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教研活动有感心得

2024-07-22

市体育教研活动有感心得(精选6篇)

市体育教研活动有感心得 第1篇

市体育教研活动有感心得

2014年4月1日下午,南京市体育教师相聚在钓鱼台小学,开展了以“相聚钓小,武慧童心”为主题的体育教研活动。钓鱼台小学积极创造机会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感谢高朋老师、葛家寿老师、南京市教研员陆伟老师秦淮区体育教研员卫红老师全程参与此次活动,并给了许多建议与意见。

活动中,学校展示了特色大课间,学校自编的武术操吸纳了武术梅花桩的元素,同时与各种古诗和三字经相结合,形式新颖,特色彰显;素质训练中,运用梅花桩做了各项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心肺功能、力量、耐力、平衡性、协调性等,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受到与会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诸伟老师执教的《武术:梅花桩基本动作》研究课,以严谨而又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领略了到了武术的博大精深,对梅花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为今后的武术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雨萌老师的《曲线跑》研究课,将木桩设置为障碍进行曲线跑的教学,课堂轻松活泼,将木桩的功能进一步展示了出来。

交流课结束后,开展了专家研讨会,专家们注重对诸伟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讲解,各区体育老师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研讨气氛浓郁。不仅促进了体育教师的技能技巧,也增进了体育教师们的友谊。

为了迎接本次教研活动,高老师、陆老师、卫老师不畏艰辛,多次到钓鱼台小学进行指导,使得这次活动更加顺利的进行。

整个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各区的体育教师搭建了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使我们受益匪浅。

市体育教研活动有感心得 第2篇

突然的冷空气使我在今天出门时也没有多加衣服,因此在室外听课时身体一直在哆嗦,但也无法打消我的热情。今天的议程是,观摩课改实验课两节(民间游戏:跳橡皮筋;快乐的纸棒),然后评课,xx小学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教改经验,最后有苏州大市的教研员传达最前言的课改信息。

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比较重视观看今天的两节课,以及各位学科带头人的评课方式,因为下周的比赛也需要进行评课。下面是我在听完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xx小学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场地比较少,甚至是少的让人难以想象, 两千多位学生却只有一块篮球场那么大的活动场地。但是两位教师却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学校特有的体育活动。他们在教材的开发上动了不少脑筋,民间体育跳橡皮筋、玩纸、跳绳等等,开展的红红火火。今天的两节课就围绕了这些东西,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活跃,同样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

二、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精神饱满

从课堂中表现出的学生的精神面貌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很重视学生的队列练习,无论是课堂中的原地三面转法,还是原地踏步,齐步走,学生的动作到位,精神饱满,为我们展现了小解放军的风采。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驾御能力突出

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身体姿态,语言表达,还是教师的教学风度,都表现的非常的出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新颖的学习方法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热情

两节课中教师都引导学生采用新颖的学习方法,注重全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每一组里的学生都在为了小组的利益而刻苦练习。当小组比赛时,全场的加油声更是此起彼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完全激发。

五、寻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今天的两堂课好象缺少了课堂的真实性,有的练习好象就是留与形式上的需要,尽管这是一堂公开课,但还是需要最真实的课堂,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不会被抹杀。

市体育教研活动有感心得 第3篇

●策略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 合理选择情境素材;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 精心设计情境过程;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在有效教学情境下, 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 自发地产生“我想做些什么”的问题, 形成任务。

教学片断: (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 那你们喜欢哪些动画角色? (相机以网站的形式出示喜羊羊图片)

师:这里的图片都是关于喜羊羊的, 你们想不想欣赏欣赏? (学生上网自由欣赏)

教师断开网络, 学生不能浏览图片。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类似不能上网的情况, 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下载下来, 这样我们随时都能查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下载图片。 (教师演示, 学生看)

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的办法就是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本课教师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角色——“喜羊羊”引入课堂, 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刻, 教师采用“断网”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 生成将网上图片下载到电脑中保存的需求。值得肯定的是, 教师已经具有创设教学情境展开教学的新课程理念, 但还不够到位, 此情境与当前学习的主题存在一定的距离, 如果选择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 (任务) , 如卡通图片展、美化微机室等主题作为学习的主题任务, 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效果可能会更好。

因此, 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策略二: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 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学任务, 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要做到收放自如、价值引领。

教学片断: (新建文件夹)

师:图片保存到哪里呢? (教师说明文件夹的意义, 引导学生利用文件夹分类管理下载的图片。)

教师演示操作步骤, 并说明文件夹取名和改名的规则。

布置任务:自己新建几个分别存放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文件夹。

任务设计时选取有效的、有意义的素材, 对于学生能否积极完成任务有很大关系。显然, 在此处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任务的操作性, 为了操练而操练, 学生只是完成老师要求的某项任务, 因此,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大打折扣。如果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将这个任务更童趣化:“大家在各自的电脑中为下载的图片‘安个家’, 你们会吗?”毫无疑问, 有效的任务设计能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自主地投入到任务之中,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点:1.“任务”要有趣味性。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 以达到教学任务。“任务”要有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一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 并适当引导提示, 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任务”要有合作性。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 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任务”要有生活性。“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任务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体现教育教学理念, 使之科学化合理化, 同时还要增加学生执行任务的趣味性, 体现教学任务设计的艺术性, 积极为学生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条件。

●策略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空间,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学片断: (搜索引擎)

师:同学们想找更多的图片吗?请打开桌面上的IE浏览器, 在地址栏中输入:www.baidu.com, 打开百度搜索网站。观察一下这个搜索引擎有哪些组成部分。 (教师详细介绍网站主页的组成)

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反馈:集体讨论共性问题——“文件保存对话框”的操作方式。

学生再次操作。

学会运用搜索引擎从网上寻找需要的资料是本课的重点, 而“文件保存对话框”的操作又是这个环节的难点。教师意识到此处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绝好时机, 因此, 教学方法选择了“提出任务—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操作”的教学模式。细细品味, 这一揉合了“探究式”特征的教学模式仍带有很浓的培训式味道。比如, 主页的组成, 可以在学生自己操作过程中, 采用“顺藤摸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理解并解释清楚, 这里变成了一家言, 偶尔穿插学生的回答。综观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此类模式占据了很大阵地, 显而易见:“时间少”、“效率高”、“效果好”, 却禁锢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教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Web Ques教学法等等。任何一种有效的教法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 特别是激发自主的学习, 否则这一教法就成为形式的、虚空的。

首先, 在选择教法之前, 要钻研教材, 掌握教材的特点。因为即使在同一学科中, 各部分的教材内容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 往往有难有易、有深有浅, 这就必须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来选择。一般来说, 年级越低, 在一节课中越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 长时间地运用一种方法, 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退, 降低学习效果。同时, 在选择教法时还要考虑到各个班级的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班级特点不同, 学生个性不同, 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就要有所不同。

第三,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还要考虑到教师自己的特点。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并不排斥教师的创造性, 而是以教师的创造性为先决条件的。教师应凭借自己的长处, 更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 常常有几种教学方法同时交替使用, 以其中一、两个方法为主。我们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 要注意各种教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这样做, 不仅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以使学生以各种记忆方式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信息社会里, 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 无论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在学校学完。所以, 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 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 这就是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才能在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情况下, 继续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1.有效使用教材

小学生信息技术课本讲解的内容大多是操作方法, 理论知识相对较少, 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其特点, 认真做好启发、引导, 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 避免直接给予式的讲解。课前, 教师安排好学生做好预习;课上,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学。

2.建立教学平台

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教学指导、作品发布、教学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 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 如我校开通的学科网站——“琴堂棋社” (http://qishe.yxjtxx.cn) , 即可用于平时的象棋课堂教学, 也可用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自学。使用网络平台, 学生能自如地下载学习资源、开展网上交流、接受在线指导、发表学生作品……

教学平台的建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延伸到了课堂以外, 在空间上延伸到了家庭, 学习内容增加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增进了交流, 学生学习更加方便, 学习兴致更加高涨。网络教学平台的创设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学会协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 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 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 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 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 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学生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 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 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任务, 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 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更能促进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市体育教研活动有感心得 第4篇

关键词:城市;体育人口;社会阶层;活动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185-03

A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Sports Population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n three cities including Hangzhou, Ningbo, Wenzhou

TANG Guo-jie

(College of Sports and Health,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36, Zhejiang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the documentation, surveys and statistics,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lass structure of sports population in Hangzhou, Ningbo, Wenzhou, and reveals the time, space, human environment and main ite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class of the sports population. The results provides a reference that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assess objectively the popular degree of spor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city; sports population; social stratum; activities characteristics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层标准以杭州、宁波、温州三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考虑到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分层,本次调查包括学生和离退休群体。研究对象的分层标准是借鉴学者李强(2004年)所提出的中国大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量表[1],即从家庭人均收入、教育程度、职业三个纬度为指标,按得分情况将研究对象分成社会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和下层。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了关于体育人口、社会结构分层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近50余篇,确定本研究的论域及所要依托的理论。

1.2.2问卷调查法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关于城市居民的基本情况,是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等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五种社会等级序位”[2]的理论成果进行设计的,主要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3个纬度;第二部分关于体育活动动机,主要包括强身键体、缓解压力、丰富生活、审美、改善人际、培养意志6个纬度;第三部分关于体育活动状况,主要包括每周活动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强度、主要运动项目、人际环境、空间环境、时间段等7个纬度。问卷的效度经过17位专家检验一致认为有效,问卷的信度通过重复测量的方法检验,可靠性系数为玶=0.883(p<0.01)。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10月至2007年12月对杭州、宁波、温州城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2 569份,回收率85.63%,其中有效问卷问卷2 400份,有效率93.42%。

1.2.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城市社会体育人口的阶层结构特征┆体育人口是指每周参加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20 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的主观运动强度中等以上的社会群体[3]。由表1可知,在总体上,本次调查所得的体育人口数与社会人口总数的百分比32.58%,这个数据低于2006年三城市统计年鉴中所公布的数据,这主要与该次调查只考察在职居民(不包括学生群体和离退休群体)有关。各阶层体育人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体育人口百分比在阶层纬度上的变动趋势表现为随着阶层上升而递增。

从表1中还可以发现,杭州、宁波、温州三城市居民体育人口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占50.77%,女49.23%,男/女10311%与中国现阶段总人口性别比103.34%[4]相比,基本持平,与中国总体育人口性别比179.14%[4]相比,低于7603%,说明城市在职居民中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基本处于均等。城市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的另一个特征,各阶层体育人口的性别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社会上层126.56为最高,下层8824为最低,通过比较各阶层体育人口性别比例的数据发现,体育人口的男女比例是随着阶层而下降。

2.2城市各社会阶层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动机┆表2表明:1) 强身键体是城市各阶层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首位动机,这表明各阶层居民对体育的强身键体这一本质功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2) 在体育活动动机的其他纬度上,城市各阶层体育人口动机趋向多元化的格局,但多元化程度存在着阶层之间的差异性;3) 动机的各项选择率在阶层纬度上的变动特征为在动机的强身键体纬度上,其选择率随着阶层上升而下降;在缓解压力、丰富生活这二个纬度上,其选择率随着阶层上升而上升;在动机的改善人际上,其选择率阶层纬度上变动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而审美和培养意志这两项内容的选择率在阶层纬度上的起伏并无规律可循。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作出一个基本推论:城市不同阶层体育人口活动动机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即阶层越高多元化程度越强。

2.3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的基本特征

2.3.1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参与主要项目及其变动趋势表3表明:步行健身跑是各阶层体育人口活动的首选项目,但这一项目参与率是随着阶层上升而出现下降的趋势;羽毛球是五阶层体育人口活动的次主要项目,其参与率在阶层纬度上的变动是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乒乓球也是各阶层体育人口活动的主要项目,但选择率在阶层中的排序有一定的差异,下层为第三位,中下层是第五位,中层、中上层和上层是第四位;游泳是中层、中上层和上层体育人口活动的第三位项目;消费休闲类项目中的网球是中上层和上层人群的主要活动项目(排序第五位),台球已成为中下层和中层人群的主要活动项目。

在进一步考察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具体项目变动趋势时,则依托项群理论对调查项目进行归类,进而描述各类项目在阶层纬度上的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舞蹈健美类项目以阶层为自变量各自的参与率变动趋势各不相同。体育舞蹈和瑜加这两个项目总体上随着阶层层级上升而增加,而健美操总体上则随着阶层层级的升高而呈下降态势;图2表明,在五项球类项目羽毛球参与率最高,乒乓球第二、三大球项目参与率为最低;虽然羽毛球项目参与率最高,但随着阶层层级上升其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如图3所示,各阶层居民体育消费休闲类项目参与率较低。同属消费休闲类项目在阶层纬度上的变动趋势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网球、高尔夫和保玲球等高消费休闲类项目中它们的参与率随着阶层层级的上升而增加,其中网球、高尔夫这两个项目在下层和中下层居民中几乎为零,在台球项目上则随着阶层层级的升高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图4可以看出:步行、健身跑项目选择率较高,说明这一项目随着阶层层级升高而出现下降趋势,在武术项目上参与率则较低,而且曲线比较平缓;图5所示,游泳项目在下层和中下层居民中参与率较低而在中层、中上层和上层人群中的参与率却较高,说明游泳项目参与率随着阶层的上升而增加。

由此可见,简单易行又有较高健身价值的项目受到各阶层人群的青睐,说明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对健身项目工效性的追求已经充分凸现。羽毛球和乒乓球的趣味性、灵活性、普及性是城市各阶层体育锻炼的重要传统项目。消费休闲类项目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锻炼的主要内容,但各个阶层人群对消费休闲的具体项目参与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高消费项目中的网球在高阶层人群中有较好的开展,而低阶层人群对台球参与率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外,与他们所拥有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有关,也与各阶层人群对生命质量、身份符号等的追求有关。

2.3.2 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参与的主要人际环境及其变动特征表4表明:1) 个人、家人亲属、和朋友一起是各阶层体育人口活动参与的主要人际环境,其中个人形式在下层和中下层体育人口中列居首位,家人、亲属形式是中层体育人口活动人际环境的首选,朋友形式是中上层和上层体育人口活动的首要人际环境;2) 体育俱乐部是上层体育人口活动的主要人际环境;3) 单位组织形式选择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人们对单位概念的弱化;4) 在下层和中下层体育人口活动中社区组织形式也有一定选择率,说明处于低阶层居民由于缺乏经济收入和组织资源,他们渴望通过社区组织达到应有的体育活动目的;5) 个人形式选择率随着阶层上升呈下降趋势,朋友形式、单位组织形式、体育俱乐部形式随着阶层上升呈上升态势;家人亲属形式在阶层纬度上的变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3.3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的时间段及其变动特征由表5可知,城市各阶层体育人口活动的时间段较为一致,早晨、晚上是活动的主要时段,其中社会上层、中上层、中层体育人口活动时间段选择率最高,其次是早晨,而中下层和下层则以早晨时间段为首选,第二位是晚上。在早晨时间段上的选择率是随着阶层的上升而出现了下降趋势,在晚上时间段的选择率是随着阶层上升而上升,其他时间段选择率均较低,并在阶层纬度上的变动无规律性。

2.3.4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的主要空间环境及其变动特征表6表明:1) 居住小区、公园广场和免费公共体育场所是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共同的主要空间环境,但在选择率及排序上存在着阶层差异,它们选择率在阶层纬度上的比较发现,居住小区选择率随着阶层上升而呈下降态势;公共免费场所选择率先呈现随着阶层上升而上升,后成平缓态势;公园广场选择率先呈上升后成下降趋势;2) 单位体育场地设施除下层外,成为其他四个阶层体育人口活动的共同空间环境,但各个阶层选择率和排序存在着较大差异,单位场地设施选择率在阶层纬度上的变动特征是随着阶层上升而上升;3) 收费体育场馆也是社会中层、中上层和上层体育人口活动主要场所之一,从选择率和排序中可知,选择收费场所进行活动的人群随着阶层上升而上升。

3结论

1) 城市体育人口具有阶层分化特征,体育人口数存在着明显的阶层差异,并呈现出随着阶层上升而递增的趋势,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存在着阶层差异,男女比例随着阶层上升而上升的态势。2) 城市各阶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动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特性,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强身键体是城市各阶层体育人口参与运动的首位动机;差异特性表现在体育人口动机的多元化程度存在阶层差异,即阶层越高活动动机的多元化程度越强。3) 城市各阶层体育人口活动既有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特征,共同特征表现在各阶层主要活动项目以健身性、普及性的运动项目为主,在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上以非组织形式为主,在活动的时间段选择上以早晨和晚上为主,在选择体育活动空间环境上以免费的、便利性场所为主;差异性特征主要体现高阶层体育人口活动在高消费的娱乐性体育项目和收费场地的选择上明显较高,在选择体育俱乐部、与朋友、单位组织等形式进行活动的要明显高于低阶层,其选择率随着阶层的上升而上升。

参考文献:

[1] 李强.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212-214.

[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6-20.

[3] 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6.

[4] 陈钧.北京市体育人口现状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5] 吕树庭.社会结构分层视野下的体育大众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

[6] 黄迎乒.河南省城市社会体育人口阶层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

市“阅读教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第5篇

9月24日,又来参加“阅读教学”教研活动,记忆中,这是第三次有关“阅读教学”的教研活动了,来授课的人也是越来越有来头,从普通老师到特级教师,对于来听课和学习的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

这三节课的共同点是:

一、基本上都落实了学讲计划的精神,先学后教,给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学生的自学、互学,教学的痕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退到了后面,给足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主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有重点突出,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深刻,有新意,教学程序设计巧妙,环环相扣,条理清晰。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教师指导到位。

三、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在上课前都注重课堂管理,采用交谈,夸赞、鼓励性的话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亲切柔和,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及时中肯。

这三节课体现了三种不同的风格:

第一节宋颖老师执教的《桂花雨》,就如宋老师给人的春风化雨般的感觉一样,温柔舒适,亲切柔和,真有如沐春风般的感觉。尤其是指导朗读很有特色,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指导朗读赞美桂花之香时,创设了四种情景让学生读,当桂花落在额头、鼻尖、衣袖、全身不同的情况下对桂花的赞美。再如理解“缠”时,又创设了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缠”着妈妈问啥时摇桂花的情景,让学生朗读体会。最动情的地方是配乐朗读和电影般的情景再现似回读。宋老师选的配乐曲温婉动听,听了确实令人动情,加之宋老师高超的朗诵水平,确实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到了怀念故乡之情。宋老师还联系了最后一句中怀念儿时摇桂花的情景,运用配乐的方式回读文章的第三节摇桂花的句子,再现了这一情景,真如电影回放一样,听这节课令人很感动。

第二节是张赛清老师执教的绘本课《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很干净利索,没有过多嗦语言,点拨适处、适时、适度。她执教的对象时六年级的学生,因为是借班上课,一开始学生是原生态的,貌似“不太配合”,但是张老师都能灵活应对。我感觉张老师这节课的目标指向是两个,一是理解故事的内涵,要有爱,生活才有意义。而是学写这个故事的结构,创造新的故事。我感觉张老师的设计很巧妙,她的步骤大概是这样的:1、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有过一百万个主人,猫死后,主人痛苦,猫却没哭,为什么?2、你在想象他会遇到什么的主人,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仿照格式编写故事。(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初步认识到猫不喜欢这些生活。)3、猫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环节又让学生发挥想象,多数学生描述的是自由的生活)4、猫确实是自由了,他称为了一只野猫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读绘本。5、猫为什么又想呆着小白猫身边了,不想自由了?他其实想要的真正的.生活是什么?6、介绍作者,理解作者的“小白猫”的象征意义。(张老师在这里把“白猫”的象征意义一点一点扩大,又一点点收回到三句话。(我感觉还可以收的更小,就是“追求”.)从教学步骤和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教师无需多言,适可而止地点拨,一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完成教学目标了,这就很成功了。

第三节课是邳州的名师宋飞老师执教的《大禹治水》。这一课可以说是大家手笔,大家风范。课型的定位是群文共读课。课文是二年级学过的,但执教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宋老师的大气磅薄在于不但融汇了诸如文言文音韵、汉字的字义解读、神话故事的叙事模式等知识,而且她在授课时语言抑扬顿挫,激情澎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故事传达的“英雄”精神,这一节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份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餐。宋老师设计的巧妙,场面宏大,因为穿插了太多的内容,让人听了有点找不到重点,但我感觉这也许就是亮点,因为,这是“群文”赏读,总有一点能让你收获。

市体育教研活动有感心得 第6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丹桂飘香。新区体育活动中心奠基仪式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我市社会文化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新区开发建设进程中令人欢欣鼓舞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向新区体育活动中心的奠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出席奠基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向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投资建设新区体育活动中心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区体育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2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3万人体育场和3千人体育馆,2007年底竣工。建设新区体育活动中心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决定,推进**海洋文化建设,打造海洋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改变目前大型体育设施不足、体育训练基地缺乏现状,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满足群众性体育运动需要的一项实事工程。这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区体育活动中心,是我市凝聚各方力量,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的又一成功典范;建成后的新区体育活动中心必将成为展现新区城市魅力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对于加快完善新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人气、繁荣城市经济都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好范文版权所有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自8月23日新区体育活动中心投资项目签约以来,市城建委、新区管委会、体育局、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和****集团有限公司等建设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工程的如期开工。希望有关单位今后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各施工、设计、监理单位一定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确保工程高质量如期完成。

上一篇:新建机构工作方案下一篇:《标点符号不能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