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2024-05-26

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精选6篇)

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第1篇

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关心下一代工作之感悟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中学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 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自信心: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3、缺乏责任感。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4、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因此,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成绩分化。

5、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这样的学生将会越学越好。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6、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二)客观: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表现在:

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子女的行为无法管理,他们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这些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又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产生后进生有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b、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c、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d、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3、社会方面:不读书同样可以去当老板,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些现象是一些家长有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现代游戏娱乐设施,不能自拔。以上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转化呢?下面就谈谈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

1、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比如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多数家庭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用那微薄的工资来养家糊口。故而就存在着许多留守学生,我班上就有一个叫刘士宽的学生刚从外校转来,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人还在读书。他性格内向,对新的环境又不熟悉。所以表现得很孤独、无助。他的学习也不好,主要基础差,对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人显得很自卑,怕同学瞧不起他。从我的观察发现,他还是想学好,但力不从心,有问题又不敢问老师和同学。针对这些情况,我先找了班上几个较优秀的学生主动靠近他,和他一起玩,和他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揭开他优秀的一面。然后我也找他谈,消除他自卑的心理,逐渐让他融入到集体当中。看见他和同学在一起时那开心劲,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此后,刘士宽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好。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

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

(1)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2)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3)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

(4)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 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的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要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

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第2篇

摘 要:转化后进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要通力合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从理论的高度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获得成效,让每一位学生都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策略

学生个体的素质如何,往往影响到一个班集体的整体素质。一般地,学生个体素质高,班风就正,学风浓,纪律好,班主任工作也就得心应手。通常,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后进生的存在,要转化后进生,班主任必须把握好尺度,讲究好策略。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1、社会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深入,西方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乘虚而入,缺乏分辨能力的青少年学生,贪图一时刺激、好玩,越陷越深,最终不能自拔。如对青少年不加限制的影剧院、歌舞厅、网吧等,这些地方带有很大的迷惑性和复杂性,致使一部分青少年一旦陷入其中,就较难改造和转化。

2、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有相当一部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家庭发生变故引起的,如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等。

3、自身的原因:有的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结交了一些不良的朋友,相互受影响;有的是自身学习习惯不好,接受能力也差,久而久之,学习便落后于其它学生;有的是自制能力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进而成为问题学生。

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尊重个性,激发自信。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是,学生首先是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有个性,有感情,有人格尊严,有独立意识,认知水平有高低,学习方式也表现出差异性。如果教育没有了尊重,学生个性彰显不出,真实感情不会表露,独立意识也将丧失;没有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不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教育成功就失去了基础。后进生本来就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所以,转化后进生要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作为教师,要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出发,必须以表扬、鼓励为主,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爱心培育,品格感召。爱心是教育后进生的情感基础。

教师要从情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态度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对待后进生更要加大情感投入,因为后进生在多数人眼中是问题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形成一种畸形心理,不自觉地抵抗外来的.意见。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良好的品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撒在学生的心里,就会绽开灿烂的花朵,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班主任对后进生必须在思想上多鼓励,在生活中多关心,在学习上多帮助,将真诚的爱生之心、爱生之情融于教学之中,用爱心激起学生的情感浪花,用爱的涓涓细流浇灌他们干涸的心田;以热爱学生之心作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使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目的。 3、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摸清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及现状之后,教育者的下一步工作便是找准“病灶”、开好“药方”,针对不同的“病情”,做到扬长避短,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后进生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前途理想、悲观失望的后进生,要对其晓之以理,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循善诱,做到以理服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其转化。

4、循循诱导,激励为主。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其实,后进生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但由于这些微弱、细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给人造成一种一无是处的感觉。为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也要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其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

5、多方协作,同步教育。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根据学生个性,依靠家长的帮助,双管齐下,力争转化后进生。同家长联系,要避免“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去鼓励支持孩子,不是气急败坏地回家打孩子。二要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提出一致的教育要求,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发挥任课教师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和特殊性。三要教育班干部和全体同学正确对待后进生,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把他们吸引到集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觉接受教育和帮助。当然,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后进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转化后进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困难,认清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抓反复,反复抓。

参考文献

[1]彭智勇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M].四川教育出版社,,10。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第3篇

免的一个现实问题。不论哪个班级、哪个学科,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后进生, 教师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同时, 又可能会产生新的后进生。为了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就很有必要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认真地分析。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教训, 认为现阶段的后进生形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因素。有的家长溺爱放纵, 养成孩子独断专横的性格,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 便任性胡来, 学习成绩下降, 成为后进生。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早期和现阶段的教育, 找关系为孩子考虑就业“后路”, 使孩子失去学习目标、动力, 成为后进生。有的家庭不和睦, 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家中得不到温暖, 致使其在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对立性、对抗性较强, 把不学习做为报复家长的一种手段, 成为后进生。有的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享乐,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以打代教等等, 都有可能使孩子失去学习动力, 丧失学习目标, 逐渐成为后进生。

二是社会因素。社会信息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如网吧老板为了牟取暴利, 在网上可直接进入很多的黄色网站及交友中心, 使不少孩子深受其害;拜金主义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以为学到知识也没用处,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后进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 都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是学校、教师的因素。学校办学思想出现了偏差, 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重智育, 忽视德育, 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 容易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 思想观念偏差, 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沦为后进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及教学手段简单、落后, 也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 学习无兴趣, 逐渐成为后进生。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 动不动就骂学生, 甚至用各种带有侮辱的惩罚方式来对待学生,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由于以上若干原因引起学习上的欠帐, 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补救, 帐越欠越多, 产生恶性循环, 使学生成为后进生。

四是学生自身因素。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质的转变期, 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 智力发展迅速, 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 许多新的东西突然涌现, 未成年学生来不及消化和适应这些变化, 因而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体验。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情绪化倾向明显, 他们常常因一件小事而欢欣鼓舞, 也因一件小事一点小挫折就一蹶不振, 自暴自弃。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 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求知欲、依赖性较大, 受控能力较低, 因此, 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当然,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很多, 危害很大。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的话, 就会使学生陷入迷惘、困惑的境地, 养成不良习气, 导致贻误终身的后果。那么, 我们应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第一, 多给后进生以关爱。后进生比优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与鼓励。人们常说“赏识导致成功, 指责导致失败”, 其中寓意极为深刻。对于家庭中得不到温暖的学生, 老师的爱足以点燃他们奋进的火花, 从而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及师生之间的隔阂, 促进其迅速转化。但是, 教师应注意差生在转化过程中具有反复性和不稳定性, 这是正常的, 需要正确对待, 这时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第二, 多加激励, 促其转化。对于许多学生, 特别是“双差生”, 批评漫骂是无效的锤打, 和风细雨却能润入心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 更能体现这个原则。教师要多点循循善诱, 多点表扬激励。“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 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 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 个体始终处在一个兴奋状态之中。要使“后进生”持久地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激励是最为有效手段。多数“后进生”除了学习相对或暂时落后外, 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 还有许多一些优秀学生所没有的特点。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 及时肯定、奖励, 以激励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向他们提出希望。

第三, 转化后进生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因为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及个人等多种因素。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 改进教学设施;要协调好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关系, 形成一股转化后进生的“合力”。要经常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用有益身心的活动来抵制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侵蚀;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 对家长进行家庭管理教育方法的引导;要督促教师做好后进生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工作, 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给予表彰和鼓励;要教师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要求和做法……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 关心后进生的生活, 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就一定能使后进生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后进生的主要成因及教育对策 第4篇

关键词:情感 后进生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后进生的界定

要讨论后进生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学生是后进生。本文采用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标准,将后进生界定为:无明显感官障碍,但实际学业成就与其智力的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①

二、后进生的认识问题及对其学习的消极作用

后进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后进生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也有后进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还有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以及家庭影响的因素。后进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认识中——缺乏爱的抚慰和温暖感,以及对家长的认识——不被理解而产生逆反情感。

(一)后进生对教师的认识——缺乏爱的抚慰和温暖感,及对学习的消极作用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交流的过程。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缺失却是普遍的现象。教师与后进生的交往中往往表现出不大友好,包括较少注意到后进生,较少向后进生微笑和较少有其他表示支持的非言语信号,与后进生较少有目光的接触,较少接受和采纳后进生的想法和意见。而教师在与学优生的交往中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对待学优生和后进生的这种区别无疑在向后进生传递这样一个情感信息:他们在教师的眼里可有可无,甚至根本就不存在。这是多大的伤害!后进生由于长期处在这样一个缺乏教师爱的抚慰,没有温暖感的环境中,往往容易导致其与教师的“对立”,后进生往往会用“对立”保护其心中的疑惧。“对立”的结果很有可能使教师所教的学科成为后进生发泄不满的對象。后进生对教师,尤其是以“严师”自居,老是批评挖苦后进生的教师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学业成绩一落千丈。

(二)后进生对家长的认识——不被理解而产生逆反情感,及对学习的消极作用

中学生由于成人感的产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一方面,他们把父母的指导和教诲视为对自身发展的束缚,同时又十分渴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如果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与他们的关系紧张,中学生就会感到郁郁寡欢。后进生与父母的关系普遍比较紧张,这是可以理解的。父母一般都对子女抱有较高的期望。而后进生在学习上的失败表现往往令他们感到伤心失望,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在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和方法上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而初中生心理发展又处于急风暴雨时期,渴望得到理解和认可。双方的期待与需要不一致,导致后进生与父母关系紧张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有责任心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正常心态。然而,很多家长却没有考虑后进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对他们提出过高要求。在高期望值驱使下,家庭成了“第二课堂”。后进生还未完成老师的A卷,爸妈找来的B卷C卷早已送到他们的桌前。这不仅使后进生疲于应付作业和考试,更重要的是会使其产生逆反情感并在心理上厌恶学习。

三、后进生的教育对策

(一)后进生对教师的认识的教育对策

1、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

怎样快速转化后进生?把戴在后进生头上的“差”字改为“优”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快速、最先进的方法。④这绝非一道脑筋急转弯的智力题,而是一道考教师教育理念的测试题。有的教师把后进生当天才教,结果教出了天才;有的教师把后进生当庸才教,结果教出了庸才。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前者把后进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是有其独特性,并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对后进生的教育理念。

2、利用教师期望效应改善后进生的学业

教师对这后进生形成了期望,并通过态度、表情和行动方式将期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形成了积极的师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积极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利用教师期望效应改善后进生的学业的思想基础是教师对后进生潜能的信念。教师相信后进生也有积极向上的要求,有自我完善的愿望,有自控和调节的适应能力。只是这种要求、愿望和适应能力在后进生身上表现为一种内在的潜质。这种潜质一旦被教师的期望和爱心所激发、唤醒,就会或快或慢,或迟或早地展现其积极的方面。

教师对后进生积极的期望,会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对后进生消极的期望,可能使其更加自暴自弃,学习表现越来越差。

利用教师期望效应转化后进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对后进生成功的信念。这需要教师有爱后进生的最真实的情感和爱心,并在教学行为中体现出这种情感和爱心。后进生接受教师行为中所暗示的期望,从而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根据教师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二)后进生对父母的认识的教育对策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求得家庭的配合,使教师、家长对后进生的的教育拧成一股合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老师要帮助家长了解后进生的,走出“棒下出孝子”的误区。

家长要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家长对后进生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学业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家长期望值普遍过高,应适当降低。家长对后进生的能力要有客观的了解和评价,不要拿后进生和其他发展较好的孩子进行攀比,要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能力、个性、兴趣特长,扬长克短。

同时也要让后进生体会到隐藏在家庭教育背后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后进生也应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达到父母的期望。

四、结论和思考

1、结论

后进生的认识问题对其学习的消极作用是制约后进生改善学业状况的重要因素。解决后进生的认识问题对其学习的消极作用的对策是培养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使后进生在班集体中获得归属感,增进后进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感情。

2、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要使教育创设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如果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思想,那么后进生实际上就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作为后进生问题研究的内容来讲就是要了解后进生的不同需要,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来帮助他们,促进他们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东,聂尤彦,林崇德.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困难

2洪明,王洪礼.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工艺

3宋秋前.教学缺失与矫治策略.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4刘京海.成功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第5篇

毕 业 论 文

入 学 年 月__2008年4月_ 姓 名__袁电奇_____ 学 号_0826130030__ 专 业_ 语文教育 _ 学习中 心_濮阳市图书馆 指 导 教 师___王原璞 ____

题 目: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完成时间2010年_2 月_22_日

摘要 „„„„„„„„„„„„„„„„„„„„„„„„„„„ 2

一、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 3

1、原因家庭„„„„„„„„„„„„„„„„„„„„„„

32、学校原因„„„„„„„„„„„„„„„„„„„„„„ 3

3、社会原因„„„„„„„„„„„„„„„„„„„„„„

3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后进生转化 „„„„„„„„„„„„„„

3(一)以学校、班级为主阵地,班主任为主力做好转化工作 „„„

41、关心热爱

尊重信任 „„„„„„„„„„„„„„„„„

42、挖掘积极因素,激发上进心 „„„„„„„„„„„„„„

43、注意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 44开展“一帮一”活动 „„„„„„„„„„„„„„„„„„5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工作中的作用 „„„„„„„„„„„„„6转化后进生必须持之以恒 „„„„„„„„„„„„„„„„

(二)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形成转化合力 „„„„„„„„„„ 6

三、结束语 „„„„„„„„„„„„„„„„„„„„„„„„ 6参考文献 „„„„„„„„„„„„„„„„„„„„„„„„„ 7

5 6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摘要:

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与心血。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生活上多给后进生一些关爱,学习上多给后进生一些赏识,并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多方面的得力措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关键词:关心热爱

尊重赏识

激发兴趣

因材施教

持之以恒

后进生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特点,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学科作业、考试分数或评判价值低于基本的合格线以外,在道德认知上还表现为学习、生活无目标,是非观念和法制意识薄弱,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等等。所以有些教师对班里的后进生很冷淡,甚至是反感,这往往影响到其他学生,大家都看不起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并深入研究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因为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根据十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并经过理论学习与样本实际调查,本人就小学后进生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转化小学后进生作如下简要分析:

一.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的、复杂的和长期的,经常有人说差生是客观存在的,根本没有办法避免。事实果真如此吗?俗话说的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通过对后进生群体的分析,其成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家庭原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具有时代特点的家庭给教育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是父母素质偏低。他们虽想望子成龙,但却教子无方;有的对子女过度宠爱,使孩子个性发展偏离了正常轨道,表现出“溺爱综合症”的种种迹象。其次是“代沟”严重。父母由于家庭和年龄原因,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生事物快,思想新潮,两代人的沟通存在着障碍。再次是父母“失职”。父母整天为了生计而忙碌,孩子由爷爷奶奶看管,而老人往往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放纵孩子的行为。还有的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对孩子关心不够或关注偏差。

2.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者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学校教育方面,违背教学规律,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后进生。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讽刺挖苦,不留自尊;赶出教室,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态度冷淡,弃之不管……

学生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而这些错误的方法首先会导致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仅有的兴趣也消失了,他们就会失去实现进步的目标的强烈动力;其次是会造成师生的对立,老师觉得后进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处处都鄙视他,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他们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和抗衡。

3.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在社会影响方面,首先是畸形的文化娱乐消费影响。影视和网络游戏中暴力、色情的内容使青少年的理想观念、行为向不良的方向发展;有些娱乐场所为了经济利益用尽了手段,吸引人们盲目消费,甚至鼓励青少年学生犯罪。其次是偏离轨道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价值取向。第三是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部分家长对儿童青少年的投入。培养子女的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以早一点享福;或者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气派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让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

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后进生转化 由前文所述可知,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情况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型,绝大多数小学后进生仍属于可引导可教育转化的群体,因此对于他们不能一概定论是坏学生。当然也绝不能以学生“年龄小不懂事”为理由就对他们放松要求,教师要熟悉和了解后进生的不同特点,针对具体情况,客观的分析原因,然后用爱心、细心、耐心去对“症”下“药”,才能“妙手回春”。

(一)、以学校、班级为主阵地,班主任老师为主力做好转化工作 1.关心热爱

尊重信任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热爱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思想品德不端,往往在家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嘲笑,心里存在戒心和敌意。教师要用深情换真情,厚爱暖心灵,真心实意关爱后进生,尊重后进生,使他们相信教师的诚意,把教师当做知心人,这样转化的时机才会到来。学校要营造出有利于后进生转化的大环境,对思想品德不良的后进生,教师要耐心引导,认真帮助,鼓励他们进步;对学业成绩不良的后进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优先吸收他们参加班集体活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听懂、理解,课后进行补救。一旦有进步及时表扬。教师对后进生只要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思想上启迪,他们就会不断的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曾有有一位学生,由于语文成绩很差,经常不上语文课。经了解,他以前的语文老师时曾说过他笨,他便产生了消极情绪,总认为自己天生学不好语文。这种心理障碍,导致他每上语文课都紧张得什么都听不进去,如此恶性循环,这位学生便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情绪。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便多次找他谈心,分析其长处,竖立他的自信心,同时帮他补习功课,并经常找出其点滴进步在班里表扬。一段时间后,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他本人也比过去活跃、开朗多了。春节时,他送我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这样写道:“尊敬的老师,是您使我知道自己并不笨,我会加倍努力,谢谢您。”

2.挖掘积极因素,激发上进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赞赏、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会有某方面的闪光点。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后进生,哪怕是一丁点儿长处,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去强化它、发展它、扩大他。要善于抓住这一丁点儿长处和“闪光点”作为转化突破口,改善他们的心里状况,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在班集体中关注他们的心里变化,让他们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约束。

如我班一名男同学,脑子反应很快,可就是不努力学习,也不爱劳动,值日时总想偷跑。我给学生讲述贫困山区同龄儿童如何艰难地与贫困抗争、想上学而上不起学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珍惜当前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激发他们的上进心。通过此项活动,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仅作了自我批评而且说:“老师,请看我的行动!”果然,他变得勤快了,也能主动帮助别人了,再也没有出现值日偷跑的现象。班上其他几名后进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注意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一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适宜的课堂练习,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以及后进生的学习个性,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曾有一名女学生,她非常喜欢某位女歌星,而且模仿的声音极像,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或歌星,可就是成绩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尽量多的给她提供发挥她特长的机会,如班上的联欢会、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娱活动等,多让她参加;另一方面,还认真教育她,只有从小努力学好文化知识,长大才能有机会实现理想。有一次,我拿出一段歌词,对她说这是女歌星的新歌,她喜出望外,可是许多不认识的字,使她读起来结结巴巴。然后,我告诉她,这是她经常唱的一首歌,接着,我给她讲了女歌星历尽艰辛才成名的经历,她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这件事使她深受教育,并充分认识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此后,她非常自觉地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4.开展“一帮一”活动

教师针对班内情况,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与后进生结成好朋友,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形成你追我赶、共同前进之势,无疑是一条转变后进生的成功经验。因为优秀生成绩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他们摸索出了比较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相对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加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他们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成为自觉的学习主体。优秀生学习成绩的取得另大多数学生敬佩和尊重,许多学生向他们而不是老师请教学习成功的秘诀,因为同学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比师生之间更融洽。因此,鼓励和邀请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进步幅度比较大的对子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可以设立“进步奖”,组织大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5.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工作中的作用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健全的集体中,最有利于思想觉悟的提高,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最易于克服学生的旧思想和不良习惯。”后进生自身的缺点和不良习惯,特别是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欠缺正是导致其后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仅仅依靠老师单方面的鼓励与学生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工作中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和心理发展决定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尚处于萌芽和模糊的状态,导致他们对于班集体和同学的依赖度较高。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是班集体,无疑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是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因此,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着力树立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发扬正气抑制歪风,是后进生身处在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要相应地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时刻注意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让他们自觉成为集体中的一分子,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产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同班集体一起前进。

6.转化后进生工作必须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引起的,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识别能力差,易受不良习惯以及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会使其原有的错误思想和旧行为习惯反复再现。要使他们彻底转变过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做到不急躁、不嫌弃、不灰心、不放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继续“对症下药”。教师在转化过程中应当细心观察并及时地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细微变化,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生的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使学生能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在充分肯定后进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既能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觉到自我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始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不能半途而废。

(二)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形成转化合力

作为教师,要注意经常与后进生家长取得联系,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要通过定期家访、电话联系、开家长会等多种途径与家长联系,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但是有些看到或者听到自己孩子的情况后,可能对他们采取粗暴的手段,甚至是打骂。如果学校教育是一套,社会和家庭教育又是一套,它们就会互相矛盾,互相抵消,转化工作很有可能就会功亏一篑。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与家长加强沟通,诚恳地与家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要“多报喜,巧报忧”。从而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为家庭应该是温暖的,是后进生的避风港,是他们心灵的寄托。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转化工作才能走向成功。

三、结束语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而且要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并因材施教。当然教育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学生付出真爱,才能充分体现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能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

河南教育社

1996年第11期

第36页

【2】王宝祥: 《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第一版

第172——185页

【3】白铭欣: 《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

华龄出版社

1996 第126页

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第6篇

摘要:小学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如何防止孩子成为后进生,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校教育不当、家庭教育失误、社会不良风气和学生自身原因几方面分析后进生的成因,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大方面指出了预防和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后进生;成因;对策

摘要:小学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如何防止孩子成为后进生,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校教育不当、家庭教育失误、社会不良风气和学生自身原因几方面分析后进生的成因,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大方面指出了预防和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后进生;成因;对策

前言: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按类型划分,小学后进生主要有四类: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纪律差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和纪律差的“双差”后进生;学习或纪律时好时差的准后进生。【1】在教育工作中最难最苦的“差事”就是后进生工作,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永恒的话

题。这类学生给老师带来了不少麻烦,给家长增添了许多忧愁,也严重影响到孩子本人的发展。农村小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学校、家庭、社会及自身因素。但是无论情况多么复杂,我们都要认真对待,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要任重道远,投入大量的精力,投入慈母般的关爱,讲究科学的方法和教育艺术。

一、农村小学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之人”,对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就要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2】他们之所以“后进”是由多种内外因造成的。

(一)学校的教育不当

1、学校的德育管理失效

在农村,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没有真正开展过德育教育,即使有也只是少数学校开展了,但也只注重形式,不讲究实效,导致了德育目标存在偏差。在德育方法上,也只注重单向灌输教育内容而缺乏引导,只注重统一要求而轻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强化外在管理而弱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方法简单,无法调动小学生道德认知的积极性,难以引起学生的道德情绪体验,这也直接影响了道德工作的实效性。由于学校的德育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后进、学习情绪消极、不思进取,从而成为后进生。【3】、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有部分教师的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传统呆板,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有个别教师不重视、不公平对待有缺点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操之过急,要求太高,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方法简单。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对犯了错的学生进行体罚(笔

者曾在大二的教育实习中亲眼目睹过很多次),这易导致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平衡,结果是学生自暴,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驰。如果教师不按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就会造成学生在行动上与老师“对着干”,“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学生的爱好特长受到了压制,丧失了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善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后进生也是一样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个别教师轻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甚至认为他们在捣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不给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他们一发言就会受到师的批评,认为他们在生事,不让他们参加各项活动,这样就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缺乏集体主义感,感到集体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对集体的活动不感兴趣,对每一项都不愿意参与,把自己看成是局外人,自我价值不能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体现,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不到发挥。【4】

(二)家庭教育的不当使学生丧失信心

1、家长素质低

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受家庭影响很大,父母不仅要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更要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出生在农村,文化水平很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又慢,根本不知道怎样教育子女。有的父母生活作风懒散,他们在孩子心中缺少人格魅力,缺少表率作用;有的父母思想意识不对,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将来能赚到钱就能立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由于父母素质低,教育效果差,他们的孩子也容易成为后进生。【5】

2、父母外出务工,疏于管教

在农村,很多父母外出打工,使很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比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全、智力发育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等等。这

让很多留守儿童也成为了后进生。

3、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只关注学习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脱离了孩子的客观实际,这必然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甚至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这样的孩子体验不学习的喜悦,势必产生厌学心理,丧失自信。有的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不去在乎孩子内心的感受,这也容易让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平衡,人格不健全,从而演变成为后进生。

4、学习环境恶劣

有的父母经常在家里和朋友喝酒打牌,忘记了孩子正在学习。也有的父母天天吵架,甚至闹离婚,孩子没有一个温暖的加,没有安全感,从而导致孩子对爱的失落,对生活的失望,对学习的恐慌,这也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三)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真善美、假恶丑的颠倒,是非的混淆,使孩子缺乏辨识能力。电视上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书摊上一些不良的书籍,更是无时不在的侵蚀和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不良风气正腐蚀者小学生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小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吃苦的精神,学习也没自觉性,全凭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另外,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这也容易形成后进生。【6】

二、转化对策

(一)学校教育的方式转化后进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种创造。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迅速,并充满自信。”要转化后进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1、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7】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8】可见德育教育是学校不可缺少的工作。要真正落实德育,其工作者须以健全人格的塑造为己任,做扎实的工作,为教育对象奠定为人的根本,使之具有安身立命的前提,同时还应将道德动机和学习动机的激发,道德践行和实际能力的培养等环节结合起来,使“道”与“技”相互支持,相得益彰,避免片面和虚幻的道德人格的发生。【9】

2、理性善待后进生,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打交道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道德败坏;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的确,教育最要的是把真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生命负责。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生态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而不是过于片面或感情用事。【10】 俗话说:“出水的荷花有高有低”,“人的五指不一样齐”。后进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道德行为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不能戴有色眼镜,认为后进生一无是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固有本质,而这种本质潜能必然现实化。也就是说,即使很差的学生也有好的“微量元素”,是可以被转化的。

总之,对后进生不是厌弃而是教育,不是疏远而是亲近,不是怀疑而是信任,不是怨恨而是关心,不是讽刺训斥而是热心帮助。人非草木,岂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然,以情感人是不能代替以理服人的,但是对后进生来说,首先要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11】

3、利用语文教学转化后进生

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除了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之外,还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的熏陶、个性的陶冶,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12】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具有的综合性知识的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意志品格。使学生通过有关课文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懂得做人的道理。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通向素质教育的一座桥梁。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实践证明,改变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阅读,“让这些儿童的大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十分重要的条件”,【13】这足以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作为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批注式阅读”,它是一种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后进生阅读,在激励后进生学好课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他们课外阅读的引导,并根据后进生的身心特点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后进生的课外阅读普遍面临书源枯竭,不知读什么书,怎样读以及没有兴趣读等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解决书源,树榜样好书共享,结合课文推荐书目,优秀生带读,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等途径来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使他们在阅读中思考,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1、反复教育,巩固习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不良习惯形成已久,积习难改。后进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依靠一两次的谈心、说服教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要冷静

分析、正确对待这种反复,不能斥之为屡教不改,不堪造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转变教育方式

1、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

正常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也是改变后进生的前提。家长必须有威信,家长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要做孩子的榜样,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提升自己。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是朋友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必然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只有这样的亲子关系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14】

2、做一个善于评价的家长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善于评价孩子的家长可以避免孩子进入无助的状态。父母应避免给孩子“贴标签”,避免用使人丧失信心的话来评价孩子。此外,父母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只看重结果,应注意采用个人标准而不是他人标准。

3、鼓励孩子的课外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许多家长会将他牢牢地“钉”在功课的学习上,完全剥夺了孩子开展“课外兴趣”的时间和权利。殊不知,鼓励孩子拓展课外兴趣,既可以使孩子多一条“成功之路”,多一个发挥才能的领域,同时也是父母“爱心”的体现。孩子会觉得尽管自己学习不好,但父母还支持自己的课外兴趣,表明父母还是爱他的,这无疑是对孩子的最大激励。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应该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为此,在后进生

转化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当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开展适当的家庭教育,并主动向教师反映子女在家的情况。这样,由于后进生得到双向疏导,进步较快。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功能,教育好后进生。如邀请社会各届人士到校进行专题教育,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对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实践亲身体验。在学校、家庭、社会所结成的教育网络中,后进生转化工作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15】

参考文献:

[1][6][7][9] 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79,279,133,137.[2][13] 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319,18 [3][4][5]梁应龙.农村小学学习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上一篇:教育技术中级培训课前测试题目及答案下一篇:跳蚤市场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