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怀玉的诗范文

2024-09-20

于怀玉的诗范文(精选10篇)

于怀玉的诗 第1篇

于怀玉(1966-),笔名小鱼儿,生于安徽无为,现居上海。创办国内重要诗歌网站“诗歌报”网站和会员制刊物《诗歌报》季刊。写诗十多年,致力于研究中国网络诗歌发展现状和走势。曾赴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校讲学,主要论文∶《中国网络诗歌的现状与未来》。我最后一次看到的那双眼睛 写给孩子的信 短歌 深夜,一声汽笛把我叫醒 夜歌 言诠 刀之惑

我最后一次看到的那双眼睛

我最后一次看到的是一双泪水盈动的眼睛

然后我就进了监狱服刑

晚饭前,我们在招待所服务台刚刚相识

一辆警车悄悄停在不远的路边

当我被戴上手铐,押出房门

那一刻,她匆匆走过来

接珲我肩头一对沉甸甸的行囊

________送我上车

那是多么沉多么昏黄的一个傍晚呵

默无一声地面对

乱攘攘的车站广场人流

临别时,我看到

她眼睛里点点的”星光"

那场晚风,是我

生命中的一个分水岭

我再也无法看到那双乌黑亮亮的眼睛

模糊的车窗

把我与她长久地分开

在夜晚面对烛火

常常不由自主地被幻象牵引

她仍伫立在

西站地铁那一片路灯下面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忽然停电

毫无预兆地被又夺走了光

空留下那些亮丽日子的回忆

你不在的时候

我在黑暗中摸索个不停

在屋里走过来又走过去

那杯清香的茶水也不知放在何处

更无法读那些写在纸上的故事

浓浓的夜难熬得很

终于,有一支短烛在屋角一隅点燃

黄黄的照亮一片小天地

来电的时侯我想我还不该吹灭你

这支短烛

写给孩子的信

1

孩子,收到你的来信正是

一个炎热的夏季

喝下的好几斤水一丝作用也不起

它们不听话地跑到手中的毛巾上

邮差带来一片绿意

那从故乡跋涉远到的荷叶丛中

绿衣素裳的你顽皮地笑着

2

孩子,你不要为我担忧

沙洲显的酷热与孤寂是与生俱来的

挥汗如雨的我正在读一本

人怎样走向成熟与稳健的教科书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________

人,不能没有一种忧喜参半的生活

痛苦与幸福是交替不停的

白昼与黑夜

你懂了吗

3

孩子,你不要数天边那些遥远的星星给我看

我要告诉你那已是昨夜的梦痕

真正的成长是一个了然无痕的过程

昨天的罂粟花的确很美丽

可今天的他

可能是药品,抑或是毒品

当不死鸟的翅膀呼啦啦地在头顶响过

我被打倒,离泥土很进

幸运地成了一名写诗的人

4

孩子,你总是一个容易受伤的生命

生病的时侯千万别忘了照顾自己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短短的几十年哟

为此,我要给你更多的嘱咐与祝福

5

孩子,你说家乡迎江的大堤又挑高了

而且铺上了泊油,变化很大的

盼我早一天带你到堤上去乘凉

可是孩子,我要拒绝你了

那里太拥挤

不能在那里奏响这支练了多年的歌

琴声里泪光闪现多么不好意思呀

我的孩子

6

孩子,孩子,我要说的心里话

不止这么多,只是

埋藏在心里太久了

一下子说不出来的

此刻黄昏时分

那从故乡匆匆赶来的月儿

快要升起

短歌

1

一枝横笛,吹向我的勇往直前的生命

而风,吹动横笛上系着的红绸带

硕大的一只蝴蝶

为花朵开放,在傍晚

反刍无忧无虑童年

长大以后,走遍江湖

去寻找一双鞋

为此却磨损了许多双布履

而今已习惯了在石子路上奔走如飞

2

那只蝴蝶,已经老了

怅望故园门外的江水

我的白帆,漂流几时

江湖上没有几个人,能够说

了得起

3

重重孤独,今夜压倒寂寞

端坐在墨水里

香的味道,蓝的颜色

默无一言,教化生命

成为又一只号角

指向心灵深处的不仅仅是

灯火,流水的声音

萦绕今晚的风

翻来覆去观看一扇窗户

4

高科技,黑洞,从朱被隔开

格格不入,久久不退

象......一样......

小学时的造句,今天的城市民谣

从早晨直到晚上

为疲倦画一幅素描

4.5

翻看当天的报纸,寻找

一个并不熟悉的名字

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5

桑树枝条让蚕宝宝们饥渴

供应得太多的绿色

缫一束丝,水乡

女子们就这样渐渐为之衰老

年年握住愁丝

抽不尽,江水那样长

5.5

深夜,如果有事爬上楼顶

那一臂之高的星星就碰到了额头

蓝蓝的烫

6

小孩儿,你们

一夜要睡几个小时

休息一旦成为对别人的一种打扰

而看视的人却不敢离开半刻

这多么不好,直到长大以后

才能发觉

母亲,一种怪怪的人

7

所有的沉默,都在沉默的上面

淬硬,成为一种硬层

毫不松动

并不象冬季冻上那样易于解冻

8

一年中不能没有一个值得怀念的日子

女人,雪白的阳光群体

只有冬天,鸟们

才会敬畏秕谷,以及

那条绳索

牵挂那些贪多日子中的一个

深夜,一声汽笛把我叫醒

梦断已是深夜

号房里很黑

远远的一阵汽笛和火车节奏声

正在沈吟着

我被叫醒,回到伸手不见五指的

现实之中

我的瞳孔在黑夜里放大

茫茫然不知所措

想想白天,漂浮在人群中

到底做了和说了一些什么

是谁在操纵了我们的一切

即该不为所动

而生活中,又有多少创意

面对黑夜和微风吹袭的月窗

难再入眠

这世界总是需要一些冻夜的智者

来唤醒黑暗中苟活的生命

夜歌

请把你温暖的小手,放在

我的胸口

就在这漆漆的黑夜

流水早已将我的黑发洗得发白早已,不敢回望家园的路

在城市,常常路过一些

陌生人的家门

一条大河的两岸

我们默不作声地并行多年

各自举着手中的火把

照不到对方

山村阳光,穿过两日的阴影

流浪的车前草

举着绿绿的辫穗---------

一味济世的汤药

诗歌就这样散发着苦涩的味味道

就象是必备的行囊

夜晚来临时

我被它燃烧

潸然泪下地抚摸,一张

早已发黄的地图

言诠

我学会观看------里尔克

1

怕惊醒自己,我们

轻手轻脚

不敢相信西哲的关于

死亡的预言

这个秋天

城外的钟鸣

扩张一种极力的审判

流浪的孩子

寻之夜,你不停地游电

酿造一种天国

一种声音

2

世纪已近尾声

时光走远

上帝象一群黑色的马匹

围攻生活四周的原野

被爱的人呵,你可要当心

那出现了的隐痛

一刻不停地注视

一种幽灵般的巢穴

3

海藻,气泡

在水域如青铜嘶鸣

从一束汉字窥视到的景观

河床,已然逃走

曾经泪水涟涟的兄弟

你,默无一言

在寒冷地带里

将会坚守一种什么

姿势,然后进入

4

大师已死去多年

而我们仍然没有学会

用眼光观看

黑暗的一切

一切的黑暗

刀之惑

利刀一般都藏得很紧

在鞘内泣着寒光

令我们战栗

顺着手指翻动的方向我们

听到震天的笑声

和某些人得意的笑声

刀为他们的人生增色

刀把一面旗帜染红

刀在鼓声中冲杀

不顾疲倦

而那些玩刀的人们

手不沾血标榜

自己干干净净

当心今天有人悄悄地磨刀

寄 文 友 卓 玛

你说的———

满街都是只有一张嘴的脸

摇来摇去

把京都的沙尘

都扬起来了

地下铁人满为患

三毛的

游离地人群中

我们看到的

只有半个背影

付出的太匆匆

所以她不能等到

收获与审判的季节

便急着要走

月黑之夜

倚着一柄烛光

我躺在监舍的一角

翻阅往事———

在那场决战中

有一个不该过早溃退的女人

于怀玉的诗 第2篇

【代】:南宋

【作者】: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情。

竹马琅锵冲掉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藕还从父老耕。

于怀玉的诗 第3篇

我去观察地平线。

那儿,一会儿,有东西跳出来。

再过一会儿,又有东西跳出来。

一一余怒《地平线》

在上帝创造的诸事物中,没有比地平线更虚无的东

西——它就在眼前,美得没法说,然而,你倒是去试一

试,用你的激情,不,用你的理智去追赶一下地平线——

哪怕你怀抱着手术刀一般的激情,你将会得到一个怎样

的结果?

结果显然是:地平线始终在你的前方——它存在

着,也永恒地远离着你。

在诗人余怒的观察里,夏日傍晚的地平线,“仿佛

是为了这里的平衡”,不断“有东西跳出来”。在“地

平线”那里(以区别于“这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

勃的景象。可是,那些跳出来的新东西,压根儿就不可

能被一个人(此人像所有人一样,正在衰老)很实在地

触摸到。触摸不到也不遗憾,我们相信诗人自己给出的

一个判断:

在江堤上,我躺下来。

这么多年不停地衰老是值得的。

余怒生活在长江北岸一个叫安庆的城市。安庆古名

舒州,别称宜城,简称宜。这里的江即长江。江堤,无

疑是观察地平线的一个最佳站点。而若你在江堤上躺下

来,头顶星空,耳听目击,都是辽阔的、滚滚而来的时

间和空间。

这后面一句是一个很坚实的判断句。这种判断基于

诗人此前的两行观察。训练有素的现代诗读者应该知道,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曾有过这么一个类似的句子——

当特洛伊战争结束,墨涅依斯带着海伦归来,当他们走

进大厅,所有在场的老人们在海伦绝世之美的逼视之下,

纷纷低下了头,并喃喃自语:这场战争,牺牲了那么多

的儿郎,打了十年,那么……是值得的……

我熟悉当代诗藏在某个隐喻之下的略微狡黠的言

说。但这种句式上的类似我宁愿相信是一种巧合。好吧,

撇开此种熟悉的句式,这里,最可值得拣选出来的倒是

“衰老”一词。这个语词的出现,我以为是作为观察者

的诗人硬把自己塞入了诗行之中。衰老是诗人与时间交

战而留下的肉体的废墟。或者干脆这样说吧,这是年过

半百的诗人观察地平线——一种形而上的诗歌创作——

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也是所有人面对滚滚而来的时间需

要付出的代价。然而,的确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我们的

诗人那样可以振振有词地说:“这么多年不停地衰老是

值得的。”诗人之所以能够说出这一层时间的秘密,是

基于他直觉的观察而做出的心智的回应。

以下三行既是《地平线》一诗的结尾,也是对上面

那个警句的交代:

这么多年没有任何东西出现消失,

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惊喜,

地平线从来没抖动过。

组诗《蜗牛》凡数十首,《地平线》为其中之一。

十二行,不分节,形式上相当整饬。整饬带来了一种阅

读上的美感。但我仍要说,这一首并非余怒这几十首诗

中最好的作品。论者不过取其言说的方便而已。

像《地平线》这样的一首小诗,与组诗中的其他诗

作一样,都立足于线性时间中的现在。“时间现在”(加

上“时间过去”和“时间将来”构成整个时间的景观),

是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哲学思想的一个命题。我们知道,

《四个四重奏》作为一首关于时间主题的最伟大作品,

乃是艾略特要“形而上地在时间中寻求自己真正的安身

立命之地”。论者之所以拿诗歌史上这么一个庞大的诗

歌文本来说事,是因为余怒诗处理的恰好也是时间这个

主题。身处后现代景观中的余怒,已经不可能有现代主

义全盛时期艾略特们那一种“对拯救失去的时间的乐观

态度”了。他不得不别开生面——现在我们允许他一门

心思专注于碎片的拼贴,并努力给碎片写作提供一个足

以自证的理由。

组诗《蜗牛》毫无疑问是片断的一次重组。不过,

它的每一首诗,诗人作为一个观察者,细细考察一下,

就会发现,诗人作为一首诗的主要的(隐形或显形的)

形象,他始终是在场的。他在场却不会满足于此在的观

察。他乃是要看到他的眼睛所不可及物之处,仿佛向宇

宙深处抓取着什么。

这就是我初读余怒诗的印象。余怒诗的难读和神秘

或许也在这里吧。当读者一旦获取了破译的密码,穿透

了诗的隐喻功能,截获了它的语调,那么,读者很可能

就会获得这样一个观感:这比那些大量存在的一目了然

的口语诗,更值得阅读和深究。这似乎也应了上面我所

引余怒的这行诗——我再引来一次:“这么多年不停地

衰老是值得的。”

如同开头我引述的那一条形而上的“地平线”,说

实话,作为一名读者,像接近地平线一样,相当难于接

近余怒的诗。这是我多年来很少有的阅读体验。好在我

想起了余怒在《诗观十六条》里说过的话:“对于一个

人来说,整个人体是一个整体;但对于一只手来说,一

nlc202309081122

只手也是一个整体;对于手指来说,手指是整体。再者,

我们每日所见、所想大多具有片断性、破碎性。破碎符

合存在的真实。”这是余怒很重要的一次表述。那么,

论者能否可以这样说,对于一条“地平线”,整个地平

线是一个整体;对于诗人所看到的某一段地平线,这某

一段就是一个整体。换言之,余怒对于碎片的理解仍是

建立在完整的概念之上的。那是一种小部分的完整,碎

片即完整。而由此创作的一首小诗,就是一个小宇宙。

这是碎片写作的坚实基础。碎片之所以符合存在的真实,

是因为它的存在就是一次完成。它自成一体,也更容易

被我们把握。

应该相信,阅读,有时候就是创造的一个共谋。藉

由余怒诗——或曰一种观察地平线的诗,当训练有素的

读者藉着诗歌文本有可能重新发明诗的时候,不得不说,

考验一个人智力的诗的阅读和解剖,终究也是值得的。

诗人余怒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诗坛贴上了先锋

诗人的标签。如果先锋表现在语言上,我基本认同。但是,

如果说,先锋表现在一种诗歌言说的方式上,则我会更

加无条件地加以认同。

好吧,作为先锋诗人的余怒,对语言学有着过人

的知识和认识。他的诗集《主与客》难得地附录了两篇

诗学论文。两文正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谈论诗歌的语言

问题的。藉此,我们从中可以一窥余怒作诗的兴趣之所

在——即兴、拼贴、局部、荒诞以及狂欢。凡此五种,

可以视之为当代诗写作的必要手段。而特别是最后的狂

欢,正是诗人痴迷于诗歌言说的一种极端的入诗方式。

但余怒的狂欢并不沉湎在语言的层面上,细读《蜗

牛》这一组诗,他的汉语相当克制,冷静。他并非如很

多诗人那样放纵情感(这一点源于资深老前辈托马斯·艾

略特的教诲吗?)、直接陷于语言的狂欢而不能也不想

自拔。考察这一组诗,余怒仍以最基本的现代汉语词汇

写作,他也并非想要在汉语的数量上来特别地占有和使

用。他捕捉到的那些“时间现在”的细节,自有他自己

的处理方式(读者可以细细玩味具体的某一首,任何一

首),诗人甚至不愿意完整地描绘细节,而只愿意描绘

细节的局部。然后,从被描绘的局部细节猛然间拓开一

笔,让随之而来的诗句出现意外的转折,进而呈现出某

种诗的沉思的品质。诗之力,由此从沉思的诗行中迸溅

而出。照例,余怒的那些立足于“时间现在”的短诗,

将会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出现。但是不,它们只

是一个背景,或许还是背景中的中景和远景,而绝非近

景。这种模糊背景的效果,只是斯蒂文斯所言“看见的

事物其实是似乎被看见”的一种印证。换句话说,诗中

的这些景致并不清晰,也不是着力的地方。正因为这样,

你很难把这些诗判定在日常主义的写作范畴。这也正是

余怒诗批评的艰难之处。它们无可归类;而它们又自成

一类。在此,我惭愧地说一句,在我应约作文的这十来

天时间里,面对余怒的诗,几次提刀,几次茫然而无所

处置。我知道,余怒的所长,正是我的所短。相当长时

间里,我捉摸着这些诗,居然找不到可以下刀的裂隙。

但正如谢默斯·希尼在《向艾略特学习》一文中

所说,人世间似乎也“确信存在着一种难以言说也正因

为难以言说所以更具穿透力的诗歌”。当代诗,有很多

老成的回望过去的诗,也有写作伊始大量不及物的纯粹

出于想象的诗。很少有诗人像余怒那样专注于写作一种

时间现在的诗。他写作的或许正是罗伯特·洛威尔愿想

中的“一些出自想象而不是回首往事的诗句”(洛威尔

《跋》)。换言之,余怒立足于“时间现在”,宁静地

陷于语言的狂欢,并“着迷于言说的形式”,但,他以

诗行的杠杆撬动的却是不折不扣的“时间将来”。不管“时

间现在”,还是“时间将来”,余怒的想象力始终建立

在时间现在的某物、某一场景,甚至某一个词上。当他

的诗建立在某一个词上的时候,也正应了斯蒂文斯的判

断:“诗歌是语言之欢。”或曰,“词语即另类的万物。”

经由词语,着迷于语言的一种诗写,就这样非常纯粹地

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开始,余怒诗处处回应着华莱

士·斯蒂文斯的教诲,那就是:“一切诗歌都是实验诗

歌。”这大概就是他一直被称为先锋诗人的缘由吧。余

怒最极端的诗歌实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尽量

使你们不适”——一种为推进诗艺而甘愿冒犯读者的写

作。推后几年来看,正是一个诗人对大众阅读的抗拒,

使得他的诗歌别具价值,也使得他的实验性探索别具启

发。余怒的这种观念与写作实验,就一个诗人建立诗歌

文本的野心而言,当然是有意义的。“一个人的写作,

倘若没有让其他的写作者产生美学上的不适,那么他的

写作是不值得去关注的。”这位诗人很早就有这样的认

识。正因为秉承这样一种诗歌美学,像他这样的诗人,

似乎注定要来破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边界的。

类似的事情我恰好找到了一个细节(局部性的):

一个男孩,将手电筒

吊放到井中,看到光的

另一种存在。

——《类似的事情》

组诗《蜗牛》里的很多诗,都有这样一种将手电筒

吊放到井中去照亮黑暗的惊喜效果。而在我看来,井中

的光,或正可以称之为破除了边界之后的——光的另一

种存在。

这或许就是余怒诗的价值所在。

于爱国的诗 第4篇

宋·陆游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辛弃疾

唐·王昌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西安邸》

《海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杜甫

宋·陆游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山月》

《夏日绝句》

宋·陆游

宋·李清照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宋·林生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夜泊水村》

《凉州词》

宋·陆游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己亥杂诗》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于夏天很热的诗 第5篇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于山水风光的诗 第6篇

1、《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2、《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泛永康江诗》

沈约

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

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临睨信永矣。望美暧悠哉。

寄言幽闺妾。罗袖勿空裁。

4、《巫峡》

杨炯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5、《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6、《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7、《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8、《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9、《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0、《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1、《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1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4、《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

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7篇

圣人为何“被褐而怀玉”?或许可以从历史中得出答案。叶舒宪老师认为:中国的历史是玉的历史。《山海经》叙述149处产玉之山,原因何在?《穆天子传》叙说周天子不远万里到西方昆仑去寻觅美玉,“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又原因何在?河西走廊乃丝绸之路的要塞所在,但该走廊上为什么没有“丝门”却有“玉门”呢?答案很简单:早在文献记述的丝路之前两三千年,这条险路就早已开通!不过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求路又如《尸子》所载,“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在先秦典籍中讲到的曾经抵达昆仑神山的人实在凤毛麟角,如《山海经》说的“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显然非凡夫俗子所能够企及。中国神话第一大英雄羿去昆仑何求?求不死仙药也。若进一层追问:西王母所独自掌握的人间唯一的不死药是由什么物质成分构成的?最可信的解答无非是一种中国人崇拜了七八千年的物质——玉。这或许便是道家以玉喻圣的来源。

先秦思想的基石为儒道两家,不止道家重玉,儒家讲“学习”的名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更是直接来自史前东亚人加工玉的实践。儒家将君子理想比德于玉,和道家一起共同继承玉的理念。圣人与圣物交相辉映,玉的品质就成了人的品质。华夏乃是礼仪之邦,从夏朝起,以“琮璧圭璋璜琥”六器体系为基础奠定了国家礼制的道统。玉的储备与需求,对治国之圣极为重要。《书·禹贡》云:“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史记·夏本纪》:“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可见大禹王天下靠的就是所谓玄圭——一件神秘的玉礼器!《墨子·非攻下》云:“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瑞为天赐玉信。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掌握瑞玉圣物者就足以号令天下。于是圣人怀瑾握瑜,其掌握的宝贵智慧与身佩之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玉不琢不成器,要将自己打造成为圣贤,就要让自己的心成为独一无二的美玉。

《山海经·西山经》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传》载:“其后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环,舜继位,又授地图。遂广黄帝之九州为十有二州,王母又遣使献舜白玉琯,吹之以和八风。”这位头戴玉胜的西王母,在历史传说中不断将玉送给她认定的圣人。是故郭沫若有诗云:“国玉出昆山,西巡竹纪年。中原王母迹,献玉贺平安。”可是圣人真的需要他人的认定吗?坚持自己所体悟的大道,即使衣衫褴褛,貌不出众,被褐的圣人也依然是圣人。因为,玉就在他心中,道就在他心中。

于赞叹诸葛亮的诗 第8篇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钟灵毓秀怀玉山 第9篇

怀玉山,东抱三清,西望鄱湖,北邻黄山,南接武夷,其平均海拔1000米,方圆300里,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唐代贾眈在《华夏图》中说:“其山上干天际,势联北斗。”明代李梦阳有诗称赞“怀玉之山玉为峰,四面尽削金芙蓉”。怀玉山因玉山县所处“两江锁钥、八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而著名。它的整个山体轮廓好比一只展翅的大鹏鸟,这正是江西东大门图腾的象征。

怀玉山距玉山县城60多公里,游客乘车由盘旋的公路“天梯”上山,大有“飞身深入天寨门”之感。沿途云烟缠绕,山道险峻,直到车子开进海拔885米高的葛岭头山关隘口,怀玉山以宽广的胸怀,为世人展现出一幅“万壑泉声天外来,白云深处隐蓬莱”的美丽诱人的画卷。在这里,3000多亩良田分布在五六个行政村,其中游客经常驻足的大洋坂是怀玉大粮仓之一。坐落在大洋坂东南的主峰云盖峰,高1538米,直插云端,此峰因天降雨时,云雾覆盖如伞而得名。而在大洋坂正南面,另有玉琊峰如一柱擎天,超凡绝顶。它与香炉峰、云盖峰、狮子峰、天门峰等构成了赣、浙、闽三省天然屏障。怀玉山年平均气温16℃,“暑天需盖被、立秋始摘桃”,正是对山中气候的真实写照。

怀玉山,因雨量充沛,溪涧成网,瀑布飞挂,山上溪流诸多,而属信江源头的东流之水最为壮观。它出自云盖、玉琊、金刚诸峰,由八 汇成玉琊溪。从灵雨岩观高山流水,水流湍急,穿岩而过,水石相击,轰鸣数里。神话传说中的孽龙,就隐遁于龙潭之中。龙潭上有龙隐岩,下有玩珠洞,悬瀑天降,波涛汹涌,古人赞叹:“珠洒重峦外,龙伏八 中;涛声嘻积雪,云气贯长虹。”由于富雨,空气湿润,森林苍翠,山上既是天然动、植物园,又是野生药材的宝库。但见鹿鸣翠谷,杜鹃红艳,加之隐现的二十四景,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怀玉山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自唐以来,开始接待游客,明清年间,最为鼎盛。怀玉书院(原名草堂书院),曾与江南四大书院齐名。南宋理学家朱熹、陆九渊、吕祖谦以及汪应辰、程洪、陆文安等大批名人也曾来山讲学,朱熹曾留有《玉山讲义》传于世。还有王安石、李梦阳、夏浚、黎士宏、赵佑等历代文人学士也为怀玉山写有近百篇诗文佳作,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怀玉书院影响之大,县人读书、好学之风遍及城乡,怀玉山也成了“源头活水”的宝地。宋代王安石在《题玉光亭》一诗中赞曰:“共传尺玉此埋湮,千古谁分伪与真?每向小亭风月夜,更疑山水有精神。”

从怀玉山到三清山 第10篇

怀玉山附近道教胜地三清山。“将远古的景貌和原始的植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组成太平洋西海岸无以伦比的独特景观。它呈现令人惊讶的绿色之美,成为“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精神的家园。”

2007年10月份,江西玉山县举行三清山文化旅游节。我有幸参加当地组织的“南方散文论坛笔会”。自北京乘火车,行一个夜晚一个上午,进入江西境内,满目是翠绿风光。

玉山县境内有两座苍翠秀美的山,一为怀玉,一为三清,怀玉山因“天帝遗玉此山,山神藏焉”而得名,远远望去,诸峰宛如莲花之瓣,浮荡烟霞明灭之间。“怀玉之山玉为峰,四面尽削金芙蓉”,状尽此山的风貌与精神。

海拔1700多米的怀玉山顶,土地平旷,林壑秀美,有华东地区最高的盆地。山上山下,景色殊异。朋友告知,此山有“东南望镇”之号,为钱塘江、信江等水系的分水岭。这里不愧为修身养性的禅床或莲台。居住此间,坐卧烟霞,宛如得道的仙人与高僧。

我们下榻于怀玉山庄,四周林木森森。庄外小冈顶上,方志敏形象赫然在目,气宇轩昂,脸色刚毅,眼神冷峻,一派英武气概。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县人,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红军的卓越领导人。1935年1月27日,他在怀玉山陇首村被捕。在狱中,他向难友反复宣讲革命道理,晓之大义精神,狱卒大为感动,将他的《可爱的中国》和《清贫》手稿携出,经反复辗转,两篇文章终于公之于世。方志敏牺牲于南昌,年仅36岁。

方志敏英年早逝,但在苍峰翠林中,写下了一篇壮美的英雄史诗。碑石上镌刻《清贫》全文。这篇千字美文,堪称经典,我在初中语文课中念过,而今面对当年战火纷飞的怀玉群山,再次细品,如坐清风。“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确实,清贫艰苦的生活,蕴含着无限妙趣,它本来就是生命精神的崇高境界。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安贫乐道,明心见性,不断精进,让身心与林泉同一,抵达明净之境。

怀玉山诸多绿色草木,令我怦然心动,备感亲切。棕榈摇落金风,令我想起江南蓑衣;杉树修长卓立如丰姿绰约的少女;风过桐木,如拂古琴之弦;车前子又称蛤蟆衣,与青蛙同色;另外,还找到诗经中出现的蔓青。质地细腻木荷和坚硬的青栎柴,还有高洁的山茶和甘美的野生橡实和毛栗,都是此山深藏的另一种“美玉”。少时经常在山上樵采,一见草木,如对故旧。

与黑陶一起穿行怀玉山诸多村庄,身心宁静得犹如处子。诸多农舍乱石垒就,墙下斜靠柴禾。房前晒场上置风车。农妇将稻谷抬上风车料斗,摇着风车把手,将好谷和瘪谷扬开。诸多闲坐老人,年纪大都八十以上。据说,此间山民为寺院挑夫的后裔,讲的是“官话”(普通话),我们在一家刚办过结婚喜事的山民家喝了几杯野生的黄金茶,看窗外藤萝缭绕的瓜架和稻草垛以及连绵的远山,故乡如在眼前。

云盖峰,为怀玉山主峰,每天总有一片彩云覆于山顶,不肯散去。云盖峰下,绝壁绣崖,草木丛簇。沿樵道而下,至一瀑布,其下碧潭一泓,内壁深窈,天然造就仙佛之龛,下镌四字,“高山流水”。潭底卵石粒粒可数,如玉一般剔透玲珑。怀玉山下中学校长唐雄先生喜欢藏石。他说,深谷之中更有幽瀑,美石众多,惜时间不足,邀我下次再觅。怀玉山有许多古迹,如始建于隋唐之际的法海禅寺,香火鼎盛之时有僧八百,尼三百,怀玉山成为赣东佛教名山,另有朱熹开创的怀玉书院,引来王安石等许多鸿儒大家的光临,它与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齐名,可现在见到的只是雨丝风片。深藏不露的幽远精神,乃是怀玉山独特意趣所在。

怀峰先生说,从怀玉山到三清山,可沿山间小道徒步,需走一天时间,开通专用公路后,两山近在咫尺。车行一个小时左右,抵达三清山。三清山玉虚峰、玉华峰和玉京峰并列,为道家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列坐,因而成为中国道家圣地。老子一气化三清,“清”实际上就是一种“气”。这种“气”萦绕在三清山,成为激荡的风,鸣响的雷,飞升的云,沉降的雾。在这里,云山林涛成了最美的表达。

我与祝勇同登缆车,沿梯云岭渐渐飞升,俯瞰身下,丛树簇簇,奇石磊磊。飞泉瀑布,翠崖苍松,云雾升袅,如同天界。经40多分钟的虚空旅行,步下缆车,沿游步道而行,石阶层层叠叠,上插云端,下落雾底,环顾四周,苍茫一片。西海岸栈道横架空中,犹如虹桥。行走其上,如临天阶,栈道上依壁立悬崖,下临千米深谷,幽谷深不见底,低首俯瞰,毛骨悚然。云雾笼罩之时,不知今夕何夕。 行走空中栈道,更有一种飞翔的韵味。据碑文所载,三清山栈道长度为世界之最,当年民工沿陡峭山道搬运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则身挂崖壁之上,一锤一凿开辟孔眼,再将水泥预制板嵌入其中,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行于栈道,如登天都,云雾徐来,遭遇绝壁,几经翻腾,化为柔柔细雨,感受到“天街小雨润如酥”的韵致。云开一线,对面山影映入眼帘,宛如仙阙,忽而如海市蜃楼一般变形散长,消隐而去,归之于清,落之于无,在清净虚无中,我的身心豁然开朗。

三清山上,有明朝时采石构建的三清宫,凝重古朴,苍老浑厚。该处道观,有高道葛玄的炼丹井遗迹。葛玄名孝先,汉代江苏句容人,被人奉为太极仙翁。三清宫附近,一路上可见许多石头建构的古迹,如九元应天府、纠察府、龙虎殿,浑然一体,玲珑庄肃。在一处崖顶伫立一座风雷塔,以整块石料制作,于雾海之间,浮荡隐现,宛若云中蓬莱,皆为大自然美好文章中的点睛之笔,更端肃庄严。

三清山草木灵秀,与卓立的石峰相映成趣,奇峰绝崖上丛仪姿万方。两三松树扎根在崖缝之间,经年不倒,如凝固的雕塑。一处崖端之上,两棵松树永相厮守,下一棵已经干枯,而居上一棵则生机勃勃,名曰“生死恋”,象征至死不渝之爱情。三清山松云谐美,颇具明净道心。诸多嘉木,如白豆杉、香果树、华东黄杉、华东铁杉、福建柏、木莲、高山黄杨等郁郁葱葱,与奇峰灵石结合成和谐的整体。三清山山花鲜妍,芬芳馥郁,有高山杜鹃,亦有诸多兰花及木海棠、瑞香、红茶花、樱花、梅花、含笑、凤仙、萱草、百合花、山桃花、六月雪、野牡丹等,尤以天女花最为名贵,杜鹃花数量最为繁多。自女神峰至玉京台一线,我们见到大片茂盛的杜鹃林,杜鹃树有数米之高,其中有直径有40厘米、树龄有1700多岁的花中耆宿,可叹一绝。

三清山极顶玉京峰,为观云海看日出的最佳之处,云雾飞散,奇峰排衙,似群仙列队,蔚为大观。在雾锁山隐中,“巨蟒出山”惊心动魄,位于三清山南海拔1200米、高128米的巨型花岗岩孤峰,是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远远望去如蛇昂首,鳞片历历,栩栩如生;而“司春女神”,则端坐山巅,长发飘飘,面对峰谷,神色安详,手捧两棵绿色瑞木,送去一片温馨。另有双乳峰,浑圆两石,顶上突起,惟妙惟肖,日“玉女开怀”,别有生趣;又有石峰,如道士端坐品茶,一派悠闲。诸多山石,移步换形,行走其间,如入自然园林,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行走三清山,一路上听见锤声叮当,初感好奇,走近以后,方知诸多民工在拆除山上人工建筑,询问玉山县文人周力、饶小伟先生,得知此山正紧锣密鼓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当初三清人开发旅游,在崖端坡麓建造诸多的楼堂馆舍,投资不菲。而现在为了遵照申遗标准,山上所有宾馆饭店纷纷拆除,还纯粹自然环境与宁静安详世界。

上一篇:清明节演讲稿:缅怀母亲去世三周年演讲稿下一篇:五年级班级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