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2024-08-05

鲁教因式分解教学设计(精选7篇)

鲁教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第1篇

第一章因式分解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4x2-12x+m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应为()

A.3                                         B.-3                                         C.3或-3                                         D.9

2.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x2+xy+y2                            B.x2-2x-1                            C.-x2-2x-1                            D.x2+4y2

3.已知多项式分解因式为,则的值为()

A.B.C.D.4.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B.C.D.5.若m>-1,则多项式m3-m2-m+1的值为()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6.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3)(a﹣3)=a2﹣9                                  B.x2+x﹣5=x(x+1)﹣5

C.x2+4x+4=(x+2)2                                          D.x2﹣4=(x﹣2)2

7.如果多项式x2﹣mx+6分解因式的结果是(x﹣3)(x+n),那么m,n的值分别是()

A.m=﹣2,n=5                    B.m=2,n=5                  C.m=5,n=﹣2                  D.m=﹣5,n=2

8.﹣(3x﹣1)(x+2y)是下列哪个多项式的分解结果()

A.3x2+6xy﹣x﹣2y           B.3x2﹣6xy+x﹣2y           C.x+2y+3x2+6xy           D.x+2y﹣3x2﹣6xy

9.不论a,b为何有理数,a2+b2﹣2a﹣4b+c的值总是非负数,则c的最小值是()

A.4                                       B.5                                       C.6                                       D.无法确定

10.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为分解因式的是()

A.m2﹣m﹣6=(m+2)(m﹣3)B.(m+2)(m﹣3)=m2﹣m﹣6

C.x2+8x﹣9=(x+3)(x﹣3)+8x                      D.x2+1=x(x+)

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

11.因式分解:a2﹣2a=​________

.12.因式分解:x2﹣1= ________.13.分解因式:9a﹣a3=________ .

14.分解因式:4x3﹣2x=________

15.分解因式:4ax2﹣ay2=________.

16.分解因式:a3﹣a=________.

17.已知a+b=3,ab=2,则a2b+ab2=________.

18.分解因式:xy4﹣6xy3+9xy2=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题;共42分)

19.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2x3+5x2﹣x+b有一个因式为x+2,求b的值.

20.分解2x4﹣3x3+mx2+7x+n,其中含因式(x+2)和(x﹣1),求m,n.

21.已知:a﹣b=﹣2015,ab=﹣,求a2b﹣ab2的值.

22.我们对多项式x²+x﹣6进行因式分解时,可以用特定系数法求解.例如,我们可以先设x2+x﹣6=(x+a)(x+b),显然这是一个恒等式.根据多项式乘法将等式右边展开有:x2+x﹣6=(x+a)(x+b)=x²+(a+b)x+ab

所以,根据等式两边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可得:a+b=1,ab=﹣6,解得a=3,b=﹣2或者a=﹣2,b=3.所以x2+x﹣6=(x+3)(x﹣2).当然这也说明多项式x2+x﹣6含有因式:x+3和x﹣2.

像上面这种通过利用恒等式的性质来求未知数的方法叫特定系数法.利用上述材料及示例解决以下问题.

(1)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x2+mx﹣15有一个因式为x﹣1,求m的值;

(2)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2x3+5x2﹣x+b有一个因式为x+2,求b的值.

24.(1)计算:(﹣a2)3b2+2a4b

(2)因式分解:3x﹣12x3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构成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4x2-12x+m2=(2x)2-2×2x×3+m2,∴m2=32=9,解得m=

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

2.【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解答】x2+2xy+y2=(x+y)2,x2-2x+1=(x-1)2;-x2-2x-1=-(x+1)2;x2+4xy+y2=(x+2y)2,故选C.

【分析】由于x2+2xy+y2=(x+y)2,x2-2x+1=(x-1)2,-x2-2x-1=-(x+1)2,x2+4xy+y2=(x+2y)2,则说明只有-x2-2x-1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本题考查了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a2±2ab+b2=(a±b)2

3.【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去括号可得。

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分解因式整式运算知识点的掌握,去括号整理化简即可。

4.【答案】D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别分解因式,从而可判断求解.

选项A、,故错误;

选项B、,故错误;

选项C、,故错误;

选项D、,故正确.故选D.

5.【答案】C

【考点】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应用,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

【解析】【解答】多项式m3-m2-m+1

=(m3-m2)-(m-1),=m2(m-1)-(m-1),=(m-1)(m2-1)

=(m-1)2(m+1),∵m>-1,∴(m-1)2≥0,m+1>0,∴m3-m2-m+1=(m-1)2(m+1)≥0.

选:C.

【分析】解此题时可把多项式m3-m2-m+1分解因式,根据分解的结果即可判断

6.【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a+3)(a﹣3)=a2﹣9是多项式乘法运算,故此选项错误;

B、x2+x﹣5=x(x+1)﹣5,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C、x2+4x+4=(x+2)2,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正确;

D、x2﹣4=(x﹣2)(x+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把多项式写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7.【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x2﹣mx+6=(x﹣3)(x+n)=x2+(n﹣3)x﹣3n,可得﹣m=n﹣3,﹣3n=6,解得:m=5,n=﹣2.

故选C

【分析】因式分解的结果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与n的值即可.

8.【答案】D

【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

【解析】【解答】解:3x2+6xy﹣x﹣2y=(3x﹣1)(x+2y),A错误;

3x2﹣6xy+x﹣2y=(3x﹣1)(x﹣2y),B错误;

x+2y+3x2+6xy=(3x+1)(x+2y),C错误;

x+2y﹣3x2﹣6xy=﹣(3x﹣1)(x+2y),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分组分解法把各个选项中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9.【答案】B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a2+b2﹣2a﹣4b+c=(a﹣1)2﹣1+(b﹣2)2﹣4+c=(a﹣1)2+(b﹣2)2+c﹣5≥0,∴c的最小值是5;

故选B.

【分析】先把给出的式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化成(a﹣1)2﹣1+(b﹣2)2﹣4+c≥,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求出c的最小值.

10.【答案】A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

【解析】【解答】解:A、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是因式分解,故正确;

B、是多项式乘法,故不符合;

C、右边不是积的形式,故不表示因式分解;

D、左边的多项式不能进行因式分解,故不符合;

故选A.二.填空题

11.【答案】a(a﹣2)

【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a2﹣2a=a(a﹣2).

故答案为:a(a﹣2).

【分析】先确定公因式是a,然后提取公因式即可.

12.【答案】(x+1)(x﹣1)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原式=(x+1)(x﹣1).

故答案为:(x+1)(x﹣1)

【分析】代数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13.【答案】a(3+a)(3﹣a)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

9a﹣a3,=“a”

(9﹣a2),=a(3+a)(3﹣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进行二次分解因式.

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

14.【答案】2x(2x2﹣1)

【考点】公因式

【解析】【解答】解:4x3﹣2x=2x(2x2﹣1).

故答案为:2x(2x2﹣1).

【分析】首直接提取公因式2x,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15.【答案】a(2x+y)(2x﹣y)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原式=a(4x2﹣y2)

=a(2x+y)(2x﹣y),故答案为:a(2x+y)(2x﹣y).

【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a,再利用平方差进行分解即可.

16.【答案】a(a+1)(a﹣1)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a3﹣a,=a(a2﹣1),=a(a+1)(a﹣1).

故答案为:a(a+1)(a﹣1).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

17.【答案】6

【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a+b=3,ab=2,∴a2b+ab2=ab(a+b)=6.

故答案为:6.

【分析】首先将原式提取公因式ab,进而分解因式求出即可.

18.【答案】xy2(y﹣3)2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原式=xy2(y2﹣6y+9)=xy2(y﹣3)2,故答案为:xy2(y﹣3)2

【分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三.解答题

19.【答案】解:∵x的多项式2x3+5x2﹣x+b分解因式后有一个因式是x+2,当x=﹣2时多项式的值为0,即16+20﹣2+b=0,解得:b=﹣34.

即b的值是﹣34.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于x的多项式2x3+5x2﹣x+b分解因式后有一个因式是x+2,所以当x=﹣2时多项式的值为0,由此得到关于b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b的值.

20.【答案】解:∵分解2x4﹣3x3+mx2+7x+n,其中含因式(x+2)和(x﹣1),∴x=1、x=﹣2肯定是关于x的方程2x4﹣3x2+mx2+7x+n=0的两个根,∴2-3+m+7+n=032-24+4m-14+n=0,解得:m=-103n=-83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多项式2x4﹣3x3+mx2+7x+n含有因式(x﹣1)和(x+2)”得到“x=1、x=﹣2肯定是关于x的方程2x4﹣3x3+mx2+7x+n=0的两个根”,所以将其分别代入该方程列出关于m、n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来求m、n的值.

21.【答案】解:∵a2b﹣ab2=ab(a﹣b),∴ab(a﹣b)=(﹣2015)×(﹣)=2016.

【考点】代数式求值,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分析】首先把代数式因式分解,再进一步代入求得数值即可.

22.【答案】解:(1)由题设知:x2+mx﹣15=(x﹣1)(x+n)=x2+(n﹣1)x﹣n,故m=n﹣1,﹣n=﹣15,解得n=15,m=14.

故m的值是14;

(2)由题设知:2x3+5x2﹣x+b=(x+2)(2x+t)(x+k)=2x3+(2k+t+4)x2+(4k+2t+kt)x+2kt,∴2k+t+4=5,4k+2t+kt=﹣1,2kt=b.

解得:k1=32,k2=﹣1.

∴t1=﹣2,t2=3.

∴b1=b2=2kt=﹣6.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多项式乘法将等式右边展开有:x2+mx﹣15=(x﹣1)(x+n)=x2+(n﹣1)x﹣n,所以,根据等式两边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可以求得m的值;

(2)解答思路同(1).

23.【答案】解:(1)证明:

z=3x(3y﹣x)﹣(4x﹣3y)(x+3y)

=9xy﹣3x2﹣(4x2+9xy﹣9y2)

=9xy﹣3x2﹣4x2﹣9xy+9y2

=﹣7x2+9y2

∵x是3的倍数时,∴z能被9整除.

(2)当y=x+1时,则z=﹣7x2+9(x+1)2

=2x2+18x+9

=2(x+92)2﹣632

∵2(x+98)2≥0

∴z的最小值是﹣63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利用整式的乘法计算方法计算,进一步合并求证得出答案即可;

(2)把y=x+1代入(1)中,整理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4.【答案】解:(1)原式=﹣a6b2+2a4b;

(2)原式=﹣3x(x2﹣1)=﹣3x(x+1)(x﹣1).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分析】(1)原式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学经验点滴 第2篇

解:设x2+6=y, 则

原式= (y+7x) (y+5x) +x2=y2+12xy+35x2+x2=y2+12xy+36x2= (y+6x) 2= (x2+6x+6) 2

例2分解因式 (x2+4x+8) 2+3x3+14x2+24x

解:设x2+4x+8=m则3x2+12x+24=3m, 所以:

原式=m2+3xm+2x2= (m+x) (m+2x

= (x2+4x+8+x) (x2+4x+8+2x) = (x2+5x+8) (x2+6x+8)

= (x+2) (x+4) (x2+5x+8)

解3分解因式 (a+1) 4+ (a+3) 4-272

解:设a+2=u, 则

原式= (u-1) 4+ (u+1) 4-272= (u2-2u+1) 2+ (u2+2u+1) 2-272

=[ (u2+1) -2u]2+[ (u2+1) +2u]2-272=2 (u2+1) 2+8u2-272

=2u4+12u2-270=2 (u2-9) (u2+15) =2 (u+3) (u-3) (u2+15

=2 (a+5) (a-1) (a2+4a+19)

例4分解因式2a2-3ab-2b2+5a+5b-3

解:原式=2a2+ (5-3b) a- (2b2-5b+3)

=2a2+ (5-3b) a- (b-1) (2b-3) = (a-2b+3) (2a+b-1)

例5因式分解x4+1997x2+1996x+1997

解:原式= (x4-x) + (1997x2+1997x+1997)

=x (x3-1) +1997 (x2+x+1) =x (x-1) (x2+x+1) +1997 (x2+x+1)

= (x2+x+1) (x2-x+1997)

例6因式分解a3b+ab+30b

解:原式=b (a3+a+30) =b[ (a3-9a) + (10a+30) ]

=b[ (a+3) (a-3) ·a+10 (a+3) ]=b (a+3) (a2-3a+10)

例7分解因式2b2c2+2c2a2+2a2b2-a4-b4-c4

解:原式=4a2b2- (a4+b4+c4+2a2b2-2b2c2-2c2a2)

=4a2b2- (a2+b2-c2) 2= (2ab+a2+b2-c2) (2ab-a2-b2+c2)

= (a+b+c) (a+b-c) (c+a-b) (c-a+b)

例8分解因式x5+x+1

解:原式=x5-x2+ (x2+x+1)

=x2 (x3-1) + (x2+x+1) = (x2+x+1) [x2 (x-1) +1]

= (x2+x+1) (x3-x2+1)

例9设x3+3x2-2xy-kx-4y可分解为一次与二次因式的积, 则k=。

解:∵x3+3x2-2xy-kx-4y= (x3+3x2-kx) -2y (x+2) =x (x2+3x-k) -2y (x+2)

∴欲使此式分解, 只须x2+3x-k中含有x+2因式

∴当x=-2时, x2+3x-k=0得k=-2

例10若a=19952+19952·19962+19962, 求证:a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证明:设1995=x, 则1996=x+1

∴a=x2+x2 (x+1) 2+ (x+1) 2

=[x2+ (x+1) 2-2x (x+1) ]+[x2 (x+1) 2+2x (x+1) ]

=1+x2 (x+1) 2+2x (x+1)

=[x (x+1) +1]2= (x2+x+1) 2

∴a= (19952+1996) 2, 故a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例11.分解因式a2+b2+c2+2ab+2bc+2ac

解:原式= (a2+b2+2ab) +2c (a+b) +c2

= (a+b) 2+2 (a+b) ·c+c2= (a+b+c) 2

例12.分解因式a2+ (a+1) 2+ (a2+a) 2

解:原式=a2+a2+2a+1+ (a2+a) 2= (a2+a) 2+2 (a2+a) +1

= (a2+a+1) 2

例13:请看下列事实:11-2=32;1111-22=332;111111-222=3332;

11111111-2222=33332, 依次推下去,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吕送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1, (54) .

[2]邱海健.浅谈中职数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成功 (教育) , 2009, (6) .

[3]麦景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农家科技, 2011, (4) .

[4]杨英, 张百平“.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点滴体会[J].吉林教育, 2002, (5) .

[5]杨春.运用多媒体训练发散思维[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1) .

[6]柏纪锋“.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1, (14) .

[7]刘树国.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学版) , 2006, (7) .

“城市体系”教学设计(鲁教版) 第3篇

本节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本章内容讨论城市和城市化问题,第一节是基础知识,介绍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分析城市与其它地理事物及城市与城市间的关系问题,第三节深入城市内部,从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课时主要介绍不同规模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教材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差异,再到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最终到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分析,从理论到实践,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不同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都有感性认识,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这个内容把握较好,城市地域结构问题可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会意识到,原来看上去很生活化、不规则的城市分布还蕴涵着这么多道理。生活在乡村的学生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比较陌生,但是能够读高中的学生一般都会经历过至少县城的生活,所以对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依据,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运用图像合作探究不同城市等级服务功能的嵌套理论;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以某一地区城市体系为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各等级城市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在一个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服从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难点:中心地理论。

五、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是从地理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课标没有把“中心地理论”一词放在标准中,但对高中学生来说,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手段。难度不要加大,要具体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或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帮助理解这一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学习范围扩大到某区域内的城市布局上,引导学生应用这些理论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设计本课时,尽可能举一些身边案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问题探究法来设计本节内容。

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情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设计问题情境—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子探究性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总结—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问题情景的设计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利于学习并重点掌握和难点突破。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课题研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从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到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都紧扣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遵循创设问题情境—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子探究性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总结—解决问题的路径完成教学目标,按照感性认知城市体系—理性分析城市体系—得出城市体系理论—应用城市体系理论—完善城市体系理论的学习线索,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理论认知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习兴趣。对于复杂的中心地理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模式化研究,化繁为简,巧妙得出结论,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于接受,也展示了较高的教育智慧。最后的课堂升华,通过引用卢梭的名言,结合本节内容,提升了本节课的文化品位。(山东省泰安市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 苏延欣)

一、课标要求

本节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本章内容讨论城市和城市化问题,第一节是基础知识,介绍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分析城市与其它地理事物及城市与城市间的关系问题,第三节深入城市内部,从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课时主要介绍不同规模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教材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差异,再到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最终到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分析,从理论到实践,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不同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都有感性认识,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这个内容把握较好,城市地域结构问题可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会意识到,原来看上去很生活化、不规则的城市分布还蕴涵着这么多道理。生活在乡村的学生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比较陌生,但是能够读高中的学生一般都会经历过至少县城的生活,所以对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依据,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运用图像合作探究不同城市等级服务功能的嵌套理论;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以某一地区城市体系为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各等级城市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在一个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服从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难点:中心地理论。

五、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是从地理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课标没有把“中心地理论”一词放在标准中,但对高中学生来说,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手段。难度不要加大,要具体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或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帮助理解这一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学习范围扩大到某区域内的城市布局上,引导学生应用这些理论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设计本课时,尽可能举一些身边案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问题探究法来设计本节内容。

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情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设计问题情境—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子探究性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总结—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问题情景的设计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利于学习并重点掌握和难点突破。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课题研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从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到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都紧扣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遵循创设问题情境—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子探究性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总结—解决问题的路径完成教学目标,按照感性认知城市体系—理性分析城市体系—得出城市体系理论—应用城市体系理论—完善城市体系理论的学习线索,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理论认知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习兴趣。对于复杂的中心地理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模式化研究,化繁为简,巧妙得出结论,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于接受,也展示了较高的教育智慧。最后的课堂升华,通过引用卢梭的名言,结合本节内容,提升了本节课的文化品位。(山东省泰安市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 苏延欣)

一、课标要求

本节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本章内容讨论城市和城市化问题,第一节是基础知识,介绍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分析城市与其它地理事物及城市与城市间的关系问题,第三节深入城市内部,从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课时主要介绍不同规模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教材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差异,再到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最终到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分析,从理论到实践,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不同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都有感性认识,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这个内容把握较好,城市地域结构问题可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会意识到,原来看上去很生活化、不规则的城市分布还蕴涵着这么多道理。生活在乡村的学生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比较陌生,但是能够读高中的学生一般都会经历过至少县城的生活,所以对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依据,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运用图像合作探究不同城市等级服务功能的嵌套理论;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以某一地区城市体系为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各等级城市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在一个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服从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难点:中心地理论。

五、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是从地理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课标没有把“中心地理论”一词放在标准中,但对高中学生来说,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手段。难度不要加大,要具体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或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帮助理解这一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学习范围扩大到某区域内的城市布局上,引导学生应用这些理论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设计本课时,尽可能举一些身边案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问题探究法来设计本节内容。

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情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设计问题情境—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子探究性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总结—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问题情景的设计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利于学习并重点掌握和难点突破。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课题研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表1)

鲁教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案例教学法内涵解读

案例教学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于选修课程的高中《地理》而言, 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 有着非常显著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可以很好地实现将地理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有机结合, 通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可以说, 案例教学法更侧重运用相关经典案例,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 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身特性, 有利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新修订的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看, 教材创新之处在于对人文地理进行了大胆的取舍, 必修三册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强, 人文地理的原理思想和方法能够很好地渗透到三册的具体地理内容中, 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分析以及讨论总结等综合学习活动的掌控, 突出了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高中地理教师运用好案例教学, 离不开《课程标准》的“定盘星”, 还需要充分、全面地分析地理教材作为“导航仪”, 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传感器”, 才能更好地做好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1.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于课堂教学具有指导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 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标准》在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中加以实践运用, 对于提高整个教学效果影响至关重要。要想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法, 很好地做好课程教学设计, 必须对《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理念和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会受到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感受和把控的影响, 这种选择最终体现在影响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端正课程学习态度, 乃至影响到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塑造。因此, 正确解读《课程标准》, 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设计的先决条件, 只有在准确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指向, 才能在课堂实施案例教学中准确地传输给学生有关的知识、方法和能力, 才能有效地体现教育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 准确地理解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堂案例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 也就是要具体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施案例教学法, 要依据教材蓝本, 通过对教材的引申和扩展实现具体教学内容的传授。高中《地理》必修三册内容本身具有层次感,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如何设计好教学案例, 需要综合考核各个知识点, 做好各方面的有机衔接, 从大的方面讲要实现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小的方面讲要有案例体现的知识点和教学因子的显性关联。

案例教学从根本上说是在教材再开发和再利用的基础上, 通过恰当的案例展示学生应该掌握和学习的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是源于教材, 但是高于教材, 是在具体落实《课程标准》基础上对教材的驾驭和拓展。

3. 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导者, 从这点上讲, 学情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学情是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的依据, 必须正视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以及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等客观的差异性。如果超过了教师的预料, 那么所有的精心设计都会成为无的放矢。所以, 教师必须以全面了解真实的学情为起点, 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水平来设计课堂的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 例如在《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时, 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有梯级的案例, 以台风、寒潮为简单案例介入, 形成直观感;结合教学时节的天气预报, 引入冷暖气团的概念并加以剖析, 为教学锋面天气作铺垫,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 掌握学情还体现在教师要学会分析哪些知识学生易学易懂, 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 哪些又需要通过鲜活的案例强化学生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在情境案例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教学策略的思考

案例教学相对于传统纯理论的教学模式, 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对于实施案例教学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策略。

1. 网络建构式

建构主义要求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地理案例开发的相关活动, 让学生成为具体教学内容案例的指导者和主动建构者。高中地理知识往往某个知识点是融会贯通、自成体系的, 因此网络构建需要充分利用教材, 对同一知识内容形成贯通的体系。例如鲁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中关于流域综合开发的章节, 主要是针对长江流域的。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有效地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内容, 帮助学生构建长江流域的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使要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网络构建来设计案例教学, 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设备, 不断改进授课的技巧。例如讲黄河水系时, 通过自然、人文、区域三个层面的分析, 各自通过图片和视频将所举案例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给学生, 不仅内容具有冲击力和精炼性, 而且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的结构图, 在主动意识的驱动下, 在知识的迁移中不断加以补充和优化, 最终得以构建起高中地理某个知识体系的网络知识结构图。

2. 主动发现式

认知主义认为, 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类别化的过程。[1]案例教学模式正好切合了认知主义的理论, 即教学就是发现, 就是教师教会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 最终趋向类别化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通过提供一定的案例、材料, 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展示给学生, 学生需要通过主动思考、分组研讨等形式加以自主归纳出相应的问题、原理和规律。

以关于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为例, 根据古代书籍的记载, 通过展示黄土高坡郁郁葱葱的电脑还原图, 与今天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黄沙飞扬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形成分析该类问题的思维模式, 即能够从人为角度和自然角度去分析。对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又可以展示大自然的气候变化、统治者的连年征战、民众的过度采伐等让学生从几个大的角度加以分析。学生在掌握知识、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甚至还可比照教材发现其中表达不够精确、不够到位的内容。

3. 固化情境式

最好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获取真实的感受和体现。但是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 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环境中去进行教学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 还原或者迁移某一个真实事件, 引导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自主地思考形成问题。问题思考是对所学知识的刚性需求, 问题解决思路的形成则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具体考量。很多学生通过固化情境式的案例教学, 有效地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固化情境模式还可介入小组的讨论、师生的互动、问题解决的评价等操作方式, 可以更好地优化这种教学设计的效果。

固化情境式的案例教学还可以有机地结合乡土文化和地理。《课程标准》将乡土地理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周边的环境, 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运用得当, 可以进行很好的固化情境设计,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甚至可以到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加深体验。

参考文献

鲁教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第5篇

1. (课件播放《神笔马良》故事片段)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

2. 有一位小朋友也想拥有这样一支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3. 用不同的感受(亲切地、高兴地、充满想象地)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题“假如”,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字眼。让学生充满想象地朗读课题,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课文的期待。

二、 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出示)第一组词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寻食遥远、饿得哭泣。指名读,你对哪个词特别有感觉?说说你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 (出示)第二组词这些词语:快乐地成长、操场上奔跑、草地上游戏。读着这些词语,感觉心情如何?

4. 指名分节轮流读课文。

5. “我”用神笔实现了哪些愿望?结合初读检查中的词说一说。

【设计意图】两组词语的先后呈现,是通过自学检查来完成的。第一组,隐含了一位残疾儿童的痛苦形象;第二组,暗示了儿童重获新生的快乐形象。教师让学生说出读词的感受,实际上就是“想出”那个“意象”。

三、 品味吟诵,读中悟情

1. 愿意读第1节的小朋友站起来,看看窗外的小树(指课件),将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

2. 读着第2节,你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另一幅画面?

3. 看动画(小鸟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鸟妈妈飞累了,落在树枝上休息),指名再读。

4. 指名读第3节,到什么地方最想去帮助西西?“只坐在屋里”,意味着什么? (不能奔跑,不能游戏,少了伙伴,少了快乐……)

5. 想象:早晨,西西坐在窗前的轮椅上,看见了什么?他在想些什么?傍晚、星期天、下雪天,西西坐在轮椅上……

6. 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

7. 应该有一双好腿,但是他有吗?他只能(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有一双好腿,这样才能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有一双好腿,这样才能和我们一起奔跑、游戏,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8. 此时此刻,你想为他做点什么?读整节诗。

【设计意图】想象西西坐在轮椅上的情形和心情;跟着西西轻快的脚步走出去,想象西西的所见、所感、所做、所思……这一系列想象语境的创设,为学生架起了一座诗意语文、魅力语文的桥梁。

四、 延伸文本,仿说拓展

1. 创设情境,接听“爱心桥”热心电话,用“假如我有马良的一支神笔,我要给( )画( )……”的形式说话。

求助电话1:干渴的小树

求助电话2:被猎枪打伤翅膀的丹顶鹤

求助电话3: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

2. 热线电话铃声不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假如你有马良的一支神笔,你还想画什么?

3. 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我”善良的心、博大的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面对“干渴的小树”“被猎枪打伤翅膀的丹顶鹤”“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展开想象后,在特定的心境中(我要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想象的角度在增加,想象的广度在拓展,想象的精度在提升,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一个“爱”字!

鲁教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第6篇

第一次教学设计:

引课时先请学生计算 (χ+3) (χ-1) =χ²+2χ-3

再利用等式的对称性得出χ²+2χ-3= (χ+3) (χ-1)

设计意图:复习整式的乘法, 并初步让学生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

此时引出课题“因式分解”, 并由学生试着总结因式分解的定义, 并得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为互逆变形。

教学反思:如此设计虽直奔主题, 但教学时,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未得到体现, 由一个例子便得出因式分解的定义, 未免有些牵强。为此笔者在引课方面进行了大的修改。

第二次教学设计:

引课时直接出示三个问题请学生自己解决:

将近十分钟之后请学生交流做法, (1) (2) 学生均能顺利完成, 但 (3) 绝大多数学生并未想到逆用乘法公式, 而是直接使用乘法公式, 难度也并不大。笔者由此出发引出:

由此引出因式分解的定义: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的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练习1.下列计算是因式分解的是: ()

设计意图:由 (1) 对比区分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由 (2) 明确因式分解的对象是多项式;由 (3) 感受因式分解的结果是积;由 (4) 引入下文所学提公因式法。

学生自己小结因式分解定义中的要素:多项式、几个整式的积

教学反思:按照第二种方法讲下来, 听课的老师很诚挚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一, 引课三道题分量太重, 占用了较长时间, 以至于后面关键的题型没办法练习, 课型欠完整性, 前松后紧。引课时课题应灵巧些, 体现引课的作用即可;其二, 定义引出后是否能马上给出练习如出现的形式, 学生知识量不足仍无法判断。

第三次教学设计:

环节一

计算:

设计意图:用课本中最简单的两个式子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互逆关系, 得出因式分解的定义。

继续延用, 设计二中练习1的 (1) (2) (3) 剖析定义中的要素。

环节二

因式分解:pa+pb+pc=p (a+b+c)

依据: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其中p为公因式。由此引出提公因式法的定义。

环节三

自学课本例1:8a²b²+12ab³c, 小组讨论归纳公因式的构成 (1) 系数 (2) 字母 (3) 次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能动性, 让学生经历思考、发现、交流、总结的学习过程。

练习2

设计意图:在自主练习中感受提公因式应注意的事项;

(1) 提公因式时, 要提“全”提“尽”

(2) 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 也可以是多项式;有时需要变号

(3) 首项若是负系数, 处理的方法有三种。此处可以作为学生的讨论点, 让学生交流做法, 总结最简方法。

当某一项作为公因式被提出后剩下的一项是1.

练习3.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体现提公因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练习4、如图, 从边长为 (a+4) cm的正方形纸片中减去一个边长为 (a+1) cm的正方形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则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 等式为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从图形的角度解释因式分解, 体现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有利于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几何意义。

鲁教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第7篇

“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三节,这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本节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通过扬州本地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通过联系扬州本地商业网点的分布,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由于必修二内容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比较突出,而学生对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熟悉,有些案例甚至离生活实际较远,内容已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如果一味拘泥于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力求体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开展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结合不同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图,分析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扬州交通及商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采用相关的最新资料、图片、视频等分析问题。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地理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又可以指导生活,进而增强实践能力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

信息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生知识的广度已不可小觑,而且必修二内容本身比较宽泛,容易理解,如果仍一味传授知识,必然导致学生对地理课堂味同嚼蜡,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用不同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设计“找出老328国道沿线的商业网点”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这些规律性的知识都是由学生自主建构得出,而不是由教师硬塞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①调查扬州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和主要的交通干线。②专业市场、大型综合性超市、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是发展较快的商业场所,你家附近是否有这些商业场所?分析它们所处的交通位置。

展示课标:学生齐读课标要求,找出关键词,教师简要解释聚落和商业网点两个概念。

导入新课:播放“扬州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片”片断,提问主人公分别选择了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到达扬州。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片断可帮助学生梳理扬州近十年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同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承转过渡:这座城市的兴衰与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就沿着时间的脉络,梳理扬州交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师生对话:扬州历史上几度繁华,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等美誉,这种繁华得益于什么?(京杭运河)由于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使其成为当时的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并发展成为古代的商业中心。然而,清代中叶以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又是因为什么?(京杭运河淤塞,海运兴起和京沪铁路的建成)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影响城市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扬州城市兴衰发展的回顾,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由于学生就生活在此,对这个典型案例也更为熟悉。

说一说:谈谈近年来扬州交通的发展变化(连淮扬镇铁路即将开工、宁扬城铁的规划、文昌路东西向延伸、瘦西湖隧道即将通车等)。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了扬州交通的发展变化,即从运河时代大步迈向立体交通时代,为“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埋下伏笔;此外,通过大量新闻资料的呈现,使学生养成密切关注时事、学习身边地理的习惯。

承转过渡:扬州的交通发展已从运河时代大步迈向立体交通时代,这种变化会给扬州的城市形态带来哪些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议一议:①读图1和图2,分析扬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原因。②根据扬州未来交通的发展预测扬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展示交流: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城市形态的变化,教师引导:未来高铁、城铁的建设使扬州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未来地下隧道、地铁的通车又使扬州的交通格局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规律总结:结合扬州城市形态的变化和教材第104页活动,总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表1)。

设计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选取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通过不同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图的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时期城市用地的扩展方向,不仅便于学生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同时还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承转过渡:之前提到由于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使得扬州成为当时的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并发展成为古代的商业中心。下面就来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规律总结:交通运输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商业往往在________的地方容易发展,因而,商业中心往往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商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江、沿海以及________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________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

师生对话:这里的商业中心不仅指商业中心城市,还指城市中商业集中的地区。目前扬州商业最集中的地区(最繁华的地方)在哪?(文昌阁商圈)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市场)

找一找:四人一组,利用手中的扬州交通旅游图找出老328国道沿线商业网点(大型超市、仓储式超市、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并标记在图上,分析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找出老328沿线商业网点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交通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注重学生体验和探究的过程。这些规律性的知识都由学生自主分析得出,而不是由教师硬塞给学生,避免死记硬背。

设疑提问:图3中甲、乙、丙、丁四地符合市场最优原则的是哪个地区?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的又是哪个地区?

设计意图:板图的绘制有助于理解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培养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通过分析这幅图,学生能轻松地总结出:市场最优原则使商业网点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使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避免死记硬背。

规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 ,也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在城市________交通通达度最高,消费人群最容易到达。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出入口附近。

承转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发现交通便利的地方商业网点密度大,而地形区也会影响交通便捷程度,从而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比一比:读图4分析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有何差异?为什么?

规律总结: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表2)。

议一议:对比扬州新老两个商业中心(人民商场和京华城),讨论商业网点的分布趋势及原因。

规律总结: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发展(图5)。

承转过渡:随着道路通行能力增强,地铁、高铁等建设,将使人们的出行半径扩大,商业网点趋向城市外围布局。扬州已经将地铁纳入远期规划。

议一议:阅读相关材料,畅想扬州地铁通车后,沿途商业网点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本地城市发展最新动态,体现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原则。

播放视频:杭州首个地铁商业空间开门迎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拓展视野,使学生了解地铁建成后将会涌现出地下商业街区。

研究性学习:商业网点选址。

SM购物中心入驻扬州

菲律宾SM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运营商之一,在全世界拥有53家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M扬州项目是继苏州、常州后,在江苏布局的第三座,也是苏中首座购物中心。请你为SM进行选址。

要求:小组合作,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同一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每个小组确定1名组长,组长制定分工计划。

实施方案:①需要哪些资料,如何获得;②如何操作,需要用到的技术手段;③表述探究结果;④分析实际与理论的差异及原因。

设计意图:研究性学习的设计选取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回顾复习商业网点选址的两个原则以及GIS在城市商业选址中的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又可以指导生活;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课堂总结:扬州已从运河时代大步迈向立体交通时代,这种变化会对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产生巨大影响,相信在未来扬州大交通的引领下,扬州的明天会更好!

随堂检测:略。

上一篇:关于谦虚谚语下一篇:英语口译的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