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2024-05-24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精选6篇)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第1篇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恋爱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恋爱的权力,但是,没有到恋爱年龄出

现的恋爱就叫作早恋。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内容提要:早恋对于教育者来说,并不陌生。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他们的学校并不禁止早恋,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宣称自己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但在传统的东方古国,中学生谈恋爱是不允许的。理念和现实的矛盾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对给充当“影子杀手”的班主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呢?防范于未然,将早恋扼杀于摇篮之中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早恋 围追堵截 理情疏导

有人说,早恋,就是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盒子”,谁要是打开它,里面的各种灾祸就会纷纷飞出,对孩子的未来造成种种损害。其实,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中学生恋爱是一个现实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用不着抱什么神秘态度。”确实,人生若没有爱情就象一年四季缺少了五彩缤纷的春季一样泛味,出现早恋并不是一件卑鄙无耻的事,说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又向成熟迈进了一步。当然我们不能让它放任自流,我们要正确而理智的对待它,既不能由感情膨胀,也不能一味地羞愤,指责。就如一件宝物,丢失了会觉得痛心,如果把它收藏起来就会觉得很富有,人的感情也是这样,把它珍藏起来,会变成一股动力。怎样才能让学生将感情珍藏起来呢?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中学生恋爱形成原因。

一、中学生恋爱形成原因

出现早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到一定程度,对恋爱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从而对异性产生好感,继而产生早恋。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那是人的本性使然。、受不健康影视节目和读物的影响。不少文艺节目,流行歌曲对早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消极影响。也有一部分喜欢文学的人,他们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常用文学中的浪漫情节来类比自己的生活,不自觉仿效自己喜爱的主人公去追求“理想的爱情”。、学习不投入,成绩较差,没有远大理想所致。他们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很少受到特殊的关心,又无法从学习上得到乐趣,于是自甘堕落,将精力和时间投向感情,以获得心理的补偿。

4、同学中的消极影响。当早恋成了孩子们眼中一道越来越常见的“风景线”时,当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或者一向仰视着的“尖子”,“班花”,“帅哥”们也居然参加到早恋的行列中去了时,同学们心理上的冲击和诱惑,是相当可怕的。这时,如果又冒出一个还不让人讨厌的异性朋友,又是写条子,又是献殷情,此时的学生就容

易缴械投降,坠入爱河。

5、一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爱护,导致性格较弱。虚荣心强,其中以女生为主,他们一般比较娇惯,依赖性强,希望有一个依靠,于是接受异性的殷勤,赞美。

6、许多同学为了不辜负教师和家长的希望,在高考这根无行的指挥 棒下拼命学习,忽略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需要,结果产生很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而中学的心理咨询系统不完善,无法即使排除同学的这种压力,同学们无法诉说,偶尔遇到一个谈的投机的异性“知音”,就

将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当然,仅仅知道早恋的形成原因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怎样预防。

二、中学生早恋的预防

对于中学生来说,早恋一般是无条件的,爱就是一切,很单纯,也很纯洁。处于早恋状态的青少年很少意识到这份感情的责任,也没有建立家庭的目标,他们只知道品味爱情中的甜蜜,寻找那种“我的眼里只有你”的唯一感觉,将一次相助,一句劝慰都认为是爱的表示,并无限的放大它,美化它。而对教师和家长的劝导则视为耳边风,置之不理,甚至反应更强烈,而到这个时候,劝他们回头就难了。容易奏效的方法是“提前输入”先打预防针。

早恋预防一:提前警告学生,影视文艺作品,浪漫爱情故事是生活的“哈哈镜”,只能作消遣,不能作人生的教科书。

音乐影视作品和言情小说,只不过是唱片公司、影视公司和出版商生意场上的一种伎俩。他们包装、宣传、炒作明星,只是他们赚钱的一种手段。所以,对流行歌曲可喜欢不可入迷,对歌中的寓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影视可看不可模仿,不能被糊里糊涂牵着鼻子走;对言情小说中的风化雪月缠绵悱恻的浪漫故事应抱一笑置之的态度。竭力把大量不够好的影视书刊歌拒之门外,避免有害的误导。早恋预防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免疫能力。班上杜绝乱起哄的现 象,避免乱起哄弄假成真,同时,也不要让人因错觉而抱幻想。中学生对新事物好奇而敏感,尤其好捕风捉影,往往芝麻小事,在同学们中要滚出一个西瓜,而当事者也可能在舆论与风言风语中真正陷

入爱河。

早恋预防三:给予差等生、单亲子女心理补偿。

差等生和单亲子女是学校中心理方面的弱势群体。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多加以照顾,给其心理补偿,让其走出心理无助的困境,采用十六字方针比较容易凑效,既:“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导之以行,持

之以恒”

早恋预防四: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奋斗目标。

给同学们讲清楚为情所困,导致高考情感两伤的事情比比皆是,早恋不是游戏,而是一种沉重代价的赌博,是一把双刃剑,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中学生尚不完全成熟,对未来无法预测,就如隔着口袋买蛋孵鸟,不知道会孵出什么,何况自己还没有一个孵蛋的环境。从多方面陈述利害引导他们处理远大的理想。当然,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者弗罗依德说过,越是禁锢的东西,也就是人们向往的东西。社会越来越开放,学校和家庭则显出较大的封闭性,这样学生缺少正确的引导和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这种禁锢与生物学规律发生冲突时,学生易陷入冲动焦虑中,一部分铤而走险。这还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敢于改革,敢于解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最后,在青春期的教育中,要注意两个误区: 误区一,反对早恋不能与反对男女交往等同起来。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即使不反对男女交往,但是为了少一点儿麻烦,我们也不会帮助学生认识男女关系的必要性。但事实上学校是一个相对单纯的小社会,男女生在这个既有竞争又相对和谐的环境中自由正常的交往,能减少男女交往的羞涩与神秘,增加心理稳定性,同时在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互补男女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有利于刺激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

各自的心理成熟。

误区二,学生中出现早恋问题,大多数教师的做法就是家校双方合力“围追堵截”,劳师动众。然而结果很不理想,学生常口服心不服,形成心理上的对抗,其结果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此,进行青春期的教育,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必须从“警察”转换为“生活导师”,教育策略也必须变“围追堵截”为“理情疏导”。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将这一段感情暂时藏起来。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没有后悔药可吃,生活的境遇是多变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生们应该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在物质精神上还不能为别人承担责任的时候,不要急于采摘含苞未放的花朵,这样会失去看到盛开时的灿烂美好的机会。

然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易感情冲动,较脆弱,情绪又不稳定,考虑问题简单,很少顾及后果,这种心理状况使早恋好像天边的浮云一样变幻莫测,早恋者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起伏。单相思,相互发信息,约会,互相倾吐爱恋之心,借口互相帮助,形影不离,个别人则还发生进一步的性接触这些都是“早恋”的表现。

早恋现象让很多处在学习阶段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家长担心而又有心无力去阻止,在我们耐心疏导孩子早恋带给其危害时候,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让这些孩子知道早恋的几大危害:

早恋更容易使早恋者受到伤害

青少年态度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从而怀疑人生,甚至不相信他人,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导致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

早恋影响早恋者的学习生活

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以对方为航向,感情为对方所牵制,学习不由自主的分心,成绩不自觉的下降;有的孩子错误地认为:“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或者认为“相爱产生动力,促进两人学习”,这些都是不客观的。

早恋就像“昙花”,瞬间即逝,很难修成正果

由于早恋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恋者极少走向婚姻的殿堂。父母、学校的干预,两人感情的裂痕,升学、转学、工作等太多的因素都使早恋这个不健康的婴孩中途夭折。青少年应从别人的现状想到自己早恋可能面对的结果,尽可能健康的度过青春期的躁动,把对异性的爱慕深埋心底,让这花含苞待放。

早恋者容易出现“性过失”

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欲望强烈,容易激动,感情难以自控,行为容易冲动,容易凭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从而出现一些越轨行为,如未婚性行为、未婚先孕等,这些行为一旦出现,会让当事者羞于见人,担惊受怕,即使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对成年后感情生活的影响,往往也是难以弥补的。可以说影响自己的一生。

早恋的危害很大,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的好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想要“早恋”,最好三思而后行。

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第一,要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战胜感情

早恋 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 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第二,要注意心理卫生

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第三,要正确处理 早恋 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每一个步入 青春期 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 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第四,要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

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第五,要设法摆脱早恋 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第2篇

[摘要]:早恋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本文讲述了早恋的形成,早恋的特点,早恋的种类,早恋的危害,早恋与友情的区分,早恋的预防策略以及其处理。

[关键词]:早恋,危害,预防,策略,处理

一、什么是早恋,以及早恋的成因分析

早恋,俗称牛犊恋,指青春期之前出现恋情的恋爱。早恋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早恋由环境因素引起,与早熟引起的性兴奋与性萌发有关;也与少女的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陷入早恋之中的少男少女因爱到互相吸引、互相爱慕、互相支持,情绪是欢愉的,情感是纯真的。由于早恋中情感处于主导地位,通常都缺乏理性,多数人有肉体与性接触的意向,但不一定都付诸实践。相当多的早恋少女满足于温馨的情感氛围,卿卿我我的语言交流。当然,也有部分人基于性冲动而发生性行为。

引起中学女生早恋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步入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中学生“早恋”的主导因素,除此以外,由调查可发现,引起女学生早恋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界环境如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电视、电子游戏等不健康因素的刺激,引起心理的不平衡和感情冲动,陷入“早恋”的误区。

(2)贪玩、贪吃,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有的被有钱的男人玩弄。

(3)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早恋”为荣,随便发生两性关系。

(4)家庭教育不当引起,如粗暴型的家庭容易使子女产生叛逆心理;苛求型的家庭使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溺爱型的家庭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追求享受,目中无人的恶习;以上几种家庭教育不当的类型都会给教育孩子带来极不良的影响,导致她们离家出走,或做出“偏激”行为。

(5)缺乏家人的关心,如单亲、再婚家庭,或父母一方甚至双方在外地工作,或因家长本人素养差,或家庭不和等原因家长极少关心女儿的成长,使她们产生孤独、失落情绪,把精神寄托在家庭成员以外,沉迷于“早恋”之中。

(6)来自学校的压力,如作业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紧张,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粗暴,学校生活枯燥无味,都使她们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

(7)年幼无知,缺乏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遇到坏人容易受骗上当。

(8)由于共同学习、工作的关系,互相爱慕,产生了较纯真的感情,但未能理智地处事,产生极大的感情烦恼。

二、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有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

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三、早恋的分类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 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 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出的同年龄群体。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性,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 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第九种,父母鼓励型,即一些“新潮”家长用一种“新型”育儿观念鼓励子女早恋。他们认为如今的社会处处讲竞争,工作、恋爱„„孩子现在不锻炼,将来要落后的。现在流行的就是能挣会花,讲实力、竞争意识,教孩子„孔融让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十种,网恋型,即中学生在聊天网站谈情说爱与“网友”约会见面。

四、早恋的危害

有人说,早恋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不仅如此,早恋还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产生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认为,早恋从以下几个方面危害青少年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

1.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或者认为:“相爱产生动力,促进两人学习”,这些都是极不客观的。实际上,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以对方为航向,感情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成绩没有不

下降的,许多早恋者两人交往虽然很隐蔽,之所以最终还是被家长、老师发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下滑引起家长的注意,追问之下,道出实情。

2.早恋更容易使人受到伤害 青少年态度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爱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

3.早恋者容易出现性过失 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欲望强烈,容易激动,感情难以自控,行为容易冲动,容易凭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从而出现一些越轨行为,如未婚性行为、未婚先孕。这些行为一旦出现,会让当事者羞于见人,担惊受怕,即使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对成年后感情生活的影响,往往也是难以弥补的。在一个对性犯罪罪犯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首次出现性罪错的年龄在15—19岁之间者男性占50。1%,女性占71.9%。反过来讲,青少年时的性罪错与他们日后走向犯罪道路有着不容否定的关系。

4.“早恋”极难成功 由于早恋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恋者极少走向婚姻的殿堂。父母、学校的干预,两人感情的裂痕,升学、转学、工作等太多的因素都使早恋这个不健康的婴孩中途夭折。据王友平对大中学生的调查,有恋爱史的学生中,有42.9%的人调查时已中断恋爱关系,有30.2%的人表面上虽然保持恋爱关系,但心中明白分手是迟早的事,仍然保持恋爱关系的仅占26.9%。即使早恋走向婚姻,这种婚姻的牢靠性也值得怀疑,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在离婚案件中,男子在23岁之前结婚的占的比例最高,而其中又以19岁结婚者为最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别人的现状想到自己的结局,早恋者快悬崖勒马,亡羊补牢。

5.早恋易得精神疾患俗语说“危险的17岁”,但实际上青少年的危险年龄比我们想象的更早。美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在17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人,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为日后患上精神疾患埋下伏线。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一些社会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不论这些少年人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忧郁症及酗酒型的精神病。这项历时4年的研究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男女的感情关系所伤。研究显示,感情纠葛使女孩子发展成忧郁症的机会增加了三分之一。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何在美国和英国,年轻女子患上忧郁症的机会是年轻男子的两倍,而患相思病的男孩子则比女孩子有更多转向犯罪及酗酒的机会。

五、正确区分友情与恋情

在学校,异性同学之间正常的交往、互助甚至建立一定的友情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友情与早恋是有区别的。友情是公开的、坦诚的,一般为多向性的。所谓公开的、坦诚的,就是说同学间的友情,在老师、家长或其他同学面前不仅从来不避讳,不躲躲闪闪、不偷偷摸摸,而且愿意让他人了解这种友情,有时还可以以这样的真挚友情而自豪。所谓多向性,就是说与某同学友情笃厚,还可以与另外的某同学或某几位同学也友情甚好;也允许或接纳那位同学与其他一位或几位同学都交上朋友。

而初期的恋情是隐蔽的、自私的、单一的,一般表现为主动寻机相助。这种交往从开始时就不想让家长、老师或大多数同学了解,也不愿意他(她)再考虑与另外的异性同学建立更为亲密的友情,而总是绞尽脑汁地去创造条件、寻找机会尽力给对方以关照或帮助,以求得对方的好感。

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来说,对异性的好感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有了这种心理也并非就是洪水猛兽,并非十分可耻,关键是自己怎么调控,怎么把握。

友情、好感与早恋有区别也有联系。友情、好感是恋情的前提,没有友情、好感一般是不会发生恋情的,恋情是友情、好感的发展。因此,少男少女们必须注意把握好友情、好感

与恋情的临界线。当对异性的好感不自觉地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并且情不自禁地去注意观察其音容笑貌,留意对方的言行举止,对对方的喜怒好恶反应敏感的时候,不论对方是什么反应、什么态度,不论双方是否谈论有关恋情的问题,就已经到了临界状态。?

根据调查,凡是有过早恋经历的学生,大都学习成绩下滑,尽管有的同学最后考上了大学,但也没有达到他(她)的才华应达到的水平。由早恋发展成真正的婚恋的成功率极低。现在十六七岁,到研究生毕业还有10来年,就是一般本科毕业还有六七年,这期间双方都将发生较多变化,在今后新的环境中会遇到更可心的朋友,谁也把握不住。从多年的经验看,有的双方上了不同层次或不同地方的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工作,中学阶段的海誓山盟全都灰飞烟灭,白白耗费了宝贵年华,换来的只是心灵深处的伤痛。

六、预防早恋的策略

(1)“性知识教育”策略.青少年性兴趣的产生在于性欲的激发,这是由于性腺激素的大量分泌造成的。一些性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表明,随着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越来越对性发生了兴趣。尽管这种兴趣是隐蔽的、难于启齿的,而且还带有明显的羞耻感,但仍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和以各种方式强烈地表现出来。青春期学生在两性之间产生爱慕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对性信息反应迅速而敏感,对异性爱恋情绪易激动兴奋,又不善用理智调节情绪。中学生“早恋”现象就是典型缺乏自制力的表现。为此,老师要根据女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某种性问题来临时及时向学生传授性知识,对她们进行必要的性心理、性生理等基本知识的教育,尽量解除其神秘感和好奇心,了解到性行为对女孩子所能带来的伤害,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调整自身的心理活动,把好奇心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自己人”策略.女生情感较细腻、敏感、丰富、脆弱,心理较微妙、复杂,故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教师除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生理知识、法制知识外,更要有诚挚的爱心,尊重理解学生,同情她们的不幸,把学生当作自己人来看待,而不是管教的对象,时刻注意“自己人效应”的运用,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老师是她们的贴心人,能够帮助她们解决困难,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喜欢你,消除学生对老师所抱的戒心,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观点、态度,提高心理辅导的成效。

(3)“榜样教育”策略。不少班主任感受到,良好的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不少富有经验的中学班主任,他们在维系良好集体风气的做法上,共同之处就是重视榜样的力量作用,坚持把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介入点,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处理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时,班主任也可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以邓颖超大姐对妇女提出的“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为题,通过树标兵,学先进,使女孩子们认识到什么才是中学生的美和追求,在她们中形成一种舆论氛围:谁早恋会被同学们看不起,谁没有理想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从而净化她们的心灵,掌握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分寸,不使异性友谊变为爱情。

(4)“主题班会”策略。在进行榜样教育的同时,班主任要利用系列化的活动,正面引导、反面警策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如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组织如下一些主题班会课:《我所喜欢的少男少女形象》;《女生的自我保护》;《异性交往的准则》;《意志力与成材》;《我们的理想和追求》;《当我们面对挫折时》;《怎样的中学生最美》等。

(5)“故意忽略”策略。就是对学生的行为故意忽略。如果老师、家长觉察女学生的早恋行为时,马上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地控制和禁止,或采取“监视”、“搜查”,“恐吓”等简单、粗暴的做法,只会引起负面效果。这时,“故意忽略”反而可让她们有自我反省的时间,冷静地处理感情。

(6)“小信箱”策略。有时,对“早恋”学生的心理辅导并不是

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有一个适应和调节的过程,如在班中设立心理咨询小信箱,能为产生早恋烦恼的学

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所,也使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扫清成长道路上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成长。

(7)“自我教育”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方可能实现”,“只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市场经济、信息时代呼唤加强自我教育。在目前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下,如何提高青少年抗腐蚀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分辨能力和免疫能力,从而形成较强的自觉取舍的自我教育能力,女学生才能在纷繁复杂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吸收正面营养,抵御负面因素侵蚀,控制自我和超越自我,增强自尊和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立志做生活的强者。

七、早恋的处理

实践证明:对早恋问题宜导,不宜堵,如粗暴禁止,简单化处理,常常事与愿违。

作为班主任工作,不仅搞好班上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更重要是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那就是 —— 早恋。早恋是必然(生理发展)与偶然(机会相遇)的结合,属于正常(生理发展的必然)中的不正常(不能控制,过早发生)。所以,对待中学生间的异性交往,第一:不宜夸大性质大惊小怪,以免伤害中学生的自尊心,第二:粗暴干涉也多有后患,“支持和指导”是唯一的选择。在处理早恋问题时,放任与强行阻止,其结果都是异途同归:影响学习、影响成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转移、诱导才是合乎规律的对策。在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谈个人看法与同行交流。

1、班主任及家长应争取得到早恋学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由于中学生身心发育差别较大,又都处于性敏感期,故对早恋者的教育不宜采取集体中公开批评或不点名暗示批评,因为这种方式易给早恋者造成无形的思想压力,进而产生消极抵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例如:有一天,中午我在检查纪律时,突然发现在写恋爱信,内容写得不多,但体现双方很深的情感。事后在没有任何人知道情况下,私下找他们谈心,并没有吵他们,也没在班上批评,只是细心地讲解,讲清做人的道理,正常对待双方的早恋问题。这样,他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为此,班主任对早恋学生的教育应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以真诚平等的、循循善诱的个别谈心为基本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2、引导早恋学生认识到早恋的危害

班主任与早恋学生在彼此了解、信任的融洽气氛中,要向早恋学生讲明早恋的危害和中学生对恋爱的正确态度,让他们明确中学生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是为一生事业打下基础的时候,此时分散精力去谈情说爱,势必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阻碍自身成才;而且,爱情要求当事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作为经济上不独立,精神和人格尚未成熟,事业上未定局,个人兴趣、爱好、理想还可能有很大变化,未来人生道路还会遇到许多曲折的未成年 中学生,没有条件、没有能力处理这些关系人生命运的大事,只有自觉走出个人狭小的情感圈子,投入到集体中,充分利用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才能早日成才。

3、指导早恋学生充分发展自我要想早恋学生彻底地走出早恋的情感误区,班主任必须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寻找自己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首先应了解早恋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的特长爱好,培养其兴趣,让其在集体中充分展现自我特长,发现自身价值。例如:在前两位同学恋爱中,通过细心教育后,有很大的改观,为了不让他们无所事事,能体现在集体中有一顶的兴趣。在此,根据这两位同学的特点,男同学身体很棒,个子很高,显得挺威武,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学生。这样,我给他一个很光荣的职务“安全委员”。管理学生一切安全事项,知晓同学们思想动态,拿出一定的方案和实施意见,有难处地方,交班主任进行调解。而女 同学恰好是一个爱画画,常写有一手好字,我就把办黑板报交给她负责。可是她很有兴趣,在同学们中收集材料,寻找图画,办得很有特色。有血有肉,每三周却主办一次。通

过这样,他们感觉很有兴趣,淡化了那种恋爱情感。为班上做出一定的事情。并在此基础上读,对他们提出必要的要求,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引导他们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由于中学生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约之以规,学校与家长配合,监督实施,使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4、接受“爱情教育”

爱情,这人世间美好的情感,本应由我们的教育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因为,爱情并不是简单的男女私情,而是一种“按照和谐规律把自然的冲动和意识的金线、把机体的生理规律和精神准则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没有这种复杂,就不能称其为爱情,更不能和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的教育本该负起自己的职能,在孩子们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给予他们应有的指导。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我们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爱需要疏导,教育要有艺术性,要有正确的方向。我们如何在爱未萌发之前使它化做涓涓溪流,而在爱情迸发之后来„大禹治水‟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爱情教育”。

5、关爱“早恋”学生要丰富他们的社交内容

相当数量的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如果设法丰富学生的社交内容,扩大其交往的队伍,而不是单独与某一个异性伙伴独处,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酸涩的“青苹果”早熟。对校园的“早恋”现象,必须采用“疏”的办法。通过与学生交朋友的方式,让这些中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与恋人的关系,明确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文化知识上。

6、少戴“早恋”帽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异性吸引,父母谓之“早恋”,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孩子花费精力影响学习;把握不住自己,偷吃禁果,误入歧途„„紧张焦虑的心情不难理解,但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不能随便的戴“早恋”帽,否则就会导致学生的逆反,转变成真正的早恋。

留守学生早恋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第3篇

中学生早恋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 留守学生尤为严重。据我们课题组的调查, 留守学生中80%的学生有心目中喜爱的异性, 近85%的女生有心中的白马王子。究其早恋的原因, 则是多方面。

青春期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转换时期, 生理上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使得学生自身性意识唤醒, 生理发育上的渐趋成熟, 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 同时对异性的朦胧感和好奇心, 会让她们留心异性的容貌、性格、才华等, 留心、爱慕的持久就会导致早恋的产生。

留守学生情感的缺失乃至饥饿般所迫。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孩子靠隔代抚养或者托管, 使学生长期严重地缺乏父母的关爱, 与父母之间沟通和交流少, 心理距离就大, 情感不能得以合理地宣泄和释放, 从而产生情感压抑。于是便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 或被社会上的小青年的“示爱”所迷惑, 异性之间情感上寻求互补, 或向平时谈得来的异性倾诉, 或在与异性的接触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致使与异性更加频繁的交往, 从而发生早恋。

生活中安全感与归属感的需要。父母远离使得留守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 安全感、归属感严重缺失。因父母不在身边, 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 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差错也得不到及时的引导, 受到委屈得不到合适的发泄。同时, 一些人认为“留守家庭子女”缺乏家教, 从而使她们受到恶意歧视、教师的冷落等, 这些社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她们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尤其是留守的男生会有目的地接近相对比自己身体弱小、情感脆弱的女生进行交往, 以寻求自我优越感和归属感, 克服自卑心理。

不健康的信息成为了早恋的催化剂。现代文明在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带给广大的青少年朋友越来越多的诱惑。如:黄色网站、视频, 不健康的书籍、电影、低俗的光碟, 甚至影视中性行为的频频出现……泛滥成灾, 不一而足, 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加之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监护人、托管人或是老年人 (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 或文化素质偏低, 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 不能在教育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最终放任自流, 或结伙滋事, 或上网游戏, 或留宿在外, 造成监护管理不力, 使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 对异性痴迷疯狂, 对爱情生活渴望与憧憬, 并希望尽早实现。于是乎, 留守学生早恋也就成为了必然。

当然,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之中, 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 相互羡慕, 芳心萌动, 是生理、心理正常发育的结果。但是, 正处于青春年少、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的她 (他) 们, 要保持心态平静, 切不可感情用事, 鲁莽行动, 步入早恋的误区。特别是“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面对“美丽的陷阱”的早恋, 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必须多管齐下, 积极配合, 让她们走出早恋的阴影, 切忌成为早恋的牺牲品。首先, 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 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同学之间正常交往, 培养纯洁的友情, 而不是打造速成的“爱情”, 要保持头脑清醒, 学会理性、理智的控制自己, 不要一时头脑发热, 一时的冲动, 只注重眼前的“幸福和甜蜜”, 常言道:“早开的花早谢。”学校、家庭对学生早恋现象不要“谈恋色变”, 要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使学生“抵制”性的欲念, 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身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家长要发挥“第一任老师”的作用, 在“性”的问题上, 要求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 多给学生生理、心理上的综合教育。教师、家长要与学生多沟通, 为学生、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坦然面对异性交往, 强化心理辅导, 切忌简单粗暴。社会各界应多提供有益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广播、电视节目或读物, 同时定期开展各种健康、催人奋进的文娱、体育、艺术活动;加大力度打击、销毁不良报刊杂志、黄色影像制品, 净化网络, 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免受污染、毒害的精神营养。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第4篇

关键词: 早恋、干预、亲子关系

正文:

一、调查目的、对象、方式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早恋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何有效干预中学生早恋现象?如何预防?我们课题组利用研究性学习时间特此进行深入调查。

(二)调查内容

包括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态度、亲子关系、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影响等五个方面。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四)调查时间

2014年10---2014年11月。

(五)调查对象

对昌平区实验中学初二年级250名学生进行自编问卷——《中学生早恋现象调查》的回答,共发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回收率为97.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与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中学生对早恋现象有较高的兴趣,本次调查体现出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

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在中国,“早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学生。

(一)学生的情况

1.你身边有多少同学早恋

调查显示:有63.3的学生认为谈恋爱的同学在40%以下,平均为33.3%,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正在谈恋爱。

2.你目前的状况是?

调查显示:在高二学生中15.2%的学生正在恋爱;21.3%的学生有过恋爱;38.1%的学生有较好的异性朋友。

3.你对恋爱的态度?

调查显示:50.7%的学生认为早恋没有什么不好;28.8%的学生认为失恋后会影响学习;只有25.4%的学生认为学生阶段谈恋爱会影响学习。

(二)早恋与学习的关系

1.你对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调查显示:66.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要求,有理想;30.9﹪的学生对学习是顺其自然。

2.你的学习在年级排名如何?

调查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30.9﹪的学生在班处于差等;32.6﹪的学生处于学习中等;34.4﹪的学生处于学习较好。

3.你每天的学习做到?

调查显示:上课经常走神的学生占到54.1%,上课专心听讲跟着老师走的占17.6%,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近一半的学生都存在学习习惯的不足。

(三)早恋与亲子关系

1.你父母的感情状况是?

调查显示:初二学生50.2﹪的家长感情较好。感情不好,偶尔会吵架占49.4﹪.

2.早恋与亲子关系

调查显示:同意“早恋影响学习”的学生,积极亲子关系得分显著高于不同意这句话的学生,消极亲子关系得分显著低于不同意这句话的学生,亲子冲突也显著低于不同意这句话的学生;同意“早恋没有什么不好”的学生,积极亲子关系得分显著低于不同意这句话的学生,而消极亲子关系得分和亲子冲突得分则显著高于不同意这句话的学生。可见,父母与子女关系好,子女就比较听进父母的意见。

4.早恋态度与父母解决冲突的方式关系

小学生早恋的成因与对策 第5篇

【关键词】: 早恋 分析 青春期 性格 欣赏

“早恋”是一个让教师和家长都为之恐忧的词语,正处于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们,从生理上和心智上慢慢的萌生了一些与少儿时期不太一样的微妙情感,这种微妙的情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引导的好,就能让孩子们以此来激励自己发奋读书,并且能用较好的方式、独立的处理这份情感。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朦胧的爱慕之心,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此时如果得不到关爱与正确的引导,那么不仅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期这一困境呢?

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成了小学教师的必修课。我尝试了以

下几种疏导方式,收效甚好。

一、正视问题,不回避

在上课的时候,只要教师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班里的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上课的时候提到某些敏感的字眼,学生们就会发出吃吃的笑声;提到某学生名字的时候,其他学生会齐刷刷的看着另一学生,并低头暗笑,别奇怪,这些就是青春期特有的问题。这种时候,教师就不应该遮遮掩掩,或者是避重就轻,而是应该随机应变地进行青春期教育,通过学科渗透,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以信任和严肃为基础的风气,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

二、倾听心声,正确引导,不激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让学生每个周末都写一篇周记,到了后来,却发现周记成了我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很好桥梁。很多平时学生们羞于说出口的心里话,建议或者是意见,他们都能大胆地在周记里畅所欲言。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每周一次的批阅机会,并且非常注意保密,以获得学生们充分的信任。

例如有位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有段时间感觉他情绪比较波动,我私下找他谈心,他却什么都不肯说,还一脸羞涩。却在几天后的周记里,道出了所有的原委,原来他暗恋班上的一位班干部,这位班干部长得很漂亮,人也很优秀。而他是个后进生,所以感到特别自卑,导致了他上课经常分神,作业总写错,课后也只是一个人坐在课室,好像总有什么难言之隐。

知道了这个原因后,我首先和这位学生沟通,和他谈心,告诉他

这种爱慕之心并不可耻,但是没有社会基础,没有经济基础,谈恋爱是不实际的。另外,还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我还联系他的父母,告诉他们孩子最近的心理变化,希望父母知道以后,不要过分责备,并且这段时间要多留意、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

小学生早恋的预防和处理 第6篇

近年来,随着青春期发育提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早恋现象时有发生,并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前人们谈起学生早恋似乎还指的是高中生,但是随着生活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孩子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们,他们接受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广泛又通畅,于是校园早恋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并出现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初中校园里,男女生写情书、约会、网上说爱,已经不足为奇,甚至势头汹涌,不可遏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现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居然也懂说爱写情书、送玫瑰、赠戒指,而且觉得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孩子们的生理发育越来越早,有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女生已开始来了初潮。但是由于年龄关系,其心理尚处于稚嫩、朦胧状态,如果家长和老师此时未能及时给予孩子们以合理、恰当的指导和关爱,就很容易使孩子们出现“情感转移”,步入早恋的误区。面对小学生的“早恋”行为,班主任该如何引导他(她)们走进晴空呢?

一、标本兼治,提高认识

小学高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年龄处于10~14岁之间,部分学生的性开始发育,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渴望跟异性接触和交往。由于受其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的局限,部分学生在和异性朋友交往中往往因追寻“意中人”而步入早恋的歧途,甚至酿成苦果,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标本兼治”是预防和处理学生早恋现象最根本的方法。首先,谈谈如何“标”的问题。当男女同学有相互倾慕的早恋现象时,作为班主任千万别震怒或张扬,要认识到这是他们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结果,并非大逆不道的行为。对于他们的教育,要以理解为前提,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宽容他们,但是不能纵容不管。既要批评,又要说服。可以找一些关于早恋的危害性和生理发育的书籍给他们看,让他们的内因起主导作用,达到克服早恋的目的。

发现问题才处理问题不是最好的办法。作为班主任,工作要有预防见性和超前性,要把目光放得更远。杜绝学生早恋现象的根本方法要以治“本”为主。治本就是在学生有早恋苗头之前,及早给他们“打预防针”,主动、适时地用相关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早恋的“抗体”。同时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知识,消除他们对自身变化和异性的神秘感,以防止因好奇而导致不良的探索行为。还要利用有利时机给他们讲小学生谈恋爱的危害,让他们明白现在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身体各方面没有发育成熟,不能谈恋爱。让他们认识到人类的性爱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并与一定的社会义务相联系,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宽严互补,规范行为

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综合反映,是衡量班主任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又曲折发展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在跟异性交往中经常会有暖昧行为,为了防止他 们陷入早恋的泥潭,班主任在经常对学生进行修身指导,教育他们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讲究文明礼貌,并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如男女同学相处,行为要稳健,语言要文明,作风要庄严,举止要文雅;不能随便干扰别人的学习与生活;男女同学接触要掌握分寸,不能随便打闹嬉戏,做到端庄自爱。对于一些行为越轨的学生要严肃批评和给予必要的处分,以教育其本人和其他同学,达到惩一警百,引以为戒的效果。

规范学生行为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一定的“宽”度。这里讲的“宽”不是允许他们为所欲为,而是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达到既规范他们的行为,又满足他们与异性正常接触的心理需求的目的。班主任要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机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野炊、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兴趣和需要引向各种正常有益的活动中,让男女同学自然、正常地交往,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这样做既满足了男女同学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和良好志趣的培养,又能分散学生对某个特定个体的专注和避免过于频繁的个体接触而暴发出“幼稚的感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班级氛围,不会导致同学间交往别扭和不健康因素的形成。

三、情理结合,激励引导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教育方法和态度的最佳写照。教育学生要抓住契机,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化为行为。要情理结合,教育学生具有鲜明的是 非观念和热爱学习、生活的满腔热情。

有早恋心理的学生常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表现:上课发呆、分心走神;作业马虎、错误增多;爱打扮;情绪波动等。从心理学分析的观点来看,情窦初开的小学生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极强,性格脆弱,态度不稳定。导致早恋的原因,除生理因素外,还有其他许多原因。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班主任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早恋现象,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因为理想是人生最伟大、最持久的内部驱动力,它能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自觉抑制早恋的柔情。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生活,学生不免要沾染上不良习惯。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和交往要进行正确引导。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异性间的交往,要为他们创设健康交往的情景。其次,引导他们不接触淫秽书刊和黄色网吧,要抑制个别早熟学生对性意识的渲染。再次,要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情调节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一起活动、游戏和学习,消除因隔离而产生胡思乱想的因素。

上一篇:消费者行为的心理过程下一篇:耀武扬威成语含义及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