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2024-09-17

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精选14篇)

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第1篇

医院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预检分诊记录。导诊护士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发热、肠道、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引致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第二级预检分诊工作,将传染病及疑似患者留观,将其他病人引致普通门诊治疗。

2、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预检分诊记录。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异常诊断信息反馈预警和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接收人姓名、时间、科室名称,以备查验,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以备疫情分析,重大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警与信息发布。

4、公共卫生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5、传染病诊疗、诊断、处置遵照传染病诊断标准,按照本院传染病诊断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执行。

6、各临床包括门诊、医技科室应建立传染病护理规范,并建立传染病人处置、培训、健康教育、医疗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记录,有自查与改进整改措施。

7、严格遵守传染病诊疗与转诊制度:(1)甲类或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病,以及其它本院不具备严密防护和处置条件的传染病,一律转往传染病专科医院。(2)肺结核及疑似病人转往结核病专科机构系统管理。(3)孕妇艾滋病感染者转往专业艾滋病防治机构,进行母婴阻断。(4)普通科室不再进行传染病的专科治疗。(5)慢性传染病确因需要在普通病区治疗的,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建立处置记录,避免传染病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8、对转诊患者应将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转诊医院,使用专用车辆或用过的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第2篇

大力推进双向转诊

——达州市中心医院分级诊疗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审专家:

按照国家医改政策,根据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安排部署,我院在省、市卫生计生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指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社会使命为己任,积极行动,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总的来看,从组织领导,成立机构,配备人员,宣传发动,建立网络,形成机制,细化措施,有效开展,促进了全体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了解、理解、认同、支持的转变,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现将我院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四川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等6部委《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精神,切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按省、市卫计委的要求,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首先在领导班子内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措施,迅速在全院进行了全面的工作部署。经过对全市范围内的基础摸排调研,在掌握详尽的基础资料后,拟定出我院在分级医疗工作中的总体目标:

1.在院内通过多种形式途径宣传分级诊疗政策、流程、方案,争取在6月底达到全院职工知晓率为100%。

2.对辖区内新农合患者加大宣传,争取在6月底使其对分级诊疗政策知晓率达到60%。

3.对我院的就医流程加大宣传力度,使患者知晓率达到100%。

4.对回转的政策、流程、好处加大宣传,使新农合患者回转率达到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

5.开放绿色通道,确保通道畅通。确保基层医院的上转病人入住率达到100%。

6.加强与挂号收费室、临床科室、信息管理中心的沟通与协调,做好转诊患者的信息登记和上报,信息登记准确率达到100%。

7.在3月底完成与下级医院的协议签订,6月底完成与上级医院的协议签订。

(二)实施方案

1.成立分级诊疗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指导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

2.成立分级诊疗办公室,负责具体的分级诊疗工作。3.每月考核、通报、督导一次,查找问题,及时整改。4.与协议医院、新农合办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

5.制定出相关流程。包括患者就医流程、住院转诊患者

就医流程,急诊患者转诊就医流程等。

二、宣传动员及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分级诊疗相关政策,切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医院高度重视,积极筹备,广泛动员。成立了分级诊疗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医疗的院领导具体负责,为了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医院立即成立了分级诊疗办公室,抽调强有力的骨干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并保障办公地点、办公物品及时落实到位。

同时制定了分级诊疗工作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案、工作流程,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门诊患者转诊流程、住院患者转诊流程、急诊患者转诊流程。并于去年9月30日,组织全院科主任参加市卫计委召开的“分级诊疗”专题培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多次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多次在周例会、月例会上对行动迟缓的部门或科室给予通报和问责。

“分级诊疗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我院贯彻工作始终的共识。因此,立足全方位的宣传,多渠道让医务人员和群众知晓,全行业形成共识,高品质树好形象,是我院对分级诊疗工作的要求。

三、实施方案及具体措施

为了真正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我院针对优质医疗资源有限,而群众对

于优质医疗的需求又非常旺盛的实际,实实抓住推进分级医疗诊治的契机,认真研究,明确了一系列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方案及具体措施:

(一)在政策宣传方面。今年以来,医院通过电视、报刊、宣传栏、宣传单、LED频、OA系统、微信、QQ、义诊、讲座、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全院职工及广大患者进行分级诊疗相关政策的宣传。印制了万余份宣传资料发放到社会各个层面,广泛宣传分级诊疗的相关政策、实施内容,向社会公布了分级诊疗办公室及工作人员联系电话,随时接受咨询。同时,组织巡回义诊,上门服务的同时,将分级诊疗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已先后到宣汉、达川、开江、通川区、万源等县市区边远乡镇进行义诊和宣传,为该项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基础。通过积极地宣传活动,本院医务人员及广大群众熟悉了分级诊疗政策、操作流程等。目前,达州市90%以上的基层医院已掌握了相关政策,基层群众的知晓度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理念逐渐得到普及。

(二)与下级医院联动方面。首先在院内建立了以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建立了分级诊疗组织架构和相互协调的运行模式,确保转诊患者优先诊治。一是我院与达州、巴中区域的县区25家基层医疗机构签订了转诊协议;二是开通了系统内的业务咨询电话,解答患者咨询,帮助基层医

院解决分级诊疗的具体问题。遇到转诊不畅的情况,分级诊疗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出面解决;三是分级诊疗办对转诊住院病人实行跟踪管理。入院时做好患者相关信息登记,并与下级医院建立QQ群,及时核实下级医院转入患者的基本信息,跟踪回转。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1月份回转11例,2月份转入106例,回转 55 例,3月份转入180例,回转 56 例,4月份转入106例,回转67 例,5月份转入 208 例,回转83例。转入和回转例数,均呈递增趋势。医院为加大回转工作力度,将病人回转率作为各科室绩效考核依据。要求分级诊疗办以监管回转的方式带动上转,形成互动、互依、互惠的格局,逐步改变过去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大医院忙不过来,而小医院无病可看,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状况。通过半年来分级诊疗的推行,让更多需要优质医疗资源的危重病人能及时得到救治,而回转让病人也得到了实惠的医疗服务,让各级医院能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促进了各级医院良性发展。四是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川东区域医疗中心、达州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辐射引领和龙头作用。医院为了做好分级诊疗的品质工作,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我院也有一些具体举措:分级诊疗办工作人员24小时电话畅通,随时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所有转诊患者及时就医;增强了院前急救力量,增加了院前急救出诊人员;医教部与全院各临床科室主任积极参与对转诊病人入院的病床统筹,以急

诊科、ICU、相邻科室对转诊病人进行优先保证。特殊情况下,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不能满足急救需要时,由医教部加派专科出诊。

四、规章制度及成效分析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行,是在新常态下医疗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的问题,打破了一直以来那种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特别是乡镇医院门可落雀的状况。我院通过半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和积累,修正和完善,达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效果。

一是充分体现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为医院在高、精、尖、难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二是医院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医疗水平和优质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强化了区域内医院间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增进了感情,建立了信任、可靠、高效的联动机制。形成了常态化的、上下对应的、互助互恋的医疗网络。四是进一步优化了医患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群众对医院的工作认识更加透明。五是医德医风得到改进,通过适时掌握基础证据,上下形成有效监督和监控,链条式转诊层层负责,使各层面责任心不断增强,廉洁自律、“九不准”得到有力强化,实现了“零差评”。六是基本医疗保障加强更加有效。通过大力宣传和上下转诊实践,从绿色通道畅通到收费公示公开,从热情接诊和周到转诊,促进机制更加成熟和完善。

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第3篇

一、主要做法

(一)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从2012年开始就全面建立了家庭医生制度, 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 实行网格化管理, 根据行政村区划将服务区划分成东、南、西、北、中5个片, 每个片服务对象大约为2000户, 每个片组建一个全科团队。配置原则为, 片长一名、全科医生一名、全科护士一名、公共卫生人员一名、乡村医生一名。我院共设立了5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 团队实行片长负责制, 片长由院领导成员担任, 临床医生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预防保健人员由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培训合格的防保所人员担任, 护理人员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 乡村医生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每个服务团队服务2个村, 具体负责本团队的各项工作。团队下村实行挂牌服务, 每月到所辖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两个半天, 服务做到五个公开, 即公开团队成员姓名、公开工作职责、公开服务热线、公开服务时间、公开服务项目;五个统一, 即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服务理念、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优惠政策。

团队医生服务内容:1.上门服务。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主动上门服务, 对居民健康实行责任制管理, 服务人员以辖区新发病人、慢性病人、孕产妇及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为主, 对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重性精神病人每年开展4次随访, 对在上级医院出院的病人进行随访, 并对产妇、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定期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健康检查咨询、用药指导和免费义诊等服务。实行基层首诊, 能在村卫生室解决的问题由乡村医生及团队医生负责处置。2.协助转诊。对巡回医疗和义诊服务、健康检查中发现需住院治疗的患者, 及时联系到上级医疗机构, 确保有病居民及时转诊、及时诊治。3.开设门诊。建立驻村医生制度, 服务团队医生每月到村卫生室坐诊服务2次以上。

(二)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区内的二级医疗机构、市内的三级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实行首诊在社区, 小病在基层,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社区的逐级诊疗模式。一是开展双向转诊的宣传, 奠定双向转诊基础。由团队医生开展健康知识及双向转诊的巡回宣传活动。二是出台双向转诊制度, 规范双向转诊流程。通过制度明确各医疗机构的职责, 规范各运转环节。三是成立便民服务中心, 方便转诊病人就诊。便民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双向转诊工作, 并提供双向转诊大型检查电话预约, 为转诊病人建立绿色通道。四是建立回访制度, 保证转诊效果。定期对下转的慢性病病人进行集体回访, 邀请专家对下转患者进行随诊和健康教育。五是建立评估体系, 保证双向转诊制度的健康运行, 向转诊患者发放双向转诊服务状况调查表, 由转诊患者针对转诊各个环节进行评价。

(三)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充分利用区卫生信息平台, 开展网上预约、网上挂号服务, 与村级开展网上会诊, 与三级医院预约转诊等。通过社区预约转诊的患者到二三级医院就诊时, 可按照预约时间就诊, 极大地缩短了患者在医院排队等候的时间, 降低了就诊时间成本, 提高了患者就医效率。

二、取得的成效

(一) 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3年来通过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 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 分级诊疗模式的初步形成, 从2012年开始, 乡村两级首诊门诊人次逐年上升, 由2011年的45779人次上升到2014年70304人次, 同比上升34.88%;住院由2011年的1841人次上升到2014年的2999人次, 同比上升38.61%, 逆转了乡镇卫生院住院持续下降的趋势, 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的目标。

(二) 群众负担明显减轻, 满意度明显升高。2014年村级门诊次均费用19.3元, 比2011年门诊次均费用43.6下降24.3元, 下降55.7%;2014年乡级门诊次均费用75.43元, 比2011年的93.48元下降18.05元, 下降19.3%;药占比由2011年的56.78%下降到2014年的41.92%, 下降14.86%;住院次均费用2014年3020.33元, 比2011年的3229.31元下降209.18元, 下降6.9%。平均住院床日2014年为5.3天, 2011年8.4天, 同比下降3.1天;群众满意度由2011年的62%上升到2014年的9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统一的分级诊疗标准、激励和约束及监管制度。目前的新农合制度不利于双向分级诊疗, 且没有“守门人”制度, 这些都需要出台相关的制度, 规范医院、医师的分级诊疗行为, 并形成对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的分级诊疗和接诊的有效约束。

(二) 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够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综合医院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现象, 辅助检查不能相互承认, 直接影响了患者对双向分级诊疗的接受和满意程度。如何在双向分级诊疗中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免不必要的手续和检查等, 是需要加紧解决的问题。

(三) 基层医疗机构自身能力不足。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覆盖面小、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由于缺乏资金, 基层医疗机构设备落后, 辅助检查手段欠缺, 医疗水平也不够高, 导致病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基层医疗机构对一些从上级医院转来的病人也不敢接受。

(四) 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间信息共享困难。由于多数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间没有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 分级诊疗患者的信息不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递。

(五) 就医观念存在误区。一些人对乡村两级的医疗水平不信任, 担心分级诊疗会影响治疗效果, 不愿意转回社区接受家庭和康复医疗服务。

四、对策

实施分级诊疗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能否做到各级医院都能“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作用最大化, 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因此笔者认为:

1.转变观念、转换思维, 提高居民、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对分级诊疗的认识。

2.加速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培养,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3.转变工作机制, 建立适合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疗报告 第4篇

2005年4月中旬,五河县西杨村一个养猪场暴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10%,病死率30%,经采用敏感药物注射和混料投服,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有存栏猪200多头,2005年4月上旬从某猪场引进肉猪饲养时,发现该引进猪群中有个别猪咳嗽、喘气,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到4月中旬,气温下降,且连续1周的阴雨,病情迅速蔓延,共有26头猪出现喘气、咳嗽、呼吸困难,急性的2d内死亡。慢性的5~6d死亡。至4月28日共死亡6头,死亡率达30%,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治疗,效果不显著。于4月28日送畜牧兽医技术中心实验室诊断。

2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不振,绝食,多拥挤在一起,喜伏卧,不愿走动。严重的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喘气、咳嗽,张口伸舌。从口鼻咳出泡沫状的血色渗出物。病初耳、鼻、腿部皮肤发紫,继而全身皮肤发紫。急性的2d内死亡,慢性5-6d死亡。

剖检,病变主要在呼吸系统。急性死亡病例,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充血、水肿,两侧肺叶呈现紫红色,病灶界线清晰,切面似肝断面易碎,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胸膜见纤维素性炎。胸腔有黄色渗出物,慢性病例见坚实肺炎区,表面有纤维结缔组织粘连。

3实验窒检验

取病死猪的肺病变部位及胸腔渗出液进行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下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4培养特性检验

以无菌操作的方法。取肺病变部位及胸腔渗出液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皿(在琼脂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脱纤兔的血液,放人85℃水浴中10min,即变成巧克力样颜色,后分装平皿),置于CO2培养箱环境中,37℃培养24~48h,见巧克力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灰白色、针尖大小的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球状短链菌体。

5药敏试验

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方法如下:

(1)滤纸用打孔机打成直径6mm圆片,每100片放入一小瓶中,高压烘干备用。

(2)青霉素200μg/mL,其他药(氟苯尼考、链霉素、氯霉素、恩诺沙星)均为100μg/mL,取抗菌药液各1mL分别加入纸片中,置冰箱浸泡1~2h,后置于37℃温箱保持2~3h后干燥。

(3)用白金耳取培养10~18h的幼龄菌,均匀涂抹于琼脂平板上,等干燥后,用镊子夹取各种抗菌素纸片,平均分布于琼脂表面(每平板放置5片),在37℃温箱内培养18h后观察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耐药。

6防治

6.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体抵抗力,注意饲料的合理配方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遇天气变化,阴雨、潮湿、寒冷时,猪舍要保温,预防猪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对发生该病的猪场,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及时投药治疗,对未发生过该病的猪场,若出现呼吸道重症死亡,应及时采取病料进行病原学诊断和药物试验,同时隔离病猪,消毒环境。采取敏感药物治疗和综合防治措施。对猪场要建立健全防疫制度,落实防疫措施。

6.2治疗

全群猪用敏感药物恩诺沙星原料粉按每千克饲料混入药品1g的量投服,连用3d。

发病猪用氟苯尼考注射液(商品名“通扬乐普”)治疗,每天2次,连用3d。

治疗应注意的问题:首选隔离病猪,选用高度敏感药物。用药间隔时间和剂量要准确,要有足够的疗程。

治疗观察:经采用以上措施,病猪很快得到控制。对14头病猪用药3d后,无一死亡,5d后病情基本好转,15d后所有猪全部恢复正常。

7体会

该病的发病特点:体温升高至40.5℃~42.0℃。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皮肤发紫,死亡率不高,但有时也呈暴发趋势,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损害。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为主。剖检为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瘀血水肿。

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培养特性,巧克力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隆起、灰白色针尖大小的菌落,镜检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球状短链菌体。可作出初诊。

胸膜性肺炎嗜血杆菌可存在于正常猪的鼻咽中,常引起内源性感染。在冬末春初遇阴雨天气,受冷空气的侵袭,引进猪苗时,环境、饲料改变产生应激时常引发该病。为此,应加强饲养管理,防寒保暖,提高猪体的抗病力,在天气突变时,适当用敏感药物作添加剂,防止该病发生。

传染病诊疗、转诊制度 第5篇

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卫计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川卫办发[2014]257号)、《四川省分级诊疗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暂行)》及武卫计局《关于开展分级诊疗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武卫计发[2015]25号)等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策引导、上下联动、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工作任务

进一步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运转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片区内就诊率提高到80%以上。我院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已经确诊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诊疗服务。

三、实施时间

我院从2015年1月4日开始启动该方案。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我院成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组 长:蒋四川 副组长:黄阿柏

成 员: 蒋其兵 谢修斌 黄 丹 王伟 谢晓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蒋其兵兼任办公室主任,谢晓斌负责信息网络直报。

(二)完善制度 加强控管

1、完善首诊制度、转诊负责制度、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2、确立分级诊疗标准:我院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已经确诊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并根据要求,邀请上级指导医院进行适时会诊。

3、完善双向转诊流程:规范我院转诊程序,明确转出、转入标准。医院与县二级医院分别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指导医院对我院转入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转出患者及时获得诊疗服务。

(三)提高能力 拓展服务

1、加强专科人才培养、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医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每年选派1名医生到二级医院进行专科进修,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

2、我院与县人民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合理流动,提高我院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在全县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

五、保障措施

1、医院将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进行考核,每半年开展一次自我考核评价。

2、对转入二级医院的病人实行追踪随访,病情允许、患者自愿的情况下再转回我院治疗。

武胜县第三人民医院

个体诊所转诊制度 第6篇

一、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诊所的整体形象和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在诊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将患者转给专科医生或在这一领域中比自己更有经验的医生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对无把握的病例,不可勉强操作或经患者签字后才可尽力而为。

三、医生要以为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医生医疗项目准入制度,做自己擅长的项目;一旦发现医生的医疗行为超出了规定的医疗项目,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法规给予严厉处罚。

四、不准将本人有能力诊治、但可能费时较长且收费不高、或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以任何借口转诊。

五、转诊患者时,必须填写转诊单,书写转诊记录、接诊记录,而且还要口头通知接诊医生。

六、由全科医生转至专科医生处时,专科医生应重新对患者进行检查询问,不能只依赖介绍医生的报告。

七、患者有权选择接诊医生。若患者拒绝转诊,应记录在案,并请患者签字。

手足口病转诊制度 第7篇

为提高医护人员手足口病应急救治能力,完善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转诊医疗体系,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规范转运医疗行为,强化应急能力,确保转运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对每位疑似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详细的询问,登记相关信息,临床诊断病例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丙类传染病要求报告。门诊治疗病人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或进展,及时转诊到上级定点医院诊治。

2、成立急救转运队伍,明确职责,完善相关设施。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重症病例早期识别”知识,同时具有识别的能力。确保每位需要转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安全转运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治。

3、手足口病办公室人员每天要到门诊、住院部查看手足口病诊治情况,查看手足口病病例及其他传染病报告情况,发现需要转诊而没有转诊的手足口病病例时,要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转诊。

4、转诊病人必须由临床经验丰富并经过规范培训的医护人员参与转运工作,做到随叫随到,并充分准备相关应急药品及抢救设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出诊医护人员严禁喝酒,出诊过程中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与上级定点医院联系,请他们做好接诊准备。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等情况并填写好相关记录,随时做好相关应急救治处理,并随时向上级医院汇报病人相关情况。与病人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细致的解释工作,不与病人或家长发生争吵和纠纷,同时做好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宣传和指导工作。

6、到达上级定点医院后,主动与上级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详细介绍病人的发病、就诊、相关检查和治疗情况,并积极协助上级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产前筛查转诊制度 第8篇

1、由于技术或设施条件的限制,产前筛查科室无法实施的产前筛查的,向上级产前诊断医疗保健机构转诊。

2、需要转诊的病例,由经治医师提出转诊请求并填写转诊单,经科主任签字后方能转诊。

会诊、转诊制度 第9篇

1、请会诊制度

1)

2)根据病情需要,经科主任或者科室同组组长同意后请相关科室会诊 填写请会诊登记。将填写好的会诊单和请会诊登记交护理组执行,并送相

关科室。

3)将会诊结果通告患者或家属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并将会诊意见记录

在病程记录中。

4)

5)

2、相关科室会诊后需要请院外会诊者,向医务部请示,启动院外会诊程序。会诊登记每漏填一次,扣个人绩效5元。会诊制度

1)

2)

3)普通会诊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15分钟内到场。未按时限完成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复杂的会诊,结束后向科主任汇报

内三科转诊制度1、1)

2)院内转诊制度 根据病情需要转诊者,转告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完善记录转入他科。病情危重需要准备相应设施(如氧气等),有科室医务人员陪同送入相应

科室。

2、院外转诊制度

1)根据病情需要转诊者,转告患者或家属同意;

2)需要转院者告知转院风险并做好记录。

3)病情危重者有专人陪同由救护车转送

4)经本院治疗病情稳定需要回当的继续治疗者根据相关政策办理转回手续

转诊转院制度 第10篇

转诊转院管理制度

为了给病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转诊程序,特制订本制度。

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转诊转院:

1、由于我院当前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不能确诊或治疗受限的病人;

2、不属于我院诊疗范围的病人;

3、病人及家属要求转诊转院者。

二、符合转诊转院的病例原则上转入上级协作医院或区县内三级医院。

三、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度,确定需转诊转院的门诊、住院病例,需科主任同意,主管医师填写《双向转诊单》申请到医务科审核。急诊转院需电话报告院值班备案,过后补办《双向转诊单》申请。

四、主管医生应正确评估病人在转送途中的风险,在病程记录中如实记载转出情况,患者转出前应及时完成各项医疗文书的书写。转出时主管医生应向随车医护人员交代病情及我院诊治情况。

五、转院前主管医生应做好与病人或家属的病情沟通及说明转院途中的风险,病人或其家属在《泸县中医医院患者转送告知书》签字。

/ 3

六、因各种原因,病人或家属提出自动转院的,主管医生应在病程记录中如实记载,并由病人或家属在《泸县中医医院自动出院或转院告知书》签字。

七、病人及家属要求转诊转院的,将影响医疗费用的报销或享受相关政策、补助的,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并由患方书写情况说明,一式三份,科室及医务科、医保办留档。

八、病人转送:首先征求病人及其家属意见,原则上由上级医院医务人员接诊;如病情需要紧急转送,可申请本院急诊科护送,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殊病人,如高危孕产妇、新生儿等由专科医生随车。

九、转院病人应办好结账、医保转诊转院等相关手续,医务人员应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十、确诊或高度疑似传染病的病人按相关规定转指定医院治疗,精神病人应转精神病科(院)治疗。

十一、转市外上级医院,暂不填写《双向转诊单》。

十二、在医院现有条件许可下能正常诊治的病人,非本人或家属要求自动转院的,不得随意转诊转院。医生私自转诊转院病员未经科主任、医务科、主管业务院长批准者处理如下:

1、发现第一次罚款500元,科室负责人罚款100元。

2、发现第二次罚款1000元在编人员到医务科待岗学习2个月,非编制人员直接解聘,科室负责人罚款200元。

3、发现第三次者解除与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科室负责人罚款1000元。

若介绍病人到县内其他医疗机构就诊或市内三级以下医院就诊者同上处理。

/ 3

**医院

2018.10.09

转诊转院制度 第11篇

为了规范我院的转诊管理、保障转诊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院内转科

(一)病人转科、转院制度,必须坚持“首诊负责制”为前提。

(二)病员转科须经接收科室会诊同意,未经会诊或会诊科室不同意转科而将病人强行转科所引起的医疗事故或纠纷,由转出科室负全部责任。

(三)转科前应告知病人家属相关诊疗情况,征得同意后转科治疗。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对方科室和住院处,按联系时间转科。

(四)转出科室派人护送到转入科室,向当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面交病历方能离去。危重病人应有医生和护士同时护送,一般病人由护士护送。

(五)转入(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转科病人,及时安排病床,经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及时开出医嘱,书写接收记录。

(六)欲转科而会诊,双方科室对是否立即转科有争议时,应贯彻首科首诊负责制的原则,直至双方科室意见一致为止。

(七)病人的病情确需转科,经会诊后应接收科室不得拒绝和推诿,必要时请医务科或(分管)院长裁决,对拒不执行而发生的医疗事故或纠纷,由应接收科室负全部责任。

(八)凡需转科病人而原收住科室不请求会诊,直接开出院,再重新办理入院手续住他科,由此引起的医疗事故或纠纷,由原收住科室负全部责任。

二、转院

转院原则:转院一般依次遵循以下权重原则:即“患者安全、患者及家属意愿、逐级就近、转入医院特色”原则。

(一)Ⅰ级权重:患者安全

转院必须严格掌握指征,转送病员要确保安全,如考虑转送途中有加重病情导致生命危险者,应暂留院处理,待病情稳定后转院。

病区转出病人由我院急救车送往转诊医疗机构的,陪护的医护人员由转出科室负责(急诊除外)。

转出我院前应事先书面告知患者或其家属等相关人员转院的理由和注意事项、转院途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等,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必要时转出医院医护人员应做好途中抢救准备。

(二)Ⅱ级权重:患者及家属意愿

送病员要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交待注意事项。重症病人转院,须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解决有关护送问题。病人转院时应派送医护人员护送。并与被转医院有关人员做好交接手续。

患者或家属要求转院时,要全面权衡后决定,如确因病情危重不能转院,要向家属详细解释并取得同意和签字。如家属坚持转院,应向科主任和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并在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经家属签字后再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专业范围的患者。

(三)Ⅲ级权重:逐级就近、转入医院特色原则

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诊断不明确患者,可从我院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在前述两条的基础上,按逐级就近转院原则,根据病情需要转入本市相应的Ⅲ级医院。

病区患者转院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后方能转院,急诊室值班医生有权决定急诊患者的转院。

(四)经同意转院的,我院急诊首诊医师或住院部主管医师须写好急诊首诊病情记录或住院病历摘要,带齐相关资料,由医务人员护送将患者送至转入医疗机构,进行交接后方可离开。

(五)急性传染病、麻风病、精神病、截瘫患者,不得转外省、市治疗;

医疗双向转诊制度 第12篇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行为,建立分级管理的双向转诊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双向转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知情选择的原则。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经济、有效。

(2)分级管理的原则。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病、危急重症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确诊治疗。

(3)综合权衡的原则。为提高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到医院时应考虑患者病情与医院的专科、专病特色。

(4)资源共享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的有效交流,促进卫生资源合理利用。

(5)连续医疗服务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医疗服务。

第三条 双向转诊执行标准:

(1)基层医疗机构向医院转诊的指征:

① 临床急危重症,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② 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③ 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④ 疾病诊治超出基层医疗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⑤ 急性传染病病人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⑥ 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⑦ 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2)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指征:

① 医院门诊或出院后需要进行跟踪、随访、康复、卫生宣教和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例,而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

② 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稳定需要维持治疗的病例。③ 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④ 其他应当转诊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的病例。第四条 双向转诊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基层医疗机构患者转往医院:

① 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根据转诊原则及转诊指征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对限于医院的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各医院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将患者转往有救治条件的医院。

② 拟转诊时,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须按首诊负责制执行,按规定书写病历、转诊记录和“双向转诊单”(附件1)。患者或其家属同意或不同意转诊均需在病历上签名。

③ 由患者或家属自行到所转医院“双向转诊服务台”联系,由服务台工作人员负责分诊和安排就诊。

④ 对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立即转诊的,遵循就近转诊的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应立即呼叫120或电话通知医院派救护车接患者到医院救治。

(2)医院患者转往基层医疗机构:

① 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根据转诊原则及转诊指征将患者转往其居住地的基层医疗机构。

② 主管医生在门诊病历或出院小结中告知患者需要回到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后续治疗和康复,并提出比较详细的后续治疗和康复方案;填写“双向转诊单”(附件2)并指导患者到“双向转诊服务台”办理转诊事宜。

③ “双向转诊服务台”工作人员负责联系基层医疗机构,并做好登记和统计。

第五条 双向转诊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各医院应建立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和制定合理的转诊流程。(2)各医院应在本院门诊大厅明显位置设立“双向转诊服务台”,有专人负责,并公布服务台的位置、联系人、联系电话和接待时间等。服务台负责完成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转诊工作的沟通协调、院内分诊导诊和统计工作。

(3)各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优先安排住院。

(4)各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住院患者,在患者住院期间要适当安排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医生参与住院查房和病例讨论。

(5)各医院要将本单位简况、特色和知名专家特长、设备拥有情况及优惠政策编印成册,发至基层医疗机构,增强基层医务人员与医院相关科室主要医疗骨干的联系与沟通,为基层医疗机构定向转诊提供条件。

(6)基层医疗机构要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专家和检查项目,及时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转往相应医院,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奔波和医疗开支。

附件1

双向转诊单

------------------------

存 根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档案编号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于 年 月 日因病情需要,转入 单位 科室 接诊医生。

转诊医生(签字):

****年**月**日------------------------

双向转诊(转出)单

(机构名称):

现有患者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需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

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供居民双向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

(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

(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附件2

存 根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于 年 月 日因病情需要,转回 单位 接诊医生。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年 月 日

双向转诊(回转)单

(机构名称):

现有患者 因病情需要,现转回贵单位,请予以接诊。

诊断结果 住院病案号 主要检查结果:

治疗经过、下一步治疗方案及康复建议: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供居民双向转诊回转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

2.主要检查结果:填写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结果。3.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病人转诊制度 第13篇

一、转诊分类

1、向上级医院转诊:我院因为设备条件或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诊治的危重疑难病人向上级医院转诊。

2、向下级医院转诊:在我院经诊治后病情好转或诊断明确病情较轻,为节省费用或方便病人生活护理向下级医院转诊。

3、双向转诊(另有规定)。

二、转诊程序

1、经治医师接诊病人后对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对诊断不清楚或因病情危重我院技术无法治疗的危重病人由经治医师开具病情证明,由所在科室主任签字后报业务副院长审批,紧急情况下可以有科主任根据病情判断决定先行转诊。

2、经在我院诊治后病情好转及诊断明确的病人,如病人提出需转至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康复治疗的,由经治医师开具病情证明盖章后交予病人备用,无需经科主任和业务副院长审批。

3、特殊情况下如遇外国人、台胞、住院双方因发生严重矛盾可能造成严重治安问题需分院而住的病人等情况下,由科主任及时上报业务副院长根据情况确定是否转诊。

4、业务副院长因事出差或休假时,由医教科代为审批;科主任因事出差或休假时,由科主任指定人员或高年资医师代签字。

XX区妇幼保健院医务科

2022年3月1日

END

双向转诊奖惩制度 第14篇

为了建立畅通有效的双向转诊通道,保证双向转诊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特制定自贡中意友好医院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指导思想。致力于解决广大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双向转诊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组建医院责任医师团队。按10分钟服务圈的要求,由一名(及以上)全科医师,一名(及以上)全科护士,一名(及以上)预防保健人员组成责任医师团队。

三、具体工作

双向转诊工作的主体是医院的责任医生和相关临床科室临床医生。具体分工为:

责任医生职责:

负责上级医院下转康复期病人的随访工作。必须在收到“转诊信息反馈单”后7天内进行一次上门随访,病人拒绝上门随访的可电话随访,随访时做好体格检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康复性工作,同时填写“双向转诊随访服务反馈表”。上门随访的病人“双向转诊随访服务反馈表”上必须有病人或其家属的签名,电话随访的病人“双向转诊随访服务反馈表”上应注明“病人拒绝上门随访”及通话时间。随访结束后及时将“双向转诊随访服务反馈表”交至办公室,并将病人纳入慢性病社区综合管理。

临床医师职责:

对无条件诊治的疑难病人、无条件抢救的急、危、重病人及其他需要转诊的病人在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的基础上,由临床医生开具“双向转诊联系单”,患者可持联系单至指定上级医院优先就诊。临床医生要做好解释工作,阐明双向转诊的主旨。“双向转诊联系单”填写一式两份,字迹清楚,一份给病人,一份于填写当天转诊办公室。

双向转诊工作具体流程参照中意友好医院操作流程图。

四、奖罚机制

为激励责任医生及有关临床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双向转诊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特规定每上门随访一位病人补贴责任医生人民币20元,电话随访每位补贴人民币5元。未及时进行随访的每例罚人民币50元,转诊办公室及时对双向转诊病人随访情况进行核实,如发现有造假情况的每例罚人民币50元。有关临床医生按规定每转诊一例病人补助人民币2元,未按规定进行转诊的每发现一例罚人民币20元。对成绩突出的责任医生团队或个人,年终给予奖励

上一篇:机械专业求职信范文下一篇:台湾房地产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