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中国

2024-08-21

国际贸易地理中国(精选8篇)

国际贸易地理中国 第1篇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 国际葡萄酒城规划:中国烟台葡萄酒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8年2月5日,由烟台市人民政府申报的“烟台葡萄酒”,符合地理标志注册程序和条件,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准予登记。

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

“烟台葡萄酒”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味着多了一重国家认定的“身份证明”。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

中国十大产区,气候土壤各有千秋,葡萄表现独具风格。雨量充沛的胶东半岛产地是我国目前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优良的产地;地处北纬39度的秦皇岛昌黎产区与世界著名的葡萄及葡萄酒产区法国波尔多纬度十分相似;冬季严寒的东北产地盛产抗寒能力极强的野生山葡萄;天气干旱的宁夏贺兰山是西北新开发的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气候冷凉干燥的武威产地适于早中熟葡萄品种的生长;夏季温度极高的吐鲁番产地生产的甜葡萄酒具有西域特色;气候偏热的黄河故道产地盛产晚熟葡萄品种。另外,滨海气候的天津产区、气候干燥的沙城产地以及降水适时的云南高原产地都十分适合酿酒葡萄的生长和成熟。

使用“烟台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品生产地域范围涉及: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分布在烟台市的芝罘、莱山、福山、牟平、开发区、蓬莱、龙口、栖霞、海阳、招远、莱州、莱阳等12个区市的境内。这里拥有美丽的海洋、肥沃的土地和勤劳智慧的人民,酿造着甘甜醇厚的美酒——山东半岛,也称胶东半岛,是中国第一大半岛,位于山东省东北面。胶东半岛三面临海,气候良好,四季分明。由于受海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其地理条件十分适合葡萄的生长。胶东半岛产区主要分布在烟台和青岛两个地区。

“烟台葡萄酒”历史悠久,是山东名优特产。自2014年到今天,产值一直占据全国葡萄酒二分之一,是中国葡萄酒的一面旗帜。

烟台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多小时,无霜期长达280多天。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土壤砾石含量高、透气性好。烟台拥有葡萄酒尤其是海岸葡萄酒所需要的阳光、沙砾、海洋“3S”特质。充足的光照、适宜的土壤以及葡萄生长季节平稳的气候,为酿酒葡萄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地区利用当地盛产的葡萄为原料生产的“烟台葡萄酒”品质优异,具有果香浓郁、醇和优雅、回味悠长的特点。

烟台葡萄酒品牌优势较为突出。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在酒水饮料类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中,茅台酒、烟台葡萄酒、洋河大曲位列前三。其中,烟台葡萄酒的品牌强度为849,区域品牌价值905.06亿元,在所有的葡萄酒类产品中名列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 第一,较往年出现大幅上升。

近年来,烟台葡萄酒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1992年烟台被国际葡萄酒组织授予“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城”。2002年8月,“烟台葡萄酒”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这是继昌黎葡萄酒之后,我国第二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葡萄酒产品的产区。

为了维护和提高“烟台葡萄酒”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良好信誉,促进烟台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建局之初,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就开始筹备这项工作。2016年正式进入申办程序,2017年年内正式启动,年末完成初审公示和正式发布。2018年初,领取到了商标注册证。“该申办工作纷繁复杂,涉及多个重要政府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工作人员介绍道,为此,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领导身先士卒,亲临一线协调争取,克服了诸多困难,争取到了各方面支持。非常重要的一步是,烟台葡萄酒局争取到了市政府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行文申请“烟台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办。在过去一年里,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争取到了市工商行政部门的支持,同意联合行文开展申办;争取市史志办支持,查询并出具了“烟台葡萄酒”史志记载的证明;争取国家葡萄酒、果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支持,制定了专门的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并签订委托检验检测协议,共撰写整理申办材料9份近万字,于5月报送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7月,申办材料审查符合要求,下发正式受理通知书,进入评审阶段。

9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通过,“烟台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办初审公示(第1569期),公示期3个月。公示的发布,宣布历时五年多的“烟台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8年1月底,最终完成全部申办程序。

“这是烟台葡萄酒品牌建设的一个突破,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业内专家认为,“烟台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申办,进一步规范了烟台葡萄酒产区生产经营秩序,提升了“烟台葡萄酒”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和巩固了烟台葡萄酒在消费市场的品牌优势。

最早做的酒庄工业旅游的产区

如今,无论是国宴还是家宴,似乎越来越离不开葡萄酒了。虽然葡萄酒的盛行是近年来的事,但你可曾知道中国最古老的葡萄酒企业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了。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走到“1892年壬辰清德宗光绪十八年”位置,镌刻的铭文记录了当年发生在中国的四件大事,其中之一便是:“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始建于1992年,是中国首家葡萄酒专业博物馆,目前这座博物馆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30万人次。这里头有“百年地下大酒窖”,以及一个人一辈子都喝不完的百年大酒桶,是酒文化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地下酒窖(张裕百年大酒窖)

张裕大酒窖建成于1905年,为亚洲地区最古老的葡萄酒酒窖,2013年,“张裕公司酒窖”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 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1782-5-175”。

百年地下大酒窖

张裕大酒窖建成于1905年,酒窖深达7米,共有8个拱洞,总面积达1976平方米,为亚洲地区最古老的葡萄酒酒窖。2013年,“张裕公司酒窖”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可以领略张裕葡萄酒的百年发展历史,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内你还能一边品尝葡萄美酒,一边欣赏各种名人墨宝、书画题字,感受中国葡萄酒文化的熏陶。

从工业到工业游,张裕的起步较早。十多年前,张裕国际酒文化博物馆及张裕卡斯特酒庄开业,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葡萄酒工业旅游路线。

2002年,张裕集团建成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化酒庄——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酒庄集葡萄酒酿造、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引领了国内酒庄旅游产业。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

张裕在开拓葡萄酒市场的同时,大力推广葡萄酒旅游。从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烟台张裕国际葡萄酒城(景区包含张裕卡斯特酒庄)、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新疆张裕巴保男爵酒庄,打造了一条自西向东的中国最大葡萄酒工业旅游体系。

2016年,张裕瑞那城堡酒庄被确定为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是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观光旅游、葡萄酒销售、餐饮、会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主题庄园,由百年张裕与意大利著名酿酒世家———瑞那家族合作建成。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坚持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战略,把发展工业旅游融入企业发展的全局和国际化发展的高度,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服务环境,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高标准的旅游项目,为发展工业旅游作出了典范。

酒庄设计 主题乐园设计 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http:///

视线回到山东烟台2017年12月13日,“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山东烟台开发区的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作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这里一排排橡木桶造型的建筑,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与白兰地酒类单体生产厂房,未来还将打造成中国第一个葡萄酒工业旅游5A级景区。“工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让百年产业“再发新枝”。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由蓝裕文化设计完成

国际贸易地理中国 第2篇

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及地理大发现的国际贸易形式比较

作者:徐莉薇指导老师:李纪生

摘要:历史上远距离的贸易活动不胜枚举,这些贸易活动因其性质和目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贸易形式。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国际贸易形式以朝贡贸易为主,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为辅。汉代时,丝绸之路以官方与民间贸易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到15-17世纪时,“地理大发现”则是以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为贸易形式。以上三者作为国际贸易史上重要的远距离贸易活动,在国际贸易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着重通过对以上三个贸易活动的性质和目的分析,对其国际贸易形式进行比较。

关键词:贸易活动性质;贸易活动目的;国际贸易形式比较

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以及地理大发现的性质及目的

1、郑和下西洋的性质与目的公元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率领着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南亚、以及东非地区的友好关系。郑和船队由苏州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郑和一共奉命远航了有七次之多。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开辟了明朝通往南洋,非洲东岸的海上贸易路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世界性的盛举。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作为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性质的远洋活动,郑和下西洋也具有着多重的目的。首先,郑和大航海的首要目的就是对外贸易。当时,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同时,郑和把“扩大经商”、实行开放式贸易作为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始终在海外进行广泛的贸易活动,并逐步将以纳贡和皇帝赏赐为主要内容的朝贡贸易转变成持久均衡的贸易往来,与所到国公平贸易、互通有无,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并获得了巨大利润。

其次,他出使另一目的,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并赠送礼物,赐与各国国王诰命银印,与南海(今马六甲海峡)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2、丝绸之路的性质与目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旅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重要交通线,丝绸之路最初开辟的目的与贸易并无太大关联。公元前137年,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等西域国家,共同夹击匈奴。这便是丝绸之路最初开辟的目的。尽管它最初带有着鲜明的政治军事色彩,但是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两汉王朝的不断经营,这一路线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路线,在沟通中土与西域的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中土和西域各国日后的贸易往来开辟了重要的道路。

3、地理大发现的性质与目的“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得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和寻求更多的黄金,并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意大利人的层层盘剥,便急于探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这些航海远洋系列活动统称为“地理大发现”。这段时间的国际贸易主要是由各国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技能差异决定的,而贸易的形式则是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

“地理大发现”对于亚欧及欧美地区贸易影响深远。首先,它扩大了当时欧洲国家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引起了西欧商业性的革命;其次,“地理大发现”后,国际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地区;另外,“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了海外贸易公司这一重要的组织形式。

推动“地理大发现”的目的有很多,相较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郑和下西洋,推动“地理大发现”的目的少了许多政治色彩,更多的是商业贸易的动因。

首先,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阻碍了原有的亚欧贸易路线。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欧洲人从此不能再通过波斯湾前往印度及中国,也不能再直接通过这个巨大港口的来获得他们日益依赖、且需求量巨大的香料。欧洲人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贸易路线,直接从香料群岛获得香料的资源。

其次,寻找新的殖民地以及更多的财富,推动成为“地理大发现”的又一目的。很久以来,阿拉伯人与意大利人垄断了整个欧洲与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正因如此,在西欧,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各国的君主以及商人,都迫切地希望能够打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垄断,直接通过某一航路,前往印度、中国和其他盛产香料的群岛等地,直接与当地人进行香料、丝绸等商品交易,提高贸易利润。

最后,寻求更多的黄金用以进行更多贸易成为了另一重要的目的。当时,欧洲贸易对于中国和印度长期处于出超状态,导致了欧洲商人在与中印两国进行香料和丝绸等贸易时,耗费了大量的金银。长期的入不敷出,引发欧洲人对于中国、印度的金、银、宝石和香料等资源的渴求。

二、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以及地理大发现的国际贸易形式比较

1、郑和下西洋的国际贸易形式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贸易形式主要有三种:朝贡贸易,官方贸易以及民间互市贸易。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通过这种形式来获得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

第二种官方贸易。这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期间开创的击掌定价法对当时的国际贸易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种民间互市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期间消灭了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贸易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2、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形式

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形式是由最初的官方贸易过渡到日后的民间贸易。

首先,官方贸易形式。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因此,丝绸之路开辟初期,贸易形式主要以官方贸易为主。由出使西域的官员带着丝绸等物品到西域各国,通过贸易,得到西域国家盛产的香料、象牙等珍贵物品。

其次,民间贸易形式。丝绸之路开辟后,历经两汉王朝的经营,特别是后来东汉时期,班超对西域的妥善管理,扫清了大部分丝绸之路上的胡匪沙盗,维护了沿途贸易线的安定,使得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更加通畅,民间贸易更加频繁。在此期间,中国与西域客商互通贸易,促进了这种民间贸易形式发展,并使之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主流贸易形式。

3、地理大发现的国际贸易形式

相较于郑和下西洋和丝绸之路,地理大发现的贸易形式则显得较为特殊和单

一。这段时间的国际贸易主要是由各国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技能差异决定的,贸易的形式主要以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为主。

殖民贸易形式,是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及美洲等地进行的,以暴力控制为手段,通过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获取资源及财富的贸易形式。15世纪末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美洲大陆便遭受了残暴的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殖民者通过各种暴力手段,强行与当地居民进行不平等的贸易。同样的,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致使我国在当时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严重损害了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

三、总 结

通过对以上三者的性质和目的的具体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远距离贸易活动需要强大的政治权利作为其实施,进行的基础和后盾,正因如此,这些贸易活动在形式上多带有着官方的政治性色彩。如郑和下西洋进行的带有明显政治行为的贸易形式---朝贡贸易。

国际贸易地理中国 第3篇

武津生司长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地理标志已经成为一种独特资产,是优质特色产品的重要载体。他希望新成立的oriGIn中国秘书处充分发挥国内外地理标志生产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质参与国际地理标志活动,积极表达中国区会员诉求,不断促进中外地理标志生产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国内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互利共赢。

中标院食品与农业所所长刘文研究员作为oriGIn中国秘书处秘书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oriGIn中国秘书处工作细则;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裴晓颖副巡视员做了关于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演变历史及发展现状的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国际司韩建平处长着重谈了国际组织秘书处的管理和运作的内容。法国卡慕公司首席代表冯黎明先生与到会者分享了法国对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保护的经验。

2003年7月11日,oriGIn在瑞士日内瓦成立,这是国际上第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地理标志保护组织,会员由来自欧洲、北美洲、亚洲等4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地理标志研究机构、协会和生产企业组成。该组织致力于在国际层面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保护,促进地理标志保护可持续发展,并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国际交流平台。oriGIn中国秘书处是oriGIn在中国区的唯一常设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为中国区会员搭建国内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交流平台,分享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管理、保护与运营的成功经验,促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际双边或多边互认。

国际贸易地理中国 第4篇

本刊讯 由农业部与欧盟驻华代表团共同举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与中国-欧盟世贸项目办具体承办的中国-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国际研修班于9月19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陈生斗主任和英国驻华大使馆沈栋明先生共同主持了本次研修班。研修班的举办推动了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合作向前迈进, 2011-2015年的中国—欧盟世贸项目(二期)对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合作及技术援助工作将进一步加强。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金发忠副局长介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法规制度逐步配套,登记保护工作快速推进,体系队伍逐步健全,产业发展快速推进,国际交流全面开展。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共有643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农业部审核批准,予以登记颁证,产品覆盖了蔬菜、水果、粮食、茶叶等14类农产品。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罗斌副主任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三是要做好研修班后续工作。

据了解,农业部、商务部有关领导和欧盟驻华代表团相关官员出席了开班式,并分别致辞,全国各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主管领导或业务负责人员及部分地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代表、欧盟驻华代表团、中国-欧盟世贸项目官员以及欧盟相关产业界代表等15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修班。(陈思)

首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际美食大赛启动

“首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际美食大赛暨第六届东方美食国际大奖赛”在京正式启动,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官员、厨艺大师、餐饮界等人士欢聚一堂,共同参加了本次盛会。

本届大赛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支持,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北京东方美食国际传媒主办红厨帽国际广告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阁乐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大赛将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纽约、伦敦、悉尼、巴黎、东京、安卡拉、开普敦、北京、上海、香港、台北进行市场推广与选拔,选拔获胜者的决赛及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6月18日至20日回归“鸟巢”进行;届时,会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厨艺高手将齐聚京师,同台竞技,共同打造饕餮盛宴。

中国玉米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第5篇

大一第一学期我们开设了国际贸易地里这门课程,让我系统的了解了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我以后的路铺下了坚厚稳固的路基。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从收入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不同层面来看,每个国家的经济都因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而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各国经济间最为牢固的纽带。而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各国贸易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地理这本书大概可分为两个方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共) 第6篇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国际贸易地理

《浅析新加坡地理区位优势对外贸经济影响》

姓名: 袁成鹏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009

学号:100520236

摘要: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新加坡的高速发展也与其政权高压、经济自由的政策有关,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引导当地经济向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新加坡的自然条件状况,地理位置及交通信息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从而有利于我们多角度了解新加坡外贸地理的区位优势。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1.优越地理条件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新加坡位于东经104度,赤道,属于东南亚一带,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所以,新加坡优越的地理区位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气候条件

新加坡地处热带,相对来说,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 23和 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新加坡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 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新加坡有两个不同的季候风季节,从12月到翌年3月吹东北季候风,相当潮湿;6月到9月则吹西南季候风,最为干燥。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1月到12月。在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形成下午至傍晚时分,全岛经常会有阵雨及雷雨。

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所以植被是雨林。地表径流大,由于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大多数进出亚洲的货轮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并在新加坡港进行补给,而新加坡政府则从中获取巨额的税收。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经济影响

人文地理是指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括国家、居民、宗教、语言、法律、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环境虽然不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1.人口及劳动力条件

新加坡有近400 万人口,其中77%是华人,14%是马来人,8%是印度人,1%是欧亚混血人和其他民族。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爵士来到并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为了给他们自己和家人寻觅更好的生活,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中东来到这里。尽管异族通婚早就开始了,但各个种族在融入新加坡这个整体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新加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其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人文基础。

2.交通运输条件(1)海运方面

新加坡是国际海运、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目前(1999年,下同)有六个大港区,160多个轮船泊位,最大的巴西班让码头能同时停泊30多艘远洋巨轮。至今,新加坡已开通40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世界各国800多个港口,每年进出船只10多万艘,货物吞吐量3亿多吨,海港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00多亿美元。1998年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达1510万个标准箱,超越香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其集装箱的装卸速度达到每小时220个标箱,创造了世界纪录。新加坡港务集团到1998年已连续10年获得“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的大奖。新加坡在近两年还将投资70亿新元在巴西班让码头再兴建26个泊位,待整个工程完成后,新加坡港口一年可装卸约1800万个标准箱。(2)公路方面

据198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新加坡公路系统和比利时并列世界第一。新加坡公路四通八达、快速通畅,为世界最优秀的交通网络。目前,新加坡公路总长2976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8条、共109公里。有汽车近70万辆,平均7人有一辆车。新加坡虽然地小车多,但其交通非常顺畅,很少发生交通堵塞现象,市内道路平均时速30公里,而其他城市如曼谷才5公里,伦敦15公里,香港16公里。岛内的高速公路时速一般都在80公里以上。另外,在新加坡路上很少见到交通警察,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3)城市公共交通方面

新加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地铁提供从各住宅区到市区、商业中心及各旅游点的快捷交通服务。目前,有南北和东西两条地铁线,共48个车站,总长83公里。并且正在投资50亿新元兴建长20公里的地铁东北线,2002年即可投入使用。全长约6公里,耗资达8亿5000万新元的樟宜机场地铁线2001年完工后,樟宜国际机场将直接与市中心相连,乘地铁来往市中心与樟宜机场之间只需30分钟。此外,还在三个住宅小区兴建无人驾驶、无人售票的轻轨客运系统。新加坡的巴士服务四通八达,同一条路线通常都有多种巴士服务定时穿行。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地铁与巴士服务衔接得很好,在主要的交通集散点设有地铁与公共巴士的换乘站,给搭乘地铁或巴士的乘客带来极大的方便。

(4)民航方面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航空枢纽,1997年数据表明,在新加坡有68家航空公司运营,航线联系52个国家的133个城市,每周有3118架次航班降落(同期我国只有国际航线通航31个国家和地区的57个城市)。1997年新加坡樟宜机场旅客吞吐量25174344人次(世界排行第28位,亚太排行第5位),但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达2379928人次(世界排行第6位,占总吞吐量的94.5%),新加坡航空枢纽地位可见一斑。新加坡的航空货运业也十分发达,设在樟宜机场内的航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该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个小时。1997年樟宜机场共装卸1336254吨空运货物,世界排行第10位。

3、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

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4.投资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5.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 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成功道路不仅为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岛国提供了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然,由于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外国依赖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森才.杨青,《国际贸易地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2】梁进社.《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地理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期 【3】李树藩.[M].最新各国概况—亚洲分册.长春出版社.2007 【4】陆大道.《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地理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3期

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感想 第7篇

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学还须重视其社会性特征。在任何社会,商品流通的地域分布及其组合都是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处于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地位,比其他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更加直接地关系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利益。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中国 第8篇

2014 年全球经济整体呈下行态势, 我国贸易总额达到4.3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3.4%。总体来看, 我国贸易水平保持平稳增长, 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贸易结构更加优化。尽管我国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有所提升, 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除去生产运输成本外, 制度和文化习俗差异会导致贸易成本上升, 因此本文将分析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各个国家在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习俗上有着巨大差异, 甚至会产生难以协调的冲突。实际的经济活动之中, 为解决冲突达成一致会产生交易成本, 而交易成本的大小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成功与否。产生交易成本的原因包括地理距离、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

1.地理距离

国际经济行为不可避免会产生通讯和交通成本, 包括差旅费用、产品储运、沟通费用。正因如此, 亚当·斯密指出高昂的运输成本阻碍贸易的进行。尽管交通运输和通讯行业迅猛发展, 地理距离带来的成本大大减少, 但始终存在。

2.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是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制度安排, 如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 有效的正式制度通过保障市场有序、降低不确定性促进交易顺利进行。一国制度质量越高, 市场经济越完善, 越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政治法律制度体现在政府治理水平和法律健全程度。经济制度一般指政府对市场管控程度, 如贸易政策、关税水平等, 体现在经济自由度方面。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各种壁垒一直存在, 是造成交易成的一项原因, 由此还会产生寻租等使经济效率降低的行为。

3.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表现为文化、习俗、传统、道德、信仰等方面, 其中文化最具代表性。文化是社会默认的规范习惯, 通过传承学习发展而来。人具有社会属性, 因而人将按社会通行的文化规范行事取得社会认同, 文化影响人的观念, 最终影响人们决策的倾向, 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经济行为要求双方互信, 信任容易从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中产生。文化相似的双方在信任方面的水平较高, 而信任对经济行为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 信任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达成一致 (赵家章, 2014) 。此外语言障碍会导致沟通不畅和信息成本, 从而阻碍贸易的进行;宗教习俗对于贸易的影响表现在产品属性上, 会产生设计、销售成本。

三、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1) 被解释变量

将中国的贸易总量记为Trade, 用于实证的贸易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2) 解释变量

①文化距离:以霍夫斯坦德文化维度测度文化距离, 数据来源于其官方网站。通过Kogut和Singh (1988) 改进公式来计算文化差异:

CD代表文化距离, Cij代表国家或地区j在第i个文化维度上的指数, Cih在第i个文化维度上的指数, CVi代表第i个文化维度指数的方差, n代表文化维度数量。

②制度距离与制度质量:两国制度距离越大, 社会规则和公众行为相差越多。本文以全球治理指数来衡量政治、法律层面的制度差异, 经济层面制度质量距离由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衡量, 数据分别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及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 记作WGI和IEF。

(3) 控制变量

①地理距离:数据来源于Globefeed.com的测算应用, 取两国首都直线距离, 记作D。

②贸易双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衡量双方市场和购买力情况, 分别以GDP和CGDP代表贸易对象和我国的GDP水平。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4) 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48 个国家地区2003 年~2013 年的面板数据, 采用半对数形式构建回归模型, 具体模型如下:

Tradetj代表贸易对象j与我国在t年贸易总量, CDij表示贸易对象j与我国文化差异, WGItj、IEFtj表示贸易对象j与我国在t时的制度差异, GDPtj表示j国在t年的GDP水平, CGDP表示我国在t年的GDP水平, ε 表示残差。

2.实证结果

得到R2为0.8 的回归结果, 拟合优度较好。可以发现三个重要的解释变量中, CD、WGI、Ln D的系数为负, IEF系数为正, 这说明制度、文化、地理距离阻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且我国更倾向于制度质量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作为贸易对象。我国贸易水平随经济增长而得到发展, 并且贸易对象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我国与其贸易量越大。

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分布在美亚欧三大洲, 历年出口贸易数据显示, 本文所选取的48 个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占历年出口贸易额的88%以上, 进口贸易额在70%左右, 是具有代表性的我国出口贸易的对象。按地理位置区分, 亚洲国家占近50%的比例, 这不仅说明地理因素对贸易的影响, 也说明较低的制度与文化差异促进了贸易发展。

按经济发展水平区分, 发达经济体仍是我国贸易的主要对象, 说明我国出口贸易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偏好。其次, 这些国家中大部分经济自由度指数高于中国, 其中20 个为高自由度国家, 说明我国在制度质量上偏好政治稳定, 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法律制度健全, 具有良好的进出口贸易环境的地区。

偏好经济发达的地区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经济行为, 偏向制度质量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可用诺斯的制度理论解释: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保证社会稳定和市场稳定, 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国际贸易层面, 进口国的制度质量高, 则进出口企业的权益可以得到保障, 进而产生激励作用, 发挥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而不良制度会增加交易成本, 阻碍贸易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中国对外开放不仅要考虑国家间地理差异, 而且还要注重国家间文化和制度上差异, 综合考虑国际贸易交易成本, 提高中国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 由于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相对较强, 因此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沟通交流, 降低文化隔阂、促进制度理解势在必行, 消除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带来的不利影响, 妥善处理贸易纠纷, 合作共赢。同时, 中国的进出口企业需要多考虑国家文化差异, 全面了解最终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田晖, 蒋辰春.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基于3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数据的引力模型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2 (03) :45-52.

[2]Peng M.W., Wang D.Y.L., Jiang Y., An Insitution-Based Vie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A Focus on Emerging Econom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8, (39) :920-936.

[3]Kogut, B., Singh, H., (1988) , The Effects of N 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 411-432.

上一篇:大学生一学年年终自我总结下一篇:商业设计的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