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至的古诗

2024-07-06

关于夏至的古诗(精选16篇)

关于夏至的古诗 第1篇

《夏至日作》

唐朝·权德舆

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关于夏至的古诗 第2篇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

(宋)魏了翁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夏日杂兴(四首)》

(明代) 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关于小学古诗教学的一些思考 第3篇

一、初步感知和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看到一首诗时,首先要求学生先大声地朗读,读准字音,根据以往对古诗的阅读积累读出一般诗应具有的节奏和韵律,这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所以初读是非常必要的。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诗词的内容有了简单的了解,那么就能基本理解诗词的题目了。同时,学生也可以主动地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得通畅,既是学生兴趣所致,又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利用辅助教材解题

对作者的了解也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时他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词所传达的诗人感情和心理。比如《示儿》这首诗。诗人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此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不是自己的妻子儿女,而是奋斗了毕生的统一华夏的志愿,从而把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这距离我们已有七、八百年,但如今读来,仍然催人泪下。试问,如果没有对诗人一生生活经历的了解,又何以体会出诗人临死仍然不能瞑目的爱国情怀呢?

三、重读诗文,感悟诗意

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诗的题目和作者的基础上,借助插图、字典等非直接说明诗意的工具书读懂词句,将能读懂的批注在诗旁,不能懂的做上记号,然后再通过小组或全班的交流领悟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诗写了什么。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那就是孩子们都有许多的课外书,内容可以说是极其丰富,如古诗的意思、诗人的感情都介绍得很详细,许多孩子都习惯了借助别人的理解,而很少自己动脑。这一点是应当老师的足够重视的。如果不看这些,学生也许能够理解得更好。另外,许多老师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示怀疑,认为只能在城里的孩子中操作,在农村孩子中是施展不开的;或是以为这样做高年级的学生也许可以自己理解,低年级的则不能理解;甚至有人说白话文还理解不好,何况古诗呢……也正因为这许多的“有的”,学生开始变得没有了思想的空间,开始折断了想象的翅膀,开始变得失去了自我,彻底地变成了学习的傀儡。其实不然,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学习古诗也是如此。只要每位教师相信学生,把学习、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只是或多或少罢了。古诗词固然比现代白话文深奥,但与现代白话文也有渊源的联系,多数词的变化是不大的,如“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前、明月”与现在的说法有什么区别呢?更何况,学生还可以借助插图、字典等工具书,也可以借助相互的交流理解。当然,在最疑惑的地方,还需教师精当的点拨。

四、情感升华,领悟诗情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对诗情的体味,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把自己当做诗人,设身处地地参与情感的交流,从而对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妨借助一些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融合了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和视频等多种功能,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古诗情境,声情并茂、图文并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受到强大的感染。其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把抽象的古诗文字化为生动、形象的外在表现,内化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引发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学生没有见过瀑布,只有插图,很难唤起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美感和热爱之情,而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就能直观感受,有感而发。

五、熟读成诵、拓展思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在领悟诗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地读,以达到成诵的境地。学生在体会了诗的情感后,就会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联系在一起,将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迫切需要将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无疑就是最好的形式。配上一段优美的旋律,读出内心的情感体验,那该是一副多么自然、纯真的画面,我相信那会是最美丽的声音,最动听的音符。除了学,我们不妨让学生来亲自感受实践,说说,唱唱、画画、演演,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其他形式将诗再现,说说自己有没有过同样的感受或经历,或是把诗词编成儿歌唱一唱,还可以拿出彩笔画一画,如《游园不值》,《鹅》等或是小组合作演一演,如《寻隐者不遇》,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描写的形象,又易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开辟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优化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或道德观念。每教一首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体味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执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理解作者背井离乡,经历了人世沧桑,终于叶落归根,但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凄凉无奈的思想感情。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瑰宝,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首先要求学生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诗歌的朗诵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诗、旧体诗,都要讲究节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一。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其次要进行表情朗读,体会情感。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读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在朗读时,“见秋风”可以读轻一些,读得缓慢一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可读重一些,特别是“万”字,还可拉长声音,使人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但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说起。再次要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学生如能熟读成诵,那么诗词的语言将会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用整理,将诗词的语言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五、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凝结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不同的诗当中所凝结的感情和构建的意境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由此及彼,把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同点找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不能每教一首诗就只局限于在这首诗中进行纵向剖析。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横向联系,将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性找出来,让学生在联想比较中加深印象。

例如教吕岩的《牧童》,这首诗中的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联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也可联系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因为这些诗句所创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通过牧童、牛、短笛等物象展现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运用古诗。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情感激发情感,以心灵启发心灵,以过去引导现在,那么,我们的诗词教学必定能大放光彩。

描写夏至的古诗 第5篇

散客强名邑大夫,琴堂余暇北窗孤。

灯前夜雨无宁竹,枕上秋风有战梧。

悬望北音思射雁,满怀东道梦烹鲈。

带有夏至的古诗【10首】 第6篇

(宋)洪咨夔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描写夏至的古诗词 第7篇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这首诗就提到了阴阳五行,阳极阴生。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第8篇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古诗词中结合了哲理美、音韵美和意境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获得是不一样的美的体会。因为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审美观念,只能通过事物外部的现象去辨别善和恶、美和丑以及好和坏,并不懂得从内部去分析其中的价值和美。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中来拟补这方面,因为在古诗词中包含着含蓄、内化的情感,诗人遵循的诗词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也就是所说的“诗以明志”。教师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扩充学生的眼界,并且使其获得美的感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让他们的善于想象。古诗词具有篇幅小、内容简洁但是意蕴丰富的特征,所以古诗词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艺术创造空间,因为学生如果想要明确古诗词的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意境,就需要利用自己的领悟和想象来进行捕,这在无形中培养的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常常是天马行空,在古诗词这个载体中,他们可以尽情的创造、补充和想象,进而思考诗词中的情境。许多古诗词中的意象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学生可以根据诗词的意思,在大脑中营造出新的画面。这也就提升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古诗词中展现了我国古人对人情哲理和社会事物的深入认识,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知识结晶。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古代思想精华的目的。古诗词可以为学生带来独特的美的体会,并且激发他们的惜友之情和爱国情怀,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对古诗词的朗读

在诗词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七分诗三分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新课改标准中也强调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必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进而为培养自己的语感,并且接受感情的熏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不能使用逐句串讲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指导学生利用“读”理解其中的字、词、句和含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横通过重复的朗读,可以慢慢的从古诗词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审美观念,实现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境界中。比如,在讲解陆游的《示儿》这节课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首先,为学生介绍诗词背景;其次,知道他们初读诗文,让他们初步的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而后知道他们进行精读,进而把握诗人心中的“悲怆”情感,体会他的遗憾。最后,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人,全面分析诗人的思想,并且感悟诗人的“悲壮”情怀。

通过上述的阅读指导,教师就完成了对诗词整体基调的奠定,而后就可以利用精读来让学生尝试着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感受诗人的忧虑心理,了解诗人的爱国情绪,并且从中获得鼓舞和感染,产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意识。

(二)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画面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许多人诗和画放在一起探讨。比如,著名艺术家、科学家、画家达芬奇就把绘画艺术比喻为“哑巴的诗”,把诗作比喻为“瞎子的画”。我国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常常就是一副田园风光图或者山水画。诗人在进行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在其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且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就产生了诗歌独特的意境美。所以,学生在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之后,就能够在脑中产生相应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从古诗词文在到图像,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形象思维的加工,同时,不同的学生都会产生对古诗词的不同看法和解析。比如,将在在讲解《江雪》这首诗时,可以利用读想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诗中的画面,进而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培养自身想象能力。教师的讲解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一句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在读到“千山鸟飞”和“万径人踪”时,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在树林的小径里看到了许多脚印,有的学生看到了成千上万只鸟儿在山林中飞翔,有的学生说那里一定很热闹,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纷纷表达了自己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灭”和“绝”。和前面大家想象的热闹、富有生机的景象对比,孩子们会强烈的体会到作者的孤寂。古诗词中创造的深邃意境,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学生们通过对画面的想象,相应的感悟有深入了一层。

(三)古诗词拓展延伸

古诗词的年代都较为久远,其中的语言风格、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都和现在大不相同。同时,学生大都阅历较浅,所以难以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只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去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以及社会经历等,才能和诗人意同此理,心同此情。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语文教学理念,让学生情和作者情在延伸和拓展中交融,这些渠道主要包括:(1)课前手机资料。知识的传授不仅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的传递,还包括学生通过自己的积累,自主建构的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为他们提供一些主题,如爱国绝唱、名家专辑、踏雪寻梅、诗人咏秋等,学生可以自主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2)课堂中的交流。课程交流是深化情感、深化认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在讲解《枫桥夜泊》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愁”这个字来提问:你还知道其它关于愁的语句吗?你知道哪些诗人为愁做过什么事情?对古诗词的延伸,不仅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更是对情感的延续。

三、结论

培根曾经说过:“诗歌让人灵秀。”我国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其中精湛的语言、流传的佳句、美妙的意境、深刻的哲理都是流传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小学语文教师应持续的提升自身古诗词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良好的把握古诗词作者的情感,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他们发现古诗词中的文学美。

摘要:古诗词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开展,小学教师需要遵循符合时代的教学思路,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扩充学生的古诗词知识。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情况,进而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孙芳芳,安晶.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54-55.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96-97.

[3]刘长熔.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9,(12):86-87.

[4]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09):14-15.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思考 第9篇

一、教授学生作品的哲理

古诗作品不仅诗情画意,而且较多的作品还含有理趣性。例如,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的是庐山千姿百态的形象,接着往下看,苏大学士要如何才能将庐山的秀美描述出来呢?难道是他词穷了?非也,原来是大学士悟出了真谛,才有了下面的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中所蕴含的理趣,想必学生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针对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能领悟到,若不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就容易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很难对事物有正确全面的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哲理,是熏陶学生具备高标准思想品德的典范。

二、注重作者的时代背景

想要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或者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必须对作者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反之,即便是名著也没有在文学界立足的资本。例如,现代文学、思想和革命家鲁迅的作品,若不去联想他所处时代的愚昧和封建,就不会体会其文章的深刻思想,挖掘其艺术魅力。若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背景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体会其作品的含义。例如,唐朝诗圣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作者对“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后的情景有感而发作的一首诗。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诗圣的感情,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诗圣杜甫和“安史之乱”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其写作背景的同时充分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三、将古诗情景与实际近似情景进行有效结合

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领悟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可以将诗中场景同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类似场景联系在一起,通过熟悉的场景对照使学生尽快领悟陌生的诗境。例如,在教授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作品时,老师可以选择与其相似的一处场景带领学生进行观赏,并引导他们理解诗中的情境,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对诗句加强理解的同时更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总之,古诗文化影响深远,新时代的人要将其继续发扬光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古诗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领悟古诗和欣赏古诗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提高其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描述夏至的古诗词 第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述夏至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日诗

三国魏·曹丕

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

比坐高阁下,延宾作名倡。

弦歌随风厉,吐羽含征商。

嘉肴重叠来,珍果在一傍。

棊局纵横陈,博奕合双扬。

巧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

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白居易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夏至

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赠潘高士二首

宋·白玉蟾

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

常使居士釜,莫令铅汞分。

子母既相感,炎候常温温。

如是既久久,功成升紫云。

夏至二首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噎,粽丝繫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閒伴儿嬉。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祷雨题张王庙

宋·叶适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干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卦分明指休证。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

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

宋·魏了翁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朝吧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

夏至日雨

宋·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宋·杨万里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宋·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

金·赵秉文

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

红日转阶帘影薄,一双蝴蝶上葵花。

夏日杂兴(四首选一)

明·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夏至对雨柬程孺文

明·张正蒙

堂开垂柳下,默默坐移时。

岁序一阴长,愁心两鬓知。

雨檐蛛网重,风树雀巢欹。

惆怅无人见,深杯空自持。

赠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斋宿署中

明·王慎中

万乘亲郊幸北宫,千官斋祓两都同。

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辇路通。

烟散玉炉知昼永,星分银烛坐宵中。

闻君已就汾阴赋,犹向周南叹不逢。

夏至日天子有事于方丘

小臣太学斋居作

明·皇甫汸

凤甸方丘峙,龙舆大驾来。

赤斿承烈日,碧殿淨氛埃。

天上帷城建,云中幔屋开。

喜瞻周祀典,忝窃汉英材。

暑谢唐文避,薰应虞舜催。

明禋宣室裡,徙倚泮宫隈。

缯燎光仍焰,咸池舞更迴。

自非留滞客,徒怆失趋陪。

庚申夏至日起武威至张掖

清·张玉书

武帝功成吏守边,伤心天未是居延。

人家板屋风声里,思妇寒衣泪眼前。

目断燕支愁见月,槎浮银汉渡经年。

惭余不作征西将,药裹书囊信一鞭。

夏至日荥泽渡黄河

清·李绂

日车方北至,我马独南行。

广武风犹壮,黄河浪不平。

澄清谁揽辔,凭吊漫沾缨。

描述夏至的古诗词 第11篇

夏日诗

三国魏·曹丕

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

比坐高阁下,延宾作名倡。

弦歌随风厉,吐羽含征商。

嘉肴重叠来,珍果在一傍。

棊局纵横陈,博奕合双扬。

巧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

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白居易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夏至

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赠潘高士二首

宋·白玉蟾

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

常使居士釜,莫令铅汞分。

子母既相感,炎候常温温。

如是既久久,功成升紫云。

夏至二首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噎,粽丝繫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閒伴儿嬉。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祷雨题张王庙

宋·叶适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干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卦分明指休证。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

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

宋·魏了翁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朝吧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

夏至日雨

宋·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宋·杨万里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宋·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

金·赵秉文

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

红日转阶帘影薄,一双蝴蝶上葵花。

夏日杂兴(四首选一)

明·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夏至对雨柬程孺文

明·张正蒙

堂开垂柳下,默默坐移时。

岁序一阴长,愁心两鬓知。

雨檐蛛网重,风树雀巢欹。

惆怅无人见,深杯空自持。

赠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斋宿署中

明·王慎中

万乘亲郊幸北宫,千官斋祓两都同。

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辇路通。

烟散玉炉知昼永,星分银烛坐宵中。

闻君已就汾阴赋,犹向周南叹不逢。

夏至日天子有事于方丘

小臣太学斋居作

明·皇甫汸

凤甸方丘峙,龙舆大驾来。

赤斿承烈日,碧殿淨氛埃。

天上帷城建,云中幔屋开。

喜瞻周祀典,忝窃汉英材。

暑谢唐文避,薰应虞舜催。

明禋宣室裡,徙倚泮宫隈。

缯燎光仍焰,咸池舞更迴。

自非留滞客,徒怆失趋陪。

庚申夏至日起武威至张掖

清·张玉书

武帝功成吏守边,伤心天未是居延。

人家板屋风声里,思妇寒衣泪眼前。

目断燕支愁见月,槎浮银汉渡经年。

惭余不作征西将,药裹书囊信一鞭。

夏至日荥泽渡黄河

清·李绂

日车方北至,我马独南行。

广武风犹壮,黄河浪不平。

澄清谁揽辔,凭吊漫沾缨。

描写夏至的古诗词 第12篇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关于夏至的古诗 第13篇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功能

(1)体会语言魅力,培养语感。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诗多为五言或者是七言绝句,字数为20或者20多个,虽然字数很少,篇幅很短,但是却能将作者的内心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古诗的语言魅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表现形式上,二是在词语运用上。古诗词有着严格的声调排列准则,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必须遵守押韵的规则,每一句诗句的读音要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和整齐美,易于吟诵和朗朗上口。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将这些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挖掘并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语言美,认真理解每一个词语背后的涵义,从而能够在遇到类似的语言使用时,精准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是要通过古诗语言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2)感受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古诗除了是一种文学写作形式之外,还是古代文人表达内心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古诗大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诗人运用凝练的词语和精妙的发音,将周边环境的一草一木和自身经历中的一人一事作为情景的创设素材,例如,在怀古诗中,作者常常将某一地点之前的繁华景色与现在的破败场景进行对比,虽然表现上看似在描写景物,实际上则是作者在借助这种对比来抒发借古讽今的情感。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非常丰富,满含着各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一定程度上诗词显露的情感对于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古诗的理解,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净化情感,并在古典美学的潜移默化中学会欣赏美和感受美。

(3)开阔想象空间,激发美趣。古诗的情感并不像某些文章一样直接表露出来,它的表现形式比较含蓄,诗人往往会营造一个事件发生的情景或者是描写某一地点的环境,通过外物的一些特点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因为古诗不是一种纪实性的文学,因此,诗词中的情景和环境的表现并不十分详细,这些留白恰好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例如,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作者重点描写了黄河、云、山、杨柳和春风,并没有过多地涉及天气和温度的情况,但是学生通过对诗词情景的想象,很容易就会得出作者当时所处的凄凉、冷清和孤寒的环境,进而体会到其内心无比怅然和抑郁的心情。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可以带领他们穿过时空的限制,驰骋在文学美妙的世界中,将自身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激发出无限的美趣。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

(1)加强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美育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与欣赏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种涉及学生情感的教学与课本教学不同,它更加重视和尊重学生的想法,因为只有学生在内心接受了某一事物,他才会主动去探索和挖掘其中的真善美。从传统的教学关系上来看,学生和教师处在矛盾的双方,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授课模式隔断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美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例如,在想象某一场景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描绘的情境中充当组成部分,并与学生互动,这样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体会到诗人的写作目的,从而提高自身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2)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力量。对于学生美的培养模式不能与知识的培养模式混为一谈,知识是比较书面化的一种技能,学生只要认真记忆和联系就能掌握,但是美育却不同,死板的记忆和联系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作为对学生行为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其对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审美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审美理念,因为学生会不自觉地对教师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水平。

(3)创设优美情景,陶冶高尚情操。古诗的情景对于学生的审美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想象出事件发生的环境,那么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同样也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自身对于美的思考。针对学生的审美差异,教师要想将所有学生的审美水平都提升一个台阶,那么就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美。例如,在讲解李白的《赠汪伦》时,老师可以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去,一个扮演李白,一个扮演汪伦,模拟送别的场景,从而使每个学生仿佛置身于送别的现场一般。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对于社会和自然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因此,即使诗词中出现一些优美的词语来描述某一事物时,由于学生并没有直观的认识,并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内在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点就是可以将教师想要给学生呈现的东西以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讲解杨万里的《小池》时,教师可以将泉水、荷花和蜻蜓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

总之,为了实现古诗教学的圆满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同时还要注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审美需要。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古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流传了千百年仍旧熠熠生辉,尤其是收录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更是精髓中的精髓,对学校的美育发挥着巨大作用。

古诗里那些关于植物的隐喻 第14篇

“柳”的隐喻意义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用杨柳的依依之态喻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柳”又谐音“留”,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而柳丝垂垂,纤纤拂动,正如送行人与行人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在送别诗中,“柳”及其同源意象“柳絮”“杨花”“飞絮”等意象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如陈与义《古别离》:

东门柳,年年岁岁征人手。

千人万人于此别,柳亦能堪几人折?

愿君遄归与君期,要及此柳未衰时。

诗中“柳”一意象反复出现,不仅抒发了惜别时的依依之情,而且期望友人早日归来,表达了友朋之间的深情厚意。又如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

楊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四句诗有三句紧扣柳,以婀娜的柳条示依依惜别之情,以杨花搅天飞比离愁别绪,触景生情,含蓄生动。

飞蓬

送别诗常用“飞蓬”的飘忽不定形容远行的友人或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如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意味分别后彼此都将像飞蓬一样漂泊不定,愈离愈远,还是趁着有限时间,尽量多喝几杯吧。皇甫冉《鲁门送别》:“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月清樽只暂同。”暗喻游子如飘蓬一样,随风飘荡,路途的艰辛可想而知。

蒹葭

“蒹”,芦荻;“葭”,芦苇,“蒹葭”即未长穗的芦苇。其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蒹葭隐喻对“伊人”的相思,故而常被后人借指思念之情。如薛涛《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以此表达对友人远去的怀念之情。严羽《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以“蒹葭”暗喻与友人的可望不可及。

描写夏至的古诗词 第15篇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形容夏至的古诗词 第16篇

1、《夏至避暑北池》作者: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2、《永遇乐·夏至》——宋·史浩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

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3、《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4、《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其一》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5、《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其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6、《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7、《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8、《夏至後得雨》作者: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9、《夏至其一》(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10、《夏至其二》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11、《夏至》: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12、《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其一》(宋)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13、《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其二》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14、《祷雨题张王庙》宋作者:叶适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15、《田家苦》宋作者:章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16、《夏至日雨》宋·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上一篇:水尾中学下一篇:新学期学生代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