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2024-05-28

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精选8篇)

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1篇

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团结小学

朱丽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也就是说,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我们教学时要积极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的、生活化的材料。《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中还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就是说,数学不但源于生活,而且应用于生活,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而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学时,我们应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要让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就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年级教学生认数时,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人、桌椅、灯的个数以及家里的人口等;教《左右》时,可以让学生以自己为参照物,看看自己左边是谁,右边又是谁;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学习了小数以后,让学生把周围的事物用小数来表示。要让学生看到一张桌子,就估计它有多高,桌面的面积有多大„„经常这样做,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化的思想,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2、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眼界,增加信息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

例如:在教学“厘米、分米、米”的认识时,我感觉这个知识特别抽象,学生能说上为1米、1分米、1厘米有多长,但作业中还是出现了老师高162米、钢笔长10分米的笑话,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就让学生把教室里、家里、学校里能量的东西都量了,并做好记录。一个星期以后交流时,我发现太好啦,学生再也没有一个人把单位用错了。可见,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厘米、分米、米的应用,而且以后每遇到有关高矮、长短的问题,他们肯定马上就能联想起用自己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在教学“克、千克”时,我让学 生拿来体重秤和电子秤等,放在教室里,大家只要有时间就上去称自己的体重,并且看看秤上是用什么做单位的,比较每组中哪个同学最重,哪个同学最轻,给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体重要用什么做单位,在回家的路上,我顺便让学生到各个摊位去看看商客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易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听到了“千克、克、公斤、斤”这些单位,并通过询问,知道1公斤=2斤,1公斤=1千克,1千克=1000克,1斤=500克,最后,我还让他们回家以后帮妈妈买桃、苹果等,自己试着认秤、称秤,再次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诸如以上的实践活动,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做,一年级调查了一定时间内某个路口汽车通过的情况,调查了某单元住户人数,二年级统计了自己一周的体育活动时间、统计了班上爱上课的情况,并总结出了为什么不爱上某些课的原因,给教师提了改正性的意见,并且都提出了数学问题,三年级做一个计划,怎样花100元钱,调查压岁钱及本班学生的零花钱等等。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知识,才能具备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写数学周记,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常要求学生写日记,而数学上现在有很多专家也提倡数学日记,因为写日 记不仅可以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又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可以把在生活中是怎样应用数学知识的做以总结、记录并不断反思、改进。但我在小学低年级做了实践,写数学日记不太现实,学生课业负担太重,一是不会写字,二是不知道写什么,没话可写。如有一个学生在学了“有趣的图形”以后,只写了两句话:“今天数学教师教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我认识了它们,我学得很好。”等等情况都出现了,针对这一现象,我改写数学日记为数学周记,减少次数,指导方法,让学生不受任何约束,主要写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写自己熟悉的、新鲜的数学内容,不追求文字技巧,把自己数学应用中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写下来,真正主动参与,让学生主动发现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很有用,很有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如,学习了《方向与路线》一单元,我布置了一片数学周记,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到:从学校出发向东走,经过合水巷东口向北拐,路过邮局、剧院,到世纪商厦过马路向西100米处,电影院背后,有一个全部贴满红色瓷砖的六层楼,门牌是庆阳饭店家属院的地方就是我家,我家住在1单元311号,欢迎大家到我家来玩(还配有自己绘制的路线图,自己家楼的草图。)可以说,这样的周记实际上就是一道数学练习题,但比起课本上的练习题更有其应用价值。因为它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是一种“活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还有,学生在学了“旅游中的数学”之后,我布置了根据“五一”假期的活动写片数学周记,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到:我坐快客每小时大约行90千米,从西峰到兰州大概用了8小时,我算了一下,西峰到兰州大概是500多千米,到了兰州,我们先去大伯家做客,他家的房子好大,客厅长约6米,宽约5米,面积约30平方米„„大伯领我们去五泉山公园,门票每人12元,1、2米以下不要票,我超过了1、2米,还要买一个成人票,真不合算。这个同学还设计了一个旅游计划等等。诸如此类的周记,我们班上学生几乎人人都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很得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帮助提高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是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评价数学教师成败的重要指标。而数学周记正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用数学的环境,让数学走出了班级这个小课堂,走向了社会这个大课堂。

4、布置生活性的家庭作业,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布置生活性的家庭作业,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我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1)、你早上几点起床?穿好衣服,要多长时间?(2)、吃完早饭,你几点 去学校?路上用了多长时间?(3)、你每天在校多长时间、课间操多少分钟,中午休息多长时间?(4)、电视里几点放国歌?从开始到结束用多长时间?(5)、《新闻联播》什么时候开始?需多长时间„„

又如,我布置了让学生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取近似值的方法,学生通过调查、测算、请教,说得清清楚楚,租船或坐车,我们班不能落下一个人,买地砖用不完一页,也要买一页,用“进一法”,做衣服一套2米布,剩1、9米布也不够,要用“取尾法”,平常用的称物品的重量、市场进行买卖的时候要用“四舍五入”法共这三种情况,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我很惊讶,这样的知识如果硬性灌输该有多难,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吗也是未知数?而现在,一河水开了,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际操作、积极探究,手、眼、口、脑互动,不但掌握了一种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主要是使数学内容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在生活中,如何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的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想到:数学就在我身边,我能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激起他们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强烈愿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2篇

摘 要: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 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数学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同过去相比有下滑的趋势。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一,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各种各样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计算题做错,并不是真正的不会算,而是由于运算定律或是运算法则没有弄清,导致计算出错。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如学生在计算125×28时,很多学生是这样算的:125×28=125×(20+8)=125×20+125=2500+125=2625.这部分学生知道这道题能够用简便方法计算。但在计算时由于乘法分配律用错而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错误。试想,我们的老师在教乘法分配律时,如果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质,知道该定律是把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变为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的.和,学生在计算时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

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做题时能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只有平时多练,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会提高。不然,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5×20时,有学生解答成3.5×2,得到7,,忘记了“20”末尾的“0”。还有的解答成35×20=700,没有注意3.5中的小数点。这些都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总的来说,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能否把所有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成为了这一类计算的关键点,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学生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计算技能也势必提高。

第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我认为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看清楚。学生在计算中由于看题目过快,有时会把数看错,如234看成243,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前后颠倒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看清楚题目中数的习惯,速度不要过快,要整体记忆,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可以迅速与原数比照一下等等,从而减少误看而带来的计算错误。

写工整。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1和7、3和8;有的擦擦写写,写写擦擦,模糊不清;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注意了这点计算中的错误也会降低很多。

算仔细。计算中的错误有时也是因为学生计算马虎造成的,如把2×3算成了5,或进位忘了加,或退位忘了减等等。因此在教学时不要一味要求学生算得快,而是首先要算得对,然后在正确的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速度要求,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查认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但小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和验算,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方法(如逆运算、估算、再算一次等),监督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另外也可通过恰当的时机让检查出错误而获得好成绩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由于认真检查和验算所带来的成功,自觉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

如何在数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3篇

1 在情境中学生思考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独立思考层次的差异。如“出声想”只是吩知识复现性的思考,练习操作是技能、方法的思考,这两者都处于思考的较低层次水平,对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则需要从数学观念、思想、方法、知识不断检索,反复多次才能实现,因而需要一个过程,其思考形式往往是“无声”的,但思维活动及心理活动极为丰富和复杂,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思考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反思性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体现学生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加以独立思考,因而思考的时间更为持久,空间更为广阔,层次水平更高。教学中,让学生“出声想”、“做数学”是独立思考活动最基本的保证,但我们决不能仅停留在这些操作的层面上,而应腾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作进一步“反省抽象”,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境界迈进。其中,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作思考,并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不断反思,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层次水平的有效途径。

2 在提问中学会思考

教师要随时根据教学情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我以为首先要注重问题的可行性和新颖性。让学生感受到它来源于生活,没有现成的类型可以套用,也没有现成的解法可搬,它有一些疑难需要思考,它的解法在刚开始时并不明显,需要学生作一番思考和探索。如:在解决间隔问题时,老师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六一前夕要用红花和黄花布置100米的学校长廊,要求两盆花之间间隔5米,每两盆红花之间要放一盆黄花,让学生先猜测一下两种花各需要多少盆?不同的答案引发了所有孩子的兴趣,接着让学生用不同色的小棒代替花盆实际来操作试试,操作中思维的碰撞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所得。提问还要注重问题的挑战性,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既有联系又有距离。学生既能感觉到这种联系,知道问题涉及到哪些基础知识;学生也能感觉到其中的距离,有足够的信心跨越它,但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做到。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亢奋的悱愤状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更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教学“替代解题”前给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暗示替代的解题思路,接着让学生来解决春游划船,需要几艘大船,几艘小船这样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引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迁移、施展才华、释放能量。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后,可以安排这样的对比练习:(1)我们学校有3幢教学楼,每幢有4层,每层有4个教室。一共有多少个教室?(2)我们学校有3幢教学楼,每幢有4层,一共有48个教室。每层有多少个教室?首先,组织学生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仔细读题、分析,发现这两题讲的都是有关学校教室的问题,其中有两个条件是相同的,另外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之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两题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第(1)题求的是教室的总数,可以先求每幢教学楼有几个教室,再求3幢教学楼一共有多少个教室;或者可以先求3幢教学楼一共有多少层,再求12层一共有多少个教室,用连乘的方法解答。而第(2)题求的是每层有几个教室,可以先求平均每幢教学楼有多少个教室,再求每层有多少个教室;或者先求3幢教学楼一共有多少层,再求平均每层有多少个教室,用连除的方法解答。比较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每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能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吗?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对比和辨析,学生的思考与理解能力会不断增强,解题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而且也能够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4篇

摘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逐渐下降,越学越吃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在文科班这种现象最严重,怎样才能提高这些学生的数学能力,成为我们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有计划地进行总复习,进一步熟练掌握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高三复习;数学能力;提升

经过高中的教学实践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这一点在高三的复习中感觉最为明显。由于我所担任教学的班级是文科班,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数学能力亟待提高。因此,怎样才能提高这些学生的数学能力,成为我们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结合高三第一二轮复习,及学生的模拟考试成绩、高考成绩,我对高三总复习反思如下: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一遇到综合题,就会感觉无从下手,更不愿解难题,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有些学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考试情况,让他们暴露出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二、强化预习

有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由于我们实行的是教学案一体化,课上要讲的基础内容已经先发给了学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因为是高三总复习,一些基础题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已经出现过,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强化,所以,学生对基础题型必须熟悉,而且在解题时必须又快又准。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三、注重基础,落实“双基”

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来,基础题占分比重大,占40%左右,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得分的重点,基础题上得分少,总分很难提高,所以,重要的是抓基础,才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很难想象,基础不好的考生在综合题上还能得高分。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决不能放松对“双基”的训练,要通过每天的一部分题目的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为达到熟练掌握之目的,应重视课本。因课本是根本,是高考的重要依据,忽视课本就等于忽视双基训练。要使学生对课本中的定义、定理、知识结构及其变形看清楚、想透彻,不可含混不清。

学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因为我们所遇到的一些新题型,难题也就是在一些基础题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得到的。2008年文科的解析几何题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大部分学生没有做这一题或者做了也没得到多少分,感到无从下手,因为题目中给的量也比较少,但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在双曲线的复习中,教师对过焦点作渐近线垂线这一类问题已经讲了通用的方法,只需求出坐标就可以了,有些学生也想到了这一方法,作出了第一问,第二问就是基础题型,但有些学生由于时间不够而没能得到该得的分数,这一点也体现了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由于前面的题在运算上花去了大部分时间,导致高考中有些简单题或基础题没能做完。

四、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规范、准确、快速的解题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复习中,尤其是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规范,立足准确,宁可少做几个题也不能马马虎虎。有不少学生在复习中,拿到一道题只求找到思想,不实际做出来,只注重结论不重过程,无详细步骤,更不讲究书写规范,这些都是不务实的表现,是务“虚”不务“实”,到头来是会吃亏的。所以高三复习使学生应当更加严格自己,对每一道题,一旦知道解题方向,就要保证万无一失。在此前提下,还要注意解题速度的训练,近年来,高考数学题量和思考量增大,如果平时解题“信马由缰”搞惯了,考试时必然手忙脚乱。这就必须在最后这个阶段复习中,既要提高运算准确度,又要提高解题速度。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置入时间的约束下,养成规范、准确、快速的解题习惯。

五、以考学考,提高应试技能

考试是一门学问,在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让学生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平时考试的试题要精选,要注意试题的新颖性、典型性、难度、梯度和计算量适中。一般说来,考试时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力争让会做的题不扣分,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然后认真、仔细读题、审题,细心算题、规范答题。其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讲究快速、准确。平时做题应做到:想明白、说清楚、算准确,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密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当然应试的策略要因人而异,比如基础好的学生做填空、选择题可以控制在45分钟左右,基础较差的可能需要1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主要是看怎样处理效果最好。每次考完后,学生自己都应认真总结,教师也要尽可能讲评到位。教师讲评最好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本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④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属于知识上、逻辑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教师自己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有针对性。

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5篇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叶潭中心小学

蓝文斌

(邮编)517567

摘要: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初级阶段的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石。学好数学是学习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日后接受其他学科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本文简析了四则运算能力的概述,并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四则运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四则运算能力;策略

四则运算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提高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原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明确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重知识间的整合与梳理,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愉快地氛围中逐步提高四则运算的能力、心算能力、智力和数学的敏感性。

一、关于四则运算能力的概述

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四则运算能力是指小学生能够对简单的两步式题直接写出得数,能较快地、合理地应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具备对两步为主的文字题、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型之一。四则运算能力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四则运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四则运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所以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同时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比较繁琐的一些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四则运算的错误,却是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四则运算能力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计算能力,它是一个集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口算,注重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估算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计算习惯及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有效练习,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才能得到逐步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四则运算能力的策略

(一)启发数学意识,理解运算法则

老师要有意识地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此外还要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通过启发学生的数学意识,理解运算法则,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使学生能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提出富有启发性、新颖独特的问题,使带着问题计算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好四则运算的自信心。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号召老师为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之上,亲自探索、发现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巩固计算基础

巩固计算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四则运算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四则运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简便计算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其中看和想是巩固计算基础的关键。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2-3分钟进行巩固基础训练,同时,利用口算与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做一个判断,让学生从思想上对基础计算的重要性重视起来,集中注意力,端正态度,仔细审题,避免基础计算出现错误。

河北省承德市上板城小学为进一步聚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学校要求数学老师们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要巩固计算基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努力做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实践者。

(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四则运算的能力形成和提高,为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在计算的过程中做到先复习后练习,在计算中要认真钻研、细心推敲。认真审题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的前提和保障,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看清数字与运算符号,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不要盲目作答,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计算和判断,并形成做完检查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其四则运算的能力。

广东省佛山市容里小学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提出了打造“品质课堂、幸福课堂”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数学老师教学设计自然流畅,课堂呈现精彩灵动,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小学数学课堂的品质有了大幅度提升,逐渐由“数学教学”走向了“数学教育”。

总之,数学的基础是四则运算,只有四则运算能力扎实了,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中的应用题、图形题,以及奥数中的数论、计数、概率、行程工程等问题。所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开始。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6篇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通过游戏、竞赛、限时口算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在注重训练形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数学试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计算问题。有了这样的努力,学生便能在心里引起对数学计算的重视,从而更加专心、认真地学习计算。

二、重视基本的口算、估算训练

1.口算

作为计算的基础,口算一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入门方法。这是因为一道数学题,无论是简单运算还是四则混合运算,通常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组合而成的,毫不夸张地说,口算能力的高低、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口算练习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尽量使试题具备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初学时,教师可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让学生尝试进行口算。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逐渐增加难度,多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高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及数学推理能力,如此便能让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计算题时,仍然能够通过口算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2.估算

估算与口算一样,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估算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数学规律、解题思路等进行估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估算意识。其二,鼓励学生通过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一个油桶装5千克油,有32千克油,能装几桶?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引起重视,主动探索估算方法,提升估算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时候,数学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粗心大意、马虎,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计算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面对 数学题目,教师可通过“一看、二想、三计算”的形式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对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都要观察仔细,然后再确定运算顺序,以合理的运算方法进行结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必须书写工整,避免过于潦草的字迹和过多的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有了这些积累还不够,必要的验算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数字没看清,运算顺序错误等疏忽,而验算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使计算正确率明显提升。有了这几方面的努力,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将大幅提升,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更快、更准确。

四、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7篇

如何在备战数学建模竞赛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文章详细分析了如何在备战数学建模竞赛中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讨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高效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以及写作规范论文的能力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作 者:王顺芳 Wang Shunfang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刊 名:高等理科教育 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642.4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   团队协作能力   高效学习能力   查阅文献能力   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8篇

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不给“粗心”留借口。相信很多老师在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时候都给过“粗心”“不认真”之类的评语,很多家长也把孩子的错误归咎在“粗心大意”,而且觉得因“粗心”造成的错误情有可原,不算是原则上的计算错误。然而这些所谓的“粗心”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很多时候学生是由于种种心理因素而出现“粗心”的错误,缺乏认真做事的态度,马虎对待,应付了事,急于求成,而很多时候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对这样的“粗心”错误觉得情有可原,导致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种“粗心”错误。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会把数字看错、互换,一部分原因是缺乏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对学生要在细节上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学生在作业中因“粗心”而出现的错误一定要严格对待,决不能让学生有“情有可原”的思想,不能姑息迁就,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对待的思想。

(2)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使用新方法的时候还受到旧知识、旧方法的影响,比如学习乘法计算,但是计算时还受到加法的影响,还有就是学习了新知识、新方法之后忽略了旧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新旧知识进行运算,比如:2×4的结果直接算成了6,或者是2+3又熟练地用口诀“二三得六”算出了结果,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又经常忘了在横式中把余数也写上去,或者是学习了除法竖式,又忽略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点而出现试商错误。

(3)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检验的习惯。要培养学生检验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者试卷的时候,盲目求快,不管好坏,做完了之后就万事大吉,再也不对作业或者试卷多看一眼,这就导致了许多“粗心”的错误,这个习惯老师要从平时的学习中就进行强化训练,经常进行监督提醒,还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检验”进行具体要求和提醒:有没有漏题,数字有没有看错,运算顺序对了没有,选择题是让你选答案还是选序号,等等,从平时的学习中去强化,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监督落实,时间长了,学生才会养成检查的习惯,掌握检查的方法。

(4)重视口算训练。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如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熟练快速地口算,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坚持口算的常规训练,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的。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有针对性的口算。在我们班,每天数学课前的几分钟读题卡练口算已经成为学生的习惯了。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老师也可以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除了单一的题卡口算,我们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计算习惯。

(5)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很多家长和老师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但是错误的生成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往往反映了学生最原始的思维和真实想法,还能从错误中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挖掘出深层次的问题,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教育价值。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和审视空间,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错误,通过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并引导学生自我诊治,深刻辨析,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宽了思路,当然,老师选择的错例是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最大空间地实现它的教育价值。

学生计算能力参差不齐的原因有很多,提高计算能力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和数学知识、学生的其他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老师不断观察、发现、累积、改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培养学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很大比例,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不能靠一朝一夕,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作为教师,我们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持之以恒地练习。

上一篇:牛家梁镇九年制学校简介下一篇: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