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2024-07-01

初中历史教师网络研修总结(精选9篇)

初中历史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第1篇

个人信息

姓名

省(市)

所在单位

任教学科

任教学段

李xx

xx省xx市

xxx 历史

初中

研修考核自检

请您对照下表中的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培训内容!(不需填写)

学习类

答疑类

校本实践类

活动类

考核项

(1)课程总学习时间不少于900分钟;

(2)完成两个课后作业;

(3)阅读所有简报;

(4)完成本研修总结

(1)观看所有视频答疑;

(2)发帖、回帖不少于10个(包括答疑区、问题共研讨区和论坛中的发帖、回复、评论)

学科教师提交“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辅及职高提交“了解教师教学设计的调查方案”

参加专家或辅导教师主题研讨活动

非考核项

(1)提交课程学习笔记;

(2)提交研修日志;

(3)提交“我的文章”

研修收获

本次网络研修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设置学习内容,同时强化校本研修环节,通过多层次答疑、多层级简报引领、多种形式活动开展等着力于问题解决,着眼于教学行为转化。请静心回顾本次研修全过程,真实记录您的收获。(无字数要求,简述即可)

课程学习的收获

课程学习中您感触最深的内容有哪些?并简述您有哪些收获。

本次培训从多方面着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导着教学的每一环节,有利于教学行为的转化,有太多的受益。学习中感触最深的模块一“专业理念与师德”和模块二“专业知识与能力”。师德这块的学习,内容虽简短,但给我感触最深,因为有爱,选择坚守。大学毕业的李老师,不顾山区的艰苦,毅然选择到农村支教,放弃了城市的喧哗,做自己爱的事业,把爱献给山区的孩子们。山区雷xx老师,孩子还在哺乳期,学校离家远,为了不误孩子们的学习,带着婆婆孩子一起上班,因责任选择坚守。鲁文爽老师,杨xx老师以教育为幸福,因教育而无悔.他们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我,以他们为榜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影响较深的还有“先学后教”的典型个案,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这些学校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原有基础薄弱但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为一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引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在网络视频聆听专家讲座,在论坛上发帖回帖,撰写研修日志,写随堂笔记,写小纸条,参加讨论,提交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完成作业,进行网上交流、合作、讨论、探究等等,虽然假期很忙,培训继续,在忙碌中分享收获的喜悦。

答疑与研讨交流活动的收获

在本次培训中您提交了哪些问题(包括答疑区、论坛等)?请一一列出来。

您参与了哪几次班级主题研讨活动?请列出这些交流研讨活动的主题。

本次培训主要提交的问题有:

1、教师,我无悔的选择

2、师德建设促师风的形成

3、初中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4、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实施有效教学?

5、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参与的班级主题研讨活动有:

1、教学反思

2、谈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3、谈您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是如何设计课堂导入?

4、如何看待初中历史教学并实施有效教学的?

通过参与视频答疑活动、问题共研讨活动、班级主题研讨活动,以及提问和查看答疑区的内容等,您有何收获?请简述。

解决了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导入新课的技巧、有效课堂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素质。

最困惑问题的解决情况

培训初期您提交的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是很幸苦的,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日,又迎来暑期培训。培训初期最困惑的是在繁忙的假日,如何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网上学习,开始还真有点不情愿,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点困难逐步克服,繁忙中品尝收获的喜悦,每一天都很充实,研修中增长了教学智慧和业务能力。

实践活动与学习反思

校本研修(实践)活动

请简要回顾并按右栏所列记录您的岗位校本实践过程。

(1)请您写出“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辅人员为调查方案)”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这节课您用到了研修中所学的哪一理论或方法?

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其他老师提出了哪些意见或建议?(列出两个即可)

教学设计每一环编写的比较齐全完整,但在教学中能不能完成预期目标?教学中多开展讨论,合作交流,迸发智慧的结晶,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设计(调查方案)您觉得哪里可以再改进?

我认为应注意教学的有效性,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学生更易于接受。(5)写出您提交的“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辅人员为调查方案)”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习反思

通过上面的回顾和总结,您认为本次网络研修后,您还有哪些教育教学问题没有解决?请您详细列出来。您最希望今后的培训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怎能评价学生更有效?还的继续学习解决。

我希望在今后的培训中多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培训,如:针对某一课采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媒体选择等具体样例;计算机在本学科的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活动等等。

训后研修提醒:“培训有终点,学习无止境”,本期项目虽已接近尾声,但我们的服务还将延续。项目结束后我们会在平台中进行训后研修活动,课程可重复学习,论坛依旧开放,专家会继续在线解答您的问题,平台会长期为您开放。期待您继续热情参与!希望这里一直是您成长的网络社区!希望这个研修的家园给您带去更多的教学智慧和自我突破的勇气!

感谢有您:培训一路走来,感谢有您的积极参与、您的支持和理解。在此时我们更希望听到您的需求,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请您写下来告知我们:此时我们更希望听到您的需求,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请您写下来告知我们: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共同交流,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以教育为幸福,因教育而无悔,使我的教育行为有了很大转变,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我最希望在今后的培训中,对教师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第2篇

作为一位青年英语教师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在与各位同行教师网络对接讨论和各位专家老师的帮助下,经过网络教育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

通过本次的教育培训学习和网络互动,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而确立现代教育观首先就必须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进行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时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以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其次就是要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以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并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以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面仅究此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一、网络互动研修总结及各同行前辈指导老师的教诲

1、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也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也许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拿起一篇课文,我们往往发现文中可讲的知识点实在太多,而且似乎都很重要,但都讲的话一方面课时不允许,另一方面突显不出文章的重点。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且应该如何安排组织才可以使整篇课文上得连贯、流畅、圆满,这其实是我们在备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那么此时,我们就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单元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并把各个知识点列出来按重要程度排列进

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同时,我们还必需要经常去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以获取宝贵的备课经验。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应该尽量多地收集一些有趣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2、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做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课堂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们还必需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对这部分同学有计划地进行课后辅导。同时我们还应对他们经常进行鼓励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有时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每次都会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

二、听取专家讲解与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网络交谈及互动后的个人总结

1、身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

2、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无限热爱学生,“严”与“爱”应统一起来。“严”就是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就是要热爱学生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比如说高中学生一般情感丰富,但较脆弱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对老师有着亦师亦友的希冀。因此我们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需时常流露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通过真挚的爱去感染、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更有效地接受教育。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充当学生倾诉的对象,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信任、愿意交心的朋友。比如说可以借助周记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有些学生可能刚开始只是试探性地向我们诉说一些心中感受,而当得到我们地细致回应后,他们会因此大受鼓舞,渐渐地向我们反映

和探讨的问题会越来越深入,甚至是触及心灵深处隐秘的一面。此外,我们还应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心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我们成为学生愿意交心的朋友。

5、关注中间型学生。一个班里所占比例最多的学生是“中间型”学生。当新教师一开始接手班级的时候,精力自然而然地会主要集中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上。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与学生的接触、交谈,你会深深感悟到:“中等生”心里其实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重视的,他们非常关注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一旦他们从老师脸上收获一个微笑,从老师口中接收到一句关切的问候,他们会很开心并且在学习和参加活动等方面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所以面对每个学生我们不应吝啬自己的微笑并适时地对“中等生”们个别地表示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比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今天的地扫得很干净”、“你做操的动作很有活力”等。有时候这么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其实是在关注他们的,于是他们就会发扬自己的优点以更好地表现自己。而这时候我们就应不失时机地给以扶植、培养并给他们表现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如鼓励他们参与出黑板报、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合唱比赛,他们在参与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一种被关注的满足感同时也感受到了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情况下,这部分“中间型”学生可能就会一改往日对班务漠然的态度而逐渐发展为班级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新生力量。

6、注重主题班会课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从中挖掘、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7、注重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大胆使用班干;定期更换部分班干以争取能让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也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8、培养同学间的良性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中不断进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此次教育培训和学习,使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同时也需要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本人的教育工作经验的不足,在对课堂管理和操控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因此教育培训和学习对我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使我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

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和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和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为此,在今后的教育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我为自己制定如下学习目标,大致归纳如下: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现代课程观、现代教学观、现代评价观

2、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了解、掌握当前课改任务、目标和实施策略

3、准确理解与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实施、评价、管理上的相关内容,提高分析发展新教材、创新教学方式的专业能力

4、提高本人对课程的施教能力。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

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1、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我就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2、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通过大家的努力,王芳、邹晓静合格地毕业了。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3、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真情的付出使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就是王芳和邹晓静这两位学生,在我请产假期间,携手来看望我,拿着家长给她们准备的鸡蛋,带上自己收集废品后换钱买来的水果,她们的心是透明的,她们的真诚至今令我深深感动。当我不经意间向学生嘘寒问暖时,我已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的爱。在我生病住院时,学生们来看望我,他们告诉我,我不在时,他们也能得红旗。有的学生精心制作贺卡,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老师,祝您早日康复!”

“老师,收到我的祝福了吗?”虽是寥寥数语,却足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那一刻,谁见了都会羡慕地说一声:“当老师真好!”是的,当老师真好!在我看来,无论是那些憨厚的小助手,还是那个在我喉咙沙哑时提醒我轻声教课的有心人;无论是那个花了好常时间编制中国结又将它偷偷塞进我手心的胆怯女孩,还是那几个在我参加排球比赛前不断捡球给我练习、又不断朝我喊加油的调皮蛋,他们的行为都是爱的表现,这份特殊的爱值得我珍藏一生一世。谁说做老师的只有清贫陪伴,我说,我们教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初中历史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第3篇

本世纪初开始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将素质教育目标追求与教师素质的现实反差凸显出来, 面对汪洋大海般的基础教育, 教师研修方式手段的落后, 经费与专业引领力量短缺, 不仅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师全员跟进培训难以开展, 教师日常教研活动也难以跟进教学、追踪问题解决过程和获得专业引领。借助网络, 突破技术手段落后, 使教师研训一体, 走向校本、走向全员、走向自主、走向低成本高效益, 是本项目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二、研究内容和成效

1. 省级区域网络教研的设计和实施。

2001年, 本项目率先在省级范围开启了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走向网络的探索。主要内容有:

实现了教研走向网络后的观念与行为的转型。通过对网络状态和非网络状态教研的比较研究, 抓住教研走向网络的三个要素:整合 (网络教研不是网站加教研, 而是技术被整合成教研自身的要素) 、服务 (技术选择、功能取舍、运用评价取决于服务教研的需要) 、改造 (改变教研观念、结构、形式、管理和评价以适应新技术介入后的教研需要) , 做好教研员和教师网络教研的理念与技术的培训, 顺利完成教研走向网络后教研员教研观念、行为的转型, 各级教研员网络教研遂成习惯。

开展了教研系统网络教研机制的探索, 实现了技术介入后, 教研工作计划、组织、活动、管理及评价等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将博客、BBS广泛运用于全省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 创造了许多博客助教、助学、助研、助管的优秀案例。网络教研在海南, 教研员全面参与, 中小学教师普遍受益。全省教研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教研活动的网上开放与全息管理。

经过3年努力, 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级区域网络教研的建网、建模和建队工作, 创造了将教师用得最多的技术在教师研修中发挥最好作用的可行经验。

为开放教研触点, 下移教研重心、教研主体回归教师, 大范围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成功案例。2005年,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在海口市召开我国首次“全国新课程网络教研专题研讨会”, 会议安排海南省从多角度介绍网络研修的经验。此后, 本研究整合到教育部课程中心对网络研修的整体研究之中, 从而在更大范围发挥了作用。

2. 多种教师研修的e化流程设计和实验研究。

研修e化流程是研修活动过程的网络呈现、开放参与和全息管理。研修活动流程数字化, 旨在突破通常教研活动及时沟通、自主参与、协同跟进等方面的局限, 方便专家、教师、教研员、管理者等多种角色, 对研修活动的协同参与, 促进了网络教研的落地和常态化, 使教师研修能够嵌入教学和跟进问题解决过程。

网络研修从共享开始, 网络研修最基本的行为是共享。自己的、他人的思想通过网络在更大范围让更多人共享, 是新型工具最简单的使用方式, 是网络研修的初级阶段。很显然, 教师研修是有主题、有组织、有协同的活动, 需要从共享走向合作研究和集体行动。为教师研修提供网络工作流服务, 标志着网络研修从大范围资源共享走向合作和协同研究的新阶段。

网络研修工作流服务的实验研究是结合海南教研培训院打造教研品牌活动开始的。针对通常研修活动盲点多和难跟进的问题。通过打造品牌活动进行研修深跟进、无盲点的探索, 使教师研修在技术支持下, 以全员覆盖解决普惠盲点, 以过程覆盖排除过程盲点, 以方便参与排除参与盲点, 以跟进问题解决环节排除问题盲点, 以全时空、多形式互动排除关注和专业支持盲点, 以全程记录和展示排除评价与管理盲点。打造品牌研修活动, 实际上是探索技术支持下的新的研修流程, 一些在常态下实现不了实现不好的研修流程。其意义在于对网络研修的建模价值和示范作用。从外延看, 网络研修的品牌活动不是孤立的一次具体活动, 它体现为由技术连接聚焦主题的系列活动。

如, 课例打磨e化流程如下图

图示是跟进多次备课和上课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讨的网上磨课流程。该流程以“同课异案”、“同课异构”、“同课异思”为主要展示交流内容, 以研修群体跟进的教学研讨和实践反思改进为特点, 将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讨和经验分享贯穿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全过程。

课例打磨流程突破了非技术条件下听评课的时空局限, 将活动空间向听评课现场之外拓展, 使一对一交流拓展到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活动时间向听评课活动两头延伸, 一次性交流变成多次连续跟进的交流。网络延伸后的听评课活动, 不仅课的研究覆盖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全过程, 而且留存了课例资料, 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活动形式, 课例打磨流程, 开放了学校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 既可用于校本教研, 也可用于区域教研和校际协作的课例研究。磨课过程全程的活动记录, 使听评课活动走向流程管理, 方便教师参与, 并强化了教师的参与动机。

研修活动的丰富性, 决定了工作流服务的丰富性。其中常用的研修e化流程有, 网上课例打磨流程、问题解决流程、专题研修流程、高中新课程全模块研修流程、课题研究流程、教研工作管理和评价流程等。

2008年, 山东、海南两省的网络研修的合作, 使网络研修工作流服务得以吸纳更多的领导、专家和教师的实践智慧, 在更广阔的实验天地为满足教师日常分散多样的研修活动提供网络工作流组合服务。比如, 磨课流程与问题解决流程、磨课流程与远程研修流程的复合服务等, 能取得比单一工作流服务更好的效果。

3. 大数量级远程研修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为应对教师新课程全员跟进培训需求的供给瓶颈, 本项目设计和实验了全员参与、对接教学的新课程全员跟进培训的课程范式、研修流程、队伍组织、资源整合机制和项目评价管理等, 指导了多个全国性和省域合作的大数量级教师开放参与式研修项目所必需的建网、建模、建队等工作, 为大数量级教师远程研修的组织实施, 提供了完整的模式、经验和成功案例。

本项目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优质资源为基础, 以激励、鼓舞和唤醒为基调, 以开放对话为特征, 以协同组织管理为保障的培训模式, 从2004年海南试点成功到2005年开始在多个国培、省培项目和跨省合作研修项目中运用。在全国20多个省市约80万人次参与的大样本实验中效果显著, 为广大教师所欢迎, 受到教育部和相关司局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4. 区域教师开放式成长社区的设计和指导。

对广大教师而言, 研修是学习、是引领, 也应该给教师带来职业生活的幸福和尊严。让老师从研修活动中体验到工作的效能感、学习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 是一切研修活动追求的至高境界。近年来, 本项目利用网络新的沟通方式和工作方式, 重视人、重视沟通、重视老师的相关性和体验参与, 通过名师吸引和服务吸引, 打造教研的SNS, 努力追求网络研修的人本化、优质化、常态化和普惠化。

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优势, 采取“个人——群组——社区”的策略, 即从教师个人工作室贴身服务切入, 循着“ (成长) 摇篮定位、社区走向”, 推进教师研修SNS建设。本项目秉持“尊崇名师、用好名师、造就名师”的理念, 不仅为名师和每位参与网络研修的教师提供个人工作室的贴身服务, 并且在各级教育行政的重视和支持下, 结合区域名师培养工程, 帮助建设好以教研员和名师命名的工作室群组, 引导教研员和优秀教师, 利用网络社会性工具, 树立起名师教学、研修先进经验传播者、示范者和指导者的网络形象, 在发挥名师作用中培养名师, 并通过名师的教学示范、研修示范和成长示范作用, 带动广大教师共同走上开放式成长的幸福道路, 共同建设好教师研修社区。

另一方面, 找准技术服务教师的“触点”, 为教师创建关系, 构筑应用, 排忧解难、创造欲望, 跟进服务, 减负增效。所谓“触点”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点, 是教师职业劳动中需要和能够发挥技术作用的地方。老师愿意上平台, 是网络研修的前提。网络研修要向工作繁忙的老师提出时间要求, 必须能够提供非网络条件下做同样事情的更高价值。创造更高价值, 就必须找准和扩大技术服务教师劳动的触点。比如, 找到用技术替代教师人工操作的替代点, 为教师职业劳动提供替代性服务, 同样, 找到技术服务教师劳动的拓展点、引导点、创新点、诊断点、集成点, 就能够有效地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拓展性服务、引导性服务、创新性服务、诊断性服务、集成性服务。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 技术服务教师职业劳动的“触点”分布在教师工作、学习研修的方方面面, 只要用心总能找到。找准和不断扩大技术服务教师的触点, 将这些触点嵌入网络研修的相关功能组件 (如, e化流程) 之中, 并将各功能组件贯通和结构化, 就能满足教师学习研修的多种需要和不断改善网络研修的服务品质。

网络研修让教师幸福成长 第4篇

一、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为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教师应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是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同时,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做人。但前提是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是一个内心充满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色彩的人,其课堂必须充满着激情和诗意。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这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在价值冲突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积极宣传主流思想。社会是不断变化的,而教师也需要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从多方面、多层次提升自己的理念和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达到教育的有效性。

2.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越精深,讲课时越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课堂不再只是教师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从而教师必须注入新的活力和思维。因此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来适应教学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

3.为适应新课改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粉笔、录音机等老套的教学媒体的使用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教学配套设施中较为落后的一种。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文本的解读、课程资源的建构、开发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改变、驾驭课堂的能力等都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和发展。

二、对网络研修的认识、实践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培训的实效性常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逐渐不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从时代的高度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育部也早就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建设,积极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媒体的优势。

传统培训模式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培训,培训的成本也偏高,教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不强。网络研修则可以弥补教师研修在这一方面的缺陷,依托网络来拓展教师的专业发展。

1.网络研修的优势

①网络研修促进教师学习的便利。早在几年前,许多地方就尝试探讨运用网络技术搭建平台开展教师网络研修。这种方式很受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欢迎,他们在网上学习研究,交流教学体会和方法。因此网络使教师的学习更加便捷。教师通过网络通古今、晓天地,博览群书,实现学习的最大范围化和最大限度化。

②网络研修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在网络上通过上传或下载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和其他教师互为学习利用。或者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动态的交流,用帖子的形式在网上贴出来,让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分享别人的教学成果,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③网络研修实现研修空间的利益最大化。由于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因此教师在平时忙于工作的间隙随时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查阅资料。特别是语、数、外等工作量大的教师,完全可以避开繁忙的工作时间,利用晚上等休息时间充分接受信息,并消化吸收。其产生的效益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

④网络研修节约教学成本。网络,只是一台电脑加一根网线,在开通网络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学习。能够把许多不认识的教学同仁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在同一个教学平台上互相促进。这不仅节约了教学资源,而且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次重复使用。

2.网络研修的实践

①网络研修的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研讨,必须要有满足人们网络交流的各种各样的软件平台。以2010年江苏省初中学科网络研修为例,它以江苏教师教育网为基础,建立学习平台,设置课程资源管理、作业、课程讨论、QQ在线答疑、学习管理等,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学习方案。网络平台的使用,既使教师研修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选择性和平等性,它也使教师研修更具亲和力和人性化。课程讨论、QQ群等成为教师活跃的舞台。笔者所在学校的参训教师也利用学校的“青城居”QQ群,在网络上随时互通有无,或对某个问题进行几个小时的真切探讨,讨论的激烈程度是平时面对面讨论所不及的,连平时一贯不参与讨论的教师也在群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很多教师推开这扇大门,走进教研的殿堂,思考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②网络研修成果的展示。研修能随时随地让教师捕捉到最新的教育思想,收集到最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在网络上能足不出户地看到很多精彩的教学案例,听到很多实在的课堂实录及讲座。例如:各种年会课或观摩课等,许多无法现场观摩的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利用网络手段上传的各种录像课、专家评课,可以聆听专家的重要指导,欣赏上课教师的教学艺术,从教师的精彩设计和学生的各种表现中静思教学的精妙,领悟教学的真谛,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改变自己的课堂行为。

nlc202309041643

网络研修任务一般以作业的形式出现。例如,完成一篇教学反思这个作业,不但自己需要上传一篇,更要对其他教师上传的反思进行点评。这样,通过对作业的评定和反馈,能督促自己认真汲取教师们的经验,不断提高研修的效率。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都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让教师们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自我反思并完成研修任务。如学校提倡每个备课组将每学期的周周清作业、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教师的科研论文等自己上传至学校网站上的教学资源库,每学期进行统计考核。同时也方便任课教师上网查阅,从中汲取精华。教师可以在许多教育网站上注册后,进行学习,下载一些符合课改要求的学习资料,自己也可以上传教学中好的教学设计或者文章,获取点数后为以后的研修打下基础,积累经验。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展示,既提出要求,又提供服务,很好地促进教师研修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3.网络研修的模式

①任务的驱动模式。即要带着任务去研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总是在“教”与“学”、“问”与“答”的交互式中生成的。教师在研修过程中一定要带着目的去研修,要把研修和自我发展融为一体,从自身需求出发来完成研修任务。

②问题驱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会有一系列问题或多或少地困扰着教师的教学。例如,江苏教师学科网络培训中,一大批教师都是带着问题在网络上研修的,“古文教学有何妙招?”“期中考试将近,如何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语文默写,你有妙招吗?”“您在现实教育中用哪些惩戒措施?”“透视名师课堂,哪些细节成就了课堂的精彩?”等等,这些讨论,都是精华,都是从教学实际出发的,人人能发现,人人能研究。或许从中你就获得了有益的招数,找到了自己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之间的差距。

三、网络研修的反思

我们也清醒意识到,网络研修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网络研修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的配置还需要合理化和多样化。但不能否认,网络研修为教师自我反思、教师交流、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这里,让每一位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平等、民主、对话、合作的讨论氛围相当浓烈;这里,实现了问题的多点求解、观点的广泛碰撞;这里,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欣赏,而是有目的地研读,有思考过程的参与,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要留下足迹、留下思考。

开放的网络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了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网络研修也将成为教师日后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网络研修,使教师学习的背景更为广阔;网络研修,使教师的学习方法更为多样;网络研修,使教师的学习效率更为有效。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分享、能力的提升,使网络研修更加趋于日常化,使教师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接受源源不断的活水补给。

总之,网络研修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助推器和幸福成长的阶梯。

初中英语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第5篇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第二阶段选学名师网络研修也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位青年英语教师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在与各位同行教师网络对接讨论和各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短期的网络教育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

通过本学期末近十天的教育培训学习和网络互动,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而确立现代教育观首先就必须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进行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时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以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其次就是要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以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并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以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面仅究此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一、网络互动研修总结及各同行前辈指导老师的教诲

1、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也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也许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拿起一篇课文,我们往往发现文中可讲的知识点实在太多,而且似乎都很重要,但都讲的话一方面课时不允许,另一方面突显不出文章的重点。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且应该如何安排组织才可以使整篇课文上得连贯、流畅、圆满,这其实是我们在备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那么此时,我们就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单元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并把各个知识点列出来按重要程度排列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同时,我们还必需要经常去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以获取宝贵的备课经验。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应该尽量多地收集一些有趣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2、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做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课堂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们还必需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对这部分同学有计划地进行课后辅导。同时我们还应对他们经常进行鼓励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有时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每次都会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

二、与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网络交谈及互动后的个人总结

1、身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

2、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无限热爱学生,“严”与“爱”应统一起来。“严”就是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就是要热爱学生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比如说高中学生一般情感丰富,但较脆弱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对老师有着亦师亦友的希冀。因此我们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需时常流露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通过真挚的爱去感染、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更有效地接受教育。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充当学生倾诉的对象,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信任、愿意交心的朋友。比如说可以借助周记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有些学生可能刚开始只是试探性地向我们诉说一些心中感受,而当得到我们地细致回应后,他们会因此大受鼓舞,渐渐地向我们反映和探讨的问题会越来越深入,甚至是触及心灵深处隐秘的一面。此外,我们还应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心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我们成为学生愿意交心的朋友。

5、关注中间型学生。一个班里所占比例最多的学生是“中间型”学生。当新教师一开始接手班级的时候,精力自然而然地会主要集中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上。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与学生的接触、交谈,你会深深感悟到:“中等生”心里其实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重视的,他们非常关注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一旦他们从老师脸上收获一个微笑,从老师口中接收到一句关切的问候,他们会很开心并且在学习和参加活动等方面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所以面对每个学生我们不应吝啬自己的微笑并适时地对“中等生”们个别地表示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比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今天的地扫得很干净”、“你做操的动作很有活力”等。有时候这么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其实是在关注他们的,于是他们就会发扬自己的优点以更好地表现自己。而这时候我们就应不失时机地给以扶植、培养并给他们表现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如鼓励他们参与出黑板报、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合唱比赛,他们在参与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一种被关注的满足感同时也感受到了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情况下,这部分“中间型”学生可能就会一改往日对班务漠然的态度而逐渐发展为班级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新生力量。

6、注重主题班会课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从中挖掘、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7、注重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大胆使用班干;定期更换部分班干以争取能让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也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8、培养同学间的良性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中不断进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此次教育培训和学习,使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新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同时也需要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本人的教育工作经验的明显不足,在对课堂管理和操控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因此教育培训和学习对我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使我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和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和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为此,在今后的教育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我为自己制定如下学习目标,大致归纳如下: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现代课程观、现代教学观、现代评价观

2、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了解、掌握当前课改任务、目标和实施策略

3、准确理解与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实施、评价、管理上的相关内容,提高分析发展新教材、创新教学方式的专业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研修日志 第6篇

一、历史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与合作者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主宰者,教师的讲授几乎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因此,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而总是依靠教师的意见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师生合作学习,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历史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历史多元化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要求,分享学生的快乐,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师生一道寻找真理。教师要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学生的“教育”,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加快自己知识结构的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知识,使自身各方素质得到提高。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和提出问题,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学会反思,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得到开发与提升,学生才能从历史课程中生发体验与感悟,找到学习历史的兴趣,思考、谈论、评判、创新历史,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学生的能力获得充分的发展,使历史教学焕发青春和活力。

二.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有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做,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要用体现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已经积累了哪些经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对本次教学活动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

三.以教定学,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新教学模式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对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教师让出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表演。

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认真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应“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差异和选择。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要为学生的学习架桥、铺路,而不能背其渡河,更不能包办代替,要帮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体验,去获得。

四.新模式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三维目标而加以重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历史知识,而且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第7篇

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落实市教育局整体工作部署,以课堂改革创新为总抓手,转变方式,创新文化,积极打造个性鲜明和特色突出的品牌学校;以解决现实问题和需要为出发点,以校本研究为重点,以研究学情为核心,以全面育人为宗旨,提效益,保均衡,坚持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以课程开发、课堂创新、课本内化为主旋律,以课堂改革和创新为主阵地,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整体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水平,促进全市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

三、工作思路

依托寿光市初中学段教研活动安排,结合全市初中历史学科的实际与现状,贯彻“五个一”精神, 突出“五个重点”, 落实“六项措施”。

三、工作重点

1.开展教育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树立并落实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准确定位教育质量。

2.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深化并整体推进课堂教育改革,实现更大程度的均衡发展。

3.开展学案“点线面体”设计与执行方略行动研究,优化并创新学习设计,构建高效学习方式。

4.开展课程标准(修订版)研训活动,吃透其精神实质,实现基于课标的教与学。

5.开展三本(校本、师本、生本)研讨活动,创建个性化教学和适合教育。

四、具体措施

(一)深化课堂研究,确保优质高效

进一步推行“带着思想上课”做法。结合潍坊市优质高效课堂策略,狠抓课堂教学,全面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行“1248”课堂推进策略和“一案多解”、“同课异构”、“一课多省”、“学案‘点线面体’设计与执行方略”等一系列有效做法,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抓常态课堂,改变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建设优质高效课堂,实现“轻负高质”目标。

1. 研究新课标,研究教材,注意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和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做到活学、活用。一是准确把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含义和实施要求,尤其是对其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恰当实施,在教和学时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历史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年级目标和内容目标,不同年级在实施时选准着力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时时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步,落实学科能力,时时进行阅读、写字、答题、考试等方面的规范训练。二是结合《标准》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坚持正面引导以激励和鞭策学生,坚持准确评价,让学生明了对与错、是与非,在知识的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力求解决当今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学习积极性降低的问题。

2.研究教法,循循善诱,准确把握教师的主导性。

精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撰写,一方面思考教学内容的呈现,另一方面还要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如何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材中内容哪些是学生熟悉的和陌生的,核心内容、重点、考点是什么,教科书是如何阐释的,需要补充的材料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探究,怎样呈现内容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等。每节课的教案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新型的课堂育人文化,逐步培养学生的民主、合作和团队精神。。

3.解读教材,重组汇整,重视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教师要深入钻研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作好学期教学总体安排,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章、本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用显性的动词(如记住、说出,画出……)来统领。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教材,注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全部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要在履行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坚持面向育人,面向学生。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

5.学案导学,教学相长,尊重教与学的规律性。

进一步减负增效,深化常规改革。对教学常规进行适当规范,分为必备常规和特色常规两类。必备常规包括:备课、检测(单元或阶段或随堂检测)、导学案创新使用、精品案例设计、业务积累(可剪贴)。特色常规,学校根据各镇街实际自行安排,突出实用、适用、有用即可,数量根据师生成长需要各单位自定。

学案的编写要坚持十二个要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整合点、重难点、自主点、合作点、探究点、测试点、生成点、创新点和反思点。

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四可四不可”。 “四可”是:可删减、可增加、可优化、可组合;“四不可”:不可不用、不可照搬、不可不研、不可不管。要对学案进行创造性使用,对统一下发的学案进行修改、完善、更新,做到循环使用。要坚持面向个性学案。学案编写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 “三结合”备课程序,即个人主备――集体研商――个人完善。第一个“个人”是指按备课分工的主备教师,第二个“个人”是指同年级同学科的每个教师,根据班情、教情、学情和考情进行修改完善,根据个人特长、学生特点、班级特色和学科特质,真正设计出同课异构的个性化学案,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坚持 “三要三不要” 的学案执行要求,即要创作,不要照搬仿造;要创新,不要剽窃伪造;要创造,不要虚构编造。

(二)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以研究“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为主题,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中心要求,抓实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理论底蕴和专业功力,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和专业发展。不仅培养名师,更要培养名师团队。从多方面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尤其注重青年教师的基本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今年将继续举行“初中骨干教师现场限时学案设计大赛”、“初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论坛”和“初中教研工作计划解读与评审”、“学案有效性研究”、“课堂教育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教学能手评选”、“教学达标”等系列活动。

(三)针对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

开展系列教学研究,以提升历史教研的境界,提高历史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本学期,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后反思,写进教案中,并将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平时多收集一些教学片断,整理成教学随笔,作为教学积淀。既可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案例,又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提升自己。

(四)指导教师进行自我成长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广大历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基层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和教改实验的宏观指导,强化教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深化对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真正做到“研究一点,实践一点,总结一点,提高一点”,让教科研成果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五)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和带动效应,实现以点带面

研究拟定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断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建设教师专业团队和精英团队,形成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教研队伍落实教科研中心“五个一”工作方针,以构建“科学、人文、和合、高效”的教研文化为总路线,实现研究、指导、服务三大职能有机统一。发挥科研创新、智力服务和文化引领作用。

(六)搞好初中与高中衔接教育

通过暑期培训、学案编写、学术讲座、组织“衔接教育”专项测评等系列创新活动,搞好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为学生的高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中小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2.2016中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3.教师个人网络研修计划

4.2016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5.初中英语教师研修计划

6.高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初中历史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第8篇

刘国成

我参加了初中历史研修,此次学习活动,我收获颇丰,这次活动为打造一名优秀历史老师设置了学习的平台,让我从中了解到平时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多渠道多领域的传授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信息。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听了别的历史老师讲课,看了他们的案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怎样提升教学水平,对我影响很大。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就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而我的专业并不是历史,而是政治,虽说“政史不分家”,但专业知识毕竟比较贫乏,因此,实际工作中,我要想做个称职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护、尊重学生。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没有学生会喜欢听一个没有爱心的、不准中自己的老师的课的。因此,在课间、课后我都十分注意做好,批评学生注意自己的措辞,十分关注且用善意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当然,对学习也严厉。这样,学生感受到了你的真诚,自然就喜欢与你一起共同交流学习。上课期间,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尤其是那些我们眼中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更应该给以更多的关爱。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不喜欢、忽视关心这类学生,使他们更远离学校这个大家庭,越走越远,辍学、做坏事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是我们为人之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络研修学习总结历史一班 第9篇

在新课程教师远程研修的日子里,在这个跨越时空的教育平台上平台上,我每天积极地看视频、写日志、想反思、同时与网友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努力地提高着自己,紧张、忙碌、感动是这段时间内的主旋律。

不知不觉中,网络研修学习已接近了尾声。回首这段学习的日子,我感慨万千。回想自己网络研修的心路过程,由一开始敷衍应付的心态,到是静下心来聆听专家报告,接着在聆听报告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最后到主动反复研读专家的报告,细心地撰写个人心得体会,这段真实的心路历程记录了我与网络研修从相识到钟爱的全过程。是这段学习历程彻底地改变了我。

首先,从观念上获得了更新,思想上获得了转变。研修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与疏漏,看到了懒惰给自己造成的愚昧与无知,触动了那久违的愧为人师的自尊,通过这次网络研修学习,使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重新燃起了继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的信念。通过研修学习,我对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领悟。

其次,在教学上,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获得了实战经验。参加网络教研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对自己的业务进行总结提高的过程。专家们精彩的课程,极大地弥补了我们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不足,翔实通俗的讲解对我们的一线教学有相当强的指导与推动作用。例如:我通过学习汤敏老师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明白了备课时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怎样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以及教学内容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知道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要运用联系的方法,纵向和横向相结合;懂得了教学中要用现代史学观点来分析认识历史问题。又如:学习了汤敏老师关于《初中历史历史课堂板书设计的原则 》,明白了什么是教学板书,教学板书有哪些作用,掌握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板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知道了教学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与我们日常教学息息相关,并对实际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完全可以学习、模仿,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当中,为我们的历史课堂注入年轻的活力。

此外,经过此次网络研修学习,我对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式有了新的构想,对今后的教学充满了希望。今后在备课时,我会全面地对教材进行分析,精心地进行板书设计,恰当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并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有效组织教学,将我们此次网络研修学习的精髓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让我们们的历史课堂绽放迷人的光彩。

上一篇:关于正规借条的总结下一篇:读《那些回不去的时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