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

2024-07-31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精选6篇)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 第1篇

摘要:公共管理硕士 (MPA) 专业学位论文是MPA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现, 研究方法是权衡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构建研究类型、研究策略和研究技术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 对六届86篇全国优秀MPA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 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是MPA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从趋势上看, 混合研究日益增长, 一手资料收集逐渐上升, 二手资料利用逐渐下降, 高层次的统计分析日趋增多。进一步提升MPA论文质量, 需要加大对研究方法的课程教育, 增强研究方法使用的规范性。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 第2篇

《狂人日记》狂人的形象(已考)《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

3、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4、“零余者”

5、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已考)

6、闻一多“三美”

7、郭沫若《女神》

8、《田汉》戏剧的艺术特色

9、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已考)10《子夜》吴荪甫的艺术形象(已考)

老舍《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祥子”的艺术形象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 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已考)

《边城》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其中《日出》中陈白露的艺术形象已经考过 钱钟书的《围成》

老舍《四世同堂》艺术成就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已考)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庄子、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汉赋的特点

建安风骨和建安七子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与思想内容 谢灵运的山水诗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边塞诗人

李白 杜甫 韩愈 柳宗元 白居易杜牧 李商隐

唐传奇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庄子、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汉赋的特点

建安风骨和建安七子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与思想内容 谢灵运的山水诗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边塞诗人

李白 杜甫 韩愈 柳宗元 白居易杜牧 李商隐

唐传奇 辛弃疾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 第3篇

●招生领域

主要招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和兽医专业硕士, 其中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主要招生领域为: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资源利用、作物、养殖、草业、园艺、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信息化、植物保护、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机械化等。

●报考条件

1、当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 (一般应有学士学位证) 。

2、中央党校或其他地方干部管理学院等毕业生需经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确认后, 符合规定者方可报考。

3、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 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或公司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盖上公章。

●报名的时间和方式

1、报名时间:2011年7月初, 截止日期一般为2011年7月中旬 (具体可来电咨询) 。

2、报名方式:登录教育部学位中心网站www.cdgdc.edu.cn或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网站www.gscaas.net.cn进行网上报名, 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 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

网上报名成功后, 考生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 到指定的现场报名点照像, 确认报名信息。并提供相关材料证明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的条件, 经确认点工作人员审验合格后, 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 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

●资格审查

考生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 填写推荐意见, 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 携资格审查表原件、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A4) 各一份, 交报名点 (教学点) 。

●报名地点

成都市体育场路2号西星大厦7楼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科技服务部

●报名及咨询联系人

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邮编:610015

联系人:王老师杨老师周老师龚老师

咨询电话:028~86617113 8662351066510605

传真:028~66510605

网址:www.cdaas.com www.cdstsc.org.cn

E-mail:cdnykj@126.com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咨询电话:010-8210660268918216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浅析 第4篇

【关键词】翻译硕士 教学 市场实践 类别专业化

翻译硕士专业通常被称为MTI专业,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适应日渐融合的“地球村”而专门设立的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而设立的学科。2007年首次在15所大学设立此学科,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超过200所大学拥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试点。而学习这一专业的人员则被称为“实践型翻译硕士”。中国与世界的接轨,对翻译实践来说是把双刃剑,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试点的增多对热爱翻译的人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目前在各个学校,翻译硕士接受到的教育并不统一,学校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各有千秋,但同时也造成了市场上翻译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若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选择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实践型翻译硕士这一专业,则更是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不利。

一、翻译硕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相对较新,其实践型的性质与以往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以及中外文学对比等学术型研究有着根本上的差异,导致翻译硕士的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此专业得不到实践型人才该有的培养方式。

在以往语言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中,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最为相近的是翻译学硕士。在很多MTI教学试点则存在着这种问题:翻译学硕士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两种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操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清晰和完善。一些高校在MTI教学中仍然沿袭传统的学术型翻译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造成MTI人才培养和翻译市场需求脱节,MTI教育远未达到职业翻译教育的目标。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翻译硕士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实践问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是以后直接进入市场工作的实践型人才,而翻译学硕士则以研究为主要任务,也可以为以后培养这方面的博士研究生人才打下基础。

二、翻译硕士的实践教学

对于实践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让他们走到实践中去,执行“双课堂”、“双导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充分接触走向职场后将要接触的工作和模式。

1.翻译硕士教学与职业相结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些翻译人才会成为不同语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项目的衔接者,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翻译技能。新时期,需要翻译教育与时俱进,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契合点,使翻译理论研究走出象牙塔,更多地考虑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更多地为社会,为翻译事业的发展服务。翻译硕士教学不仅要与翻译产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更加优秀的市场上所需要的实践型翻译人才,还要在教学方法中与市场的发展同步。比如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要求翻译人才要熟练市场上常用的翻译软件;再如随着翻译公司的蓬勃发展,项目合作也逐渐成为翻译实践的大趋势,一份翻译由多位译员合作完成,这就需要翻译人才需要有的合作精神,因为在翻译中会出现我们下文将会提到的“术语统一”的问题。

2.翻译硕士教学与术语统一问题。在翻译硕士的教学中对学生强调术语的统一问题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术语上的误解会导致合同的作废,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难看出,术语标准化是科技社会化和网络技术普及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高科技贸易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虽然翻译界不能单独完成术语的统一,而是需要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但在翻译硕士的教学中应强调这一点,为翻译人才以后的实践工作做准备。

3.翻译教学“专业化”。目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教学方面仍然是综合型,很多学校在教学中所用资料是文学方面的材料,而翻译硕士参与工作后所接触的翻译文本大多属于科技类文本,课堂上没有参与过科技文本的实践翻译,面对工作时会非常棘手。因此,应发挥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通过跨学科合作等进一步丰富MTI方向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向经贸金融、法律法规、医疗卫生、对外宣传、信息传播、工程技术、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翻译纵深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翻译硕士教学与翻译人才的未来连接起来。

三、结语

对于实践型翻译硕士的教学应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践中的联系,保持与市场的发展共同进步,避免模糊翻译学硕士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之间的差别,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翻译教育[J].中国翻译,2012,(4): 14.

[2]黄友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J].中国翻译, 2010,(1):50.

[3]吴启金.翻译教育要进一步与市场需求相衔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7.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 第5篇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多元主体投入、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加强校企协同,构建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实行课程教学、实践训练、论文就业的三段式培养,使学生得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递进式提高。具体来说,第一阶段(入学当年9月至第二年4月)在学校进行1.5学期的课程学习;第二阶段(第二年5月至第三年9月)在企业进行1年以上的工程实践训练;第三阶段(第三年10月至第四年6月)进行论文研究。三个阶段互相衔接、各有侧重,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设计学习路线,如:在工程训练阶段,可以选择去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践基地或是与导师科研项目相关的其它企业;在论文研究阶段,可以自主选择返回学校或者继续留在企业进行论文研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始终将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主体,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学位论文的设计指导,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资格认证培训。

――面向工程实际,构建三大实践培养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式教育,让学生在课中学、赛中学、做中学。一是建立基于工程实践的教学体系。由学校导师与企业专家、现场导师共同研讨确定学习课程,形成“基础理论+多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增设《化工过程模拟》等实践类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开展案例教学和前沿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二是构建多样化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了覆盖所有专业硕士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外企业建立了10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与新疆克拉玛依市和当地7家企业成立了工程师学院。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涵盖工程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等各种类型的实践课题,很多是生产中面临的“急、重、难、新”问题。三是打造综合性实践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举办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SPE知识竞赛等一批品牌性竞赛活动,将“学、赛、研”有机结合,形成了集应用、创新、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创新平台。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 第6篇

宋远方:您好。

主持人:首先请宋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人民大学院校基本情况以及硕士的培养情况。

宋远方:各位网友大家好,受中国教育在线网的邀请,我们做关于人民大学专业硕士招生和人民大学总体情况的介绍。

人民大学大家都知道是全国非常著名的人文社科类大学。人民大学起自于抗日风火的年代,1937年。建校以后,在1950年的时候,中央人民政府重新命名为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在人文社科方面有非常深厚的底蕴,很多学科是建国以后人民大学的首创,类似于现代管理,对于国内经济贸易金融等这些体系的建立,都是人民大学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开的先河。

目前有22所专业学院,14个跨学院的研究机构,另外还设立了体育部、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国际学院和深圳研究院一些学院。学校设有学士学位6,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硕士学位的学科点168个,另外还有博士学位学科点104个。应该说在人文社科这方面,在中国的大学里是名列前茅,首屈一指的。

每年我们在重点学科的评比当中,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每个大学的专业设立硕士点以后,还有一个重点学科的评比,这方面人民大学也都是名列前茅的。

另外人民大学在师资方面,刚才我们说了,在人文社科有非常强大的专业能力,所以最重要的表现在师资方面。师资方面有很多在人文社科类具有很深造诣的教授。这些教授最大突出的特点就是跟中国非常深厚的,历史悠长人文的背景有密切的结合。所以不管什么专业,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所以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是中国问题,所以一般来说,人民大学教授对于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渊源都有深厚的了解。我们又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所以还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在这方面人民大学的教授,应该说能够非常好的结合国际视野,同时立足本土,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我想这是人民大学教育的特色。

当然刚才主持人说了,确实以后专业学位的教育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在这方面人民大学有很深厚的底蕴,我们也欢迎考生报考人民大学。

主持人:刚才宋老师介绍的非常详细,我们人民大学专业学位的招生类别和专业主要有哪些呢?

宋远方:人民大学的专业硕士招生,目前有19个。比较老牌的,专业学位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大家对硕士的概念,传统的观念理解,我们去一个大学看招生目录的时候看硕士,当年我们称之为叫做理论,或者从学科的角度来划分的。现在跟国际接轨以后,现在教育部要做的事情,就是大力推广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很多人比较熟悉了,像MBA、MPACC、MPA,还有法学硕士等等这些已经很大众化的概念,只不过过去大家直接说MPA、MBA这些概念,其实这些在中国已经运行的非常成熟的专业学位,像有的已经有近20年非常成熟的专业学位。像我们人民大学,在刚才提到的老的专业学位,应该说办的很成功的,像MBA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在法学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MPA也是。

在整个国际化的背景下,强调应用,强调实践的,现在新增的项目,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这些,我们人民大学目前有19个,不一一列举出来了,大家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上去看,很容易查到。这19个里有的是老的,有的是新增的。刚才老的说过了,还有新增的一些。这些跟原来的不同的侧重点,强调的是从就业,从深入实践,能够马上尽快的进入社会,在专业领域里能够尽快的工作,这方面都是很有特色的。

主持人:人民大学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师资优势有哪些呢?

宋远方:专业硕士是这样的,刚才我们说了从理论方面的硕士和专业方面的硕士,差异在哪呢?按照早期我们的教育模式,上普通的硕士,我们叫普硕。普硕上完以后,应该接博士,重点重点做学术方面的研究。而专业硕士,像美国、欧洲国际上通用的习惯,就说我们在学完大学本科以后,因为你的知识构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缺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专业硕士,像会计这样的课程,更注重于应用和实战,这就是专业硕士按照专业划分的特色。

在这方面对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模式有新的,跟我们所说的硕士不一样的地方。教学首先要求老师不仅仅具有理论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一些案例,通过实际的参与,到其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在这个领域里,怎么样学习,学完以后有什么样的知识,然后接触实战,应用实战。

刚才我说了,人民大学,我们的教授本身就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的了解。当然对于现在中国国情的了解,这都是人民大学本身教授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专业硕士的教育,恰恰是需要这种理论与实战相结合。

同时跟我们走出去,走出课堂,不仅仅在课堂内进行教学,还有在专业硕士中提倡双导师制,除了我们教理论在校的老师之外,还有跟企业,或者说你是什么类型的专业,比如保险,就是保险专业的人士,既有理论又有实战的专业人士做我们的导师。还有像实验的基地,这些都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加以贯彻的。所以教师的环节,不是一个单一的环节,是一个系统的,应该说从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不同教师的组成,来构成我们的教学体系,所以这方面应该说人民大学很有特色。

主持人:刚才宋老师介绍了很多人民大学的情况,网友最关心的可能是录取问题了,2011年人民大学录取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宋远方:因为现在有的大学按照国际习惯考虑录报的情况,但是在国内用起来不是十分的恰当。因为有的时候,各个专业之间,有时候会有调剂,而且刚才主持人说到,教育部目前来说对于专业硕士,在今年是一个大力发展的一年,所以有些新增专业本身,考生并不是很了解,报考人数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不了解,所以考生没有去考。一些老的专业硕士,比较成熟的专业硕士,像MBA、MPA这些还比较有实际的意义。像有一些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大家不熟悉的情况下来讨论这个问题,不是十分的恰当。

今年大概有几千个专业硕士,比如说报名几人,录取多少人,这个数据还需要详细的查一下,可能是一千多人。这还需要查一下。

主持人:2012年的招生计划和政策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宋远方:也许我们采访时间稍微提前了一点,因为最后的录取还没有定,所以目前招生计划,按照每个大学目前的状况,像人民大学,明年的招生不会少于今年。但是具体的计划,因为今年最后有的专业还没有发,所以还是拟录取的过程,以后会有一个比较精确的数字,在人民大学的网站上都可以见到。跟考生说一个放心的问题,招生的数量不会减少,应该略有增加。主持人:人民大学在专业学位的培养上有什么特色呢?

宋远方:专业学位不是突然出现的模式,一个大学需要有特色,需要有一个很长的延续。我们讲到大学的特点,或者说某一个专业的特点,肯定跟这个大学的师资方面的沉淀,还有大学本身整体方面的文化和它的价值观,都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传承的过程。

MBA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如果我们再把西方MBA引入中国来看的话,应该有二十多年了。像人民大学最早引入MBA教育和国际结合的大学来说,这方面的沉淀是非常深的。专业学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本身有它自身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刚才说了它跟普硕有差异,普硕原则上我们可以从课堂到课堂,当然因为不同的专业不完全一样,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它如果从课堂到课堂,从理论到理论,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因为本质设计这些措施的初衷是跟博士相结合的。那么专业硕士本身需要一条龙的培养体系和模式,教师的体系需要做一个整体上的改变。

当然这方面,我们人民大学在MPA、MBA和法学硕士方面,目前都是教育部专业硕士重点,要做试点单位,三个项目是示范试点项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言而喻,这三个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其实是可以借鉴的。当然教育部作为试点项目,某种程度上,希望在所有的硕士中间进行推荐和借鉴。在人民大学有19个专业硕士,首先要学的就是这三个,我们已经很成功的做了一、二十年的专业硕士。

具体的一个是教学基地的建设,不管哪个专业硕士,既然需要从课堂上走大事件中,应该建教学基地,某个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基地,这个是有历史积淀的。你如果跟企业,跟社会,跟各种组织,不同专业硕士接触的社会组织部一样,会有不同的衔接。我想如果你原来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理论会非常的广。这是一个就是基地的建设。

第二,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有没有从社会上来的双导师,这也是一个特色,或者说也是需要加以建立的。我们这些老的专业,都实行了很长时间的双导师制,像MBA肯定有一些企业导师,法学方面肯定有法学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方面的结合。这都是很好的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专业的硕士可以参照这样的模式做这方面的工作,就说我们怎么样跟实战相结合,同时请来在这个领域中间,把保险的,把国际商务的,有没有这方面的官员,从业人员,高级的专业人士进行双导师制。因为我们在老的专业硕士里已经建成了一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行之有效的模式,所以其他的专业,在做这方面工作的时候,应该说水到渠成的事,这是我们人民大学专业硕士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人文底蕴。因为所有的专业,尤其是我们开设专业硕士,刚才说了我们人民大学最大的特点是人文社科类的大学,而我们19个专业硕士基本上集中在社科类,包括提到的工程硕士,对人文方面的学习,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地上,对中国的文化有没有深入的了解做事情是很困难的,而你如果仅仅就这个专业考虑专业的话,会造成毕业生视野比较狭窄。很多问题,尤其从专业硕士的角度来说,需要触类旁通。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所大学人文底蕴很厚的话,学科之间是可以交叉,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的。我们人民大学在整个大学范围内之间是可以互相借鉴,可以交叉听课,参加其他学院的实践活动。这是第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四个方面,国际视野。因为我们生活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所以如果你没有很广阔国际化的视野的话,立足于中国也做不好事情,因为你是要接触,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必然要跟国际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接触,因为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国际视野,有一种博大的胸怀,这点很重要。所以在这方面像我们老的专业,有很多课堂是跟国际接轨的,有的是把国际上的教授请过来,有的时候作为游学的方式与其他的大学进行交换,或者把一些课程放到外国的大学去,在这些方面,对于文化交流,视野的拓宽,实战的经验都有很好的帮助。

以上就是我们人民大学作为专业硕士方面的主要特点。

主持人:现在大家除了考虑学校的情况,更多的也会考虑就业情况,人民大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呢?

宋远方:这个问题分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我们学校针对就业做什么工作。第二方面,大家上一个大学以后,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身上都有大学的烙印,或者背着大学的品牌走向社会。我们这些老的专业来说,比如像MBA、法学、MPA这些,目前来说,就业一直不是问题。原来有这方面的工作,在学位读完以后,转换自己的职业,开辟一个新的人生职场,这方面做的很成功。我没有发现这些老的专业硕士在就业方面有什么样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就业有一个非常好的就业指导形式,有就业指导办公室进行就业的指导。比如说MBA,我们和企业家的结合,跟企业家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有专门的若干个企业家开企业家专场就业指导会,对学员都有很好的就业的引领,开拓了非常好的市场。这是学院对老专业做的工作。

刚才说了,人民大学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有自身的特色,这些市场都是相通的,而且人民大学本身作为人文社科类的大学,比如金融、经济、法律方面,社会上主流专业方面,都有很强大的校友团队和关系,应该说在就业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有很大的优势。这是从学校方面看到的。

就学生来说,我想通过我们前面说到的教育体系和培养体系,我们做完这些以后,如果跟着这个体系,实实在在的学下来的话,从你自身的素质上,从技能上,都应该有很大的提高,我想这些会帮助你更好的就业。

主持人:最后请宋老师给备考2012年的考生一些建议吧?

宋远方:好,对专业硕士选择的同学,对专业考试进行准备的同学来说,首先你得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你对专业的渴望和热情,可以化为非常好的动力。如果你完完全全为一个职务而考一个专业硕士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没有一个本源的动力,即使你考上了,在学习中也会有困难,另外即使学出来的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因为你不热爱这个专业,所以在工作中也很难优秀,这是第一个跟大家所提出的。

第二,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目标。我们的人生很多情况下,由很多小目标构成的。考专业硕士本身是在你人生的旅途上一个新的阶段。如果你立志于考专业硕士的话,拿我们曾子说过的话“心诚之,„不远议”,就说你首先真的要考的话,真的是全力以赴,不能三心二意,不能说在考的过程中还左顾右盼。刚才说了,如果有你的源动力,就是非常热爱它,第二,就是要心诚,要有目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从锻炼自己的能力来说,还是,真正的改变人生的角度来说,真正的投入。只要你去努力,去耕耘,我觉得肯定会成功。这是我想从目标的角度说的。

第三,方法。大家要学习,学习必然是有方法和技巧的,这方面跟前面老的考生,还有包括能够搜集到的资料,还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因为我想很多考专业学位的考生,有一些是工作过的。既然在学习中,我认为学习方法不仅仅对学生,应该对所有的人伴随一生,会学习的人,掌握学习的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第三方面的情况。

这三方面如果大家都能做到的话,考一个专业硕士,实现人生一个小的节但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

上一篇: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议下一篇:绿化苗木栽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