歌 起 么 美 丽 立 午 晚 昨 今 年

第六单元:

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 兔 最 公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第七单元:

睡 那 海 真 老 师 吗 同 什 才 亮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蓝 又 笑 着 向 和 贝 娃 挂 活 金 哥 姐 弟 叔 爷

第八单元:

群 竹 牙 用 几 步 为 参 加 洞 着 乌 鸦 处 找 办 旁 许 法 放 进 高 住 孩 玩 吧 发 芽 爬 呀 久 回 全 变 工 厂 医 院 生

(2)生字表(二)会写的字:

第一单元:

一(一个)(一天) 二(二个)(二只)

三(三个)(三月) 上(上下)(上去)

口(人口)(口里) 目(目光)(头目)

耳(耳目)(耳朵) 手(小手)(双手)

日(日月)(日子) 田 (水田)(田地)

禾(禾苗)(禾田) 火(火车)(火山)

虫(虫子)(小虫) 云(白云)(云朵)

山(山水)(山上) 八(八个)(八只)

十(十天)(十个)

第四单元:

了(好了)(来了) 子(儿子)(日子)

人(大人)(人们) 大(大小)(大山)

月(月儿)(月牙) 儿(女儿)(儿子)

头(木头)(头发) 里(手里)(里面)

可(可以)(可是) 东(东西)(东方)

西(西边)(西瓜) 天(天上)(天空)

四(四个)(四天) 是(是的)(可是)

女(女儿)(女生) 开(开关)(开心)

第五单元:

水(山水)(水果) 去(来去)(出去)

来(来往)(来了) 不(不是)(不好)

小(大小)(小车) 少(多少)(少数)

牛(小牛)(牛儿) 果(水果)(果树)

鸟(小鸟)(鸟儿) 早(早上)(一早)

书(书本)(书上) 刀(小刀)(刀子)

尺(尺子)(直尺) 本(本子)(书本)

木(木头)(树木) 林(森林)(树林)

土(田土)(土地) 力(力气)(风力)

心(开心)(心中) 中(中国)(中间)

五(五个)(五只) 立(中立)(立正)

正(正好)(正中)

第六单元:

在(正在)(外在) 后(前后)(后面)

我(我们)(我的) 好(很好)(好多)

长(长江)(长的) 比(比分)(评比)

巴(下巴)(尾巴) 把(一把)(两把)

下(上下)(下车) 个(一个)(个子)

雨(下雨)(雨点) 们(我们)(你们)

问(问答)(问题) 有(有时)(没有)

半(一半)(半个) 从(从来)(从不)

你(你们)(你好)

第七单元:

才(人才)(天才) 明(明天)(明月)

同(同学)(相同) 学(学生)(学习)

自(自己)(自学) 己(自己)(己方)

衣(衣服)(外衣) 白(白云)(白天)

的(我的)(红的)

又(又一次)(又大又红)

和(和好)(我和你)(和平)

第八单元:

竹(竹子)(竹叶) 牙(月牙)(牙齿)

马(小马)(马儿) 用(不用)(用处)

几(几个)(几条) 只(一只)(几只)

石(石头)(石子) 多(多少)(很多)

出(出来)(出入) 见(看见)(见到)

对(对错)(不对) 妈(妈妈)(爸妈)

全(全对)(全部) 回(回家)(回来)

工(工人)(工作) 厂(工厂)(厂子)

8、多音字

地 dì(土地)(地方)

de(开心地)(快乐地)

长 cháng(长江)(长短)

zhǎng(长大)(生长)

数 shǔ(数一数)(数数)

shù(数学)(数字)

着 zhe (看着)(笑着)

zháo(着急)(睡着)

9、书写顺序(笔顺规则):

(1)先撇后捺:八、本、天、个

(2)先横后竖:十、禾、木、土

(3)从上到下:二、三、只

(4)从左到右:儿、林、比、从、明

(5)先中间后两边:水、小、少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 第6篇

一、照样子写词语。

(1)懒洋洋

(2)眉开眼笑(含笑的四字词语)

(3)提心吊胆(含人体器官的四字词语)

(4)天高云淡(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二、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继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2)盒子里装满了文具,有钢笔、铅笔、尺子、玻璃球和橡皮擦。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怕”的哲学

南怀瑾

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可他还要去周游列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要求见太子。他腋下夹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但自称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帮助君王平天下。

通报以后太子召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周游列国,但就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要处处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上位要让我坐,这样你才能成功。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

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点就透,你______(果然、竟然)还不懂,可见你笨。现在我告诉你,你是太子,出去绝对不会坐次要的位置;而你的声望已经这样高了,此去也不会再增加多少。

如果带上我这样一个糟老头子,并处处恭维我,那么大家对你的认识就不同了,他们会认为你很了不起。

第一,你礼贤下士,非常谦虚。第二,这糟老头子的肚子里究竟有多大的学问,人家搞不清楚,对你就更敬畏了。如果使各国对你产生了这两种认识,你就成功了。

这位太子照他说的做,______(果然、竟然)成功了。

这不只是一个笑话,由此可读懂人生。

有时候,把好位置让给别人坐,自己在旁边帮着抬轿子,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也是一种哲学。一个有思想哲学信仰的人,();而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选自《论语别裁》)

(1)选出文中横线上运用恰当的词语。

(2)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①周游列国()

A.圈子,环绕。

B.普遍,全面。

C.星期。

②言不压众()

A.从上面加力。

B.用威力制服,镇服。

C.逼近。

(3)文中最后一段的括号里填哪句话最合适?(在文中填序号)

A.不会轻易成功

B.其成就绝对不凡

(4)老头儿要求太子怎么做?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5)“君子三畏”的道理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一、(1)静悄悄;兴冲冲

(2)哄堂大笑;哭笑不得

(3)七嘴八舌;张口结舌

(4)秋高气爽;金桂飘香

二、(1)“继续”改为“连续”

(2)删掉“、玻璃球”

三、(1)竟然;果然

(2)B;B

(3)B;A

(4)你要拜我为师,要处处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上位要让我坐。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 第7篇

学生版

一、词语盘点。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说说你的发现)

摇()晃()

披()散()

张()舞()

提()吊()

()红()赤

()忙()乱

()疾()快

()干()燥

我的发现:

二、各就各位。

(将下列兴趣小组按要求分类)

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弈秋棋社

墨青堂

体现活动特点的:

充满个性特点的:

三、句子作坊。

(仿写句子)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场雪

2.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四、日积月累。

(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见。。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

写的。整首诗描绘了由、、、等组成鲜活生动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一个的牧童。

五、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学生甲:我跟爷爷奶奶学会了做简单的农活。现在我会给菜地锄草,还会收割水稻……

学生乙:爸爸带我去了游乐园,这是我第一次坐摩天轮,从空中往下看,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地上的人和车都变小了……

我:

语文园地

教师版

一、词语盘点。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说说你的发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我的发现:这些成语都是和人体器官有关,而且都含有近义词。

二、各就各位。

(将下列兴趣小组按要求分类)

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弈秋棋社

墨青堂

体现活动特点的: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探索者小队

充满个性特点的:鲲鹏航模队

弈秋棋社

墨青堂

三、句子作坊。

(仿写句子)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场雪下得可真大,屋顶上全白了,田野上变白了,鸟儿飞逐在枯枝中,好像都在欢庆瑞雪兆丰年。

2.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世界上最明亮的是灯光,比灯光更明亮的是阳光,比阳光更明亮的是人的笑容。

四、日积月累。

(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牧写的。整首诗描绘了由牧童、黄牛、林樾、鸣蝉等组成鲜活生动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

五、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学生甲:我跟爷爷奶奶学会了做简单的农活。现在我会给菜地锄草,还会收割水稻……

学生乙:爸爸带我去了游乐园,这是我第一次坐摩天轮,从空中往下看,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地上的人和车都变小了……

谈如何实现三年级语文高效教学 第8篇

一、建立丰富的语文课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趣味、丰富的语文课堂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让学生放松紧张学习情绪,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得以发挥出潜在能力,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感受到语文课堂的乐趣。

1. 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鉴赏教材之美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更加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人文色彩。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教材、体会教材之美,从而使学生乐意去学习语文,进而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写作规范与传统文化的学习精神。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翠鸟》这一课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全文,欣赏文章的插图,标记出自己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和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探究,充分理解文章主旨和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内涵之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学习法、实物演示法、空间遐想法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当中。

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通过朗读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幻想一池荷花,微风吹来,荷花随风飘荡,从而更好地引入《荷花》这一节课的学习。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让学生不仅学会发现养教材之美,还要培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进行美的创造。在平时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在想象中体会意境之美

平时教学中老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扩展学生的思维,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在想象中体会美的意境,让学生体会语文之美,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例如:学习《珍珠泉》时老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珍珠泉的视频和图片,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珍珠泉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珍珠泉似乎就在眼前。

2. 在社会中体会语文之美

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语文之美,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总之,语文之美,美在处处,我们要在生活中体会语文之美。

三、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做到课前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发散思维,集思广益,进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例如,在学习《画杨桃》这一文章时,课前老师要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合理地为学生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文章的主题及写作背景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标记出自己有疑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互相交流,进而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四、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丰富学生的语文内涵,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年级的语文是学生语文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培育.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陕西教育(行政),2011(3):49-50.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 第9篇

然而上述课文中因史实舛误而引起对某句或某词的误解,则是在教学中应探讨的问题。

《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常见义项有“招致”和“迅速”两义。先秦典籍中两义就同时存在。“速祸”的“速”,如果劝迅速“义,就今天来解释应该说是正确的。秦灭六国是秦国的既定国策,灭燕只有先后之分,并无招惹与否之别,不刺秦,秦也必然要灭燕,刺秦正贻秦以迅速灭燕的口实。但是这不符合苏洵的原意。苏洵引用荆轲刺秦,强调的是招来祸患。苏洵把六国分为三种类型:赂秦的韩、魏、楚,与嬴的齐和抗秦的燕赵,而燕之所以灭亡是由于荆轲刺秦而招祸。后文也说”刺客不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因此就苏洵《六国论》的本意说,”速“用的是”招致“义,不然,岂不是把今人的观点加之于古人了吗?再说,苏氏颇着重于六国灭亡的先后。其实六国相继被灭不过短短九年时间而已,苏氏所以强调时间早晚,也是为了证明赂秦者先亡,不赂秦者不致先亡或不致于灭亡的论点。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一段议论,主要论点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强调后唐庄宗宠信伶人导致国家灭亡的史实。其中一句说:“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如果把这句中的“困”字理解为“围困”,也不合史实。《伶官传》记了四个伶人: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门高)。敬新磨以诙谐谏庄宗,无劣迹,谋反杀死庄宗的只是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和他指挥的军队,并非数十伶人,所以这里的“困”理解为“困惑”“沉溺于某项事物”较为合适。这和最后“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困”同义,而且也是呼应的。

因此阅读或讲解这类文章时,第一,要着重讲作者所说的“理”,也就是作者所持的论点,不必纠缠所引某事是否真实;第二,在某些词句上要根据全文论点来作解释。

因事及人,以评论人物为主的史论又是另一种情况。史传后的作者论赞且不说,自唐宋以来的史论则多是评论人物之得失,且大多数是表示了作者与一般不同的见解。苏洵的《管仲论》责管仲不能临死荐贤;苏轼的《贾谊论》讥贾谊不善处穷,“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认为蔺相如完璧归赵乃一时之幸;以及《晁错论》《豫让论》《信陵君救赵论》等,都无悖于史实,而能言之成理。阅读这类文章对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是有效果的。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 第10篇

教材内容简析,双线结构

第一单元

人文主题:可爱的生灵

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第二单元

人文主题:寓言故事

语文要素:读懂寓言,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三单元

人文主题:中华传统

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第四单元

人文主题:观察与发现

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第五单元

人文主题:习作单元:想象

语文要素: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

第六单元

人文主题:多彩的童年

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第七单元

人文主题:奇妙的世界

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第八单元

人文主题:有趣的故事

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课堂教学建议

树立单元意识,把准内在联系

1. 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充分体现“学“与”习”的过程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类型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阅读教学也相应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各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和语文园地的各个板块体现、落实。

精读课文以老师“教”为主,重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教给学习路径和方法;略读课文以学生“练”为主,关注知识、技能等的迁移运用。

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更要注意取舍,其基本任务主要是在初读感知大意的基础上,完成学习提示的要求,引导(鼓励)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等。

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可以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可以是引导学生思维转向,也可以是引导回顾阅读方法等。

2. 明确单元各板块的定位和功能把握单元各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语文要素学习的层进性

1. 凸显单元语文要素,兼顾已学的语文要素

2. 有意识引导运用已学的知识、方法开展阅读实践

把准特殊单元教学的功能定位

1. 特殊的学习内容:综合性学习

2.习作单元:单元各部分学习内容之间能协同一致地服务于习作能力的培养

激发习作动机,引导交流、修改、分享

1. 态度:乐于写、有自信、愿分享

2.习惯:勤观察、勤练笔、勤修改

3. 内容:写见、闻 、感;写想象、写应用文

4. 要求:写清楚(内容完整,按顺序,围绕一个意思;句子通顺、连贯,没有错别字)

加强口语交际实践 引导有效交际

1. 口语交际要素

(1)交际目的

(2)交际交互

(3)交际策略

2. 引导有效交际

(1)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2)互动交流,评价伴随

(3)相机拓展,强化应用

部编版新三年级语文教材解析

今年秋季将投入使用的统编本三年级教材的消息一经发出,关注度一直不减。因为三年级作为小学的分水岭阶段,按原本人教版的课程设计,三年级学习容量加大、学习难度加深、容易拉开差距的特点十分明显。不知统编本教材是否保留了这一特点。

而就已经在使用的二年级教材来看,统编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获得审美愉悦、进行语言构建的世界,与此同时也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

本文研究了网络文献,参考教材编委在大型教研活动中的讲座内容,以及个人的一线教学经验,综合起来进行三年级语文教材内容解析,旨在为关注学生学习的家长提供一些三年级语文学习的思路及方法,同时也希望帮助一线教师梳理教材思路。文章或有不准确之处,还望指正。

01

统编本教材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01、框架结构: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设计单元主题。

三年级上册有六个普通单元,人文主题分别为“学校生活”、“童话世界”、“金秋时节”、“我与自然”、“祖国河山”、“美好品质”;两个特殊单元,分别为“策略单元:预测”和“习作单元:观察”。

三年级下册有六个普通单元,人文主题分别为“可爱的生灵”、“寓言”、“观察与发现”、“多彩的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两个特殊单元,分别为“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华传统文化”和“习作单元:想象”。

此部分重点:

统编本教材更重视阅读,“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并重,增添了“快乐读书吧”,让孩子愿读——会读——乐读。

习作内容包含广泛,人事景物都有涉及,纪实想象都有,叙事说理都有,叙述描写都有。同时,习作过程也会指导一些具体方法。

综上:在阅读和习作方面,统编本教材都更加重视“方法提炼、方法指导”,旨在使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螺旋上升。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统编本教材对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三年级起就想象和纪实并重,且涵盖内容广泛,写作方法多样。

06

基础字词怎么学?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和写字量是否会加大呢?一、二年级共要求孩子认识1600个常用汉字,会写800个,三年级上册要求识字写字各250个。

其中,三上的多音字是爆发式的增长,一定要注意多音字的学习。此外,还需注意形声字的学习,鼓励自主识字。

07

古诗文言文比重及学习方法

很多家长已经了解到了一些统编本教材古诗文比重增加的消息。的确,小学一年级起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比人教版增加55篇。

这种变化听起来的确令人为之担忧焦虑,甚至人心惶惶。但事实上,古诗文究竟以何种形式考察,要求学生具备怎样的能力呢?是背诵,还是理解,或是运用?甚至了解其背后的故事,通过古诗文学文化常识?

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有四首古诗,日积月累中有少量的诗句。统编本教材中,必背古诗共有六首,也并不是太难理解的古诗。

同时,日积月累增加了一些古诗文,但也都是一些常用的语意简单的名句或是古诗,对孩子造成的学习压力不会太大。

唯一有点难度的就是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了,出现了《论语》《墨子》《孟子》《荀子》这些经典古文,但也只是选择了很简单的几句。

08

三年级对古文的考察形式

究竟是怎样的呢

教材主编明确表示:

(1)参照课后练习设定教学目标;

(2)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习;

(3)旨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

(4)引导借助注释阅读。

并且强调了一点: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不考注释!

因此,文言文比重尽管加大,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不会加大多少。三年级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能熟练背诵且对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即可。

文言文比重增大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运用,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来了解传统文化。因此不建议过分拔高,让孩子失去对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影响未来的学业。

总的来看,统编本教材更加重视阅读写作,同时增添了传统文化积累,对二升三的孩子们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两大能力要求:一是观察;二是想象。这个能力将直接要求孩子运用到写作当中。

01、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上一篇:五年级信息技术广西版下一篇:公交车满意度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