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地理老师工作总结

2024-07-24

起航地理老师工作总结(精选3篇)

起航地理老师工作总结 第1篇

在文心苑扬帆起航

文心苑新六年级陈祉彤

五升六的暑假,妈妈给我报了文心苑暑期作文班。没想到从此我登上了文心苑的大船,扬起写作的船帆,遨游在文学的大海之中。

原本的我,是一个极其讨厌写作的孩子。每次写作都是绞尽脑汁,像挤牙膏那样硬生生地挤出一篇文章来。就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还经常被老师诟病:像记流水帐呀,完全是在品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啊,之类的唠叨我已不知听了多少遍了。每次听到老师或爹妈的此类说教,就像唐僧在念紧箍咒似的,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于是,我进了文心苑。结果,还真有效,第一节课我就被吸引住了。原来,令我感到枯燥无味,感到头疼不已的作文竟然可以当游戏一样玩。

文心苑的小吴老师从作文如何开头,细节如何展开,语言如何传神,直至如何结尾,一个妙招接着一个妙招,像相声演员抖包袱似的,吸引着我一丝不苟地学下去。在文心苑的日子里,我仿佛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写作之门,我会拟亮眼的文题了,我会把握详略了,我会刻画细节了,我会像摄影师那样,给自己的作文拍慢镜头了,我还会……就这样,我的作文里有了欢笑,有了忧愁,有了色彩,有了动感,作文水平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我庆幸,庆幸自己能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走进了文心苑,认识了小吴老师;庆幸自己能经过小吴老师的精心辅导,我的作文已成形,有样,越来越鲜活了。

点点滴滴都是情!现在的我,下笔如有神助,再也不用为写作绞尽脑汁了。我真幸运,幸运自己走进了文心苑,结识了文心苑,登上了文心苑这艘语文巨轮。

公众号:临海文心苑

起航地理老师工作总结 第2篇

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新课程卷具有一定的引领价值, 研究试题有利于考生更好地把握备考方向, 掌握命题规律和了解能力立意试题的特点。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地理试题的整体特征是“平实中有见地, 主干中有细节, 通过高考搭建了教与学之间的桥, 能够测出考生的长处”, 对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考查内容与能力分析

二、试题特征

1. 平实中有见地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试题的背景材料令人耳目一新, 命题视角也有新的变化, 围绕主干彰显平易近人的特质。该卷试题不是通过加大难度来提高区分度, 而是注重思维的起点和终点, 使考生入题容易解题难, 在朴实的考查中凸显高明。例如第一组题以鲜切花生产与销售为背景, 表面上看是在考查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但实质上是在引导考生进行位置影响分析:抓住纬度位置, 突出热量优势;抓住相对位置, 突出距离优势 (从而影响交通成本) 。另外, 将本组题放在卷首也是有一定用意的:命题者有意识地让考生消除紧张情绪, 给考生答题信心, 让考生平稳入题, 使得考生能够发挥长处, 以便使成绩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占主导。

2. 主干中求细节

高考地理试题常常围绕具有典型学科特征的主干知识, 如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命题, 以知识为载体, 能力立意特点鲜明。而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地理试题虽然围绕地理主干知识命题, 但在具体知识的考查上却非常细, 甚至体现在思维细节上。考生无论在哪一个节点上认识模糊, 都会造成判断出错。例如全卷考查气候知识的题目, 选修地理除外, 有第1、4、36 (1) 题, 分值占16分之多, 但都是间接考查:纬度位置影响下的热量差异, 地形影响下的降水差异, 气温较高的原因。该卷中的地理试题一方面在考查主干知识, 另一方面也细化了思维的考查。例如第36 (1) 题, 有很多考生答不出“位于河流 (金沙江) 谷地, 山高谷深, 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这一要点, 究其原因是考生在思维上没有关注“山高谷深”的细节, 并思考其带来的影响, 即“山顶气温较低, 气流下沉并沿山体滑至谷底, 随着高度的降低, 气温升高, 使位于河谷的攀枝花气温相对较高”。又如第10、36 (2) 两题同样是对天气的考查, 前者强调天气系统运动、变化之后的天气特征, 后者则要求考生通过位置、地形进行推断和特征描述。试题能力立意的着眼点不同, 其考查的思维细节就存在差异。

3. 推断中讲证据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试题更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这就要求考生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前后联系, 得出结论要有理有据, 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例如第5题, 考生在确定具体区域的位置时, 既要考虑第4题降水差异的信息, 又要思考题干所给的“45°N附近”和“距海约180千米”中数值信息的价值。通过对同一纬线上两点距离的计算可知, 图示最东端与西部海岸的经度差也就2.3°, 继而推断该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又如第10题, 因天气系统向东平移, 甲点与L的中心正好处于同一纬线上, 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正是L的中心到达甲地之时。根据线段式比例尺, 可估测L中心与甲地的距离约为110千米。根据该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 (每天200千米) , 可计算出L中心移动到甲地所需的时间约为13.5小时, 故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为19时之后。以上两道题都需要考生通过地理计算建立判断依据。

4. 图像中藏答案

图像是地理学科的“眼睛”, 命题者通过这双眼“识才”“选拔”, 考生通过这双眼发现新知。依托图像命题时, 命题者力求让图像有用, 并将图像中的显性与隐性信息作为考生答题过程中判断推理的依据。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又无时不体现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地理试题注重考生分析图像的能力, 试题答案往往隐藏在图像中。例如第三组题, 第7题需要考生直接从图中获取信息, 第8题则需要考生在第7题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解读。又如选做部分的第43、44题, 都是通过等高线图给出信息, 并且其中有一点信息非常相似, 那就是两区域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多且集中。洪灾与水污染都和气候有直接关系。解题时考生要抓住居民点或矿渣库相对于河流的位置, 这是思维的起点, 更是得分点。做题时, 考生只要牢牢求索图像, 将思维集中在图像上, 围绕问题进行思考, 一定会有所发现。

5. 综合题显“味道”

地理综合题能够将考生的思维过程反映在卷面上, “答得怎么样”“思路是不是清晰”“表达是否到位”“要点是不是全面”全部跃然纸上。高考地理综合题往往能够将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落实到纸笔测试中, 立足区域全方位呈现信息, 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到位。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中的第37题是一线老师公认的一道好题, 具有浓厚的地理味儿。该题围绕尼罗河鲈鱼进行主题式探究, 逐层深入, 使认识不断推进, 材料与问题、问题与答案、前后问题之间紧密联系, 相互支撑。由于尼罗河鲈鱼不能自然进入维多利亚湖, 则采用人为引进;人为引进后, 鲈鱼在湖泊中大量繁殖, 从而对湖泊原有鱼类产生影响, 大大刺激了原有捕捞业, 带动了相关产业。在思维的节点上设置问题, 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 促进思考。

从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地理试题的难度来看, 较之2012年试卷, 选择题略简单一些, 综合题稍难一点, 但全卷保持基本稳定, 总体难度略有提高。从考生走出考场时的表情看, 充满着自信并面带微笑, 这说明试题测出了考生的长处。试题考查的主干内容都是大家熟悉的, 只不过是换了思维、换了视角。试题是在通过考能力实现公平, 强调知识的熟练应用。试题搭建了教与学之间的桥, 能够让考生感到学知识是有用的, 会的东西能够考。试题既能够测出考生的长处, 又能够测出考生的漏洞, 其对于教师的教学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2014年高考地理备考复习建议

1. 师生同研, 互换体验, 沿着正确方向行走

考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需要去研究, 师生既要埋头苦干, 又要抬头看路。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给下一年的备考带来启示, 所以师生要多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只要是高考题, 就值得师生去做。对待考查同一考点的高考试题, 师生要思考能力考查是如何实现的;新情境的支撑作用是什么;要想做到灵活应用考点, 我们应对各考点理解到何种程度等等。只有研究还不够, 师生还要互换体验, 即考生之间有交流, 师生之间有对话。只要方向是正确的, 结果一定是有效的。

2. 在学科主干知识上“反反复复”, 夯实基础

高考不要求知识全面覆盖, 而是知识抽样, 因此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要按照考点逐一“过筛子”, 但这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枯燥无味, 偏离方向, 均衡着力, 在不重要的问题上耽搁时间。因此, 师生要在研究高考的基础上, 明确对哪些知识点的掌握必须过关,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哪些以及如何突破等。笔者整合对比近三年的新课标卷发现, 命题都是围绕核心考点, 即地理学科的特色主干知识 (如气候、地形、河流、植被、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来考查能力。自然地理考查主要集中在气候、地形、河流上, 人文地理考查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和农业上, 特别是农业类试题, 常围绕某一农产品进行主题式探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没有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就没有能力的发展。

3. 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阅各类图示, 培养读图的信心

有些考生地理成绩不好是因为惧怕地图, 而这些考生惧怕地图是因为平时不看图。学习地理首先要战胜恐惧心理, 特别是应改变原有对学习的认识, 有了信心, 就有方法。地图既是信息的载体, 又是学习的工具, 考生只有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阅地图, 才能真正提高读图能力。考生一方面要不断培养图感和读图意识, 另一方面要掌握各类图像的判读方法。笔者不主张将图表作为一个大专题来研究, 而是建议将各类图表的突破分散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力应该逐步培养, 而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4. 跟紧学科主体复习, 不断更新原有认知

现在高三考生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 考生要充分认识其意义。考生原来掌握的知识可能是模棱两可的, 甚至是错误的, 一定要借此机会及时更新、纠正, 深化理解, 特别是要关注一些细节。从近两年高考试题来看, 高考越来越注重细节考查了。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 并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基础。另外, 考生还可以适当地根据考点选做部分高考题, 在一些重要的分析类问题上建立思路模型, 力求做一道题, 通一类题。同样, 第二轮复习时也不可大意, 考生要充分相信老师的整体安排, 切忌另起炉灶单打独斗, 一定要跟住大班训练保证质量。只有充分暴露自己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推进复习, 真正提高能力。

同学们, 我们研究试题是为了找准复习的基点, 牢牢把握复习的方向。方向正确, 结果一定会让人满意。时不我待, 在高考的道路上, 我们也只有肯付出, 多付出, 智慧学习, 才能出成绩。让我们厉兵秣马, 扬帆起航, 通过高考打拼自己的世界, 创造人生精彩!

地理老师外传 第3篇

和老师们一起度过了一学年,印象最深的除了班主任以外,就是地理老师了。

地理老师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但与她相处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她的可爱之处蛮多的。

不相信?听——

“笑死人”的课堂

在上地理课之前,我们都要先做好心理准备——防止一会笑得胃疼。

记得一节地理课上,老师在上边神采飞扬:“以后说什么要具体些……”往下一瞧,一个学生正偷偷喝水。老师稍一思索,心生一计,接上话茬:“比如说,你不能说XX(喝水生的名字)是个小孩,你要说他是一个可爱的小屁孩!”轰堂大笑中夹着“噗”的一声,教室“天降甘霖”……

“迷死人”的整顿

即使有人犯了错误,她也会以温柔的方式对待——

有一天,她走进了教室,刚刚要喊上课,突然听见教室后边“咣当”一声,一只燕子从后窗户飞了进来,顿时引起男生的大笑,女生的尖叫。它像领导巡视一样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又从窗子出去。

燕子飞了,教室内仍“余波未息”。换了别人,一定会勃然大怒甚至扬长而去,而她却仍笑咪咪地说:“燕子是一种常见的鸟类。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有一种特有的鸟类。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澳大利亚》这一章……”在微笑中,又一节课过去了。

“囧死人”的口头禅

上地理课唯一的坏处是浪费纸资源——

“是这样吗?”画完一幅图,她总会问。“是——”底下回答。“不是!是这样的……”底下立即响起撕笔记之声……

于是,我们的口头语成了“是这样吗?”“不是,是这样的……”

当提到地理老师时,我们都会说:“地理老师?牛!”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初二8班

上一篇:国企领导班子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中国政法大学的杰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