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在沙漠中心 第1课时

2024-07-31

22.在沙漠中心 第1课时(精选9篇)

22.在沙漠中心 第1课时 第1篇

22.在沙漠中心

圣埃克絮佩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内容要点。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内容要点。2.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难点

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教学方法

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美文鉴赏

二、导入新课

沙漠,也许大家都不曾亲眼见过,但我们都在电视里或术中对它有所了解。1935年法国一位优秀飞行家圣埃克絮佩里在飞往印度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沙漠中,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他会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2课《在沙漠中心》。

三、展示《学法》前三题

1.展示第一题字音。(180页字音补充)字音是学习语文的奠基石,积累多、道路广。2.展示第二题字形。

字形展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我们应珍惜。3.展示第三题词义。随机抽检,造句。

四、自读课文5分钟

五、分组探究一至三题,将疑问拿来讨论,确认中心观点。

六、展示

4.展示第四题。(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的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5.展示第五题。(作者坠机后遇到了那些困难?)

①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②寒风越刮越猛,吹得团团转;③感到呼吸困难;④找不到水;⑤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⑥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⑦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6.展示第六题。(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探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七、课堂检测与拓展

当你遇到挫折时,你会怎么做? 讨论并回答 当场写作

八、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作者在痛苦与绝望中,却变得平静而乐观,重新充满生的希望。

其实,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我们不要求一致,只要我们的生活是积极乐观的,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都应得到尊重。我想,大家与其费尽精力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如直接将“对生的渴望”“对生活的期望”转化为一种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去努力!

22.在沙漠中心 第1课时 第2篇

22.荒岛余生

一、所在单元(第五单元)

二、授课学时

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探究、协作

五、教学准备

熟读教材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

2、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词过关,整体感知。

3、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4、教师小结

22在沙漠中心_导学案 第3篇

主备人:齐佳慧审核:高原 王丽芹

学习目标:

1、自学积累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对课文作自我解读

学习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2、走进作品

《在沙漠中心》(选自<<人类的大地>>)被选入中学课本。

成为作家之前,圣一埃克絮佩里是个飞行员、技师。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他个人的经历。圣一埃克絮佩里主要是成人文学作家,但他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深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书中主人公小王子为寻求爱、力量和知识遍游天上人间,作者用他那非凡的想像力、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奇瑰多姿的画面,仿佛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梦幻般世界。这部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诗情画意,并向人们开启了儿童心灵世界之一隅。

课前检测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硌辐射筛糠幻影疲倦协奏躯壳脐带犁铧卷土重来芸芸众生死得其所乙醚虫豸装载游弋殆尽显赫打gé()yē()住遮bì()口干舌zào()juǎn()土重来

2.根据词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的百姓。()(2)自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3)死在值得死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4)比喻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3、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

(人名),其代表作有、、等。

课堂探究

 速读,感知内容,走进作者内心:

速读要求: 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回读。②调整阅读速度。(根据阅读材

料和阅读时间而定)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来阅读。④标出段前序号。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示: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

2、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死亡危险?(提示:有针对性速读1.2小节。)

3、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做?你的感受会是什么?过渡引导:圣埃克絮佩里是不是陷于绝望之中,一蹶不振,束手待毙呢?他 心境有了怎样的转变?

4、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完成课后习题一)

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 品读,探寻作者的人生追求:

1、到底是怎样一种力量使他能由最初的绝望恢复平静与乐观呢?请品读12至21自然段中你认为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理解其深刻内涵。让我们一起从文章中找找答案。

2、小组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对作者的人生观、幸福观和责任感的理解。可重点研读以下几个句子:

(1)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2)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我找到的句子还有:

拓展迁移:

1、后事追踪,拓展迁移:

即使是绝望,仍要选择上路;即使是面对死亡,仍要选择卷土重来。圣埃克絮佩里就是这样的人。

七年级下22.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第4篇

一、学习目标

1、会读、会写、会解释课后生字词;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认识探险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和品质。

二、预习内容

1、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2、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3、理清课文层次,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

1、“我”在沙漠中心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困难,“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作者的心理变化中,你觉得作者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或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结合课后练习三所给的材料,讨论:你是如何理解“冒险”的意义的?

四、自由展示

1、展示预习内容;

2、展示合作探究内容;

3、拓展延伸

(1)学完本文后,联系自己的实际,你得到什么收获(启示);

22.在沙漠中心 第1课时 第5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大家回忆想象,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生描述)

不错,沙漠既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更有白居易所形容的“昼行夜伏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悬”的险恶。然而,1935年法国一位优秀的飞行家圣埃克需佩里在飞往印度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沙漠中,他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他会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在沙漠中心》(板书)作者是圣埃克需佩里,法国作家,飞行家,主要作品有《夜航》、《人类的大地》、《小王子》等。

二、整体感知

过渡: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课,并思考:

1、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2、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指导:

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教师预设:

1.痛苦与煎熬:

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

2.心情变化:

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 大限到了 冻死的想法 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 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 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了在作者痛苦与绝望中,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于是,他对同伴说:“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上路 继续)所以朗读是我们要重重的读,来表达作者这份坚定,一刻也不会卸下的精神。

大家试着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过渡:这不仅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而且语言也十分优美,富有表现力,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并思考:

1、你认为心理描写最成功的句子是?

2、你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3、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先找出,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其妙处)

教学预设:

1、心理描写成功的句子:

①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鹰爪„„(被陷沙漠的痛苦,无奈与茫然)②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极度寒冷与缺水中,我失望、痛苦)

③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感到痛苦。(濒临死亡的平静)

2、富有哲理

①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黎明相对于黑暗,比喻飞行中的发现,这与农民盼望春天来临一样,有春种才有秋收。飞行途中有“中途站”的补给,才能到达终点的希望,所以中途站对于飞行员来说是福地。)

②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海风了。

我从事的是危险的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失败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但我无怨无悔,只要我奋斗过,也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3、感触最深的句子:

①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还不是很不幸。(虽死面对死亡,作者却能坦然面对(没有恐惧),反而说还不是很不幸,可见其大无畏的精神,可见是我们遇到挫折与失败,要像作者一样,坚强地面对。)

②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重来。

(永不放弃,孜孜以求事业的精神)

③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的生活是与生命、事业、责任、勇气、信念等紧密相连的,而城市的人的生活是指庸碌了,没有追求了,没有追求的平常人生活。)

教师预备描写优美的句子并相应作赏析:

①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

如果将其改为:寒风吹得我团团转,难以躲避。你认为表达效果怎样?

②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点眼泪的心„„

(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的极度干渴、缺心)

A、如果删去三个“干枯”可以吗?为什么?

B、如果改为: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你认为表达上有何不同?

(不行,不能构成反复,表现不出心灵干枯的程度,与我面临的绝境,不如原文那样强烈)

四、感悟体验

22.在沙漠中心 第1课时 第6篇

教学目的

1、学习前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把握一些文言词语。

3、明白得短文的要紧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诵、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明白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刻

二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朗诵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朝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样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诵课文。可采取多种方式朗诵,如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把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增强语气。这两句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道德高贵,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道德高贵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能够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说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理想。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以为,九夷尽管简陋,可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那么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完全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遇,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说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乐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刻画,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朗诵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朝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朝理学的开创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其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能够记事,也能够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诵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都可。读时注意节拍、重音,正确、流畅、有情感。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诵课文。

4、提问:作者描述莲花,什么缘故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如此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情感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

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⑴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⑵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⑶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述,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别离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季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非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厌弃,挖苦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感。

四、小结

22.在沙漠中心 第1课时 第7篇

教学设计

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第一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21.认识形如x=a(a≥0)类型的方程,并会用直接开平方法或因式分解法求解; 2.培养学生准确而简洁的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性目标

1.使学生体会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2.在学生自主实践中感悟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多样性,从而初步认识一些特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思路.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两边同时开平方或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往往由未知(新知识)向已知(旧知识)转化的思想,这是研究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以及用因式分解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 解下列方程,并说明你所用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2(1)x=4;(2)x-1=0.

二、探究归纳

2概括(1)x=4,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4,这个数x叫做4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根据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这个数x为±2,所以x=±2.

我们知道,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的实质是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

22(2)x-1=0,如果把它化为x=1,由直接开平方法,得x=±1.

2对于x-1=0,将左边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后再解这个方程,(x+1)(x-1)=0,必有x+1=0或x-1=0,从而得,x1=-1,x2=1.

这种通过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通常用x1、x2来表示未知数为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解.

思考(1)能够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来求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特征?

2(2)x=4能否用因式分解法来解?要用因式分解法解,首先应将它化成什么形式?

2能够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来求解的一元二次方程形如x=a(a≥0);用因式分解法来解时,首先应将它化成一般形式.

三、实践应用

2例1 试用两种方法解方程:x-900=0.

学生分组分别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这个方程. 并指出x=±30,或x1=30,x2=-30都可以作为方程的解.

22例2 解方程:(1)x-2=0;(2)16x-25=0.

教学资料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

教学设计

分析 对于缺少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c=0(a≠0),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比较简便.

2解(1)移项,得 x=2,直接开平方,得 x=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2)移项,得16x=25,方程的两边都除以16,得x直接开平方,得x2

222.2,x22.25,165,45. 4原方程的解是x1,x254思考 本题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应如何解?

22例3 解方程(1)3x+2x=0;(2)x=3x.

分析 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可把左边因式分解再求解,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解(1)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3 x+2)=0,所以 x=0,或3 x+2=0.

原方程的解是x10,x22

2.3(2)原方程化为x-3x=0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x-3)=0,所以 x=0,或x-3=0 原方程的解是x1=0,x2=3.注意 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方程左边因式分解;

(3)至少一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例4 解方程3(x-2)-x(x-2)=0.

分析 这个方程的左边能否因式分解?有没有必要去掉括号化成一般形式? 解 原方程可变形为(x-2)(3-x)=0. 所以x-2=0或3-x=0. 原方程的解是x1=2,x2=3.

四、交流反思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便可用直接2开平方法来解.如ax=c(a、c为常数,a≠0,c≥0).

2.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同时直接开平方法也为其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两边开平方实际上是实现方程由二次转化为一次,实现了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由高次向低次的转化,是高次方程解法的一种根本途径.

3.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也可能有两个相同的实数解,也可能无实22数解.如方程x=-3,就没有实数解;x=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是x1=x2=0.

教学资料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

教学设计

4.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要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再运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求解;但有时不一定要化成一般形式(如例4).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方程的结构特点,进行灵活适当的变换,择其简捷的方法,达到又快又准地求出方程解的目的.

五、检测反馈 1.解下列方程:

22(1)x=169;(2)45-x=0;

22(3)12y-25=0;(4)x-2x=0;

2(5)(t-2)(t+1)=0;(6)(x+1)-5 x=0.

22.小明在解方程x=3x时,将方程两边同除以x,得x=3,这样做法对吗?为什么? 3.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12x80;(2)3x24x; 2

22(3)x(x-1)+3(x-1)=0;(4)(3x-1)-x=0.

六、布置作业

习题22.2的第1题.教学资料

22.在沙漠中心 第1课时 第8篇

29.1 投影

第1课时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思考的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投影广泛存在着,从中体会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联系和区别.【情感态度】

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投影的含义,体会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联系与区别.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墙壁等处形成影子.请观察下面三幅图片,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并引入教材P101练习以加深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如图所示的是三角尺 在灯光(点光源)下的投影.由此可以看出点光源下物体的投影是物体的放大图形,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思考】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投影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呢? 【教学说明】

学生间相互交流,进一步体验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关系.【归纳结论】

如果投影与物体的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则此时的投影是平行投影,如果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则此时的投影为中心投影.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下面两幅图表示两根木杆在同一时刻的投影.它们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请说明理由.例2 请举出生活中的投影现象,说说它们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 【教学说明】本环节的两个问题都可让学生自主探究或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听取学生的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上述例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22.在沙漠中心 第1课时 第9篇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本节创设了利于学生思考分析、动脑动手尝试制作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对细胞核的重要功能,对细胞核的结构以及两者相适应的关系有较深刻的领悟。

本节的“问题探讨”从学生的认知实际、求知心理出发提出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课文不是用结论性文字来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而是通过“资料分析”栏目,用不同方式的科学实验,从不同侧面来展示细胞核功能的科学实验的事实: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变形虫的切割实验,伞藻的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让学生从这些实验事实中去分析思考和领悟,沉清心理的模糊,解开脑中的疑惑,使这一强烈的求知欲望变成现实,从而得到对这一问题求知的满足。学生不光获得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一认知,突破了难点,而且身心健康也得到了发展。两全其美,真是妙极了!

“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的遗传代谢的控制中心?”这是与细胞的结构分不开的。从而引出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细胞核有哪些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呢?课本先展示了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课本P53图3-10),接着在课文的文字描述中描述了细胞核重要结构部分:染色质。重点描述了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因DNA中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其主要载体染色体在细胞核中。因此,课文最后点出: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描述应该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在学生学习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之后,本节安排了能发挥学生潜能的动脑动手的实验制作:“模型构建——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上是本节内容的总体构思。课文以一定的逻辑思路、层层推进,最后水到渠成。使学生在自主研习过程中实现本节内容确定的三个学习目标。

根据本节知识内容,可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学会进行实验数据分析。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2)分小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展开组间评价竞争机制,既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又使学生学习和体会合作的愉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教学难点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教具准备

1.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器具和材料。2.制作细胞核结构动画。●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制作“资料分析”的动画课件。(1)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2)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3)变形虫的切割实验。

(4)伞藻的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2.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提纲。(1)通读课文。

(2)思考“问题探讨”中的4个问题。(3)思考“资料分析”中的5个问题。

(4)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5)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 [情境创设]

1.屏幕显示细胞结构动画,凸现细胞核部分的结构。暗示学生,引起他们对细胞核的注意。今天,我们来学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屏幕显示这节课内容的课题,教师引导点题)

2.引入“问题探讨”(屏幕“问题探讨”中的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对细胞核每一知识内容的探讨欲望)

(1)细胞核在细胞中起着什么作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细胞核比喻成什么才既形象又贴切?

(2)没有细胞核的细胞还能存活吗?

(3)没有细胞核的细胞还能合成蛋白质吗?(4)没有细胞核的细胞还能生长和分裂吗? [师生互动]

1.学生议论以上问题,似懂非懂,产生了一些疑惑,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此时,教师概述了细胞核的数目、形状、大小和在细胞中的位置等知识要点后,顺理成章地提出: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

2.屏幕演示制作的“资料分析”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的动画。(1)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动画。问题:这个实验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由细胞质控制的?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还是由细胞质控制的?为什么?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2)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的动画。

问题: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什么关系?(3)变形虫的切割实验的动画。

问题:以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伞藻的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动画。

问题:这个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胞核有关还是与细胞质有关?(5)你认为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

3.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每四人分为一个小组,按原班级里的大组依此顺序每个小组重点讨论一个问题,并推举一人交流讨论情况)

课堂集中交流。每个问题两小组交流。其他同学给在大会交流的同学作堂上评价、打分。教师组织引导,掌握交流的情况。

4.最后由两位同学作综合发言,回答:

(1)以上四个实验各从哪个侧面阐述细胞核的功能?(2)四个实验总地说明了什么?

5.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都争相发言。从大会交流和综合发言的同学的发言看,大家都对细胞核的功能领悟较深,都能利用资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同学们想想,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这一个承上启下的问句,把学生从是什么的思维中转入了为什么的思维方向了。6.要弄清为什么的问题,我们先要看细胞核的结构。出示细胞核结构图。问:细胞核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看图回答)生:细胞核主要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组成。

问:核膜与细胞膜有何不同?(联系了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学习)

生:主要不同:①核膜是双层单位膜,而细胞膜是单层的;②核膜上有核孔而细胞膜没有孔。

师:你回答得很不错。一是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强,二是知识再现能力。

7.大家看书:细胞核结构的内容。看能提出几个问题,对这些问题是怎样理解的。看完后同桌两个可进行讨论。

问:从课文的段落看,你认为课文描述了几个问题? 生:依课文看,我认为描述了三个问题。问: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生:第一个问题描述的是染色质。这里面包含了三个小问题。一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二是染色质的特性: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三是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两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形态特征。

问: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生:第二个问题描述的是DNA。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能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从而保证性状的遗传。

问: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

生:第三个问题描述的是遗传信息的作用。

问:在细胞的结构中,课文为什么只描述了染色质这个结构?大家现在清楚了吗? 生:明白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其功能与染色质相关。问:现在大家能回答(理解)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吗?

生:能。因为细胞核中有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中有DNA,DNA主要在细胞核的染色质中,DNA储存有遗传信息。所以„„

问:以此看,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生:相适应。老师过去给我们讲过,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相适应的关系。这是生物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问:大家认为这位同学回答得怎样? 生:好!真的妙极了!问:细胞核有何功能?

生:细胞核的功能,完整地表述应该是:(1)遗传信息库。

(2)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教师精讲]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我相信,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我再谈谈对这个问题的领悟。对“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分析领会。

第一个方面,一些科学实验的事实已说明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事实是最好的说明。

1.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和伞藻的嫁接实验与核移植实验共同说明了生物的性状遗传,生物体的形态构造的建成都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因此,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2.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说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离不开细胞核,细胞核是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的。而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这两个实验,从总体看是与细胞代谢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第二个方面,从细胞结构角度看,这是紧扣前面列举的事例,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呢?这无疑要从细胞核结构上去寻求答案。细胞核的结构中,染色质与这一问题直接相关。因为染色质上有DNA,也即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质。DNA储存着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可见细胞核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也是我们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应掌握和运用的一个基本观点。

总地来看,课本列举了一些科学实验事实回答了细胞核的功能是什么的问题,而细胞核的结构——染色质则回答了细胞核为什么有这种功能的问题。这是我们分析和理解这个问题的总思路,总的逻辑思维过程。掌握了这个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教与学上的这个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评价反馈]

A.学生小结本次课学习的内容。绘出课堂研习知识结构图。要求每个学生都做。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以检查学生对本次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和小结,以了解学习的掌握程度。

B.或者用以下检测题进行评价反馈。1.选择题

(1)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A.核仁

B.核膜 C.染色质

D.核仁和染色质(2)下列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

B.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

C.不同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3)下列结构中,既具双膜又含有DNA,同时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是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A.线粒体

B.细胞核 C.叶绿体

D.核糖体

(4)DNA是控制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在水稻的细胞中它分布在 A.细胞核、内质网

B.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核、细胞质基质

D.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5)绿色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结构 A.染色质

B.核膜 C.叶绿体

D.核仁 2.问答题:人成熟的红细胞还能生长和分裂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C(2)D(3)B(4)D(5)C 2.不能。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红细胞不能生长和分裂。

[课堂小结]

本次课堂研习的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课本P56练习

技能训练:解释数据(P56)[课后拓展]

1.用图解或文字描述形式,说明多利羊是怎样诞生的?从生物生殖角度看,多利的诞生属于哪种生殖方式?从遗传和细胞生物学角度看,多利的诞生说明了什么?

2.人的成熟的红细胞还能分裂、生长吗?为什么?

3.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以“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比较问题”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小论文。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板书设计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一课时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代谢细胞功能遗传信息库相适应相适应染色质控制中心遗传DNA遗传信息核仁结构核膜核孔核基质重点功能各异相互协调统一整体难点 板书设计图解的几点说明:

1.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板书设计图解,设计了“四个点”。即细胞核功能和结构的知识要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图解直观表示了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以及两者的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特别表示了染色质与细胞核功能的直接关系。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D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胞代谢和遗传。

3.图解直观示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两者的关系。一般地说,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重点中的重要要点。

4.图解直观显示了突破难点的途径和方法。难点(功能)与染色质的关系,两者是一个因果关系。在这里,也就是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知道问题的因果,这个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5.图解还直观示意了细胞核结构各部分的关系。即各自功能各异,相互协调,使细胞核构成一个整体。

●习题详解

一、课本练习(P56)

(一)基础题

1.(1)√(此题主要考查细胞核核孔的功能。核孔是实现核质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2)×(此题主要考查物理模型的概念。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不是物理模型)

2.C(此题考查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与行使遗传有关的核结构是染色质。因染色质的成分中含量相对稳定的成分是DNA,而DNA是遗传物质)

3.C(该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其功能与细胞核在细胞中的位置无关)

(二)拓展题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通过传递、表达而控制蛋白质合成,从而表现生物的性状。同时遗传信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丙生出的小牛与从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的母牛甲最相似。而与丙牛无关。

二、问题探讨(课本P52)

1.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控制作用。如: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NA可控制蛋白质合成,而蛋白质是生命的表现者。因此,把细胞核比喻成各种会战的指挥部。

2.不能。去掉细胞核的细胞,当其将细胞质中的物质消耗完后,就会死亡。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3.不能。没有细胞核,就没有遗传信息的转录而形成信使RNA,没有mRNA,就不会有蛋白质的合成。

4.不能。细胞生长需要蛋白质和多种物质作为基础,而细胞分裂必然有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没有细胞核,这些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因此,没有细胞核,细胞不能生长和分裂。

三、资料分析(课本P52)

1.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是遗传物质,DNA是基因的载体,有许多基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2.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3.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5.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四、旁栏思考题(课本P54)

在正常情况下,同一个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蓝图”都是一样的。生物体内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多种多样,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五、技能训练(课本P56)

1.技能训练中所列的数据,是一位生物科学家一次对比实验的结果。

实验中,细胞无核部分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死亡的个数增加,结果到第四天就没有存活的了。这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而在核部分,虽然实验时间比无核部分实验的时间长,但存活下来的是大多数。这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2.有细胞核部分出现死亡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实验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处理时,已对细胞造成了伤害,导致部分细胞死亡;(2)细胞的正常凋亡。

上一篇:事业单位职员产假请假条下一篇:如何网页在线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