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教程学习心得

2024-05-27

大学人文教程学习心得(精选8篇)

大学人文教程学习心得 第1篇

学习《大学人文教程》心得体会

【2010102109】

《大学人文教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品性达到博雅的高度。《人文教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是给学生的心灵进行了洗礼。一方面表现在:此门课程重在传达人类至高的心灵境界,比如,人文精神、博雅、自由、民主、平等等等。另一方面是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下和教师言行举止的感染下下。让我看到了中国的现实社会虽然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但仍然依然存在着黑暗的阴霾,比如:贪污腐败、强拆迁、食品不安全等等。但是在面对种种的不公平,我相信大多数人和以前的我一样,都怀揣着一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但是我们换角度想一想,今天似乎黑暗的阴霾离我们很远,或许明天你的住所就被夷为平地,你将在街头流浪,面对着他人的漠不关心,甚至是幸灾乐祸的眼神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你是否还依然对此不动于衷呢?绝对不会。的确,《大学人文教程》改变了我许多想法和做法,使我上树立了一颗防患于未然的心,颗怜悯的心,怜悯哪些在黑暗阴霾里苦苦挣扎的贫苦大众,也怜悯自己生活在这水深火热的时代;使我找回了个性,丢弃了追从;使我敢于用自己的言行争取自由和民主,哪怕是因此而被冷眼相对、他人的议论、甚至是留血我也不怕。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和争取才能得到自己所争取的。我想,要驱除大地上的阴霾是每个人的奋斗目标,而且一定会梦想成真的,但是需要时间,甚至是经过流血牺牲,那时温暖的阳光将铺洒大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

通过《大学人文教程》的学习,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并受益匪浅,甚至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大学人文教程学习心得 第2篇

虽然做为一个理科学生,但我一直对人文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今天的人们高唱“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时,我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中国的人文阅读上去。我喜欢跃于纸上的文字,更喜欢那些藏在文字中的情感,哲理。这学期选择了大学学习与人文经典阅读系列的专题讲座,让我与文学有了更加近距离的接触。也让我可以再别人的口述中了解我所未能理解到的人文世界。

大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已有的知识外,更多的因该是创造没有的知识,然而这一切的创造都需要我们拥有一种信念和精神,一种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种共同的信念与精神。这种思想潜质一旦被具体表达,就变成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正是它丰富了人类经验、提升生命的质量,这一种思想潜质一旦被一群人行使,就铸成一座坚实的丰碑,正是它,人类才有历尽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它,便是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我们可以再那些经典名著中渐渐的解读出来。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于这个词的注解有很多,宋代程颐《伊川易传》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概念是指人的各种属性.于是学习人文科学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通过透析古代或者现代的经典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在对甲骨文的研究中我们了解到了占卜的由来,卜辞的多种多样,也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的生活的祈愿;在对老庄哲学的剖析中,我们明白到道则是天,德即是地,老庄哲学即是道德的关系,也更加了解到人的力量虽然很小,但是道德力量却是无限大的;但我们浅析古代的诗词歌赋时,不但能让我们体会到笔者的感情,也会让我们重各种美丽的辞藻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还有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人文科学的学习也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正确把握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莫大的帮助。

大学人文教程学习心得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现状与对策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不足现状与分析

(一) 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不足现状

当今世界,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对高等院校学生来说, 不仅可以陶冶情操, 开阔视野, 增强生活情趣, 培养达观的思想境界和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而且有助于开拓思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发挥等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反之, 则不利于学生的成才。然而, 目前, 许多学校为了增强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过于强调市场化和商业化, 努力使教育结果直接转换成市场成果, “轻通识、重专业”的现象依然存在, 以致于忽略了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精神、思想和境界、德性和智慧, 出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盲点”, 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深入推进。

人文素质教育主张教育要重视人性,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在于注重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完善。因此, 为了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的需求,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对人文素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造就更多的具有职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成为当前我们人文教育教师面临的一项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具体表现为:

1. 学生中很少有人思考自己在人文素质课程里应学什么, 如何学, 达到什么要求, 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错误思想。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行动和学习效果。

2. 部分大学生视学习为苦差事, 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想方设法逃课;有些即使人在课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玩手机、打瞌睡、聊天现象屡见不鲜。

3. 由于缺乏学习动力, 一些学生学习人文素质课程时往往持一种消极态度, 找不到与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相匹配的学习方法, 也无法自觉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4. 部分学生在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中, 消极对待课后作业, 不能主动自觉利用各种学习途径 (如图书馆、网络、学术报告) 开拓人文素质视野等, 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 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不足原因

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有其特定的因素。

1. 社会因素。

(1) 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换型期, 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消极因素, 对学生极易产生消极影响。同时,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用人方面看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造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 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中存在“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修养”的倾向性问题, 使部分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现偏差, 片面理解学以致用, 其结果, 只要他们认为没用的, 就不愿学, 也就必然在人文素质课程认识上产生偏差, 往往认为人文素质课程无实用性, 学和不学没有根本性区别, 即使学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该课程的考试而已。

2. 学校因素。

(1)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陈旧。由于遗传因素、文化背景, 以及成长经历的不同, 完全相同的学习者也就不可能存在, 面对发展个性的21世纪, 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但目前我们高校中仍有不少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注入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模式单调, 教学设计缺乏新意, 导致学生认为人文素质课程无趣味性。

(2) 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学期结束多以一篇文章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准。这种总结性的单一学习评价体系, 使学生们降低了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出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但必须找到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 用以测量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程度, 否则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且不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3. 个体因素。

(1) 部分大学生缺乏求知欲, 学习目标和动机层次较低。求知欲是学习的原动力, 而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对事物探索和思考的兴趣, 在他们看来, 人文素质课程能看懂就行, 对其中蕴含的知识素养缺乏探求兴趣。一个大学生有了追求才会有学习目标, 确定目标才能有学习动力。学习动机也就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 只有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动力。人生目标是有层次的, 有较崇高的人生目标的, 动力才能持久, 反之当目标比较低, 实现后, 动力也随之消失。

(2) 部分学生情绪调适能力较差, 精神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决定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目前学生的精神状态确实令人担忧, 一个常常郁郁寡欢的人是很难有充足动力去学习。部分学生面对专业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 常患得患失, 影响晚上休息, 导致上课效果差, 往往把人文素质课看成是“补觉”课。

(3) 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 学习上缺乏毅力。意志力反映了一个人做事的耐力和韧性, 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相对薄弱, 做事往往虎头蛇尾, 有计划无行动, 有行动无坚持。学习成绩的优差与学生的意志力有明显的关系, 部分学生的意志力不强是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基于此, 在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中开展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 并通过教育实践, 探索出一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研究

(一) 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关键, 教师的转变首先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不仅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能忽视。不少大学生认为人文素质课程枯燥无味, 无实用价值, 没兴趣。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确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根本法则。面对现实中“生源”的情况, 教师要学会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健全学生的人格, 树立其人生发展的目标, 积极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要明确学生为学习中心, 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能力结构等的状况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 把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作为教学的逻辑终点。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 以此为基点研究适合当代大学生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中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

(二) 教学模式的变革

1. 改革教学内容, 整合优质课程资源。

高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动力不足现状就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备课过程中挖掘具有理论和应用双重价值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重点, 有意识地把学生的书本和生活沟通起来, 使教学内容不再是死的知识, 而是具有过程化、外显化、典型化、直观化、实践化、生活化的知识。教师在多元智能观、人才观、成功观指导之下, 要按照教育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课程资源的重新整合, 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引导学生自觉、自律地进行学习,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过程中, 真正成为课程实施的中心, 让学生在参与课程过程中不断体会到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 展示自己的真知灼见, 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 而且要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不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学生会出现一些有一定新意的设想、方法,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这些想法可以成为教学内容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 可经整合成为课程资源。同时, 人文素质教师应紧跟社会进步的步伐, 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人文素养, 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 把当前一些国内外著名企业对员工的人文素质要求和选拔人才标准与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认识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要性, 从而纠正对人文素质课程的认识偏差, 提高学习积极性, 促成学习动力的开发与保持。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可尝试以系列专题讲座形式开展, 可以将当地当代学术界、企业界的一些成功人士成功经验整合进课堂, 成为有机的教学内容,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将他们请进课堂, 或带领同学走出课堂, 去现场感受这些成功人士的魅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优化教学设计。

人文素质课程如何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 要求教师突破狭窄、封闭和整齐划一的设计思路, 设计问题和指导必须具有选择性、开放性和启迪性, 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充分独立思考和充分想象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人文素质课中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观, 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 专注于某一种、某一类教学方法, 已经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注入式、讲授式教学方法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此, 加强教学方法的多样互补性, 探索“合作式”、“交往式”、“讨论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人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中值得去尝试。事实证明, 这些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究其根源是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实现了教学中心向“以学为主”转移。同时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更新教学手段, 在传承“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 巧妙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引起了很多教师对优化教学设计的思考。当今企业界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可谓花样百出, 其中不乏成功例子。例如:世界知名企业麦当劳在员工工作动力激励方面创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活动方案, 比如PAM计划激励、积分奖励、“太座奖金”、奥林匹克岗位大赛、总有新感觉等, 员工在感受企业的诚意、活力和价值以后, 工作动力倍增。这些企业活动方案中渗透的先进理念给我们教学以有益启示:在人文素质课程教学设计中加入企业元素, 把一些著名企业活动方案融入教学活动中, 将企业激励措施同教学方法有机联系起来,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

3. 改革考核形式, 完善评价体系。

改革考核形式, 实现考核形式多样化:一份试卷、一篇文章、一份调查报告、一份问卷设计、一个人物采访等都可以作为人文素质课程考核形式。通过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使学生不仅关注课堂教学, 而且能走出课堂, 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每一次考核结束后, 从学生作品中挑选佳作进行交流, 扩大考核正向影响,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学生学习评价和考核必须是多元的、动态的、开放的。为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应建立一个灵活的多元的学习评估体系, 挖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时, 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 形成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增强成功体验。

人文素质教育主张教育要重视人性,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在于注重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完善。当今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在对员工培训和选拔人才中就非常注重人才的素质培养, 并且有一些成熟的考核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课程教学考核机制提供参考。例如:360度反馈 (360-degreefeedback) , 也称全方位反馈 (multisourcefeedback) , 最早是由美国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的。它以提高绩效的目的 (1) , 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更为全面。360度反馈不仅可以用于业绩评价, 而且可以用于员工的培训和个人发展。进几年来, 这种评价方式正逐步运用于绩效评估和其他管理用途, 给我们教学改革以新的视点。

参考文献

[1]张翠敏.创新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论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01) .

[2]陆季春.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培养途径研究.职业, 2008, (06) .

[3]李庆春.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方略探究.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04) .

[4]方丽娟.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6) .

[5]袁秀珍.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09) .

试论人文教育特征与大学英语学习 第4篇

入党教程学习心得 第5篇

通过这次党课的学习,使自己更加坚定了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和信念!

本次的党课学习总共分为三讲,分别为第一讲的开学动员,第二讲的精神学习专题,第三讲是新党章的解读和学习。首先,从第一讲的开学动员,刘永松老师主持,给我们讲了要加强学习,端正思想,要知道为什么要参加培训、发展培训的主要内容、如何做好培训。通过本次学习,我知道了参加培训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入党积极分子加强自身,提高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组织发展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学风,要刻苦钻研,言行一致,联系实际,要严格遵守纪律,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然后是要开启新的起点,要开启党性锻炼的起点,学习工作的起点,为人民服务和奉献的起点。

第二讲是由县委党校彭卫华老师支持,讲的是关于于11月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这为我们新时期的专卖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要求我们按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准备、落实贯彻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思路,强化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从思想上改变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重点教育,切实提高全体专卖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使执法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开创专卖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奠定基础。

这里更加强调比以往几届所没有的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境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还深刻的提及反腐倡廉的若干问题,我们正视要正确认识反腐倡廉问题,辩证分析我们目前存在的腐败问题,究其实质,从本质上去根除,最有效的开展反腐倡廉斗争,所以我们要做到加强教育,加强监督,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每一个人的反腐倡廉意识,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坚持自觉反腐倡廉。

第三讲的内容是新党章的解读和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我知道了其中修改了有主要六点。

一、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新的定位和阐述

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这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二、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新党章总纲部分第八自然段开头一句表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强调,“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

三、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目标任务。新党章总纲部分对阐述改革开放的自然段作了充实,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

四、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新党章根据党的十七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实践新认识,对总纲中相关部分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4个自然段充实了内容,并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段。

五、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新党章在总纲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中,强调“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进一步强调“求真务实”,把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列作为党的建设第二项基本要求;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的内容。

新党章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充实的这些新内容,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反映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重要实践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六、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新党章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

从我这次开始上党课时起,我就一直都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党校学习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角色的转变。从普通群众向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身份转变,高标准,严要求自已。高度重视党校培训学习,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到位,落实到位。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组织纪律观念。认真遵守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上党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在精神状态和学习纪律等方面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学习内容的转变。一切与党课学习无关的书籍不得带到党校课堂上来。要求做到: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党课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拟好发言提纲,倡导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积极发言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认真、高效地完成党校布置的学习工作任务。

三是思想的转变。大部分同学包括自己,对党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的感性认识上,努力通过党校学习,能够对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上来,确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政治信念, 争取在组织上入党之前,做到思想上先入党。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在理论上、思想上有所提高,更应该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党校学习注重效果,看重实际,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学以致用。

PS教程学习心得 第6篇

1、PS中的“修补工具”可将图片中的一处区域“移植”到另外一处,首先选中移植的目标区域,然后将目标区域拖拽至需移植的区域即可;

2、PS中的“模仿图章工具”不仅仅用于补色,更重要的运用于复制图案和图形,比如复制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3、“图案图章工具”的使用:用“选框工具”选定需定义的图案,点击“编辑”菜单的“定义图案”,然后取消选择,点击“图案图章工具”,然后点击图案选项中之前所定义的图像,之后将其拖拽至目前图片中,涂刷便可;

4、精确调整选区边缘:适用于PS3或以上版本,点击“快速选择工具”状态下,点击上方的调整边缘,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调整相关参数即可;

5、选区的运算:选区分为新选区、添加选区(点击相应图标或按住shift键加鼠标拖动也可完成)、相减选区(点击相应图标或按住alt键加鼠标拖动也可完成)、交集选区(点击相应图标或按住shift+alt键加鼠标拖动也可完成),取消选区ctrl+D;

6、多图层对齐的方法:将背景层锁定,“自动选择图层”前划勾,然后选择需对齐的图层,选择移动工具,然后上方工具栏中会出现不同的对齐方式,点击即可;

7、多图层准确分布:是以某一点为参考点,使选定的图层等距平均分布的。操作方法与上相同;

7、利用自动对齐图层接片:就是将多个图片根据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以一个图层作为基准,就先将基准图层锁定,然后将其他图层选定,点击上方的“自动连接图层”按钮,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便可。按住alt键然后双击图层可解除图层锁定;

8、裁剪图像:点击“裁切”工具,选定需裁切的范围,后上方会出现“透视”选项,在其前面划勾后,先前选定的范围四角将可随意拖动,用于制作三维贴图;

9、切片工具与参考线切片法:切片工具主要用于截取网页上的某个图标进行单独优化,方便图标下载。自动切片和用户切片,点击自动切片后选择上网的“提升”后即可转化为用户切片,按shift键可选取多个切片,“视图”菜单栏下有清除切片选项,点击后可清除先前选取的范围。参考线切片法是先通过标尺选出需切片的范围,后点击“基于参考线的切片”,然后通过标尺划定的范围将被选定,通过“切片选择工具”点击选定的范围即可进行复制等操作;

10、编辑与划分切片:选择“切片工具”选择切片范围,后选择“切片选择工具”点击选择的切片,然后点击上方的“划分”按钮即可对选择的切片进行水平或垂直划分,如果有多次切片图层,可点击上方的置于顶层、置于底层等按钮进行调整;

11、污点修复画笔:当图片上出现污点或与图片不相符的地方时,点击污点修复画笔,选择相应的直径、硬度,然后在污点上进行拖动,即可消除污点。同时,在“对所有图层取样”上划勾,然后新建一个图层,进行修复,修复的地方将会出现在新建的图层上,不会影响到原有的图层;

12、修复画笔:按住alt键,点击取样位置,然后松开alt键,就可以以样本进行修复;

13、修补工具:选择修补工具,然后选定一个区域,选择“源、目标或透明”三种模式,拖拽选定区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14、红眼工具:对于因照相出现的红眼现象,点击红眼工具,选择适当的“瞳孔大小”和“变暗量”后,点击眼部即可修复红眼现象;

15、仿制图章工具:其与修复画笔工具相似,修复画笔工具有别于仿制图章工具的地方就是,仿制后的图像会根据周围的颜色和对比情况进行运算以使用周围的环境,能够比较融合进去;

16、画笔工具:按F5可跳出工具选项;

17、颜色替换工具:取样连续、取样一次、取样背景三种类型;

18、历史记录画笔及历史记录艺术画笔:点击历史记录画笔,在“历史记录”选项中选择某一历史记录为底面,然后在画面中涂抹,即可将画面的部分恢复成某一历史记录的状态。历史记录艺术画笔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预先设定的艺术的效果;

按住Alt键然后双击图层,即可将背景图层转化成普通图层。

19、模糊、锐化、涂抹工具:通过选择强度等选项,对图层进行相应操作;

20、路径的基本知识:路径包括钢笔工具、路径选择工具及多边形绘图工具。主要通过路径工具绘制需要的图形,路径选择工具和路径直接选择工具的区别就在于,路径选择工具主要用于对已制作完成路径的选择,路径直接选择工具主要用于路径选择后,对控制点的调整;

21、图层蒙版:黑色代表透明、白色代表不透明、灰色代表半透明。将一个图层托到另一个图层中,点击图层蒙版,然后选择画笔工具,通过选择黑、白、灰,来修改图层的样子,alt+点击蒙版可以看蒙版样子、shift+点击蒙版则可以暂时取消蒙版效果;

刑法教程学习心得体会 第7篇

法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所谓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系统的知识,研究人类生活中的规律及现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法律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实用性:

一、社会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表现在:

1、不可计量、不可检验、不可实验,而自然科学则是可以计量、可以检验、可以实验的。虽然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不等于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

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对象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的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即不受他人影响,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讲到独立判断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标准。如公平、诚信等皆为生活经验,就是说当法学上的不同意见都有道理时该怎么办呢?除用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二、规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规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如经济学讲的是效率问题,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家讲的是合法不合法,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为法律的规范性,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法律条文也就掌握了。

法学特别强调的是规范性、逻辑性、体系性。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操作性。如我们将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种松散性的呢?还是制成规范性、逻辑性的呢?江平教授说要制定一种开放性的民法典体系。民法典如何开放呢?我认为一定要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三、概念性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赔偿,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法学说开了就是一套概念体系。掌握了概念体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思维,就具备了法律人的资格。因此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概念入手,一定要掌握概念,要理解概念,切记不可死记硬背,先记忆,然后要理解。如欺诈行为,我们先要弄清什么叫欺诈,才能进一步理解欺诈行为。这种方法在法律解释上叫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就是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所以要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义。同时语言文字又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如法律上所说“产品”与社会生活中所说“产品”就不一致。所以我们就不能仅*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有多种其他的理解方法。一个法条就可能有多种理解,因此法律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大学人文教程学习心得 第8篇

(一)调查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以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两个专业的学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文秘教育专业)为主要调查对象。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72 份,收回有效问卷359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6.5%。

(二)结果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查询、座谈法,以及对调查问卷进行结果统计、归纳和分析的方式,反映出农科学院学习型班级建设(以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为例)的如下现状。

1.学生更倾向于建立自主管理模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注重学习型班级建设等自主发展策略。

2.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管理方式中,团队建设、班级荣誉感建设、班主任制度、班干部制度等有助于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和发展。

学习型班级建设更多地是强调在班主任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事务的班级管理模式,它要求班级每个学生都树立起班级意识、主人翁意识,把个人的自身发展和班级的集体荣誉联系在一起。而且在调查中,60%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建设学习型班级中应该发挥引导作用,38%和32%的学生认为班干部在建设学习型班级中应发挥示范作用和服务作用。

二、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与途经研究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在当前社会广为流行,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于20 世纪90 年代在他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最先提出。他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5 种技能的培养,即5 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各组织的学习气氛来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①

基于彼得·圣吉所提出的5 项修炼,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得出农科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策略和途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是创造有效的班级学习集体,促进学生自我超越。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它发挥着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本功能。

首先,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创优意识和创优目标。学习型班级应在班级成立之初就树立起以专业学习为依托,自身素质提升为基础,适应社会为目标的奋斗方向。在这个奋斗方向的指引下,班级成员逐渐把班级目标内化为集体成员目标,在平时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通过富有成效地开展各项班级工作,明确创优意识,为争创优秀的班级而共同努力。

其次,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超越。正所谓“见贤思齐焉”,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超越、展示自我的意识,但是随着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屡次挫折失败,迫使许多学生开始通过降低自我要求以求达成目标。学习型班级建设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可以使得班级成员对班级产生强大的归属感、责任感,把自身的发展与班级发展融为一体,形成“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风气。如此,班级成员就会形成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行自我超越,同时也促使班级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活动。

二是改变班级学生的心智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型班级建设要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班级管理注重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求层次、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个人的成长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智模式。具体表现在:

首先,注重加强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塑造健康的心智模式。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在低年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在高年级阶段,注重加强引导学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入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次,制定班级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并根据各阶段的学习特征和学生的心智成长规律,科学地推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型班级应根据班级自身的特点,按照“引导专业认知和专业兴趣———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思维———拓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的培养模式,科学地培养一批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再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就业、经济等压力,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引导学生走出各种心理压力,调整其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前已经越来越成为学校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是明确班级整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级共同愿景。建立共同愿景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前提,共同愿景的形成必须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通过互动参与逐层达成共识,使愿景既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全体师生的发展目标。②

同样,作为学习型班级也有必要建立共同愿景,因为共同愿景是班级成员的目标和导航,能够引领班级为理想而不断努力。学习型班集体的共同愿景就是建立一个和谐、民主、有爱的优秀班集体。在学习型班集体中,班级成员各方面的利益要求都能得到平等对待,班级为每个同学都尽可能地提供同等的机遇和发展机会,并尽可能地帮助班级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当处理班级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时,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是多采用头脑风暴法,尊重班级每个成员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协调的方式而非行政命令去化解矛盾;同时,整个班级始终洋溢着浓郁的人文关爱的气氛,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四是形成班级团队学习机制,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型班级的建设除了强调尊重学生心智模式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外,也非常注重班级团队学习机制的建立,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学习型班级建设中应强调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路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型班级建设应注重创新班级活动载体,根据学生心智培养的模式,可以分阶段地改变班级活动的中心,可以在配合学校、学院活动的同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学术活动、学科竞赛、就业实践等班级活动模式,从而大大增强班级活动的吸引力、增强班级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实效。

其次,学习型班级建设中应积极组建学习型小组以形成班级团队学习机制,增强班级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型班级建设过程中,要鼓励团队学习。班级学生可以根据彼此的兴趣爱好、各自侧重的专业研究方向等分配方式,各自组建大约5~7 人左右为一组的“学习型小组”,这些学习型小组的成员有共同的愿景、互补性的学习基础、相近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更能紧密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再次,学习型班级建设应注重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结合。除了建立学习型小组的方式以外,我们还可以倡导朋辈学习,多向朋友学习、多向前辈、同辈学习;倡导班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集体学习、分组学习、结对学习和个体学习互相补充组成。通过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使得同学之间既共享学习资源,又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和尊重,在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学生个人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促进整个班级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是进行系统思考,全面推进学习型班级的创建。首先,制定切合班级实际发展的规章制度。班级管理有其自身规律和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重要保证。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必须要制定符合本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层级、管理手段,以及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有序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避免班级退化为松散群体,导致整个班级凝聚力的下降。

其次,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思想观念、学习风貌、道德精神的综合体现,体现了一个班级的集体形象。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倡导建立一个思想政治觉悟高、团结向上、充满正义感和活力感的班集体。学风是一个学生学习理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综合表现。好的学风不仅是一种氛围,感染和熏陶大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和紧迫感,也抑制不良学习习惯和风气的产生。应该说,学风的好坏与否影响到班级学生成绩的好坏、班级凝聚力的高低、优良班风的树立。

再次,建立健全学习型班级的运行机制与激励机制。学习型班级的突出特征是全员学习、全方位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和自主学习。学习型班级的运行机制就是尽可能地发挥学习型班集体的典型特征,要求每个班级成员都应努力学习;要求每个班级成员进行全面学习: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要求每个班级成员终身学习;要求每个班级成员广泛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还要学习科技、文艺、体育等其他知识;要求每个班级成员在团队中学习。

同时,建立健全学习型班级的激励机制要求班级建设中必须完善班级的奖惩制度。对于评优评奖,入党,以及评选先进等活动,班级应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并按要求进行评比。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应给予表扬甚至是奖励, 对于犯错误的同学则应该提出批评, 不能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而允许每位同学完全按照自己想法行动。

第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和班干部的示范作用。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核心,应转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应积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班主任起到引导作用的“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管理模式,每个学生把个人的自身发展和班级荣誉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利于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

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力量。班干部队伍对于一个班级的班级建设、班风树立、学风形成、班级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强弱等各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学习型班级建设,一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工作,通过竞争上岗和民主推荐,并辅以班主任或辅导员把关相结合的方式,推选同学认可度高、品质优秀、学习态度端正、服务奉献意识强、具备一定领导才能的优秀学生来当选班干部。二是培养班干部树立一种服务意识和示范意识,从而更好地带动整个班级发展。班干部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学生中的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极易被同学们所效仿和作为参考。因此,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积极发挥班干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主力军,带领班级成员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学习型班集体的构建能够真正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特色,真正体现出学校、班级对学生的尊重、培养、关爱和理解。应该说,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是我国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发展的新方向。

摘要:农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农业类人才为主、其他人才为辅的学校,总体而言,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整体的学风质量偏低。加强农科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不仅是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农科院校班级凝聚力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基于此,文章组针对农科院校学习型班级的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农科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调查研究

注释

1田晓,唐步洲.创建大学生学习型班集体的探索[J].文教资料,2008(12)

2程样国,王永桂.刍议高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2)

3肖冬梅,肖万飞.对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7)

4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现状与展望[J].中国管理科学,2000(3):66-74

上一篇: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下一篇: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