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2024-08-30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1篇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9个生字,认读8个字,能够读写7个新词。2.能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3.朗读课文。

4.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并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过程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3个生字。

2.能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3.朗读课文,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过程方法:

培养学生朗读、写字的正确姿势。情感态度:

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教学难点:

“巨”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一个伟大的建筑,举世闻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慕田峪长城)谁愿意给大家介绍长城的样子?让我们再来看看八达岭长城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音 2.出示课件:生字词。3.读,在文中标出自然段。三、八达岭长城什么样?划一划,并同桌交流

四、汇报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多种形式读感悟长城的雄伟。

五、生字。其 并 巨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2.同学交流。3.指名说并扩词

四、指导写字。1.其字中间是两横。2.巨字的笔顺。

3.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4.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过程方法:

培养学生朗读、写字的正确姿势。情感态度:

使学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二、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激动、惊喜的语气。

三、学习生字。

岭、雄、伟、所、阶、排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2.同学交流。3.指名说。

四、指导写字。

1.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在田格中的位置。2.写字。把字写匀称,写端正。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读6个字,认识1个多音字。2.能够给指定的句子填空。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5自然段。教学难点:

写字,在朗读时边读边想象。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2.培养朗读、写字的正确姿势。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识字的兴趣。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

朗诵《秋叶飘飘》,感受落叶的美。你还想更多的感受落叶吗?那就打开书,读一读14课吧。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课文读准确)2.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画下来)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4.扩词练习。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6.体会着读一读,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大家把这些生字朋友都记住了,那么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工整的写下来呢?试一试。2.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师个别指导。3.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想象力。2.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5自然段。教学难点:

在朗读时能够边读边想象。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是怎么写秋天的呢?自己读书。指名读。2.树叶是怎么一片一片地落下来,谁来读读?

二、发挥想象读课文。

思考:树叶都落在了哪里,又有哪些小动物把树叶当作了什么? 1.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小虫怎么躲的呀?谁愿意做个动作? 落叶就像小虫子的家。你就是小虫子,你来读一读。

2.蚂蚁把落叶当做船。你要是小蚂蚁,坐在树叶船里,你怎样想?

3.小鱼游过来藏在落叶下面把落叶当做伞。

小鱼怎么藏呀? 你能做个动作吗?

4.燕子把落叶当做信,你猜他会说些什么? 你们都是小燕子,小燕子们说一说。这只小燕子说说,小燕子们一起说说。

为什么说催我到南方去呢?一个“崔”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读?

三、总结课文:

通过读书,我们把书都读懂了吗? 真有意思,你们喜欢吗?那就大声读读吧!

四、发散思维:

1.讨论:树叶还会落在哪,还有那些小动物把落叶当做什么 2.三道题,任选一个,也可以三个都做: 落叶落在(),()把它当作()。如果我是一片落叶,()。3.请你写一句和落叶有关的句子。教学反思: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3篇

【正式开讲】

第一站:识字苹果园。

1.在识字苹果园里, 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11个生字宝宝, 请小朋友看好了, 上面可没有标注拼音, 就是要考考你们认不认识它! (黑板上画好几棵苹果树, 师把准备好的生字苹果贴到这些小树上, 提示孩子不可以告诉别人)

2.了解学生课前识字情况。师:苹果挂好啦!全部认识的, 请把小手举起来!只要认识一个字宝宝的, 就可以把小手举起来!

第二站:写字小花园。

1.明确写字任务。师:现在羊羊邀请我们进入第二站。小花园里, 我们要会写8个生字。

2.课件出示8个生字。师:请孩子们观察字形, 看看在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 在田字格里书写时哪些笔画需要注意?先在小组里交流。

3.学生汇报字形观察情况。

4.师指导写字。师:那老师和小朋友来把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各写一个。先看“琴”字。书写时六根琴弦都在上半格, 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两个王字大小也要相等。下边的“今”要把撇和捺拉得特别长, 像把小伞一样。最后点、横折居中线上。老师写完了, 请小朋友动笔吧。注意做到“三个一”。

5.接着我们再写这个“戏”字。作为一个左窄右宽的字, 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又字的大长腿给收起来, 变成一个大点。右边部分注意笔顺:应该是1笔小横、2笔大斜钩, 3笔撇要穿插到左边, 最后4笔点收尾。好, 你们开始动笔。

6.师巡视, 并选出两份漂亮的作业展示。谁来夸夸这两位小朋友哪里写得好? (师引导从结构、笔画谈)

7.小结:在写字小花园里小朋友们都做到了认真观察、耐心书写, 祝贺你们成功获得了下一站的门票!

第三站:词语游乐园。

1.瞧, 羊羊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有意思的词语呢!请小朋友赶快读一读吧!

2.结合词语畅谈生活乐趣。师:自由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项?师随机点拨两个词语———

(1) 练书法。

(1) 你平时是怎么练书法的?

(2)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艺术瑰宝。老师这里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书法作品。瞧, 这是楷书, 这是隶书……它们有的横平竖直, 方方正正;有的却弯弯曲曲, 如同一幅画。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 足足练了十八缸墨水!所以说“练”是需要时间的, 练是需要努力的。这个练就是我们说的勤学苦练。

(2) 养金鱼。

(1) 你养过什么?怎么养的?

(2) 师小结:爱护它, 照顾它才叫“养”。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

A看来这些词语里, 有太多太多生活的乐趣!老师真想和你们再读一读!师生同读。

B观察词语发现构词特点。师:词语读了这么多遍, 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自由谈, 师相机出示词语分解图。每个词的第一个字都表示动作, 叫动词。第二个字表一种东西或者事情, 叫名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就组成了一种全新的很特别的词语。今天羊羊邀请大家来词语乐园, 就是为了让你们认识这种非常非常特殊的词语! (要板书出来吗?)

C体会动词词意发生的变化。师:这种特别的词语还有更特别的地方呢!请大家到羊羊迷宫里看看这几组词语: (出示迷宫图片, 里面有2组词语:拉二胡/拉起手;下象棋/下楼梯) 这两个“拉”和两个“下”, 意思一样吗?

D学生汇报, 师相机讲解, 辅助出示二胡图片。拉: (1) 指弓与弦的摩擦; (2) 指连接在一起。下: (1) 指方位; (2) 指往下走。

点拨:很多汉字都具有一字多义的现象, 我们的动词宝宝在和名词交朋友的时候, 意思的变化就更丰富啦!

E拓展延伸。瞧, 羊羊迷宫里还有好多这样的动词宝宝呢!请你跟小伙伴讨论讨论下面这些动词的意思一样吗?你还能说出更多吗?

(出示:跳:跳舞, 跳高……

吃:吃水, 吃糖, 吃鸡肉……

打:打球, 打人……你还能说出更多吗?)

F总结过渡:小朋友在词语乐园里的表现太精彩了!今天我们对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朋友以后说话写作文可要准确运用好动词哦!

第四站:背诵小天地。

1.最后让我们一起快快乐乐地进入到背诵小天地吧!羊羊把这些词语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 看谁最先把它背下来!准备时间:1分半。

2.师逐步删掉儿歌中的词语, 引导学生一步步背下来。

【总结全课】课件播放羊羊们在乐园里唱京戏、玩滑板、学画画、学烹饪的快乐场景, 师在情境中鼓励小朋友课外多学习本领, 做一个多才多艺, 勇敢活泼的孩子。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6个字。认识“石字旁”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字族儿歌。教学难点、重点:

学会生字,能按照添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字族儿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儿歌,学习方字族的生字。2.在读的过程中自主识字。3.能正确读文写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指导难写字。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汉字王国去。你们愿意去吗?

在汉字王国中,有一个小朋友叫赵小方,他来迎接你们。但是要想进入汉字王国就要过他这一关,他要考考大家。

出示:放房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学生认识到: 相同点:都有方。

在汉字中由同一个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就组成不同的字,我们把这一类字叫一个字族。今天我们要学的汉字大家族中“方字族”的字。

板书课题:方字歌

在儿歌中还有很多方字族的字,快把书翻开,自己小声读读课文,把你找到方字族的字用笔圈出来。

二、新课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方字族的字。

谁能按照汉字出现的先后顺序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个字? 学生回答。

纺织的纺。出示:纺织出示图,叔叔阿姨在纺织厂干什么?读读书上的句子。你还找到了哪个字。

街坊的坊。出示:街坊什么是街坊,谁是你的街坊。也可以说我和谁是街坊。采访的访。出示:采访出示图图上谁在采访谁? 练习说:记者在采访优秀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读读书上的句子。

边防的防。出示:边防出示图解放军叔叔在祖国的边防巡逻、站岗,守卫着我们的祖国。你们觉得解放军叔叔勇敢吗?你应该怎么读?出示书上的句子

芬芳的芳。出示:芬芳出示图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么多花?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束花。找同学闻闻,说说闻到了什么?那我们就可以说它是芬芳的花朵。(芬芳就是指花的香味儿)

妨碍的妨。出示妨碍你觉得那些行为是妨碍别人的行为?你们都知道这种行为不好,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图。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纪律。读书上的话。石舫的舫。出示石舫出示图你见过石舫吗?在哪儿?看到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我们已经认识了方字族的字,请你再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读。

课文你们已经会读了,还记得那些方字族的字吗?

三、指导书写

出示投影。观察方字族的字,在结构上你发现了什么? 要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观察老师写的字,有什么问题?

谢谢你们的帮助,我想再写一个字?怎么样? 自己先描写一个红字,再写一个字。讲评。

比较自己写的字,再写第二个字。

四、游戏

赵小方的一道道难题没有难住我们,我们还学习了很多方字族的字。你还知道那些方字

族的字?

赵小方真诚的欢迎你们到汉字王国去。他还领我们到了百花园中,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五、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到汉字王国中学习了方字族的字,其实在中国汉字中还有很多字族,今天回家找一找青字族,包字族的字。或者其他字族的字。

课后反思: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导书写“奏”和“优”,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3.知道蟋蟀、小青蛙、蝉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是用嗓子唱歌的。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难点

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会唱歌,你们看,它是谁呀?(课件出示小黄莺图)它是小黄莺。这个小黄莺成立了一个合唱队,合唱队里有许多奇妙的歌手,那么在这些奇妙的歌手当中都有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歌手》。(板书课题:奇妙的歌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学生字及认读字、词,并读准字音。(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回忆预习的内容。此外还请同学们给课文标上自然段。2.检查第一个预习要求。(1)读生字、词。

(2)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1.小黄莺的合唱队成立了吗?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要求: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还有,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把句子读通顺,努力做到流利、不多字、不丢字。

2.小邻居间互相读读,互相指正,互相学习。3.会读下列词语

蟋蟀 悦耳 翅膀 响亮 节奏 声囊 蝉 振动(教师指名读后,齐读)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小黄莺要找什么样的歌手呀?(估计学生会回答:小黄莺要找金嗓子歌手。)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样的歌手才算是金嗓子歌手呢?(估计学生会回答:唱歌非常好听的歌手就算是金嗓子歌手。)

2.快速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说说小黄莺找到了哪些歌手,用“——”在课文中画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蟋蟀 青蛙 蝉)

3.认真读课文,在这些歌手中你最喜欢哪位歌手,为什么?(同桌相互说说,并指名发言)

(二)指导朗读

1.课件放蟋蟀的叫声。请同学们猜猜小黄莺遇到谁?这是谁最喜欢的歌手呀?例如“你为什么喜欢小蟋蟀呀?”

(明确:因为蟋蟀的歌声像悦耳的琴声。)

2.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看看小黄莺和小蟋蟀它们说什么了?

课件出示图:想一想小黄莺夸奖小蟋蟀的话和狡猾的狐狸夸奖乌鸦的语气一样吗?想想应该怎么读。(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师:为什么说它是奇妙的歌手呢?(让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因为它不是用嗓子发音,但是声音却很好听。3.分角色朗读给图配音,全班读旁白。

过度:哪位小朋友还想像上面那样介绍自己喜爱的歌手?

小青蛙

估计学生回答:小青蛙的声音又响亮又有节奏,它是用声囊发声的。4.在这句话里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们找到了吗? “奏”

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明确:熟字记新字“春—奏”或者是用部件记忆法。5.教师范写书写要点。学生描红后临写,教师同时巡视指导。

6.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小黄莺、小青蛙它们又都说了些什么?(指名读对话,评

读)

明确:小黄莺夸奖别人 青蛙响亮

7.自己练习读小黄莺、小青蛙的话。(出示图)指名学小青蛙的叫声。

8.谁愿意做小黄莺来请这位优秀的歌手呀。(用课文中的语言)

过度:还有谁喜爱的歌手没介绍呢?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呢?(明确:蝉的声音美。)师:它是用嗓子唱歌的吗?

(明确:蝉不是用嗓子唱歌的,它是靠身体下面的响板振动发声的。)师:所以我们说蝉是(学生回答:奇妙的歌手。)自己读读这段,可以加上动作。同桌表演。9.第五自然段。

小黄莺的合唱队成立了,这是多高兴的事呀,请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10.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优”,方法同上。

在这里有一个我们非常喜欢的词(课件出示“优秀”两个字红)。相信大家在好多方面都很优秀,大家能介绍一下自己表现优秀的方面吗?(指导用“优秀”说话)

小结:他们不用嗓子唱歌,所以叫他们是什么样的歌手呢?(板书 奇妙)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奇妙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吧。

四、指导背诵

这篇课文有需要背诵的段,谁有好的方法能背的又对又快呀?从第3、第4、第5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看谁背的快。

五、总结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6个字(含多音字得)。学习“三框”。2.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能用“立刻”写一句话。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华佗很聪明。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教学难点:

能用“立刻”写一句话。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词。教学难点: 规范生字的书写。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聪明的华佗”)今天这篇课文从课题看,写的是谁的故事呢?这个人一定是个怎样的人?(聪明)

二、初读课文:

(一)师示范朗读课文,生听读音。

(二)生借助拼音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三)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同桌互相检查。

2.提出难记的字,师生互相帮助。3.出示生字,抢读。4.分层次竞赛。

分优秀、良好、一般三类评奖。

5.展示学生预习情况(同偏旁的字)。并联系课文组词。

(四)再读课文,巩固识记生字。

三、学习书写:

(一)由学生给生字按结构分类。(板书)

(二)分类分析结构特点。(板画)

(三)重点指导难写的字,随即学习笔画。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要按结构特点分类记忆。

五、作业:

每个生字写一行,并抄写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从哪里能看出华佗聪明。3.能用“立刻”说一句话。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介绍华佗。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3.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1)认读生字。(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自由读读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4.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出示句子: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大家一块读一读。(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

“硬拉”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华佗动作的词语。(“采”、“拿”、“晃动”。)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自然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齐读。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齐读最后一段。(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明确:很高兴、立刻)

(3)你能用“立刻”说一句话吗?(4)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让全班同学自由发言)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8篇

师:同学们, 你们说, 一分钟的时间是长还是短?

生: (各抒己见) 长!短!

师:对这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你们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也注意到同一个同学也说了不一样的答案。A同学,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 觉得一分钟过得很快。做自己讨厌的事情时, 感觉一分钟就变得特别漫长了。

师:举个例子说说呢?

生:我学习的时候, 觉得即使是一分钟的时间都很难熬, 但是玩游戏的时候, 别说是一分钟了, 一小时都过得可快了。

师:说得对!在快乐时, 我们都会认为时间过得快, 而在痛苦时, 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了。今天, 我们就来和一个叫元元的同学共同感受一下一分钟的长与短。 (板书:一分钟)

联系生活感悟时间

师: (朗读后) 这篇课文很短, 也很精彩。请同学们再读一下第一段里的这句话:“再睡一分钟吧, 就一分钟, 不会迟到的”, 如果我把“就一分钟”这句话去掉, 和原来的意思一样吗?这句话表明了元元对一分钟的什么态度?

生:有这句话, 更能看得出元元瞧不起这一分钟。

师: (板书:轻视) 不错, 元元轻视这一分钟, 大家想一想, 元元在床上的一分钟对他来说, 是短暂的, 还是漫长的?

生: (纷纷回答) 短!特别短!

师:元元希望这一分钟可以用慢镜头播放, 最好是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分钟停止, 正向学校走的老师也立在路上一动不动。

生:我早上起来上学时, 也有过这个想法。

师:不想起床, 不情愿上学, 所以我们都希望赖在床上, 这个时候的一分钟, 当然是过得很快。我们再来看看第二段, 元元在马路上等红灯时的情景。他刚要走过十字路口, 红灯就亮了起来。他只好苦苦地等。你们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他等了好一会儿, 才走过十字路口”, 此时, 元元觉得时间短暂还是漫长呀?

生:漫长!

师: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才”!

师:对。除了这个“才”字, 还有一个字能表现出时间的漫长, 谁能找出来?

生:是“好”。

师:很好, 就是这个字。这一个“好”字, 其实就相当于“好久”、“好长”。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 把这两个字换成什么字可以表现出时间过得快。

生: (思考) 他等了不一会儿, 就走过十字路口。

师:非常正确!瞧见了吧, 只是两个字, 就改变了整句话的意思, 写文章是件很有趣儿的事吧?你们知道元元在路口大概等了多久才走过马路吗?一个红灯要等多长时间?

生:三分钟。

生:我觉得是一分钟, 繁华街道上的红灯旁都有倒计时牌, 是一分钟的。

师:要真是三分钟的话, 就造成交通堵塞了。C同学说得很对, 确实是一分钟左右。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 每一个细微之处, 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你们能不能想象得到, 元元等红灯的这段时间里, 他有什么表现。

生:特别着急, 又皱眉又跺脚。

生:元元后悔晚起来一分钟。

生:希望红灯立刻变成绿灯。

师:大家说的都对。这红灯就像李老师生气时的眼睛。元元想, 他如果迟到了, 李老师肯定会严厉地批评他。这个时候, 他一定特别后悔, 后悔自己在床上浪费了一分钟。下面, 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 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元元着急的心情。

生:“他等啊等, 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

师:这句话表现出了元元非常焦急。从哪个词能看出来呢?

生:“等啊等”!

师:等啊等, 好像头发都要愁白了, 这是多么漫长的感觉呀!元元怎么等也望不到汽车的影子。你们说一说, 万分着急的元元会有什么心理活动, 什么动作?

生:都急出汗了。

师:恨不得变成孙悟空, 一个跟头翻……

生:翻出十万八千里。

师:呀, 那就翻远了, 恐怕他还得再翻回来, 应该是翻到……

生:翻到学校!

师:就在上学路上的几分钟时间里, 元元把一句话感叹了两次, 这句话是……

生: (纷纷回答)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再睡一分钟,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元元对“一分钟”的感慨在课文里出现了三次, 现在请同学们在这三个“一分钟”里任选其一, 扩写一个小片段, 把元元当时的心情、动作都细致地刻画出来。

生: (十分钟后, 朗读) 丁零零, 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 翻了个身, 心想:再睡一分钟吧, 就一分钟, 不会迟到的。哎, 要是一分钟能再延长一点该多好呀!延长到六十分钟、二百四十分钟、三百八十分钟……这样就不用去上课了, 不用考试了, 多么好啊。过了一会儿, 元元无奈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了起来, 指针匆匆地移动, 两秒、一秒……

师:写得不错, 强调了一分钟的短暂, 在床上的这一分钟对元元来说实在太短了, 所以他希望这一分钟可以无限延长。还有同学写其它的内容吗?

生:元元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 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 车子开了。元元等了一会儿, 急得直跺脚, 汗都流下来了。他向远处眺望着, 恨不得长出翅膀来, 一下子飞到学校。元元越想越着急, 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师:我想, 此时的元元一定认识到了一分钟的重要性, 以后他一定会珍惜每一分钟的。

丰富联想走进心灵

师:大家再来看一下课文中李老师说的话, 元元竟然迟到了二十分钟。 (板书:一分钟=二十分钟) 你们说说, 在什么情况下一分钟等于二十分钟呀。

生:像元元这样, 因为耽误了一分钟, 错过了公共汽车。

师:我说, 在算错的情况下, 一分钟等于二十分钟 (学生笑) 。你们看呀, 元元认为晚起床一分钟不会迟到, 可是结果呢, 他遇到了红灯, 错过了公交车, 这不就是算错了时间吗?这篇课文讲到这里, 大家对这一分钟与二十分钟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吗?如果一分钟是生活中的小事, 二十分钟是生活中的大事, 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一件小事的发生, 也可能导致一件大事的发生。

师:一分钟与二十分钟有联系, 小事与大事之间, 同样有这联系。你们能讲讲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这样的吗?谁来说说自己的经历?

生:妈妈规定我每天只能看半个小时的电视节目, 有一天我看完这半个小时的节目, 妈妈还没有回家, 我就想多看一会儿, 结果不一会儿妈妈就回来了, 我才多看了五分钟。后来, 妈妈剥夺了我一个星期看电视的权利。

师:因为五分钟, 结果失去了一个星期看电视的权利, 的确是因小失大呀!跳开时间这个话题, 你们还能想到别的事情吗?

生:有一次期末考试, 我在草纸上算题, 好不容易算出来结果, 却忘记把答案抄到卷纸上了, 结果扣了两分。就是因为扣了两分, 我在年级的名次下降了十多名呢!

师:这个教训很深刻, 虽然只是两分, 却影响了名次。以后你参加中考、高考就会明白, 一分的差距, 就可能有几百人, 甚至是几千人的名次之差呢!生活中, 这样的事情很多, 比如为了一时方便, 图省事, 结果造成更大的不便。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里的最后一句话:“元元非常后悔”。此时, 元元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都想到了什么, 他的情绪又是怎样的。下面请大家续写这句话, 把元元这一刻的心情表现出来。

(学生思考、写作, 老师下去指导、巡视, 十五分钟后, 请学生朗读)

生:元元非常后悔, 他惭愧地低着头。元元想起老师批评他时, 同学们的目光都像一把把锋利的箭, 直射在自己的心里。元元的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 他想:为什么非要在床上多躺一分钟呢?如果没有浪费这一分钟的时间, 就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了。想到这里, 元元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时候, 下课铃声响了起来, 元元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了……

师:写得不错, 联系了前面的内容, 无论是等红灯还是错过公交车, 都与他晚起床一分钟有关系, 所以他在后悔时, 应该会想到与此有关的内容。要是你能把元元迟到这二十分钟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说说, 就更好了。

生:元元非常后悔, 他只晚起了一分钟, 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元元想起明天就是期末考试了, 这二十分钟一定讲了很重要的内容, 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听到。他的成绩一直都很好, 要是真的因为自己没听到老师讲的内容而不会做题, 那是多么丢人的事情啊。元元想到这儿, 眼泪一滴一滴地掉了下来, 他发誓再不会瞧不起这小小的一分钟了。元元擦擦眼泪, 决定下课后去向李老师承认错误, 请李老师给自己补课。

师:虽然只是一分钟, 却导致元元错过了期末考试的复习, 好在元元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今天就是期末考试, 他在考试的当天迟到了二十分钟, 那后果就更严重了, 元元能不重视吗?谁还来读一读自己的文章。

生:元元非常后悔, 当全班几十双眼睛都在看着他时, 他窘极了。元元低着头, 此刻他多想把头藏在领口里, 或者立刻在这个教室里消失, 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他想:我迟到的二十分钟老师都讲了什么, 要是期末考试考了怎么办, 我如果没听到, 不会做题……想到自己晚起的一分钟, 却让他失去了二十分钟, 元元难过极了。他赶紧用手捂住嘴, 尽量不让自己哭出声。元元知道这一切只因为自己差了一分钟, 他暗暗发誓, 以后一定珍惜生活里的每一分每一秒。

师:你写得太好了, 还用了一个比喻句, 把元元后悔的神态刻画得这么细致。“把头藏在领口里”、“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用手捂住嘴, 不让自己哭出声”, 这些句子都能生动地反映出元元此刻的后悔。小片段里还提到了二十分钟的迟到给元元造成的不安, 而这一切都是“一分钟”惹的祸, 元元明白了不能轻视每分每秒。

师:同学们, 虽然《一分钟》这篇课文很短小, 但是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 却读出了丰富的内容。希望大家养成这种一边阅读一边联系生活实际的好习惯。

备课笔记

文本是一条活泼的小鱼

好文章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曹雪芹描绘大观园、吴敬梓刻画范进中举, 都不是凭空想象的。那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 触动着他们的心灵。即使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美人鱼化作泡沫, 那也是跟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的。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条活泼的小鱼, 他们来自生活的海洋。

我们熟悉环境保护法、动物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我觉得, 也应该有一部“课文保护法”。这部法规中应该有这样几句话:“教师须怀善良仁慈之心, 把来自生活的课文放归生活的海洋。”“严禁教师将课文当作标本, 在课堂上残忍解剖, 违者严惩。”“称职的教师是成功的媒人, 需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爱上课文, 爱上语文。”……可惜, 这样的法规也许永远都不会诞生, 它只不过是我的一个白日梦。我把“课文保护法”制定在我的梦中。

《一分钟》是一篇不难理解的文章, 如果局限于教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那么, 这堂语文课就变成思想品德课了。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味儿来自对语言的品味, 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 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泳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 用心灵去拥抱语言, 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 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的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正像宋代陆九渊说的“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丰富联想中反复涵泳体味, 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 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意外之境。其次, 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 多角度、多层面, 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 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 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构思《一分钟》这堂课的时候, 我始终抓住一分钟———躺在床上的一分钟, 等红灯的一分钟, 等公交车的一分钟, 非常后悔的一分钟……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味主人公心情的变化。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9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三、设计理念

首先,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背誦课文,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六、课前准备

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八、教后反思

1.紧抓训练主线。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文中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3.认识冒号和引号。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知道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教学难点:

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我们今天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老师希望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们要动手试试做什么?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读中认字。

1.学生自由初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加字。2.交流学字。

师: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老师可是出了很多难题考你们,来比一比谁学的最好。(1)读词语:杯子 但是 如果 因为 另外(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

郎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精读品味,学文明理。1.第1--4节

(1)自由读1-4节。

(2)科学家给小朋友们做了什么实验?结果怎样?(3)“漫了出来”是什么意思?

(4)你认为两个同学的回答有道理吗?(5)齐读1-4节,(6)伊林娜的想法是什么呢? 2.第5、6节(1)指名读。

(2)伊林娜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又怎样?(她就找来一条金鱼,……水也漫出来了。)(3)她得出的结果与科学家的不一磁,这时她是怎样做的呢?(4)齐读科学家说的话。

(5)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话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就自己动手亲自试验,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的道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文中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3.认识冒号和引号,能按要求抄写指定的词语。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读文中6个生字。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规范的书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听写词语。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体现自主性--有学生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a.复习学过的字:井、旦

b.引导学生课前查找已经学过认读字,为记忆做好准备。)这课的生字可自己学习。

指导学生按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记忆。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如:但——但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我写的字很工整,但是写的比较慢。另:另一个 另外

因:因为 因果 原因

三、指导书写 以“进”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半包围结构中的左下包右上,右上是“井”,左下是走之旁,字要写的紧凑美观。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板书生字“进”,生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4.自己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6.自己独立书写。需要重点指导的字有:因

四、认识标点符号。

1.读句子,认识标点符号:冒号和引号。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郎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解用法。3.独立加标点。

老师说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说 我明天要去北京 你也去吧

这本书真有趣 我高兴的说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4.动手试一试

错误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要动手……才能……”

觉得不对

伊林娜(试验)奇怪 问

说不明白 课外拓展: 1.比一比再组词。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指定的词语。3.能读儿歌,了解每句的意思。过程方法:

1.利用插图和投影向学生展示十二月的花,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2.词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学习难点。3.课外延伸,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4.注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4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指定的词语。3.能读儿歌,了解每句的意思。过程方法:

1.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2.词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学习难点。3.注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教学难点:

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喜欢花吗?你喜欢什么花?谁能说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8——十二月花。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读课文,利用拼音,解决生字。看谁的声音最响亮!

2.你们读得真认真,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朋友,你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 3.出示词语

水仙 粉红 红似火 吐芬芳 满池塘 长势旺 红艳艳

桂花 菊花 遍地香 共欣赏 杜鹃 石榴 茉莉 1)自己读 2)个别读 3)齐读 4)男女生读

4.再把这些词语放到儿歌中你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快试一试吧!5.自己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的流利。6.检查读。同桌互读。7.男女生读

三、细读儿歌,理解内容。1.个别读儿歌。

2.你知道那个月开什么花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你喜欢那个月的花,读一读句子。3.个别读,师指导读。4.范读、师引读。

5.分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美。

四、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粉 吐 芬 桂

你是怎样记住他的,说给小伙伴听。

2.个别发言。3.熟字加一部分:

粉——米+分 旺——日+王 吐——口+土 桂——木+两个土 4.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该怎样写? 2)自己试着描一个,写一个。3)说说那一笔不好写。4)独立再写一个。

5.同桌互相欣赏,指出问题。改正。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生字4个

2.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过程方法:

1.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词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学习难点。3.注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

1.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2.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1.学会5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教学难点:

“塘、遍、菊、欣”的正确书写和记忆。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你怎样记住他,说给小伙伴听。1)按笔顺记忆。

2)“菊”中间的笔画要把米包住。

3.个别发言。4.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该怎样写? 2)自己试着描一个,写一个。3)说说那一笔不好写。4)独立再写一个。

5.桌互相欣赏,指出问题。改正。6.出示生字

7.你怎样记住他,说给小伙伴听。8.个别发言。师巡视,指出问题。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12篇

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9个生字,认读6个字(其中“盛”是多音字),会写3个新词;会用“非常”写一句话。

2.朗读课文,会按原文给句子填空,背诵第三自然段。

3.知道祖国宝岛台湾的蝴蝶数量多、品种全、色彩艳,在世界上很有名;读课文感受蝴蝶谷美丽壮观的景象。

过程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情感态度:

感受蝴蝶谷美丽壮观的景象。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难点: 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本课9个生字及6个认读字,会读13个新词语。

3.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曾去过哪些地方?(生答)

师:(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名叫——台湾岛(出示台湾岛图,板书:台湾)

师: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山,许多山谷。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台湾的蝴蝶谷去走一走,看一看,想去吗?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你认真读,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

二、初读课文

1.请打开书126页,开始自由朗读吧!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老师相信你们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生自由读)

2.刚才,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相信收获一定不小,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对了没有?(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生字)你们看,这些淘气的生字朋友跑到这儿来了,你能读准它们吗? A.出示带拼音的生词(指读1-2次)当小老师领读?男生和女生分组比赛读。B.出示去音节的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能认识吗?自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4.生字朋友读的这么准了,现在请你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读完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读,然后回答)

三、深读感悟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相信学了课文后你会知道的更多。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在游览蝴蝶谷之前,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怎样才能把台湾岛的美读出来呢?谁来试试?生朗读课文 师:台湾确实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下面我们到蝴蝶谷去看一看。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看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课文。汇报:

想不想去看一看这生动的场面?

(课件展示:蝴蝶赶往蝴蝶谷聚会的生动场面,有课文句子)

师:你看,这些蝴蝶有的是()色,有的是()的,()色,有的是()的,这么多美丽的颜色聚在一起,用一个词来说,就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你觉得这些蝴蝶怎样?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怎样才能把蝴蝶的美丽读出来呢?谁来读。读给同桌听听。师:这么美丽的蝴蝶它们是怎么来的?

(课件展示:蝴蝶赶往蝴蝶谷聚会的场面,无课文句子)现在你还能用书上的话说说这种情景吗?我们一齐来好吗?(齐读)边读边加动作表演。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那么多的蝴蝶飞来,这时的蝴蝶谷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读书)

生:蝴蝶谷很迷人。

师:请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认为写得迷人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蝴蝶谷哪些地方迷人?

学生自由读书,找句子。师:你觉得哪一句很迷人? 师:自己读读,说说哪里迷人。师:他们怎么会这么美?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黄蝴蝶动画)看到这番景象,你想说什么?

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课件展示黄颜色的蝴蝶动画:有课文句子)(生读)齐读学生朗读,读出黄蝴蝶的迷人。师:除了这句你还觉得哪句话迷人?

生: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蝴蝶谷迷人? 师:蝴蝶和花瓣哪里像?

生:它们都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生:蝴蝶上下翻飞和花瓣随风飘舞很像。

(出示课件:多媒体放映五颜六色的蝴蝶飞舞的景象有课本句子)学生练习朗读本句话,读出蝴蝶谷的迷人。

师:你喜欢这些蝴蝶吗?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把这迷人的景象牢记在心吧!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蝴蝶谷的迷人。

老师给配上音乐。(生配乐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像。4.学习第四自然段

多迷人的景象啊!这些美丽的花蝴蝶不仅迷住了我们,同时也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谁来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蝴蝶是怎样欢迎前来参观的游人的?

师:蝴蝶是怎样欢迎前来参观的游人的?

生: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你们能演出来吗?

学生表演翩翩起舞的蝴蝶把游客团团围住的情形。

师:真是一群可爱的蝴蝶。你们看,(出示课件)游客们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有的蝴蝶落在游客的身上,有的蝴蝶落在他们的胸前,看到蝴蝶们这么亲近他们,他们的心情怎样?——高兴

师:你能把游客的开心和小蝴蝶的机灵读出来吗? 谁来试一试。

师:同学们,如果此刻你就是这批游客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生答。

师:是呀,蝴蝶谷的美景看也看不够,说也说不完,让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再次去感受蝴蝶谷的美丽吧!(你可以完整的把课文读一遍。也可以选你最喜欢的一部分读。)

四、分层作业(课件展示)

师:这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台湾谷的迷人景象,有兴趣的同学课后: 1.可以继续查找台湾蝴蝶谷的资料,把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摄入心底。(课件展示台湾、蝴蝶资料)

同学们,这是老师上网查阅的资料,你有兴趣也可以上网查阅。2.喜欢画画的同学把这迷人的景色画下来。

3.喜欢讲故事的同学可以把蝴蝶谷的美景讲给家长听。

4.喜欢读书的同学就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中美丽的景色介绍给你喜欢的人。板书设计:

22台湾的蝴蝶谷

数量多

蝴蝶品种多很有名 色彩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习9个生字。过程方法:

在创设的情境中能自主学习生字,激发想象力,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情感态度:

感受蝴蝶谷的美丽景象,能积极主动的学习生字和想像。教学重点:

1.学习9个生字。

2.读课文感受蝴蝶谷的美丽景象。教学难点:

用“非常”说话,创设情境想像说话。

一、朗读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复习认读字词。

三、学习新字 1.小组自学生字

2.说说不明白的同学讨论

3.小组代表上台说说记字方法,扩词。4.观察怎样把字写漂亮 5.指导书写 6.学生观察仿写

四、巩固提高: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第三自然段,按原文给句子填空。

3.用非常造句

五、作业: 1.写生字 2.扩词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13篇

关键词:以学定教,诗境,诗情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三位年轻教师共同执教了叶圣陶先生的《瀑布》,把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直观欣赏瀑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认知与体验。笔者深深地为他们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所折服。但观课之余,总觉课堂缺少了一些东西。仅举例“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教学片段,说说自己的困惑所在。

师(出示句子):同学们,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吗?(些许学生低语“夸张”“比喻”)

师:对,就是夸张。1丈=10尺,1米=3尺。千丈呢?(有不少学生默算,教师急切地说)其实,这里就是夸张,是在说山———(生:特别高)

师:那你们知道,“一道白银”是怎么回事吗?想想,白银有什么特点?(生:亮、有光)那这句话就是说———

生:就是说瀑布像白银一样,闪着亮光。

师:那这句话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写瀑布呢?

生:比喻。

师:对,就是比喻。想看看这是怎样的景象吗?(师连续播放多张精美照片,生惊讶不已)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吧!

(生一字一顿“有滋味”地朗读)

经过此教学过程之后,学生收获了什么呢?是学到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似乎学生早就有了概念。还是感受到了山很高,瀑布在阳光下闪亮?这些字面的意思,学生初读已知。如果说学生最大的收获就在于透过教师精选的瀑布图片,真切感受到了瀑布的壮美,试想,是不是又因直观形象的出现,而让学生缺少了丰富想象的机会呢?……

写景诗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见作者之所见、闻作者之所闻、感作者之所感,这是诗歌“寓情于景”的特点所决定的。如何用语文的方法去感受诗文的意象与意境,感受祖国壮丽山河之美?如何让诗歌教学充满语文味,得意、得言、得法呢?磨课后一位教师作了如下尝试。

【片段1】尝试自读,了解学情起点

本节课的学情起点在哪里呢?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应依据学情而定。所谓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学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基本情况。

初读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对叶老笔下“瀑布”的了解及内心的困惑。

生1:读了课文,我觉得这座瀑布很高,水流很长,特别美。

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年旅游的时候就去过贵州,看见了黄果树瀑布。

生3:我还知道瀑布的声音很大。可我不知道什么叫作“叠叠的浪”“珍珠的屏”,为什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

可见,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瀑布的声势浩大、形态壮美。但对“叠叠的浪”“松涛”“屏”等用语的认知缺失,还是影响了学生对瀑布的感知、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感、想象力、“由意到象”体悟诗情等语文能力,还有待发展。所有这些,都为教师接下来的“教”明确了方向。

【片段2】师生对话,互助互学互启

知道了学情,此时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困惑,而是引导学生展开如下课堂“交流对话”。

回望满脸自豪的生2,教师请他继续与大家分享游行见闻。

生2:我当时就觉得瀑布的声音真的特别大,离得老远就能听到。

师(面向全体):想一想,这就是文中第一节所说的——(生齐读:还没看到瀑布,就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正如刚才这位同学和作者所说的那样,瀑布的水势汹涌,从崖上直泻下来时,拍击岩石发出的巨响,隔半里路就能听到!(转向生2)那你能形容一下瀑布的声音吗?

生2:有点像夏天打雷似的,轰隆隆的。

生4:我知道,我知道!(生读书中语句“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刚刚有同学说他不知道什么叫“叠叠的浪”,“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是怎样的声音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5:(急切补充)我知道海水涨潮的时候,总是前边的大浪还没有退下去,紧接又有一个大浪跟着向岸上涌过来,哗———哗———哗———,总是不停。

师:那这句话是说什么?

生3(恍然):瀑布的声音就像海浪涌上海滩时,后浪紧接着前浪,一浪一浪重叠着一样,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

师:现在,谁能再说说“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怎样的声音?(生答略)

师:听到这样的声音,作者就想到它好像“浪涛汹涌之声”“松涛阵阵之声”,这就叫———(生:比喻)其实,这小节写的是作者听到的,叫“所闻”。(板书“比喻”“所闻”,并引导学生进行批注)下面请你闭上眼睛认真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瀑布的声势之大。(播放音频)

顺应着学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了多角度的对话,不知不觉间,第一小节瀑布的声势之大令学生“如闻其声”,同时,借助板书与批注,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这是作者借自己的所闻突出瀑布的声势之大,感受到作者巧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果然,放手之余,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编者)之间的“对话”继续着———“看到瀑布的时候,我都惊呆了”“站在瀑布边上,水花把我的衣服都溅湿了”……远望瀑布时如“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壮美,仰望瀑布时如“珍珠的屏”般的精美,风吹瀑布时“如烟,如雾,如尘”的细腻之美,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片段3】适时出手,巧妙点拨提升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圣陶语)作为教师,如何“相机诱导”,做一位“善教者”呢?除以上师生对话中的相机引导之外,针对学生的认知盲点、困惑、不够深入之处或偏颇所在,还应该适时出手,巧妙点拨。

学生通读了诗文,初步了解了诗意,但尚未能将“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转化成具体的意象、画面,未能感受到作者浓烈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师:瀑布发生的声音让我们渴望尽快见到瀑布。看,随着“山路忽然一转”,我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读读第2小节,谁来说一说?(生答略)

(在结合夸张的写法、联系生活经验后,学生理解了“千丈青山”“一道白银”)

师:在这句话中,作者特别用到了一个“衬”字,想一想这个字用得好不好?如果换成“挂”字呢?

生:“衬”的意思是“衬托”。我想,这里是说把青山和瀑布做对照,青山衬着瀑布,瀑布从那么高的青山上流下来,就显得更长更亮了。

师:这句话中,还有两个表示颜色的词呢!谁能结合刚才那位同学的理解再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知道了,这样一写,青色的山体和银色的瀑布就融为一体。如果用“挂”字,就没有这样的感觉。

生: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挂”,就好像两样东西分别摆在那里一样,山是山,瀑布是瀑布,能分开似的。可如果说青山“衬”着瀑布,就像一个整体一样,不能分开。

师:想一想我们积累的古诗,是不是也有这样景象的描写?

生: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就是这样写的。

师:谁能对比着这两首诗,说说两位作者都是在哪儿观赏瀑布的?想象并与同伴说说作者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真壮观呀!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能读出来吗?

(生联系上下文,结合“啊”“这般景象没法比喻”等语句体会作者惊讶、赞美之情,有感情地诵读)

师(出示“一带一”阅读诗文):我国明代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考察瀑布后,曾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请你对比着再读读,体会叶圣陶和徐霞客对瀑布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区别于零碎的理解、直观的再现,在联系学生积累的对比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到了作者同为“遥看”的观察角度,落实了课后习题的要求;同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在比较表达方法的异同、推敲文字运用的精妙中,整体再现了瀑布的形象;结合“意象”的再现,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着作者的感受,自然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更难得的是,教师通过“一带一”篇目的推荐和比较阅读,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显然,这样的“教”充满了语文味,更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关注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在学生得意、得言的同时,也引领学生习得诗文学习的方法———想象诗文意象,进入诗文意境,情感诵读诗文。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上一篇:刑释解教工作计划下一篇: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