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文明关系的几点思考

2024-07-23

两类文明关系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两类文明关系的几点思考 第1篇

两类文明关系的几点思考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划分,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物质文明具有先行性与基础性.不能把两类文明的关系等同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精神文明不完全是由物质文明决定的.,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步、不平衡的.

作 者:林德宏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1)分类号:B036关键词: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关系

两类文明关系的几点思考 第2篇

全国文明城市,被誉为当今国内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是我国各大城市竞相打造的一张闪亮名片,该称号客观地反映出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问鼎这一桂冠,含金量之高,竞争之激励,创建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开始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至今已走过十多个寒暑,虽付出无数艰辛与努力却一直差强人意。

究其原因,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一是市民整体素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较差,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贴乱画等现象较为普遍;在部分公共场合,还存在吸烟、大声喧哗、谈吐不雅及举止随意、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考虑他人感受等不文明现象。

二是城市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公共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弊病仍未根除,特别是背街小巷、贸易市场等部位,还存在卫生死角、路面破损、城市“牛皮癣”等现象。在城市的居民小区、单位院落以及城区比较隐蔽的角落还存在大量垃圾等。

三是公共交通秩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市民有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的情况,乱穿马路、乱闯红灯、乱停乱放、随意调头等违法违章现象还有一定程度的存在,黑出租、摩托车非法载客、超额载员载货、争道抢行、违章超车屡禁不止。

四是政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个别窗口服务态度冷漠,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到了岳阳市的文明创建工作,一直制约着我市晋升全国文明城市之列。介于问题的严重,目前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头,关系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败。唯有下定决心,制定合理的改革措施,狠抓落实,方能攻克难关,圆满完成文明创建工作。

针对以上四大问题,我们经过深度解读和剖析,研究出了以下对策:

其一,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陈规陋习。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注重宣传和引导,促进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改变陈规陋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加大宣传。

其二,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基础环境。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基础环境和市民的生活。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从而改善基础环境。

其三,加强执法力度,规范交通行为。近年来,城市人口激增,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违法违章行为问题日益凸显,造成了大量的交通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保障市民的出行平安,交通执法部门应加强执法,从严处理违法违章行为。

其四,改善政务环境,明确奖惩制度。公务人员,应当注重政府形象,规范自身行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切实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爱岗敬业,多办实事。要明确奖励和惩罚制度,做到赏罚分明,进行绩效考核,提升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五,增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重而道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促进文明创建工作长期进步,水平不断提升,并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改进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 第3篇

1 接待群众工作要守时、守信、抓好落实

1.1 工作作风要务实

作为医务处助理员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切实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到群众当中, 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了解真实情况, 要手、眼、耳三勤, 注意收集信息资料, 认真倾听其呼声, 了解其想法和需求, 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2]。然而光说群众话还不够, 话说得再漂亮、再接地气, 可是说过了不去兑现, 承诺了没有下文, 群众仍不会满意, 甚至还会认为是在忽悠人, 失去对你以及医院的信任。古人说“言必信, 行必果”, 所以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经常呈现出“细节决定成败”。

1.2 群众的事无小事

我们应该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梳理好, 反馈给主管部门, 强化诚信意识, 说话要算数。答应群众的事情, 就要认真、及时办好, 一时难以办到的, 也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 既说群众话, 又解群众难, 所做的事情才能得人心。这样的干部群众才满意, 才信任, 才依赖。

2 用哲学思维树立好三个心态

2.1 当下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问题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经常遇到的, 甚至是比较头痛的事情。其中原因众多, 有社会原因、媒体原因以及医学原因等, 有的甚至是临床医疗利用经验医学办事出了问题。现在循证医学打破了经验权威, 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随意及偏差, 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率。在我们的日常工作要用哲学思维, 不论是新药、新的诊疗方法, 还是新的检验手段, 在论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时, 研究者均不应事先确定结果, 而应以不确定性作为前提假设, 等待研究结果。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临床均势, 或科学研究的等同效应。

2.2 笔者认为无论何种情况下, 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 要了解群众, 热爱群众, 尊重群众, 带着感情去工作, 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 诚诚恳恳为群众谋益, 切切实实为群众服务。有了这种心态, 群众观就端正了, 事态则会趋向平稳, 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2.3 我们医务人员要养成“照镜子”的习惯。古人云:“以铜为鉴, 可正衣冠;以古为鉴, 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只有照镜子, 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瑕疵、不足, 看到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作为每日为生命而战的医务工作人员, “照镜子”更显得尤为重要。以德为镜, 为医者, 仁德为先, 大医精诚高尚的医术和医德, 就是医务人员心中的一面明镜。以正为镜, 品行是立身之本, 是一个人行为修养的行为体现。品行就像是人的影子, 自己看不到, 别人却看得清清楚楚, 不仅关系着医务人员自身的形象, 更是关系着医院的整体形象。以人为镜, 患者满意度是衡量、评价医院服务的重要尺度, 每名患者心中都有一面明镜, 映照出医院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生苔,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3 讲政治提素质

政治工作, 是为党的事业做人做事的能力;个人素质是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在工作中只有把二者良好有机地结合, 才能相得益彰。医务处助理员终日辛辛苦苦地为临床一线服务, 事情繁杂, 很难用标准尺度来衡量长短。我院的助理员多数是从不同专业人员改制而来, 生活的烙印不同, 或由于发展方向不同, 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被搁置了, 且经常性外出参与公益活动, 而真正参加专业性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想真正做好这份工作, 就必须放下个人的名利得失, 甘当孺子牛, 一方面急临床之所急, 想临床之所想, 全力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用医院的规章制度指导临床, 全面规范整个医疗流程, 并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用耐心、细心、爱心来提升医务人员的公信力, 更好地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作为医务处的一名助理员, 在上下协调, 平行协调, 内外协调中要精通沟通的艺术[3], 在沟通中促进理解, 在沟通中提高能力, 在沟通中掌握全局。

总之, 作为一名医务处助理员, 一要努力提升素质修养, 确保思想、技术、作风的全面过硬;二要大力端正服务态度, 与全体医护同人共同打造让患者放心、满意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潘怀宁.浅谈如何做好医务处工作[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1997, 8 (4) :199-200.

[2]沈竹均.浅谈医务人员的精神需求[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 (6) :585-586.

两类文明关系的几点思考 第4篇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是人教版選修3-2中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是对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巩固和提高,所以不是新知识.虽非新知,但笔者在教授此课过程中发觉教材所探讨的问题有一定深度,有些关键地方跳跃性较大,且教材内容编排上某些内容还缺乏严谨,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在认知方面有困难,因此,笔者对这一节教材内容进行了仔细的阅读,有几点思考汇集成文,希望同仁指点.

1 这样的标题不合适

文章第一小节以《电磁感应现象中感生电场》为标题,但是文中对感生电场的概念以其特征描述都是一带而过,倒是何为非静电力的解释泼墨较多.当然,这样安排自有道理,因为感生电动势中何谓非静电力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在此时感生电场显然非重点,因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将在3-4中有详细的阐述,故不宜过多说明,有鉴于此,故笔者认为该小节标题定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生电场》欠妥,建议改成《感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

2 这样的表述缺乏严谨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生电场》这一小节的最后写到:假定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正电荷,他们定向运动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是感生电场的方向.因此实际问题中我们常要由磁场的方向和强弱变化情况来判断感生电场的方向,或者相反.这时就要根据楞次定律用右手定则来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真阅读这一段文字之后,发现有一些地方表述不严谨,值得商榷.第一,文中用的是“定向运动”而我们常说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因为电荷除了定向移动之外还在做无规则热运动;第二,右手定则是用来判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动生)电流方向的,而在此文中,产生的是感生电流,显然不能用右手定则,结合文章的意思,可以明确编者所要描述的应该是要根据楞次定律用安培定则来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三,导体中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是感生电场的方向与常要由磁场的方向和强弱变化情况来判断感生电场的方向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文中的描述出现逻辑混乱,笔者建议将“常要由”改成“常可由”.

3 电子感应加速器中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作用

电子感应加速器可以利用涡旋电场对电子进行加速,它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上、下为电磁铁的两个磁极,磁极之间有一个环形真空室,电子可在真空室中做圆周运动.当然结构并不复杂,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可以使电子加速,关键就是要清楚电子感应加速器中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在加速器中产生的作用是什么?而在文章中对这一方面并没有详细的解释,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其实,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是用频率约为数十赫兹的强大交变电流,这样使电磁铁两极间的磁感应强度B变化,从而在环形真空室中感应出很强的涡旋电场,电子枪将电子注入真空室,电子在涡旋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为了使得电子获得较大能量,要循环加速,即让电子做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变化电流产生的变化磁场在感应加速器中身兼双职(1)变化的磁场B所激发的感生电场E使电子不断被加速;(2) 磁场B对电子施加的洛伦兹力充当维持电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4 如何理解动生电动势中非静电力与洛伦兹力有关!

在教学过程中一再强调洛伦兹力不做功,但是在文中又特别说明非静电力与洛伦兹力有关,导致学生的认知冲突,不能理解,甚至有学生怀疑洛伦兹力不做功的正确性,并且洛伦兹力不做功虽然可以证明,但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要求较高,不宜给学生介绍.为了缓解学生的认知冲突,笔者想到了用初等数学知识证明导体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特殊情况下洛伦兹力不做功,证明如下:

如图2所示,当金属棒以速度v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考虑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可认为电子在磁场中也是以速度v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设与速度v对应的洛伦兹力为F1=qvB,由于v恒定,所以F1的大小也恒定,即电子在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时刻速度v′=at,设与v′相对应的洛伦兹力为F2,此时洛伦兹力F为F1、F2的合力,再设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有

tanα=F1F1=qv′BqvB=atv,

设合速度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有

tanθ=vv′=vat.

根据上面两式可得tanαtanθ=1,也就是α+θ=90°即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90°,所以不做功.上面的证明虽然是特殊情况下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不仅如此,上面的证明还有助于理解动生电动势中非静电力与洛伦兹力有关的实质.

对城管文明执法的几点思考 第5篇

在城市管理中,由于城市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法律意识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所以引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较突出,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和执法队伍的声誉。作为城管执法的主体,城管执法人员文明执法就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究竟怎样做到文明执法?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寓教于管

教育和管理在城管执法中犹如鸟之两翼,不可或缺。教育就是通过必要的宣传、恰当的引导和耐心的说服,使行为人把个体的自然行为转变到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共行为上来;管理则是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参与社会生活,使社会每个成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达到整体和谐统一。显然,教育是通过内在思想管理人,管理则是通过外在的约束教育人。教育应落实到管理之中,管理应上升为教育,才能相得益彰。如果教育与管理结合的文章做得不好,其结果必然是教育失去了管理这个依托,落不到实处;管理缺乏教育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支持,就显得被动、僵化,使人难以自觉地接受。

执法实践表明,绝大多数违法、违规者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执法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行之以法,工作做到家,违法、违规行为是会得到纠正的。这里的关键是执法不伤其理,不失其真,不矫枉过正。只教育不处罚、以教代管,该纠正的不纠正、该罚不罚,对违法者听之任之,这都是执法不严、玩忽职守的表现;态度生硬、行为粗暴、以罚代管,甚至搞“以邪治邪”,就违背了文明执法的基本要求,不但不能纠正违法行为,而且会激化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面对社会生活的历史性巨变,城市管理工作既要强化管理职能,亦要强化教育职能。教育职能除了针对被教育者,还体现于教育者自身———执法者必须首先受教育。只有努力探索寓教于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赋予城市管理工作以深厚的人文内涵,形成互助互利、健康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才能奠定文明执法的根基。

二、德法兼治

城管执法部门深感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市容市貌脏乱差现象的整治。究其原因,显然存在一个市民的不良行为意识问题。要清除市民的不良行为意识所带来的城市污染,城管工作者有必要努力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重视德治与法治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

德治是一种倡导性的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行为规范,要求每个生活在城市的人,确立规范的社会意识形态,选择符合公共利益的行为方式。法治作为一种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关于这一点,在有关城市管理的专业法律法规中体现得最为普遍。由于德与法各自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尽相同,所以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实行德治与法治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同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行为人因思想意识的差异造成的公共危害亦有所不同,或故意,或过失,或无大妨碍,或殃及一片。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善于区别不同情况,加以区别对待。德治要求重视分析影响人行为的诸多因素,从认知、情感、意图等方面入手,通过教育、引导、示范、政策措施等多头并进,端正行为人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知态度。德治比教育高出一筹,它把个别行为上升到带倾向性的行为意识,然后实行综合治理,以期达到治本的目的。

加大德治的范围和力度,也要注意对德治价值的期待不能无限拔高。倘若执法部门对违反公民道德准则的行为听之任之或仅仅停留在一般劝阻的层次上,如果大量的不道德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禁止,实际上就是对恶的鼓励和对善的打击。在赏善罚恶不力、不明甚至颠倒错位的情况下,任何道德教化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城市管理严格执法是法治的集中表现,一方面,执法人员必须秉公办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程序,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另一方面,执法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对发生的违法行为敢于纠正并依法处罚,不搞“态度处罚”、“关系处罚”、“人情处罚”,做到见违必纠、纠违必罚、处罚有据。

三、堵疏结合

城市管理针对一个时期的问题进行专项整顿或综合治理,作为一种强制性手段,不仅必需,而且是一项带有经常性或不可懈怠的执法任务。比如取缔非法、扰民的早夜市、影响交通的占路经营和游商浮贩、违法乱贴乱画小广告等,必须严查布控,加强“堵”的力度,不然行为人将通过最便捷、成本最低的获利方式,在自利行为的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滑向有损社会公德的一边。在城管监察实际执法中,就有被取缔的违法者作出可怜状,以博得过路群众的同情,造成一些市民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产生“不文明”的错觉;也有部分市民对取缔非法早夜市持抵触情绪,增大了执法管理的难度。对于应该实施强制性措施的执法,执法人员应该理直气壮、秉公执法,否则就是失职。

然而,城管执法中许多牵扯到违法违规者的生存问题,很多占道摊点、烧烤、违法搭建都是下岗职工和外来民工维系生活的直接经济来源。随着利益分化和利益群体的不断产生和发展,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人口增多趋势必然给城管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城管执法亦应关注和重视那些自由流动群体的利益,把制约权力和维护人的合法利益融为一体,实行堵疏结合。你纠正退路进室,总得有室进;你纠正车辆乱停乱放,总要规划场地,有停车的地方;你取缔游商浮贩,总得给以此谋生的人提供一个买卖的摊位,如此等等,不能只“堵”不“疏”。

城管监察队伍充当着文明使者的角色。惟有城管执法人员确立了对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的绝对权威和完全信仰,具备了内在的、自觉的法治理念,并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提高城管执法效率,确保文明执法的顺利进行。

浅谈城市管理文明执法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向前推进,文明执法的要求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也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中必须强调文明执法。文明社会的确需要文明执法。然而,为了解决以往粗暴执法的问题,我们却一味地将文明执法简单地变成了举止文雅,从而造成了一些执法拘谨、违法嚣张的现象。很多人包括部分城管执法人员在内,都理所当然地将文明执法简单地等同于“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其实是对文明执法的内涵的一种片面的理解,而这种以偏概全的理解也容易导致对执法活动是否文明的界定产生偏差。在法治社会,一切合法的行为都适应文明的概念;在文明社会,一切文明的举措都要有惩治的保障。否则,文明建设就成了没有保障的口号。众所周知,世界公认的文明国家新加坡,最管用的不是规劝而是鞭刑;一些国家警察的特点,不是言行文雅而是装备威武。虽然有些装备很少使用,但其威慑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2005年8月,青岛市为解决文明执法遭遇暴力的问题,成立了“城市管理治安警察支队”,这就从保障措施上完善了文明执法的概念。因此,理性看待和理解文明执法,对于正确界定文明执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反过来,对文明执法的准确界定也有利于城管执法人员在深入理解和认识文明执法的基础上自觉坚持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指城管执法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各种案件,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坚持规范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从上述文明执法的概念中可以看出:

一、严格执法是文明执法的前提和基础

严格执法是对执法机关来说是最基础的要求,如果城管执法人员置严格执法于不顾,只是一味地盲目追求文明执法,其后果就是以所谓的文明执法代替严格执法,以说教代替管理和处罚,甚至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这样的执法看似文明,实则是行政不作为,长此以往将会导致违法行为大量滋生,违法行为人肆意妄为。由于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进行执法,丧失原则的文明将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法律的权威,而对违法行为的无能为力也将损害到广大守法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与文明执法的本意完全背道而驰。因此,离开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论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再怎么文明,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执法。

二、文明执法与城管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并不矛盾

一方面,在老百姓眼中,城管执法人员代表政府执法,手中掌握着公共资源和国家强制力,在执法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为了平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地位悬殊,城管执法人员就应该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另一方面,城管执法部门为了树立文明执法的形象,尽可能减少执法纠纷,也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老百姓和城管执法部门的这些要求原本无可厚非,但是部分违法者却利用老百姓和城管执法部门的这些要求,阻碍、抗拒正常的执法行为,甚至对城管执法人员暴力相向,这也是近年来暴力抗法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危及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致使执法目的无法最终实现。抛开执法目的的实现空谈文明执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保障城管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执法目的的顺利实现,这是文明执法的应有之意。

三、文明执法不等于放弃行政强制手段

行政强制手段的设定和实施,是为了迫使违法行为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确保执法目的的实现,维护法律的权威,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免受违法行为的侵犯。然而,由于行政处罚涉及到违法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采取行政强制手段的时候,违法当事人存在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在此过程中难免发生推搡、拉扯等行为,切不可将此与不文明执法混为一谈。如果为了强调文明执法而放弃行政强制手段,对违法行为听之任之,该拆除的违法建设不拆除、该整治的乱摆卖不整治、该治理的噪声油烟不治理,那么结果就会是城市规划受到影响、城市市容遭到破坏、城市环境受到污染,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强调文明执法并不等于放弃行政强制手段,相反,正确使用好行政强制手段,保证执法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以达到纠正违法行为和保障合法权利的目的,恰恰是文明执法所追求的目标。

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文明执法的内涵之后,如何培养文明执法意识、营造文明执法氛围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结合工作体会,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执法。作为一线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要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执法根本,努力体现在文明执法中。每一名执法人员都必须把自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相联系,与市情、民愿相结合,在态度上热情温和,在语言上规范准确,在行动上合法得当,不能在执法中有违法和粗暴野蛮行为,切实做到文明管理、热情服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在文明中执法、在执法中文明的目的。

二、端正服务思想。队员要始终怀有对国家法律的忠诚信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城管事业的执著追求,本着执法无情、操作有情的宗旨,把城市管理文章做深、做细,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时时为老百姓负责,逐步由对立关系变成合作关系,由执法对象经济利益的伤害者变成执法对象合法利益的维护者。

三、规范服务程序。在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时,多运用宣传、教育的方式,做到文明用语在先、亮明身份在先、指明违法事实在先、权利告知在先,在工作上充满真情,在环节上规范清晰,使违法者心悦诚服,减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阻力,透射出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四、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城管综合执法工作要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对城市管理作用意义的宣传,加大对城管队伍先进典型的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守法意识,加深市民的城市意识,增强市民的参与意识,以此为文明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区一分队 程春

论城市管理文明执法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和优美的城市环境,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为归宿点,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体制,从而达到执法的最佳效果。作为城管执法的主体,城管执法人员文明执法就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一、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现实意义

城市管理与其他执法部门不同,天天处在与被管理人或被执法对象的矛盾之中。城市管理以文明执法的手段,妥善处理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对于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执法为民”的思想

城市管理人不仅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是公仆,是卫士,尊重市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其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将促进社会形成尊重法律、维护法律、信仰法律的观念,为管好城市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

在过去日常的执法工作中,有些同志习惯地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立起来,简单认为双方只是管制与服从的关系,忽视了城管执法相对人的参与权与主人翁的地位,或片面地认为城管执法主要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而忽视行政指导、行政协调等柔性执法手段。注重文明执法,就有利于正确引导相对人,减少管理和被管理的矛盾,促进城市管理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防止一般性矛盾的演变、扩大和激化

城市管理文明执法是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为群众排扰解难,从而增进市民群众对政府的依赖,增强凝聚力,化解矛盾,减少上访等不安定因素,同时可以让处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当事人充分表达意志,依法行使权利,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四)为公正实施强制手段奠定基础

在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做到文明执法,通过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决矛盾,能增强市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更能有效地争取群众、争取主动,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群众受到教育,违法者受到惩处。

二、制约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因素及原因

近几年来,城市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向规范化和经常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文明执法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仍然受到种种阻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管理的体制及其配套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

这往往形成管理的“空档”和责任的“真空”,影响文明执法的质量和效率。主要表现为管理的层次不清,责任主体不明,责任制的制定、实施和考核结账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体系,有关职能部门配合不力,未能形成综合治理的机制。

(二)对广大市民宣传引导不够

管理人员“管”得多,疏导得少;巡街训斥得多,深入市民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的少;治标的多,治本的少;应付检查的多,注重实际效果的少。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工作没有立足于努力帮助广大市民树立“城市美化是我家”的思想和构建现代城市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

(三)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文明执法开展的还不够彻底

主要表现为:执法主体和程序不规范。一方面,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还不够,致使极少数违法者有恃无恐;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为了遏制违法行为不断滋长和蔓延的势头,往往采取简单的甚至不合法的方式处理“重点人”、“钉子户”的违法问题。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整改效果,而且往往激化矛盾,引起许多市民的反感甚至抵触,使管理工作陷入多数人不支持、不合作的困境。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地方经济发展快了,带来的社会负面直接导致文明执法难度提高。地方经济发展快了,导致大量的外来人口的进入,这些人的基本城市管理素质较差,给城市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地方经济发展快了,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就已经是在超负荷运转,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难度就相应的加大了。

(二)观念落后和机制不健全,是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工作效益较差的关键所在。在许多城市管理者的头脑中,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管制型”行政的观念根深蒂固,而求实创新的精神和现代“服务型”行政、“促进型”行政的观念以及行政效率观念却十分缺乏。同时,在这样一种观念状态下,有效地行政管理机制无法形成,管理效率低下。

(三)缺乏自信,是城市管理工作缺乏原动力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成功地实施城市管理的自信来源于对城市自身的认可。一般来讲,认可的程度越高,自信心就越足,投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强,管理效率就越好。但是,我常常听到许多城市管理者更多地是对经济基础设施较差和市民素质不高的抱怨,而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理性思考和对城市自身的认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管理者奉行的自然是一种管制市民加应付上级检查的低效率甚至零效率的“管理”模式。

三、提高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有效途径

(一)宣教并重,营造和谐执法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是文明执法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搞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关键。目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市民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使城管执法工作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

1.强化大众宣传。通过电视、报纸、送法进社区等形式对广大市民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营造“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个个都是投资环境”的氛围,增强市民的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意识。

2.注重罚前教育。《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可见,行政处罚所追求的不仅要“惩”已然违法行为,而且要“戒”未然违法行为。在纠正违法行为与实施处罚之前,首先要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和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由被动接受处罚变为主动认知自己的违法行为,达到处罚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除加强队员日常的法制学习外,还经常举办执法演练活动,让每个队员在模拟执法现场开口讲法,与“管理相对人”辩驳,练就以理服人的真本领,做到真正的文明执法。

3.拓宽沟通渠道。拓宽与市民的沟通渠道,形成双向的信息交流,良性互动,使群众从“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主动关心和参与城市管理。

(二)以民为本,探索文明执法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新时期的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城市管理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俱进、以民为本,自觉地把和谐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实践中,才能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1.坚持重心前移。在实际执法活动中,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纠正违法行为,力求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违法行为都有一个违法预备、实施、既遂的发展过程,如城市规划管理方面,违法搭建有组织资金、准备建筑材料、打筑地基等前期行为,如果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制止,就能减少或消除违法搭建人因违法导致强行拆除造成的损失,避免执法冲突。

2.首次轻违不罚。对初次违法,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后果,当事人又能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的,一般不予处罚;对确需给予处罚的,坚持“先敬礼、再讲理、后处理”做法,做到态度有诚心,教育有耐心,执法有爱心。通过转变执法方式,给管理相对人以人格上的尊重,营造文明执法气氛,从而确保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3.做到疏堵结合。长期以来,违章占道难以取缔,不能根治有许多原因,占道设摊投资少、见效快是一方面原因,执法方法不当是另一方面原因。实践证明,疏堵结合、科学管理才是根治这一顽症的科学方法。在当今下岗职工多、就业压力大等不利现状下,取消“弱势群体”摆摊不现实,因此要与规划、工商等部门搞好配合,制定疏导方案,切实为商贩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不仅在理智层面上认同并接受执法管理,且在情感层面上尊重并信仰执法权威。

(三)以法为准,奠定文明执法基础

1.讲法制。严格按照程序执法,坚决杜绝机械执行法律条款,以罚代法的做法,使得案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2.讲公正。法律法规的处罚幅度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行政处罚由执法人员主观决定,要求执法人员公正处理,严禁影响执法公正、损害城市管理执法形象的现象发生。

3.讲民主。是指保护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人身权和申辩权。实施涉及管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对行为的标准、条件予以公开,讲明违法事实以及所遵循的法律依据,坚持文明执法,尊重相对人的人身权,认真听取相对人的申辩。

(四)强化素质,实现文明执法保障

城市管理的执法范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执法对象和执法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文明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是构建和谐城市环境的保障。

1.抓学习教育。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狠抓制度建设和载体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执法人员能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执法目的更加明确,执法行为日趋规范,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提高。

2.实行军事化管理。在队容风纪、机关办公和上岗执勤等方面,全部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进行。强化执法人员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协同作战的团队意识,培养雷厉风行、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增强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3.完善内部制度。任何工作的有效运转,都离不开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制定相应的各项规章规定,完善内部规范管理。

4.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形成“人人扛任务,人人有指标”的工作局面。

5.强化外部监督。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对城市管理行文明执法工作进行视察指导与监督,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城市管理文明执法更加公开透明,促进执法人员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四、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最终目标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是随应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是一支具有新时代明显特征的新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负载了广大人民的厚望,肩负起党和政府交付的神圣使命。面对目前社会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轨的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党和政府引领中国进入稳步发展的新的目标,和谐社会也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呼声。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最终目标也就是构建和谐城管。在新时期,城市管理文明执法成为现实的需要。文明执法的坐标被深刻地定格在城管执法队伍的发展进程上。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要大力增强城管执法人员的文明执法意识。文明执法意思也是一种民本意识,把亲民、爱民、为民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队员的道德观念教育,从而树立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理念,打造和谐城管。作为城市管理机关要践行和谐城管理念,要按照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突出“融管理于服务、寄执法于教育”的工作主题,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最终目标—和谐城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6篇

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新突破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有126项指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有22项指标,总计443条标准,涉及全市87个责任单位。在创建中,要克服创城‚只是为了这块‘金字招牌’‛的模糊认识和短期思想,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更好地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在创建工作中,要着力实效‚创建主体明晰化‛、‚目标责任具体化‛、‚创建指标定量化‛、‚监督检查日常化‛、‚责任追究制度化‛,破解观念、体制、机制障碍,具体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强化“领导负责、部门配合”的工作合力 一是组织开展全市创建工作‚回头看‛活动。按照《承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分解表》和《承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分解表》,年底前,组织双桥区、双滦区和87个责任单位对照测评标准,全面盘点,认真梳理,找差距、明不足,各责任单位限期形成书面自查报告,一把手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送市创建督导科汇总整理,查找薄弱环节,着力整改,确 保‚不失分‛。二是组织开展全市创建工作督导检查活动。从双桥区、双滦区文明办抽调人员组成4个督导组,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全市87个责任单位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材料审核。三是适时召开全市创建责任部门工作调度会。组织全市87个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双桥区、双滦区文明办全体成员召开会议,通报全市创建总体进展和督导检查情况,对下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二、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 一是编制下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手册》。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知识、‚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城市精神和‚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城市形象、日常礼仪知识等为重点内日编制《手册》并下发。二是开通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线电话。在市移动公司开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线电话1部,安排专人负责,在工作日期间及时听取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以及个人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文明办把接到的问题分类在3个工作日内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并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限期反馈处理情况。三是面向全社会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短信征集活动。从明年1月份开始至3月底,向全社会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短信征集活动,设置一定奖项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四是在‚两报两 台‛开设不文明行为新闻曝光专栏。集中曝光各种陋习和不文明现象,加大对创建工作的舆论监督力度。五是招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义务监督员。按条件选录一定数量的报名人员,发给《承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义务监督员》聘书,由市创建办统一组织业务培训后开展工作。

三、建立“切合实际、真正管用”的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决策机制。进一步强化市文明委在全市县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中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职能,发挥市文明委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完善市文明委工作会议、工作例会、专题会议等会议制度。二是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每年坚持定期、不定期地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创建保障体系。三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联络员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创建责任部门工作调度会,通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重点、难点问题,各相关单位要明确专门的文明城市创建联络员。四是设立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基金。邀请市内企业设立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基金,每年定期将基金用于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单位和先进。五是建立惩戒机制。对抓文明创建不力的单位要予以‚黄牌警告‛,并追究责任。

四是营造“摈弃陋习,崇尚文明”浓厚氛围 制定《‚营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氛围〃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潮‛宣传活动方案》,采取多种形势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开展流动宣传。由市城管局负责出动宣传车一辆,配合市文明办志愿者,巡回播放创建宣传光盘,散发宣传材料。二是设立站点宣传。各街、镇、开发区组织志愿者,在街头设立宣传站点,向过往群众发放文明创建宣传册,播放文明创建宣传磁带,开展文明创建知识咨询。三是开展社区宣传。通过机关、企业、服务窗口等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标语。在社区、生活小区、辖区单位宣传栏及人流集散地张贴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组织开展知识问答,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形式,解读和普及问卷调查内容,开展与问卷调查、文明创建有关联度高的社区活动。四是开展入户宣传。组织街居、辖区单位和物管人员以及志愿者开展入户宣传,推进文明常识、道德规范、创建知识进万家,确保宣传覆盖率和群众知晓率达到100%。五是开展媒体宣传。在‚两台两报‛开设专栏,加强文明创建活动的宣传。

二是。

市域内各级文明单位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各自部门、单位门前的空间、空地,或者已经制作完毕的的宣传栏、板报栏等,刊登和张贴创建公益广告,悬挂创建宣传标语,制作创建宣传品,加大对本部门、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教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创建知晓率。

城区所有经营性质的公共汽车、出租车的车内、前后挡风玻璃的适当位置或顶灯处张贴了创建宣传标语,每条公交线路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公交车车身喷绘了创建广告,公交车内的音像播放设备播放创建公益宣传广告。

城区所有窗口服务行业、行政执法部门的服务窗口、营业网点均制作、张贴、悬挂了创建海报、标语口号、文明用语,有电子显示屏的窗口单位,每 天滚动播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内容。

三是监督员。

组织开展一次大型的志愿者活动。

三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该怎样做‛大讨论活动。

四是①工作目的: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支持承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支持度和满意度,有效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②具体实施:在市移动公司开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线电话1部,通过承德电视台、广播电台、承德日报、晚报及市属重点网站公布电话号码。安排专人负责,在工作日期间及时听取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以及个人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文明办把接到的问题分类在3个工作日内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并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限期反馈处理情况。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几点思考 第7篇

麻阳苗族自治县建设局 滕 勇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生态文明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城市、农村、工业、农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去发展的问题。

一、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村一方面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平衡发展,增强人们对自然,对客观的认识,从而使村民热爱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村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经济达到生活奔小康,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各种法律观念,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新的团结统一。

二、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内容

1、建设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必须努力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村庄要整齐干净,没有“脏、乱、差”,通路、通水、通电、生活便利;要植树种花,让农家院落遮掩在绿树鲜花丛中。

2、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村的基础,生态文明村要想更好的发展,经济是关键。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如同城市发展一样要有整体发展规划,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并在建设文明生态村同时发展生态经济。

3、建设生态文化。它是生态文明村建设内核,包括观念文化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意识,使人们的素养得到提高,形成良好风气,并设立娱乐文化场所,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三、生态文明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县近年来的村镇规划与建设,纵向比较进步不小,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中央的政策要求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片区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增收渠道不多,镇、村财力较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工业相对落后,缺少龙头大企业。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平衡,村镇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村镇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村镇规划滞后,环境保护机制相对落后。存在重发展轻环保意识,导致环保工作落后。三是生态文明村建设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村建设各方面不够协调一致,还需进一步统筹规划,齐头并上,提高总体水平。四是农民的思想素质有待于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农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农民对生态文明村建设认识不足,存在“等、靠、要、观、望”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当前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是加大村庄道路硬化力度。村庄之间、村庄内部的道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是方便农民生活、提升居住质量、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硬件条件。近年来,虽然我县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98%的村已修建已硬化通村公路,但绝大多数地方的村庄内部道路基本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内道路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村庄内部道路建设甚至还没有起步,极不适应农民群众的需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重视解决村镇道路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积极引导村集体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完善通村和村内道路、桥梁设施建设,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当地工法硬化路面,为建设生态文明村镇夯实基础。

二是有效治理村镇生活垃圾污水。在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我县按照省委“三年行动办”的要求于2008年正式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和生活垃无害化处理项目,目前县城污水处理已经投入运营,生活垃无害化处理项目正处于建设中,预计今年竣工。除了县城的污水处理和实施垃圾无害化项目以外,村镇的村庄垃圾和污水处理几乎为零,尤其是锦江河两岸的锦和、江口墟、岩门、兰里、吕家坪等5个建制镇的垃圾和污水目前都还处于随意堆弃、肆意排放的阶段,严重影响村容镇貌,污染了锦江河水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埋下了隐患。因此,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各村镇特别是沿江两岸的村镇首先必须将创建公共卫生放在重要地位,要尽全力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污染治理要尽量采用小规模、微动力、与原有生态循环链相符合的“适用性”环境保护技术。各乡镇尤要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坚持减量化、无害化,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不能将垃圾随意倒弃和盲目把农村的垃圾运到城市搞集中处理。

三是加快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步伐。近年来,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房屋建设较前几年有了较大改观,例如楠木桥、龙池村及一些后起村的房屋建设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一部分村庄包括一些交通较便利的村庄都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房简陋破烂、结构安全隐患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充分重视,要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快实施农村安居工程步伐,在村庄整治中,要引导农房建设逐渐从单纯追求面积向不断完善功能转变,从单纯注重住房建设向注重改善居住环境转变,从简单模仿建筑和装修形式向更加注重安全和乡土特色转变,既满足抗震、通风、采光、保暖、消防、安全等建筑结构要求,也要适应现代农村发展,妥善考虑储藏、晾晒、团聚等方面的需要。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采取多种方式优先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四是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村庄原有的设施、原有的条件、原有的基础,按照公益性、急需性和可承受性的原则,改善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解决农村喝干净水、用卫生厕、走平坦路、住安全房的问题。加大村庄规划整治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40个村的规划编制),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依托县域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推动村庄整治由点向片区、面上和县域扩展。依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完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配臵,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关于生态文明长沙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8篇

长沙作为国家级“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省会城市中惟一的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城市, 肩负着引领全国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长沙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生态文明长沙建设的价值追求和主要目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长沙?我们要立足优势, 抓住重点, 走出一条有长沙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之路来。

1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过程中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追求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和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城市能否建成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的最终成败。

生态文明城市, 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发展持续的人类居住区, 是解决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 人与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其实质是实现人 (社会) 与自然的和谐, 其经济增长方式是内涵式增长模式。可以说,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 是更深层次的创建工作。它是生态意识文明建设、生态行为文明建设和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2 长沙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优势明显

2.1 区位优势和环境资源优势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位处华东经济圈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交通发达,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承担着中部崛起的桥头堡作用。自然风貌独特, 具有山、水、洲、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景观。资源繁多, 物产丰富, 为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2 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优势

长沙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遗存丰富。不仅在远古具有忧国忧民的楚汉文化名人, 而且近代史上也英才辈出。2011年长沙经过十年创建, 更是成功获得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 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长沙正逐渐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人民引以自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这种无形资产与生态经济合理联姻将成为发展生态文明长沙的丰富精神资源。

2.3 科技人才优势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长沙作为湖南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拥有各类高等院校40多所。每万人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每万人城市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数均位列全国前十。许多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 有些成果已达到世界水平。

2.4 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优势

在环境管理和环境科研方面, 长沙市在全省无疑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多年来在“两型”社会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尤其是已经列入“全国生态示范区”的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和岳麓区的生态建设, 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 城市规划基础工作起点高、质量高、视野宽, 特别是“两型”建设背景下城市规划工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 为长沙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尽管存在着上述优势, 但同时长沙也存在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矛盾凸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生态意识有待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缺乏过硬有效的措施和整体合力的诸多劣势。因此, 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3 建设生态文明长沙需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3.1 培育“两型产业”, 走创新发展道路, 打造长沙经济升级版

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 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强化技术创新。纵观国内外各国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可供借鉴的发达生态经济模式可归纳为十类, 其基本要求都是“绿色、循环、低碳”。根据长沙的条件及现状, 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道路最为可行。

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淘汰高能耗的落后产业,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 在“两型”引导下, 要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 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鼓励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 要加大培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商业物流业、文化创业产业为主的“两型产业”体系力度。所谓培育, 其一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通过“一带七区”、“一区一轴九极”、“三环四廊五园”等工、农、服务业空间规划, 引导“两型”产业发展;其二要利用政策优势, 扶持“两型产业”发展;其三是提供发展平台, 促进“两型”产业发展;其四是优化发展环境, 确保“两型”产业发展。尤其要利用长沙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依托麓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加快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走创新发展道路, 打造“扩总量、优质量、增均量”的长沙经济升级版。

3.2 提升环境质量, 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生态文明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在都市里也能感受到乡村生活意境。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要以流域水环境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 全力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一是加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 保护好长沙的“母亲河”。二是保护城市“绿心”, 对岳麓山、植物园等生态公园加强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三是打造城市生态廊道, 重点建设浏阳河、圭塘河、龙王港等河流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四是突出保护城市湿地, 重点建设梅溪湖、洋湖等城市湿地公园。五是做好城市绿地的均衡配置。湘江风光带、城市交通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城市公园园林绿化区等绿地要做到市民共享。六是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监督管理, 减少水体与空气污染。同时, 积极提升城市形象品味, 塑造城市个性魅力, 形成和谐有序的城市外部景观和文化内涵, 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3.3 整合各方力量, 形成生态文明长沙建设合力

虽然近年来长沙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着力不少, 各区县均出台了自己的环境治理规划, 但是往往存在各管一方、甚至推诿责任的现象。而环境问题往往牵涉面广, 非一部门、一地区尽己之力就能解决。为此, 整合各方力量,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推进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人大和各级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完善;环保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加大解决生态问题的决策和管理力度, 集中力量推行生态治理工程, 特别是对市民最关心的湘江治理、雾霾治理、圭塘河整治等工程, 要确有实效;各级媒体, 加大宣传力度, 传播正能量, 为生态文明长沙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3.4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培育绿色文化, 提升市民素质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提高市民素质是关键, 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是难点。20世纪澳大利亚的生态社区———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建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调动居民生态环境意识, 采用“社区驱动”的发展模式, 使居民参与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全过程, 极大地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在生态文明长沙建设方面, 长沙要探索自己的模式。其中, 全民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新路标。那么, 如何加强对市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呢?

一要探索实施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法, 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社会各方 (如政府、媒体、科研院所、专家学者) 要提供教育资源, 保障教育活动开展。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力军, 要通过“生态文明校园”和“绿色校园”的建设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 承担着将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处、落到实处的责任。

二要注重和提倡市民树立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通过宣传教育, 引导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娱乐长沙、快乐生活”一直是长沙的品牌形象, 但是由此而带来奢靡风、浪费风也让人质疑。为此, 要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树立低碳、适度的绿色消费理念, 提倡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和替代消费。同时, 通过媒体、讲座、科普活动等方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特别是开设环境保护等专题讲座, 帮助市民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行为的具体作法与一些技巧, 比如节约水、电、资源的技巧、绿色消费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等, 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变为市民的自觉。

三要鼓励市民参与生态文明实践, 提倡生态自治。“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 更能培养人对自然生态的情感。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广泛开展市民参与的生态实践活动是提高市民文明素养的有效途径。“两型社区”、“两型企业”、“两型校园”的建设, 要依靠民众参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离不开村民的环保自治;绿色志愿队伍或生态环保社团要依赖志愿者深入绿色基地、街道、社区、农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保宣传, 开展生态文明宣讲活动。

4 结语

总之, 生态文明长沙是美丽中国的湖南图景, 是承载“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的“长沙梦”。当然, 建设生态文明长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践行。

参考文献

[1]潘岳.生态文明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2]王良.生态文明城市:兼论济南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时代动因与战略展望[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0.

[3]叶易.环境意识影响环境政策[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彭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2.

上一篇:五认真检查下一篇:酒店考勤制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